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合集10篇_第1页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合集10篇_第2页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合集10篇_第3页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合集10篇_第4页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合集10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合集10篇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合集10篇小学数学教案篇1教学内容:教材第18~19页练习四第5一11题和考虑题。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那么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选择灵敏、合理的计算方法,比拟纯熟地计算混合运算的三步式题。教学过程:一、提醒课题这节课,我们主要练习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板书课题)通过练习,要进一步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比拟纯熟地按运算顺序计算已经学习的三步计算式题,使计算才能得到进步。二、组织练习1.口算练习四第5题。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口算2.做练习四第6题。然后集体口算一遍。小黑板出示,让学生观察,每一道题对不对,错在哪里。让学生改在练习本上。提问:第1小题为什么不能从左往右先算165减657第2小题的小括号为什么不能去掉?指出: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当小括号里又含有加(减)和乘(除)时,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小括号在题中可以改变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所以不能随意添加或去掉小括号。3.做练习四第7题比照练习。小学数学教案篇2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例1、课堂活动以及练习十二第1——2题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和操作,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观念。知道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2、与同学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经历丰富的理论活动逐步正确掌握测量方法,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3、通过看一看、量一量、说一说,开展观察才能、操作才能和语言表达才能。教学重点: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观念教学难点:体会m的含义,建立1m的实际长度观念教具准备:实物展示台、米尺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出示主题图。〔1〕学生看图,第55页情境图。说说这是什么地方?〔2〕要想知道黑板的长度,同学们有方法吗?〔3〕操作:请两位同学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度。你有什么感觉?〔4〕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看书55页。2、老师介绍米尺。〔1〕认识米尺,1米的长度。〔2〕小结:量比拟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1米可以写成1m。板书课题:用米作单位量长度3、认识米尺,建立1米的观念〔1〕小组活动观察米尺,看一看、比一比,感受1米有多长?1米里面有多少厘米?〔2〕反应:你知道了什么?〔3〕用手指比划一下,1m大约有多长?〔4〕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m?〔5〕量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米作单位?二、用米作单位进展测量1、学习例1。小朋友还记得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短的物体的方法吗?用这种方法以小组为单位,用米尺去测量黑板的长和宽。把结果填在书上。〔1〕小组活动〔2〕全班交流。你是怎样测量的?结果是多少?2、课堂小结三、课堂活动1、互相量一量自己的身高,填在表中。〔1〕小组活动〔2〕反应2、找一找教室里长度大约是1米的物体,并实际量一量。〔2〕独立活动。〔2〕小组活动〔3〕反应四、课堂作业独立完成练习十二第1——2题。小学数学教案篇3教学目的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学过的一些立体图形的特征,掌握不同立体图形之间的异同.2.通过复习,使学生可以灵敏运用所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进一步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1.通过复习,使学生可以灵敏运用所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进一步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难点进一步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我们已经复习了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从今天开场,复习立体图形的知识.