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_第1页
2020-2021学年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_第2页
2020-2021学年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_第3页
2020-2021学年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_第4页
2020-2021学年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0-2021学年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一、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2分)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分数计算),其中“a”代表的是()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2.(2分)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A.H2S B.P2O5 C.AgNO3 D.H2O3.(2分)下列属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的是()A.发出黄色火焰 B.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产生大量白烟 D.生成黑色固体4.(2分)下列安全标志中,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是()A. B. C. D.5.(2分)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A.称量固体 B.加热液体 C.点燃酒精灯 D.取用固体粉末6.(2分)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A.垃圾分类处理 B.倡导使用一次性筷子 C.使用节水龙头 D.乘坐公共交通工具7.(2分)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A.潮汐能 B.太阳能 C.风能 D.化石能源8.(2分)下列材料属于合金的是()A.不锈钢 B.塑料 C.玻璃 D.陶瓷9.(2分)下列饮品属于溶液的是()A.蔗糖水 B.牛奶 C.果粒橙 D.豆浆10.(2分)下列物质含有氢分子的是()A.H2 B.H2O2 C.H2CO3 D.N2H411.(2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炼钢 B.干冰用作制冷剂 C.乙醇用作燃料 D.氮气用作保护气12.(2分)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元素周期表中铝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关于铝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核电荷数为13 B.质子数为13 C.核外电子数为13 D.相对原子质量为1313.(2分)用H2O2溶液和MnO2制取O2时,一定不会用到的仪器是()A. B. C. D.14.(2分)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 B.空气中氮气、氧气等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C.空气中的氮气、氧气不再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 D.空气经液化、蒸发获得氧气的过程中,氮分子变成氧分子15.(2分)下列灭火措施对应的灭火原理正确的是()选项灭火措施灭火原理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降低着火点B风将蜡烛吹灭隔绝空气C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D将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扑灭森林火灾移除可燃物A.A B.B C.C D.D16.(2分)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ABCD实验操作实验目的比较CO2和O2的密度比较纯铜和黄铜的硬度除去水中的泥沙比较KMnO4在水和汽油中的溶解性A.A B.B C.C D.D17.(2分)下列关于N2+O22N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表示氮气和氧气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氮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 D.参加反应的氮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118.(2分)为探究铁生锈的影响因素,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序号①②③④实验放置1周放置1周放置1周放置1小时现象铁钉表面灰暗铁钉表面光亮铁钉表面光亮铁钉表面光亮A.①说明铁生锈与氧气和水都有关 B.②③说明铁生锈与氧气有关 C.①②说明铁生锈与水有关 D.①④说明铁生锈与氧气浓度有关19.(2分)在食品、药品包装中使用干燥剂,可防潮、防霉、除湿。化学干燥剂:如氧化钙干燥剂是通过与水发生化学反应而吸水;物理干燥剂:如硅胶干燥剂的内部为多孔结构,可以吸附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干燥剂的使用可以防潮、防霉、除湿 B.氧化钙干燥剂吸水,水分子的数目发生了改变 C.硅胶干燥剂吸水,水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D.干燥剂吸水,既可以利用物理变化,也可以利用化学变化20.(2分)乙烷(C2H6)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与氯气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3 B.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1 C.甲和丙的元素组成相同 D.生成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0分)【生活现象解释】21.(4分)2020年全国低碳日的活动主题是“绿色低碳,全面小康”。(1)CO2属于(填序号)。a.单质b.氧化物c.化合物(2)CO2过度排放会导致的环境问题有(写出1条即可)。(3)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控制CO2的排放量。①化石燃料包括天然气、煤和。②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2.(2分)水是宝贵的资源。(1)生活中,常用来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2)我国开发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实现了在光照下分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3.(2分)烧烤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原理。(1)用扇子扇炭火,可以让炭火更旺,原因是。(2)食物烤制过程中香味四溢,从微观角度解释能闻到香味的原因:。24.(4分)铁是全球年产量最高的金属。