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想指导后进生转化更给力_第1页
“新”思想指导后进生转化更给力_第2页
“新”思想指导后进生转化更给力_第3页
“新”思想指导后进生转化更给力_第4页
“新”思想指导后进生转化更给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新”思想指导后进生转化更给力摘要: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一直困扰着教育工作者,本文以“六个效应”为指导思想,讲述了教师、同学、后进生个人三方面共同作用,来促进后进生更好、更快的转化。

关键词:新思想后进生转化给力

大量的问卷调查研究报告表明,学校里最让教师头疼的工作是德育工作。其中德育工作中最棘手的是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我们知道阳光、空气、水、花草、树共同构成了一个美好的世界。大自然不会因为花不如树实用、草不如树高大而冷落花草。因而,我们教育工作者理应认真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一位著名学者在一次讲座中说道:“要做育苗大师,不做拔草专家。”如果你习惯发现孩子的缺点、劣势、短处、不成功之处,并且因此经常性的批评、指责、否定孩子,你就会看到:孩子会越来越表现的像你所批评的那样,越来越符合你所指责的那种不成功的形象,孩子的缺点也会越来越多,会离成功越来越远【1】。纵观在校的部分教师,他们总是揪着孩子的缺点不放,“小题大做”、“无限夸张”,让孩子在“我不行”、“我是坏孩子”的心态中成长。于是一双双明亮的眼睛陡然暗淡无光了,言行举止也就随之“笨”起来了。与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多赏识、少批评、以退为进,切记单刀直入”的观点恰恰相反,不仅不能使后进生的问题得到解决,并且严重时会把问题引向万丈深渊。下面笔者谈一谈个人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贝尔效应——上锁

“想着成功,成功的景象就在内心形成”。教师应该想方设法把“我一定会成功、我一定要成功”的思想牢牢的锁在学生的心中。英国前首相威廉.皮特还是一个孩子时,就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就一番伟业。在成长的过程中,无论他身处何处,无论做什么,他从来未放弃过对自己的信心,不断的告诉自己会成功,应该出人头地。经过他锲而不舍的努力,坚忍不拔的意志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蜕变,坐上了英国首相的宝座。教师应该搜集一些这样的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名人成功的事迹,挂在教室的后墙上,让学生共阅,最好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资料的搜集工作上来。相信学生每天有这些成功人士的陪伴,“我一定会成功、我一定要成功”的思想自然就会在学生心底根深蒂固。

二、南风法则——解锁

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先来一个冷风凛冽,寒风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为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南风法则给我们的启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注重讲究方法。教师在处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尤其要学会变通,解开“严”字当头、冷眼相对、冷嘲热讽……的思想枷锁。应该多一些温暖、关心,多一些“人情味”,多在“感”上下功夫,“情”上拉近距离。记得一节课上,笔者巡视学生做物理综合练习册时,一位女学生神色慌张,迅速想把综合练习册从桌面上挪走,突然手机从中露了出来。笔者见状,只是面带微笑、温柔的说了一句:“这么高级的方法,你也能想出来”。这位女学生也不好意思的笑了。从此,这位女生再也没在我的课堂上玩手机。

三、牢骚效应——去火

牢骚效应源于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系组织的一次有价值的“谈话实验”。具体做法就是专家们找霍桑工厂的工人个别谈话。规定在谈话过程中,针对工人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专家要耐心倾听、不准训斥、不准反驳。这一“谈话实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该工厂的产量大幅度提高。牢骚效应给我们的启示:对那些未实现的意愿和未满足的情结,切莫压抑克制,要千方百计的让它宣泄出来。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应该让学生的不满、抱怨及时的发泄出去,可以准备一个牢骚瓶,把他们的唠叨装进牢骚瓶,及时灭掉他们心中的火。最好再准备一个许愿瓶,把他们的愿望收录瓶中。

四、鲶鱼效应——助火

鲶鱼效应源于这样一个故事,挪威人爱吃沙丁鱼,不少渔民都以捕捞沙丁鱼为生。但是,由于沙丁鱼不爱动,捕上来不一会儿就会死去。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个渔民误将一条鲶鱼掉进了沙丁鱼鱼舱里,回到岸边打开鱼舱时,惊奇的发现,以前都会死的沙丁鱼,竟然都活蹦乱跳的。原来鲶鱼进入舱后,由于环境陌生,四处游动,把整舱鱼搅得上下浮动,使水中氧气含量充足,保证了沙丁鱼活着进入了渔港。鲶鱼效应给我们的启示:竞争越是激烈的地方,越是活力十足。细心的教师不难发现,如果班级里面多几个积极向上、乐观,敢于发言、善于表现,像“鲶鱼”一样的活跃分子,推动整个班级的空气,使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火”起来,越烧越旺。那些“沙丁鱼”们像触电似的,也就跟着动起来,自然也会积极、主动的跟着学起来。相反,没有“鲶鱼”的班级,课堂则是死气沉沉,百呼而无一应。这时,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培养出几个“鲶鱼”来,使课堂气氛活、动起来。

五、马太效应——正心

在《圣经》中的《新约.马太福音》中记载的一个国王和三个仆人的故事,道出了一个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事实“赢家通吃”。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马太效应”给我们的启示:名人和无名者干出同样的成绩,往往前者名利双收,后者却无人问津。在现实教学中,“马太效应”的现象也十分明显。好的更好,差的更差。成绩好的学生,更引人注意,更有魅力、个性,更容易讨人喜欢。因而,一些“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校园新星”等头衔都佩戴在他们的头上,使他们更加耀眼夺目,一好百好。相反,成绩差的学生,被视为眼中钉、肉中刺。除了拳脚相加,还有无礼的谩骂,什么“猪都不如”、“真不要脸”、“人渣”等秽语都强塞给他们。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摆正心态,一视同仁。勿以分数论英雄,勿被白纸上的一个小黑点而遮住双眼。要善于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不失时机的进行表扬,表扬要真诚、发自内心。永远相信语言的力量是巨大的,一句恰到好处的称赞会成就一个人的一生。屠格涅夫的一句:“这位青年人如果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使一个青年人一下子点燃了心中的火花,找到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观,于是一发不可收拾的写下去,后来成为享誉世界的思想家和艺术家,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2】。

六、罗森塔尔效应——偏心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进行了一项有趣的研究。他们找到一个学校,然后从校方手中得到一份全体学生的名单。经过抽样,他们向校方提供了一些学生名单,并告诉校方,他们通过一项测试发现,这些学生有很高的天赋,只不过尚未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其实,这是从学生名单中随意抽出来的几个人。有趣的是,在学年末的测试中,这些学生的成绩的确比其他学生高出很多。罗森塔尔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一旦知觉对方好,就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寄以希望,对方也会产生出相应于这种期望的特性。“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就是良好的心理暗示在罗森塔尔效应中应用。因此,只要教师多把心思偏向后进生一些,对他们多一些关怀、帮助和谈心,有时哪怕只是一个悄悄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一回小小的奖励,都足可以让后进生自由地张开腾飞的翅膀【3】。

总之,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教育艺术,不断思考,找到后进生的“症结”,对症下药,才能促进后进生积极、乐观、快速的转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