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归园田居_第1页
短歌行归园田居_第2页
短歌行归园田居_第3页
短歌行归园田居_第4页
短歌行归园田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这两首诗均为古体诗,但在语言风格和表格技巧上有很大不同。前者是四言,质朴刚健,运用比兴手法,化用典故或引前人诗句表达心志;后者是五言,平淡舒缓,善用白描,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幅乡村日常生活的图景。要在诵读中体会两首诗不同的韵律、节奏和表达技巧,结合诗人的身世领悟诗中的思想感情。短歌行一、识作者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曹操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作为军事家,指挥了“官渡之战”这个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他的诗歌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招集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邺下,公唱和,形成一个文学集团。曹操自己的文学路线和写作态度对于其他文人起着更具体的领导和倡导作用,促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二、知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设酒宴请诸将,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本诗表达了曹操希望能够延揽人才、完成统一天下大业的雄心壮志。“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即为明证。三、明文体歌行体“短歌行”是乐府旧题,因其声调短促,故名。多为宴会上唱的乐曲。行,是乐府歌曲的一种体裁。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很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四、拓知识建安风骨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归园田居(其一)一、识作者隐逸的田园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东晋文学家。浔阳柴桑人。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小官,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去世以后,友人私谥为“靖节”,故后世称“陶靖节”;因曾任彭泽县令,后人又称为“陶彭泽”。陶渊明是这一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出现不仅成为中国士大夫精神的一个象征,而且在古典诗歌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他所开创的田园诗以及“平淡自然”的诗风,把诗歌艺术提高到一种美的至境,标志着汉魏以来古典诗歌所能达到的高度。三、拓知识田园诗任务群构建与探究文本构建结构图示主旨归纳诗人以感人的真诚和慷慨悲凉的情感咏叹了生命的忧患、生命的悲剧,流露出对于生命短促的浓浓感伤,但诗人并没有陷在消沉的情绪中不能自拔,而是在对统一天下大业的追求中获得了超越,抒发出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结构图示主旨归纳《归园田居(其一)》主要描写了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表达了诗人渴望自由、渴求摆脱官场束缚、向往回归自然的急迫心境以及对宁静淡泊的田园生活的热爱。任务探究任务探究一出世与入世的碰撞——赏析诗歌的思想感情任务导引出世与入世,江湖与魏阙,历来都是一个相互矛盾却又相辅相成的问题。说到底,出世与入世只不过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已。在东汉末年乱世中,曹操和陶渊明作为身份地位截然不同的两个人,他们都借助诗歌传达出了自己的心声。通过解读这两首诗,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这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任务设计1.“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忧”什么?真的是想借酒浇愁吗?“守拙归园田”,“拙”指什么?为什么陶渊明要“守拙”?答案:“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是一个政治家身处乱世渴望招募贤才、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慷慨之叹。表面上是要借酒浇愁,放浪形骸,实际上表现出一个有雄心壮志的政治家深感人生苦短、贤才难求的苦闷心理。“守拙归园田”,“拙”即朴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与世俗的“巧”相对,陶渊明要“守拙”,即强调自己不会顺应世俗的潮流,要坚守自己的纯真本性。2.曹操想“掇明月”,陶渊明重“返自然”,各自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知人论世,方能探究此问题。答案“掇明月”,表现曹操思慕人才而不得的惆怅心理,“明明如月”流露出对人才的仰慕之情,在诗人心中,人才如悬空之月,明鉴宇内。明月可望不可即,即为人才难得,也反映诗人欲得人才的迫切之情。“复得返自然”,“自然”既是自然环境,又是顺适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与开篇的“丘山”照应,是点题之语,表明诗人对田园的向往是源自“质性自然”的生活态度。