(1)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炼铁的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铁锅可以用来炒菜,主要利用的铁的性质是。(3)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它由硫酸铜、生石灰加水配制而成。不能用铁桶配制波尔多液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4)铁生锈的现象随处可见。防止铁生锈的措施有(写出1条即可)。三、科普阅读理解25.(7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维生素A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素,具有抗氧化、调节免疫、促进生长发育等作用。维生素A只存在于动物体中,常见食物中维生素A的含量如表1所示。植物中虽不含有维生素A,但许多蔬菜、水果中含有胡萝卜素,它在小肠中可分解为维生素A。表1:每100g食物中维生素A的含量食物种类羊肝牛奶鸡蛋河蟹黄鱼维生素A含量(μg/100g)209722431038910维生素A是由C、H、O元素组成的黄色固体,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易被氧化,特别是暴露于氧气、高温环境时,会加快这种氧化作用。因此,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会影响食品中维生素A的含量。实验人员以不同原料为载体,模拟食品加工过程,研究了加工温度和加工时间对食品中维生素A含量的影响。实验过程中,先用维生素A标准溶液(溶剂为乙醇)对面粉进行强化处理,将处理后的面粉分别用水、鸡蛋清揉合成面团;再以此面团为研究对象,探究加工温度和加工时间对食品中维生素A含量的影响,测定结果如图1、2所示。因此,在食品加工生产的过程中,科学地控制温度、时间对食品中维生素A的保留至关重要。(原文作者:宋凤艳等,有删改)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维生素A的物理性质有(写出1条即可)。(2)表1所列出的几种食物中,维生素A含量最高的是。(3)从实验设计看,涉及到的影响食品中维生素A含量的因素有加工温度、加工时间和。(4)根据图1得出的关于加工时间对食品中维生素A含量影响的结论是。(5)图2中,得出关于加工温度对食品中维生素A含量影响的结论,所依据的证据是。(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a.维生素A是一种营养素b.维生素A中只含非金属元素c.维生素A能与氧气反应d.吃蔬菜对补充维生素A无益四、生产实际分析26.(4分)用冰铜(主要成分为FeS和Cu2S)为原料制备CuSO4的主要工艺流程如图:(1)冰铜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侧吹炉中发生反应:Cu2S+O22Cu+SO2,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3)配平酸浸槽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O2+H2SO4═CuSO4+H2O(4)酸浸槽中,搅拌的目的是。27.(3分)炼铜过程产生的烟气可用于制备硫酸,实现变废为宝,部分流程如图:(1)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转化器中发生的反应是化合反应,反应物是SO2和空气中的。(3)吸收塔中发生的是(填“物理”或“化学”)变化。五、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28.(4分)在实验室中制取CO2,并验证其性质。(1)实验室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下列装置中,制备、收集CO2的装置分别是、(填序号)。(3)验证“CO2不支持燃烧”性质的实验操作:取一瓶收集好的CO2气体,。29.(4分)用如图装置进行CO2的性质实验。(1)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向紫色石蕊稀溶液(由紫色石蕊和水配制而成)中通入CO2,观察到紫色溶液变红。①上述实验(填“能”或“不能”)得出“CO2可以和H2O发生反应”的结论,理由是。②加热该红色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30.(2分)分别将盛有白磷、红磷的试管放入盛有80℃热水的大烧杯中(如图),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1)实验过程中发现,试管1中红磷不燃烧,试管2中白磷燃烧,由此可验证的可燃物燃烧条件是。(2)验证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需继续进行的实验操作是。31.(5分)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如图所示的2个实验。(1)实验1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①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②反应前称得质量为m1,红磷充分燃烧后冷却,称得质量为m2,m1m2(填“>”“=”或“<”)。③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一定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2)实验2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32.(5分)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铝和铜的化学性质。实验装置实验步骤Ⅰ.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Ⅱ.打开K1,关闭K2,用注射器向A中注入过量稀硫酸,直至液面浸没A中右侧导管口;Ⅲ.打开K2,关闭K1(1)用砂纸打磨铝片的目的是。(2)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向B中加入蒸馏水至浸没导管口,关闭K1,打开K2,。(3)步骤Ⅱ,A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有。(4)步骤Ⅲ,A中液体进入B后,未观察到明显现象,原因是。六、科学探究33.(8分)碘酸钾(KIO3)为白色固体,可溶于水,常作为补碘剂被添加到食盐中。小组同学实验探究其性质。【进行实验1】用如图装置完成实验,探究KIO3的热稳定性。记录如下:序号1﹣11﹣2装置现象加热较长时间后,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解释与结论】(1)实验1﹣1结束时,应进行的操作是先,后。(2)1﹣2中现象说明,1﹣1中收集到的气体是。(3)由实验1可知,KIO3受热(填“能”或“不能”)分解。【进行实验2】按下表数据、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KIO3与维生素C的反应及其影响因素,记录如表。资料:淀粉溶液遇I2变为蓝色,遇KIO3、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醋酸(化学式为C2H4O2)不变色。装置序号溶液中溶质的质量/g实验现象KIO3维生素C2﹣10.10.1溶液立即由无色变为蓝色2﹣20.0050.005溶液逐渐由无色变为蓝色2﹣30.00250.0025一段时间后溶液无明显变化,再滴入5滴稀醋酸后,溶液逐渐变为浅蓝色【解释与结论】(4)实验2﹣1中,KIO3溶液与维生素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相等”或“不相等”)。(5)对比实验2﹣1、2﹣2,可探究的影响KIO3与维生素C反应的因素是。(6)由上述实验得到结论“KIO3能与维生素C反应生成I2”,实验证据是。【反思与评价】(7)甲同学由实验2﹣3得出结论:醋酸会促进KIO3与维生素C的反应;乙同学认为不严谨,理由是。七、生产实际定量分析34.(6分)砂子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SiO2)。人们以砂子为原料,先制成粗硅,然后提纯制成高纯硅,再用高纯硅制造集成电路。生产粗硅的化学反应如下:2C+SiO2Si+2CO↑。(1)二氧化硅中,硅、氧原子个数比为。(2)生成的Si与CO的质量比为。(3)若所用砂子中SiO2的质量分数为60%,则:①200t砂子中SiO2的质量为t。②请补全下列计算过程,求出用200t砂子理论上最多能生成的Si的质量。

