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形势与房地产行业发展趋势分析_第1页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形势与房地产行业发展趋势分析_第2页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形势与房地产行业发展趋势分析_第3页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形势与房地产行业发展趋势分析_第4页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形势与房地产行业发展趋势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形势与房地产

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主讲人:何孝星教授、博导

厦门大学中国民营企业投资与资本运作研究中心主任

ChinaCenterForPrivateEnterpriseInvestmentResearch

课程背景-----2014,中国经济到了极其重要的关口:经济、政治、军事、社会多重矛盾重叠交错,挑战并考验着我们的智慧。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远未结束;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正经受检验;传统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改革正向深水区迈进。讲座要点----金融危机何时了?-----对始于2008全球金融危机与经济大周期间本质联系的剖析及其发展与演化走势预测;中国房地产业发展已到尽头?------从世界房地产发展规律看中国房地产业生命周期、黄金发展期及其走势预测;中国经济是否可持续发展?-----中国经济面临的严峻风险与转型的迫切性;金融经济新政与中国经济未来;重大经济政策走向预测;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机会与危机并存。

------中国企业家们:你们准备好了吗?一、金融危机何时了-----对始于2008全球金融危机与经济大周期间本质联系的剖析及其发展与演化走势预测1、2008全球金融危机本质是经济周期使然

1)全球对金融危机的原因与背景讨论——

定性之争——金融风波、金融风暴、信用危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

原因之争——十大学说:房地产泡沫说;金融衍生品泛滥说;金融监管失控说;通货膨胀说;货币政策失误说;财政政策失误说;消费过度说;产业结构失衡说;两级分化说;经济周期说。2)金融危机本质是经济周期使然本轮危机是1997—1998亚洲金融危机的延续(既是一个朱格拉周期的节点,同时又是一个“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的始点);十年后(2008)的全球金融危机本质上是经济长周期的结果!2、发展与演化走势预测:

2008------2018:世界各国均无法跳出的10年痛苦挣扎与磨合期!3、全球金融危机与经济长周期:分析:两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均来自长周期危机“三种周期”体系:第一种短周期或称“基钦周期”,每个周期历时约40个月左右。第二种中周期或称“朱格拉周期”,每个周期历时约10年左右;第三种长周期或称“康德拉季耶夫周期”,每个周期约50年左右;短周期-------基钦周期约瑟夫·基钦(1923,美国)在《经济因素中的周期与倾向》文章中首次提出了资本主义的短周期,人们亦称之为“基钦周期”。基钦周期是一种以库存变动为主要观察指标来评价经济周期的方法。追逐利润的投资冲动导致产能高速增长,同时导致工资的增长远低于产能的增长,于是社会供给能力逐渐超过社会购买力,导致销售不畅、存货积累、利润率下降,最终引发萧条,大量厂商收缩乃至破产,靠销毁多余的产能来恢复供需平衡。

从下图中可以看出,在80年代以前,美国的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短周期(大约为4年一次)波动。但是在80年代以后,这种波动变得周期更长,更不明显。图为战后美国真实GDP的年增长率数据,图中蓝色粗线为增长率波动的平衡位置,蓝色细线则刻画了增长率的波动范围。中周期-------朱格拉周期

1862年法国医生、经济学家朱格拉在《论法国、英国和美国的商业危机以及发生周期》一书中首次提出:市场经济存在着9-10年的周期波动。这种中等长度的经济周期后来被称为“朱格拉周期”。朱格拉周期又称为“投资”周期,是因为其所观察经济周期主要是由企业经营性资本支出的变化引起的,一般从企业设备投资占GDP的比例看出。注意,这里企业经营性资本支出的口径一般是不包括住宅投资。马克思也曾指出:“大工业中最有决定意义的部门的固定资本,平均大约10年左右就需要实行更新,固定资本的这个平均的生命周期,是决定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一个重要因素”。80年代至今美国经历的三个“朱格拉周期”80年代至今我国经历的三个“朱格拉周期”80年代至今我国经历的三个“朱格拉周期”80年代至今我国经历的三个“朱格拉周期”80年代至今我国经历的三个“朱格拉周期”80年代至今我国经历的三个“朱格拉周期”“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波理论

