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东省莱芜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_第1页
2022年山东省莱芜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_第2页
2022年山东省莱芜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_第3页
2022年山东省莱芜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_第4页
2022年山东省莱芜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山东省莱芜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1.我国东部森林土壤从北到南呈现有规律的变化,这是土壤分布的()

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

2.生态系统一词首先是谁提出的

A.埃尔顿B.林德曼C.奥德姆D.坦斯利()

3.旱生植物不具备的特征是()。A.根系发达B.肉质茎肥厚C.角质层厚D.叶面积大

4.种群的生境比较稳定,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年龄锥体呈()。A.金字塔形B.钟形C.壶形D.以上三者都不是

5.我国解放后新增加的荒漠面积中,有95%是人为活动造成的,其中“贡献”最大的是()

A.过度放牧B.破坏森林C.过度农垦D.工矿开发

6.下列作物中,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

A.油菜B.冬小麦C.水稻D.甜菜

7.实验表明,有利于蛋白质合成的是()。A.蓝光B.青光C.紫光D.红光

8.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转化要遵循一定的定律,不属于这些定律的是()

A.热力学第一定律B.热力学第二定律C.能量守恒定律D.能量传递定律

9.造成酸雨的各种物质中,作用最大的是()

A.CO2B.SO2C.NO2D.CO

10.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低层次是()。A.生物个体B.生物种群C.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

11.农田作物的生长和土壤养分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产量往往受土壤中供应最不足的营养元素所制约。这是()。A.李比希最低率B.谢尔福德耐性定律C.阿伦法则D.贝格曼法则

12.在种群指数增长模型Nt=N0·ert中,N0为()

A.种群初始数量B.环境容量C.种群增长率D.增长时间

13.在演替过程中()

A.水生生境变得中生一些而中生生境变得干旱一些

B.水生生境变成旱生生境

C.旱生生境变成水生生境

D.水生型的生境和早生型的生境都趋向于中生型生境

14.防治害虫时,应该做到()

A.彻底消灭害虫种群

B.保护天敌

C.保护食物链的完整性

D.保护害虫种群

15.根据生态学原理,要使能量在食物链传递时损失最小,人类应该采取的食物结构是()

A.牛奶、牛肉B.禽蛋C.水产D.谷物

16.种群的生态出生率是指()。A.生理出生率B.最大出生率C.实际出生率D.理论出生率

17.对生物和环境的生态关系产生变化起到间接作用的生态因子是()。

A.光照B.温度C.雨水D.坡度

18.下列关于生态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研究内容和涉及领域广泛、研究方法多样

B.是有系统、分层次、综合性的整体

C.每一个高层次都具有其下级层次所不具有的某些叠加整体特性

D.研究方法是针对不同层次的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手段

19.动物学家考察某个牧区后,认为当地的鹿群处于增长高峰期,今后种群数量还能增长十几年才会停止。预测种群未来动态信息的主要依据是()。

A.种群的数量和密度B.种群的年龄结构C.种群的性别比例D.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20.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有机体的集合群是

A.生态系统B.群落C.种群D.有机整体

21.自然选择,按其选择的结果分成()。A.稳定选择B.定向选择C.分裂选择D.以上三类

22.有关种群容量,下列说法中有误的是()

A.种群容量指的是一个有限的环境中所能稳定达到的最大数量

B.温、光、水、养分等因子或食物、空间等资源所构成的环境决定了种群容量

C.种群数量低于环境容量时,种群数量趋向于减少

D.食性、行为、适应能力等种群的遗传特性也决定了种群容量

23.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时,种群数量趋向于();当种群数量低于环境容纳量时,则趋向于()。A.减少;减少B.减少;增加C.增加;减少D.增加;增加

