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_第1页
学前教育学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_第2页
学前教育学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_第3页
学前教育学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_第4页
学前教育学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前教育学电子课件目标透视1.了解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发展历程。2.了解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趋势。3.理解学前教育学的学习意义。4.了解如何学习学前教育学。目录12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学前教育学的学习与研究目录1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二、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三、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四、当代教育学发展趋势第一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在教育尚处于萌芽和经验阶段,作为总结教育经验、具有一定理论体系的教育学是不能出现的,教育学还没有成为独立学科。一、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二、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三、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四、当代教育学发展趋势第一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孔子我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在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创办大规模私学,相传培养弟子达3000人,身通六艺者72人。一、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二、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三、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四、当代教育学发展趋势第一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他还整理、编订了《诗》《书》《礼》《易》《春秋》等文化典籍,并以其为教材教育弟子。其言论在他去世后,由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而成《论语》一书〔其中也记栽了孔子部分弟子的言行〉一、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二、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三、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四、当代教育学发展趋势第一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为儒家经典之一,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资料。该书对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主张,不耻下问、身体力行、学思结合、温故知新的教学方法,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启发性原则等,都有重要体现。一、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二、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三、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四、当代教育学发展趋势第一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孔子(前551—前479〉一、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二、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三、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四、当代教育学发展趋势第一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二)教育学的形成阶段1)英国学者培根(1561—1626)于1623年发表了《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一文,在科学的分类中,首次将教育学列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一、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二、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三、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四、当代教育学发展趋势第一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2)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写出了《大教学论》,被认为是近代最早的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历史上第一本以教育问题为专门研究对象的学术著作。一、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二、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三、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四、当代教育学发展趋势第一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3)1776年,德国哲学家康德〈1724—1804〉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人大学课程的开端,并于1803年发表《康德论教育》。后来,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1776—1841〉于1806年一、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二、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三、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四、当代教育学发展趋势第一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发表了著名的《普通教育学》中更系统、更深入地探讨了教育问题。该书被认为是第一部现代意义的教育学著作.一、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二、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三、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四、当代教育学发展趋势第一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4)德国的福禄培尔,他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探索学前教育理论、实践学前教育之中,撰写了《人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学》等著作,1846年,他正式命名这个学校为“幼儿园”,这也是世界上最早创立的幼儿园之一。一、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二、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三、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四、当代教育学发展趋势第一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三)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阶段1)1861年,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斯宾塞(1820—1903)发表了他的教育专著《教育论》。他重视学科教育,强调教育的任务在于教导人们如何生活.一、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二、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三、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四、当代教育学发展趋势第一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2)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了以美国教育家杜威(1859—1952)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流派,其代表作是发表于1916年的《民本主义与教育》。一、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二、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三、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四、当代教育学发展趋势第一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杜威主张教育要为当下的生活服务,摄出“教育即生活”“社会即学校”“从做中学”等教育和教学原则.3)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诞生,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一、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二、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三、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四、当代教育学发展趋势第一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论述,为教育学的科学化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一、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二、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三、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四、当代教育学发展趋势第一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四)教育学的深化发展阶段1)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一、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二、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三、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四、当代教育学发展趋势第一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2)196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出版了他的《教育过程》一书,提出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倡导发现学习的教育理念。一、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二、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三、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四、当代教育学发展趋势第一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3)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其1968年出版的《结构主义》和1970年出版的《发生认识论原理》等著作中,以儿童的认识能力的发展为基本线索,探讨了儿童发展过程中遗传、环境和儿童自身作用的关系问题.一、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二、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三、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四、当代教育学发展趋势第一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4)1975年,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发表《教学与发展》一书,提出教学要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的教育思想。一、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二、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三、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四、当代教育学发展趋势第一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5)意大利著名的学前教育家蒙台梭利著有《儿童的发现》、《蒙台梭利法》、《蒙台梭利手册》、《童年的秘密》等,创办了儿童之家。一、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二、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三、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四、当代教育学发展趋势第一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教育。它研究教育活动中最一般、最普遍的问题,例如,什么是教育、如何教育等。2.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一、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二、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三、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四、当代教育学发展趋势第一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3.教育现象是指教育活动的全部外部表现形式。围绕人的培养所开展的一切活动都可归属于教育的现象.它涵盖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具有多样性、不稳定的特征。一、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二、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三、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四、当代教育学发展趋势第一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4.学前教育是指从零岁到六岁学前儿童的教育。

5.学前教育学就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科学。一、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二、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三、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四、当代教育学发展趋势第一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17世纪后半期发端于英国的贫民婴幼儿保护和养育设施,是近代欧洲学前教育设施的胚胎。学前教育学到十九世纪中叶,才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一、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二、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三、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四、当代教育学发展趋势第一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2.18世纪末,在欧洲出现了有组织的学前教育。德国学前教育家福禄贝尔被誉为是“学前教育之父”,1837年他把自己创办的学前教育机构成为幼儿园,这是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一、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二、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三、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四、当代教育学发展趋势第一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3.学前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以后,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美国教育家,杜威,著有《我的教育信条》等,提出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一、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二、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三、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四、当代教育学发展趋势第一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不断改造,从做中学,他的教育思想对许多国家的学前教育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意大利著名的学前教育家蒙台梭利著有《儿童的发现》、《蒙台梭利手册》、《蒙台梭利法》、《童年的秘密》等,创办了儿童之家。一、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二、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三、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四、当代教育学发展趋势第一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她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对世界现代学前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一、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二、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三、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四、当代教育学发展趋势第一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4.中国最早的学前教育思想出现在维新运动领导人康有为的《大同书》中。