这节课,复习立体图形的特征.〔板书课题〕二、复习立体图形的根本特征.提问:我们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谁来拿出不同的立体形体,告诉大家各是什么名称.出示立体图形请你分别说一说每个立体图形的名称及各局部的名称.〔圆锥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长方体〕它们有什么特征呢?我们先来复习长方体的特征.〔一〕复习长方体的特征.【演示课件“立体图形的认识”】出示长方体:1.同学以组为单位一起回忆.a.长方体的特征.b.想一想你是从那几方面对长方体的特征进展总结的.〔点、线、面〕长方体顶点有八个顶点线有十二条棱,相对的四条棱的长度相等面有六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有相对的两个面都是正方形〕,每相对的两个面面积相等.2.老师总结:我们通过点、线、面三个方面对长方体的特征进展总结.〔二〕复习正方体的特征.【继续演示课件“立体图形的认识”】出示正方体:1.正方体有什么特征呢?它又是从那几方面进展总结的呢?2.老师完善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表.长方体正方体顶点有八个顶点有八个顶点线有十二条棱,相对的四条棱的长度相等有十二条棱,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面有六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有相对的两个面都是正方形〕,每相对的两个面面积相等.有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并且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3.长方体、正方体特征比照.共同讨论:〔1〕长方体与正方体有什么共同特征呢?〔2〕长方体与正方体有什么不同之处呢?一样点:长方体与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不同点:a.“线”上的不同点:长方体的棱分别是相对的4条棱相等,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而正方体的12条棱全部相等,叫做正方体的棱长.b.“面”上的不同点:长方体至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而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3〕长方体与正方体有什么关系?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三〕复习圆柱体与圆锥体的特征.【继续演示课件“立体图形的认识”】出示圆柱体:1.请同学共同讨论圆柱体有什么特征?老师提问:〔1〕这两个底面有什么特点?〔圆柱体的两个底面积相等〕〔2〕侧面又有什么特点?〔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或者是一个正方形〕〔3〕底面与侧面又有什么联络?〔当底面周长=圆柱体的高的时候,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当底面周长≠圆柱体的高的时候,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2.出示圆锥体:请同学共同回忆圆锥体的特点:老师提问:同底等高的圆锥体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四〕分类,建立知识网络.我们所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四个立体图形中你可以给他们进展分类吗?三、练习.1.填空:〔1〕一个长方体有〔〕条棱,相交于一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2〕一个长方体有〔〕组长度相等的棱.〔3〕一个正方体有〔〕个顶点,〔〕条棱,〔〕个面.〔4〕正方体有〔〕个相等的面.〔5〕圆柱体有〔〕条高,圆锥体有〔〕条高.〔6〕圆柱体有〔〕个面,这些面中有〔〕个相等的面,它们分别是圆柱体的〔〕面与〔〕面.2.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40厘米,其中长5厘米,宽3厘米,高是多少厘米?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5分米,假如把这样的两个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多少米?4.一个圆锥体,底面周长和它的高相等,它的底面半径是3厘米,你知道和它同底等高的圆柱体的侧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吗?四、课堂小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板书设计.立体图形的认识分类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特征小学数学教案篇4加法〔三年级实验教材数学说课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8页例2。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计算法那么,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学会结合详细情境进展位算。2、培养学生计算才能和逻辑思维才能。一、复习检查〔全班做,请学生板演〕364287+72+88+49结合扮演情况进展评议。二、新课1、谈话: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连续进位的加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局部内容。我们再来看“中国局部动物种数统计表”。用图表或屏幕出示该表,框出下面局部。爬行类376两栖类284提问:谁能就这两个数据提出一个加法计算的问题?