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六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单元主线]1.中国:先秦时期,以华夏族为中心的民族认同观念逐渐增强,到秦朝形成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历代统治者通过和亲、册封、会盟、设置机构等措施,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关系进入新的时代。秦汉以后,随着陆海丝绸之路的开通,对外关系逐步发展。隋朝至两宋时期,中国对外交往的规模不断扩大,交流更为频繁。元明清时期,中国对外交往规模继续扩大,并出现重大改变,逐步由开放走向了闭关自守。新中国成立后,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广泛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2.世界: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宗教改革以及民族意识的觉醒,近代欧洲民族国家逐步形成。在国家利益冲突、战争之中,国际法和外交制度建立。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国际法遭到严重破坏,但战后国际法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先后建立了世界上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政治组织——国际联盟与联合国。第44课时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备考分析·顶层设计看高考课标要求学习目标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认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1.通过梳理中国古代历朝处理民族关系和边疆治理的史实,掌握我国古代政府边疆治理的方式、制度,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的历程。2.结合史实认识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体制(朝贡体制)。从唯物史观出发,分析这一外交体制形成的原因、特点、影响。必备知识·自主梳理落实基础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1.秦朝(1)机构:中央设
、典属国等官职管理民族事务。(2)民族关系①北逐匈奴,修筑长城。②南抚夷、越,设立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2.汉朝(1)机构:设
管理民族事务。典客大鸿胪(2)民族关系北面①汉初,朝廷对匈奴采取
.②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三次出击匈奴,取得大胜,南匈奴内迁,逐渐汉化③89年,东汉窦宪出击北匈奴,北匈奴数败之后,西迁远方西面①西汉在河西走廊设置
,成为中原前往西域的要道②设
,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东北设护乌桓校尉边疆推行
政策,向北方大量移民屯田;在西域设置田官,督率戍卒屯田和亲政策“河西四郡”西域都护府屯戍3.隋朝(1)管理机构:尚书省的
及
。(2)边疆制度:主要推行郡县制,以边疆民族的豪酋大姓任郡守、县令。礼部(3)民族关系突厥、吐谷浑、党项等归顺隋朝加强了对岭南地区各族的治理,册封百越女首领冼夫人加强接触,三次派人抵达流求鸿胪寺4.唐朝(1)民族关系:边疆地区有
、
、
、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西北各族西北边疆各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吐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
会盟南诏唐朝加封云南王;南诏王遣子弟入唐学习(2)边疆管理: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西北设
;北方设安北、单于都护府;东北设安东都护府;南方设安南都护府。5.宋朝(1)特点:宋朝先后与辽、西夏、金政权长期并立。(2)民族交融:各民族政权吸收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治理经验和文化。突厥回纥吐蕃唐蕃安西、北庭都护府6.元朝(1)政策:“行汉法”的同时实行
政策。(2)措施①西藏:元世祖封八思巴为帝师,领宣政院事,代表中央政府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②东北、云南等地:设行省,征发赋役。7.明朝(1)中央机构:礼部、鸿胪寺和
。(2)边疆管理①修筑长城: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并沿长城布置一系列军镇,号
。②边境贸易:在辽东、宣府、大同等地开放
,与蒙古、女真各族贸易。民族差别对待提督四夷馆“九边”马市③羁縻政策:在东北,设