2020-2021学年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2分)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分数计算),其中“a”代表的是()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分析】根据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由图可知,a占的体积分数最大,是氮气。故选:B。【点评】本题很简单,熟练掌握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即可轻松正确解答本题。2.(2分)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A.H2S B.P2O5 C.AgNO3 D.H2O【分析】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气”字头,据此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A、氢、硫分别带“气”字头、带“石”字旁,均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B、磷、氧分别带“石”字旁、“气”字头,均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C、银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是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故选项正确。D、氢、氧均带“气”字头,均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元素的简单分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2分)下列属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的是()A.发出黄色火焰 B.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产生大量白烟 D.生成黑色固体【分析】铁在氧气中能够剧烈地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解答】解:铁在氧气中能够剧烈地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可燃物燃烧时的实验现象,解答时应该从火焰、光、烟雾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4.(2分)下列安全标志中,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是()A. B. C. D.【分析】可以根据图标表示的意思结合已有知识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解答】解:A是燃着的一根烟被禁止,是禁止吸烟的标志。B是一串鞭炮在燃放,被禁止,是禁止燃放鞭炮的标志。C是火柴燃烧被禁止,是禁止明火标志。D是一摞易燃物被禁止,是禁止堆放易燃物的标志。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差了学生对常见标识的认识,要加强理解记忆,并应用于实际生活。5.(2分)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A.称量固体 B.加热液体 C.点燃酒精灯 D.取用固体粉末【分析】A、根据天平的使用考虑;B、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考虑;C、根据酒精灯的点燃方法考虑;D、根据药品的取用方法考虑。【解答】解:A、天平的使用:左物右码,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故A操作正确;B、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用外焰加热,故B操作正确;C、酒精灯的点燃方法:用火柴点燃,不能用酒精灯引燃,故C操作错误;D、粉末状药品的取用方法: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到底部,再将试管竖起,故D操作正确。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实验基本操作,防止错误操作造成实验失败。6.(2分)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A.垃圾分类处理 B.倡导使用一次性筷子 C.使用节水龙头 D.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分析】A、根据垃圾分类处理既节约资源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进行解答;B、根据倡导使用一次性筷子会造成森林资源的破坏进行解答;C、根据使用节水龙头可以节约水资源进行解答;D、根据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既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又可以节约资源进行解答。【解答】解:A、垃圾分类处理既节约资源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故A不符合题意;B、倡导使用一次性筷子会造成森林资源的破坏,不利于保护环境,故B符合题意;C、使用节水龙头可以节约水资源,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故C不符合题意;D、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既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又可以节约资源,利于保护环境,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从平时的点滴做起,如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等。7.(2分)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A.潮汐能 B.太阳能 C.风能 D.化石能源【分析】根据能源的种类进行分析,新能源是指无污染、可以持续利用的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等。【解答】解: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A、潮汐能是清洁的新能源,故选项错误。B、太阳能是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故选项错误。C、风能是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故选项错误。D、化石能源不属于新能源,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新能源是中考的热点,了解常见的新能源范畴、种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2分)下列材料属于合金的是()A.