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020年的中国高等教育_第1页
面向2020年的中国高等教育_第2页
面向2020年的中国高等教育_第3页
面向2020年的中国高等教育_第4页
面向2020年的中国高等教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面向2020年的中国高等教育

整理ppt引言在经历过规模的跨越式发展之后,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到”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的新时期。依据科学发展观:我们第一还要发展。“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第二要是“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学校是质量的载体(不能空洞),因此我们今后需要加强学校体系与社会的适应性,并促进体系内每所学校的卓越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育人为本是根本要求,提高质量和促进公平是未来工作重点,而优先发展和改革创新是工作目标实现的保障。

整理ppt提纲引言一、当今教育的发展背景二、未来教育发展规划分析三、追求学校的卓越发展整理ppt一、当今教育的发展背景1.成就和问题并存,转向质量成就很大。但也不能说我们没有问题(争议)如高等教育是否很好地满足了社会需求就业率(英国影子内阁)\拔尖创新人才农村孩子重点大学(北大),地方院校(高职校长).从幼儿园开始的竞争.整理ppt一、当今教育的发展背景2.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多变化首先,是市场影响的加大。市场的影响在近代以来逐步加大,大学已不可能隔绝于社会而独立存在,学术自由不是没有任何约束。价值规律与教育规律共同成为大学的生存规律。其次,是政府介入力度的增强。大学从“象牙之塔”步入世俗社会的“轴心”,与国家发展、地方经济联系在一起。学术成为资本,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要素.大学制度的基础由学术自由主义转向学术资本主义。绩效管理成为解决问题的良方。整理ppt一、当今教育的发展背景3.资源型社会的巨大影响当今社会是一个资源型社会。从国际环境看,世界上任何热点问题无不与资源有关.资源高于一切,华尔街可以“绑架”美国政府,银行亏损全球买单。从国内环境看,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与投资驱动和资源消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谁拥有了资源,谁就占据了发展的制高点。这就是为什么房价那么高可还在涨,垄断企业定价那么高可还说亏损,电视台黄金时段广告要竞标,行业间的收入差距那么大。资源成为社会的主宰。资源不仅仅是物质资源。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认为,资本分为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关系资本三种,它们不直接等同但具有交换性。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个贫苦家庭的孩子可以通过学习而改变生存环境,社会上有那么多的潜规则,某地政府明码奖励考上中央和省级政府公务员者,及沸沸扬扬欲撤消的驻京办事处等。大家都渴望拥有和扩大资源,以增加自己的资源交换能力。政府要有调控功能,因此行政需要掌握一定的资源,权力演变为资源。整理ppt一、当今教育的发展背景教育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大学已走出象牙塔,也都受制于资源。高等学校越来越大,追求升格,外延扩展隐含着资源的增加。教师角逐行政位置,一方面说时间被挤占,另一方面还希望得到,因为可以扩大资源。教授被称为“老板”,经费、课题、招生权均是资源。拥有其它资源的成功人士来学校镀金,扩大了学校教育资源的交换能力。各种评审、称号、头衔、名誉等都潜在着资源,因此也成为大家角逐的对象。各种学术会议演变为有心人建立关系、资源互换的重要场所。这就是当前大学发展的生态环境,涉及温总理所关心的大学制度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问题。整理ppt一、当今教育的发展背景4.重点建设模式面临着挑战新中国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的,因此对有限资源的利用一向十分地珍惜。这种思想在教育上的体现,就是集中力量、重点建设一批学校。如1950年6月,周恩来总理在全国高等教育会议上提出了整顿大学、形成重点体制的方针;之后,周总理进一步指出:“办事情总要有个次序。先搞重点,其它就可以逐步带动起来。比如综合大学办几个象样的,其它的也就会跟着学”。重点建设的思路不仅仅体现在高等教育上,基础教育也是这样,如过去的“县一中”现象、示范性高中建设等等,现在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已开始向均衡方向发展。集中财力物力,重点建设一批高等学校及学科,具有迅速动员社会资源、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并使高等教育主动按照国家计划和需要设置的优点,比较适合于经济发展水平及人均收入水平较低、而又需要高等教育适当超前发展的情况,是我国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发展高等教育的一种有效措施。整理ppt一、当今教育的发展背景上述思想包含着重点建设学校对其它学校的示范带动作用。两个前提:没有钱,没有经验但是,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重点建设的示范性开始显现不足。因为资源配置上的巨大差异,非重点建设学校无法去学;并且由于办学模式(好的标准)单一,社会多样化的需求难以得到全面满足。整理ppt一、当今教育的发展背景5.办学模式决定教学模式约稿虽然教学方法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但是由于我国教学、考试的根本问题是太关注知识点,使学习成为知识点的强化和记忆,这时单纯地强调教学方法可能解决不了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因为,中国人很聪明,几乎所有的教学方法在中国都有人总结和尝试过。高等教育的多样化是多在办学模式上因此,今后需着力解决的是办学模式。整理ppt一、当今教育的发展背景6.国际上大学内涵几点的变化第一,从世界性的大学到地方性的高校。第二,从培养社会精英到培养专业和岗位精英。第三,从单一的大学模式到多样化的高校模式。第四,从简单组织到复杂组织。整理ppt下一步真正落实质量的中心,我们应该:加强高等教育的体系建设,以体系的科学性去满足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体系内每类教育、每所学校的特色和卓越发展。