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全册同步课时练习_第1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全册同步课时练习_第2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全册同步课时练习_第3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全册同步课时练习_第4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全册同步课时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全册同步课时练习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泉般双周

1.(多选)用油膜法粗测分子直径实验的科学依据是()

A.将油膜看成单分子油膜

B.不考虑各油酸分子间的间隙

C.考虑了各油酸分子间的间隙

D.将油酸分子看成球形

解析:对于固体和液体分子,一般不考虑间隙.

答案:ABD

2.早期测定分子大小采用油膜法,一滴密度为0.8X103kg/n?,质量为8X10-4g的油

滴在水面上形成3.2n?的单分子层油膜,由此可知油分子直径为()

A.1.0X10-1°mB.2.0X1010m

C.0.4X10^"mD.3.1Xl(p°m

解析:通过质量和密度求出油酸体积,然后除以面积即可求出分子直径.

答案:D

3.(多选)铜的摩尔质量为M,密度为°若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A.1个铜原子的质量是白

NA

B.1个铜原子占有的体积是必

C.In?铜所含原子的数目是管

D.1kg铜所含原子的数目是胃

MM

解析:一个铜原子的质量m=歹,A错;铜的摩尔体积为V=—,所以1个铜原子占有

/VAP

的体积为Vb=3=Tr,B对;因1个铜原子占有的体积是」^7,所以1m3铜所含原子的

/VAPN人PNR

数目〃=;-=Pr,C对;又因一个铜原子的质量〃1=卷,所以1kg铜所含原子的数目

=—D对

NMM,u7-

WA

答案:BCD

4.(多选)某气体的摩尔质量为摩尔体积为匕密度为分每个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分

别为根和%,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A可表示为()

APV

-网弋B./VA=—

C-NA弋D-NA=K

V

解析:每个气体分子体积比每个分子平均活动空间要小的多,会表示每个气体分子平

/VA

VM

均活动空间,而17与―7相等,均远大于NA,故A、D错,选BC.

vopVo

答案:BC

5.已知水银的摩尔质量为M,密度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水银分子的直径是

()

(6M¥J3M丫

A.------B.------

I时J14mJ

一6M一M

C------D----

RPNAPNA

解析:水银分子为球体模型,砰,Vo=Tr,代入即可.

Y"P/VA

答案:A

6.某同学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实验中,计算结果明显偏大,可能是由于()

A.油酸未完全散开

B.油酸中含有大量的酒精

C.计算油膜面积时不足1格的全部按1格计算

D.求每滴溶液的体积时,1mL的溶液的滴数多记了10滴

V

解析:油酸分子直径d=7.计算结果明显偏大,可能是丫取大了或S取小了,油酸未完

全散开,所测S偏小,d偏大,A正确;油酸中含有大量的酒精,不影响结果,B错;若计

算油膜面积时不足1格的全部按1格计算,使S变大,d变小,C错误;若求每滴溶液的体

积时,1mL的溶液的滴数多记了10滴,使丫变小,”变小,D不正确.

答案:A

7.(多选)从下列提供的各组物理量中可以算出氢气密度的是()

A.氢气的摩尔质量和阿伏加德罗常数

B.氢气分子的体积和氢气分子的质量

C.氢气的摩尔质量和氢气的摩尔体积

D.氢气分子的质量和氢气的摩尔体积及阿伏加德罗常数

解析:因密度p=号,由氢气的摩尔质量和摩尔体积可求出氢气的密度p=g,C项可

VyA

以;由氢气分子的质量"?及阿伏加德罗常数NA可求出氢气的摩尔质量刈=加以即2=黄=

锣,D项也可以:但由于A项提供的数据不知摩尔体积,便求不出氨气的密度;由于氢

气分子间有很大空隙,B项提供的数据不能求出氢气的密度而能求得液态氢的密度.

答案:CD

徐合瘙用

8.