不锈钢 B.塑料 C.玻璃 D.陶瓷【分析】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具有以下特点:①一定是混合物;②合金中至少有一种金属等。【解答】解:A、不锈钢是铁的合金,属于合金,故选项正确。B、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错误。C、玻璃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D、陶瓷是用泥土烧制而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合金的特征,掌握合金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9.(2分)下列饮品属于溶液的是()A.蔗糖水 B.牛奶 C.果粒橙 D.豆浆【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据此结合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蔗糖水是蔗糖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B、牛奶中一些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C、果粒橙中有不溶的果肉成分,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D、豆浆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0.(2分)下列物质含有氢分子的是()A.H2 B.H2O2 C.H2CO3 D.N2H4【分析】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含有氢分子的物质为氢气等;化合物中都不含氢分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B、H2O2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不含氢分子,故选项错误。C、H2CO3是由碳酸分子构成的,不含氢分子,故选项错误。D、N2H4是由N2H4分子构成的,不含氢分子,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1.(2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炼钢 B.干冰用作制冷剂 C.乙醇用作燃料 D.氮气用作保护气【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氧气用于炼钢,是利用了氧气的助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干冰用作制冷剂,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C、乙醇用作燃料,是利用了乙醇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D、氮气用作保护气,是利用了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12.(2分)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元素周期表中铝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关于铝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核电荷数为13 B.质子数为13 C.核外电子数为13 D.相对原子质量为13【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3;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为13,故选项说法正确.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3;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为13,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3;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3,故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13.(2分)用H2O2溶液和MnO2制取O2时,一定不会用到的仪器是()A. B. C. D.【分析】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解答】解:A、集气瓶用于收集氧气,故选项错误;B、水槽可用于排水法收集氧气,故选项错误;C、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因此一定不用酒精灯;故选项正确;D、锥形瓶可以做反应容器,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14.(2分)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 B.空气中氮气、氧气等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C.空气中的氮气、氧气不再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 D.空气经液化、蒸发获得氧气的过程中,氮分子变成氧分子【分析】A.根据空气的组成来分析;B.根据空气的成分来分析;C.根据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性质来分析;D.根据工业制氧气的原理来分析。【解答】解:A.空气是一种混合物,不存在空气分子,故A错误;B.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等分子均匀的混合在一起,故B正确;C.空气中氮气、氧气混合后,都保持着各自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故C错误;D.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利用空气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加以分离,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所以空气经液化、蒸发获得氧气的过程中,氮分子不会变成氧分子,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工业制氧气等,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5.(2分)下列灭火措施对应的灭火原理正确的是()选项灭火措施灭火原理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降低着火点B风将蜡烛吹灭隔绝空气C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D将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扑灭森林火灾移除可燃物A.A B.B C.C D.D【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本题.【解答】解: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故错误;B、风将蜡烛吹灭,是因为风带走热量,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缘故,故错误;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能隔绝空气或氧气灭火,故错误;D、将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的目的则是利用移除可燃物的原理灭火,故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可燃物的着火点是可燃物本身的一种属性,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16.