全球竞争力评价指标:教育体系满足国家经济竞争需要的能力.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其实也显现了这个规律。整理ppt二、未来教育发展规划分析笔者认为,规划2020年高等教育的发展,有三个基本参照依据:一是政府的意志,二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三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1.《规划纲要》是国家意志的反映2010年1月11日至2月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南海先后主持召开五次座谈会,就正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温总理在座谈会上讲话指出:《规划纲要》应该反映国家的意志、决心和战略眼光,让人民看到希望,从而增强对中国教育的信心。整理ppt二、未来教育发展规划分析(1)国家已有的建国方略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逐步确立了一些治国理念,形成了一些国家战略。其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2020年发展目标,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思想,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是发展之路,和谐社会和学习型社会是社会的形态。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确立了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七大更是将其上升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了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005年提出了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把还教育放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新高度。到2020年,我们将实现的是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实现以人为本、社会和谐、公平正义,注重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整理ppt二、未来教育发展规划分析人力资源强国。2005年,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推进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使我国从人口大国转变到人力资源强国。”2006年8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会上指出:“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党的十七大首次把人才强国战略写入党章,十七大报告还把优先发展教育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紧密地联系起来。《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将“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列为战略目标。创新型国家建设。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陆续提出了“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等国家战略和发展模式要求,还明确提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是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这既是国家创新体制的重大变化,也是对我国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提出的新命题。学习型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中国正在努力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国民素质特别是就业、创新和创业能力,形成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中国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这一切,要求教育体系与之相适应,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对终身学习的需求。整理ppt二、未来教育发展规划分析(2)总理关心的问题2006年底,温总理在与大学校长、教育专家座谈时指出:“去年看望钱学森时,他提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我理解,钱老说的杰出人才,绝不是一般人才,而是大师级人才。学生在增多,学校规模也在扩大,但是如何培养更多的杰出人才?这是我非常焦虑的一个问题。”此后,温总理在多次谈话中均提及这一命题。2009年教师节前,温总理在北京35中学听了5节课后发表讲话,谈了任继愈、钱学森老先生对教育的建议,谈了自己的内疚,指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形势很好的时候,还要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原因”。温总理进一步指出:我们培养的学生往往书本知识掌握得很好,但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比较缺乏。我们早就看到了这些问题,但为什么成效不够明显?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必须树立先进教育理念,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大胆探索和改革;需要大批教育家办学,树立终身办学的志向,不受名利的引诱,完全献身于教育事业;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创新思维。我们研究制定《规划纲要》,就是想通过改革来解决这些问题。整理ppt二、未来教育发展规划分析在五次座谈会上温总理强调指出:我们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特别是拔尖人才。