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_第1页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_第2页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_第3页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_第4页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三元里抗英:1、原因:(1)根本原因:1841年英军先后侵占了香港岛,攻占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2)面对列强的侵略,清政府卑躬屈膝。(3)中国人民基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优良传统。2、经过:(1)导火线:1841年5月,占据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劫(2)三元里人民两次包围四方炮台

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人民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3.意义思考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三元里抗英■1、原因:①英军入侵:1841年,英军到三元里抢劫。(主要原因)②腐败的清政府不能也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③中国人民自发组织,英勇抗击列强侵略。2、意义: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张维屏《三元里》三元里抗

英斗争旧址

“无奈人如山积,围开复合,各弃其鸟枪,徒手延颈待戮,乞命之声震山谷”。

——《夷氛闻记》,卷三,第四三页

红鬼,白鬼,黑鬼,俱由内鬼;将军,制军,抚军,总是逃军。--民间联语■黄海海战■清政府仓促应战丰岛之战平壤之战黄海海战辽东半岛之战威海卫战役日本发动侵略中日双方正式宣战邓世昌等牺牲,双方损失相当。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日本中国惨败,签订《马关条约》希望调停避战自保进攻1894.7.251894.9.151894.9.17丰岛平壤黄海海战邓世昌林永升

邓世昌之死原来是那么的悲壮:“致远”被击沉以后,邓世昌落水,他的随从刘忠抛救生圈给他,被他推到一边;左一号鱼雷艇赶来相救,他拒不上艇,并说“吾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他养的爱犬太阳犬游到他的身边,先是咬住他的手臂不使他下沉,他将犬奋力推开,犬又衔住他的发辫,使他的头露出水面。邓世昌抱定与战舰共存亡的决心,毅然抱住爱犬,一同沉入滚滚波涛。“东沟海战天如墨,炮轰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郑观应《闻大东沟战事感作》二、左宗棠收复新疆:(课外阅读内容)哈密市政府全力拯救左公柳嘉峪关黑山石刻:左宗棠石像三、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1、黄海海战:(1)海战的爆发:日军蓄谋已久,清军仓促应战(2)海战经过:1894年9月了解丁汝昌、邓世昌、刘步蟾、林永升、叶祖珪等英雄人物的事迹。(3)结果:

①日舰率先逃离战场。②北洋水师伤亡惨重,但主力尚存。③李鸿章有意夸大战败程度,命北洋水师避入威海卫军港,使日军取得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最后海陆两路夹攻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北洋水师提督府丁汝昌纪念馆甲午战争纪念馆三、甲午海战前,“致远”舰部分官兵合影(图中央双手交叉站立者为邓世昌)甲午战争纪念馆塑像双桅单烟囱的致远舰(英国制造)丁汝昌、邓世昌、刘步蟾、林永升、叶祖珪黄海海战结果:

①日舰率先逃离战场。②北洋水师伤亡惨重,但主力尚存。③李鸿章有意夸大战败程度,命北洋水师避入威海卫军港,使日军取得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最后海陆两路夹攻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灭。读史感悟: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尽管以邓世昌为代表的清军将士浴血抗日,但清政府最终还是“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吴玉章语)

结合你所掌握的课内外知识,认真地思考一下: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各举一例说明你的理由。史料链接:材料一一八八一年后北洋海军未增船,舰炮皆旧,而日舰有九艘购造于一八八0年以后,舰炮皆新。

——据《李鸿章奏稿》卷七十八

材料二赫德说:“北洋舰队克虏伯炮有药无弹,阿姆斯特朗炮有弹无药。汉那根想要凑集够打几个钟头的炮弹以备一次海战,迄今无法到手。”

