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PAGE15-新建深茂铁路江门至茂名段JMZQ-7标(DK290+200~DK318+800)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编制:复核:审核:审批: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深茂铁路JMZQ-7标工程指挥部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全文共15页,当前为第1页。二〇一五年二月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全文共15页,当前为第1页。超前地质预报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深茂铁路江门~茂名段JMZQ-7标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深茂铁路工程指挥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施工。2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2.2外业技术准备租用生活、办公房屋,备齐生活、办公设施以及用于用于地质预报的必备配套施工设备,如TSP、地质雷达、红外探水、水平超前钻等3技术要求(1)岗背岭隧道全长430米,均为岩浆岩地段。地质条件复杂地段长约150米,中等复杂地段长约125米,地质条件较简单地段长约155米。根据地质复杂程度和地质问题,岗背岭隧道主要采用地质素描法、弹性波反射发、地质雷达、超前钻孔、加深炮孔法进行超前地质预报,确定掌子面前方及周边地质条件。同时开展水文地质检测。(2)石壁隧道全长280米,均为变质岩地段,地质条件复杂地段长约220米,中等复杂地段长约60米根据地质复杂程度和地质问题,岗背岭隧道主要采用地质素描法、弹性波反射发、地质雷达、超前钻孔、加深炮孔法进行超前地质预报,确定掌子面前方及周边地质条件。同时开展水文地质检测。(3)超前地质预报实施过程中应根据超前探测异常以及底层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量等的变化情况及时动态调整地质复杂程度分级及超前地质预报方案。4施工程序及工艺流程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全文共15页,当前为第2页。4.1施工程序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全文共15页,当前为第2页。在施工中,根据各种方法的特点确定地质超前预报的原则是:以常规地质调查法为基础,TSP203PLUS系统做长距离宏观探测,超前钻探做远距离判断,地质雷达做近距离判断,红外线探水仪做连续地下水探测,形成综合地质超前预报系统。组成专业预报小组,建立健全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工作制度,配备先进的仪器设备,开展超前地质预报工作。4.2工艺流程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程序见“综合超前预报系统程序图”和“主要地质预报工作范围图”。地质调查、素描地质调查、素描TSP203水平超前钻探法加深炮孔地质雷达红外探水工程与水文试验收集分析判断反馈上报确定施工方案隧道施工正常异常正常异常工作面常规地质素描分析预报红外线探测预报地下水及充填性溶洞工作面常规地质素描分析预报红外线探测预报地下水及充填性溶洞20m地质雷达验证预报结果30~50m超前钻探预报和验证开挖时5m加深炮孔探测预报检测不良地质位置,避免突发性事故发生TSP203预报掌子面前方100~150m范围风枪普查辅以钎探、地质雷达预报隧道周边隐伏岩溶情况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全文共15页,当前为第3页。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全文共15页,当前为第3页。图4-2主要地质预报工作范围图5、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5.1施工准备由于地质条件复杂,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多样,为完成大量地质预报工作,成立专职的超前地质预报组,由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配备先进的设备。