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配套习题第二单元检测A_第1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配套习题第二单元检测A_第2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配套习题第二单元检测A_第3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配套习题第二单元检测A_第4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配套习题第二单元检测A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配习题:第二单元检测A+Word版解析第二元检测((时间:120分

满分120分)阅读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小题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共分)“风“雅以后有李杜苏渊雷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他们继承了诗三百篇以来美兴的形式,骚一派芬芳悱恻的风格,魏乐府抑扬顿挫的章法以及六朝民歌清新婉丽的语调,加以变化运用,继承又创新,出了许多完整美好的诗篇不但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宝库,而且也树立起一块古典诗歌发展史上的里程碑“风”“雅”后有李杜。“风”偏于反映民情是抒情的;“雅”偏于批评时政是讽喻的。换一句话说,风”大体是种民歌其中浪漫主义写作方法多一些;“雅”大体是一种叙事诗其中现实主义写作方法多一些。因此,外国文学史上的理论(指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搬中国来,虽然也可适用但总觉得没有“风”“雅两个字来得集中概括。而“骚”则兼有风”雅”之长,也就是兼有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长。李杜作品同是从“风”雅离骚”变化出来的但李偏于风骚”,而杜则偏于骚雅”。李杜风格形成流派之后,取“风雅”二字而代之。从此,诗人由于性格和学识关系,不免有所偏向。其间唯号称“大家”的得体兼风雅追攀李杜蔚为一代的“新声”句话说,就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互相结合相得益彰就此点论,则风雅”——李杜这条线,终贯串于两千余年古典诗歌的发展史中而未尝间断。“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几乎同时出现在当时的诗坛,恰恰是那个充实而光辉时代的两面鲜艳无比的旗帜。他们有时用一种清新刚健的调子歌唱那统一繁荣、乐观向上的时代;有时又以诗人特有的敏锐带着沉郁顿挫的感情描述着盛极而衰的苦难,对苦难中的生灵寄予深切的同情。一句,弥漫着当时整个诗坛的是一派积极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精神,而李白和杜甫恰恰是通过复杂的生活遭遇各以特异的风格,最大的一致上,现了那个不平凡时代整个民族的命运和动荡的灵魂。这就是伟大的诗人李白和杜甫为什么能够在悠久的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始终站在诗歌艺术的最高峰,以全力陶铸灵魂、舞人心的缘故。注①美刺:实质上是对诗歌内容或赞美或讽刺。1.列对“蔚为一代的‘新声’”在文中含义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指李白和杜甫创作的许多完整美好的诗篇。B.指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既反映民情又批评时政的诗篇。C.指李白和杜甫之后,那些号称大家的诗人所创作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互结合、相得益彰的作品。D.指李白和杜甫诗歌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精神。思路解析由原文唯号称‘大家’的,得体兼风雅,追攀李杜,为一代的‘新声’。换句话说,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互相结合,相得益彰可知,项最准确。-18

2019-2020年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配习题:第二单元检测A+Word版解析答案:C2.下列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李白和杜甫的诗歌虽然同是从“风”“雅离骚变化出来的,但李诗偏于风骚”,而杜诗则偏于“骚雅”;风雅——李杜这条线贯串于两千余年古典诗歌的发展史中。B.中国古代诗歌的优良传统用“风“雅两个字来代表,比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来得集中概括。C.“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所以成为时代的两面鲜艳无比的旗帜,是因为他俩几乎同时出现在当时的诗坛,而且各以风骚”和“骚雅见长。D.李白和杜甫继承了风、雅、离骚、汉魏乐府以及六朝声律的优良传统展现了那个不平凡时代整个民族的命运和动荡,成为风”“”之后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并峙的高峰。思路解析:根据文章最后一段来看,C项属强因果。答案:C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李白和杜甫都运用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都创作了能体现那个不平凡时代整个民族命运和动荡的作品。B.李白和杜甫既继承过去又融合时代为中国诗歌开辟了一条宽广而坦荡的道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C.在李白和杜甫风格形成流派之后的诗人一般诗人或沿着李白流派的方向发展或沿着杜甫流派的方向发展,而一些大家”则沿着兼具李杜之长的方向发展。D.李白总是用一种清新刚健的调子歌唱那统一繁荣、乐观向上的时,杜甫则总是以诗人特别的敏锐,挟着沉郁顿挫的感情预感到盛极而衰的苦难并且寄予深切的同情,分显示了各自特异的风格。思路解析D项,表述不准确文为“他们有时用一种清新刚健的调子,歌唱那统一繁荣观向上的时代有时又以诗人特有的敏锐带着沉郁顿挫的感情描述着盛极而衰的苦难,对苦难中的生灵寄予深切的同情”。答案:D二、课内文本阅读(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我从去年辞帝京,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4.用简明的语言概括琵琶女人生三个阶段的特点每点不超过个字。分)-28

