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知识点资料_第1页
预防知识点资料_第2页
预防知识点资料_第3页
预防知识点资料_第4页
预防知识点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1:预防医学不同于临床医学的特点预防医学的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及确定的群体,主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重点为影响健康的因素于人群健康的关系;采取的对策更积极的预防作用,具有较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2:健康的概念: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3:预防的机会窗P5:基于疾病自然史的几个阶段以及健康疾病连续带的理论,危险因素作用于机体到疾病临床症状的出现,有一个时间过程,这个过程根据危险因素的性质和接触的量,其导致疾病发生的时间有长有短,这样提供了机会,称为预防的机会窗。4:三级预防第一级预防:也称为病因预防,通过采取措施消除致病因素对集体影响或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来预防疾病的发生第二级预防在疾病的临床前期通过采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第三级预防对已患某些病者,采取及时的,有效的治疗措施,终止疾病的发展,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已丧失劳动力或残疾者,主要促使功能恢复,心理康复,进行家庭护理指导,使病人尽量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能参加社会劳动并延长寿命.第二章1:流行病学的定义P15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群,流行病学关注的时间包括疾病与健康状况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流行病学研究的三个阶段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的策略和措施流行病学研究和实践的目的是防治疾病,促进健康.2:流行病学的几个基本原则P16:群体原则

现场原则对比原则代表性原则.3:流行病学方法分类P17观察法

: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流行病学实验法

:实验流行病学数理法

:理论流行病学.第三章1:率的测量P26:率等于一定时间内某时间发生的频率除以研究时间内处于风险的人群的平均人口数.2:率的应用注意事项P273:发病率P28:发病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病例出现的频率患病率P29患病率也称现患率,患某疾病的新旧病例处于某种状态人口的比例。4:病死率P30病死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所占的比例。5:疾病的三间分布P35a:地区分布b:时间分布

:短期波动,季节性,周期性,长期变异c:人群分布

:

年龄分布,性别分布P39,职业,社会阶层,种族或民族,行为特征,婚姻状况,流动人口6:散发:参照当地前三年该病的发病率,如当年的发病率未明显超过既往的一般发病率水平,即为散发。7:流行:某病在某地区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散发的发病率水平1:现况研究P47: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放大收集特定时间,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以及有关因素的资料,并对资料的分布特征加以描述。2:普查:普查为对总体中所有个体均进行调查称为普查,现况研究中普查的含义为在特定时间对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每一成员进行的调查。3:抽样调查概念:按一定的概率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人进行调查,以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称为抽样调查。4:抽样方法P49: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级抽样。5:队列研究是将一个范围明确的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或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各组的结局并比较其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素与结局之间有无关联及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研究性研究方法。6:结局变量:亦简称结局,是观察人群中出现的预期结果事件,结局是队列研究的观察终点。7:资料分析及结果解释P56a:发病密度

:观察期间发病例数/观察人时数。b:相对危险度:RR也叫危险比或率比,是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的比值P578:病例对照研究P599:实验性研究P68a:基本特征施加干预措施,前瞻性观察,有平行对照,随机分组b:研究方法分类

