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及分类_第1页
高中地理-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及分类_第2页
高中地理-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及分类_第3页
高中地理-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及分类_第4页
高中地理-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及分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地理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及分类什么是环境?在环境科学中,一般认为环境是指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干脆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称。在世界各国的一些环境爱护法规中,往往把环境中应当爱护的环境要素或对象称为环境,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爱护法》所规定的环境是指:“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巡游区、温泉、疗养区、自然爱护区、生活居住区等。”尽管环境所包含的范围并不仅限于上述法定范畴,然而环境爱护法所指明的环境范畴,则是环境管理的法律依据。

什么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四周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更,以及这种变更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产生影响的问题。”环境问题按其产生缘由可以归纳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两类:原生环境问题是指一些非人类实力所能限制的,而由自然因素(活动)引起的环境变更。如:由太阳辐射变更引起的台风、干旱、暴雨;由地球热力和动力作用产生的火山爆发、地震等。次生环境问题是指由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造成的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如:由于人类生产、生活引起的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水土流失、沙漠化、气候异样、地面沉降、诱发地震等。

环境污染分类1.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2.按人类活动分: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3.按造成污染的性质、来源分: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噪声、放射性、热、电磁波等)、固体废物污染、能源污染目前,人类活动对环境损害所造成的后果和环境污染对社会发展的反作用已日渐被人们所感受,并渐渐形成共识。爱护环境,爱护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