制定《规划纲要》必须坚持以下几点:一是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二是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三是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四是大力倡导教育家办学。温总理在2010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今年要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抓紧启动实施《规划纲要》。要对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制度等进行系统改革,探索适应不同类型教育和人才成长的学校管理体制和办学模式;进一步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鼓励高等学校适应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推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学术发展紧密结合,激励教师专注于教育;努力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创建若干一流大学,培养杰出人才;加强师德教育,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整理ppt二、未来教育发展规划分析2.《规划纲要》需要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基本国情即是现实需求的反应。教育发展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教育还要立足于现实促进社会的发展,同时要符合自身发展的规律。(1)社会经济发展的国情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基本国策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首先,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党的领导。这样才能保证国家建设的长治久安,人民生活安定安康,社会发展和谐稳定。其次,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是我国发展的现状。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面临着就业保障和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巨大压力。人均GDP刚刚迈入3000美元,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产业之间的发展严重不平衡,在经济上面临着加快工业化和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双重任务。“三农”问题突出,农村劳动力转移、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发展任务繁重。整理ppt二、未来教育发展规划分析第三,发展的活力、动力充足。发展是硬道理,从2003年中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到2009年的人均3000多美元,也就短短6年。从不同的社会组织到各个利益群体和个人,发展的欲望十足。尽管分享发展成果有不均衡现象,体制转轨后也产生了不少新的矛盾,但是改革开放还是极大地促进了发展,绝大多数人还是享受到了发展成果。不平衡刺激了人们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在现阶段也有其正向意义。第四,经济结构调整势在必行。中国的人均GDP虽然不高,但经济总量却不小,因此对世界格局还是产生着巨大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后,中国虽然需要针对国际经济分工继续做好加工业,但人口红利优势也逐步减弱,单靠投资驱动也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发展要求。因此,需要提高科技含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向创新型国家迈进,也需要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整理ppt二、未来教育发展规划分析另外,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一直比较薄弱。我国全国大中型企业有技术开发机构的仅占1/4,大中型企业研究开发支出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0.71%,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比重为8%,企业用于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投入之比是1:0.078,只有万分之三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所带来的后果是: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品牌和技术依赖进口,靠廉价劳动力赚取一些少得可怜的加工费用,劳动生产率较低。在国际市场上,全世界86%的研发投入、90%以上的发明专利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它们垄断着国际产业分工的高端并获取着超额利润;在国内市场上,40%的外国资本,控制了50%的国内市场,拿走了70%以上的利润。整理ppt二、未来教育发展规划分析(2)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高等教育在大众化的道路飞速发展。世纪之交的高校扩招后,高等教育从2002年开始迈入大众化的门槛,并很快在规模上成为世界第一。2009年,毛入学率为24.2%,总规模为2979万人。2020年,毛入学率将达到40%,总规模为3550万人。适龄人口逐年下降。在2008年18-22岁高等教育学龄人口达到高峰后,开始进入下行的阶段。这样,即使2020年的高等教育的规模维持在2009年的水平上,因为适龄人口下降约4000万人,毛入学率也将增加10个百分点。因此,规模扩展的压力不大。再考虑终身教育的增量,普通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展压力几乎没有。主要是质量。各项改革都充分展开或经历着公开讨论。