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单元复习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 (人教版2019选必2、选必3)_第1页
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单元复习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 (人教版2019选必2、选必3)_第2页
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单元复习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 (人教版2019选必2、选必3)_第3页
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单元复习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 (人教版2019选必2、选必3)_第4页
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单元复习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 (人教版2019选必2、选必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期中期末复习大串讲GO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选择性必修三第一章CompulsoryCourseVolume3Chapter2.时间:2023年04月结合实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所带来的危害结合实例,理解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特征,并说明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结合实例,树立正确的环境发展观念01020304课标要求1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2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3自然资源的属性,数质量特征4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5环境问题产生考点KEYPOINT6环境问题危害考点一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本考点主要考察学生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认识以及学会根据材料判断服务功能类型20231.自然环境服务功能01概念: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各种益处,就是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1.自然环境服务功能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与物质需求。供给服务类型为人类提供相对适宜的生存环境。调节服务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精神享受、审美体验等非物质收益,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文化服务维持自然环境自身的相对稳定状态。支撑服务是其他服务的基础和前提。支撑服务1.题型突破甲区域作为江苏省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其服务功能表现为(

)A.供给服务突出一为周边地区提供丰富的农产品 B.支撑服务突出一增加土壤肥力,控制土壤污染C.调节服务突出一调节局地气候,净化区域水质 D.文化服务突出一增加旅游收入,提高经济效益太湖作为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不能进行农业活动,不能为周边提供农产品,A错误;太湖不能增加土壤肥力,B错误;湖泊作为生态保护区,可起到调节气候、净化区域水质的作用,C正确;生态保护区不能发展旅游,D错误。故选C。C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保护的要求,江苏省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区域,下图为“江苏省生态保护红线分布图”1.自然环境服务功能--以森林为例提供森林资源,动物资源等。供给服务森林服务功能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和水质,涵养水源等。调节服务提供美丽的风景,也工人类旅游休憩,获得精神享受。文化服务做为生物的栖息地,维持生物多样性,增加土壤肥力等。支撑服务1.自然环境服务功能02关系:各种服务功能同时存在,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是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并通过这些服务间接为人类提供服务;如果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出现问题,其他服务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就像人的体温偏离正常值会影响人体各系统功能的正常运转一样。1.题型突破“十二五”期间,江苏省林业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有(

)①增强森林调节服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②增加森林供给服务,提高造林存活率③增强森林支撑服务,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④增加森林文化服务,提高林地生产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读表可知,“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类型中杂阔林的面积比重一直最大,可推断出其林业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应该是增强森林调节服务和支撑服务,进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区域可持续发展,①③正确;经济林和杨树林比重少于杂阔林,可推测出增加森林供给服务和森林文化服务不是其核心目标,②④错。故选B。B“十二五”期间,江苏省累计造林31.5万公顷。江苏省人工造林有以用材为主的杨树林,以防护和绿化功能为主的杂阔林,以果品生产为主的经济林。下表为“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类型结构表1.题型突破“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结构的变化可能引起森林服务功能发生的变化有(

)①支撑服务——生物多样性增加②调节服务——森林覆盖率降低③供给服务——果品供应能力下降④供给服务——木材供需缺口加大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江苏省造林面积增加,森林支撑服务功能增强,生物多样性增加,森林覆盖率提高,①正确,②错误;以果品为主的经济林面积增加,森林的供给服务功能增加,果品供应能力提升,③错误;以用材为主的杨树林面积比重下降,会导致森林的供给服务受影响,木材供应不足,木材供需缺口加大,④正确。故选C。C“十二五”期间,江苏省累计造林31.5万公顷。江苏省人工造林有以用材为主的杨树林,以防护和绿化功能为主的杂阔林,以果品生产为主的经济林。下表为“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类型结构表考点二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本考点主要考察学生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认识以及学会根据材料判断服务功能类型20232.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服务的必要性如果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数量和速度超过自然环境的供给就难以为继。020301如果排放的废弃物超过自然环境的调节能力,有毒、有害物质就不能完全得到净化。如果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受到损害,有可能打破自然环境的稳定状态,甚至使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变化,自然环境的供给和调节服务功能也会受到影响。2.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服务的原则人类获取各种服务,需要控制在自然环境允许的范围内,不能超出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极限,特别是不能超出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的极限。原则一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是同时存在的,人类获取的自然环境的不同服务有时是相互冲突的。为了可持续利用就需要综合权衡,选择最优的利用方案(以获得自然环境服务的利用效益最大化和不损害自然环境)。原则二2.题型突破近些年来,有专家提出限制休闲渔业捕捞鱼类的大小及每日捕获量的上限,其目的在于(