——爬行类和两栖类的种类一共有多少种?列式算式:376+284分小组讨论并在全班汇报师:同学们看看教材第18页的男孩子和他的估算方法。归纳:在进展三位数的加法估算时,一般可以把加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再用口算的方法估计和的范围。这种方法在我们生活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3、师:请同学们用竖式算一下学生独立计算〔同时老师板书〕小学数学教案篇5教学目的:1、通过自己喜欢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2、经历数据整理的过程,学习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搜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3、能进展有序观察和有条理的考虑,体验与同伴的合作.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出示一张本班小朋友生活照片〕瞧!这是谁?我理解到今天是他的生日,我们为他在班上过生日,你们说好吗?老师祝他学习进步,安康快乐地成长!同学们,把你们祝福的话语送给他,好吗?(问过生日的小朋友)你想对大家说什么?2、〔出示生日蛋糕图片〕多漂亮的生日蛋糕,让我们为他唱支生日歌〔请小乐队上来伴奏〕。[评析:将教材中为大象过生日的情境改成为本班的小朋友过生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得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融洽同学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主动探究体会领悟1、小朋友,刚刚的乐器伴奏很好听,我想清楚的知道每种乐器有多少,你们有什么方法吗?〔让小朋友亲身体会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评析:在过生日的过程中,通过乐队的伴奏活动,再现学生在生活中已初步掌握的分类方法,为学生经历统计过程,掌握初步的统计方法奠定根底。]2、〔出示小动物图片〕老师知道小朋友最喜欢小动物了,今天我特地请了许多小动物来。你们看看他们是谁?瞧,小动物们带着鲜花一起来祝贺某某小朋友生日快乐。你们快乐吗?3、看见这么多小动物,你们想知道什么?4、有什么好方法能知道这些问题呢?5、小朋友说的很好,我们可以把他们分一分,排一排,再数一数。老师在每组都放了一张纸,想请大家小组合作来完成.这么多小动物,怎样才能整理的又好又快呢?先在小组讨论.(学生汇报,老师引导分工)请每组分工合作,把图上的小动物整理出来,贴在纸上。6、〔每小组的图展示在黑板上〕我们来看一看,你觉得哪组理的最好?为什么?(表扬分工合作好的小组)[评析:合作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初步的合作才能。]7、〔屏幕出示象形统计图〕请大家讨论一下,经过整理,你知道了什么?8、瞧!理一理后我们能知道这么多问题!(出示两幅图比拟)和前面的图比拟一下,哪一幅图使我们看问题看得更清楚?为什么?[评析:让学生在比拟的过程中,逐步地体会到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强化统计思想和方法的教学。]三、稳固练习深化认识1、刚刚小动物还带来了许多花呢,花可以怎样理呢?我们每个小朋友在这张纸上把花也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看看能知道些什么?然后,去告诉你的好朋友,好吗?2、〔学生贴、理、下位说〕〔出示花的象形统计图〕问:你知道了些什么?3、小朋友想一想,我们把小动物和花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后有什么好处?象这样给小动物和花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就叫做统计.(出示课题)四、联络生活应用拓展1、今天,某某小朋友过生日,他想请大家吃水果.你喜欢吃什么水果?(问假设干小朋友)为了让他方便,就选一种大多数小朋友都喜欢吃的,好不好?有什么方法能知道大多数同学爱吃什么?(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好,每一组都有这样一张表,请每个小朋友选一个你最喜欢吃的水果,以小组为单位来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各小组选人上来展示并汇报)大家说,让他买什么最好?我们帮助某某小朋友解决了难题.如今食堂师傅来请我们帮助了.2、(出示鱼,虾,螃蟹图片)小朋友,你们爱吃什么?(打上V)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出示全表)请你们帮食堂师傅看一看,今天应该做什么好?为什么?3、你们真聪明,朱老师想买奖品发给你们,有这样几件东西(出示奖品图片),(指名假设干问)告诉我你想要什么?我要选一个小朋友最想要的,有什么方法?(统计一下)想要什么的举手(现场打出数据).你们说老师该买什么?为什么?4、谢谢小朋友帮老师解决了难题.如今是秋游的好季节,(出示栖霞山和钟山陵图片)你们想去红叶似火的栖霞山还是想去风景秀丽的钟山陵?有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想去栖霞山的举手,想去钟山陵的举手.看一看,我们应该去哪呢?[评析:丰富统计的内容,强化统计的过程教学,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稳固初步统计知识、方法和思想的同时,拓展统计的内容和方法,拓宽学生的视野,强化统计思想和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培养学生如何正确地对待问题态度和分析^p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5、统计的作用可大呢,它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回去想想看,你能用它解决什么问题?明天来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好吗?