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咬皮炎医学讲义_第1页
虫咬皮炎医学讲义_第2页
虫咬皮炎医学讲义_第3页
虫咬皮炎医学讲义_第4页
虫咬皮炎医学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虫咬皮炎医学皮肤性病学(第9版)由螨虫、蚊、蠓、臭虫、跳蚤、蜂、蜱等昆虫叮咬或毒汁刺激引起。共同特点是皮损处可见针尖大小咬痕,自觉瘙痒,严重程度与昆虫种类、数量和患者敏感性相关。循证医学研究认为传统上的“丘疹样荨麻疹”即是节肢动物叮咬后发生的局部皮肤过敏和炎症反应,属于虫咬皮炎。损伤的皮肤易继发细菌等感染。虫咬皮炎(insectbitedermatitis)皮肤性病学(第9版)螨虫为肉眼刚能见到的微小昆虫。农民收割谷物时被蒲螨叮咬皮肤所致皮炎称谷痒症(grainitch),而粉螨及尘螨以腐败有机物为食而不吸血液,其致病机制为分泌物、排泄物或尸体碎屑等引起的过敏反应。【病因和发病机制】皮肤性病学(第9版)谷痒症皮肤性病学(第9版)×50倍皮损经非偏振皮肤镜光放大50倍后,可见表面轻微红斑、较多褐色痂壳,未见明显出血点,为陈旧性的皮损改变。非偏振光皮肤镜非偏振光皮肤镜×50倍皮肤性病学(第9版)“真凶”究竟是什么?图中箭头所指的黑点即患者用透明胶带从皮肤上粘出的“虫”皮肤性病学(第9版)×200倍显微镜×200倍非偏振光皮肤镜非偏振光皮肤镜将“黑点”放大200倍后可见褐色成虫,具有4对足,一对触须,无翅和触角。在显微镜下放大200倍后可见相同结构。皮肤性病学(第9版)螨虫,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亚纲。身体大小在0.5mm左右,成虫有4对足,一对触须,无翅和触角,身体结构有别于昆虫。可叮人吸血、侵害皮肤,其分泌物、毛刺接触皮肤,可引起皮炎。粉尘螨(Dermatophagoiderfarinae)分布广泛,可在动物饲料、面粉、食品、废棉花、仓库及房舍灰尘中发现,并不寄生于人体。扫描电镜下可见虫体体表有大量细小毛刺(白色箭头)偏振光皮肤镜下可见4对足(黑色三角),一对触须(黑色圆圈),以及消化道等内脏系统(黑色箭头)皮肤性病学(第9版)1212女,39岁,工地上班。双足大量红色瘀斑伴水疱、瘙痒4天,皮肤镜下皮损背景鲜红,可见皮下出血点(1,白箭头),右足背可见紧张性水疱,中央似脐凹结构(2)。诊断:虫咬皮炎鉴别诊断:过敏性紫癜、多形红斑皮肤性病学(第9版)【诊断和鉴别诊断】昆虫叮咬与季节和个人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仔细询问可能的昆虫暴露史是诊断的重要线索。皮肤镜下见咬痕或靶样损害是确定诊断直接证据。应与荨麻疹、水痘、接触性皮炎等鉴别。皮肤性病学(第9版)【预防和治疗】注意个人和职业防护,避免与宠物、家禽接触,穿长衣袖并扎紧袖口裤管等,可用含DDT、含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环境消毒。高敏人群应随身携带急救药盒,其内包括肾上腺素、注射器以及抗组胺药物等。症状轻微者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霜,内服抗组胺药物;皮损泛发、过敏反应重者可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蜂蜇后应立即将毒刺拔除并挤出毒液,再用水冲洗,局部用冰块或冷湿敷;中毒严重有明显全身症状者应积极抢救。发现蜱叮咬皮肤时不可强行拔除,可用乙醚或局麻药涂在蜱头部,待其自行松口后用镊子轻轻拉出并消毒伤口,若口器残存则需局麻后手术取出。继发细菌感染应局部或系统应用抗生素。疥疮是由疥螨寄生于皮肤所致的传染性皮肤病疥螨皮内寄生,硫软膏外用治疗。疥疮结节可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毛虫皮炎是由毛虫毒毛或毒刺进入皮肤其毒液所致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暴露部位成批出现,剧痒。隐翅虫皮炎典型皮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