环境问题的发展从人类起先诞生就存在着人与环境的对立关系,就出现了环境问题。从古至今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也在发展变更,大体上经验了四个阶段。一、环境问题的萌芽阶段(工业革命以前)人类在诞生以后很长的岁月里,只是自然食物的采集者和捕食者,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不大。那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靠非常突出,主要是以生活活动,以新陈代谢过程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转换。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口的自然增长和盲目的乱采乱捕、滥用资源,造成的生活资源缺乏和饥荒。为了解除这种环境威逼,人类就被迫学会吃一切可以吃的东西,以扩大和丰富自己的食谱或是被迫扩大自己的生活领域,学会适应在新的环境中生活的本事。随后,人类学会了培育植物和驯化动物,起先了农业和畜牧业,这在生活发展史上是一次大革命。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地显示出来,但与此同时也发生了相当的环境问题,如大量砍伐森林、破坏草原,刀耕火种、盲目开荒,往往引起严峻水土流失,水旱灾难频繁和沙漠化;又如兴修水利,不合理浇灌,往往引起土壤的盐渍化、沼泽化,以及引起某些传染病的流行。在工业革命以前虽然已出现了城市化和手工业作坊(或工场),但工业生产并不发达,由此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并不突出。二、环境问题的发展恶化阶段(工业革命至20世纪50年头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18世纪60年头至19世纪中叶,生产发展史上出现了又一次宏大的工业革命。它使建立在个人才能、技术和阅历之上的小生产被建立在科学技术成果之上的大生产所代替,大幅度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了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的实力,大规模地变更了环境的组成和结构,从而也变更了环境中的物质循环系统,扩大了人类的活动领域,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环境问题。一些工业发达的城市和工矿区的工业企业,排出大量废物污染环境,使污染事务不断发生。例如:1873年12月、1880年1月、1882年2月、1891年2月、1892年2月,英国伦敦多次发生可怕的有毒烟雾事务;19世纪后期,日本足尾铜矿区排出的废水污染了大片农田;1930年12月,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由于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在逆温条件下严峻的大气污染事务。假如说农业生产主要是生活资料的生产,它在生产和消费中所排放的“三废”是可以纳入物质的生物循环,而能快速净化、重复利用的话,那么工业生产除生产资料外,它大规模地进行生产资料的生产,把大量深埋地下的矿物资源开采出来,加工利用投入环境之中,很多工业产品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排放的“三废”,都是生物和人类所不熟识,难以降解、同化和忍受的。总之,由于蒸汽机的独创和广泛运用以后,大工业日益发展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环境问题也随之发展且逐步恶化。三、环境问题的第一次高潮(20世纪50年头至80年头以前)环境问题的第一次高潮出现在本世纪五六十年头。20世纪50年头以后,环境问题更加突出,震惊世界的公害事务接连不断,如1952年12月伦敦的烟雾事务,1953~1957年日本的水俣病事务、1961年的四日市哮喘病事务、1955~1972年的难受病事务等等,形成了第一次环境问题高潮。这主要是由于下列因素造成的:一是人口迅猛增加,都市化的快速加快。刚进入20世纪时世界人口为16亿,至1950年增至25亿(经过50年人口约增加了9亿);50年头之后,1950~1968年,仅18年就由25亿增加到35亿(增加了10亿);而后,由35亿增至45亿只用了12年(1968~1980年)。1900年拥有7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全世界有299座,到1951年快速增到879座,其中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约有69座。在很多发达国家中,有半数人口住在城市。二是工业不断集中和扩大,能源的消耗大增。1900年世界能源消费量还不到10亿吨煤当量,至1950年就猛增至25亿吨煤当量;到1956年石油的消费量也猛增至6亿吨,在能源中所占的比重加大,又增加了新污染。大工业的快速发展渐渐形成大的工业地带,而当时人们的环境意识还很薄弱,第一次环境问题高潮出现是必定的。当时,在工业发达国家因环境污染已达到严峻程度,干脆威逼到人们的生命和平安,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激起广阔人民的不满,并且也影响了经济的顺当发展。1972年的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召开的。这次会议对相识环境问题来说是一个里程碑。人类起先把环境问题摆上了议事日程,发达国家领先制定法律、建立机构、加强管理、采纳新技术,70年头中期环境污染得到有效地限制。城市和工业区的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四、环境问题的其次次高潮(80年头以后)其次次高潮是伴随环境污染和大范围生态破坏,在8O年头初起先出现的一次高潮。人们共同关切的影响范围大和危害严峻的环境问题有三类:一是全球性的大气污染,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二是大面积生态破坏,如大面积森林被毁、草场退化、土壤侵蚀和沙漠化;三是突发性的严峻污染事务迭起,如印度博帕尔农药泄漏事务(1984年12月),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1986年4月),莱因河污染事故(1986年11月),美国内河(俄亥俄洲)出现的特大油泄漏事故(1988年1月)等。在1979~1988年间这类突发性的严峻污染事故就发生了10多起。这些全球性大范围的环境问题严峻威逼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不论是广阔公众还是政府官员,也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普遍对此表示担心。1992年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大会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人类相识的一大飞跃,是环境爱护事业发展的又一里程碑。前后两次高潮有很大的不同,有明显的阶段性。其一,影响范围不同。第一次高潮主要出现在工业发达国家,重点是局部性、小范围的环境污染问题,如城市、河流、农田等;其次次高潮则是大范围、乃至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大面积生态破坏。这些环境问题不仅对某个国家、某个地区造成危害,而且对人类赖以生存的整个地球环境造成危害。这不但包括了经济发达的国家,也包括了众多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不仅相识到全球性环境问题与自己休戚相关,而且本国面临的诸多环境问题,特殊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等生态恶性循环,是比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危害更大、更难解决的环境问题。其二,就危害后果而言,前次高潮人们关切的是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环境污染虽也对经济造成损害,但问题还不突出。其次次高潮不但明显损害人体健康,每分钟因环境污染而死亡的人数全世界平均达到28人;而且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威逼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阻碍经济的持续发展。其三,就污染源而言,第一次高潮的污染来源尚不太困难,较易通过污染源调查弄清产生环境问题的来龙去脉。只要一个城市、一个工矿区或一个国家下决心,实行措施,污染就可以得到有效地限制。其次次高潮出现的环境问题,污染源和破坏源众多,不但分布广、而且来源杂,既来自人类的经济再生产活动,也来自人类的日常生活活动;既来自发达国家,也来自发展中国家,解决这些环境问题只靠一个国家的努力很难奏效,要靠众多国家、甚至全球人类的共同努力才行,这就极大地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难度。其四,其次次高潮的突发性严峻污染事务与前次高潮的“公害事务”也不相同,一是带有突发性,二是事故污染范围大、危害严峻,经济损失巨大。例如:印度博帕尔农药泄漏事务,受害面积达40平方千米,据美国一些科学家估计;死亡人数在6000~10000人,受害人数为10万~20万人之间,其中有很多人双目失明或造成终生残废。

