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住在富人区的她2023年04月广西梧州市苍梧县人民法院招考聘用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图片大小可任意调节)一.参考题库(共1000题)1.下列关于全国经济普查的说法错误的是:A.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的规定,经济普查每5年进行一次B.2019年1月1日,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现场登记工作正式启动C.普查取得的单位和个人资料,不作为对普查对象实施处罚的依据D.目的是全面调查我国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布局和效益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全国经济普查并选错误项。第二步,《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第2条规定,经济普查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掌握我国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等情况,建立健全基本单位名录库及其数据库系统,为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奠定基础。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解答本题需要考生熟悉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的相关知识。考生在备考阶段,需对经济普查的时间、目的意义、对象范围、内容、普查期限等知识点有一个系统的了解。A项说法正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第七条规定,“经济普查每5年进行一次,标准时点为普查年份的12月31日”。B项说法正确。2019年1月1日零时,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现场登记工作正式启动。C项说法正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经济普查取得的单位和个人资料,严格限定用于经济普查的目的,不作为任何单位对经济普查对象实施处罚的依据”。D项说法错误。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第二条的规定,经济普查的目的,是全面掌握我国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等情况,建立健全基本单位名录库及其数据库系统,为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奠定基础。故本题选D。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法律常识。A项正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第七条规定:“经济普查每5年进行一次,标准时点为普查年份的12月31日。”B项错误,《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第二条规定:“经济普查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掌握我国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等情况,建立健全基本单位名录库及其数据库系统,为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奠定基础。”C项正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经济普查取得的单位和个人资料,严格限定用于经济普查的目的,不作为任何单位对经济普查对象实施处罚的依据。”D项正确,2019年1月1日零时,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现场登记工作正式启动。按照部署,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标准时点为2018年12月31日,普查时期资料为2018年年度资料。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2.根据我国《票据法》的规定,对汇票的持票人承担连带责任的主体不包括:A.出票人B.见证人C.背书人D.承兑人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票据法知识并选错误项。第二步,根据《票据法》第六十八条第一款,汇票的出票人、背书人、承兑人和保证人对持票人承担连带责任。故对汇票的持票人承担连带责任的主体不包括见证人。见证人仅是在场看见双方实施借款行为的证人,起着证明借贷关系的作用,与在场人意思近似。见证人可以在借据或合同上签字,但一般均冠以“见证人”字样。见证人并不是担保人。见证人不承担连带责任。因此,选择B选项。A项:根据《票据法》第二十六条,出票人签发汇票后,即承担保证该汇票承兑和付款的责任。A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C项:根据《票据法》第三十七条,背书人以背书转让汇票后,即承担保证其后手所持汇票承兑和付款的责任。C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D项:根据《票据法》第六十八条第一款,汇票的出票人、背书人、承兑人和保证人对持票人承担连带责任。D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3.近年来,众筹商业模式快速兴起,股权众筹、奖励型众筹、捐赠性众筹等不同形式的众筹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但是,2016年一些中小众筹平台却没有挺过“年关”,众筹联盟最近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平台下线或众筹业务下架的平台数量达89家,占正常运营众筹平台数量的五分之一。接下来最可能讲的是:A.众筹市场的未来为什么不容乐观B.众筹市场如何应对新的严峻挑战C.火热上线的众筹平台缘何遇冷下架D.众筹平台怎样做到“曲不断,人不散”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下文内容的推断。对于此类题目,解答时通常可从文段末句入手。根据行文逻辑,选择与末句内容联系最紧密的一项。文段先指出众筹商业模式快速兴起,接着以“但是”转折,通过一系列数据说明了多家众筹平台下线或业务下架。重点分析尾句,落脚点在众筹平台“遇冷”的问题,按照一般行文逻辑,下文应具体解释出现多家众筹平台下架现象的原因。C项符合,当选。A、B两项偷换概念,尾句主要讲的是“众筹平台”而不是“众筹市场”,“众筹市场”范围大于“众筹平台”,排除。D项“怎样做到”应在分析原因之后,针对原因才能提出解决方案,与文段联系不紧密,排除。故本题选C。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浏览文段,重点分析尾句,判别文段话题落脚点。文段首先以众筹商业模式快速兴起的现象引出话题,接着话锋一转,列举数据说明众筹平台下线或众筹业务下架很多。文段话题落在尾句,主要用数据说明“众筹平台遇冷”的问题,接下来应该围绕这一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符合语境。因此,选择B选项。解题思路:文段开篇指出近年来各种众筹形势蓬勃发展,而后由转折关键词“但是”引出2016年有一些众筹平台没有挺过“年关”,下架的众筹平台数量达正常运营众筹平台的五分之一,尾句围绕众筹平台遇到的问题展开阐述。故下文应继续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论述,且提出问题之后,应该首先分析问题,再解决问题,即论述众筹平台产生问题的原因,对应B项。A项:“怎样做到‘曲不断,人不散’”为对策表述,对比B项,应该放在B项之后,排除。C、D两项:均围绕“众筹市场”进行论述,而文段尾句则围绕“众筹平台”进行阐述,话题不一致,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文段出处】《众筹又出事了?众筹平台怎样做到“曲终人不散”》4.玉石:雕琢:玉器A.蚕丝:织造:丝绸B.粮食:酿造:美酒C.生铁:冶炼:钢材D.蚊香:点燃:烟雾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题干给出了三个词项,通过遣词造句法确定三个词项之间的关系,玉石经过雕琢成为玉器,分析各选项选择最符合的一项。玉石经过雕琢可以成为玉器,仅发生了物理变化。A项,蚕丝经过织造可以成为丝绸,也是仅发生了物理变化。B项,粮食经过酿造可以成为美酒,但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C项,生铁经过冶炼可以成为钢材,但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D项,蚊香点燃后会生成烟雾,不是加工关系。故本题选A。5.(