24.有效积温法则的公式K=N(T-C)中,N为()。A.平均温度B.发育天数C.有效积温D.生物学零度

25.人类对作物补加能源的作用主要是()。A.改善环境B.消灭竞争者C.增加总生产量D.增加净生产量

26.下列属于人工驯化生态系统是

A.农业生态系统B.宇宙飞船生态系统C.城市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

27.目前地球上面积最大,对维持人类生存环境起最大作用的森林生态系统是()

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D.北方针叶林

28.下列生态系统中,维护自身相对平衡能力最强的是()

A.农田B.湖泊C.热带雨林D.北方针叶林

29.下列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结构最复杂的是()

A.热带雨林B.荒漠C.农田D.苔原

30.下列关于生物小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循环时间长,是闭合式循环B.循环时间长,是开放式循环C.循环时间短,是闭合式循环D.循环时间短,是开放式循环

31.在自然界中可能性很小的物种形成方式是()

A.异域性物种形成B.邻域性物种形成C.同域性物种形成D.以上三种都不是

32.下列能源燃烧时,易形成酸雨的是()

A.石油B.煤C.天然气D.煤气

33.现代生态学的特点是

A.个体生态学B.种群生态学C.群落生态学D.系统生态学

34.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阴坡的环境特点是()

A.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B.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C.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D.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

35.生态学的研究(从研究对象上分)经历了四个阶段,下列哪个顺序是正确的

A.个体——群落——种群——生态系统

B.种群——个体——群落——生态系统

C.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D.个体——种群——生态系统——群落()

36.小型动物、低等生物的存活曲线为()。

A.A型B.B型C.C型D.混合型

37.小地老虎完成一个世代所需总积温为K1,某地年总积温为K,那么小地老虎在该地区可能发生的世代数是()

A.K-K1B.K/K1C.K+K1D.K1/K

38.有关碳循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最大量的碳被固结在岩石圈中

B.化石燃料中也有大量的碳

C.碳在岩石圈中主要以碳酸盐形式存在

D.二氧化碳是碳在大气圈中的唯一形式

39.物种频度从高到低分A、B、C、D、E五级,按饶基耶尔(Raunkiaer)频度定律,在一个种类分布比较均匀的群落中,属于五个级别频度的种类的物种数的关系是()。A.A>B>C>D>EB.A>B>C>D<EC.A>B<C<D<ED.A<B<C<D<E

40.下列能源燃烧时,易形成酸雨的是()。A.石油B.煤C.天然气D.煤气

41.土壤中水、肥、气、热的协调,主要决定于()

A.土壤结构B.土壤PH值C.土壤有机质D.土壤无机养分

42.植物叶子排列稀疏,角质层发达,单位面积上气孔多,叶脉密,机械组织发达的植物是

A.湿生植物B.阳生植物C.阴生植物D.耐阴植物

43.生活在同一地段、生态要求相近的两个物种,发生竞争的原因是()

A.生态型不同B.资源不足C.生活型不同D.年龄相同

44.当潮湿气团越过大型山脉时,在迎风侧形成降水,而在背风侧形成干热气候,使山脉的两侧分布着截然不同的植被类型,这称为()

A.焚风效应

B、山风效应

C、谷风效应

D、陆风效应

45.下列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结构较简单的是()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草原D.苔原

46.阴性植物的特点是()

A.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B.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C.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D.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47.在对某生物群落调查中,共调查了100个样方,某物种出现在80个样方中,则80%指的是该物种在该群落中的()。A.盖度B.频度C.密度D.重要值

48.首次提出“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是()

A.林德曼B.海克尔C.奥德姆D.坦斯利

49.在种群增长方程中引入环境资源后,种群数量与种群增长率呈()。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C.无关系D.不可确定

50.下列群落中,植物物种组成最简单的是()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热带雨林D.荒漠生物群落

二、填空题(20题)51.逻辑斯蒂增长又称______增长。

52.陆地的初级生产力比水域的________。

53.当两个生物(或生物单位)利用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其他环境变量时,就出现______。

