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单元测试题_第1页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单元测试题_第2页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单元测试题_第3页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单元测试题_第4页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单元测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单元测试题语文版七级语文上册2016)第六单元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

下面是对木兰的几种评价,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B.C.

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对统治阶级战争政策的否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古代人民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而且反映出他们对和平生活的向D.

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爱国精神,而且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礼

教的抗议.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这节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时有好几个场面,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C.

家中欢乐的气氛木兰见到伙伴时喜剧性的场面

B.D.

木兰喜不自禁的激情木兰对已失岁月的怀念与感慨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世无双亦此自矜射于家圃卖油翁释担而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下面句子全部表现陈尧咨骄傲自满的一项是()①公亦以此自矜②但微颔之③尔安敢轻吾射④我射不亦精乎⑤康肃笑而遣之B.C.D.

①②③②④⑤②④③①③④4.

选出加横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C.

愿为市鞍马(市:买)万里赴戎(戎机:指战争)

B.D.

问女何所思思:思念)赏赐百千强强:强壮)5.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①其足,而置之其坐②。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③。”反④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选自《韩非子》下面句子中的“之”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C.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而忘操之

B.D.

至之市反归取之二、文言文阅读6.塞翁失马近塞上之人术故而入胡吊之曰何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解释下边加线的字。(1马无故亡而入胡()(2其马将胡骏马而归()(3此何遽不为福乎()(4堕而折其髀()(5死者十九()补足下面的成语。塞翁失马,____________。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单元测试题区别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近塞上之人()人皆贺之()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文章开头一句话有何作用?《老子》中有一句话:“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与本文哪句话意思相近?本故事蕴含着生活中事物对立两方面转化的道理从生活中再找出一个这样的例子。三、诗歌鉴赏7.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四、语言表达8.

查词典给大家讲一讲成语“唇亡齿寒”的故事。五、书写9.

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1名人免不了有故事流传,真假难辩。()(2若从猫的一方面想呢?一有紧急情况,两猫不能同时进出,事必大的要挤了小的。而且——大猫:这是我的洞,充许你用,要以我为主。小猫口头称事,心中不服。()(3代表齐国出访自然有一些随从组成外交使团,骑马乘车,前呼后拥,晏子绝不能一个人徙步走来。()六、作文10.

夏季,你是否见到过一场暴雨过后的河流?请写一段话,说出河水暴涨的情况,字数左右。七、其他11.

给加线字注音。

(1咨()(2自矜()(3睨()(4忿然()(5酌油()(6杓()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单元测试题答案和解【案1.

A

2.

D

3.

D

4.

D

5.

B6.

(1丢失(2带着()就(4坠落(5十分之九

7.

焉知非福

8.

的他主谓之间,不译

9.

引起下文。

10.

福之为祸,祸之为福。

11.

现实生活中事物对立的两方面互相转化的例子有很多,如生活中的水,是生命之源,但水灾却是无情的;再如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钱,人们常说“钱不是万能的,没钱却万万不能”。7.8.

凡事要不怕困难,勇于攀登高峰。(意近即可)春秋时期,晋国为攻打虢国,晋王采纳大将荀息的建议,送晋王的玉石与宝马给虞王,向虞国借道攻虢。虞王不接受宫之奇邻国之间就是嘴唇与牙齿的关系的观点,允许晋国借道攻虢,结果晋灭虢后三年就消灭虞国,夺回宝物。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9.

(1辨(2势允是(3)决徒10.11.

略(1z(2īn(3(4fèn(5zhuó(6o【析

1.

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全文通过叙述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建功受封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勇敢机敏、孝顺勤劳、不慕名利、坚强果敢、英勇善战的女英雄形象达了作者对木兰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的赞美A项表述最符合文章的内容。故选A。2.

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这部分用了排比的修辞,表现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没有表达对已失岁月的怀念与感慨。故选D。3.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理解及概括能力。解答此题,要疏通文意,反复阅读选文,整体感知文本,按照题目要求,结合选文内容来分析。文中表现陈尧咨骄傲自满的句子有“公亦以此自矜”、“尔安敢轻吾射”、“我射不亦精乎”,从人物的语言、神态中表现出来。故本题选D。4.5.

此题为文言词语的理解。D项“强”应为“有余”。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文言虚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例句,注意归纳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学生要熟练掌握“之”的常见用法:①结构助词,的②代词③凑音节,无实义④动词,去、往的意思⑤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等等,然后结合具体的句子,写出答案。此题中A、C、项之”均为代词,代“尺码”B中“之”为动词,“到”,故选B。6~11.

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释义的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为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注意“亡”、“十九”这里是古今异义用法。此题考查的是对成语的掌握能力文言文中的成语和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出的成语要学会分类整理,理解其含义和用法。“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反之亦然。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释义的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为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之”是文言虚词,它的用法有:助词,的;代词;主谓之间;动词,去,到;协调音节等。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单元测试题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的相通之处在于都要读懂文章,准确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在读懂的基础上善于表达自己的理解。这就要求学习里加强阅读能力的训练,主要是思考表达问题的能力。做此类题,一要通晓文意,二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受其启发,深入思考,加以概括,简要表达。文章开头一句话“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引起下文。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的相通之处在于都要读懂文章,准确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在读懂的基础上善于表达自己的理解。这就要求学习里加强阅读能力的训练,主要是思考表达问题的能力。做此类题,一要通晓文意,二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受其启发,深入思考,加以概括,简要表达。《老子》中有一句话:“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与本文“福之为祸,祸之为福”意思相近,都是不珍惜福气,祸就将逐渐而至。虽有祸事,但能正确对待,也能因祸得福。祸福其实相依的意思。本题主要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做这题,要认真阅读文章,然后勾画圈点,把重点记录下来。再从文章的题目、开头与结尾等处找出文章的中心。最后,根据文章的中心,联系自己的现实生活,将自己的个性化展示出来。本故事蕴含着生活中事物对立两方面转化的道理生活中事物对立的两方面互相转化的例子有很多生中的水生命之水却是无情的如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钱,人们常说“钱不是万能的,没钱却万万不能”。7.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词名句的能力。此题的答题步骤为:)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使用了这种手法;)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从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8.

此题考查的是历史故事的积累能力。要了解古代的成语故事,并作积累归纳,以加强自己的文化素养。“唇亡齿寒”出自《左

哀公八年》,春秋时期,晋国为攻打虢

国,晋王采纳大将荀息的建议,送晋王的玉石与宝马给虞王,向虞国借道攻虢。虞王不接受宫之奇邻国之间就是嘴唇与牙齿的关系的观点许晋国借道攻虢果晋灭虢后三年就消灭虞国,夺回宝物。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9.

此题考查学生汉字辨析与书写的能力。平时要注意词语尤其成语中每个字的意思,据字意判断字形,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形意同记。做题时,注意词语中易错的形似、同音字,首先判断,仔细辨识。10.

此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了解情境作文的概念结题目所给情境,下笔成文作也称情境作文根具体场的情形或某种景象或某种境地,运用联想和想象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样式。这种作文形式对训练同学们的描写、记叙、抒情能力,特别是想象能力、创新能力,都具有较重要的作用。夏季,暴雨,河流是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