这些年来,我们经历过轰轰烈烈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办学体制改革、内部管理制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展了学科专业调整、高考制度改革实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进行过深入的现代大学制度探讨和办学理念探讨。但是,许多问题仍悬而未决,说明了问题的复杂性,改革正进入深水区。整理ppt二、未来教育发展规划分析教育财政的压力依然很大。我们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是穷国办大教育,而且办的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又面临着巨大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压力。教育经费的缺口一直很大,特别是占高等教育人口95%左右的地方高校发展很不平衡,对社会、百姓影响巨大。独生子女家庭心理的脆弱。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望与供给短期之间的矛盾长期存在,独生子女政策加剧了这一矛盾。过去人们常说上大学难,现在说的是上好大学难,说明人民对教育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家长普遍不愿意看到自己子女的无知与愚昧,愿倾其积蓄供下一代上大学的例子不胜枚举;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使广大家庭有了支持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经济能力。这里需关注的是,独生子女家长的心理是脆弱的,经受不起失败,要求的是“优质”高等教育,是希望通过高等教育显著扩展其子女的就业和发展能力。在家长们经过众多的精神和物质投入、学子们经过长期的苦读和筛选之后,如果得到的不是优质的或有质量保障的高等教育,百姓是不能接受的。高等教育的服务主体发生了根本变化。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将致使其服务面向发生着变化。随着政府机关、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人员的逐渐饱和,企业,尤其是发展迅速的高新技术企业、中小企业正在成为接纳高等学校各个层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高等教育要考虑如何通过学科建设、专业调整、创业教育等措施,适应和满足企业技术创新中主体地位建设的需要。整理ppt二、未来教育发展规划分析(3)高等教育的主要问题毕业生就业压力大。近几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即期就业率连续徘徊在70%左右,由学校人才培养问题转换为一个社会问题。按照经济学家的测算,GDP增长率实现8%可新增1000万人的就业岗位,可现在普通高校年毕业生总数即超过600万,还有下岗工人转岗、农民工进城等诸多问题。就业即是民生,压力不可谓不大。高等学校趋同现象严重。大部分高等学校发展的理念、内涵相近,只有好坏之分,难于形成互补,因此追求升格。在人才培养方面,面对知识经济发展对拔尖创新人才、制造业大国对应用型人才旺盛需求的应对不足,顶“天”立“地”不足、“中端”人才过剩。整理ppt二、未来教育发展规划分析专业结构不合理。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展,使得高等学校在专业安排上产生“满足已有专业”和“发展容易上马专业”两种倾向,而对那些成本高或新兴专业培育不够。“满足已有专业”延缓了学科专业调整的时间,既使得一些欲被淘汰或压缩的冷门专业得以继续发展,又引发了一些办学条件和就业前景好的热门专业膨胀而口碑变坏;“发展容易上马专业”催生了一批“时髦”专业,各学校纷纷通过设立一些短平快、低成本的通用专业来迅速应对规模的扩张,如文秘、管理、会计、法律、外语等专业在较低的水准上繁衍过快,引发人们对于高等教育质量的疑虑。高校管理过于行政化。一是政府与高校的责任边界不清晰。政府对高校的管理,手段仍比较直接,管得还比较细,高等学校“自主办学、自我约束”的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二是高校自身的治理结构不够完善。反映出学校管理的行政色彩还太浓,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冲突严重,学术、金钱、权力产生相互寻租现象。再往深里究,是我们还不知道如何制度化地合理行使学术权力,知识分子学术发展的道路没有建设好。整理ppt二、未来教育发展规划分析3.《规划纲要》需要反映国际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高等教育发展需要借鉴国际好的经验,特别需要认真研究、总结国外多年来坚持下来形成规律性的一些东西。(1)大学制度有一定之规哈佛大学前校长普西(N.K.Pusey)教授指出:“每一个较大规模的现代社会,无论它的政治、经济或宗教制度是什么类型的,都需要建立一个机构来传递深奥的知识,分析批判现存的知识,并探索新的学问领域。换言之,凡是需要人们进行理智分析、鉴别、阐述或关注的地方,那里就会有大学”。高等学校是现代社会中独立存在着的一类社会组织,如同政府、企业一样,有自己独特的使命,因此有自己的运行规律。整理ppt二、未来教育发展规划分析“学术性”是大学制度的基础性要素,学术发展离不开自由的学术批判,有助于激发创新活力的“学术自由、教授治校”是西方大学制度坚守的内涵。以此为基础,大学与政府、社会的边界,大学的使命和自治权,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教授会的学术权力,系主任的服务特性等,均由有法律地位的大学章程给予规范。大学最早的模式是行会性组织,教授治校其实就是学者共同体模式。目前,大学都是巨型组织,要实施战略管理,学者共同体模式用在大学一级显然是不合适的。但是,教授需要得到尊重并有一定的决策权,共同体特性这一大学产生之初的形态不能丧失而需要有呈现形式,比如放到院系层面。这样,才能真正对学术发展和人才培养有所激励,而不是对行政权力的崇拜。整理ppt二、未来教育发展规划分析(2)两个体系的高校模式逐步明朗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其实就是高等学校办学模式逐步多样化的历史,是旧的教育形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而不断产生新的教育形式的历史。当然也是办学模式不断趋同的历史,是各模式间不断学习借鉴的历史。这些,再与各国传统特点的结合,产生了极其复杂的高等学校模式。但是,如果我们总结规律,可看到两个体系的高校模式:一个重视学科性人才培养、另一个重视应用性人才培养,突出的代表是传统大学办学模式和专门学院(或专业大学)办学模式。先看传统大学模式的演变。法国巴黎大学,教师按行会模式聚集在一起招收学生;英国的牛津、剑桥大学的学院制模式;德国柏林大学,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美国的现代密集研究型大学。再看应用型高校的发展。