1903年清政府创办的中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机构---湖北武昌模范小学蒙养院。一、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二、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三、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四、当代教育学发展趋势第一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904年张之洞、张白熙、荣庆制定了《奏定学堂章程》,第一次将学前教育列入学制系统。一、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二、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三、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四、当代教育学发展趋势第一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4.中国最早的学前教育思想出现在维新运动领导人康有为的《大同书》中。1932年10月教育部公布《幼稚园课程标准》,这是我国第一个由国家颁布的《幼稚园课程标准》.一、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二、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三、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四、当代教育学发展趋势第一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我国在1989年6月制定颁布了《幼儿园工作规程》,8月颁布了《幼儿园管理条例》;2000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一、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二、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三、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四、当代教育学发展趋势第一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方式趋向多元化(二)学前教育学学科主体性不断加强(三)学前教育学学科体系不断扩充目录2学前教育学的学习与研究一、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二、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学前教育学的学习与研究第二节(一)学习学前教育学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二)学习学前教育学有助于教师专业思想的建立。(三)学习学前教育学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基本理论,有效指导教育实践一、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二、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学前教育学的学习与研究第二节(一)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二)坚持学习与研究相结合(三)注意学前教育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内容提要1.学前教育是指从零岁到六岁学前儿童的教育。学前教育学就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科学。2.教育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萌芽阶段、形成阶段、多样化发展阶段、深化发展阶段。内容提要3.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写出了《大教学论》,被认为是近代最早的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历史上第一本以教育问题为专门研究对象的学术著作。夸美纽斯成为公认的教育学的奠基者,被誉为“教育学之父”。内容提要4.当代教育学发展趋势为教育学研究方式趋向多元化、教育学学科主体性不断加强、教育学学科体系不断扩充。5.学习学前教育学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有助于教师专业思想的建立、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基本理论,有效指导教育实践。内容提要6.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坚持学习与研究相结合、注意学前教育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才能学好学前教育学。再见谢谢观赏第一章

学前教育概述电子课件目标透视1.掌握教育的概念,理解教育的属性。2.掌握学前教育的概念,了解学前教育的含义与组成要素。3.掌握学前教育的特点、原则。目录12教育概述

学前教育的含义与组成要素3学前教育的特点与原则目录1教育概述

一、教育的含义二、教育属性

第一节

教育概述教育是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传授知识经验、训练技能技巧、培养能力及良好习惯、塑造人格的一种社会活动。分为广义的教育和狭义的教育两种:一、教育的含义二、教育属性

第一节

教育概述从广义来说,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有制度保证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一、教育的含义二、教育属性

第一节

教育概述影响人学者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一、教育的含义二、教育属性

第一节教育概述(一)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就是培养人。教育的本质属性可以从以下3方面来理解: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一、教育的含义二、教育属性

第一节教育概述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3.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一、教育的含义二、教育属性

第一节教育概述(二)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具有历史性2.教育具有阶级性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4.教育的永恒性目录2学前教育的含义与组成要素一、学前教育的含义二、学前教育的四个组成要素学前教育的含义与组成要素第二节人的一生按年龄可分为若干阶段。如婴儿期〈0〜3岁)、幼儿期3〜6岁)、儿童期〈6〜:11岁、12岁)、少年期〔11岁、12〜14岁、15岁)、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等.一、学前教育的含义二、学前教育的四个组成要素学前教育的含义与组成要素第二节学前教育也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从广义上说,凡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够影响学前身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心理各方面积极发展的活动,都是学前教育.一、学前教育的含义二、学前教育的四个组成要素学前教育的含义与组成要素第二节狭义的学前教育是指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主要是指幼几园的教育,是教师根据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对0-6岁儿童施加影响的过程。学前教育学上一般使用的都是狭学前教育的概念.一、学前教育的含义二、学前教育的四个组成要素学前教育的含义与组成要素第二节学前儿童教师教育内容教育环境目录3学前教育的特点与原则一、学前教育的特点二、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学前教育的特点、原则第三节

我国学前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与学校教育和其它教育相比,其教育工作有如下特点:一、学前教育的特点二、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学前教育的特点、原则第三节(一)生活化(二)直接经验性。(三)游戏化(四)潜在性一、学前教育的特点二、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学前教育的特点、原则第三节

学前教育的原则是教师在向学前儿童进行教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一)尊重儿童的人格和权利的原则一、学前教育的特点二、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学前教育的特点、原则第三节(二)发展适宜性原则

1.年龄适宜性

2.个体适宜性(三)

保教结合原则(四)综合性原则(五)活动性原则再见谢谢观赏第二章

学前教育目标与任务电子课件目标透视1.掌握教育目的的含义,了解我国教育目的的特征,把握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理解我国学前教育目标的特点。2.了解托儿所、幼儿园的教育任务。目录12学前教育的目标学前教育的任务目录1学前教育的目标一、教育目的二、我国教育目的三、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第一节学前教育的目标(一)教育目的的含义教育目的即培养人的总目标,具体说来就是教育活动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教育目的的概念与教育的概念一样有着广义和狭义之分:一、教育目的二、我国教育目的三、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第一节学前教育的目标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多方面发生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一、教育目的二、我国教育目的三、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第一节学前教育的目标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一定社会对所造就的人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即人们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自身发展需要,以观念或理念形式体现出来的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关于受教育者素质总体发展规格的预期设想或规定。一、教育目的二、我国教育目的三、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第一节学前教育的目标(二)教育目的的分类教育目的可以分为社会的教育目的和个人的教育目的两类:社会的教育目的主要反映社会对于教育系统的总要求,要求教育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及其发展服务。一、教育目的二、我国教育目的三、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第一节学前教育的目标个人的教育目的则要考虑教育对于个体身心发展的促进,要求教育为个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以及未来幸福生活的目标服务。一、教育目的二、我国教育目的三、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第一节学前教育的目标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有以下三点:(一)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二)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一、教育目的二、我国教育目的三、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第一节学前教育的目标(三)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一、教育目的二、我国教育目的三、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第一节学前教育的目标(一)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涵义

