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素《微观经济学》考试试卷923_第1页
苏素《微观经济学》考试试卷923_第2页
苏素《微观经济学》考试试卷923_第3页
苏素《微观经济学》考试试卷923_第4页
苏素《微观经济学》考试试卷92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素《微观经济学》课程试卷(含答案)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种类:(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1、判断题(5分,每题1分)当生产成本增加时,垄断者的收益不会下降,由于垄断者总可以向花销者索取更高的价格。()正确错误答案:错误解析:垄断者的定价原则是P=MC/(1-1/ed)。所以,尽管垄断者对产品有定价权,收益最大化动机迫使其定价时必定考虑自己的边缘成本和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若是生产成本的增加可是固定成本增加,边缘成本保持不变,依照定价原则,垄断者的产品价格不变,从而垄断者的收益下降。2.若是产权界定是清楚的,那么就不会有外面效应问题。()正确错误答案:错误解析:科斯定理表示,在双方谈判成本为零或很小的条件下,若是产权界定清楚,就不会有外面效应问题。若是谈判成本较大,即使产权界定清楚,也可能有外面性问题。3.外面性的存在意味着边缘社会成本小于边缘个人成本。()正确错误答案:错误解析:外面性包括正外面性和负外面性两种情况,正外面性表示社会收益大于个人收益,负外面性表示社会成本大于个人成本。正外面性是从收益角度解析问题,负外面性是从成本角度解析问题。负外面性表示边缘社会成本大于边缘个人成本。4.旅游相对于理发而言,供给弹性小,需求弹性大。()正确错误答案:正确解析:从商品抵花销者生活的重要程度而言,旅游对于一般人而言不是必要的,而理发是必要的,所以当两者的价格都上升时,旅游的需求会减少得比很多,所以其需求弹性相对较大;从产品的生产周期而言,理发价格提高,厂商可以很快提高服务量,但即使价格增加很多,由于旅游景点特别是自然景观很难在短时间增加,故旅游的供给弹性较小。若是对全部花销某两种商品的花销者来说,这两种商品之间的边缘变换率其实不是都等于花销者在它们之间的边缘取代率,那么这两种商品中最少有一种不是有效地生产出来的。()正确错误答案:错误解析:当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不被满足时,生产的有效性条件仍可能被满足,两者其实不存在必然的联系。2、名词题(20分,每题5分)科斯定理答案:科斯定理是指揭穿市场经济中产权安排、交易成本和资源配置效率之间关系的原理。其基本思想由美国经济学家、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取者科斯在1960年公布的《社会成本问题》中提出,但科斯自己并没有直接将其思想以定理形式写出,而是表现在从解决环境污染的外面性问题出发所进行的案例解析中。科斯定理是由其他经济学家在讲解科斯的基本思想时概括出来的,不同样的经济学家从不同的侧面对科斯的基本思想进行认识释。科斯定理的内容是: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而且其交易成本为零也许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财产权的配置是怎么样的,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科斯定理进一步扩大了“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依照这个定理,只要那些假设条件成立,则外面影响就不可以能以致资源配置不当。也许以另一角度来说,在所给条件下,市场力量足够富强,总可以使外面影响以最经济的方法来解决,从而依旧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但是,科斯定理解决外面影响问题在实质中其实不用然真的有效。原因主要有:①财产的财产权不用然总是可以明确地加以规定。②已经明确的财产权不用然总是可以转让。③明确的财产权的转让其实不总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运用科斯定理完好有可能获取这样的结果:它与原来的状态对照有所改进,但其实不用然恰好为帕累托最优状态。④产权分配会影响收入分配,而收入分配的变动可以造成社会不公正,引起社会杂乱。在社会杂乱的情况下,就谈不上解决外面影响的问题了。解析:空派生需求答案:派生需求又称引致需求,是指由于花销者对产品的需求而引起的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相对而言,花销者对产品的需求称之为直接需求。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不同样于花销者对于商品的需求。