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广东广州中考化学试题_第1页
2019年广东广州中考化学试题_第2页
2019年广东广州中考化学试题_第3页
2019年广东广州中考化学试题_第4页
2019年广东广州中考化学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广州市初中毕生学业考。..化学相对原质量:H1C12O16Na23Ca40S32C135.5Fe56Co59Cu64第一部选择题(共分)一、选题(题包括20题,每题2分,共40)注意每道选题有四选项,其中有一项合愿意。请铅笔在题卡上作答选错、选、多选或涂不清的,均给分。1.做好垃圾分类,为绿色发展做献。下列可回收垃圾主要成分为有机合成材料的是A.旧纸B.塑料C.铝制拉罐D.玻瓶【答案】【析】【分析】有机合成材料主要是通过化学合成将小分子有机物如烯烃等合成大分子聚合物。【详解】、旧报纸主要成分是然纤维,故A不确;B、塑料瓶主要成分为有机合成料,故正确;C、铝制易拉罐主要成分为金属料,故不正确;D、玻璃瓶是无机非金属材料,D正确。故选B【点睛】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2.“食在广州下广州美中富含蛋白质的是A.增迟菜心B.从荔枝C.沙湾姜撞奶D.沙粉【答案】【析】【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物: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详解】、增城迟菜心富含维素,故A正确;B、从化荔枝富含维生素,故B不正确;C、沙湾姜撞奶富含蛋白质,故C正;D、沙河粉富含糖类,故D不正故选。3.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产生活中用到的气体不来空气的是A.作燃料电池燃料的H

B.手生产氮肥的N

C.用医疗急救的O

D.用飞艇的【答案】【析】【分析】空气是指地球大气层的气体混合此空属于混合物它要由氮氧稀气(氦氖氩、氪、氙、氡碳及其他物质(如水蒸气、杂质等)组合而成。【详解】、空气中没有氢气,法分离,故A不确;B、空气的主要成分就是氮气,气化学性质较稳定,无毒,可以分离出来,故B正;C、空气中含有氧气,可以分离来并用于医疗急救,故正确D、用于飞艇的,气中含有稀有气体,可以分离出来,故正。故选A。4.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是A.干变成CO气B.从含SiO的子中提炼高纯SiC.海晒盐D.从湿空气中分离出水【答案】【析】【分析】化变化是物质在变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详解】、干冰变成CO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确;B、从含SiO的沙子中提炼高纯Si有新物质生成,属于有新物质生成,故B正;C、海水晒盐是水的蒸发,没有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正确;D、从潮湿空气中分离出水,没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正。故选B。

...【点睛】物理变化是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5.下列实验操正的是...A.

将蒸发皿直接加热B.

取液后的胶头滴管平放在桌面上C.

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酒精灯D.

将混合液倒入过滤器过滤【答案】【析】详解】、发皿能耐高温,稳定性好,所以可以直接加热,故A正;B、取液后的胶头滴管平放在桌上,试液倒流、腐蚀胶头,故B不正确;C、点燃酒精灯一定要用燃着的柴,决不能用一盏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否则易将酒精洒出,引起火灾,故C不正确;D、将混合液倒入过滤器过滤要玻璃棒引流,否则液体会溅出,故D不正确。故选A。6.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各表示一种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的是反应前

反应后A.反物是两种单质B.反物有剩余C.该应为化合反应D.该应生成了多种产物【答案】【析】【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是

生成,合多变一,为化合物的反应。【详解】、反应物是

两种单质,故A正;B、反应前有5个

,反应后有2个

,反应了3个反应前有2个,反应后有1个,反应了1个,则反应物有剩余,故B正确;C、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应是

