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青州黄楼220kV输变电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表_第1页
潍坊青州黄楼220kV输变电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表_第2页
潍坊青州黄楼220kV输变电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表_第3页
潍坊青州黄楼220kV输变电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表_第4页
潍坊青州黄楼220kV输变电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潍益检2017第0322号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表项目名称:潍坊青州黄楼220kV输变电工程建设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原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编制单位:潍坊益生检测评价有限公司编制日期:二零一七年四月

项目名称:潍坊青州黄楼220kV输变电工程编制单位:潍坊益生检测评价有限公司技术审查人:马瑞雪项目负责人:姜新成报告编写:审核:签发:潍坊益生检测评价有限公司地址:安丘市新安街道泰山西街创业创新孵化基地3号楼4楼邮编:262100电话:0536-4xxxx传真:0536-4xxxx项目负责人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上岗证书目录表1工程总体情况………………1表2调查范围、环境监测因子、敏感目标、调查重点…………2………………表4工程概况……………………11表5环境影响评价回顾…………19表6环境保护措施执行情况……………………24表7电磁环境、声环境监测………29表8环境影响调查…………39表9环境管理及监测计划………44表10竣工环保验收调查结论及建议………………46附件《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济南兴隆等28项220kV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鲁环审[2011]275号)4.5.潍坊益生检测评价有限公司辐射检测资质续表4工程概况工程变更情况及变更原因通过查阅工程设计、施工资料和相关协议、文件,结合现场踏勘,黄楼220kV输变电工程变电站主变规模与环评时一致,线路路径与环评时基本一致,变电站面积和线路长度与环评阶段相比较略有变化,具体变更情况详见表4-3.表4-3验收调查阶段与环评阶段建设内容变化情况一览表变动工程内容环评阶段概况验收调查阶段概况变化原因220kV变电站面积东西73.8m,南北向96.5m,共7122m2东西向总长71.8m,南北向总长94m,共6750m2征地面积减小,降低对周围植被和农田的破坏。220kV黄楼输变电工程线路楼弥线双回架空线路3.3km,单回架空线路1km。楼弥线新建双回架空线路(单侧挂线)长度约4.3km。优化线路,尽量避让居民集中居住区,降低对农田和大棚种植区的生态破坏,减少投资。益弥线新建同塔双回架空线路2×0.5km。益弥线新建同塔双回架空线路0.3km。楼青线新建同塔双回线路2×1.0km,新建单回架空线路1.0km新建同塔双回线路长度约2×0.3km(右侧楼青线,左侧黄铁线),新建单回架空线路0.6km表5环境影响评价回顾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中主要结论1工程概况及项目合理性分析本工程站址位于潍坊青州市东约12km,黄楼镇北约3km,南霍陵村南约500m。变电站围墙内占地7122m2,现状为大棚。工程规划建设3台180MVA主变,本期建设2台180MVA主变,220kV配电装置采用户内GIS布置。220kV规划进线6回,本期进线5回,同塔双回架设2×5.8km,单回架空2km。本次环评变电站按照规划容量3×180MVA评价,线路按照本期规模评价。本工程拟建站址靠近负荷中心,站址靠近公路,交通方便,水文及工程地质条件符合建站要求,站内没有矿产资源及文物分布。站址及线路避开了村庄等环境保护目标。站址及线路附近无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机场等,无重要无线通讯设施、无重点国家水土流失监测站点。该站址目前已取得当地规划、国土、交通、水利、文物等部门同意建站协议。本工程符合山东电网建设规划,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1年第9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的鼓励类项目“电网改造与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因此,本工程的建设是合理的。2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情况本工程站址评价范围内无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线路评价范围内主要的环境保护目标为莫家庄南侧的养殖场5处看护房,其中跨越2处,其余3处距离线路分别为20m1处,30m2处。3环境质量现状(1)站址处距离地面1.5m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强度为43.09×10-3kV/m,磁感应强度为0.177×10-3mT;分别小于4kV/m和0.1mT。线路保护目标处莫家庄南侧的养殖场看护房的工频电场强度强度为54.22×10-3kV/m;磁感应强度为0.232×10-3mT,分别小于4kV/m、0.1mT。(2)站址处环境噪声昼间为50.3~52.3dB(A),夜间为43.7~45.3dB(A),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要求。

续表5环境影响评价回顾4环境保护措施(1)在选址选线时,尽量避开居民密集区等环境保护目标;对避不开的养殖场看护房采取高跨措施,线路抬高至线路距房顶最小垂直距离为8m(线路距地面最小垂直距离为13m)时,线路对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符合环保要求。(2)变电站配电装置采用户内GIS布置,对工频电场强度、磁场有很好的屏蔽作用。(3)线路跨越公路、110kV及以下电力线路、通讯线、杨树林时,需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进行跨越。(4)设备招标时,要求主变噪声不大于75dB(A),站内加强绿化,可起到一定的吸声作用。(5)变电站内设事故油池,当主变本体发生事故时,产生的漏油流入事故油池,废油由专业公司回收处理。(6)施工期在采取适当喷水、对易起尘的建筑材料加盖蓬布等措施后,可有效抑制扬尘。(7)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产生在施工期,对施工场地采取围挡、遮盖等措施,开挖时表层土、深层土分别堆放与回填。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植被,做好工程后的生态恢复工作。5电磁环境(1)变电站电磁环境根据类比监测结果,220kV黄楼变电站正常运行时,变电站围墙外产生的电场强度为0.001~0.129kV/m,磁感应强度为0.026×10-3~0.249×10-3mT,分别小于4kV/m、0.1mT的评价限值。续表5环境影响评价回顾(2)220kV输电线路电磁环境(1)类比监测结论本工程220kV双回输电线路运行后,在以线路中心地面投影为原点至线路中心外60m、距地面1.5m处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分别为0.022~1.380kV/m、0.070×10-3~2.289×10-3mT,分别小于4kV/m、0.1mT。本工程220kV单回输电线路运行后,在以线路中心线地面投影为原点至线路中心外55m、距地面1.5m处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分别为0.090~3.537kV/m、0.216×10-3~3.674×10-3mT,分别小于4kV/m、0.1mT。(2)理论计算结论根据理论计算,当220kV同塔双回线路导线对地最小垂直距离为7.5m时,评价范围内离地面1.5m处产生的最大工频电场强度强度为4.71kV/m,出现在边导线内侧,距边导线0.6m(距线路中心投影5.4m)处,大于4kV/m,此后,随着距离的增加,工频电场强度强度减小。