,厘白

图1

如图1所示,食盐(NaCl)的晶体是由钠离子(图中的O)和氯离子(图中的・)组成的.这

两种离子在空间中三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等距离地交错排列着.已知食盐的摩尔质量是58.5

g/mol,食盐的密度是2.2g/cn?,阿伏加德罗常数为6.0X1()23皿。1L在食盐晶体中两个距

离最近的钠离子中心间的距离的数值最接近于()

A.3.0X10-8cmB.3.5X108cm

C.4.0X10-8州D.5.0X10^cm

解析:先设法求出每个离子所占据的空间,并将这一体积看成一个小正方体,离子处于

正方体的中心点,则正方体的棱长为两相邻离子间的距离.由图可知,两个距离最近的钠离

子中心间的距离为小正方体棱长的啦倍.

食盐的摩尔体积为竽导cm'/mol,因一摩尔食盐中钠离子、氯离子各有6.0X1023个,因

而,每个离子占据的体积为丫=22X2X60X1()23cm3=2.2X10-23cm3

小正方体的棱长/=V^=2.8X10-8cm.所以最近的两个钠离子间距d=y/2・/=3.96X10

8cm.故选出答案为C.

如果应用“分子球形模型”解答此题,即将每个离子看成球形,则有:

(=2.2X10-23cn?,。=3.48x10-8cm,则相邻钠离子的间距4=陋。=4.92X10"

8cm,从而会错选出答案为D.(公式中的。为离子球直径)

答案:C

9.在粗测油酸分子大小的实验中,具体操作如下:

①取油酸1.0inL注入250mL的容量瓶内,然后向瓶中加入酒精,直到液面达到250mL

的刻度为止,摇动瓶使油酸在酒精中充分溶解,形成油酸的酒精溶液;

②用滴管吸取制得的溶液逐滴滴入量筒,记录滴入的滴数直到量筒达到1.0mL为止,

恰好共滴了100滴;

③在边长约40cm的浅水盘内注入约2cm深的水,将细石膏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再

用滴管吸取油酸的酒精溶液,轻轻地向水面滴一滴溶液,酒精挥发后,油酸在水面上尽可能

地散开,形成一层油膜,膜上没有石膏粉,可以清楚地看出油膜轮廓;

④待油膜形状稳定后,将事先准备好的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在玻璃板上绘出油酸膜的形

状;

⑤将画有油酸膜形状的玻璃板放在边长为1.0cm的方格纸上,算出完整的方格有67个,

大于半格的有14个,小于半格的有19个.

(1)这种粗测方法是将每个分子视为,让油酸尽可能地在水面上散开,则形

成的油膜可视为,这层油膜的厚度可视为油酸分子的.

(2)利用上述具体操作中的有关数据可知一滴油酸的酒精溶液含油酸为n?,油

膜面积为n?,求得的油膜分子直径为m(结果全部取2位有效数字)

解析:(1)这种方法是将分子视为球形,油酸完全散开后,油膜可视为单分子油膜,则

此油膜的厚度可视为油酸分子的直径.

(2)一滴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为

丫=击义含mL=4X10-5mL=4.0XIO-"m3

形成油膜的面积为

S=1X(67+14)cm2=8.1XIO-3m2

y-

油酸分子的直径d=q=4.9X109m

答案:(1)球形单分子油膜直径

(2)4.0X10-118.1Xl()r4.9X109

10.(2019年连云港摸底)测量分子大小的方法有很多,如油膜法、显微法.

(1)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用移液管量取0.25mL油酸,倒入标注

250mL的容量瓶中,再加入酒精后得到250mL的溶液.然后用滴管吸取这种溶液,向小量

筒中滴入100滴溶液,溶液的液面达到量筒中1mL的刻度,再用滴管取配好的油酸溶液,

向撒有琲子粉的盛水浅盘中滴下2滴溶液,在液面上形成油酸薄膜,待油膜稳定后,放在带

有正方形坐标格的玻璃板下观察油膜,如图2所示.坐标格的正方形大小为2cmX2cm.由

图可以估算出油膜的面积是cm2,由此估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是m(保留一

位有效数字).

