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秋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单元_第1页
2015年秋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单元_第2页
2015年秋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单元_第3页
2015年秋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单元_第4页
2015年秋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单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课时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

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

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

教认识技能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

教材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分析

(重

点)教学难点: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

学生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分析

教学

方法

(教创设情境、动手操作。

学设

想)

过程与方法设计时间

意图分配

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你妈妈和老师比,谁高?

谁矮?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

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高多少”,“矮介绍认

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识尺子

长度单位。提高学

二.二.探究新知(一)统一长度单位新-课-标-生的知

第-----网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识面,

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出示例1情为下面

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的学习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作准

度,以一挂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你备。

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

言)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

带着几把尺子。一挂(zhd)、一步、…魔(tud)

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儿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

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动手操

一挂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师生共同作让学

测量课桌的长。)交流汇报:课桌的长是几生体会

挂?生1:5挂。生2:5挂半。教师提出疑问:统一长

我量了只有3挂。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度单位

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让学生充分发表的必要

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挂的长度不性

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追问:

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

的方法?学生: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三.教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

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

不符。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

起来认识长度单位。

四.(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1.观察尺子,

认识刻度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

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观察它们有什

么相同点呢?(学生可能回答:都有竖线、还

有数字)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

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条比较长的

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0,我们就把这条刻度

线叫做刻度0o后面的呢?(刻度1……)让

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尺子上有这样的字

母——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

个字,其实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

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

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认识1厘米。教师指出:这个刻度0很重要,

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

4.教学例3(量一量)。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把尺的刻度0对准纸条的

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的长度就是建立1

儿厘米厘米的

五.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概念学

做”。让学生看刻度尺,说出铅笔的长度,再说握用厘

说是怎么想的。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米度量

题。先估一估大约儿厘米,再量一量。3.完成物体长

教材“练习一”的第2题。看着尺子上的刻度,度的方

说出手掌的宽和一挂的长大约是儿厘米。说明:法。

接近8厘米的,我们说它大约是8厘米。同桌

合作,量一量一步是多少厘米?测量从脚尖到脚

尖的距离。

六.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

测量时,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一,统一长度单位

厘米cm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新课标

第一量法:把尺的刻度0对准物体的一端,这个物体的另一端

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教学体会(反思)

课题认识米课时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

在活动中认识米,建立1米的表象,知道1米

=100厘米。

教认识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教材教学重点:建立1米的表象。

分析

(重

点)教学难点:理解1米=100厘米

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

学生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分析

教学

方法

(教通过小组合作用米尺完成对物体的测量,掌握测量方法。

学设

想)