前苏联学者康德拉季耶夫对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100多年的批发价格水平、利率、工资、对外贸易等36个系列统计项目的加工分析,发现普遍存在为期50年左右的经济波动周期,也被称为“产业”周期或长周期。在50年左右的周期中,存在四个时期:经济见底、小幅回升、爆发性高速增长、经济大幅下滑。康德拉季耶夫认为该周期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实质的反映因此,无论是技术的变化和应用、战争和革命、新国家被纳入世界经济体系等看似偶然的因素都是这种内生周期变化的一种显现。美国股市本轮长周期走势图美国股市本轮长周期走势图回顾:历史上的四次长周期波动(1)“长波”I——从大约1783年到1842年,是所谓“产业革命时期”,这个周期的基本特征是手工制造或工场制造的蒸汽机逐步推广到一切工业部门和工业国家。(2)“长波”II——从1842年到1897年,是所谓“蒸汽和钢铁时代”或“铁路化时代”,其特征是机器制造的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机,并得到普及。(3)“长波”IlI——从1897年到二战后,是所谓“电气、化学和汽车时代”,其特征是电动机和内燃机在一切工业部门中的普遍应用。2023/4/27(4)“长波”Ⅳ——:从二战后开始的数字革命到二十世纪末互联网进入电子信息时代产生了新经济,再到08年爆发金融危机。这个长波的特征就是产生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所谓的信息新经济,特别是到了上世纪末产生电子商务信息网络,整整支持了50多年的经济增长。

————本次金融危机预示新长波开始2023/4/27从产业发展的角度上来说,此次全球金融危机正是在信息产业作为经济增长引擎结束后,缺乏新的引擎产业跟进,形成产业空洞的背景下,在高科技时期形成巨额剩余的资本开始流向房地产业(注:今天中国经济衰退与房地产业的亢奋似乎与此情形有某种契合之处),再加上在美国政府长期实行低利率和放松金融管制的条件下,由金融投资家与房地产商合谋演绎出了支撑美国经济增长的畸形引擎产业——在金融创新下催发的虚拟产业经济。因此,后金融危机时期全球在消除虚拟经济泡沫的同时必将同时推进新产业增长引擎的构建,同时意味着新一轮的产业投资即将开始!

2023/4/274、美国面对金融危机的产业变革方向后金融危机时期美国的“战略转型”:

白宫经济委员会主任拉里·萨默斯“最清晰的表述”:美国必须成为以出口为导向、而不是以消费为基础的经济体,必须依靠真正的工程技术、而不是金融巫术。奥巴马新政的改革逻辑:美国在对金融业止血并稳定了汽车、房地产等产业之后,必须找到一个能够形成较长产业链并能提供巨大就业空间的超级产业,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2023/4/27奥巴马已经启动了以能源为主导的跨越式、跨产业的新技术革命和新产业革命,美国已将能源产业(特别是清洁能源)作为其经济复兴的核心。在未来10年内将美国用于进口石油的钱逐步转向建造太阳能电站、风力电站和地热电站等可再生能源产业,再造美国富有竞争力的能源产业,同时增加就业机会。实现这个能源体系的置换意味着美国工业和装备业体系的脱胎换骨。

2023/4/27美国正在加紧布局,通过对其通达全国的电网的智能化改造以及建造所谓的超导电网,来完成再造美国能源产业的目标。目前,奥巴马经济振兴计划中的大规模改造联邦政府办公设施、提高其节能水平,大规模投资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在美国各地推广普及先进的宽带,都将与智能电网相联系。5、其他国家谋求新经济增长的举措日本2009年出台的《未来开拓战略》提出,日本要建成世界第一的环保节能国家,并在太阳能发电、蓄电池、燃料电池、绿色家电等低碳技术相关产业的市场上确保所占份额第一。具体举措包括:太阳能发电及节能世界第一计划,实现环保型汽车的世界最快普及,以低碳交通为核心建设下一代城市等。2009年7月,英国公布《英国低碳转型计划》,被认为是英国正式的“低碳经济”国家战略计划。当前,英国在低碳领域的科技部署主要包括低碳能源、低碳汽车、能效等。2023/4/272009年,德国联邦政府在可再生能源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已经占德国全部能源研发投入的60%。同时,作为汽车制造和出口大国,德国希望依靠技术创新来引领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可持续交通”产业的发展,占领世界汽车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市场制高点。