在边导线外侧,距边导线约1.8m(距线路中心投影7.8m)处,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强度为4kV/m,1.8m外均小于4kV/m。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20.44×10-3mT,出现在线路中心投影处,小于0.1mT。根据理论计算,当220kV单回线路导线对地最小垂直距离为7.5m时,评价范围内离地面1.5m处产生的最大工频电场强度强度为5.14kV/m,出现在边导线外侧,距边导线0.7m(距线路中心线投影5.8m)处,大于4kV/m,此后,随着距离的增加,工频电场强度强度减小。在边导线外侧,距边导线约4.1m(距线路中心线投影9.2m)处,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强度为4kV/m,4.1m外均小于4kV/m。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24.19×10-3mT,出现在线路中心线投影处,小于0.1mT。续表5环境影响评价回顾(3)线路沿线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处的电磁环境预测根据理论计算,线路跨越一层建筑物时,需抬高线路架设高度。当抬高至导线最大弧垂处对地面高度为13m(距房顶净空高度为8m)时,本工程线路沿线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莫家庄南侧的养殖场看护房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强度0.24~3.40kV/m,小于4kV/m的限值;工频磁感应强度1.29×10-3~22.02×10-3mT,小于0.1mT的限值。因此,在抬高线路后,本工程线路运行时在环境保护目标处产生的工频电磁场强度满足其相应标准要求。(4)对跨越处环保目标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为确保线路对跨越环保目标处的电磁影响符合标准要求,要求跨越一层建筑物时,导线最大弧垂处对房顶净空高度不低于8m,同时距地面不低于13m。采取高跨措施后,线路对跨越处环境保护目标处(包括屋顶及地面)的电磁环境影响均符合相应标准要求。6声环境通过预测,220kV黄楼变电站投运后,预测厂界噪声贡献值为32.4~45.3dB(A),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的要求。7环境风险分析本工程将严格采取有效的事故防范措施,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本工程运行后潜在的环境风险是可以接受的。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是可行的。续表5环境影响评价回顾建议(1)本工程在设计、施工、运行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有关规程规范,并落实报告表中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最大限度减轻工程对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2)当地规划部门应根据《电力设施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39号)及《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8号)规定,划定本输电线路保护区,在保护区范围内不得从事违背上述条例要求的活动。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意见山东省环境保护厅以《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济南兴隆等28项220kV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鲁环审[2011]275号)对该工程的环境影响报告表进行了批复,具体内容详见附件3。

表6环境保护措施执行情况阶段影响类别环境影响报告表及批复文件中要求的环境保护措施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未采取措施原因前期生态影响(1)在变电站选址和线路路径的选择时,充分考虑了当地规划和环境要求,变电站避开了居民密集区等环境保护目标,输电线路对避不开的房屋进行了工程拆迁或者跨越。(2)优化设计,以减少项目建设对环境影响。尽量避开城市、乡镇规划区、集中居住区、规划机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无线电台站等环境敏感点,并尽量选择离这些敏感点较远的方案,降低项目建设对其的影响。已落实(1)按照相关标准规定和当地规划要求进行了变电站的选址、建设和线路路径的设计、架设。(2)优化设计,避开城市、乡镇规划区、集中居住区、规划机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无线电台站等环境敏感点。(3)对照《山东省生态保护红线规划(2016-2020)》,本工程不涉及生态红线区。污染影响(1)在选址时,尽量避开了居民密集区等环境保护目标。线路跨越公路、110kV及以下高压线路、低压及弱电线路、河流等时,需严格按照《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进行跨越。(2)设备招标时,要求主变噪声不大于60dB(A),站内通过合理布置,利用建筑物等的阻隔及距离衰减减小噪声的可能影响。在不影响变电站电气设备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进行绿化,减少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3)设置变压器事故油池,事故油池容积为60m3,避免事故油泄漏对环境造成影响。已落实(1)已严格执行设计标准、规程,工程项目符合青州市的总体规划,工程验收调查范围内有14处环境敏感目标。线路与树木、公路、电力线交叉跨越时,已严格按照《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的要求进行了设计和架设。(2)在设备招标时,已对主变等高噪音设备提出了噪声级值要求,主变噪声不大于60dB(A)。经现场勘查,主变位于站址中央,主变之间设置防火墙,有效地利用了距离的衰减和墙壁的隔阻,降低了对厂界噪声的影响。按照标准化站的设计要求,站内场地全部硬化,无绿化。(3)变电站内设置了事故油池,事故油池容积60m3,能满足相关要求。事故油池采取了防渗处理。变电站营运单位建立了变电站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检修及事故状态下泄漏的废油及含油废水排入事故油池贮存,最终废变压器油、含油污水由具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处置,不外排。续表6环境保护措施执行情况阶段影响类别环境影响报告表及批复文件中要求的环境保护措施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未采取措施原因前期社会影响(1)输电线路跨越房屋的,要事先征求产权人的意见,并将环评结论和审批意见告知被跨越房屋的产权人。(2)建设单位应做好高压输变电线路对环境影响的宣传工作。已落实(1)本工程线路有7处跨越房屋或大棚看护房,均已告知被跨越房屋的产权人。(2)建设单位已对线路周围的居民进行了沟通和讲解。施工期生态影响(1)制定合理的施工工期,避开雨季土建施工。所有废水、雨水有组织的排放以减少水土流失。(2)材料场、牵张场及临时施工道路在施工结束后,若无使用要求,应恢复原有植被。铁塔实际占用土地仅限于其四个支撑脚,施工结束后,开挖土方堆放至铁塔下,杆塔施工结束后,就地抹平处理,其余位置均可平整,恢复原有植被。(3)杆塔塔基开挖时表层土与深层土分别堆放,铺设完毕后,按深层土在下、表层土在上的顺序回填,便于植被恢复线路经过树林时,不砍伐通道以减少树木砍伐量,从而减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4)线路跨越高度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设计。已落实(1)合理安排施工期,避免雨天施工。对施工中开挖的泥土采取了集中堆放并设置围栏,减少了施工对局部区域水土流失及植被的破坏。(1)材料场、牵张场及临时施工道路在施工结束后,按原有土地类型进行了恢复。铁塔施工结束后,塔基下方均进行了回填、平整,并按原有土地类型进行了恢复。(3)杆塔塔基开挖时严格控制开挖范围,将开挖的表层土与深层土分别堆放,铁塔架设完毕后,已按深层土在下,表层土在上的顺序进行了回填。