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1页
2023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2页
2023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3页
2023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4页
2023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最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神奇的能量

1.什么是能量

L教学内容

能量客观存在,但由于看不见,所以小学生难以从直观的角度进行观察和认识。

本课教学内容包括三个活动。活动一,首先从一个问题引入一一这些物体靠什么工

作或运动?引导学生通过研讨、交流、分析、汇报等形式,归纳并明确能量的描述性定

义: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本领。活动二,通过做撞棋游戏,体验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

并交流泥石流、龙卷风、滚动的保龄球、钱塘江大潮等现象中动能的具体表现。活动三,

通过做小球反弹实验,体验势能,并交流拉橡皮筋、跳板跳水运动员、拉弓、压缩弹簧

等现象中势能的具体表现。

2.教学目标

能观察、分析生活中有关能量的具体事例,知道能量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

能够探究、分析、描述具体情境中动能、势能的具体表现,知道动能和势能是能量

的两种基本形式,初步感受能量的大小。

3.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能量的本领,描述生活中的动能和势能。

难点:理解能量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

4.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教学课件。

学生分组材料:棋子2枚;小球、米尺、橡皮筋、弹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本第1页的小诗。

小草靠什么生长?水车靠什么转动?

在四季中吮吸着雨露;在河边吱呀呀地歌唱;

风筝靠什么飞上蓝天?火车靠什么行驶?

在阳光下自由地飞翔;在铁轨上飞快地奔跑。

学生认真的读一读这首小诗,想一想:小草靠什么生长?风筝靠什么飞上蓝天?水车靠

什么转动?火车靠什么行驶?

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小草生长、风筝飞上蓝天、水车转动、火车行驶,这些事物的活

动都需要能量。能量是什么?它存在于什么地方?他有哪些神奇的力量?从今天开始,

我们来探究神奇的能量。

板书课题:第一单元神奇的能量

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探究什么是能量。

板书课题:1.什么是能量

二、教学新课

活动一:他们靠什么工作或运动?

出示课本第2页的5幅图片,学生观察这5幅图片,想一想5幅图片上分别展现的是什

么事物?这些事物是靠什么工作或运动的?

全班交流,预设:

图片1:风筝飞上蓝天。风筝是依靠风力飞上蓝天的。

图片2:火车向前行驶。现在的高铁等电力机车是直接通过电网输入的高压电带动发动

机工作,从而驱动机车行驶。

图片3:热气球飞上天空。热气球是靠加热空气作为动力飞上天空的。

图片4:歌手边弹吉他边唱歌,歌声传遍整个音乐厅。吉他弹唱利用了人体的化学能。

化学能的一部分在人体活动时转换成机械能,其余转换成热能。

电容麦克风是用一张极薄的金属振膜作为电容的一级,另一个距离很近的金属背板零点

几毫米左右作为另一极。这样振动膜的振动就会造成电容容量的变化,形成电信号。

图片5:运动员踢足球。足球运动员是靠食物产生的能量来运动踢球的。

踢足球也利用了人体的化学能。化学能的一部分在人体活动时转换成机械能,其余转换

成热能。

教师小结:风筝飞上蓝天、火车行驶、热气球飞上天空、歌手利用麦克风唱歌、足球运

动员踢球,这些物体的工作或者运动都需要能量。

出示课本第2页下面的一段文字。

能量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运动。虽然你看不见它,却能感觉到它。只要有移动、发热、冷

却、生长、发光或发声等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

学生认真阅读这段文字,初步了解什么是能量?能量有哪些特点和作用?

全班交流:

什么是能量?

能量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运动。

能量有哪些特点?

能量是看不见的,不过,我们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

能量有哪些作用?

能量可以使物体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发光或者发声等等。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我们课本第2页提到的5种例子之外,还有哪些现象中包含能量的?

学生联系周围的生活举举例子。

预设:

水向前流动、太阳在发光、自行车向前行驶、风儿推动小船前进、风车在转动、小朋友

们在读课文……

教师小结:在日常生活中,工作或者运动的物体都具有能量。

出示课本第3页上面的一个知识点。

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动能。

学生读一读这句话,认识到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并且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活动2:体会动能

教师引导:生活中哪些物体具有动能呢?下面我们继续来看一看。

做撞棋游戏,体验动能

出示课本第3页撞棋游戏的图片,学生观察这幅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解

撞棋游戏的方法和规则:把A棋子弹向B棋子,看谁能够是B棋子移动的距离更远。

学生分小组活动做撞棋游戏,观察活动中的现象,体验运动物体的动能。

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本小组的活动情况,并说一说看到的现象,预设:

现象1:被手指推动的棋子会从静止状态开始运动。

现象2:静止的棋子被运动的棋子撞击后会开始运动,经过一段距离后停下来。

现象3:用力越大,棋子子运动距离越长。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运动的棋子中具有能量吗?

预设:

手指的能量会使被弹及的棋子具有开始运动的能量。能量在两个棋子之间进行传递。

教师小结:运动的棋子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就是动能。

下面这些事物具有的动能分别表现在哪里?

教师引导:运动的棋子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就是动能。这种动能体现在A棋子撞击B棋

子,使B棋子向前移动。下面这几幅图片中的事物具有动能吗?他们的动能分别表现在

哪里?

出示课本第3页下面的4幅图片,学生认真观察图片,想一想图片中的事物具有动能吗?

他们的动能分别表现在哪里?

全班交流,预设:

图片1:流动的泥石流具有动能。泥石流的动能表现在:大量石块、泥沙伴随着洪水从

高处急速流下。泥石流历时短暂,来势凶猛,常造成严重灾害。

图片2:运动的龙卷风具有动能。龙卷风的动能主要表现在:空气的高速运动形成猛烈

旋风,会拔起大树、掀翻车辆、摧毁建筑等,甚至把人卷至空中带往他处。

图片3:撞击保龄球具有动能。撞击保龄球的动能主要表现在:海潮倒灌时具有巨大的

动能,会把大量泥沙带进河口,掀翻船只,拍打礁石,卷走岸边物体。

图片4:钱塘江大潮潮水的流动具有动能。钱塘江大潮的动能主要表现在:保龄球沿滑

道向前滚动,将球瓶撞倒。

教师小结:流动的泥石流、运动的龙卷风、撞击保龄球、钱塘江大潮潮水的流动等事物

都具有动能。

活动3:认识势能

教师引导:不仅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其实一些静止的物体也具有能量。

出示课本第4页上面的一段文字。

位于高处的物体具有能量,发生形变的物体也具有能量,这是一种“储存”起来的能量,

只有在释放后才能显现,这种能量叫作势能。

学生认真读这一段文字,初步了解什么是势能?势能有哪些特点?