(2分)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ABCD实验操作实验目的比较CO2和O2的密度比较纯铜和黄铜的硬度除去水中的泥沙比较KMnO4在水和汽油中的溶解性A.A B.B C.C D.D【分析】A、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密度相差很小,该装置不能比较CO2和O2的密度;B、实验过程中,纯铜片痕迹更明显,说明黄铜片硬度比纯铜片大;C、过滤能够除去水中的泥沙;D、除去溶剂不同,其它条件相同,能够比较KMnO4在水和汽油中的溶解性。【解答】解:A、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密度相差很小,该装置不能比较CO2和O2的密度,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实验过程中,纯铜片痕迹更明显,说明黄铜片硬度比纯铜片大,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C、过滤能够除去水中的泥沙,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D、除去溶剂不同,其它条件相同,能够比较KMnO4在水和汽油中的溶解性,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17.(2分)下列关于N2+O22N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表示氮气和氧气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氮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 D.参加反应的氮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1【分析】从化学方程式获得的信息主要有: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各物质间质量的关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由N2+O22NO可知,该反应表示氮气和氧气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氮,故选项说法正确。B、由N2+O22NO可知,该反应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所以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C、由N2+O22NO可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D、由N2+O22NO可知,参加反应的氮气与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1:1,而参加反应的氮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8:32=7:8,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化学方程式是最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宏观、微观、量的含义)、了解方化学方程式的读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8.(2分)为探究铁生锈的影响因素,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序号①②③④实验放置1周放置1周放置1周放置1小时现象铁钉表面灰暗铁钉表面光亮铁钉表面光亮铁钉表面光亮A.①说明铁生锈与氧气和水都有关 B.②③说明铁生锈与氧气有关 C.①②说明铁生锈与水有关 D.①④说明铁生锈与氧气浓度有关【分析】根据已有的铁锈蚀的条件和实验对比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铁在与水和氧气同时存在时易生锈,据此解答.【解答】解:A.根据①中的现象,无法说明铁生锈与氧气和水都有关,选项说法错误;B.②③中的铁钉都没有锈蚀,不能说明铁生锈与氧气有关,选项说法错误;C.①②的变量是水蒸气,由实验现象可知,铁生锈与水有关,选项说法正确;D.①④中铁钉放置的时间不同,所以不能说明铁生锈与氧气浓度有关,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铁的锈蚀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9.(2分)在食品、药品包装中使用干燥剂,可防潮、防霉、除湿。化学干燥剂:如氧化钙干燥剂是通过与水发生化学反应而吸水;物理干燥剂:如硅胶干燥剂的内部为多孔结构,可以吸附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干燥剂的使用可以防潮、防霉、除湿 B.氧化钙干燥剂吸水,水分子的数目发生了改变 C.硅胶干燥剂吸水,水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D.干燥剂吸水,既可以利用物理变化,也可以利用化学变化【分析】A.根据干燥剂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B.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来分析;C.根据是否发生化学变化来分析;D.根据干燥的原理以及是否生成新物质来分析。【解答】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干燥剂的使用可以防潮、防霉、除湿,选项说法正确;B.氧化钙干燥剂吸水是发生的化学变化,水分子的数目发生了改变,选项说法正确;C.硅胶干燥剂吸水属于物理变化,水分子的种类不发生改变,选项说法错误;D.氧化钙干燥剂吸水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硅胶干燥剂吸水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干燥剂的相关知识,解题时要根据所学化学知识以及题干信息来分析解答,难度不大。20.(2分)乙烷(C2H6)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与氯气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3 B.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1 C.甲和丙的元素组成相同 D.生成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分析】A.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进行判断;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进行判断;C.根据甲和丙的化学式,判断元素组成是否相同;D.根据微观示意图,推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而判断分子个数比。【解答】解:A.甲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4:1,A错误;B.乙为氯气,则氯气的相对相对分子质量为:35.5×2=71,B正确;C.甲物质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丙物质中含有碳、氢、氯三种元素,C错误;D.