在上世纪末,我国逐步融入了信息新经济浪潮,但是信息产业在我国仍处于发展的起步期,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还未充分展现。欧美国家经历金融危机,努力寻找新经济增长点将在未来引发在信息新经济基础上的新产业革命,对我国来说是个全新的命题。

总体来说,我国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正处于上一次产业革命还未完全利用,而下一次产业投资和新增长点又呼之欲出的年代。借助着尚未开启的庞大内需市场,我国未来的产业投资的巨大机遇期已经显现!!2023/4/276、我国的经济周期和产业投资前景2010年10月18日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给出了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目标。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健康发展、协调推进的基本格局,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吸纳、带动就业能力显著提高。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仅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3%左右,这一目标意味着五年后新兴产业增加值将较目前增长1.67倍,十年后将较目前增长4倍。发展模式上的转变:高耗能不可持续转向低碳经济7、我国后金融危机时期的产业发展思路传统产业新兴产业信息技术产业结构上的调整: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新兴战略型产业发展2023/4/278、中国后金融危机时期的新兴产业投资五大方向,七大产业

2009年11月3日,温家宝总理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中指出了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标准和方向,并特别指出,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发展、着力突破传感网与物联网关键技术、加快新型材料的科技攻关、运用生命科学推动农业和医药产业发展以及空间的探索与利用。国家发改委已经确定,在“十二五”规划编制中,将新兴战略性产业的编制作为重点,产业的发展方向、战略重点和重大举措也需要随之确定。这些新兴战略性产业包括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2023/4/279、全球产业变革和发展方向总结纵观全球各个国家的产业发展新政策,可以看出每个国家都在其原有的产业经济、科技发展基础上,推进未来可能成为其战略制高点的产业变革。总结这些变革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了以下四点:第一,以再生能源、清洁能源为核心的新能源革命。第二,以健康医疗、生态农业为主的生物产业革命。第三,继续推进和深化上个世纪以来的信息产业革命。第四,以低耗为基础,文化创意引领的生活方式革命。2023/4/27二、中国房地产业发展已到尽头?-----从世界房地产业发展规律看中国房地产业生命周期、黄金发展期及其走势预测1、世界房地产业发展一般规律1、世界房地产业发展规律房地产业发展有一个产业生命周期,即房地产业随着人均GDP达到不同的阶段有一个从兴起、成长、成熟到衰退的产业生命周期;房地产业发展有一个黄金发展时期,即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房地产业有一个长达15-30年的黄金发展时期;房地产业发展有三大驱动定律(或说空间),即一个国家的三大发展变革:GDP的快速增长、城市化的加速进行、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均会拉动房地产业全面发展;房地产服务业发展的相应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房地产服务业(主要是房地产中介业)的需求逐步变得高级、专业和规模巨大。2、房地产业生命周期与黄金发展期第1阶段:房地产业的兴起阶段当人均GDP达到800-1000美元时,一个国家和地区房地产进入兴起阶段。在这个阶段,房地产业将进入高速增长期,但发展比较混乱,风险最大。第2阶段:房地产业的成长阶段当人均GDP在1000-8000美元,一个国家地区的房地产业进入成长阶段。在这个阶段,房地产业将进入快速上升期,发展潜力巨大,发展速度很快,发展风险适度。第3阶段:房地产业的成熟阶段当人均GDP在8000-13000美元之间,一个国家和地区房地产进入成熟阶段。在这个阶段,房地产业将进入平稳发展期,发展潜力有限,发展速度平稳,风险很小。第4阶段:房地产业的衰退阶段当人均GDP在13000美元以上时,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房地产业将进入衰退阶段。在这个时期,房地产业成为夕阳产业,大量的企业撤出这个领域,利润低,发展不景气。(二)房地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从美国、日本、法国、新加坡、韩国等国家房地产业进入成长阶段的发展情况看,当人均GDP达到1000-8000美元的阶段内,一个国家房地产业将有一个长达15-30年的黄金发展时期(见表)。表1:各国房地产业的黄金发展期间房地产业和GDP的增长率国家人均GDP1000-8000美元经历的年数及起止年份期间GDP的平均增长率期间房地产业的平均增长率美国34年(1942-1976年)3.5%4.6%日本13年(1965-1978年)8.1%10.1%新加坡16年(1971-1987年)7.6%11.2%法国15年(1962-1977年)5.9%11.3%韩国17年(1977-1994年)9.1%12.3%(三)房地产业发展的三大拓展