全班交流:

什么是势能?

位于高处的物体具有能量,发生形变的物体也具有能量,这是一种储存起来的能量,只

有在释放后才能显现,这种能量叫做势能。

势能有哪些特点?

势能一般是处于高处的物体和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势能是一种储存起来的能

量,只有在释放后才能显现。

做小球反弹实验,体验势能。

出示课本第4页上面一位女生做小球反弹实验的图片,学生观察这幅图片,并读一读旁

边的文字,初步了解本次实验的方法及规则。

预设:让小球从不同的高度落下,比较球的反弹高度。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

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本小组的实验情况,说一说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预设:

现象1:小球从不同的高度落下,就会向上反弹起来。

现象2:同一个小球,小球的反弹高度不同,从越高的位置释放,反弹得越高。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处于高处的球,它具有能量,这是一种储存起来的能量,只有皮球向下落的时候,这种

能量才能显现出来。

教师引导:除了从不同高度落下的皮球具有势能之外,还有哪些物体具有势能呢?他们

的势能分别表现在哪里?

出示课本第4页下面的4幅插图,学生观察这4幅插图,想一想这4幅图中的哪些物体

具有势能?他们的势能体现在哪里?

预设:

图片1:拉长的橡皮筋具有势能。拉长的橡皮筋的势能体现在:手受到向内的拉力,松

手后橡皮筋恢复原状。

图片2:准备跳水的跳板运动员具有势能。跳板跳水运动员的势能表现在:运动员弹起

后会向下坠落,同时跳板恢复原状。

图片3:拉开的弓具有势能。拉开的弓的势能表现在:手受到向内的拉力,松开持箭的

手后箭会射出去,同时弓恢复原状。

图片4:压缩的弹簧具有势能。压缩的弹簧的势能表现在:手受到向外的推力,松手后

弹簧恢复原状。

教师引导:除了拉长的橡皮筋、准备跳水的跳板运动员、拉开的弓、压缩的弹簧之外,

还有哪些物体具有势能呢?

学生列举事例,预设:

发射升天的火箭、拉弯的弓、上紧发条的玩具汽车、荡秋千时最高处的小孩

教师小结:处于高处的物体、发生形变的物体都具有能量,这是一种储存起来的能量,

只有在释放之后才能显现出来。

活动4:动能、势能和机械能

出示课本第4页下面一个知识点。

动能、势能都是机械能,它们是能量的两种基本形式。

学生认真的读一读这个句子,认识到动能、势能都是机械能,动能和势能是能量的两种

基本形式。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能量,知道能量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运动。能量是看不见的,

却能够感觉到,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发光或者发声等现象,我们就知道其

中有能量在起作用了。能量主要分为动能和势能,动能和势能都是机械能,这是能量的

两种基本形式。

四、课堂练习

运用学过的知识填空。

1.李白曾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描述庐山瀑布的壮观。飞流直

下的瀑布蕴藏着巨大的()能。

2.诗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诗人苏轼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在拉弓的过程中蕴藏着()能。

2.各种各样的能量

1.教学内容

本课在学生认识动能和势能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学生对能量形式的感知,使学生

意识到如果没有能量,人类活动和自然界的一切活动都将停止。

本课教学内容包括四个活动。活动一,认识最直观、最常见的热能。通过观察冰融

化时的状态,体验双手握住冰块时手逐渐变冷的感觉,理解热能在其中起的作用;通过

回顾热传递的三种方式,进一步加深对热能的理解。

活动二,以交流、分析的方式认识电能和化学能。电能的形式和作用学生比较熟悉,

而化学能则是一种隐蔽的能量,需要通过大量事例引导学生理解。

活动三,通过实验体验光具有能量,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进而了解电磁能。活动

四,通过阅读资料,认识核能及其应用。

2.教学目标

知道生活中能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理解多种能量形式的作用。

能通过实验体验光具有能量。

懂得能量对于人类活动和自然界的活动有着重要作用。

3.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生活中能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理解多种能量形式的作用。

难点:通过实验体验光具有能量,知道光与微波、X光都是电磁波,具有电磁能。

4.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教学课件。

学生分组材料:冰块;辐射计、手电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课,我们学习了第1课《什么是能量》。下面请同学们回顾第1课学习的内容,思

考以下问题。

什么是能量?

能量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运动,虽然你看不见它,却能感觉到它,只要有移动、发热、冷

却、生长、发光或者发声等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

什么是动能?哪些物体具有动能?

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动能。

流动的泥石流、运动的龙卷风、运动的保龄球、钱塘江大潮等等都具有动能。

什么叫势能?哪些物体具有势能?

位于高处的物体具有能量,发生形变的物体也具有能量,这是一种储存起来的能量,只

有在释放后才能显现,这种能量叫做势能。

拉长的橡皮筋、准备跳水的跳板运动员、拉开的弓、压缩的弹簧等等都具有势能。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各种各样的能量。

板书课题:2.各种各样的能量

二、教学新课

活动一:了解能量的形式

出示课本第5页上面的一段文字。

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除了机械能,还有声能、光能、热能、电能、电磁能、化学能和

核能等。

学生认真朗读这段文字,了解能量的形式,知道能量的形式包括机械能、声能、光能、

热能、电能、电磁能、化学能和核能等。

活动二:体验热能

出示课本第5页上面两幅图片,学生观察这两幅图片,根据实际经验体会冰融化时的现

象以及常识。

预设:

冰融化时,需要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0℃时开始融化;冰水混合物的状态时,温度保

持在不变,直到冰完全融化,水温才会慢慢升高,这一过程中要不断的吸收热量。

引导学生体验双手握住冰块时的感觉。

引导学生取一块冰放在手心,用双手握住,体验双手握住冰块时的感觉,并仔细观察实

验现象。

全班交流,指生说一说双手握住冰块时的感觉以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预设:

取一块冰放在手心,用双手握住,我们会明显感觉手心发凉,冰块表面会融化成水。

教师引导:刚刚我们观察了冰块的融化过程,并且双手握住冰块体验冰块融化时的感觉,

我们可以发现冰块在融化的过程中吸收了热量。下面请同学们认真回顾我们以前所学的

科学知识,想一想热能可以通过哪几种方式向周围传递?

