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条件_第1页
区域经济发展条件_第2页
区域经济发展条件_第3页
区域经济发展条件_第4页
区域经济发展条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区域经济发展条件第一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条件是经济区域及其系统形成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包括区位条件、自然条件、人口与科技条件,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各种条件通过相互联系和制约,共同作用于经济区域。第二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一、区位条件与区域经济发展什么是区位?区位单位?区位条件?区位条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第三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区位:所谓区位(location),是一个空间位置,即二维或三维空间坐标,是某一主体或事物所占据的场所。区位单位:是经济区位的布局主体。根据研究的层次不同,区位单位的具体内涵也不相同。例如,城市、农村;工业区、商业区、文化区;工厂、学校;大楼、公司的业务部门等。区域经济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研究区位单位的空间配置问题,这也是区位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几个相关概念的辨析第四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区位条件:是指一个区位单位与周围诸社会经济事物关系的总和,包括位置关系、地域分工关系、地缘政治关系、地缘经济关系以及交通、信息关系等。(相对的概念,在相应的经济社会背景下分析)

区位条件对区域经济影响主要是通过地理位置、交通、信息等相互作用、密切联系而发挥作用。第五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云南省的区位条件第六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A

BC

D

E

F

GF

H

H云南参与多边外向区域合作空间格局示意图注释:图中代码A:南贵昆经济区;B:川滇藏“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C:“金四角”次区域合作。D:“泛珠三角”区域合作;E:大西南六省区市经济协调会;F: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G:孟中印缅区域合作;H: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第七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区位条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1、通过影响生产要素的流动而作用与区域经济发展2、优越的区位条件能提高整个区域经济的规模经济效益3、区位条件的改善与利用能推动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革,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4、地缘因素的影响5、区位条件在一定历史阶段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具有不易改变的强制性第八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区位条件是一种社会经济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区位条件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总的来讲,经济发展之后,大部分地区的区位条件得到了改善,但是,也有些地区因相邻地区发展之后,本身被罩在了发展区域的阴影当中,长期处于一种萧条或停滞的状态,继续下去,必然会引起衰退。第九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防止产生区位性衰退,关键一点是对本地区的产业进行多样化发展,对支柱产业进行不断的更迭,以保持其优势和能力。应当随时注意本地区区位优势的变化情况,做到未雨绸缪。作为一个区域来说,应当经常性进行区域发展战略的研究和地区的优势分析(最少5年应进行一次),以期对本地区保持经常性的正确估计。第十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二、自然条件与区域经济发展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的基本内涵自然条件指自然环境里对人类经济活动——产业发展与布局有影响的各个自然要素及其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包括地质、地貌、水文、气候、生物、土壤等各种要素。第十一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自然资源是由人们发现的有用途和有价值的物质。自然资源是社会生产的基础性物质。稀缺性可替代性区域性第十二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社会发展以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目的,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一切都是以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原始基础,没有自然资源的保证,一切发展都是空谈。第十三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自然(条件)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1、是地域经济成长的自然物质基础2、

影响劳动地域分工的基本格局(特殊性)3、

制约区域产业结构(多样化)4、

直接影响区域空间结构5、直接影响经济区域的类型,资源型、资源加工混合型、加工型

第十四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区域自然资源优势评价优势的表现区域经济发展建立在地区资源的基础之上,而区域主导产业的发展则必须以地区的优势资源为基础,只有优势资源才能支撑优势产业。廉价的水电资源有利于发展大耗能的冶金工业和化学工业。矿产资源的丰富则有利于发展原材料工业。农业、牧业资源的丰富更能发展基础产业。第十五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自然资源综合优势度评价方法是评价自然资源的相对丰度,主要考虑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矿产资源等。首先将所需要考虑的各项资源排列出各地区拥有量占全国的位次,(1,2,3…),然后根据公式进行计算。

Pi=(mn-ΣDij)/(mn-m)

