黑龙江地方史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互动式教学中的运用探析-2019年教育文档_第1页
黑龙江地方史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互动式教学中的运用探析-2019年教育文档_第2页
黑龙江地方史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互动式教学中的运用探析-2019年教育文档_第3页
黑龙江地方史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互动式教学中的运用探析-2019年教育文档_第4页
黑龙江地方史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互动式教学中的运用探析-2019年教育文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地方史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互动式教学中的运用探析党和国家始终以来高度重视高校生思想政治教化工作,2005年制定的《中共中心宣扬部、教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看法》中明确指出,要切实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化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这就说明在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和质量的同时,还要解决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很多问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和提高教学效果,有必要在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内容体系上做以有效补充和找寻新的教学资源;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互动式教学更是一种新的尝试,使之与新的教学资源有效整合。作为思政理论课重要的课程形态之一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为《纲要》)课程,拓展探讨领域,发掘可探讨内容无疑是提高思政课质量的有效途径,那么黑龙江地方史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对于黑龙江地方史资源可用于案例式教学、探讨式教学的必要性和效果,部分学者做了很多有益的探讨,这里不再赘述,本文拟在此基础上,对黑龙江地方史资源在《纲要》互动式教学中的必要性、方法和原则等问题,略做探析。一、地方史资源运用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互动式教学的必要性(一)符合国家有关文件精神中共中心及国家相关部门特别重视地方历史资源的价值和对其进行有效的利用,多次颁布文件加以强调。如1994年8月中共中心宣扬部出台的《爱国主义教化实施纲要》明确指出,各级学校“把有关的历史事务、英烈事迹、建设成就编入党课、团课和职工轮训教材、学校的乡土教材,贯穿到思想政治教化和课堂教学中去”。这充分说明党和政府留意挖掘和利用各种珍贵的教化资源,不断丰富爱国主义教化的内容。还有2004年8月,中共中心、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看法》也指出“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化基地对高校生的教化作用,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化基地,对高校生集体参观一律实行免票”。由此可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互动教学中融入本省地方史资源很好地贯彻了中共中心的文件精神。(二)地方史资源是互动式教学中可利用的丰富的素材互动式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对过去传统历史课的讲授方式是一种有效的冲击,互动式教学打破了原有老师上课“满堂灌”的模式,建立起师生之间通过对话、沟通而达到“师生共同探讨”的全新教学方式,《纲要》课通过选取中国近现代史具有典型意义的史实作为互动式教学的内容,不仅帮助高校生更加深化了解国情、国史,深刻领悟历史和人民怎样做了三个选择,更要相识到近现代史史实间的有效联系,以及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内在规律性,更加坚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志向信念。黑龙江地方史是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各个方面反映国情的发展历程,所以《纲要》课互动教学内容不能缺少地方资源。黑龙江地处我国的东北部,是中国较早遭遇帝国主义渗透和侵略的地区,这和黑龙江在历史上的地理位置有关,众所周知,黑龙江曾与沙俄毗邻,领土与朝鲜相连,同日本隔海相望。列强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肆无忌惮地践踏、蹂躏,给黑龙江人们留下惨痛记忆和创伤的同时,也涌现了大批抗拒外国侵略的英雄人物和英勇事迹,留下大量珍贵的历史遗迹。据统计,黑龙江有爱国主义教化基地47个之多,革命老区也有12个,烈士陵园、纪念碑、抗联遗址更是达到240多处,这些都成为《纲要》课互动式教学可资利用的极为珍贵的丰富的地方史资源。(三)互动式教学是地方史教学资源开发、运用的有效途径互动式教学法就是老师根据所教授科目的内容,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设计多种互动式的活动,在教学双方同等沟通探讨的过程中,达到老师与学生之间动态互动,从而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课堂内外的互动合作,使不同观点碰撞交融,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究性,达成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中国近现代史可谓汹涌澎湃,可歌可泣,除旧立新的革命气概席卷整个中国,在全国各地留下珍贵的历史遗址、遗迹、遗物、文物和历史文献等资源。它们贴近高校生生活实际,具有直观、真实、可信的特点,是学生了解省情、市情和县情,学习革命传统的生动教材。互动式教学模式具有敏捷性,便于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地方史资源与《纲要》教学内容相结合,能够保障教学内容的完成,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此外,互动教学方式敏捷多样,有利于老师在课程中敏捷运用。因此互动式教学能更好地运用黑龙江史地资源。二、黑龙江地方史资源在《纲要》互动式教学中运用的方式、方法(一)支配学生课堂演讲,体会地方历史学问《纲要》授课过程中,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前演讲,可以利用学生熟识的家乡历史人物和事务收集资料,利用几分钟的时间介绍给大家。如来自佳木斯的同学说一下战斗在日寇铁蹄下的女共产党员张宗兰,她是活跃在日伪白色恐怖下,奋战在隐藏战线,从事隐私抗日工作的鲜为人知的女共产党员。家住双城的同学介绍一下双城的四野指挥部纪念馆,他们形象地描述了纪念馆摆放的四野部队运用过的武器、服装和照片等很多珍贵的历史资料。家住平房的同学讲日本细菌战的历史,学生通过揭露日军“731部队”实施细菌战、制造细菌武器,甚至对中国军民进行“活体解剖”的罪行,控诉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凶残的侵略本质。这成为思想政治教化最生动、最记忆深刻的教材。通过课前演讲这一形式,既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使学生主动主动参加课堂活动,同时也熬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实力和心理素养。