幼儿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幼儿园阶段的具体化,是对幼儿提出的培养人的规格和要求,是国家各类幼儿教育机构的指导思想。一、教育目的二、我国教育目的三、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第一节学前教育的目标《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的幼儿教育的主要目标是:

德育方面,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一、教育目的二、我国教育目的三、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第一节学前教育的目标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智育方面,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其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一、教育目的二、我国教育目的三、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第一节学前教育的目标体育方面,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美育方面,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一、教育目的二、我国教育目的三、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第一节学前教育的目标2001年7月,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把幼儿园教育内容划分成五大领域即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并规定了各领域的教育目标:一、教育目的二、我国教育目的三、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第一节学前教育的目标建康领域: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一、教育目的二、我国教育目的三、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第一节学前教育的目标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一、教育目的二、我国教育目的三、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第一节学前教育的目标语言领域:(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有礼貌;(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喜欢听故事、看图书;(4)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一、教育目的二、我国教育目的三、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第一节学前教育的目标社会领域:

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一、教育目的二、我国教育目的三、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第一节学前教育的目标

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爱父母长辈、老师、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一、教育目的二、我国教育目的三、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第一节学前教育的目标科学领域:

(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一、教育目的二、我国教育目的三、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第一节学前教育的目标(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一、教育目的二、我国教育目的三、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第一节学前教育的目标艺术领域:

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一、教育目的二、我国教育目的三、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第一节学前教育的目标(二)我国幼儿教育目标的特点1.目标的全面性2.目标的连续性3.目标的时代性(三)幼儿教育目标的实施目录2学前教育的任务一、托儿所的教育任务二、幼儿园的教育任务第二节学前教育的任务

就是对儿童进行良好的保育与教育,促进儿童得到初步的全面发展。

(一)托儿所教育任务的具体要求(1)发展小儿的基本动作,进行适当的体格训练。一、托儿所的教育任务二、幼儿园的教育任务第二节学前教育的任务(2)发展小儿模仿、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3)培养小儿友爱、礼貌、诚实、勇敢等良好品德。

(4)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睡眠、衣着、盥洗等文明习惯。一、托儿所的教育任务二、幼儿园的教育任务第二节学前教育的任务(二)托儿所的集体保教原则

(1)保教工作必须从小儿生理心理特点出发,以培养小儿良好的身体素质、行为习惯和智能素质为目标,贯彻以保为主、保教并重的原则,在吃、睡、玩、一、托儿所的教育任务二、幼儿园的教育任务第二节学前教育的任务穿衣、盥洗、大小便等每项生活内容中都要贯彻保教的两项任务,做到保中有教、教中有保。(2)集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相结合。一、托儿所的教育任务二、幼儿园的教育任务第二节学前教育的任务(3)根据小儿高级神经活动兴奋强于抑制的特点安排活动。(4)教育内容既要适应小儿心理与体格的发展特点,又要比其发育水平略有提前。一、托儿所的教育任务二、幼儿园的教育任务第二节学前教育的任务(5)适应小儿个别差异,尊重小儿个性,给予教充分的活动自由。(6)成人要做小儿的良好榜样,爱护和尊重小儿,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动作轻柔,要求一致。一、托儿所的教育任务二、幼儿园的教育任务第二节学前教育的任务(7)革新抚养方式,重视小儿独立性的培养。(8)根据小儿的不同年龄需要,合理安排生活制度。(9)为小儿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一、托儿所的教育任务二、幼儿园的教育任务第二节学前教育的任务(10)托儿所应与家庭密切联系,取得家长的参与与配合。一、托儿所的教育任务二、幼儿园的教育任务第二节学前教育的任务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同时为幼儿家长安心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便利.再见谢谢观赏第三章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电子课件目标透视1.了解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历史,把握影响学前教育方案的三种理论。2.理解家庭、学前机构、社区、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社会政治体制与学前教育的关系。3.掌握教育生态学的定义,把握儿童教育生态学的内容。目录12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教育的生态环境与学前教育3儿童教育生态学与学前教育目录1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一、学前教育机构的历史二、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三、影响学前教育方案的三种理论第一节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一)日托中心

日托中心的出现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1)工业革命为母亲走出家庭谋生提供了机会;(2)人们发现外出工作的母亲其婴儿的死亡率比不工作的母亲婴儿的死亡率高。一、学前教育机构的历史二、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三、影响学前教育方案的三种理论第一节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1、1844年,第一所日托中心在巴黎开设,目的是保护婴幼儿的身体健康,防止死亡。2、1854年,纽约市的保育室与儿童医院开办了美国第一所日托站。到1897年这样的日托机构大约已有175所。一、学前教育机构的历史二、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三、影响学前教育方案的三种理论第一节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日托中心与托儿所的异同如下:相同点:两者都是全日制;两者的教育目标都是健康、营养、社交和情感的发展;教师都是受过正规教育训练的。一、学前教育机构的历史二、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三、影响学前教育方案的三种理论第一节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不同点:时间不同,日托中心寄托的时间要长一些;服务对象不同,日托中心是为外来移民和贫困的有工作的母亲服务的,托儿所却被看做是中上层家庭和和上层家庭的辅助设施,富裕家庭的子女可以随意挑选托儿所。一、学前教育机构的历史二、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三、影响学前教育方案的三种理论第一节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二)托儿所