)是指当某项行为具有一定的群体性或普遍性时,即使该行为含有某种不合法或不合理因素,法律也对其难以惩戒。A.法不责众B.疑罪从无C.知法犯法D.法不容情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法理学的基本概念知识。第二步,法不责众是指当某项行为具有一定的群体性或普遍性时,即使该行为含有某种不合法或不合理因素,法律对其也难予惩戒。法不责众是制定法律的一个原则,在法理上其实不存在法不责众的情况,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种观念在老百姓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因此,选择A选项。B项:疑罪从无是指刑事诉讼中,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确实、充分,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有本法第十六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其定义与本题不符。B项错误。C项:知法犯法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但是却作为的法律行为。并未提及具有一定的群体性或普遍性的特征。C项错误。D项:法不容情是指在法律面前不能容许人情宽容。与本题体现的内容并不一致。D项错误。6.在传统社会,社会能够提供的文化产品很少,公众的可选择性也很小,公众的兴趣爱好主动或被动地被聚拢到一起;进入现代社会,伴随着文化产业、网络和传媒的快速发展,娱乐方式也从传统的人际直接互动转变为借助于机器的人际间接互动,甚至是人机互动。公众的选择范围在极大扩展的同时,公众因选择的多样性而出现大量分流,随之而来的是共同兴趣爱好的消逝。以下各项如果为真,最能反驳上述论证的是:A.网络社会的来临彻底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模式B.借助于移动互联网,日常交往最多的人可能根本就不在身边C.现代技术突破了传统差序格局,人际关系不再以地域为基础D.社会组织可以通过搭建联络平台组织相关活动来培养兴趣爱好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论点:随之而来的是共同兴趣爱好的消逝。论据:公众的选择范围在极大扩展的同时,公众因选择的多样性而出现大量分流。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网络社会的来临彻底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模式,与公众的共同兴趣爱好是否消失无关,排除;B项:借助于移动互联网,日常交往最多的人可能根本就不在身边,与公众的共同兴趣爱好是否消失无关,排除;C项:现代技术突破了传统差序格局,人际关系不再以地域为基础,与公众的共同兴趣爱好是否消失无关,排除;D项:社会组织可以通过搭建联络平台组织相关活动来培养兴趣爱好,意味着网络的发展、人机互动的出现可以营造人们相处和交流的平台,而这个平台可以组织相关活动来培养兴趣,就不存在公众共同兴趣爱好的消逝,直接削弱论点,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反驳”,确定为削弱论证。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论点:公众的选择范围在极大扩展的同时,公众因选择的多样性而出现大量分流,随之而来的是共同兴趣爱好的消逝。论据:在传统社会,由于可选择性小,公众的兴趣爱好主动或被动地被聚拢到一起;但现代社会,随着文化产业、网络和传媒的快速发展,娱乐方式也从人际直接互动转变为借助于机器的人际间接互动,甚至是人机互动。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增加论据。该项指出网络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模式,能够印证论据中所提到的人际互动的转变,具有加强作用。B项:无关选项。日常交往最多的人可能根本就不在身边,与公众是否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C项:无关选项。该项说明人际关系不再以地域为基础,与公众是否具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D项:增加反向论据。该项说明还有其他的方法使人们培养起共同兴趣爱好,因此不会使得人们的共同兴趣爱好消逝,具有削弱作用。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题干首先比较了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不同特点,之后引出由于现代社会公众选择的多样性而导致共同兴趣爱好的消逝。要求选择最能反驳该论证的一项,只要能够说明公众的兴趣爱好并未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而消逝即为正确答案。题干的论证是由于网络和传媒的快速发展,公众因选择的多样性出现分流,从而导致共同兴趣爱好的消逝。A项,人们的互动模式的改变,与兴趣爱好无关。B项,说明由于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改变,与兴趣爱好无关。C项,说的是现代技术突破了地域的限制,与是否会导致共同兴趣爱好消逝无关。D项,说明可以通过新的平台和方式来培养共同兴趣爱好,直接反驳了结论。故本题选D。7.俗话说“不要将你的鸡蛋全都放在一只篮子里”。下列选项与该俗语蕴含的道理相吻合的是:A.天有不测风云B.鱼与熊掌不可兼得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D.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人文常识。第二步,“不要将你的鸡蛋全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字面意思是,如果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风险就比较大,万一失手,篮子里的鸡蛋就有可能全部打碎。这句话来自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托宾,是指如果将财富投资到同一个地方,面对无法预知的风险,一旦失误就会损失惨重。“天有不测风云”比喻有些灾祸的发生,事先是无法预料的,与题干意思相符。因此,选择A选项。解题思路:本题可用关键词法解答。题干强调“不要”“放在一只篮子里”,意思就是得把鸡蛋分散地放在不同的篮子里,防范风险。A项“天有不测风云”意即风险无法预料,言外之意就是要注意防范,与题干相吻合,当选。B项与风险无关,不符题意,排除。C、D两项强调需要付出风险和代价才能做好一个事情,不符题意。“不要将你的鸡蛋全都放在一只篮子里”寓意灾祸是否发生是无法预料的,不要把所有的资本都投入到一件事情上,要有风险意识。A项正确。“天有不测风云”比喻有些灾祸的发生,事先是无法预料的,要有风险意识。B项错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强调当不能兼得的时候,我们应当学会取舍。C项错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比喻不经历艰险,就不能取得成功。D项错误。“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比喻要达到某一目的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故本题选A。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经济。如果把所有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如果篮子翻了,所有的鸡蛋都会碎掉;如果不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篮子翻了,还会有其他鸡蛋剩下。即不要把所有的资本都投入到一件事情上,应该做多手准备,规避风险。A项正确,天有不测风云比喻灾祸是无法预料的,即风险是随时存在的,我们应该懂得随时规避和防范风险。与题意相符合。B项错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意思是:鱼和熊掌不能同时获得。强调的是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应该如何取舍,在经济上对应的是机会成本。与风险无关。C项错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比喻不经历艰险,就不能取得成功,也指需通过实践取得真知。与风险无关。D项错误,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比喻要达到某一目的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与风险无关。故正确答案为A。8.葵花籽内脂肪含量确实挺高,但传言中提到的不饱和脂肪酸并不会伤肝。以往科学家确实进行过试验,实验结果仅仅说明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葵花籽油)不适合煎炸。如果不连续煎炸食物,生成的有害物质其实并没有那么多。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葵花籽由于脂肪含量高,所以会伤肝B.连续煎炸葵花籽油会生成很多有害物质C.葵花籽里面的脂肪是饱和脂肪酸D.只要用葵花籽油煎炸就会生成大量有害物质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一一对应。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文段第一句“花籽内脂肪含量确实挺高,但传言中提到的不饱和脂肪酸并不会伤肝”,属于曲解文意,排除。B项对应文段最后一句“如果不连续煎炸食物,生成的有害物质其实并没有那么多”,即连续煎炸会生成很多有害物质,正确。C项对应“葵花籽内脂肪含量确实挺高,但传言中提到的不饱和脂肪酸并不会伤肝”说明应是不饱和脂肪酸,可排除。D项表述过于绝对,且大量有害物质与文段最后一句“其实没有那么多”相悖。因此,选择B选项。9.①眼下强调防风险的重要性,并不是山雨欲来、仓促应战,而是
、防微杜渐。②要想在创新上赢得先机,就需要看准创新方向和领域,毫不犹豫、尽快启动、
、坚持不懈。填入画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居安思危趁热打铁B.未雨绸缪一鼓作气C.有备无患连成一气D.常备不懈一气呵成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空,文段“并不是......而是......”可知,前后构成反义并列,所填词语要和“仓促应战”语义相反,且由横线后“、”可知,所填词语也要和“防微杜渐”语义相近,所以横线处所填词语要体现出:提前做好预备工作,防止小风险的发生。A项“居安思危”指处于安乐的时候,要想到危险可能会随时出现,仅提到要注意防范风险,但未提到要做好预备工作,不符合文意,排除;B项“未雨绸缪”指事先预备,防患未然,C项“有备无患”指事先有准备,就没有后面的隐患,就可以避免疏漏或祸患,D项,“常备不懈”指经常准备着,决不懈怠。形容时刻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性,三项均符合语境,保留。第二空,由文段“要想在创新上赢得先机,就需要看准创新方向和领域,毫不犹豫、尽快启动、