过程与方法设计时间

意图分配

.引入。同学们,我们身上穿的衣服是怎么做出来

的?(裁缝阿姨将这一捆捆的布料,通过“量体裁

衣”量出需要的长度再加工为成衣。)这么长的布

料,如果用你手上的尺子量,你觉得合适吗?(不

合适。)教师指出:量布、长绳等比较长的物体一

般用米尺。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比厘米长的长度

单位“米”。(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1.认识米尺。请你用你手上的小尺

子来量一量我们教室黑板的长度,哪位同学愿意用

你的小尺子量一量?说-说有什么感受?(让学生学生在各

说。)这样一小节一小节地量,太麻烦了,拿老师种实践活

的这把尺子(教师出示米尺)试试,指名上台量一动中进­

量。师生合作,很快就量出黑板的长。教师指出:步巩固1

刚才我们用的这把尺子是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厘米的长

米。(板书:1米)米是比厘米大的单位,1厘米度观念,

只有这么一点,1米却有这么长,请同学们用手来初步建立

比划一下。量比较短的物体,我们可以用“厘米”1米的表

作单位,用我们手上的直尺就行了,可是量比较长象

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就麻烦了,这时我们可

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2.观察刻

度看着尺子上的刻度,

数一数,0〜10表示从0到10是10厘米,接批

注4着是20、30、40、……100o1米里面有几

个10厘米?(10个10厘米。)1厘米1厘米

地数,1米里面有几个1厘米?(100个)让学生

数并作答。(板书:1米=100厘米)3.量出长

绳。拿出准备好的长绳,量出1米。(注意:量时

刻度0对准绳子的左端。)学生分小组合作量,

交流反馈,接着量2米、3米……4.估量。把绳

子放下,把手张开比划1米的长度,看谁估的准。

教师指出:通常情况下,我们不可能随身携带尺子,

当我们要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时,我们可以用身体

的尺子去估一估。

三.积累运用1.量一量,填一填。(完成教材.“练

习一”的第3题)(教师出示一支铅笔。)这支

铅笔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厘米?大约几支长1米?

一根筷子大约长多少厘米?大约几根长1米?同

桌合作进行测量和估算。(由于铅笔和筷子的规格

不同,在学生测量忖建议学生取整厘米数。)2.估

一估。(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4题)(多媒

体课件演示:跳绳,小猫,长椅。)先估量,再在

合适答案后的口里打“J”,说说理由。3.操作巩固练习

性练习。(1)认识卷尺和皮尺。我们可以用卷尺和

皮尺来量身高。教师出示卷尺和皮尺。学生认识卷

尺和皮尺。(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5题。同

桌合作量一量。用卷尺量黑板的长和身高。分小组

合作测量,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合作量教室里

较长物体的长度,测量后进行汇报并交流。(如:

教室前后黑板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

的长等。)

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长度单位?它

有多长?为什么?用手比划一下,通常量哪些物体

的长度时用它作单位?小结: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

新的长度单位“米”,把我们的两只手张开,大约

是1米。生活中有很多长度是1米的物品,下课后

带着发现的眼睛去找找它们吧

板书设计认识米

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

1米=100厘米

教学体会(反思)

课题认识线段课时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

通过操作、观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

征,会用直尺画给定长度的线段。

教认识技能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仔细、准确地找

情感、态度价值线段、量线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材教学重点:掌握线段的特征。

分析

(国

点)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索线段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分析

教学

方法

(教通过找线段、量线段、画线段等活动认识线段。

学设

想)

过程与方法设计时间

意图分配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课件播放消防员接到任务的情

境。)同学们,消防员叔叔他们为了抢救国家、

人民的生命财产争分夺秒。每次接到任务时,为用过观

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察来初

梯呢?(比较快。)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步感知

梯快呢?引导学生观察说出:铁管是直的,而楼线段直

梯是弯弯曲曲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的特点,

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进一步

问题。激发学

互动新授生的探

1.教学例6(认识线段)。(1)出示两根毛线,究欲望,

这两根线是直的吗?(不是。)你知道哪根长,为下一

哪根短?(一下子看不出长短。)谁能想个办法步做了

比比它们的长度?指名两个学生比较线的长短。铺垫)

(学生拉直毛线。)追问:为什么要拉直以后一

头对齐再比呢?教师演示:把其中一根毛线拉直

贴到黑板上,另一根对齐左端点。现在,你知道

哪根长,哪根短了吗?(2)教师指出:贴在黑板通过学

上的这段直的线就是线段。(板书课题。)(3)生自己

认识线段是直的。老师手上的这根毛线,我把它看、摸,

放松,它是线段吗?(不是,弯弯的不是线段。)引出线

拉直,现在呢?(是线段。)教师把线段斜拉,段是有

竖拉,不同方向拉,问:是线段吗?怎么判断?小两个端

结: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点的

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3)找线段。请你找

一找,我们身边有没有线段?摸一摸书本的边,

说一说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里?(可进行爱护书

本的教育:如果把书搞坏了,边变成弯弯曲曲的

或是角翘起来了,就不是线段了,因此同学们一

定要爱护书本。)还有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成线

段?黑板边、直尺边、书本边、铅笔边、桌子边

等都可以看成线段。(强调物体的边是线段。)(4)

量线段。批注6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打开教材第5页,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把

尺的刻度0对准线段的一个端点,另一个端点对

准刻度儿就是几厘米。)2.教学例7(画线段)。

(1)学画线段。同学们已经学会量线段了,那么你

会画线段吗?你能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吗?