5.1.1TSP现场准备工作5.1.1.1钻孔布置及要求TSP施作前接收孔与振源点(炮孔)位置关系图TSP地震波信号接收孔位置图严格按设计要求(距离、孔深、倾角等)钻孔,钻孔施工要求如下:(1)接收孔2个,炮孔24个,所有炮孔孔口高度1.2m,接收孔口高度与炮孔高度相同;接收器孔和炮孔应在同一平面上,并用红油漆作标记。炮点要标记序号(距离接收器最近的定义为S1)。(2)接收孔与最近炮孔水平距离16~20m,视现场条件以方便操作具体而定;(3)接收孔孔径Φ50mm,孔深1.8m(不准超过1.9m),向上倾斜10°,孔身必须直;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全文共15页,当前为第4页。(4)炮孔孔径Φ40mm,孔深1.5m(孔深必须一致),间距1.5m,垂直于隧道轴线,向下倾斜10°,钻孔完成后注意保护,防止塌孔。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全文共15页,当前为第4页。(5)孔身要直,孔内岩屑(碴)和泥浆要用水冲出孔外,以便于套管和炸药包放置到位,装药到炮孔孔底。(6)配备往孔中灌水的工具(如胶管),采集数据时应切断影响数据质量的干扰源。5.1.1.2材料准备(1)瞬发(无延时)电雷管24发;(2)乳化炸药3kg,炮孔装药每孔50~100g(3)锚固剂80根,机油少量;(4)起爆器一台;(5)起爆线50m;(6)配备往孔中灌水的工具(如胶管),准备水源。5.1.2地质雷达现场准备工作(1)保证掌子面前距离20米内无测试干扰因素,如:电线、电缆、大型机械设备启动与操作。(2)配备三名工作人员帮助移动天线。5.2施工方法根据隧道超前地质复杂的特点,本着以“早预报、早预防”的原则组织施工,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方式见下表。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全文共15页,当前为第5页。石壁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全文共15页,当前为第5页。序号里程范围围岩分级地质复杂程度分级长度超前地质预报计划地质素描弹性波反射法地质雷达超前钻探加深炮孔水文监测TSP203或TGP12m次m次m次m孔m孔m次延米DK290+292~DK290+400Ⅴ复杂1081081082200130412011155555108DK290+400~DK290+460Ⅳ中等复杂603160110013000402001631DK290+460~DK290+572Ⅴ复杂1121121122200130412011457057112岗背岭隧道序号里程范围围岩分级地质复杂程度分级长度超前地质预报计划地质素描弹性波反射法地质雷达超前钻探加深炮孔水文监测TSP203或TGP12m次m次m次m孔m孔m次延米DK304+482~DK304+560Ⅴ复杂787878110000390814054078DK304+560~DK304+620Ⅳ中等复杂603160110013000402001631DK304+620~DK304+775Ⅲ较简单1555215500130130522602752DK304+775~DK304+840Ⅳ中等复杂653365110013000422101733DK304+840~DK304+970Ⅴ复杂13013013022001305150132660661305.3地质预报分类根据隧道的地质情况,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按照长短结合、上下对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各种方法预报结果综合分析,相互验证保证预报的准确性。根据各种探测方法的特点,预报可分为长距离控制预报、中距离预报、短距离预报。长距离控制预报:采用TSP203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系统进行距离100m的预报。中距离预报:采用仪器(地质雷达、红外探测仪)和超前地质钻孔进行的距离在30m~50m之间的验证预报。短距离预报:地质素描法和加深炮孔探测法进行的距离小于30m的预报。5.4工艺要求5.4.1TSP203超前地质预报系统超前探测隧道施工过程中,通过TSP203探测仪对开挖掌子面前进方向进行中长距离(100~150米)预报,对探测范围内的断层破碎带和岩溶带等不良地质形态进行预报。5.4.2超前地质钻探探测预报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全文共15页,当前为第6页。隧道施工过程中,利用多功能钻机对开挖前进方向进行30~50m的超前钻探。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全文共15页,当前为第6页。