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历年高考真题选择题汇编_第1页
地理历年高考真题选择题汇编_第2页
地理历年高考真题选择题汇编_第3页
地理历年高考真题选择题汇编_第4页
地理历年高考真题选择题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年高考真题选择题汇编(卷一)(含解析版)

2009年全国统一考试地理试卷(全国卷I)

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

率为0.773%.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图上显示四个

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完成1-2题.

出生率/%

4

松.

3•②

2

•①

1111

1234

死亡率

1.(4分)甲市可能是()

A.西宁B.延安C.上海D.广州

2.(4分)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再生产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

A.①B.②C.③D.@

如图所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读图,完

成3-5题.

3.(4分)N地风向为()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

4.(4分)M、N、P、Q四地中,阴雨天气最有可能出现在()

A.M地B.N地C.P地D.Q地

5.(4分)当M地月平均气压为全年最高的月份,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巴西高原处于干季B.尼罗河进入丰水期

C.美国大平原麦收正忙D.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燥

甲、乙两地点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连.某地理活动小组测绘了这三条道路的纵向剖

6.(4分)甲、乙两地点间高差大致为()

A.80mB.110mC.170mD.220m

7.(4分)在对应的地形图上可以看出()

A.道路①为直线

B.道路②经过甲、乙两地间的最高点

C.道路③最长

D.道路①和②可能有部分道路重合

8.(4分)若使用大型运输车从乙地运送重型机械设备至甲地,最适合行车的

是()

A.道路③B.道路①C.道路①和②D.道路②和③

我国南水北调方案中涉及的某水源地总面积约94700km2,下表为该地区域部分

土地覆盖类型面积构成,如图所示意该区域部分土地覆被类型的地形构成,

据此完成9-11题.

部分土地覆被类型面积构成

类型箭竹及灌丛阔叶林旱地水田石砾地、裸地高山灌丛草甸

比重(%)28.9025.3010.403.105.70

面I

00

比60

/口阳城

%40

20□河谷

□阴收

跳A

3竹

及1II

9.(4分)部分土地覆被类型面积构成在该水源地内()

A.阴坡坡度大于阳坡坡度B.平均海拔水田低于旱地

C.石砾地、裸地多分布在山坡上D.河谷中阔叶林面积最小

10.(4分)保护该水源地山地阳坡生态环境应采取的主要对策是()

A.保护高山灌丛B.防止水土流失

C.维持林地的采育平衡D.扩大梯田面积

11.(4分)该水源地位于()

A.长江三峡谷地B.青藏高原C.汉江谷地D.江南丘陵

2009年全国统一考试地理试卷(全国卷I)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

率为0.773%.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图上显示四个

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完成1-2题.

1.(4分)甲市可能是()

出生率/%

止•①

1_______111

1234

死亡率/%

A.西宁B.延安C.上海D.广州

【考点】51: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分析】该题考查考生的基本能力------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题目中给

出的有关信息,可以计算出该市的总人口和死亡率.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

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自然增

长率为-0.074%,属于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

【解答】解: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

万人,死亡率为0.773%,自然增长率为-0.074%,可以发现该地死亡率高于

出生率,人口负增长,人口总数大约为1384万人,从而可以判定应选——

-上海。

故选:Co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和

掌握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之间的关系、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

2.(4分)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再生产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

A.①B.②C.③D.(4)

【考点】51: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分析】该题考查考生的基本能力-------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题目中给

出的有关信息,可以计算出该市的总人口和死亡率.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

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自然增

长率为-0.074%,属于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

【解答】解:A、①出生率低、死亡率低、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为现代型人口增

长模式,故正确;

B、②出生率较高,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较低,为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故

不符合题意;

C、③出生率较高,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较低,为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故

不符合题意;

D、④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为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故不符合

题意。

故选:Ao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和

掌握人口再增长类型.

如图所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读图,完

成3-5题.

3.(4分)N地风向为()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

【考点】2A:气压系统与天气.