1、第一个托儿所是由麦克米伦姐妹于1911年在英国建立的。她们的理论是建立在法国特殊教育家爱德华•塞甘的教育观点之上的。她们提出让儿童学习语言、颜色、形状、阅读、书写、算术与科学。一、学前教育机构的历史二、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三、影响学前教育方案的三种理论第一节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2、1913年,普若特创办了美国的第一所游戏学校。这所学校是教育实验局的教育实验室,也是现在的纽约银行街教育学院的前身。早期创办的这些托儿所大约有一半以上都附设在大专院校内。一、学前教育机构的历史二、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三、影响学前教育方案的三种理论第一节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3、1933年10月,在经济不景气时期,联邦政府紧急救济署批准建立托儿所为失业人员提供就业机会。到1938年他们先后为20万贫困儿童提供了良好的照顾和教育机会。一、学前教育机构的历史二、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三、影响学前教育方案的三种理论第一节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4、“幼教优先方案”是一项由联邦政府拨款施行的一种补偿教育计划,开始于1965年夏天,主要收托家庭收入低微的4——5岁的儿童。一、学前教育机构的历史二、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三、影响学前教育方案的三种理论第一节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三)幼儿园

1、1837年,福禄贝尔在德国勃兰根堡开办了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被世界誉为“幼儿园之父”。一、学前教育机构的历史二、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三、影响学前教育方案的三种理论第一节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2、1856年,舒尔茨在自己家里开设了美国第一所幼儿园。1873年,在密苏里州的圣路易建立了第一所公立幼儿园,试行示范教育计划。3、1896年,杜威在芝加哥大学建立了一所实验幼儿园。一、学前教育机构的历史二、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三、影响学前教育方案的三种理论第一节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一)国外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

1.学前教育机构数量的增加

2.学前教育机构的多样化

3.师资质量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一、学前教育机构的历史二、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三、影响学前教育方案的三种理论第一节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

(二)我国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

1.旧中国的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

2.新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一、学前教育机构的历史二、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三、影响学前教育方案的三种理论第一节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1)历史的转折(2)曲折起伏的前进(3)学前教育在改革开放中腾飞

①受到人口与经济两大因素的制约

②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一、学前教育机构的历史二、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三、影响学前教育方案的三种理论第一节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一)弗洛伊德的贡献

弗洛伊德创始的精神分析理论是儿童心理发展史上第一个关于个体发展的理论学派。1、其理论强调个体早期经验的重要性。一、学前教育机构的历史二、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三、影响学前教育方案的三种理论第一节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弗洛伊德确信个体童年期的生活事件在成年期的人格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弗洛伊德首创“精神分析法”,主张精神分析学家应用“游戏治疗法”治疗儿童的情绪失调。一、学前教育机构的历史二、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三、影响学前教育方案的三种理论第一节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3、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在生命的最初几年里就产生了发现和承认性别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成为以后生活中正常的性调节的基础。一、学前教育机构的历史二、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三、影响学前教育方案的三种理论第一节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二)埃里克森的贡献埃里克森认为,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是儿童按某一方式被社会化的结果。在儿童社会化历程的不同时期,正在成长中的儿童与社会环境之间存在着普遍的冲突。一、学前教育机构的历史二、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三、影响学前教育方案的三种理论第一节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他将个体人格和社会性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1、他提出使个性健康发展的最基本任务就是建立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2、个性健康发展的第二个任务是发展自主性,克服羞怯和疑虑。一、学前教育机构的历史二、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三、影响学前教育方案的三种理论第一节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3、个性的第三个任务是发展主动性,克服内疚感,这是3—5岁儿童需要发展的重要个性。4、第四个任务是发展勤奋,克服自卑感。一、学前教育机构的历史二、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三、影响学前教育方案的三种理论第一节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二)埃里克森的贡献

埃里克森根据个体在社会化历程的不同时期中所经历的自我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冲突,把个体人格和社会性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1)基本的信任对不信任;(2)自主对羞怯、疑虑;一、学前教育机构的历史二、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三、影响学前教育方案的三种理论第一节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3)主动性对内疚;(4)勤奋对自卑;(5)统一性对角色混乱;(6)亲密对孤独;(7)生殖与停滞;(8)自我整合对绝望。一、学前教育机构的历史二、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三、影响学前教育方案的三种理论第一节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三)皮亚杰的贡献他认为儿童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每一阶段都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提高和发展起来的。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都在不断进行改组和适应。一、学前教育机构的历史二、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三、影响学前教育方案的三种理论第一节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1、第一阶段:0—2岁左右的孩子,皮亚杰把这一阶段称为感知运动阶段。2、第二阶段:2—7岁,称为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可再分为两个亚阶段:前概念亚阶段与直觉思维亚阶段。一、学前教育机构的历史二、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三、影响学前教育方案的三种理论第一节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3、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目录2教育的生态环境与学前教育一、家庭与学前教育二、学前教育机构环境与学前教育三、社区与其它机构和渠道与幼儿教育

教育的生态环境与学前教育第二节教育的生态环境是以教育为中心,对教育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起制约和调控作用的多元环境体系。大致分三个层次:1.是以教育为中心,结合外部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组成单个的或复合的教育生态系统;一、家庭与学前教育二、学前教育机构环境与学前教育三、社区与其它机构和渠道与幼儿教育

教育的生态环境与学前教育第二节2.是以某个学校某一教育层次或类型为中轴所构成的教育系统,它反映了教育体系内部的相互关系;3.是以个人的个体发展为主线,研究外部环境,包括教育在内的自然、社会和精神的因素组成的系统,还要研究一、家庭与学前教育二、学前教育机构环境与学前教育三、社区与其它机构和渠道与幼儿教育