钻机钻孔时要固定牢固,并安设好孔口管及高压闸阀,确保当超前钻孔涌出高压地下水时,能够有效地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运用开挖用的钻具施作较爆破孔深3~5米的加深炮孔,对洞身前方进行全方位空间探测,探孔成放射形布设。5.4.3地质素描预报地质素描在隧道施工过程中贯通进行。地质素描内容:根据超前地质预报结果以及开挖掌子面围岩的岩性、结构、构造和地下水等情况,综合分析开挖掌子面前方围岩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特征,并依此提出施工措施建议和进一步预报的方案。根据开挖段围岩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特征进行预报结果的验证,提出是否修改预报方法及参数的意见。根据开挖段及开挖面水文地质情况,提出注浆止水方案的建议。5.4.4红外线探水探测在隧道施工中,对开挖面前方施作一红外线探测技术,对掌子面前方地下水涌水情况进行预报。5.4.5开挖后的周边探测地质雷达除进行开挖掌子面前方探测以外,对已开挖的隧底、洞壁8~15m范围进行探测,以发现可能存在的不良地质体和隐伏型溶洞,并及时上报设计单位及时处理,免除后患。5.5其它工作内容及方法5.5.1岩溶和断层破碎带形态调查调查岩溶的形态、规模及其分布位置、高程、延伸方向、涌水量大小、充填物情况。5.5.2地表监测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全文共15页,当前为第7页。依据提供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图,暂定对隧道中线两侧各1.5公里范围内与居民生活、生产关系密切的泉水、井水等进行监测。监测内容主要为水量、水温、水压、水质的变化以及当地的气象与降水情况。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全文共15页,当前为第7页。监测手段主要为摄影、记录等。5.5.3洞内监测用数码摄像机将开挖后,施作初期支护前的隧道侧壁进行摄像,通过编辑,制成具有里程标志的连续的影像资料,从而分析地层节理、裂隙的变化情况。随着隧道施工进展,通过测试窗量测裂隙,即在洞壁画定一定面积,对节理进行统计,计算隧道围岩的渗透张量;尝试通过裂隙的统计预测岩溶通道出现的概率。进行涌水动态的实时监测,包括涌水点的空间分布、单点涌水量、涌出压力、涌出机制和涌水的化学与同位素化学特征等。以10天为单位进行长期观测,根据地下水的动态变化,间接地判断工作面前方的地质情况是否变化,尤其重点观察大的涌水点和集中的出水点。随隧道的施工进度,对隧道工作面气温及水温进行监测,编制进度气温、水温变化曲线,预测前方地温变化。通过岩石的物理力学特性试验数据,对隧道所揭露的地层,隧道围岩级别进行分析、判断。当开挖面前方的自重应力,接近或等于岩爆临界应力值时,对前方围岩进行原位应力测试,作出岩爆评估。5.6地质信息收集与处理超前地质预报建立一个地质信息系统,通过各种方法收集地质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施工现场。通过地质信息系统的及时、准确预报,为施工提供决策依据,及时调整施工方法和支护参数。采用新的施工方法和支护参数后,又从施工过程中获取新的地质信息,更新地质信息系统,经处理后,再一次反馈给施工现场,如此往复,形成地质信息系统化。6、各种地质预报的应用要点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全文共15页,当前为第8页。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全文共15页,当前为第8页。超前地质预报方式工作范围及作业方式表预报方式工作范围作业方式TSP203PLUS隧道工作面前方的不同地质状况,如异常出现的岩体、溶洞等,并能形成三维的视图,对斜交隧道裂隙也能很好地反映隧道施工时,进行钻孔、设备安装,隧道停止施工后,进行引爆,探测后恢复隧道施工。地质雷达接近和通过不良地段时使用,以准确推断隧道四周及底部的岩溶等不良地质情况短时间占用隧道施工时间,接近岩溶、水体等之前开始施测,有水岩层10m/次,无水岩层小于20m/次红外线探水仪探测地下水分布利用施工空隙时间,测点纵向间隔5m,每个测点向拱顶、两侧及隧底测四个方向超前水平钻孔隧道不良地质地段停止隧道施工约12h,探测深度30-100m常用地质法开挖面均进行地质素描不占用施工时间,每次爆破后进行素描,绘制展示图,进行推测6.1地质调查地质调查法包括隧道地表补充地质调查和隧道内地质素描等。6.1.1隧道地表补充地质调查内容(1)对已有地质勘察成果的熟悉、核查和确认;(2)地层、岩性在隧道地表的出露及接触关系,特别是对标志层的熟悉和确认;(3)断层、褶皱、节理密集带等地质构造在隧道地表的出露位置、规模、性质及其产状变化情况;(4)地表岩溶发育位置、规模及分布规律;(5)煤层、石膏、膨胀岩、含石油天然气、含放射性物质等特殊地层在地表的出露位置、宽度及其产状变化情况;(6)人为坑洞位置、走向、高程等,分析其与隧道的空间关系;(7)根据隧道地表补充地质调查结果,结合设计文件、资料和图纸,合适和修正超前预报重点区段。