【分析】此题考查气压系统.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

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结合经纬度判断此处在北半球.因为N地气压高于

P地,同理得出MQ的气压都高于P地,所以P的气压最低.从图中提供的

信息可以看出N地在高压脊附近,多晴天.N处在高压脊上,气压梯度力垂

直等压线指向低压,在北半球右偏成东北风.如图:

【解答】解:A、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N地在高压脊附近,多晴天。N处

在高压脊上,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在北半球右偏成东北风,故

正确;

B、根据图的信息判断是北半球,N处在高压脊上,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指向

低压,在北半球右偏成东北风,故不符合题意;

C、根据图的信息判断是北半球,N处在高压脊上,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指向

低压,在北半球右偏成东北风,故不符合题意;

D、根据图的信息判断是北半球,N处在高压脊上,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指向

低压,在北半球右偏成东北风,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点评】此题考查气压系统.正确掌握风的方向的判断,这是解题的难度所在.结

合区域定位,判断是北半球,风要向右偏转.

4.(4分)M、N、P、Q四地中,阴雨天气最有可能出现在()

A.M地B.N地C.P地D.Q地

【考点】2A:气压系统与天气.

【分析】此题考查气压系统.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

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结合经纬度判断此处在北半球.因为N地气压高于

P地,同理得出MQ的气压都高于P地,所以P的气压最低.从图中提供的

信息可以看出,P处低压槽部,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解答】解:A、M地是高压,多晴天,故不符合题意;

B、N地在高压脊附近,多晴天,故不符合题意;

C、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P处低压槽部,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故正

确;

D、Q也是在高压控制下,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o

【点评】此题考查气压系统.正确识别图中的高压脊和低压槽的位置是解题的关

键,有一定的难度.

5.(4分)当M地月平均气压为全年最高的月份,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巴西高原处于干季B.尼罗河进入丰水期

C.美国大平原麦收正忙D.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燥

【考点】2A:气压系统与天气.

【分析】此题考查气压系统.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

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结合经纬度判断M处在北半球,气压最高的月份在

冬季1月,所以我国在冬季是寒冷干燥的天气.故选D.

【解答】解:A、此图是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是夏季,巴西高原是湿季,故不

符合题意;

B、冬季尼罗河是枯水期,故不符合题意;

C、美国大平原小麦在冬季已经播种,故不符合题意;

D、在冬季1月,我国是寒冷干燥的天气。故正确。

故选:Do

【点评】此题考查气压系统.结合经纬度进行区域定位,判断季节解题.同时熟

悉一些地理常识,这是解题的几个要点,此题难度一般.

甲、乙两地点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连.某地理活动小组测绘了这三条道路的纵向剖

6.(4分)甲、乙两地点间高差大致为()

A.80mB.110mC.170mD.220m

【考点】E2:常见地貌类型的主要特征.

【专题】12E:地理关联图;21:热点问题;36:图文结合思想;43:利用图表

信息;512: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分析】三条纵向剖面图的终点和起点为甲、乙.图中观察甲地、乙地的海拔为

260米左右、150米左右(横坐标为海拔),两者高度差两地110米.

【解答】解:从题目当中很清楚看出,两地高度分别为260和150,故高差为110,

选B。

故选:Bo

【点评】该题考察了相对高度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和对地形图

的判读认识,可用排除法作答.

7.(4分)在对应的地形图上可以看出()

A.道路①为直线

B.道路②经过甲、乙两地间的最高点

C.道路③最长

D.道路①和②可能有部分道路重合

【考点】E2:常见地貌类型的主要特征.

【专题】12E:地理关联图;21:热点问题;36:图文结合思想;43:利用图表

信息;515: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

【分析】根据等高线示意图,选择几条线中一些特殊点,如最高点、两头、转折

点等,结合几条线路的海拔高度和距离状况,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从图可以看出,①水平距离最长,不会是直线,③水平距离最短,

两地之间的最高点可达375米左右,排除法,可选D。

故选:Do

【点评】该题考察了最佳线路的判读,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和对海拔高

度有熟悉的认识,可用排除法作答.