根据微观示意图,推断出该反应的方程式为:C2H6+2Cl2C2H4Cl2+2HCl,则生成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难度不大。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0分)【生活现象解释】21.(4分)2020年全国低碳日的活动主题是“绿色低碳,全面小康”。(1)CO2属于bc(填序号)。a.单质b.氧化物c.化合物(2)CO2过度排放会导致的环境问题有温室效应(合理即可)(写出1条即可)。(3)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控制CO2的排放量。①化石燃料包括天然气、煤和石油。②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分析】(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在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是氧化物。(2)根据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解答。(3)①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进行分析解答。②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点燃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CO2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2)CO2过度排放会导致的环境问题有温室效应,会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海平面的上升,以及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3)①化石燃料包括天然气、煤和石油。②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点燃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故答案为:(1)bc;(2)温室效应(合理即可);(3)①石油;②CH4+2O2CO2+2H2O.【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石燃料的种类、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单质与化合物、氧化物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2.(2分)水是宝贵的资源。(1)生活中,常用来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煮沸。(2)我国开发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实现了在光照下分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分析】(1)根据硬水的软化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题意,我国开发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实现了在光照下分解水,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降低。(2)由题意可知,我国开发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实现了在光照下分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故答案为:(1)煮沸;(2)2H2O2H2↑+O2↑。【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硬水软化的方法、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3.(2分)烧烤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原理。(1)用扇子扇炭火,可以让炭火更旺,原因是提供了丰富的氧气,促进了碳的燃烧。(2)食物烤制过程中香味四溢,从微观角度解释能闻到香味的原因: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分析】(1)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用扇子扇炭火,可以让炭火更旺,原因是炉中可燃物量大,放热多,空气流通不致使炉温降低很多,却使供给的空气增加,促进了燃料的燃烧.(2)食物烤制过程中香味四溢,是因为食物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香味。故答案为:(1)提供了丰富的氧气,促进了碳的燃烧;(2)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烧的条件、分子的基本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4.(4分)铁是全球年产量最高的金属。(1)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炼铁的原理是3CO+Fe2O32Fe+3CO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铁锅可以用来炒菜,主要利用的铁的性质是导热性。(3)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它由硫酸铜、生石灰加水配制而成。不能用铁桶配制波尔多液的原因是Fe+CuSO4═FeSO4+Cu(用化学方程式表示)。(4)铁生锈的现象随处可见。防止铁生锈的措施有喷漆(合理即可)(写出1条即可)。【分析】(1)根据炼铁的化学反应原理来分析;(2)根据铁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3)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来分析;(4)根据铁的锈蚀条件以及防锈措施来分析。【解答】解:(1)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在高温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故填:3CO+Fe2O32Fe+3CO2;(2)铁具有导热性,所以铁锅可以用来炒菜,故填:导热性;(3)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故填:Fe+CuSO4═FeSO4+Cu;(4)铁生锈的条件: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所以生活中铁制品表面喷漆、涂油、电镀等均能够防止铁制品生锈;故填:喷漆(合理即可)。【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铁的冶炼、金属的性质等,难度不大,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记忆和训练即可解答。三、科普阅读理解25.(7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维生素A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素,具有抗氧化、调节免疫、促进生长发育等作用。维生素A只存在于动物体中,常见食物中维生素A的含量如表1所示。植物中虽不含有维生素A,但许多蔬菜、水果中含有胡萝卜素,它在小肠中可分解为维生素A。表1:每100g食物中维生素A的含量食物种类羊肝牛奶鸡蛋河蟹黄鱼维生素A含量(μg/100g)209722431038910维生素A是由C、H、O元素组成的黄色固体,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易被氧化,特别是暴露于氧气、高温环境时,会加快这种氧化作用。