54.生态学研究的内容包括个体、______、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等。

55._____________是一种核糖核蛋白复合物,它能与新合成多肽N端信号序列结合,并引导新合成的多肽及与其相连的核糖体与ER结合。

56.在湖泊生态系统中,由湖岸向湖心的方向伸入,植物带呈______分布。

57.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分气相、液相和沉积三个基本类型,其中磷循环属于典型的______型。

58.东北虎比华南虎个体大,寿命长,这符合_______法则。

59.多元重复可理解为生态系统结构上的__________现象。

60.在某些地方,乔木常常都长成畸形,树干向背风方向弯曲,树冠向背风方向倾斜,形成所谓“旗形树”,这是受______的影响。

61.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够______环境。

62.区域环境的特点是经济发展是______宏观规划分层的依据之一。

63.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分为气相型、沉积型和水循环三种类型。碳循环属于______型。

64.白唇鹿在低密度条件下生活时,雌鹿怀孕率为93%;在高密度条件下,雌鹿怀孕率为78%。这是生态系统中______作用的反映。

65.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主要是______。

66.种群的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而上下摆动的情况称为_______。

67.植物地上部分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称为______。

68.丹麦生态学家饶基耶尔生活型系统是以植物的__________距离地表的位置而分的。

69.根据人口增长公式,如果B—D是正值,人口数量就会不断______。

70.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错误批判了学者______,导致我国人口多增加了几个亿。

三、判断题(10题)71.从沿海向内陆延伸,降水逐渐减少,生态系统生物量也逐渐减少。[]

A.正确B.错误

72.春化现象反映的是植物开花与日照长度的关系。()

A.正确B.错误

73.各种物质只有借助于水才能在生态系统中进行循环。()

A.正确B.错误

74.由于群落交错区生境条件的特殊性、异质性和不稳定性,其中生物更加多样化。()

75.竞争会使群落中物种占有的实际生态位变窄。()

A.正确B.错误

76.领域行为是动物种内竞争资源的方式之一。()

77.农业生态系统是一种耗散结构。[]

A.正确B.错误

78.热带雨林中分布着大量的有花附生植物。()

A.正确B.错误

79.一棵树木的高大挺拔代表了森林群落的外貌特征。[]

A.正确B.错误

80.红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5题)81.简述有关群落演替顶极学说中,单元顶极论和多元顶极论有何异同点。

82.简述各年龄结构类型种群特征。

83.根据全球森林植被对温度的适应可以将其划分为几种类型?

84.简述高斯竞争排除原理及其推论。

85.简述物候节律及其意义。

五、论述题(2题)86.论述人与环境的关系。

87.论述群落演替的动因及其类型

六、单选题(0题)88.雄孔雀的羽毛比雌孔雀艳丽并以此吸引雌孔雀,按照达尔文的观点这是()

A.繁殖后代的需要B.吸引异性的需要C.自然选择的结果D.竞争配偶的结果

参考答案

1.A

2.D

3.D

4.A增长型种群:锥体成典型的金字塔,基部宽,顶部窄,表示种群中有大量幼体,而老年个体较少,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是迅速增长的种群。

5.A

6.C

7.A蓝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红光有利于糖类的合成,蓝紫光与青光对植物伸长有抑制作用,使植物矮化。

8.D

9.B

10.A

11.A

12.A

13.D

14.C

15.D

16.C

17.D

18.C

19.B

20.C

21.D

22.C

23.B

24.B有效积温法则K=N(T-C)中,Ⅳ为生长发育所需时间,T为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K为总积温(常数)。

25.D

26.A

27.A

28.C

29.A

30.D

31.C

32.B

33.D

34.D

35.C

36.C

37.B

38.A

39.B

40.B因为酸雨主要是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所以煤是最容易引发的,煤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硫气体。

41.A

42.B

43.B

44.A

45.D

46.B

47.B频度是指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F1(频率)=ni(某物种出现的样本数)/N(样本总数)×100%。