教育的生态环境与学前教育第二节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等内在的环境因素。一、家庭与学前教育二、学前教育机构环境与学前教育三、社区与其它机构和渠道与幼儿教育

教育的生态环境与学前教育第二节(一)家庭对幼儿教育的意义

1.家庭是幼儿成长的最自然的生态环境.2.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3.家长是重要的教育力量一、家庭与学前教育二、学前教育机构环境与学前教育三、社区与其它机构和渠道与幼儿教育

教育的生态环境与学前教育第二节(二)家庭教育的特点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区别

⒈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上看:

⒉从实施教育的环境上看:

⒊从教育者自身的条件上看:一、家庭与学前教育二、学前教育机构环境与学前教育三、社区与其它机构和渠道与幼儿教育

教育的生态环境与学前教育第二节⒋从教育内容上看:

⒌从培养目标上看:

⒍从教育途径来看:

⒎从教育方法上看:一、家庭与学前教育二、学前教育机构环境与学前教育三、社区与其它机构和渠道与幼儿教育

教育的生态环境与学前教育第二节(三)现代社会家庭教育的特点

⒈家庭教育的奠基性

⒉家庭教育的全面性⒊家庭教育的普遍性

⒋家庭教育的复杂性一、家庭与学前教育二、学前教育机构环境与学前教育三、社区与其它机构和渠道与幼儿教育

教育的生态环境与学前教育第二节(一)学前教育机构环境的分类

1.学前教育机构环境从其存在形式来分,可以分为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其中室内环境包括教室、走廊、活动室等;室外环境包括操场、园门、门厅等。一、家庭与学前教育二、学前教育机构环境与学前教育三、社区与其它机构和渠道与幼儿教育

教育的生态环境与学前教育第二节2.从其组成性质来分,学前教育机构环境可以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学前教育机构物质环境主要包括生活设施、教玩具材料设备等有形的物质。一、家庭与学前教育二、学前教育机构环境与学前教育三、社区与其它机构和渠道与幼儿教育

教育的生态环境与学前教育第二节精神环境主要包括集体氛围、活动气氛、心理因素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环境系统,它与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共同构成了幼儿园环境的整体。一、家庭与学前教育二、学前教育机构环境与学前教育三、社区与其它机构和渠道与幼儿教育

教育的生态环境与学前教育第二节(二)学前教育机构环境的教育作用

1.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

2.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一、家庭与学前教育二、学前教育机构环境与学前教育三、社区与其它机构和渠道与幼儿教育

教育的生态环境与学前教育第二节社区与其它机构和渠道与幼儿教育四、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与幼儿教育五、社会政治体制与幼儿教育

教育的生态环境与学前教育第二节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与幼儿教育四、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与幼儿教育五、社会政治体制与幼儿教育

教育的生态环境与学前教育第二节1.政治教育的领导权和享受权的制约;2.政治对教育目的的制约和影响;

3.政治对教育内容的制约和影响

4.政治对教育制度的制约和影响四、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与幼儿教育五、社会政治体制与幼儿教育

教育的生态环境与学前教育第二节(1)有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必然具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制度

(2)政治体制改革推动教育体制改革目录3儿童教育生态学与学前教育

一、教育生态学二、儿童教育生态学三、儿童教育生态学内容儿童教育生态学与学前教育第三节

教育生态学是一门运用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教育现象的科学,但不是把生态学的原理硬套到教育上来,更不是只从生态学中借用一些概念、术语。教育生态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研究具体的教育情景、教育问题。

一、教育生态学二、儿童教育生态学三、儿童教育生态学内容儿童教育生态学与学前教育第三节(一)儿童教育生态学的定义

儿童教育生态学是教育生态学的一个分支,本质上是一门应用生态学,旨在阐明生态学在儿童教育上的应用及其评价。

一、教育生态学二、儿童教育生态学三、儿童教育生态学内容儿童教育生态学与学前教育第三节这门学科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儿童成长的生态环境,研究最适合儿童成长的环境条件,以及预防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而可能带来的身体、心理及学习活动的伤害。

一、教育生态学二、儿童教育生态学三、儿童教育生态学内容儿童教育生态学与学前教育第三节(二)学习儿童教育生态学的意义(三)生态环境对儿童的发展的作用

一、教育生态学二、儿童教育生态学三、儿童教育生态学内容儿童教育生态学与学前教育第三节(一)现代学前儿童环境教育观(二)儿童教育的环境设计与现代学前儿童教育

一、教育生态学二、儿童教育生态学三、儿童教育生态学内容儿童教育生态学与学前教育第三节(二)儿童教育的环境设计与现代学前儿童教育1.准备一个能充分发挥孩子节奏及步调适合他们感知空间的生活与学习的场所2.尊重与关爱孩子,给他们有安全感的环境

一、教育生态学二、儿童教育生态学三、儿童教育生态学内容儿童教育生态学与学前教育第三节3.可以让孩子自由选择工作、自由活动的场所4.这种环境是有限制、有秩序的,有环境所需的规则与纪律5.要有艺术性、体现美的环境