[总评:教学设计反映了老师具有比拟先进的教学理念,同时也表达了小班化教学的特点,详细表达在: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老师不被教材所限,活化书本知识,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不断地拓展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2、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动手理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3、在强化知识和技能教学的同时,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经历统计的发生、开展过程,在统计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统计意义和作用的体验,培养学生分析^p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4、注重过程的鼓励性评价,引导学生不断合作交流、探究进取,促使学生得到全面而富有个性化地开展。]小学数学教案篇6教学目的:1、经历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折纸操作与通分的活动过程,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学会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2、能正确地进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及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3、培养良好的动手习惯,学会与人合作增进小组间的合作意识。教学重点: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先通分,再加减的算理。预习要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给下面每组分数通分和和回忆:什么是通分?通分时,用谁做公分母?2、计算下面各题通过练习,谁来说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小结〔1〕把分母不一样的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并且分母一样的分数,这个过程叫做通分。通分时,用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这样计算最简便。〔2〕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跟分数加减法相关的新内容。二、探究新知1、课件出例如题,引导观察根据这一情境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2、提出问题,列出算式〔1〕他俩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2〕小红比小明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3、探究算法〔1〕估一估〔2〕让学生尝试探究计算方法〔3〕交流算法提问:为什么要将异分母变成同分母?〔4〕课件演示计算过程,理解算理4、即时练习3/4+5/89/10-1/65、归纳算法提问:怎样计算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法?课件出示计算方法及考前须知三、稳固练习1、课本试一试请学生先计算再说一说淘气和笑笑的算法有什么不同?2、数学小医生3、算一算2/3+1/83/4-1/6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巡视进展针对性地指导四、总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2、你认为进展异分母分数加减运算要注意些什么?板书设计: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再把它们相加减。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教学反思: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先通分,再加减〕。2、在本课中,主要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方法,组织学生借助图形理解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法,在探究与交流中完成了新知的学习,充分表达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3、应该注意的事在通分时为了计算简便,应选择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为公分母。小学数学教案篇7教学内容:复习分数应用题复习要求:学生纯熟地掌握分数三种应用题的内在联络和解题规律,并能纯熟地掌握。复习步骤:一、根本训练1、下面的生句话中,哪个量为单位“1”,另一个量相当于单位“1”的几分之几?(1)实际用电量是方案的。(方案用电量是单位“1”,实际用电量相当于方案用电量的)(2)第二次比第一次多用。(第一次用量是单位“1”,第二次用量比第一次多的局部是第一次的)(3)一本书看了。(一本书的总页数为单位“1”,已经看的页数相当于这本书的。)(4)一桶油,用了一局部后还剩下这桶油的。(一桶油为单位“1”,用去后剩下的油的。)(5)一根木料,截去一段后又截去余下的。(一根木料第一次截去后余下局部为单位“1”,第二次又截去的木料相当于余下局部的)2、说出线段图图意后再列式。求150的是多少,算式是150×求150的(1-)是多少,算式是150×(1-)求一个数的是150,这个数是多少?算式是150÷一个数的(1+)是150,这个数是多少?算式是150÷(1+)二、复习分数应用题1、解答以下三道题。