在产品市场上,需求来自花销者,而花销者购买产品是为了自己的花销,从中获取满足,一次购买过程到此结束。与此不同样,在生产要素市场上,需求来自企业,而企业购买生产要素是为了生产,从中获取收益。企业购买生产要素其实不是一次经济行为的终结。一个企业可否获取利润其实不取决于其自己,而是取决于花销者的需求,要看花销者可否愿意为其产品支付足够的价格。这样,花销者对于产品的需求引致了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自然,在要素市场上,生产要素的价格依旧取决于企业对于生产要素的需求、生产要素全部者对生产要素的供给予及两者的相互作用。比方,在劳动市场上,劳动者必定决定可否工作和工作多少,而每个企业则必定决定使用多少劳动。但是,不同样于产品市场,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源于要素的生产能力,源于要素生产出的产品的价值。解析:空帕累托最优状态标准答案:帕累托最优状态标准,简称为帕累托标准,是指若是最少有一人认为A优于B,而没有人认为A劣于B,则认为从社会的见解看亦有A优于B。利用帕累托最优状态标准,可以对资源配置状态的任意变化做出“好”与“坏”的判断:若是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的改变使得最少有一个人的情况变好,而没有使任何人的情况变坏,则认为这种资源配置状态的变化是“好”的;否则认为是“坏”的。这种以帕累托标准来衡量为“好”的状态改变称为帕累托改进。更进一步,利用帕累托标准和帕累托改进,可以来定义“最优”资源配置,即:若是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全部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上,任意改变都不可以能使最少有一个人的情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情况变坏,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换言之,若是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还存在有帕累托改进,即在该状态上,还存在某种(或某些)改变可以使最少一个人的情况变好而不使任何人的情况变坏,则这种状态就不是帕累托最优状态。解析:空理性人答案:理性人是指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的人。理性人是经济研究中所假设的、在必然条件下拥有典型理性行为的经济活动主体,可以是花销者、厂商,也可以是从事任何其他经济活动的人。在经济研究中,经常从这种理性人的假设出发,推导出必然条件下人们经济行为的规律。比方,假设在完好竞争市场条件下,经济活动主体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自己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即作为理性人的花销者追求功能最大化,作为理性人的厂商追求收益最大化等。解析:空3、简答题(25分,每题5分)假设在短期中,劳动是唯一可变的投入要素,而且设劳动的价格为常数。试经过MPL曲线的形状来解析MC曲线为U形的原因。答案:在技术水平和要素价格给定不变的前提下,成本函数与生产函数存在着对偶关系,详尽表现为:短期内,产量曲线与成本曲线存在着对偶关系。若是说短期产量曲线是由边缘收益递减规律所决定的,那么短期成本曲线则是由短期产量曲线所决定的。假设在短期中劳动是唯一可变的投入要素,短期边缘成本与边缘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解析以下:TC(Q)=TVC(Q)+TFC=w×L(Q)+TFC式中,TFC和w为常数。由上式可得:MC=dTC/dQ=w×dL/dQ。即:MC=w/MPL。由此可得以下结论:边缘成本MC和边缘产量MPL两者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详尽地讲,由于边缘酬金递减规律的作用,可变要素的边缘产量MPL是先上升,达到一个最高点今后再下降,所以,边缘成本MC是先下降,达到一个最低点今后再上升。MPL曲线的上升段对应MC曲线的下降段;MPL曲线的下降段对应MC曲线的上升段;MPL曲线的最高点对应MC曲线的最低点。如图5-1(b)、图5-1(c)所示。所以,MC曲线的形状为U形。图5-1短期生产函数和短期成本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解析:空帕累托效率与帕累托改进的差异。答案:帕累托效率与帕累托改进的差异在于:1)帕累托效率即是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情况变坏的前提下,也不可以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换句话说,就是不可以能再改进某些人的情况,而不使任何其他人受损。