图2

(2)如图是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拍下的一个“量子围栏”的照片•.这个量子围栏是由48

个铁原子在铜的表面排列成直径为1.43X10—8m的圆周而组成的.由此可以估算出铁原子

的直径约为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1)数油膜的正方形格数,大于半格的算一格,小于半格的舍去,得到估算出油

膜的面积是S=格数义2cmX2cm=256cm2.溶液浓度,卜小每滴溶液体积为mL,2

滴溶液中所含油酸体积为V=2X10-5co?.油膜厚度即油酸分子的直径是"=《=8XI。—。m.

(2)直径为1.43Xlorm的圆周周长为〃=4.5Xlorm,可以估算出铁原子的直径约为

4.5XIO-8m4-48=9.4XIO-10m.

答案:(1)256±88Xl()r。(2)9.4X10-1°

11.利用油膜法可以粗略测出阿伏加德罗常数,把密度0=0.8X1()3kg/n?的某种油,

用滴管滴出一滴油在水面上形成油膜,已知这滴油的体积为V=O.9X1(T3cm3,形成的油膜

面积为S=0.6n?,油的摩尔质量M=0.9kg/mol.

若把油膜看成是单分子层,每个油分子看成球形,那么:

(1)油分子的直径是多少?

(2)由以上数据可以粗略测出阿伏加德罗常数NA是多少?(先列出计算式,再带入数据

计算,只要求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解:(1)油分子的直径

V0.9X10-9_

---m=1.5X109m.

d=wd=----KO.To

4

⑵片点号“像,得

NK=6以方=6><1023mol1.

npd5

12.已知潜水员在岸上和海底吸入空气的密度分别为1.3kg/m3和2.1kg/m3,空气的摩

23

尔质量为0.029k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VA=6.02XIOmol」若潜水员呼吸一次吸入2L空

气,试估算潜水员在海底比在岸上每呼吸一次多吸入空气的分子数.(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

字)

解:设空气的摩尔质量为在海底和岸上的密度分别为/>分和0用,一次吸入空气的

体积为V,则有/〃=.(•%,)Q代入数据得[“=3X1022

13.已知水的摩尔质量MA=18XIO、kg/mol,1mol水中含有6.0X1023个水分子,试

估算水分子的质量和直径.

解:水分子的质量

MA18X10-3

"°F=6.0X1023kg=3.0X10-kg

由水的摩尔质量MA和密度小可得水的摩尔体积

把水分子看做是一个挨一个紧密地排列的小球,1个水分子的体积为

..___MA_________18X1(尸3

VO

~NA~p・必一LOX1()3X6.0X1023m

=3.0X10-29m3

每个水分子的直径为

3阳3/6X3.0X10-29

d=N丁N—而—m

=4.0XI()-1°m.

14.空调在制冷过程中,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蒸发器(铜管)液化成水,经排水管排

走,空气中水份越来越少,人会感觉干燥.某空调工作一段时间后,排出液化水的体积V

=1.0X103cm3.已知水的密度0=1.0X103kg/nP,摩尔质量M=1.8XlOrkg/moL阿伏加德

罗常数NA=6.0X1()23morL试求:(结果均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1)该液化水中含有水分子的总数N;

(2)一个水分子的直径

解:(1)水的摩尔体积为

M1.8X10-2

•()=/■=]ox]03=1.8X10'nr/mol

V

水分子数为:N=7/NA=3X1()25个.

V0

(2)建立水分子的球模型有超•=;77d3

/VAO

得水分子直径为

,3/6y03/6X1.8X10-5

d=

yj^A=A/3.14X6,0X10^=4X1°01

2分子的热运动

泉般风©

1.下列关于热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热运动是物体受热后所做的运动

B.温度高的物体中的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C.单个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D.大量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解析:热运动是指物体内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不是单个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故A、

C项错误,D项正确.不仅高温物体中的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低温物体内的分子也同样做

无规则运动,只是分子运动的平均速率不同而已,故B项错误.