6.1.2隧道内地质素描内容(1)工程地质:1)地层岩性:描述地层时代、岩性、层间结合程度、风化程度等。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全文共15页,当前为第9页。2)地质构造:描述褶皱、断层、节理裂隙特征、岩层产状等。断层的位置、产状、性质、破碎带的宽度、物质成分、含水情况以及与隧道的关系、节理裂隙的组数、产状、间距、充填物、延伸长度、张开度及节理面特征、力学性质,分析组合特征、判断岩体完整程度。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全文共15页,当前为第9页。3)岩溶:岩溶规模、形态、位置、所属地层和构造部位,充填物成分、状态,以及岩溶展布的空间关系。4)特殊地层:煤层、沥青层、含膏盐层、膨胀岩和含黄铁矿层等应单独描述。5)人为坑洞:影响范围内的各种坑道和洞穴的分布位置及其与隧道的空间关系。6)地应力:包括高地应力显示性标志及其发生部位,如岩爆、软弱夹层挤出、探孔饼状岩芯等现象。7)塌方:记录塌方部位、方式与规模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并分析产生塌方的地质原因及其对继续掘进的影响。8)有害气体及放射性危害源存在情况。(2)水文地质:1)地下水的分布、出露形态及围岩的透水性、水量、水压、水温、颜色、泥砂含量测定,以及地下水活动对围岩稳定的影响,必要时进行长期观测。地下水的出露形态分为:渗水、滴水、滴水成线、股水(涌水)、暗河。2)水质分析,判定地下水对结构材料的腐蚀性。3)出水点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溶、暗河等的关系分析。4)必要时进行地表相关气象、水文观测,判断洞内涌水与地表径流、降雨的关系。5)必要时应建立涌突水点地质档案。(3)围岩稳定性特征及支护情况记录不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下隧道围岩稳定性、支护方式以及初期支护后的变形情况。发生围岩失稳或变形较大的地段,详细分析、描述围岩失稳或变形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等。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全文共15页,当前为第10页。(4)进行隧道施工围岩分级。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全文共15页,当前为第10页。(5)影像:隧道内重要的和具代表性的地质现象应进行摄影或录像。6.2TSP探测法(地震波反射法)6.2.1地震波反射法概述(1)地震波反射法是利用人工激发地震波在不均匀地质体中所产生的反射波特性来预报隧道开挖工作面前方地质情况的一种物探方法。(2)地震波反射法适用于划分地层界线、查找地质构造、探测不良地质体的厚度和范围,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测对象与相邻介质应存在明显的波阻抗差异并具有足以被探测的规模;2)或岩性界面的倾角应大于350,构造走向与隧道轴线的夹角应大于450。(3)地震记录应符合下列规定:1)背景不应影响初至时间的读取和波形的对比;2)波同相轴必须清晰;3)道应小于20%,且不连续出现;4)反射法质量检查记录与原观测记录的同相轴应有较好的重复性和波形相似性。(4)数据采集时应尽可能减少隧道内其他震源震动产生的地震波的干扰,并应采取压制地震波干扰的措施。(5)地震波反射法连续预报时前后两次应重叠10m以上,预报距离应符合下列要求:1)在软弱破碎地层或岩溶发育区,一般每次预报距离应为100m左右,不宜超过150m;2)在岩体完整的硬质岩地层每次可预报120~180m,但不宜超过200m。6.2.2地震波反射法报告内容(1)概况:隧道工程概况、地质概况、探测工作概况等;(2)方法原理及仪器设备:方法原理及采用的仪器型号等;(3)野外数据采集:观测系统、采集方法、数据质量等;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全文共15页,当前为第11页。(4)数据处理:采用的软件及处理流程、参数选择说明、处理成果及质量等;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全文共15页,当前为第11页。