8.(4分)若使用大型运输车从乙地运送重型机械设备至甲地,最适合行车的

是()

A.道路③B.道路①C.道路①和②D.道路②和③

【考点】72: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

【专题】12H:等高线地形图;142:地理图像材料题;33:分析与综合思想;

43:利用图表信息;52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分析】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及地形图与剖面图的关系,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

息与调动知识的能力.

【解答】解:使用大型运输车运输重型机械设备。应尽量选择坡度小的道路,以

保证运输安全。读图可知道路①在三条道路中是起伏最小的。

故选:Bo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掌握基本的生活常识及等高线知识即可解答,属于基本

能力测试.

我国南水北调方案中涉及的某水源地总面积约94700km2,下表为该地区域部分

土地覆盖类型面积构成,如图所示意该区域部分土地覆被类型的地形构成,

据此完成9-11题.

部分土地覆被类型面积构成

类型箭竹及灌丛阔叶林旱地水田石砾地、裸地高山灌丛草甸

比重(%)28.9025.3010.403.105.70

裸WA

m山

9.(4分)部分土地覆被类型面积构成在该水源地内()

A.阴坡坡度大于阳坡坡度B.平均海拔水田低于旱地

C.石砾地、裸地多分布在山坡上D.河谷中阔叶林面积最小

【考点】91: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专题】12E:地理关联图;33:分析与综合思想;45:利用地理规律;531: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分析】在该水源地内可能的选项可以通过读图和读表分析直接推断出.

【解答】解:从图4可以看出,阳坡面积大于阴坡,面积越大,坡度越小,A对;

石砾地、裸地多分布在河谷;图示中看不出平均海拔水田低于旱地;而根据

题目中提供的数据可以算出阔叶林面积不是最小。

故选:Ao

【点评】考查区域环境问题,关键是阅读图表分析.

10.(4分)保护该水源地山地阳坡生态环境应采取的主要对策是()

A.保护高山灌丛B.防止水土流失

C.维持林地的采育平衡D.扩大梯田面积

【考点】U5: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专题】12E:地理关联图;33:分析与综合思想;45:利用地理规律;531: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分析】该题可以认真读图,通过分析阳坡的植被状况即可推断可能出现的生态

问题.

【解答】解:根据图表,高山灌丛草甸、阔叶林、石砾地、裸地在阳坡分布较多,

阳坡还有水田和旱地,因此,阳坡水土流失较重。

故选:Bo

【点评】本题考查区域环境问题及对策,关键是具备读图分析能力.

11.(4分)该水源地位于()

A.长江三峡谷地B.青藏高原C.汉江谷地D.江南丘陵

【考点】84: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专题】142:地理图像材料题;35:辩证思想;421:课本知识迁移;531:区

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分析】中线工程:从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沿规划线路开

挖渠道输水,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城口后,

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

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

【解答】解:该地为亚热带,且为调水的水源地、谷地,故为汉江谷地。

故选:Co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南水北调的线路,解题的关键是从图表中获

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全国卷I)

一、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

江苏北部沿海滩涂围垦,需要经过筑堤、挖渠等工程措施和种植适应性植物等生

物措施改造,4〜5年后才能种植粮食作物.据此完成1〜2题.

1.(4分)改造滩涂所种植的适应性植物应()

A.耐湿B.耐旱C.耐盐D.抗倒伏

2.(4分)若缩短滩涂改造时间,需投入更多的()

A.化肥B.农家肥C.农药D.淡水

北京的王女士登录总部位于上海的M公司(服装公司)网站,订购了两件衬衣,

两天后在家收到货.图示意M公司的企业组织、经营网络.据此完成3-5

题.

|-------1M公司C)M公司的供应商-----供应商完成的物流

==>物流公司完成的物流.....实时信息流

3.(4分)王女士此次购买的衬衣,在M公司员工完成的环节是()

A.设计B.提供面料C.加工D.送货上门

4.(4分)M公司的产品销售依靠()

A.大型服装超市B.服装专卖店C.代理销售商D.信息交流平台

5.(4分)在M公司的组织、经营网络中,区位选择最灵活的是()

A.配送仓库B.面料厂C.制衣厂D.仓储中心

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

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晴)18时.监测结果如图2所示.据此完成6〜

8题.