一、教育生态学二、儿童教育生态学三、儿童教育生态学内容儿童教育生态学与学前教育第三节6.与当代整体文化环境及社会背景密切联系的环境

一、教育生态学二、儿童教育生态学三、儿童教育生态学内容儿童教育生态学与学前教育第三节附:教育专家给家长的建议

1、经常了解孩子喜欢什么,让孩子感到在家里很快乐。

2、无论任何时候都对孩子满怀希望。

3、要经常鼓励孩子,当孩子遇到失败的时候,不泼冷水。

一、教育生态学二、儿童教育生态学三、儿童教育生态学内容儿童教育生态学与学前教育第三节4、当别人指出孩子的缺点时,不护短。

5、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做到。

6、不在孩子面前争吵。

7、不对孩子说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坏话。

一、教育生态学二、儿童教育生态学三、儿童教育生态学内容儿童教育生态学与学前教育第三节8、如果自己有了错误,能向孩子承认。

9、不在别人面前数落孩子。

10、对孩子问的“为什么”,知之为知之,不知就承认,然后再去解决。

一、教育生态学二、儿童教育生态学三、儿童教育生态学内容儿童教育生态学与学前教育第三节11、每天都要和孩子一起谈话。

12、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玩儿。13、每天都给孩子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一、教育生态学二、儿童教育生态学三、儿童教育生态学内容儿童教育生态学与学前教育第三节14、每天要带孩子到户外运动。

15、凡是孩子能够自己做的,就要让他自己做。

16、鼓励孩子主动做事,即使失败了,也认为是值得的

17、经常和孩子讨论各种问题。

一、教育生态学二、儿童教育生态学三、儿童教育生态学内容儿童教育生态学与学前教育第三节

18、经常和孩子一起阅读图书。

19、孩子有话对你说时,不管多忙也能耐心倾听。

20、批评孩子时允许孩子辩解和反驳。

一、教育生态学二、儿童教育生态学三、儿童教育生态学内容儿童教育生态学与学前教育第三节21、不对孩子说:“你看人家XXX,每次都比你强。”

22、不对孩子说:“就你笨,什么都不会做。”

23、一般不命令孩子,经常给他选择的机会。

24、对孩子许诺的事,说到做到。

一、教育生态学二、儿童教育生态学三、儿童教育生态学内容儿童教育生态学与学前教育第三节25、欢迎孩子的小伙伴来家里玩。

26、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不恐吓孩子。

27、在家里给孩子一块属于他自己的天地。

一、教育生态学二、儿童教育生态学三、儿童教育生态学内容儿童教育生态学与学前教育第三节28、让孩子学会自己收拾玩具,养成整洁有序的习惯。

29、给孩子买玩具不宜过多、过于高档。

30、给孩子买衣服尽量舒适简洁。31、不给孩子穿皮鞋。

一、教育生态学二、儿童教育生态学三、儿童教育生态学内容儿童教育生态学与学前教育第三节32、能与教师保持经常联系。

33、不在孩子面前说老师的坏话。

34、家中的事征求孩子的意见。

35、孩子有错误当时指正,不和孩子算总帐。再见谢谢观赏第四章学前儿童电子课件目标透视1.了解儿童观的演变和发展,理解儿童发展观。2.掌握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和儿童发展的基本特点。目录12儿童观与学前儿童发展观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发展特点3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与儿童发展目录1儿童观与学前儿童发展观一、历史上的儿童观二、儿童发展观儿童观与学前儿童发展观第一节儿童观是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总和,它涉及儿童的特点与能力、地位与权利、儿童期的意义等诸多问题。一、历史上的儿童观二、儿童发展观儿童观与学前儿童发展观第一节儿童观的形成受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传统以及人类对自身认识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形成了不同的儿童观。一、历史上的儿童观二、儿童发展观儿童观与学前儿童发展观第一节(一)儿童是“小大人”在古代和中世纪的欧洲,人们把儿童看成是“小大人”。一、历史上的儿童观二、儿童发展观儿童观与学前儿童发展观第一节(二)中国古代的儿童观

我国古代儿童观是围绕对人性的认识展开的,主要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以孟子为代表的性善论认为,人具有基本道德的萌芽,即善端,包括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一、历史上的儿童观二、儿童发展观儿童观与学前儿童发展观第一节

以荀子为代表的性恶论认为,人对物的欲求是人性,而人性是恶的。

韩愈等又提出了性三等论。韩愈认为,“学而愈明”为上等,“可导而上下”的为中等,“不可救药”的下等,而下等一、历史上的儿童观二、儿童发展观儿童观与学前儿童发展观第一节品性的人,只有用刑罚来控制他们的行为。一、历史上的儿童观二、儿童发展观儿童观与学前儿童发展观第一节(三)儿童是“有罪”的

这是西方中世纪教育史上一种典型的儿童观,它视儿童为生而“有罪”的人,儿童的灵魂带有神性,是上帝的赋予、主宰着儿童的肉体,而儿童的肉体则是人罪过的渊源。一、历史上的儿童观二、儿童发展观儿童观与学前儿童发展观第一节(四)儿童是“白板’儿童是白板的代表人物是英国教育家洛克和美国心理学家华生。17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主张“教育万能。

华生说:“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更给我一个特殊的环境。一、历史上的儿童观二、儿童发展观儿童观与学前儿童发展观第一节

“儿童是白板”的儿童观应用在教育上,一是________。二是把儿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历史上的儿童观二、儿童发展观儿童观与学前儿童发展观第一节(五)儿童是成长的“植物”