2019-2020年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配习题:第二单元检测A+Word版解析思路解析:在节选部分的第一节中,可以看出琵琶女少年时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年时“今年欢笑复明年,月春风等闲度”年纪大了时“作商人妇”。参考答案:年少红极一时;(2)年轻闲度风月;老大独守空船5“春江花朝秋月夜本是美好时光诗人为什么此时却备感悲伤(4分)思路解析答此题,首先要从情与景的关系角度考虑抒情方式,美好时光备感悲伤”应为以乐景衬哀情;后结合诗人的处境分析。参考答案:这句诗采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这句诗由“春江”“花朝秋月夜”三个名词短语组成,每个短语都是一种美好景象,每到此诗人联想到家人的团聚、朋友的欢宴等,加感到自己的孤独凄凉。所以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6.结合诗歌中的有关内容,简要分析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原因。分)思路解析:根据课文内容可知,白居易泪湿青衫有两方面的原因情琵琶女的处境、身世,伤自己的遭遇、处境。符合这两点即可。参考答案:诗人泪洒青衫主要有两方面原因:感伤琵琶女的身世正如诗中云:“我闻琵琶已叹息,闻此语重卿卿。”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已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琵琶女对苦楚身世的倾诉,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②感伤自己的遭遇。诗人才华横溢,满天下,而今朝沦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江州司马青衫湿”既是诗人对琵琶女的同情与尊重,又是对当时社会不尊重人才的抗议与控诉。三、课外诗歌阅读(2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7~10题。与夏十二登岳阳楼①[]李白楼观岳阳尽,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人舞袖回。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坤日月浮。亲朋无一字,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轩涕泗流。注①此诗为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时所作。7.这两首诗都写登岳阳楼,但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相同的试做简要分析(6分)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情感的分析。可以从两个角度思考是抓诗中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关键字词,二是从诗歌的整体感知。第一种方法可以从李诗中找出“愁心去”好月来等,从杜诗中找出坼”“浮”“老病”“孤舟”泗”二种方法可以看出李诗是乐观的,杜诗是悲怆的。-38

2019-2020年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配习题:第二单元检测A+Word版解析参考答案李诗是诗人流放途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时所作诗人所表达的是快乐、喜悦的心情。大雁高,带走了我”心中的忧愁和苦闷好月出山仿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大雁多情君山有意,去喜来,令诗人喜出望外杜甫晚年漂泊荆湘一带,岳阳楼而作此诗,人表达的是一种漂泊流离、凄凉落寞的感情。没有亲朋的援助,“老且“病”,心中无限辛酸,眼望万里关山,下动荡不安,人不禁声泪俱下,愤满腔。8.在李诗的颈联、杜诗的首联中任选一联对其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6分)思路解析:此题灵活性较大,可选出自己比较有握的诗句鉴赏。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注意修辞手法和抒情手法。答案:示例李诗颈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想象奇特,云间“连下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杜诗首联运用对比手法,写人世沧桑的感慨。此联叙事,看似平常,却有深意。诗人年轻时国家昌盛,闻洞庭大名,向往却未能一游,分遗憾。而,河破碎,目疮痍,已到暮年,时登楼,禁感慨万千。古风(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