帕累托改进是指以帕累托标准来衡量为“好”的状态的改变。利用帕累托最优标准,可以对资源配置状态的任意变化做出“好”与“坏”的判断:若是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改变使得最少有一个人的情况变好,而没有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认为这种资源配置状态的变化是“好”的,否则认为是“坏”的。这种以帕累托标准来衡量为“好”的状态改变称为帕累托改进。2)帕累托最优是指在不减少一方福利的情况下,就不可以能增加别的一方的福利;而帕累托改进是指在不减少一方的福利时,经过改变现有的资源配置而提高另一方的福利。3)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效率的路径和方法,帕累托效率是一种资源配置的状态。解析:空假设整个经济原来处于一般均衡状态,若是现在由于某种原因使商品X的市场供给增加,请解析:1)在X商品市场中,其取代品市场和互补品市场会有什么变化?2)在生产要素市场上会有什么变化?3)收入分配会有什么变化?答案:(1)若是X商品的供给增加,按局部均衡解析,其价格将下降。由于实质生活中,各个部门、各个市场相互依存、相互限制,X商品市场的变化会对经济的其他部分产生影响。按一般均衡解析,X商品的价格下降,会提高对其互补品的需求,降低对其取代品的需求。这样,互补品的价格和供给量将上升,取代品的价格和数量将下降(假设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2)在商品市场上的上述变化也会影响到生产要素市场,由于它以致了对生产X商品和其互补品的生产要素的需求增加,所以又引起了生产商品X和其互补品的要素价格的上升和数量的增加。它同时又以致商品X的取代品的需求下降,所以又引起生产商品X的取代品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和数量的下降。这些变化被取代品生产要素价格的相对变化所削弱。3)由于(2)中所述的变化,不同样生产要素的收入及收入的分配也发生变化。商品X及其互补品的投入要素的全部者因对其要素需求的增加,其收入便随要素价格的上升和需求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商品X的取代品的投入要素的全部者因对其要素需求的减少,其收入便随着要素的价格下降和需求数量的减少而减少。这些变化转而又或多或少地影响包括商品X在内的全部最后商品的需求。这样,全部生产要素的派生需求都碰到影响。这一过程素来连续到全部的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又同时重新牢固,整个经济又一次进入全面均衡状态。解析:空依照生产要素边缘生产力理论讲解收入分配。答案:要素价格理论是经济学中的分配理论的中心,由于产品的分配在市场经济中以生产要素的价格名义来决定。微观经济学中的要素包括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依照边缘生产理论,要素价格决定理论认为,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都是生产产品所必要的投入也许要素都遵从边缘生产力递减也许边缘收益递减规律。对于厂商而言,它愿意为使用最后一单位要素支付或分配的产品不会大于这一单位要素所能产生的产品。在完好竞争的市场条件下,要素市场价格既定,即厂商使用要素的成本既定,此时,厂商使用要素的数量直到其边缘产品价值等于要素市场价格为止。同时,从要素供给者角度来说,供给生产要素将为供给者带来必然的负功能。比方供给劳动会减少花销者空闲的花销,并带来必然的负功能;供给资本需要减少当期花销;而企业家才能更是寥寥可数的资源,供给企业家才能需要企业家付出巨大的心血。要素全部者的这些负功能需要要素使用者(厂商)支付给供给者必然的酬金加以补偿。只有要素收入给要素全部者带来的功能满足大于供给要素所产生的负功能,要素全部者将供给要素供给。当两者相等时,要素全部者获取最大功能。在现实中,生产要素参加分配背后的经济学依照就是生产要素边缘生产力理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加分配即是说,生产要素依照其边缘生产力(包括要素的数量、质量和供求)进行分配。解析:空一个追求收益最大化的企业如何决定每种生产要素的需求量?答案:作为竞争性的、追求收益最大化的企业,它决定每种生产要素的需求量在于这种要素能为它带来多大收益,而一单位生产要素带来的收益=多使用一单位额外劳动带来的收益-单位要素价格。多使用一单位额外的劳动会以致产出和收益增加,企业将这额外的收入与更高的薪水账单带来的额外成本做比较。企业的额外的收入取决于劳动的边缘生产率(MPL)和产品的价格P。增加一单位劳动以致的产出增加量就是MPL,其价格就是P。所以,额外的收入就是P×