文艺复兴运动对人权的倡导,使人们从全新的角度来审视儿童,在儿童观上有了一个大的飞跃。一、历史上的儿童观二、儿童发展观儿童观与学前儿童发展观第一节

裴斯泰洛齐提出:人是依据特有规律发展的有机体。

福禄倍尔认为,幼儿园是“花的乐园”,教师是“园丁”。一、历史上的儿童观二、儿童发展观儿童观与学前儿童发展观第一节(六)启蒙时代的儿童观:"儿童的发现“

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不是生来就有"原罪"的存在,也不是可以教育的"白板",更不是"小大人",卢梭的儿童观与教育观成为后来新一、历史上的儿童观二、儿童发展观儿童观与学前儿童发展观第一节教育思想的源泉,并为后世所继承,奠定了现代教育原理的基础。一、历史上的儿童观二、儿童发展观儿童观与学前儿童发展观第一节(七)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蒙台梭利(MariaMontessori)的儿童观以对儿童的重视与尊重为基础。一、历史上的儿童观二、儿童发展观儿童观与学前儿童发展观第一节蒙台梭利认为必须深入了解儿童"心灵内部的世界"和"内在潜能",只有这样才能找到适合儿童发展的最好教育途径。一、历史上的儿童观二、儿童发展观儿童观与学前儿童发展观第一节(八)杜威的进步主义儿童观

以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础,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机能心理学影响,杜威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的观点,其儿童观主要反映在他对生长、发展的解释之中。一、历史上的儿童观二、儿童发展观儿童观与学前儿童发展观第一节杜威反对把儿童看作是无知无能的人,认为儿童身上蕴藏着学习和成长的力量和能力,并从积极的角度解释"未成熟状态",这是与传统观念相对立的;一、历史上的儿童观二、儿童发展观儿童观与学前儿童发展观第一节杜威的儿童中心论的错误是显而易见的,但它突出了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坚持从相信儿童和尊重儿童的立场出发,让儿童成为教育的主体和中心,让儿童积极主动地自我发展是有重大进步意义的。一、历史上的儿童观二、儿童发展观儿童观与学前儿童发展观第一节(一)遗传决定论遗传决定论认为人的发展由先天的遗传基因所决定(二)环境决定论环境决定论认为,真正在儿童的发展中起着绝对影响作用的力量,是儿童生活环境和后天所获得的教育引导。一、历史上的儿童观二、儿童发展观儿童观与学前儿童发展观第一节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国教育家洛克,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和斯基纳等。(三)辐合论辐合论,也称之为二因素论。一、历史上的儿童观二、儿童发展观儿童观与学前儿童发展观第一节这种儿童发展观肯定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两种因素对儿童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二者的作用各不相同,不能相互替代。目录2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发展特点一、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二、学前儿童发展的特点第二节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发展特点(一)遗传因素遗传是指个体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生物特征,包括: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生理特点,这些遗传素质构成了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在幼儿发展中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一、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二、学前儿童发展的特点第二节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发展特点1.传素质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和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3.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对学前儿童发展具有一定影响一、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二、学前儿童发展的特点第二节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发展特点(二)环境因素环境是指围绕在人们周围的客观世界的总称。

1.家庭:家庭是个体心理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第一,儿童期是人一生发展中的关键时期,儿童的一、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二、学前儿童发展的特点第二节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发展特点智力水平、个性特征、社会品质等的形成和发展对个体一生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影响;第二,儿童尚未走进社会,对家庭的依赖性很强,其心理发展进程中依然受着家庭的熏陶和影响,直接受父母的教育和引导;一、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二、学前儿童发展的特点第二节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发展特点第三,家庭是社会结构中的一个基本单位,它折射了各种社会关系,为孩子扮演多重社会角色提供了实践的舞台,并且家庭所特有的情感、忠诚成员关系的持久性带来的归属感,对个体身心发展和社会一、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二、学前儿童发展的特点第二节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发展特点成员之间的互动模式产生着不可逆的影响和促进功能。一、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二、学前儿童发展的特点第二节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发展特点2.托儿所、幼儿园儿童入园以后,幼儿园成为其成长发展的最主要的环境。幼儿园老师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对学生心理施以积极影响,这种影响逐渐在儿童的心理发展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一、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二、学前儿童发展的特点第二节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发展特点(三)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因素主观能动性是指人通过自我意识、自我态度,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思想,主动、自觉地而不是被动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认识和实践的特性。一、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二、学前儿童发展的特点第二节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发展特点(一)顺序性(二)阶段性(三)不平衡性(四)个别差异性(五)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目录2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发展特点一、教育主导和促进儿童更全面充分地发展二、学前教育要受社会时代要求和学前儿童发展水平的制约第三节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与儿童发展

教育主导和促进儿童更全面充分地发展一、教育主导和促进儿童更全面充分地发展二、学前教育要受社会时代要求和学前儿童发展水平的制约第三节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与儿童发展(一)学前教育目标要真实地反映社会的要求(二)学前教育内容要适合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三)学前教育方法要善于激发活动积极性(四)学前教育要体现个别差异性再见谢谢观赏第五章

学前儿童教师电子课件目标透视1.了解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理解学前儿童教师的职业化发展与学前儿童教师资格。2.了解学前儿童教师的职能,理解学前儿童教师的职业角色,掌握学前儿童教师的劳动特点。3.掌握学前儿童教师的职业素养。目录12学前儿童教师的职业学前儿童教师职业角色和劳动特点3学前儿童教师的职业素养目录1学前儿童教师的职业一、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二、学前儿童教师的职业化发展三、学前儿童教师资格第一节学前儿童教师的职业教师职业是历史悠久的社会职业,早在人类社会初期,教师还没有形成独立职业的时候就存在着教的活动。到近代以后,世界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有了长足进步,各国逐步推进义务教育并大力一、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二、学前儿童教师的职业化发展三、学前儿童教师资格第一节学前儿童教师的职业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这就为教师职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同时也对教师职业专业化水平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一、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二、学前儿童教师的职业化发展三、学前儿童教师资格第一节学前儿童教师的职业早在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就强调教师的专业性质,认为“教学应被视为专业”。一、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二、学前儿童教师的职业化发展三、学前儿童教师资格第一节学前儿童教师的职业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日内瓦召开的第四十五届国际教育大会上通过了九项建议,其中第七项建议就是教师专业化:并作成了为一种改善教师地位和工作条件的策略。一、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二、学前儿童教师的职业化发展三、学前儿童教师资格第一节学前儿童教师的职业1993年10月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好,明确了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一、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二、学前儿童教师的职业化发展三、学前儿童教师资格第一节学前儿童教师的职业1995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