(4)本工程线路已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和架设,减轻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社会影响建设单位应做好高压输变电线路对环境影响的宣传工作。已落实建设单位已对线路周围的居民进行了沟通和讲解。续表6环境保护措施执行情况阶段影响类别环境影响报告表及批复文件中要求的环境保护措施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未采取措施原因施工期污染影响(1)对干燥的作业面适当喷水,使作业面保持一定湿度,减少扬尘量。将运输车辆在施工现场车速限制在20km/h以下,运输沙土等易起尘时应加盖蓬布,并严禁超载运输,防止撒落形成尘源。运输车辆驶出施工工地前,必须将沙泥清除干净,防止道路扬尘的产生。(2)在施工区设立沉淀池,施工废水经充分停留后,上清液用作施工场地洒水用,淤泥妥善堆放。在临时住地搭建简易厕所,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3)施工期间必须按《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进行施工时间、施工噪声的控制。施工单位应落实以下噪声污染防治措施:①施工时,尽量选用低噪设备。混凝土连续浇注等确需夜间施工时必须经当地环境保护局审批同意,并告知当地公众。②加强施工机械的维修、管理。③水泵、电刨等强噪声设备必要时安置于单独的工棚内。(4)施工人员日常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应集中堆放,定期清运、集中处理。已落实(1)施工期在采取适当喷水、对易起尘的建筑材料加盖蓬布等措施后,有效的抑制了扬尘。(2)在施工现场设立了沉淀池,施工废水经沉淀后,上清液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等,淤泥妥善堆放,及时清运。在临时住地搭建了简易厕所,生活污水定期清运。(3)选用了低噪声机械设备,并加强施工机械的维修保养,减小了施工机械对周围环境的噪声污染。严格控制施工时间,避免了夜间施工。(4)施工期设置一定数量的临时垃圾收集箱,施工人员日常产生的生活垃圾与施工垃圾实行分类收集,并及时进行了清运。试运行期生态影响本工程变电站用地现状为大棚种植区,生态系统较简单。输电线路的架空线需新建塔基,塔基占地为永久占地。开挖塔基土方清除地表植物,碎石或废弃物的堆放造成植物生长地的环境改变。施工结束后,除变电站和塔基为永久占地外,其余进行场地复原,施工活动对植被的破坏是暂时的,随着施工结束,绝大部分植被将得到恢复,因此运行期本工程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经现场勘查,塔基的开挖、在施工结束后,开挖的土石方已全部用于回填处理,并及时对临时占地进行了恢复。变电站修建了进站道路,站内场地平整;输电线路塔基周围均已进行了清理、平整,并按照原有土地类型进行了恢复,植被恢复效果良好。工程建设过程中未造成明显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因此,变电站和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对周围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续表6环境保护措施执行情况阶段影响类别环境影响报告表及批复文件中要求的环境保护措施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未采取措施原因试运行期污染影响环评批复要求:(一)严格执行设计标准、规程,优化设计方案,工程选址选线应符合所在(经)城镇区域的总体规划,尽量避开居住区、学校、医院等环境敏感点。潍坊黄楼220kV输变电工程线路跨越莫家庄村南看护房时,导线最大弧垂处对地高度不低于13m,对房顶净空高度不低于8m。线路与树木、公路、铁路、电力线、通航河流交叉跨越时应按规范要求留有足够的防护距离和交叉角。(二)设备选型、输电线选材、线路布设和变电站建设应按照国家有关规范执行。变电站外,离地1.5m处的工频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强度和磁感应强度分别控制在4kV/m、0.1mT内。线路经过居民区时,导线弧垂对地高度应不小于7.5m;经过非居民区时,导线弧垂对地高度不应小于6.5m。计算最大风偏的情况下,输电线路边导线5m范围内以及工频电场强度强度超过4kV/m或磁感应强度超过0.1mT的范围内,不得有居住区、学校、医院等环境敏感点。(三)合理布局变电站内设备,采取有效的消声降噪措施,主变设备噪声等级应优于设计要求,确保厂界噪声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2类标准限值。(四)变电站设计为无人值班,站内平时设一人看守,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综合利用,不得外排。(五)变电站内生活垃圾应集中收集、定期送垃圾处理厂处置。(六)建立事故预警机制,落实事故应急预案中的应急措施。(一)严格执行设计标准、规程,优化了设计方案,工程项目符合青州市的总体规划。线路与树木、公路、铁路、电力线、通航河流交叉跨越时,严格按照《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的要求进行设计和架设。严格按照《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的要求进行设计和架设续表6环境保护措施执行情况阶段影响类别环境影响报告表及批复文件中要求的环境保护措施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未采取措施原因试运行期污染影响(七)工程建设过程中,应严格落实施工期的生态保护措施和污染控制措施。(八)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做好拆迁工作。(九)输电线路跨越房屋的,要事前征求产权人的意见,并将环评结论及审批意见告知被跨越房屋的产权人。社会影响建设单位应做好高压输变电线路对环境影响的宣传工作。已落实建设单位已对线路周围的居民进行了沟通和讲解。工程建设各阶段环保措施落实情况见图6-1。图6-1事故油池表7电磁环境、声环境监测电磁环境监测监测因子及监测频次监测因子: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监测频次:在工程正常运行工况下测量一次。监测方法及监测布点监测布点及测量方法依据《工频电场测量》(GB/T12720-1991)、《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681-2013)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详见表7-1。表7-1监测项目及布点原则项目类别布点原则工频电磁场强度变电站在变电站四周围墙外5m处(远离进出线)各布设1个监测点。测量高度为距地面1.5m。变电站衰减断面以变电站围墙周围的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监测最大值为测试原点,沿垂直于围墙的方向进行监测,测点间距为5m,测至围墙外50m处止。测量高度为距地面1.5m。环境敏感目标在建(构)筑物外监测,选择在敏感目标建筑物靠近工程的一侧,且距离建筑物不小于1m处布设监测点。在建(构)筑物内监测,应在距离墙壁或其他固定物体1.5m外的区域处布点。如不能满足上述要求,则取房屋立平面中心位置作为监测点,但测点与周围固定物体间的距离不小于1m。若为单层建筑,在敏感点距离变电站最近处布设一个监测点;若为多层建筑,根据其具体情况,实施分层布点。测量高度为距地面1.5m。线路衰减断面导线档距中央弧垂最低位置的横截面上。单回输电路应以弧垂最低位置处中相导线对地投影点为起点,同塔多回输电线路应以弧垂最低位置处档距对两杆塔中央连线地投影点为起点,监测应均匀分布在边相导线两侧的横截面方向上。对于挂线方式以杆塔对称排列的输电路,只需在杆塔一侧的横截面线方向上布置监测点。监测点间距为5m,测至边导线地面投影外50m处。测量高度为距地面1.5m。续表7电磁环境、声环境监测电磁环境监测监测单位、监测时间、监测环境条件验收监测单位:潍坊益生检测评价有限公司监测时间:2017年3月22日监测期间的环境条件见表7-2。表7-2监测期间的环境条件监测时段天气温度(℃)湿度(%)9:00~17:00晴14~2136~57监测仪器及工况1监测仪器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监测仪器见表7-3。表7-3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监测仪器仪器名称电磁辐射分析仪仪器型号SEM-600仪器编号S-0045测量范围工频电场强度:0.01V/m~100kV/m,工频磁感应强度:0.01nT~3mT仪器校准校准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校准证书编号:XDdj2017-0277校准有效期限:2监测期间工程运行工况验收监测期间各项目正常运行,工况满足验收监测要求。