)A.降低鱼类的死亡率 B.引导顾客参与其他休闲活动C.限制休闲渔业的发展规模D.保护鱼类的繁殖能力限制休闲渔业捕捞鱼类的大小及每日捕获量的上限,可以有效保护渔业资源,捉大放小,使鱼类可以持续繁殖,D对;鱼类做为猎物不可避免死亡,保持数量稳定和健康更替即可,A错;休闲渔业属于正常的活动,其发展和其他活动不矛盾,没有必要进行限制和分流引导,B、C错误。故选D。D休闲渔业活动是美国最受欢迎的户外活动之一,其中佛罗里达州的垂钓点为美国东部最多。近年来,休闲渔业活动参与人数的增幅远超商业渔业,水肺潜水、船钓、岸钓等水上休闲活动的开展,不可避免地对沿海生态系统产生负面效应。下图是佛罗里达州垂钓点分布困2.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服务的原则考点三自然资源属性,数量质量特征本考点主要考察学生对自然资源属性的基本了解,以及结合实例分析自然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特征20233.自然资源01概念: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从自然环境中获得并能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需求的物质和能量。02类型:可再生资源:是指能够通过自然力以某一增长率保持或增加蕴藏量的自然资源。非可再生资源:即不可再生资源,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03属性:自然属性: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社会属性:受到不同历史时期人类需求的影响;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3.主要自然资源类型概念气候资源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可开发利用的气候要素的物质、能量和现象的总称。包括太阳辐射、热量、降水空气及其运动等。生物资源指生物圈中的植物、动物与微生物组成的各种有生命现象的资源,包括动物资源、植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水资源指可供人类直接利用、有一定数量并能不断更新的淡水,包括浅层地下水、湖泊淡水、土壤水、大气水和河流水等。土地资源指在当前或可预见的将来可为人类利用的土地,是由地形、土壤、植被、岩石、水文和气候等因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矿产资源指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在当前和可预见将来的技术条件下,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呈固态、液态和气态的自然矿物能源资源指自然界中能够提供热、光、动力和电能等各种形式的能量的物质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风、流水、潮汐、太阳能等。海洋资源指蕴藏在海洋中人类可能利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主要包括海洋生物、海洋矿物、海水化合物、海洋能以及海洋空间等3.题型突破“火井”的火源是(

)A.天然气 B.石油 C.竹子 D.煤炭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火井”的火源需要用竹子从火井中引到釜中,才可以燃烧,应为天然气,A正确;石油、煤炭不能通过竹子引到地表,BD错误;竹子不是来自井中,C错误。所以选A。A《天工开物》记载:“西川(四川)有火井,事奇甚,其井居然冷水,绝无火气。但以长竹剖开去节,合缝漆布,一头插入井底,其上曲接,以口对釜脐,注卤水釜中,只见火意烘烘,水即滚沸(如下图)。”3.自然资源的数量特征01特征一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自然资源都有一定的数量限制;人们利用资源的能力受技术条件限制,使得人们能够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的自然资源数量更为有限;人类不能突破自然环境所能供给资源的极限。02特征二自然资源的稀缺性:受自然资源有限性的制约,自然资源供给不能无限度地满足人类需求;当自然资源出现稀缺时,其价格往往会上涨,进一步引起人类社会在供给侧和需求侧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良性的响应会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弥补资源稀缺所带来的限制。3.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01自然资源的质量,是有优劣高低之分的。通常用各种自然资源满足人类需求的优劣程度,或从中获取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多少来衡量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自然资源只有达到某一质量标准,才能被人类利用。02自然资源的质量,可用一定的指标来刻画03不同质量的自然资源,因人类需求的差异而有不同的用途3.题型突破我国白云鄂博矿区是一个稀土矿物及铁、铌、锰、磷、萤石等175种矿产资源共生矿,早期只提炼铁,却丢弃其他矿产的主要原因是(