、坚持不懈”可知,三个顿号引导的四方面并列,四个词语的语义各不相同,且要符合四个词语之间的递进关系。B项“一鼓作气”指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能和其他的三个词语构成递进关系,当选。C项“连成一气”指站在同一阵线,互通声息,互相回护,代入文段不能构成递进关系,不符合语境,排除;D项“一气呵成”指文章的气势流畅,首尾贯通,常用来搭配“文章”,与“创新”搭配不当,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10.山地
对于
(
)
相当于
(
)
对于
芍药A.流水;炮制B.地形;茶树C.盐地;玫瑰D.风景;中药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分别将选项代入题干,确定逻辑关系。A项:“山地”是一种地形,与“流水”无明显逻辑关系,“炮制”指用中草药原料制成药物的过程,或泛指编造、制订,与“芍药”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B项:“山地”是一种“地形”,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茶树”与“芍药”无明显逻辑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山地”与“盐地”属于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玫瑰”与“芍药”属于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符合;D项:“山地”与“风景”无明显逻辑关系,“芍药”的根鲜脆多汁,可供药用,与“中药”属于对应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因此,选择C选项。11.某市由于粮食价格上升带动饲料价格上涨,又发生了“生猪高热病”,养猪户由于猪价低而不愿意花钱给病猪治疗,致使该市大量肉猪死亡,养殖成本增加导致猪肉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两倍。这就大大提高了猪肉深加工企业的成本,估计猪肉制品价格将有大幅度的提高。以下哪项如果是真的,最能削弱上述结论?A.去年猪肉制品价格是历年最低的B.近年来猪肉深加工工艺有了很大改进C.猪肉深加工企业还能从其他省份购买生猪D.最近的猪肉价格上涨被高估了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提问方式中的“最能削弱”,确定为削弱论证。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论点:猪肉制品价格将有大幅度的提高。论据:猪肉价格上涨,使猪肉深加工企业的成本大大提高。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无关选项。去年猪肉制品价格与论点现如今“猪肉制品价格的提高”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B项:无关选项。猪肉加工工艺与论点“猪肉制品价格的提高”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C项:切断联系。因为当地猪肉价格上涨导致猪肉制品价格提高,而如果从其他地区购买的话,就可避免因猪肉减少带来的成本上涨,进而猪肉制品价格不会提高,具有削弱作用。D项:增加反向论据。“上涨被高估”表明上涨幅度不大,但是有一定程度上涨的,力度较弱,具有削弱作用。第四步,强度比较。对比C选项和D选项,C项为切断联系,强度强于增加反向论据。C项力度强于D项。因此,选择C选项。12.预测是指人们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手段,预先推知和判断事物未来发展状况的一种活动。期限一般在五年左右的是:A.短期预测B.中期预测C.长期预测D.晚期预测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管理学基本原理知识。第二步,预测按期限分:①长期预测:其期限一般在十年或十年以上。②中期预测:其期限一般在五年左右。③短期预测:其期限通常在一年或短于一年。因此,选择B选项。预测按方法分:①定性预测:在缺乏足够的统计数据或原始资料的条件下以及对某些影响因素难以量化的情况下,依靠预测者的知识,经验等作出的预测。②定量预测: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而进行的预测。按预测范围分:①宏观预测:涉及全局或整体。②微观预测:指继承组织内的预测。13.1127,(
),1115,199,167,103A.1125B.1124C.1123D.1122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特殊数列。第二步,数字变化无明显规律,考虑组合拆分,拆分成两部分。前边部分:是1的常数数列;后边部分:127,(123),115,99,67,03,数列变化趋势较缓,考虑做差,做差(前减后)如图所示:猜测差数列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第二项、第一项分别为16÷2=8,8÷2=4,则所求项后边部分为127-4=123,验证123-8=115,满足规律。则所求项为1123。因此,选择C选项。14.如果给所有员工刚好每人购买一本甲书,不买乙书,则选(2)或(3)花费金额相同,那么该企业的员工人数有多少种可能?A.1B.2C.3D.0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其他杂题中的策略制定。第二步,考虑第一种情况:设该企业的员工人数为(5x+n)人(5x+n<245,n≤3,x、n均为正整数)。方案(2):买3送2,即3本书的价格可买5本书,即每5本书价格为6×3=18(元),故花费为(18x+6n)(元);方案(3):原价购买花费6×(5x+n)=30x+6n,打折后共花费300+(30x+6n-300)×0.5=(15x+3n+150)(元)。由题意可得:18x+6n=15x+3n+150,化简得x+n=50。结合5x+n<245,n≤3,解得n=2,x=48,总人数为242,或n=3,x=47,总人数为238。第三步,考虑第二种情况:设该企业的员工人数为(5x+4)人(5x+n<245,x均为正整数)。方案(2):买3送2,即3本书的价格可买5本书,即每5本书价格为6×3=18(元),其余赠送,共花费(18x+18)(元);方案(3):原价购买花费6×(5x+4)=30x+24,打折后花费为300+(30x+24-300)×50%=(15x+162)(元)。由题意可得:18x+18=15x+162,解得x=48。此时总人数为244,符合题意。即人数可能是238、242、244人,共三种情况。因此,选择C选项。15.知识,不是静止的,知识人总是与他的时代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看似
的书斋生活的背后,精神世界的丰富图景却使任何“一言以蔽之”的企图成为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平淡空谈B.雷同徒劳C.普通泡影D.相同可能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此题考查实词的最佳语境搭配。第一空,根据最后一句的转折关系,空格处应填入和后文“精神世界的丰富图景”相反语境的词语,即要表达有着相同或相似之处的含义,据此可排除A、C两项。第二空,根据转折词“却”可知,“一言以蔽之”的企图是不可能的,所以排除D项。故正确答案为B。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看似……的书斋生活的背后,精神世界的丰富图景却……”可知,第一空所填词语需与“丰富”语义相反。A项“平淡”指(事物、文章等)平常,没有曲折,其相反含义为“精彩”;C项“普通”指平常的,一般的,其相反含义为“特别”。二者均不能与“丰富”构成反义关系,排除A项和C项。B项“雷同”和D项“相同”二者均侧重“同”,即单一,可以与“丰富”构成反义关系,符合语境。第二步,分析第二空。由转折关联词“却”可知,“一言以蔽之”的企图是不可能实现的,排除D项“可能”。B项“徒劳”指白白耗费劳力,符合文意。因此,选择B选项。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明确空缺处所填词语的含义。第二步,第一空,根据句意并结合句中的信息可知,此处所填词语应与“一言以蔽之”意思相近,结合词义排除与此不符的选项。第三步,根据句意排除填入与句意相悖的词语,即可得出正确答案。第一空,分析可知,此处所填词语应与“一言以蔽之”构成对应,意思相近。“一言以蔽之”指用一句话来概括。其与“丰富”相反,强调相同和一致性,“雷同”“相同”与此相符,排除A、B。第二空,既然“丰富”,就不可能“一言以蔽之”,此处填入“可能”与句意不符,排除D。故本题选C。16.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B.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C.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D.当事人不能委托代理人订立合同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民法典。A项正确,根据《民法典》第四条规定:“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B项正确,根据《民法典》第五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C项正确,根据《民法典》第六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D项错误,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六十一条规定:“民事主体可以通过代理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依照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者民事法律行为的性质,应当由本人亲自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不得代理。”当事人依法可以委托代理人订立合同。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17.下列有关基尼系数的说法错误的是(
