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教学内容研究_第1页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教学内容研究_第2页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教学内容研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教学内容研究[摘要]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中国语言文字、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民俗文化、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在教科书中均有渗透。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教科书中传统文化内容提出了发掘教学资源、丰富传统文化素材,突出重点、培养学生高尚情操,教学形式贴近学生生活,多渠道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和解密汉字感受文字的魅力的教学建议。[关键词]传统文化;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传统文化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2014%,教育部发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两份文件都阐述了当今社会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基础作用。*2+语文课程是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语文教科书中的古代诗词、绘画、四大发明等内容,是学生了解、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素材。本文以部编本一至三年级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传统文化内容为研究对象,通过了解教科书中传统文化内容的基本状况,为教师的教学提出建议。―、部编本教材重视传统文化渗透部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由教育部组织相关领域专家编写,这套新版教科书的亮点很多,其中之一便是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套小学语文教科书中课文的选编更加注重经典性,传统文化篇目大幅提升,12册教科书共选编古代诗歌和散文124篇,占所有课文的30%,相较于原人教版教科书增加了55篇,增幅达80%。同时,体裁也更加多样化,从《诗经》到清代诗文,从古风、律诗、绝句、词曲到民歌,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3+二、部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传统文化选文内容的分析中华文化底蕴深厚、灿烂辉煌,本文将从中国语言文字、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艺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四个方面对部编本一至三年级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梳理。中国语言文字在部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中国语言文字的传承主要体现在汉字文化和汉语文化中。汉字文化汉字既承载着灿烂而悠久的中华文化,也是传承这些文化的重要工具,教科书中的识字模块也有意传承传统汉字文化。例如,一年级上册“识字2”中“金木水火土”涉及民俗文化中的五行元素,体现了古人对时间、人体、自然界的思考。小学生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在教材中编入图画、甲骨文、象形字、形声字、会意字,可以帮助其理解识记汉字,并启发其对汉字的好奇心。例如:一年级上册“识字3”,借助传统京剧人物形象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的含义;识字4“日月水火”中借助图画和甲骨文将象形和会意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习日、月、水、火等汉字。汉语文化汉语文化将从对子歌、谜语、绕口令、谚语、歇后语、童谣、成语七方面进行分析。对子歌对子歌结构短小,音韵协调,是我国传统文学样式之一。一至三年级的教科书中共有两首对子歌,以一年级上册的"云对雨,雪对风。花对树,鸟对虫。山清对水秀,柳绿对桃红”为例,作者在形式上将对联变成歌谣,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在内容上描绘出了一幅山清水秀、柳绿花红的美丽景象。编入这类文章,有利于激发学习的热情,促进声韵格律的掌握。谜语谜语是一种利用谜面的语言描述引起猜谜者的猜想,从而推测出所指之文字、物或者事的语言游戏形式。本套教材共收录了三个谜语,一年Q上册“语文园地一:识字加油站”给出了一个,另外两个出现在一年级下册“识字4”中。例如,字谜“左边绿,右边红,左右相遇起凉风。绿的喜欢及时雨,红的最怕水来攻”的谜底是“秋”字。引入谜语增添了趣味性,提升了学习兴趣。(3) 绕口令绕口令是交叉重叠地将声韵调和易混淆的字编写的语句,讲究短时间内迅速念出。例如,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8”的“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编入绕口令使学生发音准确清晰,提升学习兴趣。(4) 谚语谚语是民间广泛流传的固定语句。一至三年级教科书中共收录了21条谚语,多为规诫谚语,气象谚语和学习谚语比较少,这些谚语更多的是关于学生的人格发展的,如勇敢、团结、互助等品德。(5) 歇后语歇后语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反映了中华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帮助学生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中有四个歇后语,如“芝麻开花一节节高”,比喻事情发展越来越好。(6) 童谣童谣是内容简单,形式短小,语言朴实的诗歌。一至三年级小学语文教科书选编了大量的童谣,如二年级下册“识字1”的《神州谣》中这样写道“我神州,称中华,山川美,可入画。……”采用传统童谣的形式,介绍了我国美丽的山川河流,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景象。(7) 成语成语是多为四个字的固定短语,也有为数不多的三字或五字以上的。部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收录了很多成语,并且题材丰富。例如,一年Q下册“语文园地一:日积月累”中“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莺歌燕舞、冰雪消融••••••'是描写春天景色的,三年级下册中有两篇成语故事“守株待兔、南辕北辙”。