因此,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会影响食品中维生素A的含量。实验人员以不同原料为载体,模拟食品加工过程,研究了加工温度和加工时间对食品中维生素A含量的影响。实验过程中,先用维生素A标准溶液(溶剂为乙醇)对面粉进行强化处理,将处理后的面粉分别用水、鸡蛋清揉合成面团;再以此面团为研究对象,探究加工温度和加工时间对食品中维生素A含量的影响,测定结果如图1、2所示。因此,在食品加工生产的过程中,科学地控制温度、时间对食品中维生素A的保留至关重要。(原文作者:宋凤艳等,有删改)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维生素A的物理性质有黄色固体(或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合理即可)(写出1条即可)。(2)表1所列出的几种食物中,维生素A含量最高的是羊肝。(3)从实验设计看,涉及到的影响食品中维生素A含量的因素有加工温度、加工时间和载体种类。(4)根据图1得出的关于加工时间对食品中维生素A含量影响的结论是加工时间越长,食品中维生素A的含量越低。(5)图2中,得出关于加工温度对食品中维生素A含量影响的结论,所依据的证据是相同时间内,温度越高,食品中维生素A越低。(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填序号)。a.维生素A是一种营养素b.维生素A中只含非金属元素c.维生素A能与氧气反应d.吃蔬菜对补充维生素A无益【分析】(1)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2)根据表1信息来分析;(3)根据实验设计来分析;(4)根据图1信息来分析;(5)根据图2信息来分析;(6)根据所学知识以及题干信息来分析。【解答】解:(1)维生素A是黄色固体,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这些性质均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维生素A的物理性质;故填:黄色固体(或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合理即可);(2)表1所列出的几种食物中,维生素A含量最高的是羊肝;故填:羊肝;(3)从实验设计看,涉及到的影响食品中维生素A含量的因素有加工温度、加工时间和载体种类;故填:载体种类;(4)根据图1得出的关于加工时间对食品中维生素A含量影响的结论是加工时间越长,食品中维生素A的含量越低;故填:加工时间越长,食品中维生素A的含量越低;(5)图2中,得出关于加工温度对食品中维生素A含量影响的结论,所依据的证据是相同时间内,温度越高,食品中维生素A越低;故填:相同时间内,温度越高,食品中维生素A越低;(6)a.维生素A是一种营养素,选项说法正确;b.维生素A是由C、H、O元素组成,所以维生素A中只含非金属元素,选项说法正确;c.由题干信息可知,维生素A能与氧气反应,选项说法正确;d.植物中虽不含有维生素A,但许多蔬菜、水果中含有胡萝卜素,它在小肠中可分解为维生素A,所以吃蔬菜对补充维生素A无益的说法是错误。故选:abc。【点评】全面营养是通过合理膳食来实现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合理膳食的含义。四、生产实际分析26.(4分)用冰铜(主要成分为FeS和Cu2S)为原料制备CuSO4的主要工艺流程如图:(1)冰铜属于混合物(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侧吹炉中发生反应:Cu2S+O22Cu+SO2,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3)配平酸浸槽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u+O2+2H2SO4═2CuSO4+2H2O(4)酸浸槽中,搅拌的目的是充分混合反应物,利于反应充分进行。【分析】(1)考查混合物定义;(2)根据反应特点总结反应类型;(3)根据元素电子数升将平衡配平化学方程式;(4)根据影响反应因素回答此题。【解答】解:(1)冰铜不是由单一物质组成,所以属于混合物;故答案为:混合物。(2)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符合置换反应特点,所以该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故答案为:置换反应。(3)铜变为硫酸铜,化合价升高2个单位,而氧气变为水,氧元素化合价降低4个单位,根据化合价升将平衡,可知此时铜系数为2,水的系数为2,而硫酸铜中含有铜元素,所以硫酸铜系数为2,根据硫酸根系数可知,硫酸系数为2,此时反应前后原子数目相同,所以铜的系数为2,氧气系数为1,硫酸系数为2,硫酸铜系数为2,水的系数为2,故答案为:2;2;2;2。(4)充分搅拌后,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利于反应的进行;故答案为:充分混合反应物,利于反应充分进行。【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27.(3分)炼铜过程产生的烟气可用于制备硫酸,实现变废为宝,部分流程如图:(1)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2)转化器中发生的反应是化合反应,反应物是SO2和空气中的氧气。(3)吸收塔中发生的是化学(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分析】(1)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2)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3)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解答】解:(1)SO2中,氧元素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故填:+4.(2)转化器中发生的反应是化合反应,反应物是SO2和空气中的氧气,即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故填:氧气。(3)吸收塔中,三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硫酸,是化学变化。故填:化学。【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五、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28.(4分)在实验室中制取CO2,并验证其性质。(1)实验室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2)下列装置中,制备、收集CO2的装置分别是②、③(填序号)。(3)验证“CO2不支持燃烧”性质的实验操作:取一瓶收集好的CO2气体,然后放入燃烧的木条,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分析】(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2)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3)二氧化碳的性质。【解答】解:(1)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2)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②;③;(3)验证“CO2不支持燃烧”性质的实验操作:取一瓶收集好的CO2气体,然后放入燃烧的木条,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故答案为:然后放入燃烧的木条,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二氧化碳的性质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29.