出示课本第5页下面的一幅图片,学生观察这张图片并回顾我们在五年级上册所学的有

关热传递的知识。

预设:

热传递又称传热,是指热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

另一部分的过程。我们通常把它分成三种基本形式一一热传导、热辐射、热对流。热传

导是固体热传递的重要方式,它是指在没有物质迁移的情况下,热量从物体的一部分传

递到另一部分,或者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物体由于具有温度变化而辐

射电磁波的现象称为热辐射;热对流是指流体中热点发生相对位移而引起的热量传递过

程,一般是指依靠液体或者气体本身的流动传热的过程。

出示课文第5页的下面一幅图片,提出要求:图中的热能可以通过哪几种方式传递?请

用红线标出来。

预设:

太阳光照射大地是热辐射。

空气在流动,有微微的风吹来,这是热对流。

女同学用手抓住单杠,单杠上的热传递到了女同学的手上,这是热传导。

活动2:认识电能

出示课本第6页的上面5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5幅图片,想一想这5幅图片中的电

能体现在哪里。

预设:

图片1:台灯通电后发光。

图片2:小女孩正在使用耳机听音乐。

图片3:用电饭煲煮饭。

图片4:播放电视节目。

图片5:电风扇通电后会转动。

教师小结:电灯、耳机、电饭煲、电视机、电风扇都是使用电能才工作的。

除了这5种电器之外,我们还知道哪些电器也是使用电能才工作的?

预设:电脑、电冰箱、空调、手机、消毒柜等等。

出示有关电能的概念:

台灯、电风扇、电视机、电饭煲、录音机等电器有了电就可以进行各种工作,做各种运

动或者发光、发声、发热,我们把电具有的这种能量叫做电能。

学生读一读这段文字,了解有关电能的概念。

活动3:认识化学能

教师引导:电能和热能大家都非常熟悉,那么化学能又是什么呢?

出示课本第6页下面的4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4幅图片,想一想这4幅图片中哪里

存在着化学能。

预设:

人体内的化学能。人体的能量来源于每天吃的食物,食物在体内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产

生能量,所以食物中储存着化学能。

燃料中的化学能。篝火燃烧是利用木材中的化学能,通过燃烧这一化学反应过程释放木

材中的化学能发光发热。汽车开动时通过发动机燃烧汽油来提供能量。汽油来源于生石

油,通过燃烧汽油释放化学能。

化学物质中的化学能。在电池中储存着一定的能量,因此可以带动玩具小汽车进行运动。

教师引导:在化学电池中,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是靠电池内部自发进行氧化、还原等

化学反应的结果,这种反应分别在两个电极上进行。

出示课本第6页有关化学能的概念知识点。

化学能是一种隐蔽的能量,绿色植物、食物、电池、煤、汽油中均储存着化学能。

学生认真的读一读这段文字,进一步了解什么是化学能?化学能隐藏在哪些物质中?

活动4:体验光具有能量

教师引导:刚刚我们通过探究知道热具有能量,电具有能量,化学物质也具有能量,那

么光具有能量吗?下面我们来体验一下。

出示课本第7页上面的一幅图片,学生观察这幅图片,初步了解本次实验的所需材料、

方法、步骤等等。

全班交流

实验材料:辐射计、手电筒等等。

实验方法:

第1步:将辐射计平放在桌面,待叶片静止。

第2步:打开手电筒,照射叶片黑色一面。

第3步:观察叶片的变化情况。

教师按照步骤演示本次实验,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思考由现象得出的实验结论。

全班交流,指生说一说在本次实验中观察到了哪些实验现象?

预设:

辐射计的叶片会转动。

由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预设: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光具有能量。

出示课本第7页微波炉和X光机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回顾在日常生活中用微波炉

加热食物和在医院中使用X光机拍片子的经历,再次体验光具有能量。

微波是一种不可见的电磁波,微波炉利用微波的电磁能加热食物。

X射线也是一种不可见的电磁波,它的光子能量比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大几万至几十万倍。

它的波长约为0.OOriOnm,医学上应用的X射线波长约为0.00「0.Inm。

出示课本第7页上面有关光的知识点。

可见光是一种看得见的电磁波,微波、X光是看不见的电磁波,它们所具有的能量都属

于电磁能。

学生认真朗读这段文字,进一步体会电磁能、光能都是能量的一种。

活动5:阅读资料,了解核能。

出示课本第7页下面的两幅图片,学生观察两幅图片,并读一读有关核能的文字资料,

初步了解有关核能的知识。

全班交流。

什么是核能?

核能是原子核在聚变或裂变过程中产生的能量。

核能是如何产生的?

发出的光是由原子核聚变产生的,核电站发电所用到的热能是由原子核裂变产生的。

教师引导:核能是一种非常巨大的能量。

核能(或称原子能)是通过核反应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符合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质

能方程,核能可通过三种核反应之一释放:1、核裂变,较重的原子核分裂释放结核能。

2、核聚变,较轻的原子核聚合在一起释放结核能。3、核衰变,原子核自发衰变过程中

释放能量。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能量具有多种形式,除了机械能之外,还有声能、光能、

热能、电能、电磁能、化学能和核能等等。课后,同学们可以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有

关能量的形式方面的知识。

3.能量的转换

1.教学内容

本课通过观察、实验引领学生体验各种形式的能量之间是如何转换的,为今后学习

物理学最普遍的定律之-----能量守恒定律打下基础。

本课教学内容包括两个活动。活动一,通过动手做动能与势能、热能、电能、化学

能的转换实验,认识到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能量。活动二,用火柴

点燃酒精灯,体验能量可以多次转换,并针对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了解能量可以多次

连续转换,能量的转换在生活中很常见。

2.教学目标

通过体验活动,认识到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而且可以多次转换。

能针对具体情境,说出能量形式发生的转换。

懂得看似平常的现象往往蕴含着科学道理。

3.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验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难点:能针对具体的生活情境,说明能量形式发生的转换,而且可以多次转换。

4.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教学课件。

学生分组材料:牛顿摆、扣子、细线;瓶子、硬币、水杯、水;截面直径1厘米的

有机玻璃管、漆包线、发光二极管、条形磁铁、橡皮塞;小苏打、白醋、瓶塞、锥形瓶;

火柴、酒精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什么是能量,知道能量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运动,只要

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发光或者发声等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能量的形

式有很多,除了机械能,还有声能、光能、热能、电能、电磁能、化学能和核能等等。

那么,这些能量之间能够相互转换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方面的问题。

板书课题:3.能量的转换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体验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换

教师引导:大家都知道动能和势能都是机械能,他们是能量的两种基本形式。那么动能

和势能之间能够相互转换吗?