,对女真等族进行管理;在西北设赤斤蒙古、沙州、哈密等卫;在西南设
。卫所和土司官员由各族酋长世袭任职,统领部属,按时向朝廷进贡土物。④敕封领袖:敕封西藏僧俗领袖为“王”“法王”,对西藏地区进行管辖,并通过
、
进行经济交流。[概念]羁縻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特殊的行政单位,保持或基本保持少数民族原有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管理机构,承认其酋长、首领在本民族和本地区中的政治统治地位,任用少数民族地方首领为地方官吏,除在政治上隶属中央王朝、经济上有朝贡的义务外,其余一切事务均由少数民族首领自己管理。都司、卫、所土司贡赐茶马贸易8.清朝(1)管理机构:
。(2)满蒙联姻:通过联姻,加强与蒙古族的合作。(3)军事行动:通过军事斗争平定
叛乱,巩固了西北边疆。(4)主动回归: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5)册封管理:册封五世达赖与五世班禅,在青海、西藏地区设
、
。(6)
:在西南,废除世袭土官,选派有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理藩院准噶尔部西宁办事大臣驻藏办事大臣改土归流[点拨]历代中央政权与西藏的关系(1)唐朝时,藏族的祖先吐蕃与唐朝几次通婚,保持“和同为一家”的亲密关系。(2)元朝时,西藏成为中央管辖的正式行政区。(3)明朝时,通过敕封西藏宗教领袖称号,建立羁縻性质的都司等机构,对西藏地区进行管辖。(4)清朝前期,政府确立册封达赖、班禅制度,设驻藏办事大臣。二、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1.汉朝(1)开通商路:汉朝打通陆海两个通道。陆路经河西走廊向中亚、西亚延伸。海路最远可航行到
。(2)出使大秦:97年,甘英出使
(罗马帝国),抵达波斯湾一带。(3)与日本关系:东汉时期,光武帝刘秀赐给倭国国王“汉委(倭)奴国王”金印一枚。2.隋唐(1)概况:政治统一、对外关系空前发展,经济、文化交流活跃。印度南部大秦(2)表现陆路隋唐时期与西域商路畅通隋炀帝命裴矩驻张掖,掌管通商事务造纸术等中国技术传到阿拉伯地区海路隋唐与外国之间的海路交流活跃隋朝常骏出航到达赤土国(马来半岛南部),国王派遣其子来到中国日本向唐朝派
,将唐朝文化带到日本遣唐使3.宋朝:因北方陆路交通阻隔,海路转趋发达;
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4.元朝:通往欧洲的海陆通道都很通畅。13世纪,马可·波罗到达中国,留下了著名的《马可·波罗行纪》。5.明清(1)概况:致力于维护
和
,但民间贸易和走私贸易也屡禁不绝。(2)清前期①1689年,中俄订立
。②18世纪,英国
来华。泉州朝贡体制朝贡贸易体系《尼布楚条约》马戛尔尼使团[概念]中国古代的“朝贡体系”:指古代中国与外国交往时所形成的政治、外交、军事、经济、文化交往的制度和秩序。(1)表现形式:“朝贡”与“回赐”。(2)形成原因:彰显政治正统性的需要,自然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强大对周边国家的吸引,以及儒家天下观的价值追求。(3)发展历程:两汉时基本形成,盛唐时期趋于成熟,明清时期精细化、规范化,鸦片战争后受到冲击,直至甲午中日战争后体系崩溃。(4)特点:以中华为中心的区域性国际体系;包含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多重制度性联系,具有等级色彩;崇尚睦邻友好,文武并用,厚往薄来;持续时间长;以儒家思想为外交的基本原则;缺乏正式的外交机构。主题探究·多情境创设寻突破视角1民族交融——古代中国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材料一
新疆地区保留了大量的历史文物。以下是新疆的部分汉代遗址及出土文物。主题古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问题](1)文物是历史文化的记忆、民族基因的载体。指出材料一中文物和遗址所承载的历史记忆。[结论](1)新疆地区汉代文物种类多,范围广,说明当时中原与新疆地区联系广泛;“汉归义羌长”印表明羌族首领接受汉朝册封,“鄯善都尉”印封泥表明汉政府在新疆设置管理机构,反映了新疆地区已经纳入中央政府管理之下;半两钱和织锦说明了中原与新疆经济、文化交流密切;烽燧台反映了汉朝对新疆进行军事管理并保护丝绸之路。文物是第一手史料,材料中这些文物、遗址对于研究汉代中原与西域的民族关系和丝绸之路具有重要的价值。材料二[问题]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历史,从材料中选取一个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阐述。[结论](2)示例论题:民族关系影响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阐述:秦汉以来,统一多民族国家逐渐形成和发展。民族关系、民族政策影响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进程。汉朝初年对北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维持了汉匈之间多年的和平,促进了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后北击匈奴,南匈奴内迁汉化,促进民族交融。