(二)利用课堂探讨让学生深刻理解地方史学问《纲要》课教学中经常为了要启发学生主动地、创建性地探究学问,调动教与学双方的主动性和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而采纳探讨的教学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全班学生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让师生间、生生间的多边沟通,相互探讨。例如:在讲授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中,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部分时,笔者这样给学生布置探讨题目: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验的三次历史巨变之一。这场革命能波及黑龙江,使黑龙江成为没被遗忘的角落的缘由有哪些?因为之前在课堂上已经讲过辛亥革命爆发前黑龙江的形势,以及辛亥革命巨人们孙中山、廖仲恺和宋教仁的革命活动,所以同学们通过分析,整理黑龙江这个时期的史实在各个方面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有说到黑龙江是清朝的“龙兴之地”,又隐藏着大量丰富的物产资源,是北方的重要战略要地,不行不抓。还有同学认为,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特别重视在黑龙江开展工作,先后派廖仲恺、宋教仁、匡一、熊成基等人到黑龙江组织开展工作。其他答案还有清政府腐朽无能,使黑龙江地区阶级冲突激化,以及一些国际因素,像沙俄对黑龙江加紧盘剥,使人们抗拒外来侵略的呼声日益高涨。通过同学间这样激烈的探讨,笔者最终加以总结黑龙江辛亥革命中的革命党人英勇抗击内外敌人的英雄事迹,但同时也要谈到它的失败问题,但应当做以正确的结论:黑龙江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上的功绩是不容置疑的。关于黑龙江地方史这样的探讨话题举不胜举,这里不一一排列。总之课堂探讨的形式,让学生间通过相互探讨,甚至是辩驳来深刻理解黑龙江在中国近现代史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从而有一种骄傲感,更会有一种自觉肩负历史重任的使命感。(三)通过课外的实践调查学习让学生亲身感悟地方史实课内是一种学习,课外更是一种学习,互动式教学不应只局限于师生在课堂内的互动,更应让学生走到校内外,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调查来提出问题,从而在师生间进行沟通。老师首先要引导学生组成多个探讨性学习小组,带着各自的调查探讨目的开展活动,各个小组以地方历史资源包括历史人物、历史事务和文物古迹等为考察探讨对象,进行自主性的实践学习,并形成探讨成果,以课堂演讲、报告、论文和总结的形式予以呈现。如:哈尔滨最古老的香坊火车站,原俄国远东地区现存最大的东正教堂――圣?索菲亚教堂、汇百年建筑风格聚世界艺术精华的中心大街、哈尔滨开埠的见证――哈尔滨老道外的“中华巴洛克”建筑街区,了解近代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对哈尔滨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收集马占山、杨靖宇及赵尚志的英雄事迹,了解抗日斗争时期,黑龙江人民坚持抗日的艰苦环境和革命精神。要使《纲要》课程真正地进入高校生头脑,还有很多实践活动能培育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实力,包括主动收集解放斗争时期以来的期刊、音像、档案等资料,如在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等地组织的《人民戏剧》、《东北文化》、《翻身乐》和《人民音乐》等杂志;追寻党和国家领导人在黑龙江活动的踪迹,如周恩来在1917年和1919年两次来到哈尔滨,在东华中学从事革命宣扬活动,住在靖宇大街23号。目前中共哈尔滨国际XX局旧址、李大钊和瞿秋白在哈尔滨居住的旧址、刘少奇为开展工人运动而召集工人代表会议的旧址,已经成为市民所仰慕之地,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刘少奇和邓小同等老一辈革命家,几次踏上这片黑土地,毛泽东视察哈尔滨时居住的哈尔滨市南岗区颐园街1号,已成为黑龙江纪念馆等等。以此培育学生用历史眼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四)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参观访问教学法是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老师须要选择紧紧贴合教材内容的遗址、遗迹、纪念馆、博物馆等场所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学生接触到了第一手的历史文物和遗迹,感同身受家乡历史。参观结束后,学生可将自己的感受在课堂上进行沟通和探讨。侵华日军“731部队”遗址始终是多个高校的爱国主义教化基地,学生在这里看到了陈设照片120余幅,陈设文物200余件。还有保存较为完好的遗址、毒气室遗址、培植病菌的黄鼠饲养室遗址,陈设罪证明物70余件和大量见证人证言,大量的图证、物证、实证,都说明白“731部队”的血腥罪行。学生从展室和遗址里可以感受到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学生感受到的屈辱和震撼比课堂上的板书教学不知要剧烈多少倍。学生在之后的课堂探讨中纷纷表达了对日军兽行的剧烈愤慨,自觉相识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三、黑龙江地方史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互动式教学中运用的原则(一)适当性原则虽然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是由地方史汇合而成,但这并不说明某一地方历史的发展可以全面反映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全貌,假如将某一地区的发展过程当成整个国家的历史来讲授,那么在讲授过程中就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所以在《纲要》课互动式教学中,引入地方史要留意适当性原则,就是在内容选择上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选择那些能够突出“两个了解、三个选择”主题的案例,遴选地方史中最具特点的历史人物、历史事务来说明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例如在讲第四章“开天辟地大事变”时,适当介绍中共哈尔滨组的成立及党组织的初步发展,来说明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之下,东北的第一颗革命火种瞬间燃烧。在讲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时,适当引入黑龙江省建设19项国家重点工程,成为“一五”支配的主力军。只有跟着中国共产党走,中国革命和建设才有前途。(二)整体性原则在地方史资源纳入《纲要》课互动式教学过程中,要有整体意识和全局观念,要将《纲要》实践教学资源和理论教学资源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在教学中,要既要严格遵循教学内容的基本框架、结构、脉络、线索,又要对统编教材进行扩展、深化、丰富和补充,每个案例均做到画龙点睛,一语破的。老师只要吃透教学内容,即可选取相关的教学案例,使课堂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强,更富吸引力和感染力。例如:在讲授第八章“社会主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