实验L玩牛顿摆

出示牛顿摆。

学生玩一玩牛顿摆,想一想在玩牛顿摆的过程中,动能和势能是怎样相互转换的?

预设:出示牛顿摆的运动图片。

如图片所示,当最右边的小球被提起时,它随着高度的增加而获得重力势能,而动能为

0,释放小球时,随着球体高度的降低,小球重力势能将全部转化为动能,动量依次传

递,直到传递到最左边的小球,最左边的小球获得动量产生动能,无法继续传递,只能

再次摆起,将动能转换成重力势能。

教师小结:通过牛顿摆,我们可以发现在牛顿摆中存在着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换,下面

我们再来玩一玩飞旋扣子。

实验2:飞旋扣子

出示课本第8页玩飞旋扣子的图片,学生观察这幅图片,动手玩一玩飞旋扣子的游戏,

并仔细观察在玩飞旋扣子的过程中,动能和势能是怎样相互转换的。

全班交流,预设:

当人拉紧细线时,人体的化学能转换为细线的势能,然后细线的势能转换为扣子的动能;

当人放松细线时,扣子的动能转换为细线的势能(使得细线缠紧)。如此反复,能量不

断转换。

教师小结:通过玩牛顿摆和飞旋扣子,我们发现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活动二:体验动能与热能的相互转换

教师引导:动能能够转换成势能,势能也能够转换成动能,那么动能与热能之间能够相

互转换吗?

实验1:动能转换成热能

出示课本第8页搓手的图片,学生观察并且试着搓一搓手,说一说,当我们使劲搓手时

手心会有什么感觉?

全班交流,预设:

当我们的双手使劲的搓动时,由于手在搓动过程中的摩擦,表面分子不断的相互碰撞,

导致动能转换成热能,双手的温度就会升高。因此我们能够在搓手的过程中感觉到手心

发热。

教师小结:快速搓手,人体的化学能转换为动能,动能再转换为热能(手心的温度升高)

和声能(听到搓手的声音)。通过搓手活动我们发现动能能够转化成热能和声能,那么

热能能否转化成动能呢?

实验2:热能转换为动能

出示课本第8页下面的两幅图片,学生观察这两幅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说明,初

步了解本次实验的材料、方法、步骤以及注意点。

全班交流

实验材料:小口玻璃瓶、硬币、冷水。

实验方法步骤:

第1步:将瓶口和硬币放入水中浸湿。

第2步:把硬币放在瓶口上,用双手紧紧握住瓶子,观察硬币的变化。

实验注意点:双手要握住瓶子,不要松手,这样可以使实验现象明显一些。

全班交流,指生说一说,在本次实验中你观察到了怎样的实验现象?

预设:

在活动中,我发现硬币被慢慢的推动,露出了缝隙。

瓶口的硬币微微跳动。

为什么瓶口的硬币会微微跳动?盖在玻璃瓶口的硬币会慢慢的被推动呢?

预设:双手捂紧瓶子,手的热能使瓶子里的气体受热膨胀,气体有了动能,从而推动瓶

口的硬币微微跳动。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预设:这个实验说明,热能可以转换为动能。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搓手活动和硬币盖在瓶口的活动,我们发现动能能够转换成热能,

热能也能够转化为动能,动能和热能之间是可以实现相互转换的。

活动3:体验动能与电能的相互转换

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换,动能和热能之间也可以相互

转换,那么动能与电能之间能够相互转换吗?下面我们继续通过实验来探讨这个问题。

出示课本第9页上面动能转换成势能的实验图片,学生观察这幅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

文字说明,初步了解本次实验所需的材料、实验方法、步骤以及注意点。

全班交流。

实验材料:直径为1厘米的有机玻璃管、漆包线、发光二极管、条形磁铁、橡皮塞。

方法步骤:

①在直径约为1厘米的有机玻璃管上缠绕漆包线,并在漆包线两端连接1个发光二极管。

②在有机玻璃管里放入条形磁铁,用橡皮塞塞紧两端管口。

③挥动有机玻璃管,让条形磁铁在管道内来回移动,观察发光二极管有什么变化。

实验注意点:在实验过程中,要挥动有机玻璃管,让条形磁铁在管道内来回移动。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活动,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动能能否转换成电能?

全班交流,指生说一说在本次实验中你看到了怎样的现象?

预设:在实验过程中,发光二极管发光了。

发光二极管发光能够说明什么?

预设:说明在这个实验中产生了电能。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预设:动能可以转换成电能。

教师小结:

条形磁铁在管道内来回移动穿过线圈,不断切割磁感线,产生了感应电流,动能转换为

电能,因此二极管会发光。制作这个装置时,线圈绕的匝数越多,产生的感应电流越大。

电动机通电后,由于内部线圈和磁体磁场的相互作用,使转子转动起来,电能转换为动

能。

出示课本第9页发动机的图片,学生观察这幅图片,认识发动机的作用。

预设:发动机的作用就是把电能转化成动能。发动机的运用说明电能可以转换成动能。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发现动能和电能之间也可以实现相互转换,动能可以

转换成电能,电能也可以转换成动能。

活动4:体验化学能转换为动能

实验1:化学能转化为动能

出示课本第9页化学能转换为动能的图片,学生观察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了解本

次实验的方法、步骤。

预设:

第1步:在瓶中放入少量小苏打。

第2步:倒入白醋后盖上瓶塞(不要塞得太紧),观察变化情况。

实验注意点:在瓶中加入小苏打和白醋之后,瓶塞不能塞得太紧。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想一想得出的实验结论。

全班交流,预设:

实验现象:小苏打遇到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放出二氧化碳,产生大量气泡,这是化学

能的表现;随着气泡不断积聚,瓶塞被顶开,这是动能的表现。

实验结论:小苏打与白醋发生化学反应时释放能量,化学能转换为动能。

教师小结:从这个实验,我们发现化学能能够转化成动能,那么动能能够转化为化学能

吗?

出示第9课烤箱的图片,学生观察这幅图片并想一想用烤箱烤面包的时候,能量是如何

转换的?