(学生在作业纸上画。)谁来说说看,你是怎么

画的呢?(学生演示。)教师演示:从刻度0开

始,画到刻度3的地方。设疑:如果尺子坏了,

最小的刻度是2,你还能画出长3厘米的线段

吗?怎么画?引导学生操作:从刻度2开始,画

到刻度5的地方,也可以从刻度5开始,画到刻

度8的地方。(2)做一做。教材第6页也有一条

线段,现在请你画一条和它同样长的线段,说说

怎样才能和它同样长?(先量一量这条线段的长

度,再画-一条二样长的线段。)学生练习画,教

师巡视指导。教师点评学生所画的线段,强调:

①画线段时,要用一只手按住尺子,使它不要移

动。②画出的线段一定要直。③要在线段的两端

标上端点。

三.巩固应用

1.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的第1题。同学

们真聪明,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看看你们有没

有火眼金睛。指名说说哪些是线段。(强调线段

的特征,说出原因。)2.完成教材第5页“做

一做”的第2题。连接每两个点画线段,一共画

出了几条线段,说说画出的是什么图形。学生独

立练习,集体交流。3.巩固应用。(1)完成教巩固所

材第6页“做一做”的第2题。教师出示题目,学的知

让学生读题,按要求完成:在距离红旗3厘米处识。

画一朵花。5厘米处画一棵树,10厘米处画一个

气球。(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6题。出示

图形,先估计,再用尺量。量长方形,你发现了

什么?(对边相等。)量正方形,你发现了什么?

(四条边相等。)(3)完成教材“练习…”的第7

题。看看哪条线段长,再量一量。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

小结:认识了线段,知道线段是直的,还一起找

线段、画线段、量线段。测量长度还有很多的工

具,下课后请同学们自学教科书第6页“你知道

吗?”,了解测量长度的工具

板书设计

认识线段

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有两个端点。

教学体会(反思)

课题确定长度单位课时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

通过类比、观察,学会如何运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

述物体的长度。

教认识技能

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

情感、态度价值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材教学重点: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分析

(重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点)

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身边的物体,进行想象、猜

学生测、推想、对比等,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

分析

教学

方法

(教自主探索、交流合作、质疑反思。

学设

想)

过程与方法设计时间

意图分配

一.复习引入前面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

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长度和1米的长

度吗?小结:厘米和米在生活中有很大的用途,导入新课

那么,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什么时候用米作

单位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课1.教学例8。教师谈话:(多媒

体课件出示旗杆。)同学们看,这是我们学校的

旗杆,你知道它的高度是多少吗?(让学生猜

测。)降低难度:这样猜测范围太广了,老师

给同学们提个问题: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

还是13米?和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说想法。采用多种

指名回答,说想法。引导:方法一:排除法。1方法确定

厘米只有这么长,(用手比划)那么13厘米就长度单

只有这么长,旗杆不可能这么短,所以是13米。位。

方法二:推算法。把旗杆的高度和我们的身高对

比一下,我们大约是1米多高,才到旗杆的这

个高度,所以旗杆应该是13米高。10个小朋

友的身高加起来差不多和旗杆一样高。方法三:

类比法。和身边的13厘米高的物品进行比较,

旗杆是不是和这个物品一样高,比如,我们手上

的铅笔都不止13厘米长,旗杆的高度应该是

13米。小结:原来要确定答案有这么多种方法,

我们在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时要多思多想,最终

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

2.巩固新知。小明来到百鸟馆,看见了这样一

只小鸟(多媒体出示)。批注8这只小鸟的

脚印的长度是1厘米还是1米呢?(学生交

流。)指名汇报,说说理由。让学生自己说说

思考的方法,我们的身高大约是1米,小鸟的

脚印不可能和我们的身高一样大,所以,小鸟的

脚印应该是1厘米。

3.做一做。(1)出示教材第7页“做一做”题

目。让学生讨论:课桌的宽是60厘米还是60

米?引导:60米是多大?我们的教室长大约是

6米,课桌的宽会比教室还大吗?(不会。)所

以用厘米比较合适。让学生自己推算:操场的长

是28米。(2)选择合适的单位。我们的教室

长6()黑板长2()小明身高124()课桌高

90()三.练习拓展1.辨析题。(完成教材“练

习一”的第8题)逐步出示题目,说说下面的巩固所学

长度单位对吗?把不对的改正后写在括号里。的知识。

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2.估一估。(完成教

材“练习一”的第9题)圈出合适的答案。先

圈估计的,再圈实际测量的。3.谁说得对?(完

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0题)出示题目,让

学生观察。第一幅图长是5厘米,对吗?(错,

没有对准刻度0,不能说是5厘米。)第二幅

图长4厘米,对吗?(对,7厘米一3厘米=4

厘米。)第三幅图大约5厘米长,对吗?(对,

接近5厘米或超过5厘米一些的,我们都可以

说是大约5厘米。)4.量一量。(完成教材

“练习一”的第11题)乌龟要爬()厘米就能

吃到小鱼。让学生拿出尺子量一量,说一说。请

你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学生提问题,再解答。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这一单元

结束了,你学会了什么?

小结:这一单元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并初步认识了线段,学会确定长度单位。

板书设计

确定长度单位

旗杆的高度是13米。

教学体会(反思)

课不进位加法课时

备课时间|上课时一间

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

教认识技能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

情感、态度价

目值观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

教学重点: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分教学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

析问题。掌握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笔算的计算顺序。

{

A)

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的基础上应该很容易掌握两位数加

一位数或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指导法,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

过程与方法设计时间

意图分配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学生看教材11页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请大家仔细观察

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说给你小情景导

组的同学听一听。入,激发

全班汇报:二(1)班有35人,二(2)兴趣

班有32人,二(3)班有37人,二(4)班

有34人,每个班由2名老师带队。

二、探究新知

1.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1:二

(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通过口

师:求“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算,感悟

师一共多少人?”,该怎样列式呢?笔算的算

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35+2=理和算

师:下面请大家用自己的方法试着算一法。

算。

学生汇报自己的算法:

(我是口算的:35如果摆小棒是3捆和5

根,加2根就是37根,所以35+2=37。

还可以想数的组成:35是由30和5组成

的,5和2组成7,30和7合起来就是37,所

以35+2=370)

教师:我们还可以用竖式计算的,用笔

算。(教师指导学生列竖式计算的写法。)

强调:个位与个位对齐。

做一做:

1.32+6=24+3=5+43=

做一做的2小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指导。

2.教学例2:-(1)班和二(2)班一共

有多少名学生?

教师:求“二(1)班和二(2)班一共

有多少名学生?”,该怎样列式计算呢?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交流,重点引导学生说算法。35+32=

教师强调:相同数位要对齐。

做一做:

1.摆--摆,算一算。学生独立完成,教巩固所学

师对困生进行指导。的知识。

2.24+61=53+22=37+40=

三、巩固练习:教材15页1—3题。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用竖式计算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方法,写竖

式是,首先要将两个加数的相同数位对齐,

然后从个位算起,个位算完再算十位。

五、布置作业:数学同步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不进位加法

35+2=37(人)35+32=67(人)

35

+32

3567

+2

37

教学体会(反思)

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课时

备课时间上课忖间

1.通过学生的摆小棒活动中,自主探索发现1

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认识技能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

教材教学重点:让学生自主探索,总结出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分析

(重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

难进1”。

点)

在掌握不进位加的基础上利用知识的迁移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加)在讨论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学生

分析

教学

方法指导法,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教

学设

想)

过程与方法设计时间

意图分配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继续参观博物馆

好吗?引入新课

教材第14页情境图。

师:求“二(1)班和二(3)班一共多

少名学生?”,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5+37=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3:怎样计算35+37=

