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技术概论_第1页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_第2页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_第3页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_第4页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广电技术概述主讲:史惠浙江传媒学院电子信息学院广播电视技术概论第一页,共四十六页。2023/5/132课程简介本课程系统而全面地介绍广播电视系统的构成及广播电视技术。在内容上分为声音广播和电视广播两大部分,分别介绍声音节目和电视节目从制作、播出、发送到接受的全过程。另外还将介绍声音广播系统和电视广播系统的组成,并对其中主要环节的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进行介绍。本课程注重基本原理的阐述和系统构成的介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对广播电视技术和广播电视系统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并可了解和掌握其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和工作原理。

第二页,共四十六页。什么是广播电视技术?广播电视技术由哪些关键技术组成?传统和现代广播电视系统分别主要由哪几部分构成?每一部分的作用是什么?什么是NGB、CMMB?我国广播电视媒体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第三页,共四十六页。本章主要内容:一.广播电视技术的构成二.广播电视系统的基本组成三.我国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现状四.视频新媒体行业的现状与格局

五.广播电视新技术第四页,共四十六页。

1.广播的定义泛指通过无线电波或有线网络向广大地区或一定的区域传送声像节目,通称为广播。

特指声音广播。

广播电视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形象化--以声音和图像的形式传递信息,接收信息时既能“闻其声”,又能“观其貌”。

(2)及时性--以电波传播的速度来传送信息,可在某一事件发生的同时就现场直播。

(3)广泛性--覆盖范围最广泛的一种传播媒介,可深入到其服务区域中的每一个家庭。

一.广播电视技术的构成第五页,共四十六页。2.广播电视的分类(1)传统的三种传输方式1)地面无线电波开路传输2)有线传输3)卫星传输(2)新的传输方式--互联网广播声音广播电视广播调频广播数字音频广播调幅广播模拟电视广播移动电视广播第六页,共四十六页。1)地面无线电波开路传输调幅中、短波广播:中波(MF)广播频率526.5~1605.5kHz(120频道),短波广播频率5.95~26.1MHz,每套节目的带宽为4.5kHz,有天波和地波两种传播方式。调频广播:频率VHF频段87~108MHz,共210个频道,空间波直线传播(视距)。VHF/UHF电视广播:每个频道带宽是8MHz。在VHF和UHF频段,我国共安排了68个频道(DS-1到DS-68),但目前只使用了47个频道。空间波直线传播(视距)。第七页,共四十六页。2)有线传输

利用同轴电缆、光缆或微波等媒介进行传输,通过一定的分配网络,为用户提供多套广播电视节目的网络系统。

我国:有线电视系统,频带宽度:5MHz-1000MHz。

特点:闭路传输方式,避免信号间的干扰,提高节目质量采用邻频传输,提高频谱利用率第八页,共四十六页。3)卫星传输利用地球同步卫星上的转发器进行信号的传输。特点:覆盖面积大、通信容量高、通信质量好、成本低等。各地有线电视系统的信号源中,卫星转发的信号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卫星广播频段:用于卫星上行传输和下行传输的频率范围。我国目前主要使用频段

(见P298附录3

C/Ku频段频道划分)C频段(3.7~4.2GHz)Ku频段(11.7~12.75GHz)第九页,共四十六页。3.无线广播电视业务规划30MHz300MHz3GHz30GHz米波分米波厘米波87-108MHz调频广播48.5-798MHz电视广播2.635-2.66GHz移动多媒体广播数字音频广播利用地面数字电视国家标准推进地面电视数字化:

模数同播、高清晰度电视、公交车载电视利用移动多媒体广播标准进行移动多媒体广播:广播电视节目、综合信息服务、紧急广播微波、卫星传输短波中波531-1602kHz中波广播3.2-26.1MHz短波广播300kHz3MHz无线广播电视业务频谱规划示意图第十页,共四十六页。广播电视技术是泛指采用信息处理与生成、传输、存储、检测、显示等技术实现视音频信号以及数据的采集、制作、存储、播出、分发、传输、检测、管理、接收等功能的技术总称。广播电视技术融合了数字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字通信与网络技术等技术,具有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特点。4.广播电视技术及其构成第十一页,共四十六页。广播电视技术的构成图4.广播电视技术及其构成第十二页,共四十六页。传统的广播电视技术系统架构图用户接收无线用户有线用户

发射、分配有线电视分配网无线发射台光缆干线网卫星信号传输微波现场信号广播电台电视台

制作、播出二.广播电视系统构成第十三页,共四十六页。1.广播电视系统各部分的作用节目制作与播出:利用必要的广播电视设备及技术手段制作出符合标准的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并按一定的时间顺序(节目表)将其播出到发送传输端。发送与传输:将广播电视节目信号进行一定的技术处理(如编码、调制等)后,经过某种传输方式(如地面射频传输、卫星广播、有线传输等)传送到接收端。接收与重现:接收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处理和变换,最终还原成图像及声音。