任务探究二志士与隐士的对话——赏析抒情主人公形象任务导引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而隐士思想,也历来占据传统文化精神最崇高、最重要的地位。另外,古往今来,很多人同时具备隐士情怀和志士节操,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可能没有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却能造就人格的丰碑。任务设计1.这两首诗歌分别塑造了抒情主人公什么样的形象?答案《短歌行》塑造了一位具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而又求贤若渴的志士形象。《归园田居》塑造了一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向往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的隐士形象。2.鲁迅先生评价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他评价陶渊明:“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静穆,所以他伟大。”你如何理解呢?请根据曹操和陶渊明的作品客观评价一下。答案曹操名作有《蒿里行》《观沧海》和《龟虽寿》等,这些作品风格慷慨悲凉而沉郁雄健,从这些作品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个在乱世中有顽强进取精神的人,称之为“英雄”也是实至名归。而陶渊明因为自己的性格与世俗官场生活不适应,不适应仕途中繁文缛节的限制和尔虞我诈的权势之争,尽管反复多次出仕,但是最终归隐田园。正是因为他并未完全脱离现实,却有这样的精神气节,“并非浑身静穆”,他才如此伟大。任务探究三言浅意深巧设喻——赏析诗歌的比喻手法任务导引诗歌最主要的特征是抒情言理,无论是情趣,还是理趣,都是诗歌不可或缺的内在因素。而这些情趣和理趣,在诗歌中往往不会直接说出,而是借助比喻手法来加以表现。这样,不但使诗歌更具形象性,而且提高了诗歌含蓄蕴藉的审美效果。任务设计1.这两首诗中出现了“明月”“乌鹊”“尘网”“羁鸟”“池鱼”“樊笼”等意象,它们分别比喻什么?蕴含着怎样的思想感情?从物象的象征意义角度思考。答案:《短歌行》中,以“明月”比喻贤才,以“明月不可掇”比喻贤才难得。以“乌鹊”“绕树三匝”比喻贤才的徘徊歧路,表达对他们前途的关切。《归园田居》中,“尘网”“樊笼”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表示诗人已看透官场的污秽黑暗,对官场充满了厌恶。“羁鸟”“池鱼”是诗人自比,意在说明自己误入官场,深受束缚,迫切要求摆脱束缚,回归自然的心志。2.(拓展延伸)“鸟”是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常被用来表达复杂的感情。无论曹操笔下的“乌鹊”还是陶渊明笔下的“羁鸟”,内涵是因人因时因地因情而变化着的。请分别用四个字概括下列诗句中相关“鸟”的内涵。①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赵嘏《寒塘》)②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③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④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文天祥《金陵驿》)⑤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答案①思乡怀亲②羁旅愁苦③爱情相思④忠贞不渝⑤离愁别绪1.(任务拓展)请替曹操或者陶渊明给对方写一封信,劝说对方改变原有出世或入世的观点。穿越时空,只是一种处世态度的碰撞,不存在孰是孰非,但想象要合情合理。答案(示例)陶兄:久仰你大名了,与您鸿雁往来,真是人生一大乐事啊!曾为您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孤高所震撼,拜读大作,更深深地羡慕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闲。您的大作无不表现出您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对田园生活和隐居生活的向往。您是位隐士,如菊一般,遗世独立,高洁雅致,气韵超逸;但是这样与世何益?何不如菊一般,不畏严寒迎风斗霜,与那污浊的社会一搏呢?企望陶兄您能勇敢地面对现实,成为浊世中的一枝独秀的菊花。不过人各有志,只要您认为自己所为没有违背自己的原则,也就此生无憾了。曹操顿首2.(任务拓展)曹操和陶渊明,一个是一世之雄,一个是隐逸之宗;一个具有一统天下的宏大气魄,一个则有崇尚自由的隐逸情怀。假如他们穿越时空相遇,会对对方说些什么呢?请发挥想象,编写一个名为“志士与隐士”的剧本。(对话要得体,符合人物的身份和阅历。)答案(示例)[傍晚,树林,一条古道蜿蜒伸展向树林深处。林边,陶渊明左手背在身后,手里握一把菊花,右手拈须,望着远方的山影]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曹操:(骑马从林间古道而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陶渊明:(作揖相让路边)此诗悲歌慷慨,气韵沉雄,乃曹公名作也。曹操:(下马)哈哈,正是孤的陋作。陶渊明:(暗暗吃惊,仍不卑不亢)偶遇曹公,实乃三生有幸。曹操:孤也有幸得见先生。不知先生高姓大名?陶渊明:在下姓陶,名潜,字渊明。曹操:陶先生,刚刚听闻先生的吟作,也委实不世之材。现如今天下大乱,所谓“乱世之中出枭雄”,先生可否出山,助孤一臂之力?陶渊明:于今乱世,曹公还能有何理想?曹操:先生可以帮孤出谋划策,助孤立下赫赫威名,先生亦可功名在身,扬名天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