定律3、房地产业发展的三大驱动定律GDP的快速增长需要房地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支撑城市化加速进行会全面扩大房地产业的发展空间居民消费结构从生存型向享受型转型升级将房地产业特别住宅业带入鼎盛时期1.定律一:GDP的快速增长需要房地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支撑1)驱动一:GDP与房地产业发展空间表2: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情况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的年份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后至2002年的年平均速度(%)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后GDP翻一翻所需的时间(年)新加坡19717.49韩国19776.910中国台湾19767.310中国香港19716.48马来西亚19776.412表3:人均GDP1000-8000美元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的变化国家人均GDP1000美元时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例人均GDP8000美元时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例美国5.6%12%日本6.3%12.8%新加坡5.8%11%法国6.7%9.1%韩国5.9%11.2%2005年末,平安证券研究部曾用1997年以来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回归分析,发现中国房地产投资增幅每下降10%,GDP增长将放缓约1%。平安证券根据历史数据发现,1998年至2005年三季度房地产投资与GDP的增幅比值平均值约为2.69,即房地产投资的增长对GDP增长的直接和间接贡献在2.5左右。所以,维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如10%),必然内在要求房地产业在未来也将维持在GDP增长幅度的2倍左右,即20%以上。2)驱动二:城市化与房地产业发展空间2.定律二:城市化加速进行会全面扩大房地产业的发展时间与空间(1)世界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后,城市化率也达到30%时,城市化速度会加快上升,一直要到70%才平稳下来。(2)一个国家城市化率从30%到70%的转变一般也需要15--30年左右时间(我国2003年为36%,2012年为52%)。(3)城市化率的大幅度提高意味着国家对房地产业发展的巨大需求空间。城市化与纳瑟姆曲线(RayM.Northam,1975)

所有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大体上都经历了正弦波似的发展过程,这是世界城市发展史的共同规律,即“纳瑟姆曲线”的城市化规律。“纳瑟姆曲线”所表示的城市发展过程分为三个时期:即初期的平缓发展时期(城镇化水平在30%以下);中期势头极为迅猛的高速发展时期(城镇化水平在30%~70%之间);后期发展势头再次平缓的成熟时期(城镇化水平超过70%)。该曲线有两个拐点:30%~70%。在30%以前,这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开始启动,由30%~70%的高速发展阶段正是这个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当该国城镇化水平达到70%以后,这个国家就基本上进入了现代化社会。图1纳瑟姆曲线--当城市化率超过30%城市化水平将加速根据前文的分析,当城市化率达到30%后,一个国家城市化加速进行,一直到城市化率达到70%才停止。完成这个过程一般需要15--30年左右的时间。中国的城市化率1986年为30.6%,2003年为36%,2012年为52%,意味着中国城市化仍然处在“纳瑟姆曲线”的加速发展期。据估计,到2020年,中国人口将超过15亿,城市化水平可达到60%左右;到2030年,中国人口将超过16亿,城市化率可达70%以上。从2003-2030年,中国将以加速方式净增加城市人口共计约7亿,按联合国世界较发达国家人口平均住宅面积35平方米计算,期间仅满足新增城市人口就需新建245亿平方米住宅,平均每年新建约9亿平方米。中国城市化加速进行的这个20多年,将是中国房地产业加速发展的大好时间,同时也给房地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3)驱动三:居民消费结构与房地产业发展空间

按照国际贯例——

自2003,中国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后,中国居民的消费结构进入转型升级阶段,从过去的以衣食消费为主,转入以住行消费为主,开始追求享受型消费;自2005,中国许多大中城市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以上开始,这些城市的住宅消费模式即由传统居住型向生态化、人性化、个性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新型产业形态转化。这意味着中国中高档住宅需要将大量增加。这一进程远未结束,还将持续给中国房地产业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4、结论与预测:中国房地产业生命周期与黄金期——中国人均GDP在2003年达到1000美元;2020年达到8000-10000美元;在2030年达到15000-18000美元。

中国房地产业生命周期-----

兴起阶段:1990-2002;成长阶段:2003-2020;成熟阶段:

2020-2030;衰退阶段:2030之后。上述增长率2013-2020,GDP增速以每年平均7%预测;2021-2030,GDP以每年平均5%预测;(注:7%与5%系为实现“两个100年梦想”目标提出的期间专家预测值)如果考虑到美元近8年(2005年)以来的贬值因素,上述时间周期还要大大延长。(2005年中国进入汇改。以2005年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期货市场交易价每盎司441美元计,至2013.8.1日为1292美元,贬值65%,即使保守按50%计,周期时间表也应改写如下:中国人均GDP在2003年达到1000美元;2020年达到4000-5000美元;2030年达到7500-9000美元;2040年达到13000-15000;2040年后逐步进入衰退阶段。

中国房地产业生命周期-----

兴起阶段:1990-2002;成长阶段:2003-2030;成熟阶段:

2030-2040;衰退阶段:2040之后。当前全球担忧的三大问题:三:中国经济是否可持续发展?-----中国经济面临的严峻风险与转型的迫切性1、来自社会、体制层面的三种顽固势力的阻碍2、产能过剩危机3、投资拉动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4、“中等收入陷阱”的全部条件与特征一应俱全5、迫在眉睫、一触即发的“中国式金融风险”1、来自经济体制层面的三种势力的阻碍官僚管理体制国有资本垄断既得利益阶层2、产能过剩危机“经济结构调整刻不容缓”——习近平2012年自主品牌车产能平均利用率约为58%。风电整机产能过剩率在50%以上,从零部件角度看,铸件过剩100%以上,齿轮箱过剩100%以上,叶片过剩约为30%以上。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率约为50%。钢铁的过剩率约为20%。铅冶炼过剩率约为41%。焦炭的过剩率约为33%。电解铝的过剩率约为33%。水泥的过剩率约为24%。家用空调行业产能利用率约为70%以下。。。。。。中外单位GDP能耗比较------08年国际均值的2.2倍;美国的3倍;日本的4倍;英、德、意、法的5倍;09年已然成为全球能源消费第一大国:消耗了相当于22.52亿吨石油当量,超过美国的21.7亿吨的4%,而GDP恰好是美国的1/2!

------亚太总裁协会《2010世界新兴产业发展报告》3、投资拉动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相比10年前,中国今天以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空间已经大大缩窄。

4、中国已具备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条件和特征

1)何谓“中等收入陷阱”

2006年,世界银行在其《东亚经济发展报告》首先提出“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概念。它是指一个经济体的人均收入达到世界中等水平后,即人均GDP在3000美元——10000美元的阶段,由于不能顺利实现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式转变,导致新的增长动力特别是内生动力不足,经济长期停滞不前;同时,快速发展中积聚的问题集中爆发,造成贫富分化加剧、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产业升级艰难、城市化进程受阻、社会矛盾凸显等,由此发展容易落入“中等收入陷阱”。。2)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主要表现

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主要表现:收入差距过大;

人力资本积累缓慢,增长模式转型不成功;

金融体系脆弱;劳动力转移困难;民主进程缓慢与腐败。从世界范围看,拉美、东南亚一些国家早就是中等收入国家,之后却陆续掉进了“陷阱”,至今仍未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有的在中等收入阶段滞留时间已长达四五十年。3)中等收入陷阱主要诱因(1)经济原因要素成本迅速上升,投入边际效益不断递减,比较优势正在弱化,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制造业大而不强,缺少核心竞争力。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口红利逐渐减弱。过于倚重投资驱动,环境压力增大。需求结构不平衡,居民消费率长期偏低(2)社会原因社会事业与经济建设不匹配,居民收入增长赶不上GDP增长,民生改善明显滞后。收入分配失衡,贫富差距拉大。城市发展贵族化,形成城乡“新二元结构”。阶层固化苗头显现,向上流动的路变窄。(3)政治原因

在改革过程中最初的推动者由于从一种改革模式中获益,成为既得利益群体,可能会退化为下一步改革的阻碍者,因此改革可能会越改越难,甚至停滞不前。

(4)国际原因

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制裁,

国际上话语权的缺失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发展中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5、可持续发展动力何在?