环境污染使中国每年损失2830亿

环保成为人们争论得越来越多的问题。但是中国的环境污染究竟有多严峻?专家估计,每年损失大约2830亿。其中:

一、水质污染500亿。

自60年头至今,全国有环境监测的432条大小河流,80%受到不同程度的水体污染,其中大江河经过城镇河段的占20%,支流污染占60%。全国2800多个湖泊,凡能接纳城镇污水的,大多出现水体富养分化现象。由于地下水过度开采,京津沪曾大面积沉降1.5米至2米,桂林溶岩区30米地下水重金属超标10到20倍。海洋也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海上油田开发及油轮排污,撞船漏油等污染。全部这些由水污染引起的损失共约500亿。

二、大气污染200亿。

由于城市燃煤、工厂排放废气及机动车尾气污染,大气中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毒悬浮微粒充满在城市上空。空气污染导致很多城市肺癌死亡率增至万分之二。全国酸雨覆盖面积已达30%。全部这些损失每年估计也有200亿。

三、生态环境破坏和自然灾难损失2000亿。

森林覆盖率由建国初期的30%左右,现已下降到不足14%,草原退化严峻,水土流失面积达155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16%。1998年罕见的长江,松花江,嫩江特大洪水和黄河断流,莫不是由于生态环境破坏而致。同时,城镇建设却在以每年侵占150万公顷土地的速度发展着,破坏着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加上自然灾难带来的损失,每年至少2000亿。

四、其他污染如固体废物排放,噪声污染等造成的损失也高达130亿。

专家分析,造成这些骇人动目损失的缘由众多,但国家工业规划布局失误,调控措施不力和公民环保意识不强是主要缘由。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治理污染已经刻不待时,对此,政府虽然也越来越重视,但是收效有限。关键是要标本兼治,规划和限制好城市与人口的综合质量。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蓝图,是实现城市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城市规划和建设必需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协调发展。

大气污染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地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更。人类在创建物质财宝的同时,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消耗,污染物的排放,会导致全球资源短缺,污染环境和生态破坏。现在对大气的影响有:气候变暖、破坏臭氧层、酸雨、光化学烟雾等。

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首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等。目前我国计入“空气污染指数”暂定:二氧化碳、二氧化氮、臭氧、可吸入颗粒物。空气质量级别:50点对应的空气质量日均值为一级标准,空气质量优;100点对应二级标准,空气质量良好;200点对应三级标准,空气质量轻度污染;300点对应四级标准,空气质量中度污染;超过300点则为五级标准,空气属重度污染。

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于煤和石油的燃烧及金属的冶炼等,如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pH<5.6),干脆破坏农作物、森林、草原、湖泊、建筑物、古迹、桥梁、工业设备、通信电缆;对人体有危害(干脆威逼呼吸道)。

我国是以燃煤为主的国家,粉尘、二氧化硫(SO2)、氮的氧化物(NOx)成为我国大气的首要污染物。如1998年全国烟尘排放量达1452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2090万吨。我国酸雨的罪魁祸首是二氧化硫。

氮的氧化物种类多,如NO、NO2、N2O、N2O3、N2O4等,总称为氮的氧化物(NOX),其中主要是NO、NO2。氮的氧化物对人体的干脆危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