生成,合多变一,为化合物的反应,故C正确D、该反应生成了

,一种产物,故D不确。故选。【点睛】化合反应指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7.下列物质的使用能够达到目的...A.用矾对水进行杀菌消毒B.用碱清洗水垢C.用石灰和水作为“自热米饭”的热源D.用活炭将硬水软化【答案】【解】【析】水的净化过程基本原理:原水、加明矾、沉淀、滤、加氯、水。【详解】、不具有强氧化性,能用于杀菌消毒,不能够达到目的,故A不确;B、水垢的成分是碳酸钙、碳酸之类的,碳酸钙属于强碱弱酸盐,显碱性,所以不和碱反应,不能够达到目的,故B不正确;C、生石灰和水放出大量热,可生石灰和水作为“自热米饭”的热源,能够达到目的,故C正确D、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吸附中的色素和异味,不能将硬水软化,不能够达到目的,故D不正。故选。【点睛】明矾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氢氧铝胶体具有吸附作用从而达到净水作用,活性炭是一很细小的炭粒有很大的表面积而且炭粒中还有更细小的孔—毛细管,这种毛细管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由于炭的表面积很所以能与气体(杂质)充分接触,当这些气体(杂质)碰到毛细管被吸,起净化作用。8.超氧化钾(KO)常备于急救器消防队员背包中,能迅速与水反应放出氧气+2HO===2KOH+X+O↑,于此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X的化式为HO

B.反前后元素种类发生变化C.反前后氧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D.反前后物质状态发生变化【答案】【析】【析在化学反应中,从微观上看: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一定不发生改变;分子的类一定发生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发生改变。从宏观上看: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一定不发生改变;物质的种一定发生改变。【详解】、在化学反应,反应后原子的数目不变,反应前由2个钾子6个氧子,个原子,反应后有2个钾原子,个原子,4个原子,则的化学式为故正;B、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种类不发生变化,故B不确;C、反应后生成了氧气单质,则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故确;D、反应前有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则物质状态发生变化,故D正。故选B。9.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均正确相对应的是ABCD

性质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氧化膜钨的导电性好CO水溶显酸性氢氧化钠能够与酸反应

用途铝合金用于制作卫生间的置物架钨用于制作灯泡里的灯丝CO用作棚蔬菜的气体肥料氢氧化钠用于改良酸性土壤A.AB.C.CD.D【答案】【析】【详解A铝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氧化膜,耐腐蚀,铝合金密度低度较高接或超过优质钢,塑性好,可用于制作卫生间的置物架,故A正确;B、钨的高熔点以及导电性来制灯泡中的灯丝,故正确;C、二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之一,因而现在在温室大棚内种植蔬菜水果时,经常人为提高温室内浓,可用作大棚蔬菜的气体肥料,故C不确;D、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不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D不正确。故选A。10.下列关于氯化钠的认识,正的是A.组成:含有钠和氯两种单质B.性:与盐酸类似,能与碳酸盐反应C.用途:可用于生产金属钠D.生:常用钠与氯气通过化合反应获得【答案】【解析】

...【分析】...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详解】、氯化钠由钠元素和元素组成,故正确;B、氯化钠由离子构成,属于盐盐酸属于酸,氯化钠不能与碳酸盐反应,故B不确;C、氯化钠含有钠元素,可用于产金属钠,故确;D、氯化钠不能用钠与氯气通过合反应获得,氯气有毒,故D不确。故选C。11.中国古代诗句中蕴含有很多学原理,下列诗句的解释不正的是诗句

解释A

吴山开,越溪涸,三金合冶成宝锷“宝锷”的成分为合金B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D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金的密度比沙大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煅烧生石灰得到熟石灰A.AB.C.CD.D【答案】【解析】【详解】、三金合冶成宝锷,几种金属熔合成的,则“宝锷”的成分为合金,故A正确;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确;C、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到金,说明金的密度比沙大,故C正确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等闲,煅烧石灰石得到生石灰,故D不正确。故选D。12.燃料和能源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是一种清洁能源,也是一种可再生能源B.炒时油锅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C.“木取火”的原理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着火点D.燃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时,可增大灶具进风口【答案】【解析】【分析】物质燃烧需要同时具备可燃物、助燃物和着火源这三要素。【详解】、石油燃烧生成二氧硫等污染性气体,不是清洁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故A不确;B、炒菜时油锅着火时,不能用水灭,因为油的密度比水的,浮在水,水起不到灭火的作用故B不确;C、钻木取火可以实现摩擦生热高了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从而实现了燃烧,故不确;D、锅底出现黑色,那是碳C,说没有完全燃,所以应该调大进风,是参与燃烧的氧气更,使得燃烧更充分,故D正。故选D。13.25℃时,探究某固体物质的解性,实验记录如下表。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编号水的质量g加入固体质量/g现象

①505固体完全溶解

②5010固体完全溶解

③5015剩余少量固体

④5020剩余较多固体

A.实①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为10%B.实说明℃该物质的溶度是C.实③④所得溶液质量分数相同D.实④所得溶液中含溶质20g【答案】【解析】【分析】25℃时,50g水加入5g、10g体,完全溶解,说明均没达到饱和,加入15g固,有少量固剩余,则说明溶液达到饱和状态。【详解】、℃,水加入5g完全溶解,则实验①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为