)。A.基尼系数在0.2—0.3之间表示收入比较平均B.基尼系数在0.3—0.4之间表示收入相对平均C.基尼系数在0.4—0.5之间表示收入差距较大D.基尼系数在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经济常识。基尼系数是指国际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基尼系数介于0-1之间,基尼系数越大,表示不平等程度越高。基尼系数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A项正确,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基尼系数在0.2—0.3之间表示收入比较平均。B项错误,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基尼系数在0.3—0.4之间表示收入相对合理。C项正确,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基尼系数在0.4—0.5之间表示收入差距较大。D项正确,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基尼系数在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18.有甲、乙、丙三辆公交车于上午8点同时从公交总站出发,三辆车再次回到公交总站所用的时间分别为40分钟、25分钟和50分钟。假设这三辆公交车中途不休息,请问它们下次同时到达公交总站将会是几点?A.11点整B.11点20分C.11点40分D.12点整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考查最小公倍数。要想同时到达,所需时间应为40、25、50的公倍数,下一次同时到达所需时间为40、25、50的最小公倍数。40、25、50的最小公倍数为200,所以200分钟后他们同时到达公交总站,8点过200分钟后,为11点20分。故本题选B。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循环周期问题。第二步,同时出发,要保证下次同时到站,则三辆车下次同时到站相隔的时间为200分钟(40、25、50的最小公倍数),即为3小时20分钟。故三辆车下次同时到达时间为11点20分。因此,选择A选项。解题思路:三辆公交车下次同时到达公交总站相隔的时间应是三辆车各自往返一趟时间的最小公倍数,即40分钟、25分钟、50分钟的最小公倍数为200分钟,计3小时20分钟,因此三辆车下次同时到达公交总站的时间为11点20分。故正确答案为B。19.幻想性错觉:指人们即使对于一个客观中立、并无任何暗示性意义的事物,也往往试图从中寻找出某种特殊意义的心理现象。下列不属于幻想性错觉的是:A.夜晚,有时候有人会把高空的灯看成星星B.人们常常会在云朵中发现一个个动物形象C.古人认为月亮上有桂树、兔子、嫦娥、吴刚D.天柱山周围的三座山峰绵延相连很像卧佛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查找关键词。定义的关键词信息为“客观中立、并无任何暗示性意义的事物”、“试图从中寻找出某种特殊意义的心理现象”。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A项:“把高空的灯看成星星”仅是看错,误把灯看做了星星,不带有某种主观赋予其特殊意义的色彩,不符合定义关键词“寻找出某种特殊意义的心理现象”,不符合定义,当选;B项:将云朵看做动物对应定义关键词“试图从中寻找出某种特殊意义的心理现象”,符合定义,排除;C项:认为月亮上有桂树、兔子、嫦娥、吴刚,即赋予了一个客观中立的事物以某种意义,符合定义,排除;D项:将天柱山周围的三座山峰看做卧佛,即赋予了一个客观中立的事物以某种意义,符合定义,排除。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①对于一个客观中立,无任何暗示性的事物;②试图从中寻找出某种特殊意义。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只是将灯错看为星星,未体现“试图从灯中寻找出某种特殊意义”,不符合定义;B项:云朵是“客观中立,无任何暗示性的事物”,发现其中有动物形象,属于“从中寻找出的某种特殊意义”,符合定义;C项:月亮是“客观中立,无任何暗示性的事物”,认为月亮上面有桂树,兔子,嫦娥,吴刚,属于“从中寻找出的某种特殊意义”,符合定义;D项:山峰是“客观中立,无任何暗示性的事物”,认为山峰像卧佛,属于“从中寻找出的某种特殊意义”,符合定义。因此,选择A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不属于幻想性错觉的一项。分析题干定义,发现其关键点为“试图从客观中立的事物中寻找出某种特殊意义”,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定义的关键点分析选项。幻想性错觉定义的关键信息:试图从中找出某种特殊意义。A项,把高空的灯看成星星,仅是看错,并没有试图寻找特殊意义,不符合定义。B项,在云朵中发现一个个动物形象,云朵是客观中立、没有任何暗示性意义的事物,人们从中发现动物形象,是试图寻找出某种特殊意义,符合定义。C项,认为月亮上有桂树、兔子、嫦娥、吴刚,月亮是客观中立、没有任何暗示性意义的事物,人们认为月亮上有这些事物,是试图寻找出某种特殊意义,符合定义。D项,绵延相连的山峰像卧佛,山峰是客观中立、没有任何暗示性意义的事物,人们认为其像卧佛,是试图寻找出某种特殊意义,符合定义。故本题选A。20.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不包括(
)。A.消费B.投资C.市场D.出口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宏观经济常识。C项错误,从支出角度看,GDP是最终需求,投资、消费、净出口这三种需求之和,因此经济学上常把投资、消费、出口比喻为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这是对经济增长原理最生动形象的表述。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21.锁具∶保安员∶安全A.日月∶星辰∶光明B.航母∶导弹∶战争C.手镯∶项链∶美观D.画框∶纽扣∶装饰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锁具和保安员的功能都是为了安全,前两者与第三者为功能对应关系。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星辰的功能不是光明,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B项:航母和导弹都应用于战争,但不是功能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手镯和项链的功能都是为了美观,前两者与第三者为功能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D项:纽扣的功能不一定是为了装饰,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2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房顶被风掀翻是由于屋内的大气压力高于室外的大气压力B.用手动打气筒给轮胎打气,气筒内气压始终高于胎内气压C.高海拔地区气压低于平原地区是由于氧浓度变化造成的D.轮胎充气后,内胎气压升高、摩擦力增大,起到了缓冲作用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手动打气筒内的气体的体积被人压缩后才会高于胎内气压,排除B项。高海拔地区和平原地区的差别是海拔高度不同,排除C项。充气后摩擦力增大反而不利于行车,明显有误,排除D项。A项正确。刮大风时,根据流体力学的伯努利原理,空气运动速度越快,对物体表面的压力越小,当大风从屋顶吹过时,由于空气快速流动,空气对屋顶的压力变小,这时屋内空气向上的压力远大于空气向下的压力,因此房顶就可能被掀翻。B项错误。手动打气筒内的气体的体积被人力压缩,气压增大,直到高于胎内气压才能给轮胎打气。C项错误。气压与海拔有很大关系,海拔高,气压低,海拔低,气压就高。D项错误。轮胎充气后,内胎气压升高,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减少,摩擦力变小。故本题选A。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物理知识。第二步,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气流速度越大,压强越小。大风天气中屋外气流速度增大,房顶外部压强变小;屋内空气相对静止,压强较大,屋内的大气压高于室外的大气压,屋顶内外产生较大压强差,导致屋顶被掀翻。因此,选择A选项。解题思路:根据流体力学的伯努利原理,气流速度越小,压强就越大;反之速度越大,压强就越小。大风天气中大气流动速度增大,房顶外部压强变小,而房屋内部空气相对静止,压强与外部相比较大,压力将房顶顶翻,造成大风掀翻房顶的现象。B项错误,当打不进去气的时候,气筒内气压和胎内气压是相等的。C项错误,高海拔地区气压低是因为高处空气稀薄。D项错误,内胎气压升高后,轮胎更鼓,与地面接触的面积减小,摩擦力降低。故正确答案为A。23.下列关于行政处罚中“一事不再罚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