6.(4分)图示的最大温差可能是()

A.4℃B.12C.16℃D.18℃

7.(4分)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

A.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强烈

C.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

8.(4分)下列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

A.8日15时左右B.8日22时左右C.9日15时左右D.9018时左右

假设从空中R点看到地表的纬线m和晨昏线n如图所示.R点在地表的垂直投

影为S.据此完成9〜11题.

9.(4分)S地的纬度()

A.与M地相同B.介于M、N两地之间

C.高于N地D.低于M地

10.(4分)如果在位于大陆上的N地看见太阳正在落下,则这一时期()

A.S地的白昼比N地长

B.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火险等级高

C.巴西东南部正值雨季

D.长江口附近海水盐度处于高值期

11.(4分)若R点沿直线RS()

A.上升,看到m、n的两交点间距离加大

B.下降,看到m、n的两交点间距离加大

C.上升,看到m、n呈现弯曲方向相反的相交曲线

D.上升或下降,看到m、n的形状保持不变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全国卷I)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

江苏北部沿海滩涂围垦,需要经过筑堤、挖渠等工程措施和种植适应性植物等生

物措施改造,4〜5年后才能种植粮食作物.据此完成1〜2题.

1.(4分)改造滩涂所种植的适应性植物应()

A.耐湿B.耐旱C.耐盐D.抗倒伏

【考点】61:影响农业区位因素.

【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有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技

术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市场、政策、交通等),沿海滩涂受海水影响明显,

含盐量高,经过改良后方可种植农作物.

【解答】解:沿海滩涂受海水的影响,盐度或含盐量较大,影响很多农作物生长,

经过改良后,适应性的植物还应是耐盐。故选:Co

【点评】本题考察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属于基础题,从题中获取有用信息是关

键.

2.(4分)若缩短滩涂改造时间,需投入更多的()

A.化肥B.农家肥C.农药D.淡水

【考点】96: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专题】33:分析与综合思想;44:利用地理事实;47:利用区域特征;522: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分析】以材料的形式,考查常规内容,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教材内容,能灵活调

动运用.

【解答】解:因为沿海滩涂具有盐度高的特点,要想缩短改造时间就需要投入更

多的淡水,降低盐度。

故选:Do

【点评】该题目非常简单,只要紧抓题干中滩涂的高盐度特点,即可作答,故此

类题目看似新鲜问题,实际考查学生的读题能力.

北京的王女士登录总部位于上海的M公司(服装公司)网站,订购了两件衬衣,

两天后在家收到货.图示意M公司的企业组织、经营网络.据此完成3-5

题.

|1M公司()M公司的供应商-----供应商完成的物流

==>物流公司完成的物流-----实时信息流

3.(4分)王女士此次购买的衬衣,在M公司员工完成的环节是()

A.设计B.提供面料C.加工D.送货上门

【考点】7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其作用.

【专题】12E:地理关联图;33:分析与综合思想;43:利用图表信息;522: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分析】材料题,呈现非常规知识,引导考生结合所学知识,迁移转化,阐释新

鲜问题.该题应注意分析图文信息.

【解答】解:从图中可以看出M公司总部完成的主要有设计、采购、市场销售、

库存管理等环节。提供面料和加工分别是由面料厂和制衣厂完成的任务,送

货上门是由仓储中心和配送仓库完成的任务,由M公司员工完成的主要是设

计环节。

故选:Ao

【点评】本题考查工业生产活动,意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与读取信息

的能力.

4.(4分)M公司的产品销售依靠()

A.大型服装超市B.服装专卖店C.代理销售商D.信息交流平台

【考点】75:城市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

【专题】12E:地理关联图;33:分析与综合思想;43:利用图表信息;522: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分析】材料题,呈现非常规知识,引导考生结合所学知识,迁移转化,阐释新

鲜问题.该题应注意分析图文信息.