(二)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经历了3000多年不间断的发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灿烂、最具活力的部分。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中国古代文学内容主要有诗词、蒙学读物、古典名著、寓言故事、神话故事、民间故事等。诗词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一至三年级语文教科书中共有45首古诗词。其中,古诗44首,词1首,体裁上以诗为主,词数量很少。在题材上,有的古诗词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如一年级下册“课文8'《静夜思》。有的赞颂了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如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绝句》《三衢道中》,呈现了一幅春暖花开、燕子衔泥筑巢、绿树成荫、黄(啼鸣的生机勃勃、悠然和谐的自然风光。有的则描绘了儿童嬉戏的画面,如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日积月累”的《小儿垂钓》,描写了一个小孩在水边全神贯注垂钓的情景,表现了儿童的盎然童趣。还有的是以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和植物为主题的。因此,教科书中古诗题材单一,多为描写祖国自然风光的。在朝代上,一至三年Q小学语文教材选取了涵盖汉、南北朝、唐、宋、明、清时期的诗作精华。蒙学读物古代蒙学读物包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本套教科书节选了$三字经》和《弟子规》中的部分内容。例如:一年级下册“识字8'《人之初》中节选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几句短小精练,但清晰地传达了学习的重要性。古典名著考虑到儿童的认知能力,部编本一至三年级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古典文学名著比较少,三年Q上册选取出自《宋史•司马光传》的《司马光》,三年Q下册选取出自《韩非子(蠹字》的《守株待兔》。这两篇古典名著篇目短小,简单易)。除了这两篇完整的古典文学篇目外,教材中还摘录了古典文学名著中的名句,作为小学生接触古典文学的补充。寓言故事寓言故事简短、生动,同时又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本套教科书中也有收录寓言故事,如二年级上册中的“课文12'《坐井观天》、“课文2'《狐假虎威》。这些寓言故事既提升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他们学习到了相应的道理。神话故事神话故事盛行于上古时期,是以讲述天地起源和诸神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幻想故事。本套教科书共有两则神话故事,都被收录在二年级语文教科书中,分别是“课文15#《大禹治水》和“课文25'《羿射九日》。这两则神话故事反映了在生产力极低的远古时代,人们在不屈服于自然、与自然不懈斗争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奉献、勇敢等品质。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是自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故事,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本套教材收录了三个民间故事,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我爱阅读”的《鲁班造锯》和三年Q下册的“课文27'《漏》、“课文28'《枣核》。其中,《鲁班造锯》讲述了鲁班通过认真观察和思考发明锯子的故事,表达了“生活工作中的任何小细节都可能成为一个新的发明,关键在于我们是否用心观察、思考这些小细节”的探索精神。(三) 中国古代艺术中国古代艺术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教科书中涉及的古代艺术包括手工、建筑、绘画、戏剧等艺术类型。如:一年级上“语文园地二:和大人一起读”的《剪窗花》,以儿童化的语言,配以生动形象的喜上眉梢和娃娃抱鱼等传统剪纸图案插图,有助于小学生了解传统的剪纸艺术。三年级下册“课文11”《赵州桥》则反映了我国传统建筑艺术的丰富内涵。(四)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传统伦理道德是传统文化的核心,部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也蕴涵了一些传统伦理道德的内容。如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和大人一起读’《胖胖的小手》中,通过描写兰兰对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孝敬,触动学生对长辈的感恩之情,从而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孝敬老人的传统美德。三、对教科书中传统文化内容的教学建议(一)发掘教学资源,丰富传统文化素材《S要》提到“小学低年Q,以培育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认识常用汉字,诵读简单的古诗,了解前人的爱国故事,了解传统的节日习俗,了解家乡的风俗习?,初步了解传统礼仪,初步感受经典的民间艺术。”回教师不应拘泥于教科书,而应发掘丰富的传统文化教学资源,如博物馆、传统文化电影、纪录片、传统文化书目、电视节目等,使学生学习、了解传统文化。同时,教师要发掘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形成有地域特色的课程,传承当地文化。这样既有助于学生了解家乡文化,又帮助学生全面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二) 突出重点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时,要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重视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人格修养教育。教师结合班级管理,培养学生养成践行《弟子规》的习惯,通过讲解《弟子规》1。3个德育故事、观看动画片、参加公益活动,引导学生孝顺父母、友爱他人、诚信,养成勤俭节约、干净整洁、不耻下问、全神贯注的生活、学习习惯。(三) 教学形式贴近学生生活学习传统文化不仅要利用课堂更要走进学生生活,结合生活实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当地的名人故居、历史遗迹、文化遗产、具有传统文化风貌的街区等进行现场教学,也可以从学生日常生活入手,精心设计各种文化体验活动,如开笔礼、冠礼、笄礼等。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形式消除距离感,淡化说教,避免牵强附会,使学生感觉亲切真实,自然融入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去,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