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第五章1:系统误差:系统误差是指有固定方向和固定大小的误差,来自于对象选取,测量和统计分析等的方法学缺陷,也成为偏倚。2:选择偏倚在研究对象的选取过程中,由于选取方式不当,导致人选研究的对象与未入选对象之间存在系统差异,由此造成的偏倚称为选择偏倚。3:入院率偏倚P82:采用医院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的病例对照研究容易遭受潜在的选择偏倚,这种偏倚来自于病人入院风险同病人的多种情况有关。4:现患病例P83:现患病例和新发病例两类病例的疾病状况会有差别,所得到的某因素与某疾病的关联就会出现偏倚。5:信息偏倚P84:指在收集整理信息过程中由于测量暴露与结局的方法有缺陷,使收集到的信息不准确,造成对研究对象的归类错误6:混杂偏倚P87指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程度受到其他因素的歪曲或干扰。导致混杂产生的因素称为混杂因素,它是疾病的危险或保护因素,并与研究因素存在相关三个条件a必须与所研究的疾病有关b必须与研究因素有关c必须不是研究因素与研究疾病因果链上的中间环节.7:病因的概念a:充分病因指有该病因存在,相应疾病就一定会发生b:必要病因是指没有该病因存在,相应疾病就不会发生c:危险因素是指某种暴露,行为或特征,它的含义就是使疾病发生概率危险升高的因素,也意味着病因与疾病相关。8:因果关联的推断标准P93第六章1:筛检:筛检是运用快捷,简便的校验,检查或其他措施,在健康的人群中,发现那些表面健康,但可疑有病或者有缺陷的人。2:试验的评价指标:要从真实性,可靠性和收益三方面进行。3:灵敏度和特异度:指金标准确诊的病例中待评价试验也判断为阳性者所占的百分比。4: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假阳性率又称误诊率。指金标准确诊的非病例中待评价试验错判为阳性者所占的百分比,理想值为0,误诊率=1-特异度假阴性率又称漏诊率,是指金标准确诊的病例中待评价试验错判为阴性者所占的百分比,理想值为0,漏诊率=1-灵敏度。5:约登指数又称正确指数:是灵敏度和特异度之和减一6:并联试验:又称平行试验,是指同时应用多项试验时,其中只要有一项为阳性即判为阳性。7:串联试验:又称系列试验,是指依次应用多项试验,当所有试验均为阳性时才判为阳性8:并联和串联混合应用根据各试验的特点,兼顾灵敏度和特异度,将试验既串联又并联,以得到较好的诊断或筛检效果。第九章1:临床预防服务a服务的特点是在临床场所,服务对象是健康和无症状患者b主要内容对求医者的健康咨询,筛检,免疫接种和化学预防和预防性治疗等2:临床预防服务的原则:(举例说明,不举例扣三分)P150a:重视危险因素的收集b:医患双方共同决策c:注重连续性d:以健康咨询为先导e:合理选择健康筛检的内容f: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开战针对性的临床预防服务3:健康教育:是指在帮助对象人群或个体改善健康相关行为的系统社会活动4:健康促进P159:是在健康教育基础上发展而来的5:健康促进的活动领域:a:建立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b创造健康支持环境c加强社区行动d发展个人技能e调整卫生服务方向6: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P161: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强化因素第十二章1: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P186a:平均需要量是指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个体对某营养素需要量的平均值b:推荐摄入量是指可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97%到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相当于传统的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专供量(RDA)c:适宜摄入量是指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d:可耐受最高摄入量是指平均每日摄入营养素的最高限量2:必须氨基酸P1883:蛋白质互补作用由于各种食物蛋白质中必须氨基酸模式不同,通常将富含某种必须氨基酸的食物与缺乏该种必须氨基酸的食物:互相搭配混合食用,混合后食物蛋白质中必须氨基酸模式更接近理想模式,从而提高膳食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这种作用称为蛋白质互补作用4: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P188:生物价氨基酸评分蛋白质净利用率5:能量:每克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完全氧化可产生的净能量系数分别为16.8KJ,37.6KJ和16.7KJ6:人体的能量需要:基础代谢、身体活动,食物的热效应7:食物来源及推荐摄入量成年人膳食能量的RNI为轻体力劳动男性10.04MJ/d(2400kcal/d),女性为8.8MJ/d(2100Kcal/d)8:矿物质在人体中富含量多的占人体总重量1/万以上(每日需要量大于100mg)的元素,

称为必须宏量元素、包括钾、纳、钙、磷、镁、氯、硫七种9:维生素DP192:食物来源及推荐摄入量:富含维生素D的有鱼肝油,奶油,鸡肝,鸡蛋等。10:维生素B1P192食物来源及推荐摄入量:富含维生素B1的有谷物,豆类,干酵母,坚果。此外,动物内脏,蛋类,瘦猪肉也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B111:维生素B2P192食物来源及推荐摄入量:富含维生素B2的有动物肝,肾,心,蛋黄,乳类。植物性食品中以绿色蔬菜,豆类含量较高,谷类含量较少12:平衡膳食的基本要求P194a:提供种类齐全b:保证食品安全c:科学的烹调加工d:合理的进餐制度和良好的饮食习惯13:膳食指南P195a: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b: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c: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d: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e: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f: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g: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h: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i:如饮酒应限量j:吃新鲜卫生的食物14:肠内营养P203:肠内营养适应症,常用肠内营养制剂,肠内营养投给途径15:肠外营养P203:中心静脉营养周围静脉营养16:营养调查:包括膳食调查,体格调查,营养缺乏病的临床检查,营养状况实验室检测四部分17:膳食调查方法:称重法记账法回顾法化学分析法食物频率法第十三章1:最大耗氧量百分比是机体在进行有大肌肉群参与的肌肉动力性收缩活动中,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的耗氧量2:自我感知运动强度是以受试者自我感觉来评价运动负荷的心理学指标,它以个体主观用力和疲劳感的程度来判断身体活动的强度3:代谢当量1MET相当于每千克体重每分钟小号3。5ml的氧,或每千克体重每小时消耗1.05kcal能量的活动强度第十五章1: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P242a:根据潜伏期判断患者受感染时间,用于追踪传染源,查找传播途径b:根据潜伏期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时限c:根据潜伏期确定免疫接种时间d:根据潜伏期评价预防措施效果e:潜伏期长短还可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2:经空气传播P243:其方式包括飞沫,飞沫核和尘埃传播3:经空气传播的流行特征a:传播广泛,传播途径易实现,发病率高b:冬春季高发c:少年儿童多见d:在未免疫预防人群周期性升高e:受居住条件和人口密度等因素的影响较大4:围生期传播P244:指在围生期病原体通过母体传给子代,也被称为垂直传播或母婴传播。