MPL。多聘用一单位劳动的成本是薪水

W。使用劳动量的决策就取决于以下式子:收益的变动=收入变动-成本变动=(

MPL)-W。若多聘用一单位劳动时增加的收入(P×MPL)高出了增加的成本,则收益就增加了,企业将连续购买这种要素以获取更多收益。但是,企业生产所需要的其实不可是是一种要素,而且在生产过程中存在要素的边缘产量递减效应。即企业连续购买更多的要素,而这些要素给企业带来的收益递减,直到企业购买的最后一单位要素的成本与其产出相等,即该单位要素所带来的收益为零时,企业将不再购买该要素,由于连续购买将以致企业收益下降。所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当企业购买的某要素的边缘收益等于零时,企业不再购买该要素。此时生产要素的需求量即实现收益最大化目标时的生产要素需求量。解析:空4、计算题(40分,每题5分)假设一个垄断者供给两个分市场,这两个分市场的反需求函数分别为:p1(x1)=1-x1,其中,0<x1<1;p2(x2)=2(1-x2),其中,0<x2<1。垄断者的成本函数为c(x)=k,这里x=x1+x2。1)假设垄断者依照第三级价格歧视的原则分别供给两个市场,那么它在两个市场上的价格和销售量分别为多少?2)假设该垄断者必定以同样的价格供给这两个市场,那么什么是它的最优价格和最优销售量?3)谁能从价格歧视中得益?谁会因价格歧视而受损失?答案:(1)依照两个分市场的反需求函数可分别得出在两个分市场上所获取的边缘收益,即MR1=1-2x1,MR2=2-4x2。依照第三级价格歧视收益最大化均衡条件MR1=MR2=MC,即有:1-2x1=2-4x2=0,解得:x1=0.5,x2=0.5。将x1=0.5和x2=0.5代入各自的反需求函数,可得出p1=0.5,p2=1。即假设垄断者依照第三级价格歧视的原则分别供给两个市场,那么它在市场1的定价为0.5,最优销售量为0.5;它在市场2的定价为1,最优销售量为0.5。(2)假设该垄断者必定以同样的价格供给这两个市场,则定价p1=p2=p。依照两个分市场的反需求函数可得出需求函数为:x1=1-p和x2=1-0.5p,则x=x1+x2=2-1.5p,即反需求函数为p=(4-2x)/3。由反需求函数可得出边缘收益,即有:MR=(4-4x)/3。依照收益最大化均衡条件MR=MC,解得:x=1。将销售量代入反需求函数,可得:p=2/3。即假设该垄断者必定以同样的价格供给这两个市场,最优价格为2/3,最优销售量为1。3)要判断谁能从价格歧视中得益或受损失可以借助花销者节余和生产者收益来进行解析。①在价格歧视下,如图6-5所示,花销者的花销节余为图中三角形的面积。其中:市场1的花销者节余=(1/2)×(1-1/2)×1/2=1/8市场2的花销者节余=(1/2)×(2-1)×1/2=1/4总花销者节余=1/8+1/4=3/8图6-5价格歧视下的花销者节余生产者收益=市场1的收益+市场2的收益=p1x1+p2x2-k=3/4-k②如图6-6所示。在无价格歧视下:全部花销者节余=(1/2)×(4/3-2/3)×1=1/3生产者收益=px-k=(2/3)×1-k=2/3-k图6-6无价格歧视下的花销者节余比较可发现,在价格歧视下的花销者节余大于无价格歧视下的花销者节余,即花销者在价格歧视中会得益。别的,在价格歧视下,垄断厂商总收益大于无价格歧视下的总收益,即垄断厂商也会在价格歧视中得益。解析:空已知某产品的需求函数为Qd=60-2P,供给函数为Qs=30+3P,试求:1)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2)均衡点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弹性?3)若是政府对每单位产品征收5元的销售税,政府的税收收入是多少?其中,生产者和花销者各负担多少税额?答案:(1)当市场均衡时,需求等于供给,即Qd=Qs。Qd=60-2P;Qs=30+3P,解得P=6,Q=48。所以均衡价格P=6,均衡产量Q=48。2)需求价格弹性:Ed=-(dQd/dP)×(P/Q)=2×6/48)=1/4。供给弹性:Es=(dQs/dP)×(P/Q)=3×(6/48)=3/8。(3)若是政府对每一件产品征收5元的销售税,供给曲线变成Qs=30+3(P-5),由商品出清的均衡等式,Qd=Qs可解得新的均衡价格为P*=9,均衡产量为Q*=42,政府的税收收入为5×Q*=,由于销售税的征收实质上以致了均衡价格的上升,从而就每一单位商品的销售税而言,花销者肩负的税额为价格上升值P*-P=9-63,生产者肩负的税额为5-3=2,两者肩负的比率取决于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弹性。解析:空设生产函数Q=10KL/(K+L),劳动的价格PL=1,资本的价格PK=5,资本的数量K=4,求:短期总成本函数、平均成本函数和边缘成本函数。答案:在短期K=4,则Q=40L/(4+L),可得L=4Q/(40Q)。从而短期成本函数为:STC=PK·K+PL·20L=+4Q/(40-Q)=(800-16Q)/40-Q)平均成本函数为:AC=(800-16Q)/[(40-Q)Q]。边缘成本函数为:MC=160/(40-Q)2。解析:空完好竞争条件下,单个厂商的成本函数STC=0.1Q3-2Q2+15Q+10。求:1)当P=55时,厂商的均衡产量和收益。2)厂商停产时的价格。3)厂商的供给函数。答案:(1)由于STC=0.1Q3-2Q2+15Q+10,所以SMC=dSTC/dQ=0.3Q2-4Q+15。依照完好竞争厂商实现收益最大化的原则P=SMC,且已知P=55,于是有:0.3Q2-4Q+15=55。解得收益最大化的产量Q*=20(负值舍去)。将Q*=20代入收益等式有:π=TR-STC=PQ-STC=55×20-(0.1×203-2×202+15×20+10)=790即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Q*=20,收益π=790。