学生分析:用烤箱烤面包的时候,电能转换为烤箱内部加热棒的热能,释放光和热,热

能促进面包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新物质,使面包发生化学变化,从而变成烤熟的面包。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和生活中烤面包的现象,我们可以发现化学能和动能之间也

可以相互转换,化学能可以转化为动能,动能经过一定的过程可以转化成化学能。比如

说动能转化成电能,电能再转化成热能,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活动5:体验能量的多次转变

教师引导:在日常生活中,能量之间的转换往往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有时候能量会进

行多次转换。

出示课本第10页学生点燃酒精灯的图片,学生观察这幅图片并想一想在点燃酒精灯的

过程中,又产生了哪些能量的相互转换?

学生分小组活动,动手用火柴点燃酒精灯,观察并分析其中的能量转换形式。

全班交流,预设:

划着一根火柴,火柴的化学能转换为光能和热能。点燃酒精灯,酒精灯的化学能转换为

光能和热能。

活动6:下图中的能量转换是如何进行的?

出示课本第10页下面一幅图片,学生观察这幅图片,了解图片内容并分析其中的能量

转换形式。

全班交流,指生说一说这幅图中的能量转换是如何进行的?

预设:番茄接收来自太阳的光能,把光能转换为化学能储存在体内,人吃番茄后吸收了

化学能,人蹬车时把化学能转换为机械能,发电机把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电热水壶把电

能转换为热能,热能传递给水,水蒸气的机械能又转换为声能。

活动7:课堂小结

出示课本第10页下面的一句话。

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

学生认真地朗读这句话,并联系本课学习的知识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动能与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换,动能与热能、动能与

电能、动能与化学能之间都可以直接或者间接的进行相互转换,而且在日常生活中能量

往往会进行多次转换。课后,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我们周围的能量,想一想这些能量是怎

样实现转换的。

4.电磁铁

1.教学内容

电磁铁是利用电流产生磁性的装置。本课引导学生制作电磁铁,认识电磁铁的特点,

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了解电磁铁的实际应用价值。

本课教学内容包括三个活动。活动一,学会制作电磁铁,比较电磁铁与磁铁的相同

与不同之处。在这个过程中认识电磁铁的特点:通电后有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电磁

铁磁力有大小,磁极可以改变。活动二,做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掌握探究实验的基本方法、程序和要求,知道如何改变电磁铁磁力的大小。活动三,通

过阅读资料,了解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目标

学会制作电磁铁,能说明电磁铁与磁铁的异同。

通过探究实验,能发现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数量、线圈匝数有关。

通过观察、分析,能举例说明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电磁铁的特点。

难点: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

4.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教学课件。

学生分组材料:铁钉、长导线、电池、电池盒、若干连接导线;回形针、条形磁铁

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电磁铁工作的视频,学生观看视频。

教师引导:很神奇吧,我想大家一定都很好奇。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电磁铁。板书

课题。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制作电磁铁

出示课本第11页简易电磁铁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想一想动手做一个简易电磁铁所

需的材料及方法步骤。

材料:螺丝钉、导线、电池、回形针若干。

方法:

1.把导线按同一个方向缠绕在铁钉上。

2.将导线的两端连接到电池上。

3.接通电路后,把铁钉移到一堆回形针上方。

4.比比谁的电磁铁吸的回形针多。

教师示范做一个电磁铁,并用电磁铁吸引回形针。

强调注意点:

1.导线必须沿着同一个方向均匀紧密地绕在铁钉上。

2.将导线的第二、三圈绕在第一圈上,然后接着绕,最后一圈由倒数第二圈下穿过。这样

做成的电磁铁的线圈就不易散了。

3.由于电磁铁本身是一个短路电路,通电时间不能太长,实验结束应断开电源。

学生分小组活动,动手制作简易电磁铁,并用简易电磁铁吸引回形针,看看谁制作的简

易电磁铁吸引的回形针多。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简易电磁铁制作情况,

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电磁铁这个装置的基本结构。

出示简易电磁铁的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进一步认识电磁铁的基本结构。

认识什么是电磁铁。

出示电磁铁的概念:电能可以转换为磁能,利用电流产生磁性的装置叫作电磁铁。

活动二:比较电磁铁与磁铁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教师引导:电磁铁和磁铁都可以吸铁,他们之间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呢?

引导学生回顾一下磁铁的主要性质:

磁铁有磁性,可以吸引铁质的物品。

磁铁具有磁极,每一个磁铁都有N极和S极,两种磁极是成对存在的。

当两个磁铁相互靠近时,相同的磁极会相互排斥推开,不相同的磁极会相互吸引粘住,

所以我们经常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教师引导:下面让我们动手动脑,来找一找电磁铁和磁铁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实验1:电磁铁是否有磁性,能否吸引铁质的物品

材料:制作简易电磁铁所需的材料(螺丝钉、导线、电池)、条形磁铁、回形针若干。

方法:

把条形磁铁放在回形针的上方,看看条形磁铁能否吸引回形针。

用螺丝钉、导线、电池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电磁铁。

把简易的电磁铁通电后放在回形针的上方,看看简易的电磁铁能否吸引回形针。

再把简易的电磁铁断电后放在回形针的上方,看看能否吸引回形针。

学生分小组活动,进行实验,并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全班交流,得出结论:电磁铁通电后才有磁性,磁铁不需要通电就有磁性。

实验2:探究电磁铁是否也有N极和S极

材料:制作简易电磁铁所需的材料(螺丝钉、导线、电池)、小磁针、条形磁铁、回形

针若干。

方法:

用条形磁铁去接近小磁针,看看小磁针有什么反应。

用螺丝钉、导线、电池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电磁铁。

把简易的电磁铁通电后去接近小磁针,看看小磁针有什么反应。

教师示范实验,边实验边强调实验注意点。

全班交流,得出结论:磁铁和电磁铁都有南极和北极。

实验3:探究电磁铁的南极和北极是否可以控制和改变

教师引导:磁铁和电磁铁都有南极和北极,并且磁铁的南极和北极是固定的,那么电磁

铁的南极和北极是否可以控制和改变呢?电磁铁的南极和北极又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学生作出实验猜测:

电磁铁的南极和北极可能与电池正负极连接有关系。

电磁铁的南极和北极也可能与导线绕的方向有关系。

材料:制作简易电磁铁所需的材料(螺丝钉、导线、电池)、小磁针。

方法:

用螺丝钉、导线、电池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电磁铁。把简易的电磁铁通电后用螺钉的钉

帽一头去接近小磁针,看看钉帽一头与小磁针的哪一极相吸。把简易的电磁铁改变正负

极后,再用螺钉的钉帽一头去接近小磁针,看看钉帽一头与小磁针的哪一极相吸。

用螺丝钉、导线、电池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电磁铁。把简易的电磁铁通电后用螺钉的钉

帽一头去接近小磁针,看看钉帽一头与小磁针的哪一极相吸。把简易的电磁铁改变线圈

的缠绕方向后,再用螺钉的钉帽一头去接近小磁针,看看钉帽一头与小磁针的哪一极相

吸。

学生分小组做两组对比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全班交流,得出结论:电磁铁的南极和北极可以改变,它与电池正负极连接是有关系的,

也和导线缠绕的方向有关系;而磁铁的南极和北极是固定的,不可以改变。

引导学生总结,比较电磁铁与磁铁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预设:

电磁铁和磁铁的主要相同之处是都有磁性,都可以吸铁质的物体;都有南极和北极。

电磁铁和磁铁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电磁铁通电后才有磁性,磁铁不需要通电就有磁性;

电磁铁里的南北极可以改变,磁铁的南北极不可以改变。

教师小结:当然电磁铁还有许多其他性质,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逐步研究到。

活动三: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

教师引导:电磁铁和磁铁一样,通电之后都有磁性,都可以吸铁质的物体,都有南极和

北极。那么电磁铁磁力有大小吗?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又有哪些呢?

学生作出假设:

假设1:与线圈的匝数有关。匝数多,磁力大;匝数少,磁力小。

假设2:与电池的数量有关。电池的数量多,磁力大;电池的数量少,磁力小。

假设3:与铁钉的粗细有关。铁钉粗,磁力大;铁钉细,磁力小。

教师引导: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又有哪些呢?下面我们来通过实验验证一下。

出示课本12页的实验记录表,学生仔细阅读,了解实验的假设、实验所需的材料、实

验的方法等。

全班交流。

实验问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假设:与线圈的匝数有关。匝数多,磁力大;匝数少,磁力小。

实验设计:

不变的因素——电池节数、导线粗细、铁钉长短……

改变的因素——线圈匝数。

实验材料:制作简易电磁铁所需的材料(螺丝钉、导线、电池)、回形针若干。

实验过程:

用螺丝钉、导线、电池制作两个简易电磁铁,其中电池节数、导线粗细、铁钉长短都一

样,不一样的是线圈匝数一个多,一个少。

分别用两个简易电磁铁去吸引回形针,看看哪一个简易电磁铁吸引的回形针多,哪一个

吸引回形针少。

学生分小组活动,进行对比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

全班交流,得出结论: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匝数有关。匝数多,磁力大;匝数少,磁力小。

教师引导电磁铁的磁力大小除了与线圈的匝数有关这之外,还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大家

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验假设设计对比实验,然后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

结论。

预设实验2。

实验问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假设:与电池的数量有关。电池的数量多,磁力大;电池的数量少,磁力小。

实验设计:

不变的因素——线圈匝数、导线粗细、铁钉长短……

改变的因素——电池节数。

实验材料:制作简易电磁铁所需的材料(螺丝钉、导线、电池)、回形针若干。

实验过程:

用螺丝钉、导线、电池制作两个简易电磁铁,其中线圈匝数、导线粗细、铁钉长短都一

样,不一样的是电池节数一个多,一个少。

分别用两个简易电磁铁去吸引回形针,看看哪一个简易电磁铁吸引的回形针多,哪一个

吸引回形针少。

实验结论:

与电池的数量有关。电池的数量多,磁力大;电池的数量少,磁力小。

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探究,我们发现,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线圈匝数、电

池数量、铁钉粗细等等。

活动四: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引导: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让我们体验从电能转换为磁能的

技术与开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学生阅读课本12页《电磁起重机》这段文字,了解电磁起重机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普遍,电磁起重机就是一个例子。把电磁铁安装在吊车

上,通电后电磁铁产生磁力,就能把各种铁制品牢牢吸住,并吊运到指定地点;断电后磁

力消失,就能把被吸物体放下来。

电磁起重机使用十分方便。几十吨重的铁片、铁钉等各种铁料,不装箱不打包,就能直接

被收集和搬运。大型电磁起重机一次甚至可以吊起近百吨重物。

除了这些,生产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电磁铁?

用到电磁铁的家用电器有音响、电视机、电风扇、智能电饭煲、洗衣机等。

生产生活中用到电磁铁的物品还有电铃、磁浮列车、电磁选矿机等。

教师小结: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这样说,现代生产生活的各个地

方都离不开电磁铁。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电磁铁,知道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还知道了

电磁铁的结构组成,不了解到电磁铁有磁性和磁极,并且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和磁极可以

控制和改变,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有线圈匝数、电池数量、铁钉粗细等等。课后,

同学们可以观察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进一步了解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单元生物和栖息地

5.多样的栖息地

1.教学内容

本课是单元起始课,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地球上多样的栖息地,理解栖息地为生

物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

本课教学内容包括三个活动。活动一,提供信息丰富的图文、视频资料,组织学生

观察海洋、树林、草原、南极等不同环境中的生物,将环境特点和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建

立联系,研究它们生活在这里的原因。发现不同环境为生物提供了光、空气、水、适宜

的温度、食物等基本需要,建立栖息地的概念。活动二,带领学生到校园里实地观察分

析一个池塘、一棵大树、一片草地(根据实际条件灵活调整)分别能为哪些生物提供栖息

地,发现栖息地多种多样。活动三,以四姑娘山、夹金山、卧龙保护区为探究案例,阅

读资料,收集信息,分析这些地区成为大熊猫栖息地的原因,进一步理解栖息地对生物

生存的重要意义,为下一课探究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做好铺垫。

2.教学目标

理解栖息地为生活在其中的生物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

所等条件。

理解多样化的栖息地生活着多样化的生物。

能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方法,发现生物与其栖息地相适应。

丰富对自然事物的认知,发展对未知自然事物的探究兴趣。

3.重点与难点

重点:能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方法,发现栖息地为生物提供光、空气、水、

适宜的温度、食物等基本需要。

难点:能对阅读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并梳理出有用信息。

4.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校园大树下、花坛里的动植物照片等。

学生分组材料:探究学习报告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本13页的一首小诗。

雪莲企鹅

绽放在雄伟的雪山生活在寒冷的南极我们有个共同的家园

海草长颈鹿----地球

飘摇在斑斓的海底生活在辽阔的草原

学生读一读这首小诗,想一想在这首小诗里面,雪莲、海草、企鹅、长颈鹿都生活在哪

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家,这个家是什么?