详见表7-4。表7-4监测期间本项目运行工况工程名称项目名称电压(kV)电流(A)有功功率(MW)无功功率(MVar)黄楼220kV输变电工程#1主变231000#2主变231240.6796.230益楼Ⅰ线231217.4853.623.95益楼Ⅱ线231228.8255.573.98楼青线23124.53.82.7续表7电磁环境、声环境监测电磁环境监测监测结果分析1变电站监测结果分析变电站四周围墙外工频电磁场强度监测布点如图4-2所示,结果如表7-5所示。东侧为进线侧,西侧为出线侧,东侧、西侧、北侧皆为大棚种植区,不适合做衰减断面的,所以选择南侧衰减断面的。结果如表7-5所示。表7-5变电站周围及变电站衰减断面电磁环境监测结果编号测点位置E1站址东侧距围墙5m处611.801.7890.78580.005E2站址南侧距围墙5m处21.140.9060.31510.003E3站址西侧距围墙5m处206.241.1460.51700.002E4站址北侧距围墙5m处42.231.2940.52710.004E5站址南侧衰减断面距围墙5m处21.220.4150.31630.003E6站址南侧距围墙10m处24.440.9330.31470.003E7站址南侧距围墙15m处27.370.7790.31660.003E8站址南侧距围墙20m处26.350.3420.31650.003E9站址南侧距围墙25m处20.580.2870.30810.009E10站址南侧距围墙30m处18.710.1810.27690.002E11站址南侧距围墙35m处14.740.2230.24610.002E12站址南侧距围墙40m处13.430.1360.23710.003E13站址南侧距围墙45m处10.630.1620.20440.002E14站址南侧距围墙50m处9.680.2660.19500.003范围9.68~611.80—0.1950~0.7858—黄楼220kV变电站周围测点处工频电场强度强度为21.14~611.8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0.3151~0.7858μT;变电站南侧衰减断面处工频电场强度强度为9.68~27.37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0.1950~0.3166μT。监测结果表明,变电站四周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强度均符合《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工频电场强度强度4kV/m、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公众曝露限值要求。续表7电磁环境、声环境监测电磁环境监测2输电线路监测结果(1)线路两侧环境保护目标处监测结果分析线路两侧验收调查范围内环境保护目标处电磁环境监测布点位置如图4-3所示,结果如表7-6所示。表7-6线路两侧环境保护目标电磁环境监测结果编号测点位置C1益楼Ⅰ线#34-#35塔边导线北侧1m民房394.500.7911.2150.001C2楼青线#0-#1塔之间跨越民房415.440.7200.82510.001C3楼弥线#2-#3塔之间边导线西侧1m大棚看护房415.540.2300.45400.002C4楼弥线#2-#3塔之间跨越柳家坡村民房345.362.3540.51670.002C5楼弥线#5-#6塔之间跨越看护房447.702.9020.36690.003C6楼弥线#7-#8塔之间边导线南侧3m废弃看护房291.641.0880.25920.004C7楼弥线#7-#8塔之间边导线南侧39m看护房12.740.1450.26600.002C8楼弥线#8-#9塔之间边导线北侧37m看护房18.690.3270.27350.001C9楼弥线#8-#9塔之间边导线南侧17m看护房58.550.3960.33250.011C10楼弥线#9-#10塔之间跨越大棚看护房436.841.4150.36460.002C11楼弥线#10塔下跨越大棚看护房446.800.4530.24400.002C12楼青线#9塔下跨越大棚看护房453.440.2510.27450.001C13楼青线#9-#10塔跨越沿街水泵维修部及石材厂看护房460.740.5680.24820.001C14楼青线#9-#10塔之间边导线北侧20m沿街民房17.040.6050.23390.002范围12.74~460.74—0.2339~1.215—线路两侧验收调查范围内环境保护目标处工频电场强度强度为12.75~415.6V/m,工频磁感应强度强度为0.2318~1.216μT,满足4kV/m、100μT的控制限值要求。续表7电磁环境、声环境监测电磁环境监测(2)线路衰减断面监测结果分析①220kV同塔双回架空线路衰减断面监测:选择益楼Ⅰ、Ⅱ线#35-#34塔之间同塔双回架空线路为衰减断面向北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如表7-7所示,现场示意图见图7-1,图7-1220kV益楼Ⅰ、Ⅱ线路衰减断面表7-7益楼220kV线路衰减断面处电磁环境监测结果编号测点位置A1衰减断面测试原点0m632.500.3541.25560.002A2衰减断面测试原点北5m715.540.2191.38300.006A3衰减断面测试原点北10m730.400.2741.33900.019A4衰减断面测试原点北15m578.380.3031.27720.009A5衰减断面测试原点北20m316.580.2771.10480.003A6衰减断面测试原点北25m185.420.1641.04960.015A7衰减断面测试原点北30m85.550.2230.83380.006A8衰减断面测试原点北35m43.600.2740.70280.002A9衰减断面测试原点北40m27.670.1950.58270.002A10衰减断面测试原点北45m26.520.3640.49190.001A11衰减断面测试原点北50m28.400.2430.45240.001范围26.52~730.40—0.4524~1.3830—续表7电磁环境、声环境监测电磁环境监测220kV益楼Ⅰ、Ⅱ线衰减断面的监测结果表明,衰减断面处(垂直线路0~50m范围内)工频电场强度强度为26.52~730.40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0.4524~1.3830μT,分别满足4kV/m、100μT的控制限值要求。②220kV单回架空线路衰减断面监测:选择楼青线#9-#10塔之间线路(为衰减断面向北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如表7-8所示,现场示意图如图7-2所示,图7-2楼青220kV单回架空线路衰减断面图7-3线路衰减断面监测布点示意图续表7电磁环境、声环境监测表7-8楼青220kV单回架空线路衰减断面处电磁环境监测结果编号测点位置B1衰减断面测试原点0m659.380.1640.24450.001B2衰减断面测试原点北5m790.620.4090.25900.001B3衰减断面测试原点北10m904.660.1140.23620.002B4衰减断面测试原点北15m817.540.2610.22580.001B5衰减断面测试原点北20m644.600.4900.23770.001B6衰减断面测试原点北25m432.400.2450.23700.002B7衰减断面测试原点北30m331.660.3210.22480.002B8衰减断面测试原点北35m221.640.2410.21690.001B9衰减断面测试原点北40m117.660.3580.22770.003B10衰减断面测试原点北45m73.540.3310.20730.002B11衰减断面测试原点北50m28.760.1390.21520.001范围28.76~904.66—0.2073~0.2590—楼青220kV线路(单回架空线路段)衰减断面监测结果表明,衰减断面处(垂直线路0~50m范围内)工频电场强度强度为28.76~904.66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0.2073~0.2590μT,分别满足工频电磁场4kV/m、100μT的控制限值要求。对监测结果分析表明,黄楼220kV输变电工程对电磁环境影响满足工频电场强度强度4KV/m、工频磁感应强度强度100μT的控制限值要求。