)A.矿产埋藏深开采困难 B.稀土市场缺少需求C.地理位置偏远 D.分选冶炼技术低白云鄂博是铁矿、稀土等其他元素共生矿,我国早期分选冶炼技术水平较低,因此只开采冶炼铁矿,而其他矿产被丢弃。D正确,很多是露天的,矿产开采容易、稀土市场需求量大、地理位置并不偏远,ABC错误,故选D。D读世界主要国家稀土资源储量占比图,完成下面小题3.题型突破我国减少稀土资源的开采和出口会导致(

)A.稀土价格提升 B.其他国家稀土出口减少C.稀土替代品出现 D.稀土国际贸易盛行我国减少稀土开采和稀土出口,直接导致国际市场稀土资源短缺,必然引起稀土资源价格上升。A正确。其他国家稀土出口增多、现在还没有稀土替代品出现、稀土国际贸易减少,A正确,BCD错误,故选A。A读世界主要国家稀土资源储量占比图,完成下面小题考点四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本考点主要考察学生能够运用实例分析自然资源在空间分布上的特征20234.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B01自然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但有规律可循。受地球表面水热条件空间分异的影响,它们的分布一般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特点。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其形成受地质演化历史的制约,它们往往富集在某些特定地区。北方旱地多/热量少/水分少;南方水田多/热量多/水分多我国北方多煤,南方多磷4.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01自然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但有规律可循。02自然资源分布的空间差异,导致社会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03自然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使不同地区间形成资源调配与贸易的需求,导致资源在空间上的流动,也促进了区域间的联系与全球化进程4.题型突破图中字母a、b、c、d代表的指标分别是(

)A.水资源总量、土地面积、人口、耕地B.耕地、土地面积、人口、水资源总量C.人口、水资源总量、耕地、土地面积D.土地面积、人口、耕地、水资源总量a要素南方地区远多于北方地区,应为水资源总量;b要素北方地区多于南方地区,为土地面积;c要素南方地区略多,为人口;d要素北方地区多于南方地区,为耕地,南方地区城镇化水平高,人口稠密,耕地面积小。所以图中字母a、b、c、d代表的指标分别是水资源总量、土地面积、人口、耕地,A正确,BCD错误。故选A。A下图示意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土地面积、水资源总量、人口及耕地等空间分布特征指标的对比。4.题型突破图示资源的空间分布现状会导致(

)A.北方地区耕地资源稀缺性突出B.北方地区水资源质量偏低C.南、北方地区土地分布最为均匀D.南、北方地区之间的水资源跨区域调配需求突出从图中可以看出,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少,耕地面积大,A错误;据图并不能看出水资源质量问题,只能看出北方水资源短缺,B错误;南方人口比北方多,但土地面积比北方少,南、北方地区土地分布并不均匀,C错误;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大,耕地面积小,水资源丰富。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少,耕地面积大,缺水问题突出,南、北方地区之间水资源跨区域调配需求突出,D正确。故选D。D下图示意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土地面积、水资源总量、人口及耕地等空间分布特征指标的对比。考点五环境问题的产生本考点主要考察学生能够运用实例分析不同环境问题产生的机制20235.环境问题的产生调节自然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由太阳能持续供给能量,物质能够从无机环境进入生命体最终又回到无机环境,从而完成物质的循环与能量的流动,同时自然环境能够通过自我调节来维持稳定。自然环境人类环境依赖人类系统靠大量输入自然资源、输出废弃物来维持,物质和能量是单向流动的,无法完成物质循环。其中,人类获取资源会造成自然环境的改变并对自然循环过程产生影响;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物质和能量流动只有一部分能够通过自然环境循环得到消纳,未被消纳的部分残留在自然环境中造成环境污染,甚至导致全球环境变化。5.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人类排放的废弃物能够被自然环境降解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已在某些方面超过自然环境的调节能力,损害自然环境的支撑功能使自然环境偏离应有的稳定状态产生环境问题。5.题型突破推测东北地区黑土退化的原因主要包括(