)。A.针对同一个违法行为,不能进行多次行政处罚B.针对同一个违法行为,不能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罚款C.针对同一个违法行为,不能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政机关处罚D.针对同一个违法行为,不能依据同一法律规范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处罚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A项错误,“一事不再罚”中再即第二次的意思,与“多次”不同。该原则研究的“再次”处罚问题,而不是“多次”处罚。B项正确,《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即所谓的“一事不再罚”。C项错误,“一事不再罚”并不禁止不同机关依据不同理由和法律规范对行为人同一违法行为进行不同种类的处罚。D项错误,“依据同一法律规范”非“一事不再罚”的全部适用范围。故正确答案为B。24.拥堵
对于
(
)
相当于
(
)
对于
防控A.事故;肇事B.车辆;警员C.交通;反恐D.疏解;疫情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分别将选项代入题干,确定逻辑关系。A项:“事故”可能造成“拥堵”,二者属于因果对应关系,“防控”与“肇事”无明显逻辑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B项:“拥堵”是由于“车辆”多、秩序乱或道路狭窄等造成的,二者属于对应关系,“警员”是“防控”的参与者,二者属于对应关系,但前后对应方式不一致,排除;C项:“交通”与“拥堵”属于主谓关系,“防控”与“反恐”无明显逻辑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D项:“疏解”与“拥堵”属于动宾关系,“防控”与“疫情”属于动宾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符合。因此,选择D选项。25.有“明清古建筑博物馆”之称的三坊七巷街区,有人将其比喻为鱼骨与鱼刺,有人则形容为菩提树叶,或直呼为“非”字形。笔者觉得,它倒更像一片优美的棕榈树枝叶,南后街似叶片的主脉,向西伸出的三条支脉为三坊,向东生出的七条细脉是七巷。由北向南的三坊依次为衣锦坊、光禄坊、文儒坊,七巷的顺序依次为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官巷和吉庇巷。对这段文字的内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三坊七巷的历史B.三坊七巷的走向C.三坊七巷的建筑D.三坊七巷的格局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文段首先介绍其他人对三坊七巷街区的看法,接着通过“笔者觉得”提出作者的观点,即“像一片优美的棕榈树枝叶......”,通过“主脉”“三条支脉”“七条细脉”以及“顺序依次”等表述可知,文段是对三坊七巷街区“布局”的论述,对应D项“格局”。A项“历史”、C项“建筑”均无中生有,文段没有提及,排除;B项“走向”属于格局中的一个方面,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文段出处】《三坊七巷的千年回眸》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第一句谈到对于“三坊七巷街区”的形状,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第二句通过“笔者觉得”给出作者的观点,即阐述“三坊七巷街区”的布局结构。第三句话对作者观点做出解释说明,阐述“三坊”和“七巷”具体的名称。文段第二句话是重点句,论述“三坊七巷”的整体形态及布局。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中“格局”和文段的重点相符。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题应对选项中的“历史”“走向”“建筑”“格局”的意思有所了解,再结合文段对三坊七巷排列结构的论述,确定答案。文段首先以他人对三坊七巷街区的看法引出作者观点,即“更像一片优美的棕榈树叶”,后文通过对三坊七巷的具体描述对作者观点加以证明。文段未提到三坊七巷的历史和建筑特点,排除A、C。文段不仅介绍了三坊七巷主脉、支脉、细脉的走向,还具体阐述了其排列顺序,故用“格局”概括更恰当,排除B。故本题选D。26.甲乙丙丁四个国家的基尼系数分别是0.37、0.493、0.315、0.406。据此对四国居民平均收入判断正确的是(
)。A.乙国比甲国收入平均B.丁国比甲国收入平均C.丁国最平均D.丙国最平均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A项错误,乙国基尼系数为0.493,甲国基尼系数为0.37,故是甲国比乙国收入平均。B项错误,丁国基尼系数为0.406,甲国基尼系数为0.37,故是甲国比丁国收入平均。C项错误,基尼系数越小越平均。丁国不是基尼系数最小的。D项正确,丙国基尼系数为0.315,为最低的基尼系数。故正确答案为D。27.某新城开发的工程准备招标,指挥部现接到甲、乙两个工程队的投标书,从投标书中得知,乙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所需天数是甲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所需天数的2倍;该工程若由甲队先做6天,剩下的工程再由甲、乙两队合作16天可以完成。已知甲队每天的施工费用为0.67万元,乙队每天的施工费用为0.33万元,为缩短工期,拟安排甲、乙两队同时开工合作完成这项工程,该工程的施工费用为多少万元?
A.12
B.15
C.18
D.20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工程问题,属于效率类。
第二步,乙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所需天数是甲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所需天数的2倍,可知甲的效率是乙效率的2倍,假设甲的效率为2,则乙的效率为1。该工程若由甲队先做6天,剩下的工程再由甲、乙两队合作16天可以完成,可知总量为6×2+(2+1)×16=60。则合作所需时间为60÷(2+1)=20(天)。可得该工程的施工费用为20×(0.67+0.33)=20(万元)
因此,选择D选项。
28.当今社会,二维码支付方式在餐饮门店、超市、便利店等线下小额支付场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条码生成机制和传输过程中仍存在风险隐患,也引发了不少涉及支付安全风险的案件。下列
项能够对题干中的结论起到解释的作用。A.静态条码容易被篡改或变造,容易携带木马或病毒B.线下扫码支付为用户带来了便捷的消费体验C.商家利用线下扫码支付可以帮助自身提高经营收益D.采用先进的令牌技术进行变异处理后,可以保护真实卡号信息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题干结论。
“在条码生成机制和传输过程中仍存在风险隐患,引发了不少涉及支付安全风险的案件。”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该项解释了二维码支付隐患是由于静态条码容易被篡改或变造,容易携带木马或病毒,可以解释题干结论,当选;B项:该项讨论的是线下扫码支付为用户带来了便捷的消费体验,题干讨论的是二维码支付会带来安全隐患,讨论话题不一致,不能解释题干结论,排除;C项:该项讨论的是商家利用线下扫码支付可以帮助自身提高经营收益,题干讨论的是二维码支付会带来安全隐患,讨论话题不一致,不能解释题干结论,排除;D项:该项讨论的是提高支付安全的方法,不能解释为什么存在安全隐患,无关项,不能解释题干结论,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提问方式中的“解释”,确定为原因解释。第二步,分析题干。题干需要解释的结论为:在条码生成机制和传输过程中仍存在风险隐患,也引发了不少涉及支付安全风险的案件。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静态条码容易被篡改或变造,容易携带木马或病毒,说明条形码存在安全风险,可以解释;B项:扫码支付便捷与题干条形码支付是否存在安全风险无关,排除;C项:商家线下扫码提高收益与题干条形码支付是否存在安全风险无关,排除;D项:令牌技术处理与题干条形码支付是否存在安全风险无关,排除。因此,选择A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能够对题干结论起到解释作用的一项,需要明确题干结论,即二维码的使用会引发支付安全风险的案件,正确选项应指出这一现象的内在原因。题干现象:条码使用存在风险隐患,引发了不少涉及支付安全风险的案件。A项,指出静态条码容易携带木马或病毒,存在风险隐患,因此容易引发涉及支付安全风险的案件,可以解释题干结论。B项,讲的是使用二维码为用户带来的便利,无法说明使用二维码容易引发安全风险案件。C项,讲的是使用二维码为商家带来的便利,无法说明使用二维码容易引发安全风险案件。D项,采用令牌技术,保护真实卡号信息是保护支付安全的手段,无法说明使用二维码容易引发安全风险案件。故本题选A。29.消费者权益,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下适应经济运行的客观需要赋给商品最终使用者享有的权利,消费者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是:A.自主选择权B.安全保障权C.知情权D.公平竞争权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知识。第二步,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七条,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简称安全权。安全权是消费者最重要的权利,也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在消费领域的具体体现。因此,选择B选项。A项:自主选择权。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简称为自主选择权。A项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知情权。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接受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简称为知情权。