在世界高等教育多样化过程中,应用型高等教育机构产生、壮大与完善最具活力。英国,出现了牛津和剑桥等著名古典大学与新大学、城市大学、多科技术大学的共同繁荣。德国,通过大学与高等专业学院两种模式的并进发展,为其制造精致产品的产业界持续注入经久不衰的创造力和实现力。法国,更是走了一条与其他工业化国家完全不同的道路,培养高级应用性人才的工程师学校的社会地位甚至超过了综合大学。整理ppt二、未来教育发展规划分析(3)政府在宏观管理方面加大作为二战后特别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世界高等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规模急速膨胀,社会需求日趋多样,教育成本持续上扬,办学经费出现短缺。大学从“象牙之塔”步入世俗社会的“轴心”,外界开始审视高等教育的质量、效率和社会适应性,高等学校也开始关注自身的特色、水平和经费使用效益。现代大学走出象牙塔,与国家发展、地方经济联系在一起。学术成为资本,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要素,大学制度的基础由学术自由主义转向学术资本主义。大学与政府的关系需要重新审视,如何保证大学在接受政府资金的同时、仍然保有相应的学术自治成为问题的关键。新公共管理理论给出了新形式下政府与高等学校关系的管理模式框架,基本含义是,政府给予一个组织一定的目标并向其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然后由它独立承担起组织责任,政府进行问责。整理ppt二、未来教育发展规划分析英国专门成立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以作为政府与大学间的缓冲机构,对大学质量评估的结果是财政科研拨款的基础。在美国,越来越多的州政府都将拨款与高校绩效评估挂钩,在拨款公式中加入了政府倡导的绩效指标,政府与学校签订的资助协议也往往附加着限定条件和要求,这事实上形成了一种契约关系。日本的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则由原来的政府设施型管理模式转变为“契约-评估型”管理模式,政府不再是直接使用行政手段,而是通过中期目标和计划等宏观手段,以及引入第三方评价等手段,在大学的发展中体现政府的意志。法国1984年1月26日的高等教育法规定,大学可以根据教学与科研等方面发展目标,通过协商与国家签订合同,学校要承诺完成发展目标规定的任务,国家要保证提供相应的经费与人员编制,形成了大学与国家间的契约管理关系。整理ppt二、未来教育发展规划分析4.高等教育发展政策的逻辑关系教育以育人为本,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因此必须提高质量和促进公平。政策的逻辑关系是:(1)特色是质量的更高要求高等教育质量的保证离不开人才多样化的实现,而多样化是紧密地与特色联系在一起的。特色是“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有别于“精英”阶段的根本所在,也可以说是这一时期学校教育质量“高”的标志。同时,也只有适龄接受的是有不同特色的高等教育,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人才市场和个人个性特点的多样性需求,促进民生和公平。今后,中国高等教育必须克服同质化现象,在不同层次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因此,《规划纲要》提出的“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逐步实施高等学校分类入学考试”“建立健全有利于专门人才、创新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等亮点,均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组成和纵深发展。整理ppt二、未来教育发展规划分析(2)制度是创新的保证当前,高等教育界有很多热点问题:招生、就业、评估、贷款等。其中,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是两个直逼症结核心的议题,关乎学术创新环境和教育教学质量。但是,也存在这么一种倾向:好象谈论制度建设就只有学术自由和教授治校,而涉及人才培养就只是教学方法。虽有一定道理但不够全面。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造就人才,包括学生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温总理多次提到的钱学森之问,“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是一个高度的否定概念,如果该命题成立,那必然是一个体制性问题,即创新人才贫乏的深层次原因在大学制度。因此,制度建设要为人才培养和学术创新服务,而有利于学术创新的制度必然能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规划纲要》提出的“建设现代学校制度”、“逐步取消学校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探索建立高等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等亮点,不仅关乎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更有助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整理ppt二、未来教育发展规划分析(3)从直接的行政管理到间接管理前面所谈到的新公共管理理论,所涉及到的目标\评估\问责。《规划纲要》提出的“成立教育咨询委员会”、“成立国家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构”、“设立高等教育拨款咨询委员会”、“完善教育中介组织的准入\资助\监管和行业自律制度”等亮点,涉及管理方式的变革。(4)促进公平整理ppt三、追求学校的卓越发展1.后发高校要不同于传统大学纵观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就是高校办学模式逐步多样化的历史,是旧的教育形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而不断产生新的教育形式的历史,其中主要是应用型高等教育机构产生、壮大和完善的过程。美国的赠地学院促进了高等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威斯康星大学把整个州当作大学的校园而成就著名的威斯康星思想;英国产业革命后出现的城市大学没有去走古典大学的老路而明确其为工业发展服务的方向,上世纪六十年代一些新大学提出“不去要钱,而要去赚钱”而走向创业型大学发展的道路;德国的Fachhochschulen要求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