1)人口、外贸红利正在消失

2)迫在眉睫、一触即发的金融风险

3)经济过度依赖土地升值

1)人口红利与外贸红利正在快速消失随着近年中国劳动力成本与人民币升值的大幅攀升,出口产品成本中的劳动力比价优势正在逐步丧失。目前中国工人的工资为:扣除税收因素与新西兰持平;泰国的1.7倍;印尼的3.1倍;越南的3.1倍;印度的3.8倍。在高端产业遭受欧美封杀的同时,中低端产业正快速向东南亚转移。

中国基尼系数:长期处于6.1%(1-3%稳定;6%危险)

中国城乡差距:涨薪前3.2,后2.85(3为不可容忍)

2)迫在眉睫、一触即发的金融风险(1)银行坏账----银行资产质量急剧下降、信贷杠杆功能弱化

注[1]商业银行包括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大型商业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包括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现为平安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2012年前三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变化情况2012年,以信托、民间借贷等高成本的融资为主的新增社会融资总量为15.76万亿元,同比增长22.9%,创历史新高。目前房企流行的房地产信托,融资成本普遍达到15%左右,私募资金甚至更高。随着政府治理银行给房地产开发商的贷款,银行遂将不良债务转移到大约60家信托公司。这些信托公司再将这部分债务重新打包成投资产品,卖回给散户或某一家银行合作销售。当前流通的财富管理产品超过2万款,而五年前只有数百款。这类工具通常集中于房地产投资。据惠誉称,我国银行业2012年6月底,财富管理产品负债约为10.4万亿元。这些资产与美国次贷相似,规模、风险惊人,是中国未来可能爆发重大金融危机的重大隐患。地方债早已成为了风险隐患点。2011年上半年国务院就安排审计署进行了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10万亿元。那么时过两年,地方债务又增长了多少呢?(据郎咸平统计,至2013年6月末,中国地方政府各类债务总计高达70万亿,其中:银行贷款40万亿(基建20万亿,融资平台20万亿);社保亏空18万亿;理财产品约7万亿(全国9.8万亿);BT、BOT合计5万亿。)IMF在2012年末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提出警示: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可能会攀升至高达8%,而2012年一季度末,该数值仅0.96%。2012中国企业负债占GDP比重已达107%,已超OECD(经合组织)认定的90%警戒线标准。然而,“新型城镇化”的提出使得原本已陷入隐忧的地方债务或再次冲动,2013年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继续小幅下滑,但基建投资在稳增长过程中仍起到主要作用,其估计城投类债券的规模仍很可能快速增长,净发行规模可能超过8000亿。2012年,城投债净供给或超过了7000亿,这些债务主要以市县级平台为主,而市场认为,这一轮城镇化也主要是县镇一级,那么规模继续扩大似乎在所难免。这些债务到期在2015年以后集中到来,而今年正迎来偿债高峰期,旧债未完新债再添,地方政府债务的压力越来越大。政府债务审计结果:2013年六月全国政府性债务总额20.7万亿,其中地方债10.9万亿。据审计署公布的数据,截止至2013年6月底,全国各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20.70万亿元人民币。考虑或有债务后,全国各级政府债务约30.28万亿元,其中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7.9万亿元。具体构成如下:截至2013年6月底,中央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9.8万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0.26万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2.3万亿元,合计约12.38万亿元。6月底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10.89万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67万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4.34万亿元,合计约17.9万亿元。总体看,截止至2012年底,全国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与当年GDP(518942亿元)的比率为36.74%。考虑或有负债的历史偿还情况看,2012年底全国政府性债务的总负债率为39.43%。债务率方面,截至2012年底,全国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债务率为105.66%。考虑或有负债后,总债务率为113.41%。华尔街见闻选取审计署报告中的部分内容解读如下:1.中央可能承担一定救助业务的债务主要由中国铁路总公司(原铁道部)的债务,总额约2.3万亿元。而报告披露截止至2013年6月,中铁总公司资产总额约4.66万亿元,负债总额2.91万亿元,负债率约62.4%。此前华尔街见闻报道,截至今年9月30日,中国铁路总公司总资产4.84万亿,负债3.06万亿元,税后利润-17亿元,资产负债率已快速爬升到62.6%的高位。该数据也显示,铁路运营目前不堪重负。2.外界最关心的地方债问题方面,此次加上或有负债在内,地方政府总债务约17.9万亿元,并未高于此前20万亿元的预期。审计署在报告中对此次地方债务界定如下:在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中,包括了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为其他单位提供担保形成的债务383.52亿元;在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中,包括了地方政府通过国有独资或控股企业、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等新的举债主体和通过BT(建设-移交)、融资租赁、垫资施工等新的举债方式为公益性项目举借,且由非财政资金偿还的债务1.97万亿元。从政府层级分:见表一