C项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公平竞争权是指经营者在市场竞争过程中,依据竞争法所享有的要求其他经营者及相关主体进行公平竞争,以保障和实现经营者合法竞争利益的权利。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30.绿萝公司是一家占用几栋办公楼的公司,它现在考虑在它所有的建筑内都安装节能灯泡,这种新灯泡与目前正在使用的传统灯泡发出同样多的光,而所需的电量仅是传统灯泡的一半。这种新灯泡的寿命也大大加长,因此通过在旧灯泡坏掉的时候换上这种新灯泡,绿萝公司可以大大地降低其总体照明的成本。下列哪一项如果正确,最能支持上面论述?A.如果广泛地采用这种新灯泡,那么新灯泡的产量就会大大增加,从而使其价格与那些传统灯泡相当B.绿萝公司最近签订了一份合同,要再占用一栋小的办公楼C.绿萝公司发起了一项运动,鼓励其员工每次在离开房间时关灯D.生产这种新灯泡的公司对灯泡中使用的革新技术取得了专利,因此它享有生产新灯泡的独家权利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提问方式中的“支持”,确定为加强论证。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论点:通过在旧灯泡坏掉的时候换上这种新灯泡,绿萝公司可以大大地降低其总体照明的成本。论据:这种新灯泡与目前正在使用的传统灯泡发出同样多的光,而所需的电量仅是传统灯泡的一半,这种新灯泡的寿命也大大加长。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补充前提。该项说明新灯泡的价格会和传统灯泡一样,那么由于新灯泡比传统灯泡使用时间长,更加节约电能,所以新灯泡的使用可以大大降低照明成本,根据“否定代入”,如果新灯泡的价格高于传统灯泡,购买成本就会大大增加,那么可能就无法节约照明成本,此时论点不成立,因此该项可以作为前提,具有加强作用。B项:无关选项。是否占用办公楼与照明成本降低与否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C项:无关选项。提倡离开房间关灯和更换灯泡对照明成本的降低与否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D项:无关选项。题目中讨论的是绿萝公司想通过更换新灯泡来降低照明成本,和灯泡生产公司的专利等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因此,选择A选项。31.ALC2UZ
JHL0EGQA.1B.6C.3D.4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题干给出的两个字符组中重复的字符为“L”,共1个。故正确答案为A。32.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流行语,网络热词则是互联网时代最普遍的副产品,与以往不同,网络热词的更替速度令人_______,“来得快,去得更快”成为网络热词的集体________。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A.目不暇接宿愿B.不堪重负命运C.顾此失彼结局D.眼花缭乱宿命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空,横线处所填词语与“令人”搭配,且根据“来得快,去得更快”可知,横线处所填词语强调网络热词的数量多、更新速度快,令人看不过来。A项“目不暇接”指吸引人的事物很多或景物变化很快,看不过来,D项“眼花缭乱”形容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二者均符合文意,保留。B项“不堪重负”指不能承受沉重的负担,程度过重,排除;C项“顾此失彼”表示在两件事情之间应付不过来,横线处仅强调“网络热词”一个主体,排除。
第二空,A项“宿愿”指一向怀着的愿望,感情色彩与文段不符,且主语通常是人,不能形容“热词”,排除;D项“宿命”的“命”即“命运”,文段表明网络热词“来得快,去得更快”的“命运”,符合文意,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词时代”来了,社交热词记录社会变迁》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来得快,去得更快”可知,第一空应体现“数量多、更新速度快,让人看不过来”的意思。B项“不堪重负”指承受不了繁重的负荷,不能担当重任,不符合语境,排除B项。C项“顾此失彼”指顾了这个,顾不了那个,而语境并无此意,排除C项。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所填词语用来形容“网络热词”的最终结局。A项“宿愿”指一直拥有的愿望,对象通常是人,网络热词不会有“愿望”,搭配不当,排除A项。D项“宿命”指生来注定的命运,偏消极色彩,置于此处用来形容网络热词发展的命运,对应“来得快,去得更快”,符合文意。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第一空,由“来得快,去得更快”可知,网络热词是快速更替的,让人眼睛看不过来,而不存在难以应付或负担的问题,排除C、D。第二空,“宿愿”侧重于愿望;“宿命”侧重于命运。“来得快,去得更快”是网络热词的特性,而非其愿望,排除A。故本题选B。33.“有女不善织”这一名题见于我国古代的《张丘建算经》,题目的意思是:有位妇女不善于织布,她每天织的布都比上一天减少一些,并且减少的数量都相等,已知第一天织了5尺布,最后一天织了1尺布,一共织了30天。按1匹=4丈、1丈=10尺计算,请问她一共织了多少布?A.2匹1丈B.2匹2丈C.4匹1丈D.4匹2丈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数列问题,用公式法解题。第二步,由题意可知,该妇女每天织布数量刚好是等差数列,其中首项为5,末项为1,共30项。第三步,根据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等差数列和=(首项+末项)×项数÷2”,可得,总织布数为90尺=9丈=,即2匹1丈。因此,选择A选项。34.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奋斗是艰辛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我们要勇于在艰苦奋斗中净化灵魂、磨砺意志、坚定信念。奋斗是长期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伟大事业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持续奋斗。奋斗是曲折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我们要始终发扬大无畏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以下哪项?A.所有奋斗的人生都是幸福的人生B.所有艰辛、长期的奋斗都是曲折的C.有些精神最为富足的人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D.所有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都是奋斗者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题干关联词“只有……才……”,确定为翻译推理。第二步,翻译题干。①幸福的人生→奋斗的人生②没有艰辛→不是真正的奋斗③奋斗者→最为富足的人且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第三步,进行推理。A项:“奋斗的人生”是对①的“肯后”,肯后推不出必然结论,故该项无法推出;B项:题干提到“奋斗是长期的”“奋斗是曲折的”,但是无法推出“长期的奋斗都是曲折”的,故该项无法推出;C项:根据③可知,奋斗的人精神最为富足,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所以可以得到“有些精神最为富足的人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可以推出;D项:“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是对③的“肯后”,肯后推不出必然结论,故该项无法推出。因此,选择C选项。35.下列选项中,除了(
),都能够展开为左边的平面图。A.B.C.D.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观察左边图形可知,没有两个黑色三角形有共同的边,由此可知B项不能由左边图形折叠而成。故本题选择B项。36.运动参与是指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表现,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可以培养和发展对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体育活动成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校领域的运动参与,要求学生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掌握科学健身的知识和方法,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运动参与的是:A.小强体质较弱,为了增强体魄,他开始参与体育运动B.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小生的父亲经常带他去游泳C.小张酷爱网球比赛,会经常观看各种各样的网球比赛D.小李热爱跑步,只要有时间,他就会参加马拉松比赛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根据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①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表现;②作为学校领域的运动参与,要求学生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小强体质较弱,为了增强体魄他开始参加体育运动,体现的是他参加体育活动的自主性,但是说的是开始参加,没有很好的体现出参与体育运动的行为表现,不属于运动参与,不符合定义;B项: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小生的父亲经常带他去游泳,虽然有参与体育运动的行为,但是没有体现出小生的主动参与体育运动,而是被迫的,是父亲为了培养他的兴趣,不属于运动参与,不符合定义;C项:小张酷爱网球比赛,会经常观看各种各样的网球比赛,没有体现出他参与体育活动的行为表现,不符合定义;D项:小李热爱跑步,只要有时间就会参加马拉松,“热爱”一词体现了小李的主动参与性,同时一有时间他就参加马拉松体现了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表现,符合定义。因此,选择D选项。37.自我防御是以潜意识伪造或曲解现实,使自我免受危害,保持自我和谐统一的过程,某学生受到老师批评后,把怒气和不满情绪发泄到同学身上,这种自我防御方式是(