——《中国海关与中日战争》材料三“海军备款三千万,仅购数艘,而西太后即命提款,营构颐和园。问海军衙门所管何职,则颐和园之工程也。”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主观原因:清政府的极端腐败和落后!战前不作认真准备,战争爆发后极力奉行“避战自保”的方针,贻误了战机.慈禧太后在国家危难之机,大搞万寿庆典,不惜挪用军费,置国家利益于不顾.客观原因: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实力强,武器装备先进.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的原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丘逢甲1、材料中“去年今日割台湾”指什么历史事件?2、在台湾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过程中,涌现哪些英雄人物?3、反割台斗争反映了什么?■台湾军民的反割台斗争■在京会试举人发起“公车上书”,学子们一个个泪流满面,慷慨激昂,疾呼:台湾是祖国的门户,连地千里,山海险峻,物产饶绝海外,岂可“一矢未加,而以千余里地之岩疆,千余万之苍黎”、拱手让与侵略者,要求“严饬李鸿章订正和款,勿割台湾”。刘永福丘逢甲当割台的噩耗传到台湾,全岛为之震栗,“若午夜暴闻轰雷,惊骇无人色”,人们奔走相告,游行集会,鸣锣罢市,愤怒抗议卖国罪行,他们发出檄文“如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人们悲痛欲绝,“聚哭于市中,夜以继日,哭声达与四野”,爱国领袖徐骧向群众痛楚陈辞:“吾民之田庐在于是,子孙在于是,祖宗丘墓在于是,台土无,吾民将安归乎?”,即使万一失败,“败则举吾民之骨肉与全台俱烬焉,是亦亡国之荣也”。1895年5月端午节日军进兵台湾时,民众自发地组织起来,拿起武器,与留守爱国官兵一道,誓死保卫每寸国土,提出“万人一心,兵民一气,不计生死,共御倭夷”的口号。阅读并感受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台民布告》台湾人民誓死捍卫台湾的壮烈誓言台湾军民痛击日本侵略军1895年5月---10月抗击日军50000余人打死打伤32000余人日军主将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山根信成在台被杀台北台中台南爱国诗人丘逢甲兵败内渡后仍念念不忘恢复故土,作诗倾诉对台湾沦陷的无比愤慨,如《往事》等,真切而感人肺腑。台南人连横是清末民初史家,著有《台湾通史》,以大量史实证明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充满国破家亡之痛,写下悲怆沉郁《台南》。

史料链接:

1895年,台湾被割占起,台湾人民一直没有停止过反抗,但这些反抗都被镇压。台湾与祖国处于分割状态。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才回到祖国的怀抱。但不久国共内战爆发,蒋介石政权败退台湾,台湾与大陆又处于分裂状态。海峡两岸的分裂状态成为中国人心头永远的痛。黄遵宪悲愤地写下了《台湾行》:“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真实描写了台湾人民暂时失去祖国的痛苦心情;“亡秦者谁三户楚,何况闽粤百万户!成败利钝非所睹,人人效死誓死拒,万众一心谁敢侮?”,体现了中国军民抵抗侵略的坚强意志。

(1)背景:1895年,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马关条约》签订,被迫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2)经过:保卫战的力量主要有两支:一支以邱逢甲、徐骧为首的义军;

一支是以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

(3)结果:由于敌我力量的悬殊,加上清政府的腐败,台湾全部沦陷。(4)意义:坚持斗争了五个月,歼灭了三万多名日军,台湾军民为保卫祖国神圣领土完整,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台湾军民的反割台斗争■四、义和团反帝运动浴血战斗清军与义和团在落垡、廊坊阻击八国联军

义和团包围廊坊车站

义和团在天津与英法联军鏖战

1、兴起的背景:四、义和团反帝运动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义和团运动的发展:直隶冠县山东北京天津京津地区2、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入京津(1900年春)达到高潮(1900年夏)义和团运动的发展

山东(1898-1899)

镇压

北京(1900.8)

京津(1900春)义和团运动的发展清政府的策略“铲除”

思考:清政府对义和团运动的政策是如何变化?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统治“招抚”资料一: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材料二:挑铁路,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材料三:保护中原,驱逐洋寇;上能保国,下能安民;据材料指出义和团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谁了吗?你认为当时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什么?外国侵略者;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义和团的口号:扶清灭洋3、义和团运动的失败(1)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2)主观原因:4、义和团运动的意义:(1)义和团运动在中国近代反帝爱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2)义和团战士不畏强暴,英勇斗争,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扶清灭洋"口号中的"扶清"使义和团丧失了对清政府应有的警惕性,直至被它利用、出卖,最后剿杀;本课知识结构政府官兵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反割台斗争义和团反帝运动人民大众自发组织瓜分豆剖迫人来,同种沉沦剧可哀.太息神州今去矣,劝君猛醒莫徘徊.--陈天华沉沉鼾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