从举债主体分:融资平台公司债务总额(考虑或有债务)约7万亿元。见表二

债务来源:其中,考虑或有债务后:银行贷款约10.1万亿元、债券1.8万亿元、信托融资约1.4万亿元、金融机构融资0.33万亿元、融资租赁0.23万亿元。见表三

在报告中,审计署报告肯定了债务资金的投向,不仅较好地保障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资金需要,推动了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而且形成了大量优质资产,大多有经营收入作为偿债来源。见表五

从偿债时间表来看,未来三年地方政府面临较大的偿债压力:见表六

审计署报告认为地方政府债务增长速度较快;部分地方和行业债务负担较重,报告点名全国政府还贷高速公路和取消收费政府还贷二级公路债务余额分别为19422.48亿元和4433.86亿元,债务偿还压力较大;地方政府性债务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程度较高。从政府从举债主体分:融资平台公司债务总额(考虑或有债务)约7万亿。截至2013年一季度末中国广义货币(M2)余额达103.61万亿(8月末已达107万亿),十年翻六倍,货币超发量世界第一,占到超过全球货币供应总量的四分之一。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已成为全球货币存量第一大国。这一数据是美国的1.5倍,英国的4.9倍,日本的1.7倍,比整个欧元区的货币供应量多出20多万亿元。这些货币大部分是在最近几年堆砌而成。2000年时,我国M2余额约为13万亿元,至2008年还未达到50万亿元。而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自2009年起,货币存量每年跨越一个“十万亿”级台阶,在这几年上演出“狂飙突进”一幕。为此,有人根据2000与2012货币购买力对比变化,认为近10年来中国通胀率约为13-14%之间。一般地说,一个国家所拥有的货币,应该与其经济总量大致平衡。我国2012年底广义货币M2余额97.42万亿元,2013年底广义货币M2余额110.65万亿元,同比增长13.7%(即一个经济体内的流通中现金、支票存款、储蓄存款和政府债券的总和,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现金+支票存款),还反映潜在的购买力(储蓄存款+政府债券)。2012年中国GDP总量是51.81万亿元,2013按增长7.7%计,达到56.88万亿。有人拿2012年GDP与同时期广义货币M2相比较发现,中国的广义货币与经济总量的比例高达1.88倍(2013进一步提高到1.95),这意味着目前我国每1.88元人民币的实际价值只有1元,其中的0.88元基本上是泡沫(这个观点值得商榷,仅从流动性对应当年产出去分析)。3)中国经济过度依赖土地升值——

一种畸形的土地经济模式:据统计,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70%的资金来自银行贷款。中国从银行到高利贷,金融业主要依靠土地升值来维持贷款利息;商品行业利润主要来自面向高利贷者和房地产开发商的商品贸易;设备供应商依赖地方政府的支付能力,而这也取决于土地销售;政府部门的收入20%靠的是土地出让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1/4以土地为唯一还款来源。

四、金融经济新政与中国经济未来1、历史上挽救一国经济的二个可资借鉴的政策案例——美国与日本;2、克强经济学与里根经济学;没有前途的安倍经济学;3、克强经济学的具体金融经济新政——开放煤炭进口;“营改增”、放开贷款利率、“城镇化”、对民营资本全面开放6大领域(金融、电力、石油、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建立自由贸易区等等。安倍经济学主要内容“安倍经济学”(Abenomics)是指日本第96任首相安倍晋三2012年底上台后加速实施的一系列刺激经济政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宽松货币政策,日元汇率开始加速贬值。大胆的货币政策、机动的财政政策、刺激民间投资为中心的经济产业成长战略是安倍经济学的三个主轴,这三大主轴又被称之为安倍政权的三只利箭。安倍经济学的具体政策指向可以总结为:1,将通胀目标设置为2%;2,促使日元贬值;3,政策利率降为负值;4,无限制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5,大规模的公共投资(国土强韧化);6,日本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购入建设性国债;7,修改日本银行法加大政府对央行的发言权等。安倍经济学的风险