【解答】解:从图中可以看出,M公司与面料厂、制衣厂、仓储中心和配送仓

库的联系都是通过实时信息流来完成的。销售也是通过仓储中心和配送仓库

与消费者进行联系,消费者订购衣服也是通过网络来完成的,没有通过传统

的大型服装超市、服装专卖店和代理销售商来完成,由此可以看出M公司的

产品销售依靠网络。

故选:D。

【点评】该题难度一般,考查工业联系,意在考查学生对图象信息的提取与解读

能力.

5.(4分)在M公司的组织、经营网络中,区位选择最灵活的是()

A.配送仓库B.面料厂C.制衣厂D.仓储中心

【考点】75:城市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

【专题】12E:地理关联图;33:分析与综合思想;43:利用图表信息;522: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分析】材料题,呈现非常规知识,引导考生结合所学知识,迁移转化,阐释新

鲜问题.该题应注意分析图文信息.

【解答】解:在M公司的组织、经营网络中,面料厂和制衣厂要考虑原料和劳

动力等因素,仓储中心要求交通便利,配送仓库的选择相对灵活一些。

故选:Ao

【点评】该题难度不大,考查工业区位,意在考查学生的图象判读能力和调动与

运用知识的能力.

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

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晴)18时.监测结果如图2所示.据此完成6〜

8题.

时间/h

6.(4分)图示的最大温差可能是()

A.4℃B.12C.16℃D.18℃

【考点】2B: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分析】图中相邻两条等温线的差值为2。。图中温度最高值介于21。(2到23(

之间,温度最低值介于5。(2到7。(3之间,所以,图中的温差介于14。(2到18℃

之间.

【解答】解:图中相邻两条等温线的差值为2。(2,根据等值线的读数原则,图中

温度最高值21。(2<。<23。(2,温度最低值5。(2<12<7。(2,所以,图中的温

差介于14℃<T<18℃o

故选:C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值线的读数原则及相应计算,需要熟悉等值线图的读数

原则.

7.(4分)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

A.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强烈

C.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

【考点】23:大气的受热过程.

【分析】(1)等温线的判读规律可知,阴天的最高温为19。(2,而晴天为21。C

(2)等温线越密集,说明温度变化越大.

(3)从正午到午夜的气温先升高后降低.

(4)由图可知,18时到次日的6时等温线较为弯曲,故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较

大.

【解答】解:A、由图可知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应为最高值多云天低于晴天,

故不符合题意;

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强烈,应该找白天的时间段,白天温度变化晴天的等

值线比多云天密集,故正确;

C、从正午到午夜的气温先升高后降低,故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18时到次日的6时等温线较为弯曲,故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较大,

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结合图形掌握基本的读图方法,理解等温线的变化规律,综合性较强.

8.(4分)下列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

A.8H15时左右B.8日22时左右C.9日15时左右D.9018时左右

【考点】23:大气的受热过程.

【分析】(1)城市由于交通、工业、人口密集等因素排放大量热量,导致城市

温度高于农村,即为城市热岛效应.

(2)由图可知,城郊之间的等温线的弯曲率体现了城郊之间的温差.若为热岛

效应最强,则城市与郊区的温差最大,城郊之间的气压差最大.

【解答】解:若为热岛效应最强,则城市与郊区的温差最大,城郊之间的气压差

最大。由图可知,在8日22时左右等温线到弯曲率最大,故城郊之间的温差

最大,城市热岛效应最强。

故选:Bo

【点评】结合图形,理解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和过程,难度适中.

假设从空中R点看到地表的纬线m和晨昏线n如图所示.R点在地表的垂直投

影为S.据此完成9〜11题.

n

9.(4分)S地的纬度()

A.与M地相同B.介于M、N两地之间

C.高于N地D.低于M地

【考点】1J: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分析】图中晨昏线弯向纬线的北侧,说明纬线m在北半球.从空中R点看到

的地表纬线m为一直线,说明R一定在m纬线圈所在的平面上空;而R点

在地表的垂直投影S则是R与地心连线和球面的交点.