教师小结:不仅是雪莲、海草、企鹅、长颈鹿,我们所有的生物都有一个共同的家园,

这个家园就是地球。地球是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

那么在这个家园中,生物又是怎样生存的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探讨第二个单元《生

物和栖息地》。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地球上多样的栖息地。

板书课题:5.多样的栖息地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他们生活在哪里

出示课本14页上面的一幅图片,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片中的生物,并读一读相关的文

字,了解这些生物生活的栖息地,再想一想除了图中的这些生物之外,还有谁住在那里?

他们为什么住在那里?

全班交流,预设:

驯鹿栖息在北寒带针叶林,北极熊生活在北冰洋;还有红日藻、冷杉、雪鹃、独角鲸、

狰制、北极兔等。

大熊猫、金丝猴栖息在北温带高山密林,藏羚羊栖息在北温带高原草甸;还有竹子、桦

树、胡杨、鳄鱼、海豚等。

狒狒栖息在热带雨林,斑马、狮子、长颈鹿、袋鼠栖息在热带草原;还有大象、棕桐、

椰子等。

树袋熊生活在南温带树林,海燕生活在海洋附近,海豹生活在海洋;还有枝树、考拉、

袋獴、澳洲野狗等。

南极狼、企鹅生活在南极岛屿;还有帝企鹅、磷虾、贼鸥等。

它们生活在那里,是由于那里为它们生存、生长和繁殖提供了所需的食物、水、躲避天

敌的环境等条件。

出示课本14页下面的一段文字。

一种生物之所以能够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

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这样的场所被称为栖息地。栖息地可以大到一

个区域,也可以小到一个水坑。

学生读一读这段文字,了解什么是栖息地,栖息地的特点是什么?

全班交流。

什么是栖息地?

栖息地是指物理和生物的环境因素的总和,包括光线、湿度、筑巢地点等,所有这些因

素一起构成适宜于动物居住的某一特殊场所。它能够提供食物和防御捕食者等条件。各

种动物按照自己喜爱的环境条件来选择栖息地。

栖息地从范围上讲有什么特点?

栖息地可大可小,可以大到一个区域,也可以小到一个水坑。

活动二:在校园里寻找一处生物栖息地

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在校园里寻找一处栖息地,用几个词描绘这处栖息地的特点,并记

录在这处栖息地观察到的生物。

学生分成小组到校园中寻找一处栖息地,并且观察这处栖息地的特点,记录在这处栖息

地观察到的生物。

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本小组观察到的栖息地,并说一说本小组观察到的栖息地的特点

以及生活在这处栖息地的生物。

预设:

栖息地特点生物

水分充足、睡莲、水龟

睡莲花盆

光线良好等

小草、喇叭

光线良好、

花坛花、蚯蚓、

土质良好

蝴蝶等

阴冷潮湿、蘑菇、蚂蚁、

树墩

土质良好西瓜虫等

枝高叶疏、

喜鹊、尺填、

梧桐树树冠下有光

蜻虫等

线

枝繁叶茂、椿象、蜻虫、

樟树

树荫成片城子等

想一想这些栖息地满足了生物的哪些需求?

全班交流讨论,预设:

水晶盆阳光、水分充足,满足了这些水生生物的需求。

花坛阳光充足,温度适宜,土壤肥沃,满足了生物的生存需求。

枯树根阴暗潮湿,满足了苔薛、草丛蚯蚓等一些需要阴暗潮湿环境生存的生物的需求。

大树茂密,隐蔽阴凉,满足了小鸟、蝉等一些生物的需求。

树枝间通风隐蔽,满足了鸟类的生活需求。

教师小结:总之一句话,这些栖息地满足了动植物对食物、水、适宜的温度、光照、易

于躲避天敌等的需求。

出示课本第15页下面的一句话。

生物的生长受到食物、温度、降水、日照和土壤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多样化的栖息地孕

育出多样化的生物。

学生认真朗读这句话,进一步体会栖息地的食物、温度、降水、日照和土壤等方面的特

点满足了生物不同的需求。

活动三:大熊猫与他的栖息地

出示大熊猫的图片,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有关大熊猫的知识。

教师小结:大熊猫不仅是中国的国宝,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和世界生物多样

性保护的旗舰物种。

出示课本16页世界自然基金会标志的图片,学生观察这幅图片,进一步认识到大熊猫

的珍贵之处。

教师引导:大熊猫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物种,他们所生存的栖息地又有怎样的特点呢?

出示课本第16页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示意图,学生认真观察这幅示意图并读一读相关的

资料,完成以下两个问题:

①阅读资料,画出与大熊猫栖息地有关的信息。

②从气候、植被、水源、食物等方面分析上述地区成为大熊猫保护区的原因。

全班交流。

圈画出与大熊猫栖息地有关的信息。

预设:

四姑娘山由4座绵延不断的山峰组成,主峰幺妹峰海拔6250米,山体陡峭,直指蓝天,冰

雪覆盖,银光照人。山间清澈的溪流潺潺不绝。山区针叶林、阔叶林交互,植物茂密,竹

林成片。

卧龙自然保护区属于典型的内陆山地气候。冬半年天气多晴朗干燥,也会有降雪或降雨;

夏半年湿润,有丰富的降水。保护区有幽深的森林,植被多样,竹类资源极其丰富。

夹金山海拔4000多米,有着独特的高原气候条件和相对封闭的原始自然环境。这里峰峦

叠嶂,千岩竞秀,溪流纵横,湖泊明净,自然风光旖旎,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特别是箭竹

繁茂。

从气候、植被、水源、食物等方面分析上述地区成为大熊猫保护区的原因。

预设:

海拔高,气候寒冷,植被茂密且种类繁多,竹类资源丰富,水资源丰富,环境相对封闭

等,与大熊猫的生活习性相适应。

教师小结:因为大熊猫不惧寒湿,从不冬眠,嗜爱饮水,几乎全靠吃竹子为生,所以大

熊猫栖息地肯定要有干净的水源和茂盛的竹林,以满足大熊猫的饮水和食物的需求,而

四姑娘山、夹金山、卧龙自然保护区这三个地方可以满足大熊猫的这种需求。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生物多样的栖息地,知道栖息地可以大到一个地区,也可以小