5g

9.1%

,故A不正确;B、实验说明℃,水中加入15g固,有少量固体剩余,则该物质的溶解度小于15g,故B正确;C、25℃时,水加入15g、20g体,有固体剩余,则说明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则实验③④所得溶液质量分数相同,故C正;D、25℃时,水加入固体,有固体剩余,实验④所得溶液中含溶质小于20g,故D正确故选C。【点睛】

饱和溶液质量分数=

溶解度100g+溶解度

14.从地沟油中提炼生物柴油是圾资源化的方法之一物油主要成分是硬脂酸甲(HO)列关硬脂酸甲酯的说法正确的是A.C、、三元素的质量比为19:38:2B.相分子质量为12×××2)C.C、、三原子个比D.氧素的质量分数为【答案】

1612的

×【解析】【分析】化学中元素质量比等于原子个数比乘以相对原子质量比。【详解A、由硬脂酸甲(HO可知CHO三元素的质量比为219:1216=114:19:16正确;B、相对分子质量为(×19+1××2)故确;C、C、、三原子的个数比为19:38:2,不确;

,故A不D、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612

,故不正确。故选B。【点睛】

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该元素的质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

15.煤和燃油的燃烧是造成空气染的重婴原因,下列排放物能形成酸雨的是A.SO、NO【答案】【解析】【分析】

B.CO、CO

C.烟D.未分燃烧的汽油

..酸雨是雨雾露霜雪雹等与煤、石油等矿物燃料燃烧时排入空中的碳氧化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相结合,形成稀释的硫酸、硝酸、使雨雪的酸碱度下(pH值低于5.6)。..【详解】、SO、和空气中的蒸气结合生成酸性液体,能形成酸雨,故A正;B、CO不水反应CO是温气体,故B正确;C、烟尘是颗粒态污染物,故C不正确;D、未充分燃烧的汽油生成一氧碳和二氧化碳,故正确。故选A。16.下列物质混合后能够反应,有明显现象的是A.向化铁粉末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B.向硫酸中滴入稀氢氧化钾溶液C.将酸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D.向澄清石灰水中滴入氯化钡溶液【答案】【解析】【详解】、向氧化铁粉末中滴氢氧化钠溶液,氧化铁和氢氧化钠不反应,故A不确B、向稀硫酸中滴入稀氢氧化钾液,稀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氯酸钾和水,无明显现象,故B不正;C、将硫酸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硫酸铵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氨气和水,氨气由刺激性气味,故确;D、向澄清石灰水中滴入氯化钡液,氢氧化钙和氯化钡不反应,故D不正确。故选C。17.某微粒M的构示意图如下,关于该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A.M的原易失电子B.x只能7C.M为金元素D.x为8时M为离子【答案】【解析】【分析】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详解】、在原子中,质子数于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M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易得子,故A不确;B、当M为子,x为7,当M为子时,x为8故正确;C、M的质数为,于氯元,为非金属元素,故C正确;D、x为8时最外层得到1个子,则M为阴子,故D正确故D。【点睛】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易得到电子,达到电稳定结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容易失去电子,达到8电稳定结构。18.下列物质与空气充分混合后遇明火不发生爆炸的是A.P

B.面C.镁粉D.CH

【答案】【解析】【分析】爆炸: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能量,产生高温,并放出大量气体,在周围介质中造成高压化学反应或状态变化,同时破坏性极强。【详解】、固颗粒,燃烧,不会发生爆炸,故正确;B、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面的极细的粉尘,当这些粉尘悬浮于空中,并达到很高的浓度时,一旦遇有火苗、火星、电弧或适当的温度,瞬间就会燃烧起来,形成猛烈的爆炸,故B不正;C、镁粉燃烧时产生强烈的白光放出高热。遇水或潮气猛烈反应放出氢气,大量放热,引起燃烧或爆炸,故C