2)当市场价格下降为P小于平均可变成本AVC即P<AVC时,厂商必定停产,此时的价格P必然小于最小的平均可变成本AVC。依照题意,有:AVC=TVC/Q=0.1Q2-2Q+15,令dAVC/dQ=0.2Q-2=0,解得:Q=10。且d2AVC/dQ2=0.2>0,故Q=10时,AVC达到最小值。将Q=10代入,得AVC=0.1×102-2×1015+=5。于是,当市场价格P<5时,厂商必定停产。(3)依照完好竞争厂商实现短期收益最大化的原则P=SMC,有:0.3Q2-4Q+15=P。整理得:0.3Q2-4Q+(15-P)=0,解得依照收益最大化的二阶条件MR′<MC′的要求,取解为:考虑到该厂商在短期只有在P≥5时才生产,而在P<5时必然会停产,所以,该厂商的短期供给函数Q=f(P)为:解析:空功能函数为u(x1,x2)=x1αx2β,而且0<α<1、0<β<1,x1、x2的价格分别为p1、p2,花销者收入为m。1)求商品x1和x2的需求函数。2)若是对商品x1征收从量税,税率为t。在对商品x1征收从量税后,政府决定抵花销者补贴一笔总收入T,请问为保持花销者原有的功能水平不变,总补贴T应当为多大?答案:(1)花销者功能最大化问题为:构造拉格朗日乘数:L=(x1,x2,λ)=x1αx2β+mλ-(p1x1-p2x2)。一阶条件为:?L/?x1=αx1α-1x2β-0p1λ=?L/?x2=βx1αx21β--p2λ=0?L/?λ=m-p1x1-p2x2=0由上述三式解得:x1=αm/[p1(α+β]),x2=βm/[p2(α+β)]。2)若是对x1征收税率为t的从量税,且政府补贴花销者一笔总收入为T,则:p1(1+t)x1+p2x2=m+T。由于要保持花销者功能不变,将(1)中的结果代入上式,得:整理得:T=αtm/(α+β)。解析:空假设某一线性需求函数,当P=2时,Q=40000;当P=3时,Q30000。固定成本为20000,可变成本为1.6元/件。试求:1)收益函数;2)当P=4时的收益;3)最大收益。答案:(1)将(2,40000)(3,30000)代入线性需求方程Q=a+bP中,可得需求函数为Q=60000-10000P;收益函数R(Q)=PQ=[(60000-Q)/10000]Q=-1/10000)Q2+6Q。2)由题意可知,总成本为TC=20000+1.6Q;收益为π=R(Q)-TC=-(1/10000)Q2+6Q-20000-1.6Q=-(1/10000)Q2+4.4Q-20000。P=4时,代入需求函数得Q=20000;则收益π=-(1/10000)Q2+4.4Q-20000=-(1/10000)200002+4.4×2000020000-=28000。3)收益最大化的条件为dπ/dQ=0,d2π/dQ2<0,即:解得Q=22000,P=3.8;最大收益π=-(1/10000)Q2+4.4Q-20000=28400。解析:空依照花销者对公共电视服务的偏好将花销者分为三组,他们从公共电视服务中获取的边缘收益分别为:MR1=A-aT,MR2=B-bT,MR3C-cT。其中,T是公共电视的播放时间,A,B,C,a,b,c都是常数。假设该公共物品是纯公共物品,供给该公共物品的边缘成本为常数,即每小时M元。试问:1)公共电视有效播放时间是多少?2)若是由竞争的个人市场供给公共电视服务,供给的时间应当是多少?答案:(1)社会的边缘收益是个人边缘收益的垂直加总,即:MR=MR1+MR2+MR3=A+B+C-(a+b+c)T令MR=MC=M,可获取该最优化问题的解:T=[(A+B+C)M]/(a+b+c)。2)若由竞争性的个人市场来供给,则社会的边缘收益是个人边缘收益的水平加总,且此时个人的边缘收益必相等,即:T=T1+T2+T3=(A-MR1)/a+(B-MR2)/b+(C-MR3)/cMR=MR1=MR2=MR3即:T=A/a+B/b+C/c-(1/a+1/b+1/c)MR。同样令MR=MC=M,可获取该最优化问题的解:T=A/a+B/b+C/c-(1/a+1/b+1/c)M。解析:空设某厂商的需求函数为Q=6750-50P,总成本函数为TC=120000.025Q2。求:1)收益最大化时的产量和价格。2)最大收益。答案:(1)由需求函数Q=6750-50P,获取反需求函数为:P135-Q/50。厂商的收益函数为:π(Q)=TR(Q)-TC(Q)=135Q-Q2/50-(12000+0.025Q2)=-0.045Q2+135Q-12000厂商收益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dπ(Q)/dQ=-0.09Q+1350。解得:Q=1500。将Q=1500代入反需求函数P=135-Q/50,可得收益最大化时的价格P=105。(2)将Q=1500代入厂商的收益函数,可得最大收益π=-0.045×15002+135×150012000-=89250。解析:空5、论述题(10分,每题5分)作图说明花销者的帕累托最优的含义。答案:(1)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福利经济学中谈论实现生产资源最优配置的条件的理论。若是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全部的帕累托改进(即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的改变使得最少有一个人的情况变好,而没有使其他任何人的情况变坏)均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上,任意改变都不可以能使最少有一个人的情况变好而又不使其他任何人的情况变坏,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只有同时满足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生产的帕累托最优以及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才能说达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2)花销者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要满足交换的最优状态。