续表7电磁环境、声环境监测声环境监测监测因子及监测频次监测因子:等效连续A声级。监测频次:昼间和夜间各监测1次。监测方法及监测布点监测布点及测量方法依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详见表7-9。表7-9监测项目及布点原则类别监测项目布点原则变电站厂界噪声在变电站四周围墙外1m处各布设1个监测点。测量高度为距地面1.5m。环境敏感目标环境噪声选择在敏感目标建筑物靠近变电站的一侧,且距建筑物的墙壁或窗户1m处布置监测点。测量高度为距地面1.5m。监测单位、监测时间、监测环境条件验收监测单位:潍坊益生监测评价有限公司监测时间:2017年3月22日监测期间的环境条件见表7-10。表7-10监测期间的环境条件监测时段天气温度(℃)湿度(%)风向风速(m/s)9:00~12:10晴14.736.1北风2.0122:00~23:00晴3.240.2北风0.76监测仪器及工况1监测仪器噪声监测仪器如表7-11所示。表7-11噪声监测仪器仪器名称噪声分析仪仪器型号AWA6228仪器编号108025测量范围30dB(A)~130dB(A)仪器校准校准单位: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校准证书编号:校准有效期限:续表7电磁环境、声环境监测声环境监测2监测期间工程运行工况验收监测期间,该工程涉及的主变及线路的运行工况见表7-4。监测结果分析1变电站周围声环境状况变电站四周噪声监测结果如表7-12所示。表7-12变电站周围噪声监测结果位置噪声(dB(A))昼间夜间东侧围墙外1m44.537.8南侧围墙外1m41.337.2西侧围墙外1m40.235.7北侧围墙外1m46.938.1黄楼220kV变电站四周围墙外1m处噪声监测结果为昼间噪声40.2~46.9,夜间噪声35.7~38.1,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排放标准(昼间噪声60dB(A),夜间50dB(A))。2环境保护目标处声环境状况验收调查范围内线路两侧环境保护目标处的声环境质量现状,如表7-13所示。编号环境保护目标名称测点位置噪声dB(A)昼间夜间1民房益楼Ⅰ线#34-#35塔边导线北侧1m45.637.22民房楼青线#0-#1塔之间跨越46.738.93大棚看护房楼弥线#2-#3塔之间边导线西侧1m49.740.64柳家坡村民房楼弥线#2-#3塔之间跨越50.240.75看护房楼弥线#5-#6塔之间跨越49.843.66废弃看护房楼弥线#7-#8塔之间边导线南侧3m46.639.7续表7电磁环境、声环境监测声环境监测编号环境保护目标名称测点位置噪声dB(A)昼间夜间7看护房楼弥线#7-#8塔之间边导线南侧39m48.239.48看护房楼弥线#8-#9塔之间边导线北侧37m48.639.89看护房楼弥线#8-#9塔之间边导线南侧17m49.239.410大棚看护房楼弥线#9-#10塔之间跨越49.438.611大棚看护房楼弥线#10塔下跨越48.140.312大棚看护房楼青线#9塔下跨越48.740.213沿街水泵维修部及石材厂看护房楼青线#9-#10塔跨越49.440.214沿街民房楼青线#9-#10塔之间边导线北侧20m48.439.3验收调查范围内线路两侧环境保护目标处声环境监测结果表明,环境保护目标处昼间噪声最大值为50.2dB(A),夜间噪声最大值为40.7dB(A),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地区标准限值要求(昼间60dB(A),夜间50dB(A))。

表8环境影响调查施工期生态影响生态敏感目标调查通过现场调查,查阅工程环评及设计资料,本工程生态环境影响验收调查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生态敏感目标。对照《山东省生态保护红线规划2016-2020》,本工程不涉及生态红线区。自然生态影响调查根据现场调查,本工程变电站采用通用设计,站内地面硬化,线路沿线为道路、农田等,工程所在区域已经过多年的人工开发,地表主要植被为次生植被和人工植被,无古树名木,无需要保护的野生植物资源。农业生态影响调查工程施工对周围农作物造成影响,对受损的青苗,建设单位按政策规定进行了经济补偿。工程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对施工道路等临时占地进行了平整、清理、恢复。现场调查未发现工程建设破坏当地农业灌溉系统等现象,工程建设对农业生态影响较小。水土流失影响施工中由于塔基开挖、回填造成土体扰动,施工便道的建设、施工机械、车辆及人员践踏会对地表植被和土壤结构产生破环,造成水土流失隐患。在施工结束后及时对临时占地进行了恢复,从现场调查来看,变电站四周进行了清理与平整,线路塔基下方基本无弃土,植被恢复效果良好。生态保护措施有效性分析调查结果表明,本工程选址避开了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生态敏感目标。工程施工临时占地已按原有的土地功能进行了恢复。所采取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保护、临时措施、管理措施等有效防治了水土流失,工程建设造成的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较小。通过现场调查,工程建设过程中未造成明显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续表8环境影响调查施工期污染影响声环境影响调查该工程在施工期采用低噪声施工设备,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打桩和混凝土浇注等高噪声施工作业安排在白天进行,因此工程施工带来噪声影响较小。水环境影响调查工程施工时,临时用水及排水设施全面规划,在施工现场设置临时的沉淀池,施工废水经沉淀后,用于施工场地降尘;施工人员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由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对周围水环境基本无影响。固体废物影响调查施工现场设置了临时垃圾收集箱,对施工建筑垃圾与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实行分类收集,并及时进行了清运,固体废物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验收调查期间,未接到有关工程施工期的污染投诉。社会影响本工程验收调查范围内也不涉及文物古迹、人文遗迹等,未产生不良社会影响。文明施工,尽量减小设备、材料运输对当地交通等的影响。施工期未发生噪声和扬尘等扰民现象。试运行期生态影响本工程变电站位于本工程站址位于潍坊青州市东约12km,黄楼镇北约3km,南霍陵村南约500m。规划前为大棚区,站址地区无珍稀植物和国家、地方保护动物,对当地植被及生态系统的影响较小。本工程施工建设及运行阶段很好地落实了生态恢复和水土保持措施,未发现施工弃土弃渣随意弃置、施工场地和临时占地破坏生态环境及造成水土流失问题的现象。对照《山东省生态保护红线规划(2016-2020)》,本工程不涉及生态红线区。本工程变电站及线路周围的土地已恢复原貌,未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续表8环境影响调查试运行期污染影响电磁环境影响调查本工程变电站所有带电设备均安装了接地装置,降低了静电感应强度,验收监测结果表明,本工程变电站运行时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测值均符合《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工频电场强度4kV/m和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的限值要求。本工程输电线路经过居民住宅采取了提高导线对地高度的措施。验收调查时在本工程线路两侧所有环境保护目标处进行布点监测,同时选择有代表性的线路进行了衰减断面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本工程线路沿线测点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测值均符合《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相应标准限值要求。声环境影响调查水环境影响调查变电站和输电线路正常运行时不产生工业废水。变电站内无人值班,不会产生生活污水,该工程试运行期对周围水环境无影响。