正确;D、甲烷与空气混合后遇火能引爆炸,故D正确。故选。19.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括号内为杂)所用方法正确的是:A.Zn粉Fe):用ZnCl溶液浸,过滤B.碳粉(MnO):滴入HO溶液过滤C.NaCl溶液(NaSO):加入适MgCl溶过滤D.CO(H: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答案】【解析】【分析】除杂要求:不引入新的杂质,加入的试剂不会和原物质反应。【详解】、Zn粉(Fe):和ZnCl溶液不反应,过滤不能除去铁,故A不确;B、碳粉MnO):滴入HO溶,过氧化氢分解,二氧化锰不变,过滤不能除去二氧化锰,故B不确;C、NaCl溶液(NaSO):加入适MgCl溶和硫酸钠不反应,过滤不能除去硫酸钠,故C不正;D、CO(H: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除去水分,故不确。故。20.下列实验中,现象正确且可到相应结论的是ABCD

实验操作把硫在空气中点燃,再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在电解器的玻璃管中加满水,接通直流电源高温条件下CO通Fe粉末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一瓶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口上方

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两极玻璃管中有气体生成,体积比是1:2黑色粉末变为红色木条不复燃

结论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SO在氧气中燃烧生成SO水是化合物,可分解可利用CO的还原性来炼铁O能支燃烧A.AB.C.CD.D【答案】【解析】【详解】、把硫在空气中点燃再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硫在空气和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正确;B、在电解器的玻璃管中加满水接通直流电源,两极玻璃管中有气体生成,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体积比是1:2,说明水是化合物,可解,故B正确;C、高温条件下,将CO通入FeO末,红色粉末变为黑色,可利用CO的原性来炼铁,故C不正;D、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一瓶盛氧气的集气瓶口上方,木条不复燃,不能说明O能持燃烧,故D不确。故选B。第二部二、本题包5题,共30分)

非选择(60

21.地球大气中存在氧气(O)和臭氧(O)种含氧元素的单质,其中臭氧氧主要存在于15000-30000米高空,能减弱高能量紫外线对地球表面的辐射。(1)O表一个_____________填“原子或“离子”)(2)高空中可发生转化:

2O

3

3O

2

,该变化属于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3)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分子(2).化学(3).2Mg+O

2MgO【解析】【分析】物理变化是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变化是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质由分子构成的,镁在氧气中点燃生成氧化镁。【详解】(1)O是氧元素组成的单质,故表示一个分子。(2)

2O

3

3O

2

,有新物质生成,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点燃(3)镁在氧气中点燃生成氧化镁化学方程式是2Mg+O

2MgO。【点睛】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22.氯化氢HCl)是易溶于水的色气体,其水溶液叫盐酸。HCl气体

盐酸(1)在充满HCl气的试管中放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条,无明显现;再滴入水,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向盛有NaHCO粉末试管中入气体显现象通气入少量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3)画HCl气和盐酸的微粒子组成示意图,并进行必要的标_______________(水分子不画)。【答案】(1).染有石蕊的纸变红(2).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3).NaHCOO+CO

(4).【解析】【分析】盐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详解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满HCl气体的试管中放入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显现象;再滴入水,气溶液水形成酸,现象是染有石蕊的纸条变红色。(2)向盛有NaHCO粉的试管中通入HCl体无明显现象停通气再入少量水HCl气体液水形成盐酸,

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现象是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是NaHCOO+CO

。(3)HCl气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会电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故微观粒子组成示意图为23.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有NaOHNaCO、SO、BaCl中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步骤I: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充分搅拌,静置,有固体剩余。步骤II:取步骤I所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再滴入过量稀盐酸无气泡产生,红色逐渐褪去,得到无色溶液。步骤III:取步骤所得液试管中,滴入过量Ba(NO溶,无明显现象。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II中液的红色褪去,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上述实验过程,关于样的组成,可以得到的结论。(3)若要进一步确定样品的组成还需进行的实验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NaOH+HCl=NaCl+H(2).该样品中一定含有BaCl和,少含有NaCO和K其一种。(3).取量步骤I所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若固体不溶解,则样品中含SO;固体完全溶解,则样品中含NaCO,部分溶解,则样品中含和SO。【解析】【分析】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充分搅拌,静置,有固体剩余,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钡沉淀和氯化钠,硫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则一定含有氯化钡,取步骤所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则一定含有氢氧化钠;再滴入过量稀盐酸,稀盐酸和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气泡产生,红色逐渐褪去,得到无色溶液,取步骤II所得液于试管中,滴入过Ba(NO液,无明显现象,氯化钠不和硝酸钡反应,说明滤液不含碳酸根离子或硫酸根离子。【详解】(1)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步骤II中溶液的红色褪去,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O