课本第118页总复习第3、4、5题的。2、学生解答后老师提问:(1)这三道题都是什么应用题?(2)这三道题有什么不同?(3)这三种应用题在应用题构造上有什么规律?在解题上有什么规律?它们的数量关系是什么?3、小结: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要抓住题目中的问题局部进展判断,找出谁是另一个数,谁是一个数。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两种分数应用题都要先判断谁是单位“1”。再确定用乘法还是用除法解答,解答时还要注意题目中的数量与分率是否对应。4、练习(1)根据题意列出算式自行车厂今年消费女式自行车7200辆(2)相当于去年产量的,去年消费女式自行车多少辆?(3)比去年少消费,去年消费女式自行车多少辆?(4)去年产量是今年的,去年消费女式自行车多少辆?(5)比去年多消费,去年消费女式自行车多少辆?(6)去年比今年少消费,去年消费女式自行车多少辆?(7)去年比今年多消费,去年消费女式自行车多少辆?提问:第3、5、6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为什么第3题右以直接乘,而5、6两题不能直接乘?为什么第1、2、4题用除法计算?为什么第1题可以直接除,而2、4两题不能直接除小结:这6道题都是求“去年消费多少辆自行车”,但由于各题中所给的数量和分率不一样,单位“1”对应情况也不一样,所以解题方法,列式也不一样,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要认真审题,根据详细题目,准确判断单位“1”,找准对应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式。五、作业练习二十七38题。小学数学教案篇8教学目的知识目的:1.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2.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并作出相关决策。才能目的:培养学生搜集数据、处理数据并根据的才能;培养学生地预测才能与分析^p问题的才能。情感目的:通过学生搜集数据,组织讨论,作出决策的活动,培养学生独立考虑,合作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的习惯,教材分析^p已学过一些统计知识,老师可以组织学生选择一个全班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搜集数据,用统计图表展示数据,并作出决策。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从扇形统计图中获信息,并能作出决策。教学媒体:老师可以再准备课本以外的扇形统计图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我们班想在十一国庆节过后举行一次秋季运动会,大会开赛在即,班里要统计一下同学们喜欢的运动工程?为了答复这个问题,学生们会想到做一个调查,就产生了统计的必要,然后再考虑详细的统计方法〔详细的问一问每一个人的爱好,详细的数一数喜欢每一种水果的人数〕。然后,学生自然会对统计的结果进展表达与交流,最后作出决定,进而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这样,从学习统计的那一刻起,学生们就逐渐的接触到越来越多的需要统计才能解决的问题。要答复上面的问题,我们需要搜集数据,数据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周围的世界,作出合理的决策。人们经常利用统计图形象的表示搜集到的数据,你能从以以下图中获得有用的信息吗?2.提出问题出示以下图,学生通过观察统计图获取信息。〔让学生感受扇形统计图的特点〕(1)哪种活动最受欢送?(2)哪两类活动受欢送的程度差不多?(3)最受欢送的两类活动是什么?它们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4)图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了什么?(1)你认为图中的各个百分比是如何得到的?所有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2)假如你是本班的体育委员,准备组织全班同学去观看运动会比赛.为了吸引尽可能多的同学参与,你会组织观看什么比赛?3.分析^p问题:让同桌交流,还要让学生观察还有没有其它的信息。〔数据的来〕说明:〔1〕和〔2〕可以从扇形或图中所标百分比的大小得出。〔4〕和〔5〕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扇性统计图的特点,学生只要能用自己的语言答复清楚即可〔6〕目的是使学生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根据调查数据,应组织观看乒乓球比赛。4.引出概念:提问:请你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叫扇形统计图好吗?〔应鼓励学生自己总结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只要求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清楚即可,不要求学生背诵。〕强调:〔1〕利用圆和扇形来表示总体和局部的关系〔2〕圆代表总体,各个扇形分别表示总体中不同的局部〔3〕扇形的大小反映局部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5.应用反思:观察右图,并答复以下问题〔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扇形统计图的总体,即100%,而非详细的数量〕6.拓展练习从以下的两个统计图中,你能看出哪一个学校的女生人数多吗??甲校乙校〔目的在于使学生体会到扇形统计图说明的是局部再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一般不能直接从图中得到详细的'数量〕更多练习7.归纳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应掌握什么或有什么体会?