师:同学们能自己尝试计算吗?用自己

喜欢的方法。学生合作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交流,掌

2.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握计算方

学生:(1)口算:35+30=6565+7=72法

(2)用小棒摆一摆。

(3)用竖式计算。

3.教师重点指导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师说明:个位上5加7得12,向十位

进1,个位写2。

强调:竖式书写时相同数位要对齐。计

算时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lo

十位上的数字相加时,不要忘记加上进上来

的lo

做一做:巩固运用

56+37=46+24=29+5=

三、巩固练习:教材15页4、5、6题。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用竖式计

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知道了竖式

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个位相加满十,向

十位进1)

五、布置作业:数学同步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二(1)班和二(3)班一共多少名学生?

35+37=72(名)

3535

+3।7一+3।7

272

相同数位要对齐,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教学体会(反思)

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课时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

1.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的笔算方法,掌握正确的书

写格式。

2.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气氛中培养解决问题

教认识技能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引导学生在辨识的练习中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情感、态度价值挑战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能力上得到不

观同的发展。

教材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分析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

(重教学难点:通过练习,使学生比较熟练而准确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

难的加法运算。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的笔算方法,掌握正确的

点)书写格式。

通过练习,使学生比较熟练而准确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

学生运算。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的笔算方法,掌握正确的书写格

式。

分析

教学

方法

(教练习法

学设

想)

过程与方法设计时间

意图分配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学习了关于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

算。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指名汇报。

2.总结得真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进创设情

行练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有更景,引入

大的收获。新课

二、合作探索,巩固知识。

1.完成教材第16页7题计算。

45+47=25+63=32+18=

76+5=9+56=37+38=

教师: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时,

要注意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2.完成教材第16页8题。在。里填上

“>”,,<”或“=,,。

4+38040+3876+21099-5

67+9069+7

83-3083-857-5038+17

25+47035+35

3.完成教材第16页9题。

有四只小白兔一起上山采蘑菇,现在它合作探

们正在为谁采的蘑菇最多而吵闹,你能帮帮索,巩固

它们吗?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之间进行知识。

检查。

4.完成教材第16页10题。算出每张卡

片上两个数的和。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计算结果。

5.完成教材第16页11题。

玩具飞机玩具汽车玩具火箭

玩具轮阿

23元14元27元

30元

(1)小华买一辆玩具汽车和一艘玩具火

箭,一共要用多少钱?

(2)小玲有50元钱,可以买哪几样玩

具?

(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

吗?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对困生进行指导。

三、小结: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学生能比

较熟练的用竖式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

运算。在以后的练习中,希望同学们能认真

进行计算,提高自己的计算速度和计算准确

率。

四、布置作业:完成数学同步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加法

相同数位要对齐,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教学体会(反思)

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课时

备课时间上课忖间

L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

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认识技能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

笔算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结合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教学重点: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

分析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重教学难点: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点)

通过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学生不难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但强调数

学生位i定要对齐。

分析

教学

方法

(教指导法,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学设

想)

过程与方法设计时间

意图分配

1.出示主题图。

2.分小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汇报:(中国金牌51枚,美国36枚,直接导入

俄罗斯23枚,英国19枚,德国16枚。)

4.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会解答吗?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L

代表团金牌数

美国36

俄罗斯23

仔细地观察图。怎么解Z足聪聪的问题:

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合作交

板书算式:36-23=流,掌握

师:思考计算方法,在练习本上试算。算法。

小组交流算法。指名汇报

教师板书:3636

-23--23

313

教师:列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相同

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

位减十位。)

三、巩固练习。

L做一做:

45-3=64-()=

45()

-()-()

()()检测运用

2.48-18=25-21=所学知

4825识。

-1821

()()

3.教材20页1、2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

师引导学生梳理。学生先互相说说再回答: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

十位减十位。

五、布置作业:数学同步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两位数减两位数

:例1: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

36-23=13(枚)

3636

-23-*-23

313

教学体会(反思)

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课时

备课时间上课忖间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

位减法。

教认识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

观通过情景的创设,增强学生的爱国这情。

教材教学重点:掌握用笔算方法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并明白

分析其算理。

(重

难教学难点:能运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点)