其方式包括:a经胎盘传播b上行性感染c分娩时传播5:易感人群:指有可能发生传染病感染的人群6: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新生儿的增加,易感人人口迁入,免疫人口免疫力自然消退,免疫人口死亡7: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P245:自然因素社会因素8:影响疫源地范围大小的因素P246a:传染源存在的时间b:传染源活动的范围c:疾病的传播方式d:周围人群的免疫力e:环境条件9:疫源地消灭的条件a:传染源已被移走或消除了排出病原体的状态b:传染源散播在环境中的病原体已被彻底消灭c:所有易感接触者经过该病的最长潜伏期没有新病例或新感染发生10:流行过程:在传染流行病学中,一系列相互联系,相继发生的疫源地构成了传染病的流行过程11:责任报告人及报告时限P248任何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

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12: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13: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消毒是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消除环境中致病性微生物的一种措施,包括预防性消毒和疫源地消毒两大类a:预防性消毒: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场所和物品施行消毒b:疫源地消毒:对现有或曾经有传染源存在的场所进行消毒14:随时消毒:是当传染源还存在于疫源地时所进行的消毒15:终末消毒:是当传染源痊愈,死亡或离开后所作的一次性彻底消毒,从而完全清除传染源所播散,留下的病原微生物16:预防接种的种类P251:人工自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被动自动免疫17:全球扩大免疫规划P252:EPI18我国儿童基础免疫程序P253第十六章1:慢性病:简称慢性病,不是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组起病时间长,却反明确的病因证据,一旦发病病情迁延不愈的非传染性疾病的概括性总称。第十七章1:原生环境:是指天然形成的,未被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其中许多因素对机体健康是有利的2:次生环境:是指由于人类生产,生活以及社会交往等活动使天然形成的环境条件发生了改变的自然环境,如生活环境与生产环境3:三类生物标志物:a:接触性生物标志物b:效应性生物标志物c:易感性生物标志物4:环境污染:由于人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中污染物的量超出了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和恶化,直接或间接或潜在的影响健康5:公害病:由于环境严重污染引起的地区性疾病称为公害病6:煤烟型烟雾P2857:光化学烟雾P2868:间接危害:a:温室效应b:形成酸雨c:破坏平流层的臭氧层9:介水传染病:是指饮用水或接触受病原体污染的水体而传播的疾病10:水俣病P28711:痛痛病P28812:地方病P289由于地壳表层化学元素分布不均衡,使某些地区的水和土壤中某种元素过多或过少,当地居民通过饮水,食物等途径摄入这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某些特异性疾病,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也称为地方病13:地方性克汀病:是由严重碘缺乏造成的,以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精神综合症14:氟斑牙P292:在牙齿发育形成期间由于机体摄入氟过多而引起的牙齿釉质矿化不全或松网样改变15:氟骨病P292:地方性氟骨病是指病区居民因摄入过量付化合物而引起颈,

腰和四肢大关节疼痛,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以及骨和关节X线征象异常为主要表现的慢性代谢性骨病第十八章1:法定职业病P2982:职业病的特点:a:病因明确b:病因与疾病之间一般存在接触水平c:群体发病d:早期诊断、及时合理处理,预后康复效果较好e:重在预防3:高温作业P3004:噪声P301:a:暂时性听阈位移b:永久性听阈位移5:粉尘P303: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6:医学监护:a:就业前健康检查b:定期健康检查c:离岗或转岗时体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