,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棘②

栖鸳鸾③

。且复归去来,歌行路难。注①徂晖:落日余晖。②枳棘小刺多的灌木。③鸾:说中与凤凰同类,梧桐不止,练实不食,醴泉不饮。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前四句,诗人登高望远,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B.诗“荣华东流水与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C.七、八两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D.九、十两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鸳鸾竟巢于恶树之上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思路解析:A项前四句营造的是一种浩大空阔与苍凉萧索的意境,昂扬奋发”显然与诗歌的意境不符。答案:A10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思路解析:诗歌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无奈及无能为力的心情。无法改变这种现状只好归隐。应明确诗人“难”在何处,何而“难,进而回答问题。开头四句写诗人不仅身寒而且心寒。第五、六句写他的不顺遂,也可看出他不艳羡荣华富贵。第七、八句,明他不顺遂的原因,最后表达对现状的无能为力。-48

2019-2020年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配习题:第二单元检测A+Word版解析参考答案: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心情。四、实用类文本阅读(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4题。杜甫在夔州①杜甫在夔州最初居住的“客堂,在山坡上架木盖起的简陋的房屋:这类的房屋散布在山腰,像鸟巢一般。他到这里第一步的工作就是按照夔州人民的习惯用竹筒把水从山泉引到他居住的地方。又因为乌鸡能医治风,养了许多鸡,且催促他的长子宗文在墙东竖立鸡栅……对于生活上的一些琐事他下了一番布置的功夫。②夔州是三峡里的山城这里的山川既雄壮又险恶杜甫一到这里爱用惊险的文字描画它们。他一再歌咏的是白帝城,他感这座城是“江城含变态,一上回新”(《白帝城二首》之一)。一方面,给杜甫的象最深的是夔州人民的生活。他看见夔州的许多女子因为男丁缺乏,到了四五岁还没有结婚她们每天到山上砍柴背到市上出卖,供养一家,有时还冒着危险贩卖一些私盐回来们不深究原因只说她们面貌丑陋,所以找不到丈夫杜甫却反过来问“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负薪行》)他看见峡中的男子,数富有的驾着大船经商,多数贫穷的终生充当劳苦的船夫,人们说,里的人都器量狭窄只图眼前的利益;甫也反过来问:“若道士无英俊才,何得山有屈原宅?”《最能行》)峡中的人民大部分过着穷苦可怜的生活,夔州却是阔绰的贾客胡商必经之地,这两种生活的对照杜甫也写得很清楚。③除了歌咏山川和反映人民生活外杜甫在这时有了充裕的时间回忆他的青年时代在偏僻的山城与外边广大的世界隔绝朋友稀少生活平静因此过去的一切经历在他面前活跃起来。他写了不少长篇的诗叙述他过去的生活。他写《壮游》诗,七岁学诗起经过吴越齐赵的漫游长安时代安史之乱一直到滞留巴蜀是一篇完整的自传。他还写了八首长诗,怀念八个人物集在一起叫作《八哀诗》但它们只有历史的价值,艺术方面并不算是成功的作。④杜甫在这时因为与外面的世界脱离作诗的态度有时改变了。他在成都草堂时说他写诗的态度是:“为人性僻耽佳句,不惊人死不休。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前两句说他长安时代以来对于作诗的努力,极力避免庸俗,生活越艰难,作诗也越刻苦;后两句则说明在草堂的生活较为清闲对着美丽的自然界可以信口成章了论是刻苦努力或是信口成章由于他有充实的生活体验都能写出像他天宝末年以后那样富有创造性的诗歌。但是到了夔州他又把一部分的精力用到雕琢字句、推敲音律上边去了。他在《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里说“晚节渐于诗律细”,又在《解闷十二首》里说“颇学阴(阴铿何(何逊)苦用心。并且在指导儿子宗武学诗时,教他熟读《文选》,便从中采撷辞藻:好像又把诗歌扯回到“研揣声病、寻章摘句”的时代里去了。但杜甫夔州时代的诗并不是每一首都是这样写成的。他用这种态度写出来的代表作品最明显的是《秋兴八首》《诸将五首》。这些诗里不是没有接触到实际的问题,不是没有说到国家灾难与人民的贫困不是没有写出时代的变迁和自己热烈的想望,可是这些宝贵内容被铿锵的音节与华丽的辞藻给蒙盖住了,后来杜诗的读者不知有多少人只受到音节与辞藻的迷惑与陶醉,翻来覆去地诵读,不去追问里边到底说了些什么,因此在解释上也发生分歧。与此相-58