图8-2画出了花销者A、花销者B花销两种商品X、Y的无差异曲线。两条横轴表示花销者A、花销者B花销X的数量,两条纵轴表示花销者A、花销者B花销Y的数量。凸向原点OA的实曲线ⅠA、ⅡA、ⅢA等为花销者A的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OB的虚曲线ⅠB、B、ⅢB等是花销者B的无差异曲线。花销者A、花销者B的无差异曲线相切于P1点、P2点、P3点,把全部这些切点用圆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即可获取契约曲线CC′。由于在花销者A、花销者B无差异曲线的切点有同样的边缘取代率,所以曲线CC′上的任何一点都满足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契约曲线就是帕累托最优点的轨迹,曲线上的交换都是最大满足的交换。在契约曲线外的D点,花销者A、花销者两人的边缘取代率不同样,从而不满足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此时,可以经过把商品在花销者A、花销者B之间重新分配,从而在不减少花销者A(或花销者B)的功能的情况下,提高花销者B(或花销者A)的功能。若是重新分配沿ⅠB进行,则到达P3点时没有改变花销者B的功能,而花销者A的功能从ⅡA提高到ⅢA;同理,也可以沿着ⅡA进行。这种重新分配的结果使两种商品的边缘取代率相等,满足了交换的最优条件。图8-2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解析:空什么是帕累托最优配置,其主要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说完好竞争市场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答案:(1)帕累托最优状态是用于判断市场体系运行效率的一般标准。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在既定资源配置状态下,任意改变都不可以能使最少有一个人的情况变好而又不使其他任何人的情况变坏,即不存在帕累托改进,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2)一个经济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必定满足三个必要条件:①交换的帕累托最优:任何两种商品的边缘取代率对于全部使用这两种商品的花销者来说都必定是相等的。②生产的帕累托最优:任何两种生产要素的边缘技术取代率对于任何使用这两种生产要素的生产者来说都必定是相等的。③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任何两种商品对于花销者的边缘取代率必定等于这两种商品对于生产者的边缘变换率。3)完好竞争市场之所以总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可以从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的三个必要条件分别加以说明。①从交换的最优条件来看,在完好竞争市场条件下,单个花销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每个花销者都会调整对商品的需求以满足MRSXY=PX/PY从而实现功能最大化。既然各花销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那么各花销者购买任意两种商品的数量必使其边缘取代率等于全体花销者所面对的共同的价格比率。所以,任何两种商品的边缘替代率对全部的花销者都相等。②从生产的最优条件来看,在完好竞争市场条件下,单个生产者都是要素价格的接受者,每个生产者都会调整要素的需求以满足MRTSLK=PL/PK从而实现收益最大化。既然各生产者都是要素价格的接受者,那么各生产者购买并使用的任意两种要素的数量必使其边缘技术取代率等于全体生产者所面对的共同的要素价格比。所以,任何两种要素的边缘技术取代率对全部生产者都相等。③从生产和交换的最优条件来看,任何两种产品生产的边缘变换率即为两种商品的边缘成本之比,每一花销者对任何两种商品的边缘取代率等于其价格比。在完好竞争条件下,任何产品的价格等于边缘成本,所以,任何两种产品的边缘取代率等于它们的边缘变换率。综上所述,在完好竞争条件下,帕累托最优的三个必要条件都可以获取满足。换而言之,在完好竞争的市场体系作用下,整个经济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这样的经济必然是最优效率的经济。解析:空6、选择题(12分,每题1分)若是垄断厂商面对线性的需求曲线,那么其边缘收益曲线()。A.与需求曲线同样B.以两倍于需求曲线的斜率向下倾斜C.总是高于需求曲线D.与需求曲线订交答案:B解析:边缘收益曲线与线性需求曲线的纵截距是相等的,而斜率是需求曲线的两倍。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与需求曲线重叠,它们是同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厂商的边缘收益曲线位于平均收益AR曲线的下方。给定以下三个商品组合:A.包括5个苹果和8个橘子;B.包括15个苹果和6个橘子;C.包括10个苹果和7个橘子;若是A、B两点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而且这条无差异曲线的边缘替代率(MRS)逐渐变小,那么,C点的功能与A、B对照()。A.