到一个水坑。多样化的栖息地才能孕育出多样化的生物。因为生物的生长受到食物、温

度、降水、日照和土壤等不同因素的影响,所以生物对栖息地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

课后,同学们可以仔细观察动植物周围的栖息地,想一想这些栖息地的特点是什么,这

里又生活着哪些生物。

附:

图片1

1.北寒带:终年寒冷,动植物种类少。

主要植被有地衣、苔葬、勿忘草、蝇子草等,北极地区有500多种苔葬,

2000多种地衣,甚至有100多种开花植物。

典型动物:北极熊、北极狐、驯鹿等。

2.北温带:比北寒带温暖,降水多,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有很多动植物。

主要植物:柏、松、云杉、落叶松等裸子植物,桦、栋、胡桃、桑、杨、

柳、榆等落叶乔木。灌木有杜鹃、山楂等。草本有蒿、凤毛菊、白头翁、金莲

花、夏枯草、桔梗、百合等。

典型动物:大熊猫、金丝猴、藏羚羊、老虎、狼、野马、牛、野猪、兔子、

松鼠、天鹅等。

图片2

3.热带:炎热,潮湿,阳光充足,生活着种类、数量繁多的动植物。

主要植物:榕树、棕桐、芭蕉、椰子、橡胶、猴面包树、瓶子树、胡

杨、仙人掌、骆驼刺,还有藤蔓植物等。

主要动物:大猩猩、猴子、斑马、狮子、袋鼠、长颈鹿、角马、大象、

骆驼、猎豹、鼠狗、鹦鹉等。

4.南温带:比热带气温低,海洋面积广阔,陆地生物和海洋生物种类

都很多。

主要植物:瓶子树、帝王花、波赛树、贝壳杉、新西兰圣诞树、海洋

藻类等。

典型动物:考拉、海豹、海狮、海狗、鲸、刀鱼、鲨鱼、巴西龟等。

图片3

5.南寒带:终年寒冷,动植物种类稀少。

主要植物:以苔葬、地衣、藻类植物为主。

主要动物:企鹅、海象、海狮、海豹、灰狼、信天

翁、鲸、南极鳍鱼、大口鱼等O

图片4

花坛

水晶盆

特点:阳光充足、温度适宜、

特点:阳光、水分充足。

土壤肥沃。

生物:水草、睡莲、小鱼、

生物:牵牛花、小草、蝗虫、

水生昆虫等。

蜘蛛、蟋蟀、蜜蜂等。

图片5

枯树根大树树枝间

特点:阴暗、潮湿。特点:茂密、隐蔽、阴凉。特点:通风、隐蔽、

生物:苔葬、小草、生物:小鸟、蝉、蜘蛛、高处。

潮虫、蚯蚓、其他蚂蚁、蛾类幼虫(毛毛虫)生物:喜鹊等鸟类。

小虫等。等。

6.有趣的食物链

1.教学内容

本课是在研究了生物和栖息地之间的关系后,继续探究栖息地内部生物之间的食物

关系。

本课教学内容包括四个活动。活动一,理解食物链,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如田

野上草籽、田鼠、鹰之间的食物关系,引导学生分析,初步建立食物链的概念。活动二,

按一定顺序用箭头表示“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画出海洋生物的食物链,进一步理解

食物链的内涵。活动三,通过分析非洲热带草原动植物的食物关系,认识更为复杂的食

物网,初步认识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特别是认识到一种生

物可能就是另一种生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进而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

个整体”的认识,意识到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就越强。活动四,认识生

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了解其作用。

2.教学目标

理解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是食物链,多条食物链相互交叉形成食物网。

能够分析、综合一个栖息地内复杂的食物网。

意识到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外力干扰的能

力就越强,体会到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认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及其作用。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探究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建立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难点:认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及其作用。

4.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动植物图片、毛线、动植物标签或头饰。

学生分组材料: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生物多样的栖息地,知道生物会根据食物、温度、降水、日照、

土壤等不同因素选择合适的栖息地,多样化的栖息地孕育出多样化的生物。那么在同一

栖息地的生物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食物链。

板书课题;6.有趣的食物链

活动一:认识实物链

出示课本17页老鹰、田鼠的图片,学生认真观察这幅图片,想一想图中的这些生物分

别吃什么?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食物关系?

全班交流,预设:

田野上的田鼠主要以植物的根茎、草籽、果实等等为食物,老鹰则以老鼠、兔子、蛇等

小动物为食。

草籽是田鼠的食物,田鼠又是老鹰的食物,他们三者之间存在着明显吃与被吃的关系。

草籽-------田鼠-------鹰

LJIJIJ

出示课本17页中间的一段文字。

生物之间普遍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

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作食物链。

学生认真朗读这段文字,初步了解什么叫食物链。

教师引导:生物之间的这种食物链就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的联系起来,就比如

刚刚我们说的草籽、田鼠和老鹰之间的关系一样。

活动二:画出海洋生物的食物链

出示课本17页鲨鱼、蛤蝌、磨鱼、硅藻这4幅图片,想一想在这4种海洋生物之间存

在着怎样的吃与被吃的关系?我们又该如何找出他们之间的食物链呢?

预设:

在画食物链的时候,要先找出食物生产者,通常是绿色植物,再找出以植物为食的植食

动物,再依次找出以这种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直到食物链的顶端无其他肉食动物。用

箭头表示他们之间的食物关系,箭头指向消费者也就是捕食者。

师生共同画出鲨鱼、蛤蝌、磨鱼、硅藻之间的食物链。

活动三:非洲热带草原的食物网

教师引导:多条食物链相互交叉,形成了食物网。闻名世界的非洲热带草原,壮美辽阔,

生机盎然,让我们去找一找非洲热带草原上的食物网。

出示课本第18页非洲热带草原的图片,学生观察这幅图片,找一找这幅图片中的食物

链。

教师小结:斑马、大象等成群的动物为寻觅水源和食物而奔波。猎豹和狮子为享受饕餐

大餐而伺机扑向猎物,这一条条食物链错综复杂,纵横交错,形成了相互交叉的食物网。

在这个食物网上,每一个点都是一个动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