续表8环境影响调查试运行期污染影响固体废物影响调查变电站和输电线路正常运行时不生产固体废物。变电站内无人值班,巡视人员产生少量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并及时清运。该工程试运行期对周围环境无影响。危险废物影响调查检修及事故状态下泄漏的废油及含油废水由管道直接排入事故油池贮存,最终由具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处置,不外排。报废的蓄电池由具备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处置。工程自运行以来,未产生废旧蓄电池。当产生废旧蓄电池时由国网物资部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废旧物资处置管理办法》要求,按照《废铅蓄电池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519-2009)的要求选择具有相关资质的企业或者机构回收处理,对当地环境无影响。环境风险事故防范及应急措施调查(1)本工程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引发环境风险事故隐患主要为变压器油外泄。废变压器油属危险废物,如不收集处置会对环境产生影响。本工程自运行以来,未发生过变压器油泄漏事故。变电站内设有事故油池(容积60m3),变压器下方建有贮油坑,贮油坑与事故油池相连,事故油池的容积能够储存事故时产生的事故油,变电站运行正常情况下,变压器无漏油产生,一旦发生事故,排出的废变压器油、含油废水委托有处置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理,不外排,不会对外环境产生影响。图8-1变电站内事故油池续表8环境影响调查试运行期污染影响(2)变电站内设置了完备的防止过载的自动保护系统,并良好的接地,当雷电或短路等导致线路和变电站设备出现过电压或过电流现象时,自动保护系统会立即断电,防止发生连带事故。(3)变电站内设有消火栓,并放置推车式干粉灭火器及设置消防砂池作为主变消防设施,以保障变电站安全运行。(4)配电室内设有强力通风系统和SF6气体泄漏报警仪。(5)输电线路安装了继电保护装置,当出现倒塔或短路时能够及时断电。(6)为正确、快速、高效处置输变电工程环境风险事故,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有关法规及要求编制了《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潍坊供电公司亦根据文件内容相应制定了严格的检修操作规程及风险应急预案。社会影响变动环境影响分析根据《关于印发《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试行)》的通知》(环办辐射[2016]84号),本次验收调查时,对本工程变动内容及环境影响进行了调查及监测,调查结果表明:一、工程变动内容未导致不利环境影响显著变化,不属于重大变动;二、监测结果表明,本批工程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限值要求。三、变动后,对线路进行了优化,有利于节约成本,保障供电安全,减小对环境的影响。

表9环境管理及监测计划环境管理机构设置1施工期环境管理施工期环境保护管理由施工单位负责,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和工程质量监理制,设环保兼职。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潍坊供电公司负责施工期环境保护的监督,并将有关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的内容列入相关施工文件中,公司设立了环保管理机构,设有环保专职。2试运行期环境管理运行期环境保护工作由国网潍坊供电公司发展策划部负责。其主要职责是:(1)贯彻执行国家、地方政府、国家电网公司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标准,负责编制公司环境保护规章制度、规划和年度计划。(2)负责组织本公司电网建设项目环评资料的收集,并及时申请开展建设项目环评工作。(3)负责组织本公司电网建设项目投运后环保验收相关工程竣工资料的收集、整理,并及时申请竣工环保验收工作。负责配合竣工环保验收单位,组织实施本公司电网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工作。(4)负责本公司环境监测和环境保护统计工作,按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政府部门报送统计数据。(5)负责建立本公司污染源分布情况档案、污染源污染因子监测技术档案和环保设施技术档案等。负责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事件进行初步调查处理。(6)负责环境保护宣传和标准宣贯工作,提高职工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参与能力。环境监测计划落实情况及环境保护档案管理情况1环境监测计划落实情况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要求,工程投产后,在工程正常运行工况条件下,应对工程工频电场强度强度、磁感应强度、噪声进行一次监测。本次验收落实了监测计划。2环境保护档案管理情况建设单位建立了环保设施运行台帐,各项环保档案资料(如环境影响报告、环评批复、项目核准批复、初步设计及批复等)及时归档,由档案管理员统一管理,负责登记归档并保管。续表9环境管理及监测计划环境管理状况分析经过调查核实,施工期及运行期环境管理状况较好,认真落实、实施了环境影响报告表及其批复提出的环保措施。(1)环境保护设施运转正常。(2)建设单位环境管理组织机构健全。(3)环境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完善。(4)环保工作管理规范。表10竣工环保验收调查结论与建议调查结论1工程基本情况本次验收调查的工程为黄楼220kV输变电工程。本工程建设220kV黄楼变1座,配备主变2台,主变容量,2×180MVA;建设220kV线路分为5部分:(1)益都-弥南(益都-盘阳)220kV线路(益都侧)改接入黄楼变电站(益楼线),新建同塔双回架空线路长度约1.0km;(2)青州-弥南220kV线路改接入黄楼变电站(楼弥线),新建同塔双回架空线路(单侧挂线)长度约4.3km;(3)青州-弥南220kV线路(青州侧)改接入黄楼变电站(楼青线#9-青弥线#37塔之间),新建单回架空线路长度约0.6km;(4)益都-青州牵引站220kV线路(青州牵引站侧)改接入黄楼变电站(左侧黄铁线、右侧楼青线#0-#1塔之间),新建同塔双回架空线路长度约0.3km;(5)益都-青州牵引站220kV线路(益都侧)改接入益都-弥南(盘阳)220kV线路(益弥线),新建同塔双回架空线路长度约0.3km。项目总投资11010.31万元,其中环保投资48.56万元,2015年12月该工程投入运行。2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黄楼220kV输变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基本执行了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在环评及批复文件中提出了较为全面、详细的环境保护措施,各项环保措施在工程实际建设和运行中均已得到落实。3生态环境影响调查对照《山东省生态保护红线规划2016-2020》,本工程不涉及生态红线区。变电站周围的土地已恢复原貌,变电站建设时堆积的渣土均已平整并进行固化;线路塔基建设时堆积的渣土均已平整并进行绿化,未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续表10竣工环保验收调查结论与建议4电磁环境影响调查(1)变电站电磁环境影响分析黄楼220kV变电站周围测点处工频电场强度强度为20.74~610.5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0.3106~0.7827μT;变电站南侧断面测点处(0~50m范围内)工频电场强度强度为9.38~27.05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0.1948~0.3172μT。监测结果表明,变电站四周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强度均符合《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工频电场强度强度4kV/m、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公众曝露限值要求。(2)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影响分析线路两侧验收调查范围内环境保护目标处工频电磁场强度12.75~415.6V/m,工频磁感应强度强度为0.2318~1.216μT,满足4kV/m、100μT的控制限值要求。(3)衰减断面电磁环境影响分析220kV益楼Ⅰ、Ⅱ线衰减断面的监测结果表明,衰减断面处(垂直线路0~50m范围内)工频电场强度强度为26.45~730.5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0.4531~1.394μT,分别满足4kV/m、100μT的控制限值要求。