第十四页,共四十六页。现代广播电视系统的基本构成2.现代广播电视技术系统组成第十五页,共四十六页。1.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心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心架构第十六页,共四十六页。1.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心

(1)内容采集子系统主要由收录模块、素材上载模块、互联网采集模块、外部系统导入模块等组成。上载模块负责自采信号的录入。收录模块收录来自卫星、有线和无线传输网络的素材。互联网采集模块网络搜集媒体文件,进行必要整理、转换、补充元数据后传送给内容采编子系统。

(2)内容制作子系统负责制作格式媒体文件的编辑,主要包括时间线编辑、配音、特效、字幕、审片等功能。第十七页,共四十六页。1.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心(3)内容推送子系统内容推送子系统负责将广播电视节目转换成适合于指定发布平台的格式,配合相关的元数据,一并推送给发布运营平台的在线视频数据库。(4)内容管理子系统负责媒体内容的管理,提供多种素材检索方式以及多种管理手段对素材进行浏览、编辑、访问控制、申请、审批等功能;承担媒体文件的迁移任务,在线、近线、离线管理服务、后台任务调度;用户注册、用户信息管理、权限控制等;负责完成素材的编目任务,可执行任务编排、分层编目、编目任务审核、编目发布等工作。第十八页,共四十六页。现代广播电视系统的基本构成2.现代广播电视技术系统组成第十九页,共四十六页。2.发布运营平台由运营支撑与后台管理、统一数据访问服务和前端发布平台等子系统构成。

发布运营平台架构第二十页,共四十六页。2.发布运营平台(1)运营支撑与后台管理它是实现发布运营平台后台的管理和服务提供的基础平台,提供对相关业务的支撑服务,涵盖信号发布管理、广告管理、用户管理、数字版权管理等业务。(2)统一数据访问服务面向媒体融合服务的核心平台,主要负责各个发布平台的业务请求与底层各种系统之间的业务逻辑转换。(3)前端发布平台前端发布平台包含了的发布功能。里面包含了门户、直播、点播、社区、个人中心等。

第二十一页,共四十六页。现代广播电视系统的基本构成2.现代广播电视技术系统组成第二十二页,共四十六页。3.分发传输网络(1)内容分发网络内容分发网络(CDN)是一种新型网络构建方式,为在传统的IP网络发布媒体内容优化设计了网络覆盖层。

(2)传输网络包括广播电视网络、电信网络、计算机网络。NGN是下一代网络技术的代表,以软交换为核心,能够提供话音、视频、数据等数字媒体综合业务。

NGN关键技术主要是IPv6、光线高速传输、光交换与智能光网、宽带接入、城域网、软交换、3G和4G移动通信系统、IP终端、网络安全等技术。第二十三页,共四十六页。现代广播电视系统的基本构成2.现代广播电视技术系统组成第二十四页,共四十六页。4.用户终端用户终端是广播电视系统的终端,包括计算机、手机和电视等终端,实现广播电视信号的处理、变换与还原。

接收终端示意图第二十五页,共四十六页。

三屏融合业务已成为现实,具体表现如下:(1)跨屏内容统一呈现网络新闻台内容在三种终端上统一呈现。(2)跨屏断点续看用户能够对已关闭的视频实现三种终端的断点续看。(3)跨屏个人收藏用户个人收藏或订阅的节目内容,可通过三种终端观看。(4)跨屏新闻推荐用户之间可以实现跨三种平台的新闻推荐。(5)跨屏信息交互用户之间可以实现跨三种平台的信息、动态、评论、投票等交互。4.用户终端第二十六页,共四十六页。现代广播电视系统的基本构成2.现代广播电视技术系统组成第二十七页,共四十六页。5.广播电视监测网络监测网络对广播电视系统流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信号检测,实时监测各个环节的运行质量。监测网络的基本功能:

1.准确、及时地呈现广播电视节目播出、传输的参数和指标,实时监控音视频的播出质量、效果和品质;

2.全实时自动监测信源、信道、码流及播出内容的故障及对故障进行定位;