2000年9月教育部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教师资格制度在全国开始全面实施。一、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二、学前儿童教师的职业化发展三、学前儿童教师资格第一节学前儿童教师的职业1999年,我国颁布的第一部对职业进行科学分类的权威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首次将我国职业归并为八大类,教师属于“专业技术人员”一类。一、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二、学前儿童教师的职业化发展三、学前儿童教师资格第一节学前儿童教师的职业学前儿童教师的职业化发展一、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二、学前儿童教师的职业化发展三、学前儿童教师资格第一节学前儿童教师的职业学前儿童教师资格是国家对专门对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它规定着从事教师工作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幼儿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幼儿幼儿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一、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二、学前儿童教师的职业化发展三、学前儿童教师资格第一节学前儿童教师的职业《教师资格条例》第四条明确了教师资格分为:幼儿园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初级中学教师和初级职业学校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以下统称初级中学教师资格);一、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二、学前儿童教师的职业化发展三、学前儿童教师资格第一节学前儿童教师的职业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以下统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一、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二、学前儿童教师的职业化发展三、学前儿童教师资格第一节学前儿童教师的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实习指导教师资格(以下统称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目录2学前儿童教师职业角色和劳动特点一、学前儿童教师的职能和社会地位二、学前儿童教师职业角色三、学前儿童教师的劳动特点第二节学前儿童教师职业角色和劳动特点(一)学前儿童教师的职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第一章第三条对教师概念进行了全面、科学的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一、学前儿童教师的职能和社会地位二、学前儿童教师职业角色三、学前儿童教师的劳动特点第二节学前儿童教师职业角色和劳动特点这一界定体现了教师职业的性质和职能。(二)学前儿童教师的社会地位“地位”是一个社会学概念,它是人们在社会体系中所处的特定地位与身份。一、学前儿童教师的职能和社会地位二、学前儿童教师职业角色三、学前儿童教师的劳动特点第二节学前儿童教师职业角色和劳动特点教师角色作为一种特定的行为规范体系,是由教师特定的社会职责、职业理念及行为方式等方面构成的,幼儿教师的角色也反映他的地位、作用、专业特点等。一、学前儿童教师的职能和社会地位二、学前儿童教师职业角色三、学前儿童教师的劳动特点第二节学前儿童教师职业角色和劳动特点学前儿童教师职业角色是多元性的。《纲要》对幼儿教师角色的定位是“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一、学前儿童教师的职能和社会地位二、学前儿童教师职业角色三、学前儿童教师的劳动特点第二节学前儿童教师职业角色和劳动特点(一)学前儿童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二)学前儿童教师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引导者和奠基者(三)学前儿童教师是儿童活动的参与者和合作伙伴一、学前儿童教师的职能和社会地位二、学前儿童教师职业角色三、学前儿童教师的劳动特点第二节学前儿童教师职业角色和劳动特点(四)学前儿童教师是学前儿童教育的探究者一、学前儿童教师的职能和社会地位二、学前儿童教师职业角色三、学前儿童教师的劳动特点第二节学前儿童教师职业角色和劳动特点(一)学前儿童教师劳动的幼稚性(二)学前儿童教师劳动的全面性(三)学前儿童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一、学前儿童教师的职能和社会地位二、学前儿童教师职业角色三、学前儿童教师的劳动特点第二节学前儿童教师职业角色和劳动特点(四)学前儿童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五)学前儿童教师劳动的地方性目录3学前儿童教师的职业素养一、学前儿童教师的身心素养二、学前儿童教师的知识素养三、学前儿童教师的能力素养四、学前儿童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第三节学前儿童教师的职业素养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是指教师履行职责,完成教育活动任务所必须具有的内外品质的总和。教师的职业素质由身心、学识素养、能力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等方面构成。一、学前儿童教师的身心素养二、学前儿童教师的知识素养三、学前儿童教师的能力素养四、学前儿童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第三节学前儿童教师的职业素养(一)健康的身体是搞好学前儿童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二)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教师完成工作职责的首要条件。1.教师的心理健康对教师的自身影响2.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儿童的影响一、学前儿童教师的身心素养二、学前儿童教师的知识素养三、学前儿童教师的能力素养四、学前儿童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第三节学前儿童教师的职业素养

(1)教师的心理健康影响儿童学习。

(2)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师生关系。

(3)教师的心里健康直接影响着儿童性格完善。一、学前儿童教师的身心素养二、学前儿童教师的知识素养三、学前儿童教师的能力素养四、学前儿童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第三节学前儿童教师的职业素养(一)教育理论知识素养

(二)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素养一、学前儿童教师的身心素养二、学前儿童教师的知识素养三、学前儿童教师的能力素养四、学前儿童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第三节学前儿童教师的职业素养(一)观察和了解幼儿的能力(二)语言能力

(三)组织管理能力(四)沟通与合作能力一、学前儿童教师的身心素养二、学前儿童教师的知识素养三、学前儿童教师的能力素养四、学前儿童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第三节学前儿童教师的职业素养1.教师与儿童的沟通2.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合作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合作是有利于教师全面了解儿童,进行有效的培育。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合作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学前儿童教师的身心素养二、学前儿童教师的知识素养三、学前儿童教师的能力素养四、学前儿童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第三节学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