式中,Pi为i地区自然资源优势度,m为被评价的资源种类数,n为对比的地区数,Dij为i地区j种资源拥有量占全国的位次。通过对不同地区P值的比较,就可以看出各区域的资源优势,以及与其他地区的比较情况。第十六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云南省自然条件资源的优势(劣势)体现在哪里?第十七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三、人口与区域经济发展人口是区域经济活动的主体,一定数量和密度的人口是区域经济成长的必要条件。但人口密度过高,素质过低,增长过快,也会影响区域经济的积累和消费,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第十八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人力资源的概念所谓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它又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在通常情况下,人力资源是宏观意义上的概念,即以国家及大的地区为单位,进行划分和计量的。有时,人力资源这一概念,也用于部门、企业等。第十九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人力资源的特点(1)生物性它存在于人体之中,是一种“活”的资源,与人的自然生理特征相联系。这是人力资源的最基本的特点。(2)能动性人力资源不同于自然界的其他生物,因为它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有目的地进行活动,有目的地改造外部物质世界。自我强化。选择职业。积极劳动。第二十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3)时效性人力资源的形式,开发、使用都具有时间方面的限制。(4)智力性人类的智力具有继承性,这使得人力资源所具有的劳动力随着时间推移,得以积累、延续、增强。第二十一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人口增长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1、增长快慢直接影响国民经济中消费和积累的比例关系2、增长快慢直接影响产业部门的形成。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3、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第二十二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人口的增加与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位的矛盾日益增加,特别是中国正处在经济大发展的高潮中,资源的消耗趋势潜伏着巨大的危险。如:耕地不断减少,质量下降。人均占有耕地面积由50年代初的0.18公顷降为90年代的0.08公顷。根据中国的《全国土地利用规划纲要》,中国耕地面积由1992的18.6亿亩不断下降为2000年18.3亿亩和2010年的17.7亿~17.2亿亩。第二十三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人口数量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1、适度的人口规模,劳动力资源,形成消费市场、需求源泉——生产者、消费者2、人口规模过大,就业压力、人力资源浪费、社会不稳第二十四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解决好人口与发展的关系是可持续发展的又一战略重点。巨大的人口基数给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压力。尽管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下降趋势,但人口增长的绝对数量仍很大。社会保障,卫生保健及教育、就业等不适应人口增长的需求。第二十五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人口质量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劳动力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相当的影响第二十六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人口移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1、

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2、

人口的迁移促进区域的交流与合作3、

人口移动影响产业布局第二十七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人口结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1、年龄结构2、性别结构3、职业结构第二十八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人口分布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合理的人口分布,可以使人口与自然、经济的关系实现在“位置”上的优化配置,创造巨大的宏观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第二十九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人口安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所谓人口安全,是指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家安全不因人口问题而受损害,能够避免或化解人口方面可能出现的局部性或全局性危机。其主要内容包括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人口分布以及人口迁移等因素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发展要求相协调,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人口规模适度、结构合理以及流动有序的一种状态,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第三十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现阶段我国人口安全问题的表现形式

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首要,人口安全问题是人口承载力其次,人口素质问题。再次,人口年龄结构的问题。第四,人口健康的问题。此外,影响我国国家安全的人口问题还包括人口社会保障水平比较低、人口流动与社会公平、城乡贫困人口依然存在等方面问题。第三十一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四、科学技术与区域经济发展科学技术条件的内涵:

科学技术进步包括:生产要素质量的变化,劳动者知识、经验的进展和技能的提高,资源的重新配置与合理利用,提高规模经济效益,政策影响,管理水平的提高,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第三十二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科技进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1、科技进步使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范围越来越广泛2、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与统一3、科技进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4、科技进步是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变动的主动因5、科技条件影响区域经济布局态势。资源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第三十三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科技创新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1.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动力2.重大技术发明激活新一轮经济增长3.技术进步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4.知识在现代经济增长中具有革命性作用第三十四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五、经济条件与区域经济发展1、区域历史基础任何区域的经济发展有其历史继承性,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能力,均是历史不断演进的积淀,同时又是通向新的经济的起点。第三十五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2、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区域在某一时期创造或获得财富的综合能力(GNP,GDP),是区域经济成长阶段的标志,同时也是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起点。第三十六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阶段人均GDP发展阶段描述1964年美元1970年美元1982年美元1100-200140-280364-728初级产品、生产阶段准工业化阶段2200-400280-560728-1456工业化初级阶段工业化实现阶段3400-800560-11201456-2912工业化中级阶段4800-15001120-21002912-5460工业化高级阶段51500-24002100-33605460-8736发达经济、初级阶段后工业化阶段62400-36003360-50408736-13104发达经济、高级阶段著名西方发展经济学家H·钱纳里等人运用多国模式对人均GDP水平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第三十七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大地带经济总量(GDP)及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地带1980年1985年1990年1995年2000年GDP%GDP%GDP%GDP%GDP%全国4387100.08603100.017178100.057623100.097209100.0东部229652.3455352.9923953.83361558.35774059.4中部136931.2267531.1512929.81582827.52626627.0西部72216.5135716.0281016.4814014.11320313.6第三十八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3、经济增长活力与竞争力活力与竞争力是区域创造财富的能力的变化。活力最直接的表现是经济增长速度,深层次的因素还包括投资能力、经济效益、管理水平和体制因素等。第三十九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区域经济竞争力的评价指标