楼青220kV线路(单回架空线路段)衰减断面监测结果表明,衰减断面处(垂直线路0~50m范围内)工频电场强度强度为28.79~904.8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0.2091~0.2841μT,分别满足工频电磁场4kV/m、100μT的控制限值要求。所以,黄楼220kV输变电工程运行期间,变电站和输电线路周围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强度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相应标准限值要求。5声环境影响调查黄楼220kV变电站四周围墙外1m处噪声监测结果为:昼间噪声40.2~46.9dB(A),夜间噪声35.7~38.1dB(A),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排放标准(昼间噪声60dB(A),夜间50dB(A))。通过对验收调查范围内线路两侧环境保护目标处声环境质量的监测结果分析可知,环境保护目标处昼间噪声最大值为50.2dB(A),夜间噪声最大值为40.7dB(A),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地区标准限值要求(昼间60dB(A),夜间50dB(A))。续表10竣工环保验收调查结论与建议6水环境影响调查变电站无人值守,不会产生污水,检修人员产生的污水排入城市污水管道,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7社会环境影响调查本工程验收调查范围内也不涉及文物古迹、人文遗迹等,未产生不良社会影响。运行期间,当地环保主管部门及建设单位均未收到有关该工程环保问题的投诉。8固废影响调查本工程固体废物环境影响主要来自于变电站检修人员的生活垃圾。运行期间黄楼220kV变电站无人值守,不会产生生活垃圾。变电站内设有收集箱(桶)短暂存放,并保洁人员定期打扫生活垃圾,并集中收外运至临近城镇垃圾站,统一处理。从现场调查情况可知变电站产生的垃圾均堆放在指定地点,未对周围环境影响。废旧铅酸蓄电池退运后,由省公司物资部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废旧物资处置管理办法》、《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网实物资产退役管理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按照《废铅酸蓄电池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519-2009)、《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的要求统一选择具有相关资质的企业或机构回收处理。9环境风险事故防范及应急措施调查本工程自运行以来,未发生过重大的环境风险事故。变电站内设有事故油池,变压器下方建有贮油坑,贮油坑与事故油池相连,事故油池的容积能够储存事故时产生的事故油,变电站运行正常情况下,变压器无漏油产生,一旦发生事故,事故时排出的废变压器油、含油废水委托有处置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理,不外排,不会对外环境产生影响。10环境管理及监测计划落实情况调查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潍坊供电公司设有专职环保人员来负责本工程运行后的环境管理工作,制定了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并已开始实施。通过及时掌握工程电磁、噪声等环境状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管理上保证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实施。续表10竣工环保验收调查结论与建议11验收调查总结论综上所述,黄楼220kV输变电工程已认真落实了环评报告及批复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运行期间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和噪声符合相应的环境保护限值要求,基本符合《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令第13号,2010年修订版)第十六条“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条件”的有关规定,因而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衡量,该工程已具备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条件。建议针对本次调查发现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1)加强档案管理,相关技术资料与环保档案等实行集中存放或成册存放;(2)加强有关电力法律法规及输变电工程常识的宣传力度和深度。附件1

附件: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潍坊供电公司输变电工程竣工环保验收项目表1.安丘110kV永安输变电工程2.潍坊新港110kV变电站#2主变扩建工程3.潍坊潍城望留110千伏变电站2号主变扩建工程4.潍坊寿光马店110kV双电源工程5.潍坊黄楼220kV输变电工程附件2潍坊益生检测评价有限公司公司简介潍坊益生检测评价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8月,是专业从事检测服务的独立法人机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条例,受客户委托,开展检测服务,为客户提供独立、公正、权威、准确的检测数据。公司目前开展的检测业务包括食品检测和环境检测两大类,共300多个项目4000余个参数。其中食品检测包括营养成分、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微生物、重金属及微量元素等项目的检测;环境检测包括水和废水、空气和废气、土壤、固废和底质、噪声和振动、电磁辐射(电场强度、磁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功率密度、无线电干扰场强等)、电离辐射(X-γ空气吸收剂量率、个人和环境X-γ辐射累积剂量、中子剂量当量率、αβ表面污染等)、油气(加油站、储油库、汽油运输车辆的油气回收系统密闭性、液阻、气液比、油气排放浓度等)等项目的检测。公司在日常工作中围绕“科学严谨、公正准确、优质高效”的质量方针,坚持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经营理念,用公正诚实的职业道德,确保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潍益生检字FS(2017)第032201号共12页第2页本报告书包括封面、正文(附页)、封底,并盖有计量认证章、检测专章和骑缝章。检测报告检测仪器仪器名称:电磁辐射分析仪仪器型号:SEM-600仪器编号:S-0045仪器校准有效期限:2017年01月19日~2018年01月18日仪器名称:多功能声级计仪器型号:AWA6228仪器编号:108025仪器校准有效期限:2016年05月19日~2017年05月18日检测仪器技术指标电磁辐射分析仪:频率范围:电场:1Hz~100kHz;磁场:1Hz~100kHz电场强度量程:0.5V/m~100kV/m磁场强度量程:10nT~3mT灵敏度:电场0.01V/m;磁场:1nT分辨率:电场0.01V/m;磁场:1nT。多功能声级计:符合标准:符合IEC61672-20021级测量上限:130dB频率范围:10Hz~20kHz本栏以下空白。环境条件监测日段(昼间):9:00~12:10天气:晴环境温度:14.7℃相对湿度:36.1%风速:监测时段(夜间):22:00~23:00天气:晴环境温度:3.2℃,相对湿度:40.2%风速:0.76检测地点潍坊黄楼220kV变电站周围和新建5条线路工程:220kV益楼Ⅰ线、220kV益楼Ⅱ线、220kV楼青线、220kV益弥线和220kV楼弥线工程沿线。潍益生检字FS(2017)第032201号共12页第3页本报告书包括封面、正文(附页)、封底,并盖有计量认证章、检测专章和骑缝章。