48.D

49.B

50.D

51.S

52.大

53.生态位重叠生态位重叠

54.植被植被

55.SRP(信号识别颗粒)

56.同心圆状

57.沉积沉积

58.贝格曼

59.功能组分冗余

60.强风方向

61.改造改造

62.农业生产农业生产

63.气相气相

64.负反馈

65.太阳辐射太阳辐射

66.种群波动种群波动

67.盖度

68.休眠芽

69.上升

70.马寅初

71.A

72.B

73.A

74.Y

75.A

76.Y

77.A

78.A

79.B

80.B

81.共同点:(1)顶极群落是经过单向变化而达到稳定状态的群落。(2)顶极群落在时间上的变化和空间上的分布都与生境相适应。不同点:(1)单元顶极论认为气候是演替的决定因素其他因素是第二位的;多元顶极论则认为除气候因素外其他因素也可决定顶极的形成。(2)单元顶极论认为在一个气候区域内所有群落都有趋同性的发展最终形成一个气候顶极;多元顶极论认为所有群落最后不会趋于一个顶极。共同点:(1)顶极群落是经过单向变化而达到稳定状态的群落。(2)顶极群落在时间上的变化和空间上的分布,都与生境相适应。不同点:(1)单元顶极论认为,气候是演替的决定因素,其他因素是第二位的;多元顶极论则认为,除气候因素外,其他因素也可决定顶极的形成。(2)单元顶极论认为,在一个气候区域内,所有群落都有趋同性的发展,最终形成一个气候顶极;多元顶极论认为,所有群落最后不会趋于一个顶极。

82.从生态学角度,可以把一个种群分成三个主要的年龄组(即繁殖前期、繁殖期和繁殖后期)和三种主要的年龄结构类型(即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1)增长型:其年龄锥体呈典型的金字塔形,基部宽阔而顶部狭窄,表示种群中有大量的幼年个律和较少的老年个体,后继世代的种群数量总是比前一世代多,这样的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是迅速增长的种群。

(2)稳定型:介于增长型和衰退型之间,其年龄锥体大致呈钟形。说明种群中各个年龄级的个体数比例适中,其出生率与死亡率也大致相平衡,种群数量趋于稳定。

(3)衰退型:其年龄锥体呈瓮形,基部比较狭窄而顶部较宽,表示种群中幼体所占比例很小,而老年个体的比例较大,种群的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是一种数量趋于下降的种群。

83.全球森林植被可以划分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硬叶林、夏绿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此外还有红树林和竹林两种特殊的森林。全球森林植被可以划分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硬叶林、夏绿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此外,还有红树林和竹林两种特殊的森林。

84.(1)竞争排除原理:即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生态位相同的物种不可能经久地共存在一起。(2)高斯排除原理提出三条推论。①在一个稳定群落中,占据相同生态位的两个物种,其中必有一个物种终将被消灭;②在一个稳定群落中,没有任何两个物种是直接竞争者;③群落是一个生态位分化了的系统,种群之间趋于相互补充,而不是直接的竞争。

85.生物长期适应于一年中温度的寒暑节律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物发育节律称为物候。植物的物候变化非常明显;动物对不同季节食物条件的变化以及对热能、水分和气体代谢的适应。导致生活方式与行为的周期性变化。物候研究观测的结果,可应用于确定农时、确定牧场利用时间、了解群落的动态等,特别是对确定不同植物的适宜区域及指导植物引种工作具有重要价值。

86.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自然条件和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资源。宇宙是无限的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是有限的。自从人类产生以后人类就成为地球上的主人、操纵者人类一方面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为自身提供丰富的物质条件的同时也企图建立一个优美舒适的环境条件。但是由于人们没有充分认识到人类所能依赖的自然环境是有限的。如果人类不能控制自身的无限增长而去盲目地对自然进行征服无节制向大自然索取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无情报复。人类所依赖的生存环境就会越来越小甚至遭到破坏。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自然条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