2019-2020年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配习题:第二单元检测A+Word版解析反,倒是在《写怀》里毫不费力地写出来“无贵贱不悲无富贫亦足”,读起来觉得亲切动人;而像《宿江边阁》里“不眠忧战伐,力正乾坤”那样的诗句足以表达出诗人的品格。⑤杜甫在夔州,体时好时坏,疾、肺病、风痹、糖尿病都不断地缠绕着他最后牙齿落了一半,耳也聋了,几乎成了一个残废的老人在这种情形下两年内写了四百三十余首诗,占他全集诗中的七分之二,而且其中有不少的长篇,这是一个丰富的创作时期。由于生活的限制,这些诗篇在内和思想上比起过去的作品都略有逊色,其中也不缺《登高》这样的杰作。节选自冯至《杜甫传》,删改)1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分)杜甫爱用惊险的文字描画三峡里山城的雄壮险恶这说明诗人十分注重以恰当的文字形式表现作品的内容。B晚节渐于诗律细“颇学阴何苦用”,说明杜甫晚年在作诗时在字句和音律上下了很大的功夫。C.杜甫的一些注重音节与辞藻的诗使读者迷惑与陶醉以至于翻来覆去地诵读也难以知道诗里边到底说了些什么。D.“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诗人在老病时也没忘记国家的灾难和自己的责任质朴的诗句中表现了诗人的品格。思路解析,文“不知有多少人只受到音节与辞藻的迷惑与陶醉翻来覆去地诵读,不去追问里边到底说了些什么”是说读诗时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内容。答案:C12从传记中看杜甫在夔州时的诗歌创作题材上具有哪些特色?请简要分析。(4分)思路解析: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做这类题既要做到通读全文紧扣文本,要做到“瞻前顾后不遗漏任何必要信息③段中“除了歌咏山川和反映人民生活外……写了不少长篇的诗叙述他过去的生活”点出诗歌创作的题材主要有三个方面,些内容含有关键的信息点不要遗漏。参考答案有的诗歌颂夔州美丽的山川景物《上白帝城二首;(2)有的诗歌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苦难,如《负薪行《最能行》;(3)的诗歌回忆了自己的青年时代,有一些诗歌怀念友人,《壮游》《八哀诗》等。13文章最后说“这是一个丰富的创作时期”,依据所选的这部分文字你认为影响作者创作的背景因素有哪些分)思路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时需要结合全文内容和自己的理解综合作答。参考答案山城夔州雄壮险恶的山川(2)夔州人民贫富之间有巨大差异的生活。与外界隔绝,朋友稀少,生活平静。把一部分的精力用于雕琢字句、推敲音律。14第④段说杜甫“作诗的态度有时改变了”,你认为变”在何处?这一改变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请依据文本加以阐述。分思路解析:此题考查探究文本中某些问题的能力。解答时需要抓住全文的内容和字里行间透露出的观点态度抓住第段中关键语句“但是到了夔州他又把一部分的精力用到雕琢字句、推敲音律上边去了”展开,结合文本具体的例子阐析。参考答案:“变”在注重雕琢句和推敲音律这从他创作的《秋兴八首》和《诸将五首》以及指导儿子熟读《文选》以便从中采撷辞藻上可以看出。(2)诗歌中触及社会实际问题的内容被蒙盖在铿锵的音节与华丽的辞藻里使后来的读者迷惑陶-68

2019-2020年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配习题:第二单元检测A+Word版解析醉于诗的形式而忽略了它的内涵,反倒不如《写》《宿江边阁》这样质朴的诗歌亲切感人。表达题五、写作(60分)15.读下面的文字,要求作文。

共分)有一种感觉叫“寂寞古往今来,似乎它从未断绝。李白说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浩然说“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杜甫说“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寂寞就是陈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寂寞就是杜甫的飘飘何所似,地一沙鸥”,寂寞就是白居易的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寂寞就是李商隐的“远书归梦两悠悠,有空床敌素秋”然而,寂寞成就了李白孟浩然杜甫、陈子昂、白居易、李商隐,也成就了中国文学。置身当代又有多少人大喊“寂寞”。那么,们应该怎样看待“寂寞?请准确理解上述材料的含意,写一篇不少于的文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写作提示上述材料谈论的中心问题是“寂寞”从材料的立意取向看古今都有寂寞,但古人却在寂寞中体味了生活,取得了惊人的文学成就。那今人也应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