(5)资料分析与判释:采用地震波反射法时,应附上反射波分析成果显示图、物探成果地质解释剖面或平面图,必要时可附上分析处理波形图、频谱图、深度偏移剖面图及岩体物理力学参数表,以及地质判释、推断的地球物理准则;(6)结论及建议:提出隧道开挖工作面前方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特别是影响施工方案调整、具有安全隐患的地质条件,以及施工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等结论和进一步开展地质预报工作的建议;(7)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6.3超前地质钻探利用钻机在隧道开挖工作面进行钻探获取地质信息。其技术要求为:(1)孔数:断层、节理密集带或其他破碎富水地层每循环可只钻一空;富水岩溶发育区每循环宜钻3~5个空,揭示岩溶时,应适当增加,以满足安全施工和溶洞处理所需资料为原则。(2)孔深:钻探过程中应进行动态控制和管理,根据钻孔情况可适时调整钻孔深度,以达到预报目的为原则。(3)孔径:钻孔直径应满足钻探取芯、取样和孔内测试的要求,并应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工程地质钻探规程》(TB10014)的规定。(4)在需连续钻探时,一般每循环钻30m,必要时也可钻100m以上的深孔。(5)连续预报时前后两循环钻孔应重叠5m。6.4红外探水6.4.1红外探测技术要求和工作要求(1)探测时间:应选在爆破及出碴完成后进行。(2)测线布置:全空间全方位探测地下水时,需在拱顶、拱腰、边墙、隧底位置沿隧道轴向布置测线,测点间距一般为5m,发现异常时,应加密点距;测线布置自开挖工作面往洞口方向4,长度通常为60m,不得少于50m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全文共15页,当前为第12页。2)开挖工作面测线布置,一般为3~4条,每条测线布3~5个点。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全文共15页,当前为第12页。(3)应做好数据记录,并绘制红外探测曲线图。(4)有效预报距离应在30m以内,连续预报时前后重叠长度应大于5m。6.4.2红外探测预报报告内容包括探测工作概况、地质接译结果、开挖工作面探测数据图、左右边墙及拱顶等测线的探测曲线图等。6.5地质雷达6.5.1地质雷达探测采集(1)通过试验选择雷达天线的工作频率、确定介电常数。当探测对象情况复杂时,应选择两种及以上不同频率的天线。当多个频率的天线均能符合探测深度要求时,应选择频率相对高的天线。(2)测网密度、天线间距和天线移位速度应反映出探测对象的异常,测线宜采用十字或网格形式布设。(3)选择合适的时间窗口和采样间隔,并根据数据采集中的干扰变化和效果及时调整工作参数。(4)采用连续测量的方式,不能连续测量的地段可采用点测。(5)遂址区内不应有较强的电磁波干扰;现场测试时应清除或避开测线附近的金属物等电磁干扰物;当不能清除或避开时应在记录中注明,并标出位置。(6)支撑天线的器材应选用绝缘材料,天线操作人员应与工作天线保持相对固定的位置。(7)测线上天线经过的表面应相对平整,无障碍,且天线易于移动;测试过程中,应保持工作天线的平面与探测面基本平行,距离相对一致。(8)现场记录应注明观测到的不良地质体与地下水体的位置与规模等。(9)重点异常区应重复观测,重复性较差时应查明原因。6.5.2地质雷达探测解释(1)参与解释的雷达剖面应清晰。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全文共15页,当前为第13页。(2)解释前宜做编辑、滤波、增益等处理。情况较复杂时,还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船舶火灾救援应急预案模板(3篇)
- 面试火灾应急预案范文模板(3篇)
- 春季火灾防控应急预案(3篇)
- 电焊火灾应急预案演练(3篇)
- 行政管理职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 高考语文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及答案2023
- 如何提高法学概论的应试能力试题及答案
- VB语言必会知识试题及答案
- 经济安全战略的制定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软考重要注意事项及试题及答案
- 幼儿园室内装饰装修技术规程TCBDA25-2018
- 广东旅游车队公司一览
- ESD标准培训资料ppt课件
- 河南省确山县三里河治理工程
- 水利工程合同工程完工验收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报告
- photoshop实训指导书
- 多级泵检修及维护(1)
- 涵洞孔径计算
- 测量未知电阻的方法
- 中国民主同盟入盟申请表
- 观感质量检查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