。(2)取量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充分搅拌,静置,有固体剩余,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硫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则一定含有氯化钡,取步I所得层清液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则一定含有氢氧化钠;再滴入过量稀盐酸,稀盐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气产生色渐褪去到色溶液可以得到的结论是该样品中一定含BaCl和NaOH至少含有NaCO和KSO其中一。(3)硫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碳,若要进一步确定样品的组成,还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是取少量步骤I所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固体不溶解,则样品中含KSO;固体完全溶解,则样品中含NaCO若部分溶解,则样品中含NaCO和KSO【点睛】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硫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氯化钾,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24.2019年国际元素周期表。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公布元素周期表时,就预言了当时还未发现的相对原子质最约为68的素的存在,且性质与铝相似,称为“类铝是元素周期表中“类铝”元素的相关信息,请同答下列问题:

()原子核外电子数______________。()属镓与稀硫酸反应,产物中Ga的合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纯氧化镓广泛用于生产半导体材料,其一种制备方法如下:步骤I:向含有硫酸的硫酸镓溶液中通入氨(NH,冷却,生成Ga(NH)(SO)固。步骤II:在一定条件下灼烧Ga(NH)(SO体,制得高纯氧化镓。①Ga(NH)(SO)中有的带电的子根)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符号)②步骤I反的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31(2).SO=Ga(SO)+3H(3).NH

(4).Ga(SO+2NH+HSO=2Ga(NH)【解析】【分析】原子中,核外电子数等于原子序数等于核电荷数。【详解)原子中,核外电子等于原子序数,镓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1。()属镓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镓和氢气,产物中的化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4

2

4

3

+3H2

。()根据组成化合物的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Ga(NH)(SO中含的带电的原子团(根是铵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离子符号为NH、2②步骤I反是酸和硫酸镓溶液和氨(生成Ga(NH)(SO)固,化学方程式为2

4

3

+H32

4

4

2

。25.稀土金属因其独特的性能而誉新材料之母金属钇的氧化(O广应用于航空航天涂层材料,其颗粒大小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利用富钇稀土(含约70%含FeO、CuO、SiO等30%)生产大颗粒氧化钇的种工艺如下:(1)氧化钇YO)中,元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2)“酸溶”过程中,氧化钇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离提纯”是为了除去滤1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4)“调pH”时加入碱液使溶液的pH__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5)碳酸钇灼烧分解的化学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为了获得大颗粒氧化钇,某组研究了条件对产品直径的影响,相关数据如下D表颗粒直)实验编号

①②③④⑤⑥

沉淀反应温度/℃料液浓度Kg/L灼烧温度℃氧化钇D/um

6080859393933030303040401100110011001100110014006.0021.6535.9938.5635.9961.54分析上表数据他条件不变时灼烧温度均升高至1400期所得氧化钇最大的____________(实验编号。【答案】

(1).+3(2).

YO+3H2332

(3).FeCl、

(4).增(5).Y2

3

3

YO2

3

2

(6).④【解析】【分析】氧化钇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钇和水,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氧化铜和盐酸反生成氯化铜和水,碳酸钇灼烧生成氧化钇和二氧化碳。【详解】(1)组化合物的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设氧化(YO)中Y元的化合价为x,(

,故Y元的化合价为3价。(2)“酸溶”过程中,氧化钇与酸反应生成氯化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YO+3HO23

。(3)氧钇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钇和水,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氧化铜和盐酸应生成氯化铜和水离提纯”是为了除去滤液1中的FeCl、CuCl(4)“调pH”时加入碱液使溶液的pH增。(5)碳酸钇灼烧分解生成氧化钇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Y2

3

3

YO2

3

2

。(6)由中数据可知,其他条件不变时,若将灼烧温度均升高1400℃,氧化钇的生成量最多,预期所得氧化钇D最的是④。【点睛】富钇稀土(含YO约70%含FeOCuO、SiO等约30%),和稀盐酸反应,过滤除去不性杂质,分离提纯得到碳酸钇,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钇。三、本题包4题,共30分)26.实验室有如图所示装置,回下列问题:(1)连接装置时,需根据导管的度调___________处的高度,再确_处高度。(填“”或“乙”