【解答】解:图中晨昏线弯向纬线的北侧,说明纬线m在北半球,且N点纬度

高于M点纬度。

从空中R点看到的地表纬线m为一直线,说明R一定在m纬线圈所在的平面上

空;而R点在地表的垂直投影S则是R与地心连线和球面的交点,所以,S

点纬度低于M点和N点的纬度。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照图的综合判读能力.

10.(4分)如果在位于大陆上的N地看见太阳正在落下,则这一时期()

A.S地的白昼比N地长

B.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火险等级高

C.巴西东南部正值雨季

D.长江口附近海水盐度处于高值期

【考点】1J: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分析】从空中R点看到的地表纬线m为一直线,说明R一定在m纬线圈所在

的平面上;而R点在地表的垂直投影S则是R与地心连线和球面的交点,可

知N地在S地以北.

N地看见太阳正在落下,说明N地位于昏线上,N地以北为白昼,所以此图所

示北半球为夏半年.

A、这一时期太阳直射北半球,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

B、美国加利福利亚洲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C、南半球此时处于于冬半年.巴西东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炎热

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D、大河河口附近,影响盐度的最主要因素是河流径流量.

【解答】解:N地看见太阳正在落下,说明N地位于昏线上,N地以北为白昼,

北极圈内出现了极昼现象,所以此图所示北半球为夏半年。

A、这一时期越往北昼越长,而N地位于S地以北,故A不符合题意。

B、美国加利福利亚洲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火险等级高,故B符合题

击.

忌、O

C、巴西东南部为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位于干季,故C不符合题意。

D、长江口附近此时河流径流量大,海水盐度较低,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o

【点评】本题首先需要判读光照图所示季节,然后判断和季节相关的昼夜长短,

气候现象和盐度高低等,综合性较强.

11.(4分)若R点沿直线RS()

A.上升,看到m、n的两交点间距离加大

B.下降,看到m、n的两交点间距离加大

C.上升,看到m、n呈现弯曲方向相反的相交曲线

D.上升或下降,看到m、n的形状保持不变

【考点】1J: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分析】由题意知,从空中R点看到的地表纬线m为一直线,说明R一定在m

纬线圈所在的平面上;而R点在地表的垂直投影S则是R与地心连线和球面

的交点.

R沿直线RS上升或下降,太阳直射点没有发生变化,晨昏线的形状不变,m、n

的两交点间距离不变.

当R沿直线RS上升时,R所在平面的纬线的纬度值比纬线m的纬度高,所以,

从R点看,纬线m会向南弯曲,而n曲线弯曲方向不变,则看到m、n呈现

弯曲方向相反的相交曲线.

【解答】解:R点在地表的垂直投影S则是R与地心连线和球面的交点。所以,

不管R沿直线RS向哪个方向移动,太阳直射点没有发生变化,晨昏线的形

状不变,m、n的两交点间距离不变,故A、B不符合题意。

随着R沿直线RS上升时,R所在平面的纬度值将高于纬线m的纬度,所以,会

看到纬线m向南弯曲,而n曲线弯曲方向不变,这样,m、n呈现弯曲方向相

反的相交曲线。故C符合题意,而D不符合题意。

故选:Co

【点评】本题的图比较抽象,需要熟悉地球运动的规律和地理意义,并能把知识

熟练运用到光照图中.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0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如图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

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据此完成28〜30题.

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

2.(4分)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

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B.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

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D.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

3.(4分)2010年5月初,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及其运行状况是()

A.气旋缓慢过境B.冷锋缓慢过境

C.反气旋缓慢过境D.暖锋缓慢过境

如图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与1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18〜

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假定只考虑该国

人口的自然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口都为2000

年新生人口的80%.据此完成4〜5题.

4.(4分)该国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最重的年份分别是()

A.2019年,2066年B.2066年,2019年

C.2001年,2019年D.2001年,2066年

5.(4分)出生人口的减少将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

A.数量B.职业构成C.性别构成D.年龄构成

下表是示意我国沿海某鞋业公司全球化发展的历程.读表,完成6〜8题.

