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本文为大家共享苏教版科学四班级上册教案相关范本模板,以供参考。
苏教版科学四班级上册教案第1篇
1、老师引导:不仅仅鸟的喙是适应生存、适应自然的一种结果,鸟的足也是一样,同样也是适应自然,适应生存的'结果。
2、出示课本第10页下面的四幅图片,引导同学认真观看,说一说,这四幅图片上鸟的足各有什么特点?并猜想一下,这些鸟相宜在什么环境中生存?
预设:
第一幅图,脚上有蹼,脚掌宽大,相宜在水中游泳,生活在湿地湖泊一带。
其次幅图,鸟的爪子强壮有力,并且在脚趾的顶端有强有力的钩子,相宜抓取一些小动物,一般生活在山地、丘陵地区。
第三幅图,鸟的脚比较粗大有力,而且比较长,相宜奔跑,适合在空旷的草原上生存。
第四幅图,鸟的脚瘦长,相宜在浅水中行走,主要生活在湿地一带。
3、师分别出示麻雀的脚和啄木鸟的脚,引导同学看一看,对比一下,这两种鸟的脚有什么不一样?
麻雀的足为鸟足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三趾向前,一趾向后。这种足功能多样,即可以紧紧抓住树枝,也可以在地面快速移动,符合麻雀多样的栖息地和生活习性。
啄木鸟的足为对趾足,两趾向前,两趾向后。这令啄木鸟可以轻松攀附、抓牢树干,以便啄木鸟啄取树皮下的昆虫、幼虫。鹦鹉、杜鹃等树栖鸟类的足同样是这种形态。
4、师小结:不管是什么样的足,都是鸟为了适应生存环境的一种需要。
活动五:课堂总结
今日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鸟类,知道鸟也是脊椎动物,并且通过探究鸽子的羽毛,探究各种鸟的喙和足的特点,明白鸟的羽毛、喙、足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这是鸟适应自然、适应生存的一种结果。
3、鸟类
鸟类的共同特点
讨论鸽子的羽毛
观看鸟的喙
观看鸟的足
苏教版科学四班级上册教案第2篇
一、教学目标
1、能会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导体和绝缘体。
2、能熟悉我们身边的导体和绝缘体。
3、知道平安用电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1、本课时的重点为能会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导体和绝缘体,并总结出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2、难点为推断由两种以上材料组成的材料是否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三、教学预备
课件、电路检测器、20种以上的材料、检测记录单。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老师出示未连接好的电路检测器,问同学这是什么?
2、同学汇报。
3、让一名同学连接好电路检测器,使小灯泡发光。
4、老师介绍电路检测器,并把电线的两端包着塑料的地方连接起来,问同学小灯泡为什么不亮?同学回答。
5、老师出示一根铁棒,把它接到电路检测器中,看小灯泡是否会亮,这个试验让一名同学来做。但这个试验在另一个有问题的电路检测器中来做,小灯泡确定不会亮,这时让同学推想小灯泡不亮的缘由,再连接到完好的电路检测器中。同学推想。
6、老师小结:讨论中预先测试检测工具是否有问题,是试验前特别重要的一个工作。
(二)新课呈现
1、老师出示本课时的学习目标
2、今日老师给大家预备了20种材料来检测它们是否导电,但检测之前我们首先来制定一个“我们的讨论方案”,(老师提示同学们今日的讨论方案不用手写,小组争论后口述一下,讨论方案就是我们怎样来检测,以及详细的人员分工。)
3、同学小组争论讨论方案,并汇报。
4、老师提示检测的方法:猜测——检测——再检测——推断,并提问同学为什么要再次检测,指名同学回答。
5、小组开头检测20种材料否导电,并做好检测记录单。
6、假如同学做的比较快,鼓舞他们检测身边的材料是否导电。
7、检测完后,同学汇报检测结果,其他小组有质疑的随时提
问。其他小组汇报时说他们和汇报了的小组不一样的地方。
8、老师提问:有的小组检测了手指,小灯泡不亮,有问题吗?