)。A.转移B.反向C.文饰D.投射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自我防御功能。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升华、补偿、退行、转移、否认、共情、反向、压抑、合理化、投射等。其中,转移,也叫置换,是指在一种情境下使危险的情感或行动转移到另一个较为安全的情境下释放出来,通常是把对强者的情绪、欲望转移到弱者身上。题干中,同学受到老师批评后,把怒气和不满情绪发泄到同学身上,即是把自己的情感转移到另一个较为安全的情境下释放出来。A项正确。B项:反向是指对内心的一种难以接受的观念或情感以相反的态度与行为表现出来。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文饰又称合理化,指无意识地用一种似乎有理的解释或实际上站不住脚的理由来为其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或动机辩护,以使其可以接受。合理化有三种表现:酸葡萄心理、甜柠檬心理和推诿。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投射是指自我将不能接受的冲动、欲望或观念归因(投射)于客观或别人。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38.目前我国正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特别是对国内的动漫产业和影视剧通过内容管控的方式促进其发展,下列不属于行政手段的是:A.规定各级电视台每日播出境外各类影视节目时间B.设立专项经费用于鼓励本土作家创作优秀剧本C.国家出台“限娱令”规范娱乐节目播出类型D.每年引进的境外动漫作品同类题材数量设置上限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解答本题需熟悉行政手段的概念。行政手段的显著特征就是发布行政命令、指示等,且具有强制性。显然A、C、D三项都属于行政手段。此外,考生需注意辨析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的区别。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A、C、D三项都属于行政手段,B项属于经济手段。故本题选B。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政手段并选错误项。第二步,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B项中“设立专项经费鼓励作家创作”不属于强制性的,而是属于经济手段。因此,选择B选项。解题思路: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国家各项事务的手段。A、C、D三项均符合行政手段的定义,排除。B项属于运用经济手段,而非强制性手段,不属于行政手段,当选。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39.宋代王安石读到一首诗中有“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的诗句,心想“明月”怎么会当空叫,“黄犬”岂能卧花心呢?于是挥毫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自以为改得高明,却闹出笑话。原来,作者笔下的“明月”是其家乡的小鸟,“黄犬”是在花间爬来爬去的小虫。这体现了: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②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③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④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⑤对具体问题应具体分析A.①②③④B.①②C.②③⑤D.①②③⑤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第二步,①项:联系虽然是普遍存在的,但任何条件的实现都需要一定的条件来实现,通过一定的物质条件,将原本孤立的事物建立起联系,王安石误解了“明月”和“黄花”的行为,体现的是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有条件的,所以①项说法错误。②项: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需要我们遵循客观规律,同时要注意发挥主观能动性,但不能任凭自己固有的知识,而要了解实际情况,王安石误解了“明月”和“黄花”的行为,体现的是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所以②项说法正确。③项:“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中,“明月”指代小鸟和“黄犬”指代花间爬来爬去的小虫,其实就是作者基于客观物质进行的反应,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所以③说法正确。④项:题干中王安石误解了“明月”和“黄花”的行为,没有体现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所以④不符合本题题意。⑤项:王安石与“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的作者不是同一地方,因此对“明月”“黄花”两个事物有不同的理解,这启示我们,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以⑤项正确。所以,②③⑤项正确。因此,选择C选项。40.母亲年龄是唐氏综合征筛查所考虑的风险因素之一。一般认为,母亲年龄越大,宝宝出现遗传异常的风险就越高。当卵子里有一条多余的21号染色体时,胎儿就会出现唐氏综合征。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出现此类异常的风险也随之升高。最近,一些专家开始对这种筛查方法提出质疑,认为遗传异常并不仅仅只是女方年龄的问题。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专家质疑?A.现代人因为环境以及生活习惯影响,容易产生基因突变,即便是健康夫妇也有生育“唐氏儿”的风险B.子宫基本不会随着年龄增长发生变化,只要激素水平充足,年老妇女的子宫也能够正常养育胎儿C.造成宝宝精神健康问题的重点似乎并不在于母亲的“绝对年龄”,而在于父亲与母亲的“相对年龄”D.精子的21号染色体也可能粘连多余的遗传物质,父亲的年龄越大,制造精子过程出错的概率就越高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提问方式中的“支持”,确定为加强论证。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论点:遗传异常并不仅仅只是女方年龄的问题。论据:无。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不明确项。专家的观点其实也包含“女方年龄”会导致胎儿出现唐氏综合征的风险,只不过筛查方式不能仅通过筛查女性的年龄,但是该项指出是“环境及生活习惯的影响”会导致出现“唐氏儿”,无法明确支持该专家隐含的观点,不具有加强作用。B项:无关选项。只是提到子宫不会受年龄的影响,并未提到年龄和唐氏综合征风险之间的关系,论题不一致,排除。C项:无关选项。只是提到“父亲和母亲的‘相对年龄’会造成宝宝精神健康问题”与唐氏综合征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D项:增加论据。指出父亲的年龄越大,也会出现21号染色体粘连多余遗传物质导致制造精子过程出错的概率,说明筛查唐氏综合征还需要考虑男方年龄,而非只是考虑女方年龄,具有加强作用。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最能支持专家观点的一项,需首先明确专家的论证结构,即准确找到论据和论点。本题除最后一句话外均在阐述母亲年龄与宝宝出现遗传异常之间的联系,而最后一句话否定了前面所述,直接点明专家的论点。因此要支持专家的观点,只需说明“遗传异常并不仅仅只是女方年龄的问题”,还有其他原因也会导致遗传异常即可。专家质疑“母亲年龄越大,宝宝出现遗传异常的风险就越高”的观点,认为遗传异常并不仅仅只是女方年龄的问题。A项,指出环境和生活习惯等也容易产生基因突变,看似能够支持专家的观点,但实际上“基因突变”未必会造成“遗传异常”,并且未提到“健康夫妇”的年龄,因此他们生育“唐氏儿”仍然有可能是女方年龄大导致的,不能支持专家的观点,排除。B项,题干要论述的是除了女方年龄问题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会导致遗传异常,而该项论述的是年老妇女的子宫能够正常养育胎儿,与题干观点无关,排除。C项,论述的是宝宝精神健康问题,并未说明除了女方年龄外,还有什么原因会导致遗传异常,与题干观点无关,排除。D项,说明父亲的年龄大也可能造成遗传异常,支持了专家的观点。故本题选D。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论点:遗传异常并不仅仅只是女方年龄的问题。论据:无。