3.根据实际需要量身定制、自由裁剪,和第三方管理平台无缝对接。第二十八页,共四十六页。1.传媒产业科技新热点新趋势五.广播电视新技术(1)NGB、CMMB(2)OTT(2)跨屏互动(3)社交电视(4)宽带接入(5)智能终端(6)超高清4K、8K(7)云计算*29第二十九页,共四十六页。CMMBCMMB是英文ChinaMobileMultimediaBroadcasting(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的简称。是国内自主研发的第一套面向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多种移动终端的系统,利用S波段信号实现“天地”一体覆盖、全国漫游,支持多套电视和广播节目。目的是实现随时随地收看电视广播节目。第三十页,共四十六页。2023/5/13浙江传媒学院电子信息学院31技术准备关键标准已颁布:《移动多媒体广播第1部分:广播信道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移动多媒体广播第2部分:复用》技术标准体系正在建立:信源、信道、发端、终端、卫星、增补网络、回传系统、业务支撑产业化推进顺利:

芯片、发射机、调制器、复用器、终端(手机、MP4、PMP、USB)技术测试、组网试验正在进行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投入运行第三十一页,共四十六页。CMMB系统架构第三十二页,共四十六页。NGB定义NGB(下一代广播电视网):以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为核心的、可同时传输数字和模拟信号的、具备双向交互、组播、推送播存和广播四种工作模式的、可管可控可信的、全程全网的宽带交互式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是一个基于IP技术、新媒体技术、多种终端技术等基础上的新型综合业务网络,能够传输和容纳各种信息,在统一的管理平台下实现音频、视频、数据等信号的传输、分发和管理,实现全程全网,并提供跨域服务。NGB要求全程全网、互联互通、可管可控。第三十三页,共四十六页。NGB业务1.跨域标清和高清交互视频业务VOD业务、内容推送(push-vod)、互动游戏2.融合互动类业务电视支付、电视商城等业务。3.家庭网络业务4.固定移动融合业务(FMC)内容相同的CMMB节目与有线数字电视节目的双向切换,连续收看。第三十四页,共四十六页。1.传媒产业科技新热点新趋势五.广播电视新技术(1)OTTOTT是“OverTheTop”的缩写,源与篮球,是“过顶传球”之意。OTT是指在互联网上面运营的服务,OTT的提供商不需要建立物理网络。而是依托运营商提供的互联网进行运营。OTT的终端可以是电视机、电脑、机顶盒、PAD、智能手机等等。*35第三十五页,共四十六页。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OTT就是互联网电视,苹果推出的Apple和谷歌推出的Google就是基于此种模式。在国际上,OTT指通过公共互联网面向电视传输的IP视频和互联网应用融合的服务。其接收终端为互联网电视一体机或机顶盒+电视机。OTT是传统“看”电视模式的一场革命,让用户对“用”电视有了新的认识,将带动新型电视服务的发展。*36第三十六页,共四十六页。云计算“云计算”的概念,是由Google的CEO艾里克.施密特在2006年的讲座上第一次提出并使用的。云计算中的“云”的出现是以因特网作为大前提的。自初始以来,因特网就以“云”一样的存在形式表现出来。云计算就是,把到目前为止由个人计算机或公司服务器上所进行的信息处理,通过因特网使其运行在外部巨大服务器上的方法。可以想象信息的处理在互联网上,即在“云”中实现。*37第三十七页,共四十六页。只要能连接到互联网上就可以免费使用云上所提供的服务可以不在计算机上安装软件,高性能的计算机变得不需要了软件总是在云的一侧上更新到最新版本,不再需要版本升级工作云计算给用户带来的方便*38第三十八页,共四十六页。*39内容融合同一内容以不同网络、不同终端的多种形式表现终端融合各种内容、多种业务通过不同网络融合到同一终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新媒体依靠传统媒体传统媒体发展新媒体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合作2.广电业务技术发展趋势第三十九页,共四十六页。2.1传统媒体应用新媒体节目制作与网络结合创新节目形式:3g直播、网络互动台内IT化:SDI、IP网并行网上节目搬上电视:VGA转TVSDI进切换台*40第四十页,共四十六页。2.2适应终端客户端下载QQ、迅雷、暴风影音、PPSUUSEE每天网络新信息大约40G,通过点击率排名通过编辑个性化定制推送智能手机苹果IPONE、IPOD、IPAD智能电视终端软硬件平台、CA用户管理简单实用良好用户体验的客户端界面按需下载的各种应用*41第四十一页,共四十六页。2.3媒体将从传统新闻娱乐延伸到咨询购物等服务传统城市广播电视台的出路广播电视栏目品牌化节目本土化多元化经营和联合发展公交移动电视城市信息电视城市广播电视台在新媒体发展上同样注重本地化多元化发挥媒体发布的权威优势建设能直接到用户的平台集聚各方信息资源从单纯的新闻咨询娱乐教育扩展到信息服务*42第四十二页,共四十六页。2.4城市信息电视系统功能通过网络分配每个接入终端地址,可对各个终端编排不同的节目和节目显示内容。节目显示内容有公告、视频、电视实况、会议直播、新闻、天气。设定自动开关机时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