检测报告一、线路衰减断面、附近敏感点检测结果表1-1黄楼220kV输变电工程运行工况一览表名称有功功率(MW)无功功率(Mvar)电流I(A)电压U(kV)#1主变000231#2主变96.230240.67231益楼Ⅰ线53.623.95217.48231益楼Ⅱ线55.573.98228.82231楼青线3.82.724.5231表1-2220kV益楼线线路衰减断面工频电磁场检测结果编号测点位置A1衰减断面测试原点0m632.500.3541.25560.002A2衰减断面测试原点北5m715.540.2191.38300.006A3衰减断面测试原点北10m730.400.2741.33900.019A4衰减断面测试原点北15m578.380.3031.27720.009A5衰减断面测试原点北20m316.580.2771.10480.003A6衰减断面测试原点北25m185.420.1641.04960.015A7衰减断面测试原点北30m85.550.2230.83380.006A8衰减断面测试原点北35m43.600.2740.70280.002A9衰减断面测试原点北40m27.670.1950.58270.002A10衰减断面测试原点北45m26.520.3640.49190.001A11衰减断面测试原点北50m28.400.2430.45240.001范围26.52~730.40—0.4524~1.3830—注:1.衰减断面测试原点选在导线弧垂最低处档距对应两杆塔中央连线对地投影点。2.该线路衰减断面处的线高为19m。潍益生检字FS(2017)第032201号共12页第4页本报告书包括封面、正文(附页)、封底,并盖有计量认证章、检测专章和骑缝章。检测报告表1-3楼青220kV单回架空线路衰减断面工频电磁场检测结果编号测点位置B1衰减断面测试原点0m659.380.1640.24450.001B2衰减断面测试原点北5m790.620.4090.25900.001B3衰减断面测试原点北10m904.660.1140.23620.002B4衰减断面测试原点北15m817.540.2610.22580.001B5衰减断面测试原点北20m644.600.4900.23770.001B6衰减断面测试原点北25m432.400.2450.23700.002B7衰减断面测试原点北30m331.660.3210.22480.002B8衰减断面测试原点北35m221.640.2410.21690.001B9衰减断面测试原点北40m117.660.3580.22770.003B10衰减断面测试原点北45m73.540.3310.20730.002B11衰减断面测试原点北50m28.760.1390.21520.001范围28.76~904.66—0.2073~0.2590—注:1.衰减断面测试原点选在导线弧垂最低处档距对应两杆塔中央连线对地投影点。2.该线路衰减断面处的线高为20m。表1-3线路敏感点处的工频电磁场检测结果编号测点位置C1益楼Ⅰ线#34-#35塔边导线北侧1m民房394.500.7911.2150.001C2楼青线#0-#1塔之间跨越民房415.440.7200.82510.001C3楼弥线#2-#3塔之间边导线西侧1m大棚看护房415.540.2300.45400.002C4楼弥线#2-#3塔之间跨越柳家坡村民房345.362.3540.51670.002C5楼弥线#5-#6塔之间跨越看护房447.702.9020.36690.003C6楼弥线#7-#8塔之间边导线南侧3m废弃看护房291.641.0880.25920.004C7楼弥线#7-#8塔之间边导线南侧39m看护房12.740.1450.26600.002C8楼弥线#8-#9塔之间边导线北侧37m看护房18.690.3270.27350.001C9楼弥线#8-#9塔之间边导线南侧17m看护房58.550.3960.33250.011潍益生检字FS(2017)第032201号共12页第5页检测报告续表C10楼弥线#9-#10塔之间跨越大棚看护房436.841.4150.36460.002C11楼弥线#10塔下跨越大棚看护房446.800.4530.24400.002C12楼青线#9塔下跨越大棚看护房453.440.2510.27450.001C13楼青线#9-#10塔跨越沿街水泵维修部及石材厂看护房460.740.5680.24820.001C14楼青线#9-#10塔之间边导线北侧20m沿街民房17.040.6050.23390.002范围12.74~460.74—0.2339~1.215—表1-4线路敏感点处的噪声检测结果编号测点位置LAeq[dB(A)]昼间夜间D1益楼Ⅰ线#34-#35塔边导线北侧1m民房45.637.2D2楼青线#0-#1塔之间跨越民房46.738.9D3楼弥线#2-#3塔之间边导线西侧1m大棚看护房49.740.6D4楼弥线#2-#3塔之间跨越柳家坡村民房50.240.7D5楼弥线#5-#6塔之间跨越看护房49.843.6D6楼弥线#7-#8塔之间边导线南侧3m废弃看护房46.639.7D7楼弥线#7-#8塔之间边导线南侧39m看护房48.239.4D8楼弥线#8-#9塔之间边导线北侧37m看护房48.639.8D9楼弥线#8-#9塔之间边导线南侧17m看护房49.239.4D10楼弥线#9-#10塔之间跨越大棚看护房49.438.6D11楼弥线#10塔下跨越大棚看护房48.140.3D12楼青线#9塔下跨越大棚看护房48.740.2D13楼青线#9-#10塔跨越沿街水泵维修部及石材厂看护房49.440.2D14楼青线#9-#10塔之间边导线北侧20m沿街民房48.439.3范围45.6~50.237.2~43.6潍益生检字FS(2017)第032201号共12页第6页检测报告北线高19m北线高19m图1-1220kV益楼线线路衰减断面线高20m线高20m北北图1-2楼青220kV单回架空线路衰减断面潍益生检字FS(2017)第032201号共12页第7页检测报告图1-3线路衰减断面检测布点示意图图1-4益楼线#34-#35塔边图1-5楼青线#0-#1塔之间跨越民房导线北侧1m民房图1-6楼弥线#2-#3塔之间边导线西侧图1-7楼弥线#2-#3塔之间跨越民房潍益生检字FS(2017)第032201号共12页第8页检测报告图1-8楼弥线#5-#6塔之间跨越看护房图1-9楼弥线#7-#8塔之间边导线南侧3m废弃看护房图1-10楼弥线#7-#8塔之间边导线南侧39m看护房图1-11楼弥线#8-#9塔之间边导线北侧37m看护房图1-12楼弥线#8-#9塔之间边导线南侧17m看护房图1-13楼弥线#9-#10塔之间跨越看护房潍益生检字FS(2017)第032201号共12页第9页检测报告图1-14楼弥线#10塔下跨越看护房图1-15楼青线#9塔下跨越看护房图1-16楼青线#9-#10塔跨越沿街水泵维修部及石材厂看护房图1-17楼青线#9-#10塔之间边导线北侧20m沿街民房潍益生检字FS(2017)第032201号共12页第10页检测报告二、变电站检测结果表2-1潍坊黄楼220kV变电站运行工况一览表变电站名称变压器名称有功功率(MW)无功功率(Mvar)电流I(A)电压U(kV)潍坊黄楼220kV变电站1#主变0002312#主变96.230240.67231表2-2潍坊黄楼220kV变电站周围工频电磁场检测结果编号测点位置E1站址东侧距围墙5m处611.801.7890.78580.005E2站址南侧距围墙5m处21.140.9060.31510.003E3站址西侧距围墙5m处206.241.1460.51700.002E4站址北侧距围墙5m处42.231.2940.52710.004E5站址南侧衰减断面距围墙5m处21.220.4150.31630.003E6站址南侧距围墙10m处24.440.9330.31470.003E7站址南侧距围墙15m处27.370.7790.31660.003E8站址南侧距围墙20m处26.350.3420.31650.003E9站址南侧距围墙25m处20.580.2870.30810.009E10站址南侧距围墙30m处18.710.1810.27690.002E11站址南侧距围墙35m处14.740.2230.24610.002E12站址南侧距围墙40m处13.430.1360.23710.003E13站址南侧距围墙45m处10.630.1620.20440.002E14站址南侧距围墙50m处9.680.2660.19500.003范围9.68~611.80—0.1950~0.7858—潍益生检字FS(2017)第032201号共12页第11页检测报告表2-3变电站厂界外及敏感点的噪声检测结果编号测点位置LAeq[dB(A)]昼间夜间F1站址东侧距围墙1m处44.537.8F2站址南侧距围墙1m处41.337.2F3站址西侧距围墙1m处40.235.7F4站址北侧距围墙1m处46.938.1范围40.2~46.935.7~38.1本页以下空白。潍益生检字FS(2017)第032201号共12页第12页检测报告图2-1变电站东侧图2-2变电站南侧图2-3变电站东侧图2-4变电站南侧图2-5潍坊黄楼220kV变电站周围工频电磁场及噪声检测布点示意图资质证书复印件声明1.本报告无专用章和批准人签章无效。2.委托单位对报告如有异议,请于报告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公司书面提出复测申请,同时附上报告原件并预付复测费。3.委托单位办理完毕相关手续后,本公司会尽快安排复测,如果复测结果与异议内容相符,本公司将退还委托单位的复测费。4.不可重复性或不能进行复测的实验,不进行复测,委托单位放弃异议权利。5.委托单位对样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