(4分)用如图装置进行CO2的性质实验。(1)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Ca(OH)2+CO2═CaCO3↓+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向紫色石蕊稀溶液(由紫色石蕊和水配制而成)中通入CO2,观察到紫色溶液变红。①上述实验不能(填“能”或“不能”)得出“CO2可以和H2O发生反应”的结论,理由是未能证明二氧化碳能不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色。②加热该红色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红色变成紫色。【分析】(1)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2)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加热条件下,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解答】解:(1)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故填:Ca(OH)2+CO2═CaCO3↓+H2O。(2)①上述实验能得出“CO2可以和H2O发生反应”的结论,理由是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观察到紫色溶液变成红色,说明CO2可以和H2O发生反应生成酸。故填:能;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观察到紫色溶液变成红色,说明CO2可以和H2O发生反应生成酸。②加热该红色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红色变成紫色,是因为加热条件下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填:红色变成紫色。【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30.(2分)分别将盛有白磷、红磷的试管放入盛有80℃热水的大烧杯中(如图),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1)实验过程中发现,试管1中红磷不燃烧,试管2中白磷燃烧,由此可验证的可燃物燃烧条件是温度要达到着火点。(2)验证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需继续进行的实验操作是另取一块白磷放在烧杯中的水中。【分析】(1)根据试管1中红磷不燃烧,试管2中白磷燃烧,结合白磷、红磷具备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验证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即验证与氧气接触,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试管1中红磷不燃烧,试管2中白磷燃烧,白磷、红磷均能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故可验证的可燃物燃烧条件是温度要达到着火点。(2)验证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即验证与氧气接触,可另取一块白磷放在烧杯中的水中,白磷是可燃物、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答案为:(1)温度要达到着火点;(2)另取一块白磷放在烧杯中的水中。【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燃烧的条件,掌握燃烧的条件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1.(5分)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如图所示的2个实验。(1)实验1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①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②反应前称得质量为m1,红磷充分燃烧后冷却,称得质量为m2,m1=m2(填“>”“=”或“<”)。③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一定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质量都不变。(2)实验2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蜡烛燃烧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解答】解:(1)①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故填:4P+5O22P2O5。②反应前称得质量为m1,红磷充分燃烧后冷却,称得质量为m2,m1=m2,是因为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故填:=。③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一定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质量都不变。故填: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质量都不变。(2)实验2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蜡烛燃烧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故填:蜡烛燃烧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32.(5分)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铝和铜的化学性质。实验装置实验步骤Ⅰ.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Ⅱ.打开K1,关闭K2,用注射器向A中注入过量稀硫酸,直至液面浸没A中右侧导管口;Ⅲ.打开K2,关闭K1(1)用砂纸打磨铝片的目的是除去表面的氧化物。(2)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向B中加入蒸馏水至浸没导管口,关闭K1,打开K2,双手紧捂集气瓶,导管口出现气泡,说明装置不漏气。(3)步骤Ⅱ,A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有铝片表面产生大量气泡。(4)步骤Ⅲ,A中液体进入B后,未观察到明显现象,原因是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铝排在氢前面,铜排在氢后面,因此铜不能和硫酸铝、稀硫酸反应。【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解答】解:(1)用砂纸打磨铝片的目的是除去表面的氧化物。故填:除去表面的氧化物。(2)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向B中加入蒸馏水至浸没导管口,关闭K1,打开K2,双手紧捂集气瓶,导管口出现气泡,说明装置不漏气。故填:双手紧捂集气瓶,导管口出现气泡,说明装置不漏气。(3)步骤Ⅱ,A中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可以观察到铝片表面产生大量气泡。故填:铝片表面产生大量气泡。(4)步骤Ⅲ,A中液体进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