唐代,政府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周边民族保持着良好的经济文化交流关系,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的发展。元代,设宣政院管辖藏族事务,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中国的疆域和版图。综上所述,民族关系的发展影响中华文明的进步,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和繁荣。[深化拓展]中国古代民族交融的主要方式、特征1.方式(1)民族迁徙:秦汉以来匈奴、鲜卑、契丹、蒙古、女真等族大批内迁,他们在北方各地和汉族人民杂居相处。(2)联合斗争:统治者对各族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迫使各族人民联合起来,共同斗争,从而使民族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3)友好往来:在和平的环境中,通过和亲、册封、会盟等方式,各族人民频繁交往,使民族大交融进程进一步加快;在战乱期间,经济文化交流也始终未断。(4)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政策和制度建设,如北魏孝文帝改革、辽朝南北面官、元朝“行汉法”等,促进了民族大交融。2.特征(1)交融的向心性: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以黄河、长江流域为中心,以汉族群体为主,周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这种交融的向心性推动中华民族一体性形成。(2)内容的深刻性:中华民族交融向心性是以追求先进生产生活方式、典章制度与文化为目标,少数民族不仅接受了汉族先进生产方式,而且接受汉族文化,包括生活方式、儒家文化等。(3)历史的连续性:中华民族的交融经历长期的历史过程,从春秋战国的华夏认同、民族交融到明清多民族国家疆域奠定、中华民族的形成,历史悠久、范围辽阔,呈现波浪式梯次推进,形成多次民族交融的高潮。视角2朝贡体制——古代对外交往的基本体制材料三
明朝前期部分进口货物交易情况统计表(注:1贯=1000文;“—”表示数据缺失)货物名称苏木胡椒乌木檀香计量单位斤斤斤斤规定价格500文3贯500文500文与琉球贸易价格10贯30贯——与暹罗贸易价格5贯25贯40贯10贯与满剌加贸易价格20贯40贯10贯———摘编自陈尚胜《开放与闭关:中国封建晚期对外关系研究》[问题](3)根据材料三表中数据反映的历史现象,并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结论](3)历史现象:中国在明朝前期,进口货物价格远高于市场规定价。历史解释:明朝时期,中国实行海禁政策,限制民间对外贸易。因此外国商品难以大量进入,商品价格水涨船高。明代实行朝贡制度,在通商口岸设市舶提举司,朝贡贸易是以厚往薄来为原则的官方贸易。由此也导致了外国商品价格过高。材料四
假使世界上有一种一本万利的交易,那就莫过于向中国进贡了。这并不是中国呆如木瓜,而是一种荣誉心和类似父母或长兄、长姊那种天下共主责任感的综合反应,即永不愿使依靠中国的友邦失望。——柏杨《中国人史纲》[问题]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统治者采取“朝贡贸易”的原因。[结论](4)原因:天下共主责任感的综合反应;长期以来中国的国力强大,科技、经济长期领先;受儒家礼义观念(“以礼待人、以礼服人”)的影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影响。[深化拓展]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条件、途径及特征1.条件:国家统一,政治稳定;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对外交通发达;开明的外交政策;科技发展;杰出人物的作用。2.途径(1)官方和民间的贸易。(2)官方派遣使节和留学生。(3)宗教传播。(4)战争。3.特征(1)由开放走向闭关。(2)路线由以陆路为主转向以海路为主。(3)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4)交往形式以和平为主。随堂训练·达标练习即时巩固1.(2022·山东青岛三模)下表是两汉西北地区关市史料统计表,这说明关市的设置(
)时间文献记载备注景帝前元元年(前156年)复与匈奴和亲,通关市,给遗匈奴,遣公主,如故约《史记·匈奴列传》安帝永初中(110年)鲜卑大人燕荔阳诣阙朝贺。邓太后“令止乌桓校尉所居宁城下,通胡市”《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初平元年(190年)刘虞“劝督农植,开上古胡市之利,通渔阳盐铁之饶,民悦年登”《后汉书·刘虞传》A.是管辖少数民族重要手段B.充分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C.是促进民族交融的重要方式D.改变了少数民族的生产方式解析:C根据材料“复与匈奴和亲,通关市”“令止乌桓校尉所居宁城下,通胡市”“开上古胡市之利,通渔阳盐铁之饶,民悦年登”等信息可知,设关市有利于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民族交融,故C项正确;关市设置在两汉边境,主要职能是经济交流,不是管辖少数民族重要手段,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丝绸之路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涉及民族交融的方式,但没有体现改变了少数民族的生产方式,排除D项。2.(2022·辽宁沈阳三模)唐王朝因羁縻州区域广大,内部情况复杂,并不全面推行内地行政制度,但是原则上又要不同程度地推及统一的政治、制度、法律。这强调了唐代羁縻州制(