学生在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基础上一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分析

教学

方法指导法,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教

学设

想)

过程与方法设计时间

意图分配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主题图。聪聪还有一个问题想考考

大家: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金牌?思考解决情景导

问题的办法。学生回答(51-36=)入,激发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兴趣

1.教学例2。

代表团金牌数

美国36

中国51

(1)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思考计算方

法。

(2)分小组交流想法:

(3)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

A.可以用竖式计算。

B.用摆小棒理解退位的算理。

合作交

51流,掌握

-36算法

15

教师:个位上1减6不够减怎么办?(个

位上1减6不够减,从十位退1,是10,11

减6得5。)

2.教学例3:出示50-24=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然后在小

组内交流你的算法。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引导学生

总结计算

50方法。

-24

26

3.做一做:

6543

-37-8

三、巩固练习。

1.教材20页4、5题。

四、小结:我们在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的退位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运用所学

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知识解决

五、布置作业:数学同步相关习题。问题。

板书设计两位数减两位数

例2: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金牌?

51-36=15(枚)

51

-36

15

例3:50-24=26

50

-24

26

教学体会(反思)

课题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练习课)课时

备课时间上课忖间

.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法

的计算方法,能较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与两位

教认识技能数的加减法。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

判断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

教材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度和准

分析确度。

(重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计算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

学生较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

分析

教学

方法

(教练习法

学设

想)

过程与方法设计时间

意图分配

一、总结引入

小朋友们,学习了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

减法。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把你的收获在小

组内交流一下。指名汇报。总结引

师:总结得非常好,今天这节课我们继入

续来研究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

二、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21页第6题。

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408379

53

-28-35-67

-4

22482巩固练

57习

学生独立完成后和同桌交流一下计算方

法。指名汇报。

2.完成教材21页第7题。

计算:54-27=66-49=43-37=

95-63=

72-9=36-28=87-38=

54-36=

教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指名汇报,选一道题说说计算方法。

3.完成教材21页第8题。

有3只母鸡带着自己的孩子出来找吃的

东西。可三家的小鸡混到了一起。你能帮助

鸡妈妈找到自己的孩子吗?

教师巡视。指名汇报、订正、评比。

4.完成教材21页第9题。

先算出每张卡片上两个数的和,再算出

它们的差。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计算结果。

5.教材21页第10题。

夺红旗:比一比,看一看,哪位同学计

算的又对又快。培养学生

三、强化练习:竞争意

1.完成教材22页第11题。识。

2.完成教材22页12题。

3.完成教材22页第13题。

按规律填一填。

(1)24,32,40,---,56,----,-----。

()293,86,79,---,65,----,-----。

教师巡视,学生完成后指名汇报。说一

说填写的理由。

4.完成教材第22页第14题。

四、小结: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同学们

能较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

减法。在以后的练习中我们要提高计算速度

和准确率。

五、布置作业:数学同步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法

相同点: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不同点:计算加法的时候是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计算减法的时候是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

教学体会(反思)

课题教材23—24页例4及相关习题。课时

备课时间上课忖间

1.使学生学会用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会分析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儿的数是多少”

的问题。

教认识技能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减法知识

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学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

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

教材教学重点:学生学会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儿的数是多少”

分析的问题。

(重教学难点:学生学会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儿的数是多少”

难的问题。

点)

学生学会用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会分析解决“求比一

学生个数多(少)儿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分析

教学指导法,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方法

(教

学设

过程与方法设计时间

意图分配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情景导

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指名汇报。入,激发

师:二班得了多少面小红旗呢?这兴趣

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共同解决的问题。(板

书课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儿的数是多少)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1)出示题目:

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二班比一班多得

3面。二班得了多少面?

2.学生探讨解答的方法。学生回忆、迁

移思考,或是摆学具帮助理解。

3.学生汇报。学生合作

(1)二班比一班多得了3面,那就是在交流,解

一班的基础上多加3面小红旗,也就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