发展阶段时间方式

①产品"走出去"1991〜1997年接收订单,代工生产

②销售"走出去"1998〜2001年在俄罗斯、阿联酋、尼日利亚、美国、

巴拿马建立贸易分公司

③品牌“走出去"2001〜2003年收购意大利某知名鞋业公司

④资本“走出去"2003年〜至今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立生产基地,在

意大利的时尚之都米兰设研发中心

6.(4分)该公司①、②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是()

A.开拓国际市场B.建立品牌形象C.吸引国外资金D.降低生产成本

7.(4分)该公司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生产基地,可以()

A.降低劳动成本B.增强集聚效应C.便于产品销售D.便于原料运输

8.(4分)该公司在意大利设立研发中心便于利用当地的()

A.市场B.资金C.原料D.技术

图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mm增至500mm左右,沙漠地区年降

水量仅50mm左右.据此完成9〜11题.

飞杀沙漠

30-N季节性河濠

060km

i1

9.(4分)图中甲地区夏季降水量最接近()

A.50mmB.150mmC.200mmD.250mm

10.(4分)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

①引湖水灌溉②海水淡化③改进灌溉技术④建水库调节径流.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1.(4分)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

A.提高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调节了降水的季节分配

C.调节了降水的年际变化D.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0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如图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

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据此完成28〜30题.

MA

0an

山・毒拨

1.(4分)形成本区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

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

【考点】2B: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分析】本题考查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读图分析,该地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

区,太平洋上的夏季风很难到达此处;根据纬度位置分析,此地地处北半球

西风带内,盛行西风,由等高线示意图可知,该地区中间地势低平,南北是

东西走向的山脉,因此盛行西风将大西洋上的水汽带到这里,受地形的抬升

作用,形成地形雨.

【解答】解:A、该地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加之受地形的阻挡,太平洋上

的夏季风很难到达此处,故不符合题意;

B、该地区南部是高大的高原山地,印度洋上的水汽难以到达,故不符合题意;

C、此地地处北半球西风带内,盛行西风,由等高线示意图可知,该地区中间地

势低平,南北是东西走向的山脉,因此盛行西风将大西洋上的水汽带到这里,

受地形的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故正确;

D、该地区北部有高山阻挡,北冰洋的水汽难以到达,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o

【点评】本题重点考查读图分析能力,首先能够读图定位,然后读图从地理位置、

地形、大气环流等影响气候的因素入手分析该地降水多的原因.

2.(4分)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

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B.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

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D.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

【考点】2B: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分析】根据经纬度位置判断,图示地区应为中亚,此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全

年降水少.材料指出,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所以造成涝灾的因素是冰川

融水,而涝灾严重的原因是此前积雪较往年更多.

【解答】解:结合题干信息,该地区与2010年5月天气晴朗,气温骤升而出现

了洪水灾害,故判断可能是由于5月大量的冰川融水而导致的,故推断此前

该地区应降水量较多,气温偏低,而形成了该地区较常见更多的积雪量。

故选:Do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需要熟悉各地气候的成因和特

点.

3.(4分)2010年5月初,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及其运行状况是()

A.气旋缓慢过境B.冷锋缓慢过境

C.反气旋缓慢过境D.暖锋缓慢过境

【考点】2A:气压系统与天气.

【分析】此题考查天气系统.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判断是我国的新疆地区,是大陆

性气候.气旋控制下是阴雨天气,锋面过境时也往往产生阴雨天气.该区域

天气晴朗,因此是反气旋控制.但是题目中提到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

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所以该区域的水量丰富.根据

控制的天气系统判断不可能是降水带来的,所以判断应该是5月气温骤升,

高山的积雪融化而形成洪灾的.所以此题的洪灾不是正常的洪灾原因引起的,

而是气温高引起积雪融化导致的洪灾.

【解答】解:A、气旋过境会产生阴雨天气,故不符合题意;

B、冷锋过境也会产生阴雨天气,故不符合题意;

C、该区域天气晴朗,因此是反气旋控制,故正确;

D、锋面过境时也往往产生阴雨天气,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o

【点评】此题考查天气系统.此题先判断区域,其次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

看似难,其实不然.主要掌握几种天气系统的区别,难度不大.