(2)结束实验的操作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乙(2).甲(3).移出导管(4).熄酒精灯【解析】【分析】碳和氧化铜加热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详解】(1)连装置时,需要先安装好试管,根据导管的高度调节乙处的高度,再确定甲处的度。(2)如先移开酒精,那么试管内温度下导致里面的气体压强变小;水就会倒流入试管,致试管炸裂,故结束实验的操作是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点睛】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27.如图是实验室制取CO及进性质实验的部分装置。(1)CaCO固与稀盐酸反应生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2)检验装置气密性,按图连接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水至A下形成一水柱,静置,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气密性良好。(3)加入药品加状CaCO固时避免打破锥形瓶将锥形瓶______________放固加盐酸时,将稀盐酸从______________(填器A名称倒入锥形瓶至。(4)如图所示,向放置有燃着的烛的烧杯中倒入CO,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答案】(1).+2HCl=CaCl+HO+CO(2).夹紧止水夹(3).长颈斗内水柱不下降。(4).横放(5).长颈斗(6).浸没长颈漏斗下端口(7).蜡一开始持续燃烧,之后熄灭【解析】【分析】

。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详解】(1)CaCO固体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二氧化碳,故生成CO气体的化学方程为CaCO+2HCl=CaCl+HO+CO2

。(2)检验装置气密性,按图连接置,先夹紧止水夹,再加水至A下端成一段水柱,静置,若观察到长颈漏斗内水柱不下降,说明气密性良好(3)取方法:块状药品用(镊子)夹,作要领平二放、三慢竖,将试管(横放,镊子将块状固体药品放入(试管口),然后(缓慢)地将试管竖立起使块状固体缓缓地滑道容器底部,以免破容器,加入药品,添加块状CaCO固时,为免打破锥形瓶,应将锥形瓶横放,再放入固体。添加盐酸时,将盐酸从长颈漏斗倒入锥形瓶至浸没长颈漏斗下端口。(4)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烧,不支持燃烧,故向放置有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倒入CO,察到的现象是蜡烛一开始持续燃烧,之后熄灭。【点睛】检验装置气密性,按图连接装置,先夹紧止水夹,再加水至A下形一段水柱,静置,若观察到长颈漏斗内水柱不下降,说明气密性良好,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不支持燃烧。28.实验室配制饱和澄清石灰水质量分数为10%氢氧化钠溶液,并进行有关实验。下表是20℃时部分物质的溶解度据。物质Ca(OH)

NaOHCaCO

Ca(HCO)

NaCO

NaHCO

溶解度/g

0.161090.006516.621.89.6(1)配制溶液。其中配制100g10%氧化钠溶液的基本步骤是:称取氢氧化钠固体—量取水—溶解—装瓶贴标签。①称取氢氧化钠固体的质_____________g②已知水的密度为1g/cm,100mL量筒量取所需的水_______画出水的液面。③装瓶后贴标签,在标签上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进行性质探究实验,℃,根据数据回答下列问:①向饱和澄清石灰水中通入直过量,先生成CaCO,再转化为Ca(HCO),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向10%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CO直至过量,先生成NaCO再转化为NaHCO,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理论上吸收4.4gCO,饱和澄清石灰水的质量至少___________g,或需10%氢氧化钠溶液的量至少为__________g。计算结果精确到)【答案】

(1).10.0(2).(3).氢化钠10%(4).先生白色浑浊,继续通二氧化碳,溶液又变澄清(5).一段间后出现白色沉淀(6).4632(7).80【解析】【分析】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先生成沉淀和水,碳酸钙和二氧化碳和水再转化

C

3

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先生成

NaCO3

和水,二氧化碳和碳酸钠和水再转化为

。【详解】(1)①称取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100g10%=10.0g

。②已知水的密度为1g/cm100mL量筒取所需的水质量为

100g-10g

3=90mL

图为

。③装瓶后贴标签,在标签上填写氢氧化钠10%。(2)①向饱和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直过量,二氧化碳氢氧化钙先生成aCO沉淀和水,碳酸钙和二氧碳和3水再转化为

3

2

,碳酸氢钙易溶于水,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先产生白色浑浊,继续通二氧化碳,溶液又变

澄清。②向10%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CO直至过量,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先生成

NaCO2

和水,二氧化碳和碳酸钠和水再转化为

3

,碳酸氢钠溶解度较小,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一段时间后出现白色沉淀。③设吸收4.4gCO,需氢氧化钙质量至少为xCOO2444.4g7444x4.4g吸收4.4gCO,饱和澄清石灰水的质量至少为设需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