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精子的21号染色体也可能粘连多余的遗传物质,父亲的年龄越大,制造精子过程出错的概率就越高,说明胎儿出现唐氏综合征不只是母亲的年龄问题,还有父亲的年龄问题,补充论据,当选;B项:论点说的是遗传异常问题,该项说的是宝宝精神健康问题,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C项:题干论点说的是遗传异常是否与女性年龄有关,该项是在讨论年老妇女能否正常养育胎儿,遗传异常和正常养育胎儿不是一回事,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D项:环境以及生活习惯容易产生基因突变,使得健康夫妇也有生育“唐氏儿”的风险,并没有提到健康夫妇年龄的大小,不能确定女方年龄是否对遗传异常造成影响,无法加强,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41.新修订的《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加大了对国家考试作弊行为的打击力度,明确在国家教育考试中有作弊行为的,除可以被取消考试资格或成绩外,情节严重者可以被“禁考”一到三年,甚至受到治安管理处罚乃至追究刑事责任,《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的修订表明:A.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B.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C.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承担者D.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参考答案:AB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论知识。第二步,题干中强调教育法的修订,说明了法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根据社会发展的变化作出相应改变,体现了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法律是客观存在的,法律条文等规定是其具体表现、物质承担者之一,随着社会的变化,法律条文也在变化,说明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同时任何运动都有其各自的物质承担者。因此,选择ABC选项。D项:物质世界的确是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题干中更多强调的是新修订的《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中的变化,“相对静止”在题干中未体现,因此不选。D项错误。42.①支付违约金②提起诉讼③法庭判决④签订合同⑤单方违约A.④②①③⑤B.②⑤③①④C.④②③①⑤D.④⑤②③①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选项,确定首句应从②④中选择。本题描述了违约判决的总过程,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先有“签订合同”,后有“提起诉讼”,所以④应在②前面,排除B项。第二步,观察分析剩余选项,第二句应从②⑤中选择。必然先有“单方违约”,后有“提起诉讼”,所以⑤应在②前面,排除A、C两项。因此,选择D选项。43.所有狗是动物,所有猪是动物,因此所有狗是猪。以下与题干所犯的逻辑错误相同的是(
)。A.所有猪都是象,有些猫是鸟,所以有些猫是象B.所有树都是动物,所有熊都是动物,所以所有熊都是树C.所有鲨鱼都是鸟,所有鸟是政治家,所有鲨鱼是政治家D.所有叔叔是男性,克里斯是叔叔,所以克里斯是男性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翻译题干①狗→动物②猪→动物因此③狗→猪题干逻辑形式为:A→C,B→C,因此A→B。(A、B内容可互换)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翻译为:猪→象,有些猫→鸟,故有些猫→象,逻辑形式为A→C,有些B→D,故有些B→C,与题干逻辑形式不一致,排除;B项:翻译为:树→动物,熊→动物,故熊→树,逻辑形式为:A→C,B→C,故B→A,与题干逻辑形式一致,当选;C项:翻译为:鲨鱼→鸟,鸟→政治家,故鲨鱼→政治家,逻辑形式为:A→B,B→C,故A→C,与题干逻辑形式不一致,排除;D项:翻译为:叔叔→男性,克里斯→叔叔,故克里斯→男性,逻辑形式为:A→B,C→A,故C→B,与题干逻辑形式不一致,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44.请从所给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A.AB.BC.CD.D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元素组成凌乱,属性无规律,考虑数量关系。本题考点为数角的数量。九宫格从纵向看,题目图形由点和线两套图形组成,所以分开看。对于点,第一列点的数量分别为2、1、3,第二列点的数量分别为0、2、2,数字规律为前两个数字的和为第三个数字,因此问号处需要有2个点;对于线构成的图形需要数角,第一列角的数量分别为3、4、7,第二列角的数量分别为4、4、8,数字规律仍为前两个数字的和为第三个数字,因此问号处图形角的数量为5+4=9个。故正确答案为D。45.先赋资本是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条件下,不经过个人努力就可以拥有的资本。自致资本是指通过个人后天努力取得,为个人所支配的资本。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中的内容均属于自致资本的是:A.婚姻、职业、政治面貌B.家世、民族、文化程度C.国籍、收入、工作单位D.种族、户口、父辈职业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根据提问方式,确定为选是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多定义,考查“自致资本”,其关键信息为:通过个人后天努力取得,为个人所支配的资本。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婚姻、职业、政治面貌”符合“通过个人后天努力取得,为个人所支配的资本”,符合定义。B项:“家世”是指世代相沿并历史悠久而声望很高的家族身世。“民族”指在文化、语言、历史与其他人群在客观上有所区分的一群人,是近代以来通过研究人类进化史及种族所形成的概念。“家世、民族”均是与生俱来的,不符合“通过个人后天努力取得,为个人所支配的资本”,不符合定义。C项:“国籍”是与生俱来的,不符合“通过个人后天努力取得,为个人所支配的资本”,不符合定义。D项:“种族”“户口”是出生即可获得的,无需个人后天努力,“父辈职业”是出生前父亲的身份决定的,不符合“通过个人后天努力取得,为个人所支配的资本”,不符合定义。因此,选择A选项。解题思路:本题涉及先赋资本和自致资本两个定义,但只考查自致资本,可重点关注该定义的内容。分析发现,其关键点为“通过个人后天努力取得的资本”,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定义的关键信息分析选项。自致资本定义的关键信息:通过个人后天努力取得的资本。A项,家世和民族是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条件下的资本,并不是通过个人后天努力取得的资本,不符合定义。B项,婚姻、职业、政治面貌都是通过个人后天努力取得的资本,符合定义。C项,种族是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条件下的资本,并不是通过个人后天努力取得的资本,不符合定义。D项,国籍是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条件下的资本,并不是通过个人后天努力取得的资本,不符合定义。故本题选B。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先赋资本:“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条件下”、“不经过个人努力就可以拥有”;自致资本:“通过个人后天努力取得”、“为个人所支配”。第二步:逐一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八年级物理(上册)练习试题
- 小学生辩论赛课件
- 小学生课件儿歌视频教学
- 10 必修1 第二单元 第9讲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 跨国项目数据合规审查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
- 跨境电商采购合同纠纷解决与合规管理
- 文化场馆安保服务劳务派遣合同
- 医学常见病症诊断与处理知识试卷含法洛四联征等案例
- 2024-2025学年湖北省云学联盟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 团队管理实践案例分析框架构建考核试卷
- 电工厂搬迁方案(3篇)
- 2025年南京市中考数学真题试卷
- 老年人眼科疾病
- 钢板配送设计方案(3篇)
- 2025年内蒙古煤炭地质勘查(集团)一零九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中医基础学课件护理情志
-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 T/CBMCA 039-2023陶瓷大板岩板装修镶贴应用规范
- 2025-2030中国美容美发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不锈钢蚀刻板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诊治和管理专家共识(2025)要点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