C

优于

A和

BB.

A、B优于

CC.

C

和A、B同样D.

A

和B都正确,

C错误答案:A解析:A、B两点所在的同一条无差异曲线边缘取代率逐渐变小,所以可知该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依照函数凹凸性的定义,C点位于A、B点中间,C点所在的无差异曲线应在A、B点上方,所以C点的功能值应当大于A、B两点的功能值。3.以下表述中,()属于实证经济学的命题。A.汽油配给制是一项使大多数人失大于得的政策B.现有的税收制度对于中等收入者而言是不公正的C.就危害而言,通货膨胀更其于失业D.政府应当对收入差距不断加大的现实加以干预答案:A解析:实证经济学试图如实地描述经济活动并揭穿其客观规律,而规范经济学则带有很多经济学家的主观价值判断,其命题中更多地带有很多主观的字眼,如“应当”“公正”等。考虑一个垄断企业。投入品A的价格是10元,边缘产量是5,产品价格是2元。这个企业()。A.企业的产量未达到收益最大化,应当扩大产量B.企业的产量未达到收益最大化,应当减少产量C.在成本最小条件下生产了收益最大化产量D.生产出收益最大化产量,但是成本未达最小化答案:B解析:完好竞争市场的要素使用原则是W=VMP=MP×P,但是在垄断市场中,产品价格高于完好竞争市场的产品价格,所以此时应当减少生产,以提高价格获取更大收益。某农户今年扩大播种面积并获取丰收,则可预期他的收入必然()。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确定答案:D解析:农户收入的变化不但取决于产量的增加,而且还取决于市场价格的变化。若是整个农产品市场供给增加,以致农产品的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