1、“安倍经济学”带来的中长期风险之一是日本进口价格提高。日元大幅贬值会导致日本进口价格提高,特别是能源价格的上涨。由于能源、原材料、食品等价格上涨,恶性通胀的危险不能排除。2、“安倍经济学”急于解决的问题是日本的长期通缩。但日本经济还有更多结构性问题等待解决,比如人口老龄化、社保和财政等问题。“结构性问题不是短期的宽松货币和积极的财政政策能够治愈的。

3、安倍经济学难逃国债市场关。日本目前的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达到300%以上,是到目前为止全世界所有国家中最高的。此外,日本目前的债务规模是其政府财政收入的20倍。如果日本成功实现其2%的通胀目标的话,那么未来日本的利率必将会攀升。日本利率只需攀升至2.8%,日本政府在国债利息支付方面就要耗尽其全部财政收入,为此,不得不打算推出的消费税计划导致安倍民调一落千丈,跌至上台以来的最低点。五、重大政策走向预测十大预测——1、关于“自贸区”2、关于“金融自由化”3、关于“利率市场化”及其走势(建议取缔“余额宝”);4、关于税收;5、关于房地产;6、关于股市;7、关于资源品进口;8、关于反垄断与反腐;9、关于全面开放下的民营资本准入;10、关于金融危机的爆发与处置预案;附——

一、改革红利预期强烈海外资金加速涌入中国根据全球资金追踪机构新兴市场投资基金研究公司(EPFR)最新公布的数据,2013年11月首周,投资者对美国的投资热情急速降温。不仅有逾70亿美元从美国股权基金撤出,从美国高收益债券撤出的资金也达到11周以来的新高,从美国科技板块中撤出的资金甚至达到了9年以来的新高。形成对比的是,国际资本回流中国的趋势愈发明显。尽管10月数据尚未出炉,但央行数据显示,9月中国金融机构外汇占款新增量达1264亿元人民币,与6、7月的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另外,国家外汇管理局的银行结售汇数据也显示,9月银行结售汇顺差268亿美元,连续第二个月出现顺差,且顺差额比8月大幅上升。二、解读《中国(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发布时间:2013-10-20(一)、内容简介:2013年9月29日,在毗邻长江口的外高桥地带,全国翘首企盼了多日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终于正式启动运作。现场共有36家中外企业(含11家金融机构)获颁牌照,其中11家为中外合资、外商独资企业,经营范围涵盖金融、商贸、文化、通信和跨境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设立上海自贸区的意义应视为继80年代建立深圳特区、90年代开发浦东新区、2000年中国加入WTO之后的又一重要举措,是中国经济发展“第二季”的更加主动的对外开放。

(二)、总体方案分析

1、核心:制度创新

9月27日,国务院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整体看来,上海自贸区建立的核心内容是制度创新,而不是之前社会上普遍猜测的政策优惠。制度创新方面的主要内容包括行政管理制度创新、外商投资管理模式创新、境外投资管理模式创新、金融制度创新、法律制度创新、监管服务模式创新以及税收政策创新等。其中,重点的制度创新内容如对外商投资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对境外投资开办企业实行以备案制为主的管理方式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突破口:负面清单管理

所谓“负面清单”,是指给不开放的行业和受限制的商业活动列一个清单,明确告诉对方哪些领域和行业是限制或禁止外商活动的。那么,只要未列入名单的就是法无禁止皆可为,例如在房地产领域,外资企业将限制投资土地成片开发、禁止投资别墅的建设经营等。实行以负面清单为核心的外商投资管理模式与目前国内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这种政府许可模式的转变理论上会对中国监管机构的权力有所限制。上海市政府日前发布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内容长达10页,列出了金融、房地产、娱乐及媒体等诸多行业的外资参与限制。这份内容广泛的清单似乎给不少外资企业当头浇了一盆冷水,例如自贸区内一系列领域只限于合资、合作,其中包括石油和天然气、汽车零部件和飞机维修等。以上事实充分说明,国内各部门高层在以什么样的程度和速度开放封闭行业这一问题上存在博弈,外资企业可能并没有在自贸区内拥有一条畅通无阻的投资渠道。

3、范围:六大领域开放

上海自贸区选择了金融服务、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文化服务以及社会服务等六大领域,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