同学争论回答。
9、老师讲解人体和大地以及湿抹布都是导体,知道平安用电的重要性。
10、同学用自己的话总结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11、让同学说一说我们教室或身边哪些材料是导体,哪些材料是绝缘体。
(三)课堂练习
选择题
1、下列物体是导体的是()
A、橡皮B、铁片C、纸片D、木棒
2、下列物体是绝缘体的是()
A、铜丝B、铁片C、钥匙D、塑料
3、钳子的外面包了一层厚塑料是为了()
A、看起来美丽B、可以经久耐用
C、绝缘和防止触电
推断题
1、电路中开关制作的材料都是导电材料。()
2、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物体的导电性,只要检测一次()
3、铁是一种常见的导体。()
4、电器都是用电的器具,不需要用绝缘的材料。()
5、人体和大地都是导体。()
苏教版科学四班级上册教案第3篇
教学目标:
1、能够对物体的导电性能进行猜测,并说出依据;
2、能设计验证性的试验方案并学会讨论记录;
3、能够在电路中对物体的导电性能进行检验;
4、能依据试验的结果进行科学性的总结。
科学学问:
1、熟悉导体和绝缘体;
2、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熟悉到沟通与合作在讨论中的价值;
2、体会到学习可以为生活服务,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3、情愿投入到问题的讨论之中;感受科学活动和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让同学熟悉有的物体简单导电,有的物体不简单导电,并能联系实际辨认电器、电料、工具等。
教学预备:
铁片、木片,铅笔芯、橡皮、钥匙、塑料尺、回形针、纸张、胶带、组装电路的材料及相关工具。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复习导入:
接通一个简洁的电路(一节电池、一颗灯泡),提问:灯泡为什么会亮?
师:你认为要使灯泡亮起来必需有什么样的条件?
师拉开导线,提问:假如要在他们之间加一段东西,使灯泡仍旧能亮起来,你会加入什么?
2、初步了解一些能够导电的物体
师:加入一些别的小物品连接导线两端,灯泡会亮吗?
师:让我们列出的`身边的小物品,(自由排列)猜测一下,把哪些小物品放入电路中,能够让电路通畅?
分组试验验证,要求同学:
①记录猜测结果;
②两人一组合作验证;
③填写完成纪录;
④汇报试验的结果。
3、体验“导电”
师小结:我们把像铁钉、钢皮尺之类的简单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像橡皮、木头等不简单导电的物体称作绝缘体。
师:要测量物体是否导电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
展现“验电球”,并说明其用处和使用方法。
用手连接验电球的两端,灯亮了,这说明白什么?
你们能导电吗?我们来做一个嬉戏验证一下。(全班活动,手拉手)
看课本34页的例子:感应开关和电笔。
4、各种各样的水的导电性能
师:各种各样的水能够导电吗?你想到了哪些水?
怎样设计水是否能导电的试验?分组争论。
同学汇报总结讨论水的导电性的试验步骤。
四人为一组,分组验证两种水的导电性能。
其次课时
5.了解平安用电:
师:电力给我们带来了能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假如我们不能够合理的使用,就会被电击伤。看书本,说一说,这些行为错在哪里?
电线杆上不晾衣衫;高压电线下不放风筝;不用湿手触摸电灯泡;不将大量的用电器插在一个接线板上;留意触电的标志。
6.了解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
师:通过刚才一系列的活动,我们知道了各种物体的导电性能,在科学上,我们把它们做了一个分类,让我们看书了解一下:33页。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些物体材料,其导电性能在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叫做“半导体”。半导体技术已经深化千家万户,比如我们听的收音机里面的核心元件就是半导体。
师:你能说出哪些和电打交道的工具?
展现: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62683-2-2:2025 FR Low-voltage switchgear and controlgear - Product data and properties for information exchange - Engineering data - Part 2-2: Switchgear and controlgear
- 年产15万吨水洗砂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2025年血透室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地理全程测试试卷及答案
- 中药局消防应急预案(3篇)
- 2025年机械专业笔试真题及答案
- 2025年军校招生心理测试题及答案
- 低碳资产评级体系研究-洞察与解读
- 编程大赛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演出制作经理岗位招聘面试参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 渣土车驾驶安全知识培训
- GB/T 37946.2-2025有机发光材料测试方法第2部分:热学性能
-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与诊治指南(2025)解读
- 科目一题库1000题
- 拔牙病人护理个案
- 小学停车管理办法
- 2025年化学工程专业考研试题及答案
- 浙江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示范文本
- 工程造价咨询公司奖罚管理制度
- 2025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通关题库(附答案)
- TD/T 1032-2011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