)A.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性B.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C.兼具特殊性与共同性D.实施有效的集权统治解析:C题干提到唐王朝在羁縻州“并不全面推行内地行政制度”,体现了羁縻州与内地行政制度的不同之处,“原则上又要不同程度地推及统一的政治、制度、法律”,体现了管理上羁縻州制与内地的相同之处,故选C项;A、B两项强调羁縻州制的特殊性,与材料主旨不符;在羁縻州制下,中央集权程度不高,排除D项。3.(2022·北京延庆一模)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契丹族、女真族、党项族模仿汉字字形,创造了本民族文字。元朝时期,八思巴在藏文字母基础上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用以拼写蒙古语,也用来拼写汉语等多民族语言,这也是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这说明(
)A.中原的传统文化日渐消亡B.佛教文化成为中原文化主流C.汉字逐步向字母文字发展D.各民族间文化交流不断深入解析:D契丹族、女真族、党项族模仿汉字字形,创造了本民族文字,八思巴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用以拼写蒙古语和汉语等多民族语言,说明我国各民族间文化交流不断深入,故选D项;材料反映了少数民族借鉴吸收中原的传统文化,排除A项;材料主要涉及文字方面的变化,未提及佛教,排除B项;八思巴关于汉语拼音化的尝试只是作为材料说明民族间文化的交流,而非汉字出现逐步向字母文字发展的趋势,排除C项。4.(2021·浙江1月选考,25)关于马可·波罗是否到过中国,历来有争议。分析下表双方的辩论观点,选项中合理的是(
)否定方观点肯定方观点元代中文文献中没有对马可·波罗的记载来华外国人不可能都被记载,即使记载,也可能遗失《马可·波罗行纪》存在错载史实以及漏载中国特有的长城、茶叶、汉字等事物书中关于中国的多数记载已得到印证,未记载特有事物,可以合理解释《马可·波罗行纪》稿本众多且内容不一致稿本有差异但不影响主体内容马可·波罗没有到过中国,可能是依据某种波斯的导游手册,编造出游纪迄今为止没有发现有这种导游手册A.根据《马可·波罗行纪》错载或漏载某些元代特有事物,可否定其真实性B.判断《马可·波罗行纪》的真实性,应从总体上看其是否提供了得到印证的资料C.历史研究要勇于怀疑,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以论带史D.学术观点须资料确证,如无实证,搁置争议,自圆其说解析:B根据表格内容可以看出,对于马可·波罗是否到过中国存在争议,所以要判断《马可·波罗行纪》的真实性,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供应链管理与技术创新-洞察阐释
- 基于大数据的食品营养成分优化研究-洞察阐释
- 3D打印义齿技术-洞察阐释
- 健康数据可视化与可穿戴设备界面优化-洞察阐释
- 区块链技术在数字身份验证中的应用探索
- 全球化背景下受众文化认知差异性研究-洞察阐释
- 医疗健康中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及培训体会
- 医疗器械注册与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 2025-2030中国热风调节阀行业发展趋势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热导率测量仪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厨房消防安全培训课件
- 提高护士的创新能力和研究素养培养培训课件
- 全国工会财务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保险学(第五版)课件 魏华林 第9、10章 再保险、保险经营导论
- 田忌赛马何捷教学设计
- 人工智能原理与技术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同济大学
- 某高速公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 SL631-637-2012-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
-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血流的管道-血管》评课稿
- 门诊办运用PDCA提高门诊预约挂号率品管圈成果汇报
- 市场开拓委托合同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