)①过度开垦②大水漫灌③过度放牧④种植结构单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根据材料信息“据统计,黑土有机质从开垦之初的3%—6%下降到了目前的2%—3%,黑土表层平均每年流失0.3—1厘米。”可知,东北地区黑土退化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种植业的发展导致开垦强度提高,土壤水土流失加剧,①正确;种植结构单一,导致土壤有机质补充不足,土壤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影响,土壤退化,④正确;大水漫灌导致的问题主要是土壤盐渍化,②错误;过度放牧是牧区存在的主要问题,该地以种植业为主,过度放牧较少,③错误。所以选B。B我国东北黑土区耕地面积约32万平方千米,其中中低产田占56.89%。据统计,黑土有机质从开垦之初的3%—6%下降到了目前的2%—3%,黑土表层平均每年流失0.3—1厘米。除此之外,我国其他地区也存在大量的中低产田,土壤问题众多,严重影响耕地质量。下表示意我国不同区域中低产田的主要问题5.环境问题的影响因素人口数量人口数量增加,所需要的自然资源数量和排放的废弃物数量也会增加。人均资源消费量人均资源消费量越高,对环境的影响越大。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人均资源消费量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技术水平技术越发达,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的程度越大;人类通过研发环境友好技术,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废弃物处理能力,降低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5.环境问题的地区差异性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表现过度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影响掠夺式开发带来的生态破坏,以及快速工业化导致的环境污染原因发达国家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较低,却消耗了世界大多数的自然资源,人均自然资源消耗量及污染物排放量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多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而人口增长却很快环境承受着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双重压力③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也使得目前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更加严峻5.题型突破下列关于图示地区主要生态问题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A.丙地区—土地沙漠化 B.乙地区—水土流失C.丁地区—土壤盐碱化 D.甲地区—土地石漠化丙地区在我国西北地区,该地较干旱,因此其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A不合题意;乙地区位于中国黄土高原地区,该地区是中国最严重的水土流失地区之一,B不合题意;丁地区位于中国的长江流域,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故该地土壤盐碱化不严重,C符合题意;甲地区位于中国西南云贵高原地区,该地石灰岩广布,水土流失严重,形成土地石漠化,D不合题意。故选C。C下图为我国部分生态问题的分布区图。5.题型突破我国不同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不尽相同,这体现了区域的(

)A.整体性 B.差异性C.层次性 D.可变性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不同,故不同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不尽相同,这体现了区域的差异性,B正确;整体性指区域内的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A错误;层次性,即区域是有等级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例如,东北平原既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等,C错误;可变性: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出不同的地理区域,D错误。故选B。B下图为我国部分生态问题的分布区图。考点六环境问题的危害本考点主要考察学生能够能够清晰的认识环境问题对自然和人类社会所带来的危害,并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念20236.环境问题的危害01环境问题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损害环境问题危害供给服务功能下降使人类难以获得足够的自然资源,导致自然资源稀缺甚至枯竭。供给服务调节功能失衡使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加剧,并增加自然灾害的风险。调节服务文化服务功能降低会降低人的舒适感、审美体验等文化服务支撑服务功能破坏,使自然环境偏离应有的稳定状态支撑服务6.环境问题的危害01环境问题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损害02影响生活质量,危害人类健康03环境问题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环境问题不仅直接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也对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造成损害,进而制约社会经济发展。6.题型突破近几十年来,泰姬陵遭受严重的侵蚀,其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A.臭氧层破坏 B.气候变暖C.酸雨危害 D.沙漠化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多,大量煤炭等燃烧,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进而产生酸雨。其腐蚀性严重,使动植物资源、文明古迹遭到损坏,故C正确。臭氧层破坏使白内障患者增加,皮肤癌患者增加,但对古建筑影响不大,故A错误。气候变暖使全球气温升高,对古建筑影响不大,故B错误。该区域气候较湿润,没有出现沙漠化,故D错误。故选C。C下图是印度著名的古建筑——泰姬陵,完成下面小题6.题型突破下列名胜古迹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与泰姬陵相同的是(

)①敦煌莫高窟②自由女神像③四川乐山大佛④埃及金字塔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从上题可知,泰姬陵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是酸雨,酸雨的形成除有大量的酸性气体外,还要有大量的水汽才能形成,从自然原因看,②自由女神像和③四川乐山大佛地酸雨区降水较多,是形成酸雨的条件之一;埃及金字塔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气候干旱少雨,不易形成酸雨;①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省,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气候干旱,极难产生酸雨,因此受酸雨的影响不明显。敦煌莫高窟不会受酸雨的影响,故①错误。自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