小学数学教案篇9老师出示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十册16页的例1:服装小组用21.45米布做了15件衬衫,平均每件用布多少米?师:怎么列式?生1:21.45÷15。师:我们会计算2145÷15,那么21.45÷15怎么算出它的结果呢?先独立考虑,试做一下,然后在小组内讨论吧!老师巡视,参与小组讨论。师:哪个小组派个代表来向全班同学汇报:组1:我们组是把21.45米化成2145厘米,算式就改写成2145÷15,变成了整数除法,结果是143厘米,再把143厘米化成1.43米。师:有道理!还有不同的做法吗?组2:我们小组认为,因为2145÷15=143,如今被除数是21.45,也就是缩小了100倍,而除数不变,那么商也缩小了100倍,所以商也应缩小100倍,正确的结果是1.43。组3:我们小组是列竖式计算出来的。接着把做的竖式放在展示台上展示。师:各小组都想出了方法,把21.45÷15的结果算出来了。如今老师要提一个问题:哪个小组想的方法更好?今后都能使用。小组继续讨论。组4:组3想的方法更好,没有局限性,碰到类似的算式都可以用这样的竖式计算。师:大家同意吗?〔学生齐答:同意。〕师:好,那么大家一起来观察这个竖式。哪位同学要提出什么问题?生2:商的小数点是怎么来的?生3:商的小数点是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生2: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生4:因为商的最高位在个位上,而小数点应该在个位的后面,所以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生5:假如商的小数点不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商就不是1.43,商不是1.43,那么验算的话,商和除数相乘就得不到被除数。生6:除到被除数的个位时还余下6,这时要跟被除数非常位上的4合起来一起除以15,合起来的数是64个非常之一,所以得到的商是4个非常之一,那么4应该写在非常位上,商的小数点自然就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师:说的太精彩了!〔学生自发地给以掌声鼓励〕师:如今请同学用自己的话向同桌说说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反思:1、自主探究,小组讨论。老师出例如题后,就让学生独立考虑,再在小组内讨论,找到解决的方法,这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经历探究的过程,有利于方法的掌握和法那么的总结。在小组内每个学生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能听取到别人的意见得到一些启发,也能给别人以提示,最后能在小组内达成一致意见。2、小组汇报,增加见识。因为在一个小组里形成了一种意见的定势,而通过小组汇报,班级里就会出现不同的见解、思路和方法。这样,让同学大开了眼界,知道解决一个一样的问题,有不同的方案。最后还让学生讨论哪种方案更具代表性和科学性。这样,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开阔性不仅得到了培养,而且,学生对“最优化”的意识进一步得到了进步和稳固。3、问题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贵与疑。当学生提出问题后,老师不急于答复,马上把问题抛给学生,这样,大胆、充分地相信学生的智慧和才能,给学生以极大的信心。结果,学生果不负老师的期望,一一做了答复。并说得非常精彩。4、老师是红娘,不是第三者。令人欣喜的是,在这个片段里能听到学生的追问。并且,其他学生,不等老师开口就情不自禁地答复起来。这样的情景是老师最喜欢看到的。出现这样的情景与老师的角色定位是分不开的。5、变替蝶破茧,为咬茧自出。有意义的学习并非简单的被动承受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自主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学生总是在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获得亲身的体验,可以说,学生参与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越主动充分,所获得的体验就越深入、丰富,这样,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开展就提供了“动力”,真正实现了“教是为了不教”。总之,整个片段教学下来,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开展,才能得到进步,学生的情绪很饱满,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但也感觉到有遗憾的地方,致使有的学生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比方:老师没有进一步引导、讲解和举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组1:我们组是把21.45米化成2145厘米,结果算式就写成了2145÷15,结果是143厘米,再把143厘米化成1.43米。”这个方案的缺乏;当组2说出:我们小组认为,因为2145÷15=143,如今被除数是21.45,也就是缩小了100倍,而除数不变,那么商也缩小了100倍,所以商应缩小100倍,得到1.43。”这个方案时,没有让组2的同学充分说出这样做的道理或理由。其实,这个方案就是把被除数看作整数,根据整数除以整数的方法算出商,然后再根据被除数缩小多少倍,除数不变,商也缩小多少倍的规律得到商是1.43。实际上也就是要在商143里点上小数点,追问学生商的小数点该点在哪?这样做了话的话就能和组3同学的方案整合到一起了。可惜,当时老师没有按上面的做法去做。小学数学教案篇10教学目的:1、通过比拟分数的大小,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2、能比拟分母一样的或分子是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