GDP增长速度投资率投资效果外资占投资比重非国有经济比重等第四十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2008年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名单

1.香港、2.台北、3.上海、4.北京、5.深圳、6.广州、7.澳门、8.天津、9.大连、10.武汉、11.杭州、12.重庆、13.苏州、14南京.、15.东莞、16.沈阳、17.成都、18.青岛、19.厦门、20.佛山、21.济南、22.哈尔滨、23.西安、24.昆明、25.无锡、26.福州、27.宁波、28.珠海、29.中山、30.长沙、31.长春、32.温州、33.合肥、34.郑州、35.石家庄、36.海口、37.惠州、38.常州、39.大庆、40.南昌、41.绍兴、42.南通、43.烟台、44.太原、45.贵阳、46.兰州、47.南宁、48.嘉兴、49.威海、50.泉州

第四十一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009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2009年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前十名城市依次是:香港、深圳、上海、北京、台北、广州、青岛、天津、苏州、高雄。

经济规模竞争力前十名的城市为:上海、香港、北京、深圳、广州、天津、台北、佛山、杭州、东莞。

经济效率竞争力前十名的城市:台北、香港、高雄、新竹、台中、澳门、深圳、东莞、东营、台南。第四十二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4、区域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以交通运输、邮电通讯、教育医疗、供水供电等设施体现的区域财富存量。完善的基础设施是一个发达社会的重要标志。

第四十三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历程迥异于发达国家。经过近50年的发展,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综合运输体系。但总体来看,建国后的前30年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一直处在“短缺”状态下,不能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逐渐重视基础设施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加大了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加快了交通运输的发展步伐。第四十四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从1985年以后,我国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投资基本上保持在占GDP约6%的水平以上。电气化铁路、高速公路、远洋船队等从无到有,快速发展,并跃居世界前列,标志着我国交通运输在一些重要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大大缩小,一个颇具规模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已初步形成。第四十五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从一个地区看,基础设施发展不足成为地区经济发展落后、贫困的直接原因。没有基础设施的一定发展,不可能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不可能促进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根据国内学者的研究,基础设施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我国基础设施状况较好的地区有:上海、北京、天津、江苏、山东、广东、辽宁、浙江、福建等省市。基础设施水平较低的有内蒙古、贵州、云南、西藏、青海、甘肃等省区。

第四十六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5区域市场条件区域市场的大小直接取决于其区域内中心城市的辐射力。一个引力大的城市能使大量的人口、资本、技术、信息和商品集中于该城市,产生较大的集聚经济效益。第四十七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东部发达地区的市场发育程度高于中西部地区,表现在市场流通规模显著扩展,商品、生产资料、金融、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等各类市场建设发展迅速。第四十八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全球最大的批发市场-义乌2.临沂批发市场3.郑州纺织大世界4.湖南常德桥南市场5.江苏东方丝绸市场6.河北省石家庄市南三条集贸批发市场7.重庆朝天门批发市场8.沈阳五爱市场9.湖北武汉汉正街10.株洲市芦淞批发市场第四十九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我国不发达地区市场发展面临的困境:(1)市场发育程度低,市场流通规模小(2)城市化水平低,缺乏市场发育的核心(3)与外部联系较弱第五十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六、社会政治条件与区域经济发展1、区域传统文化与风俗习惯在现代社会,传统文化影响经济发展的路径是:传统文化——人的观念——人对现代经济的适应能力——区域经济发展

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表明:现代经济的增长和工业化,离不开人的思想观念或人的现代化。第五十一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经济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当今任何一个国家,如果它的国民不经历从心理上和人格上向现代性的转变,仅仅依靠外国的援助,先进制度和民主制度的引进都不能成功的使其从一个落后国家跨入自身拥有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化国家的行列”。第五十二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中原传统农业文化区:身居内陆,中西部广大地区,农耕经济为主,小农思想根深蒂固,观念保守东南功利文化区:东部沿海,江浙及附近地区,浓厚的工商文化传统,富于冒险,开拓进取第五十三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西部少数民族地区:

(1)重农轻商思想(2)竞争意识淡薄(3)安于简单的生活现状(4)依赖意识严重(5)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第五十四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2、区域经济政策中央和政府为了优化资源空间配置、预防和解决经济运行过程中可能或已经出现的种种问题,促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制定与实施的政策体系。第五十五页,共六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各国的实践充分表明在解决区域经济问题、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区域经济政策的科学制定与实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