如图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与1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18〜

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假定只考虑该国

人口的自然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口都为2000

年新生人口的80%.据此完成4〜5题.

4.(4分)该国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最重的年份分别是()

A.2019年,2066年B.2066年,2019年

C.2001年,2019年D.2001年,2066年

【考点】51: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分析】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该国

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的年份为18〜65周岁人口最多的时候;该国劳动力人口

负担最轻的年份为18〜65周岁人口最少的时候.

【解答】解:由题干知该国从2001年起,每年新生人口都将比2000年减少20%,

可知2000年出生的人口是最多的,故18年后该国的劳动人口最多。即劳动

力负担最轻。同理65年后他们将转化为被负担人口,那时劳动力人口负担最

重。

故选:Ao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和

掌握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最重的相关知识.

5.(4分)出生人口的减少将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

A.数量B.职业构成C.性别构成D.年龄构成

【考点】51: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分析】出生人口的减少最先影响的是劳动力人口的职业构成.出生人口成长为

劳动力(大于18岁)需要一段时期,所以暂时不会影响劳动力的数量以及年

龄、性别构成,而婴幼儿出生数量减少,意味着原来为这一年龄组提供商品

和服务的行业将出现劳动力过剩,他们将向其他职业转移.

【解答】解:出生人口的减少,最先变化的是小于18岁的人口数量。这一年龄

组人口将最先减少,故原来为这一年龄组提供商品和服务的行业将出现劳动

力过剩,他们将向其他职业转移。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本能力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出生人口的减少对

该国劳动力人口的影响.

6.(4分)下表是示意我国沿海某鞋业公司全球化发展的历程.读表,完成6〜

8题.

发展阶段时间方式

①产品"走出去"1991~1997年接收订单,代工生产

②销售"走出去”1998—2001年在俄罗斯、阿联酋、尼日利亚、美国、

巴拿马建立贸易分公司

③品牌"走出去"2001—2003年收购意大利某知名鞋业公司

④资本"走出去"2003年〜至今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立生产基地,在

意大利的时尚之都米兰设研发中心

该公司①、②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是()

A.开拓国际市场B.建立品牌形象C.吸引国外资金D.降低生产成本

【考点】64: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专题】112:原因类简答题;33:分析与综合思想;45:利用地理规律;522: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分析】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

现象过程.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

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国与国之间在

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全球化亦可以解释为世界的压缩和视全球为一

个整体.

【解答】解:①、②阶段都是产品销往国外,所以是A开拓国际市场。

故选:Ao

【点评】该试题考查产业转移相关知识,难度不大.审题利用表格中的信息,分

析整理即能得到答案.

7.(4分)该公司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生产基地,可以()

A.降低劳动成本B.增强集聚效应C.便于产品销售D.便于原料运输

【考点】64: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专题】12E:地理关联图;33:分析与综合思想;43:利用图表信息;522: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分析】以图文的形式,考查常规内容,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教材内容,能灵活调

动运用.

【解答】解:我国在国外建厂的例子有很多,原因不外乎就是加强本土化,接近

市场,降低产品运费。

故选:Co

【点评】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8.(4分)该公司在意大利设立研发中心便于利用当地的()

A.市场B.资金C.原料D.技术

【考点】64: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专题】33:分析与综合思想;43:利用图表信息;52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分析】以图文的形式,考查常规内容,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教材内容,能灵活调

动运用.

【解答】解:在发达国家设置了研发中心,资料中还特意强调米兰是时尚之都,

所以看重的是领先的技术。

故选:Do

【点评】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图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mm增至500mm左右,沙漠地区年降

水量仅50mm左右.据此完成9〜11题.

号沙漠

30»N季黄性河流

060km

35。E

9.(4分)图中甲地区夏季降水量最接近()

A.50mmB.150mmC.200mmD.250mm

【考点】2B: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分析】根据经纬度位置和轮廓特征,图示湖泊为死海,该地气候类型是地中海

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的过渡.

这两种气候夏季降水量都很少.

【解答】解:此地处于3(T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