答案:D

2.(多选)如图1所示的是做布朗运动小颗粒的运动路线记录的放大图.以小颗粒在A

点开始计时,每隔30s记下小颗粒的位置,得到8、C、。、E、F、G等点,则对小颗粒在

第75s末时位置,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定在C。连线的中点

B.一定不在连线的中点

C.可能在CQ连线上,但不一定在CO连线中点

D.可能在连线以外的某点上

解析:图中的各点的连线不是微粒的运动轨迹,它是为了表明微粒在做极短促的无定向

运动过程中的移动的顺序而做的连线.由以上分析,在第75s末,小颗粒可能在CZ)连线上,

但不一定在CC中点,也可能在CD连线外的位置.因此应选C、D.

答案:CD

3.(多选)下列关于布朗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液体温度越高,悬浮粒子越小,布朗运动越剧烈

C.布朗运动是由于液体各部分的温度不同而引起的

D.布朗运动是由液体分子从各个方向对悬浮粒子撞击作用的不平衡引起的

解析: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花粉颗粒受到周围液体分子的不均衡的撞击而产生的

无规则运动.颗粒越小,受到液体分子在各个方向的碰撞情况越不相同,易做布朗运动;颗

粒越大,向各个方向撞击颗粒的液体分子越多,来自各个方向的撞击就趋于平衡,因此大颗

粒不做布朗运动.

答案:BD

4.物体内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在0℃时物体内的分子的运动状态是()

A.仍然是运动的

B.处于静止状态

C.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D.大部分分子处于静止状态

解析:分子的运动虽然受温度影响,但永不停息,A对,B、C、D错.

答案:A

5.(2019年石家庄一检)关于布朗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是指在显微镜中看到的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布朗运动反映了固体分子永不停止的无规则运动

C.悬浮微粒越大,布朗运动越显著

D.液体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

解析: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微粒的无规则运动,它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液体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悬浮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显著,故D正确.

答案:D

6.(多选)对以下物理现象的正确分析是()

①从射来的阳光中,可以看到空气中的微粒在上下飞舞

②上升的水蒸气的运动

③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小炭粒,小炭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④向一杯清水中滴入几滴红墨水,红墨水向周围运动

A.①②③属于布朗运动

B.④属于扩散现象

C.只有③属于布朗运动

D.以上结论均不正确

解析:扩散现象是指分子从浓度大的地方运动到浓度小的地方,而布朗运动是固体小颗

粒的无规则运动,观察布朗运动,必须在高倍显微镜下,肉眼看到的不属于做布朗运动的颗

粒,它做的运动也不是布朗运动,由以上分析不难判断B、C为正确选项.

答案:BC

7.有A,B两杯水,水中均有微粒在做布朗运动,经显微镜观察后,发现A杯中的布

朗运动比8杯中的布朗运动激烈,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A杯中的水温高于B杯中的水温

B.A杯中的水温等于B杯中的水温

C.A杯中的水温低于8杯中的水温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两杯中的水温高低

解析:布朗运动的剧烈程度,跟液体的温度和微粒的大小两个因素有关,因此只根据两

杯水中悬浮微粒做布朗运动的剧烈程度,并不能判断哪杯水的温度高.故正确答案为D.

答案:D

8.(多选)把墨汁用水稀释后取出一滴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显微镜物镜

J盖玻璃

1I肚一":1

/X-

载物玻璃悬浊液

图2

A.在显微镜下既能看到水分子也能看到悬浮的小炭粒,且水分子不停地撞击炭粒

B.小炭粒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就是所说的布朗运动

C.越小的炭粒,运动越明显

D.在显微镜下看起来连成一片的液体,实际上就是由许许多多的静止不动的水分子组

成的

解析:水分子在显微镜下是观察不到的,故A错.据布朗运动的含义知道B、C正确,

水分子不是静止不动的,D错.

答案:BC

除合成用

9.(多选)对下列相关物理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小,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B.液体中较大的悬浮颗粒不做布朗运动,而较小的颗粒做布朗运动,说明分子的体积

很小

C.存放过煤的混凝土地面下一段深度内都有黑色颗粒,说明煤分子、混凝土分子都在

做无规则的热运动

D.高压下的油会透过钢壁渗出,说明分子是不停运动着的

E.在一杯热水中放几粒盐,整杯水很快会变咸,这是盐分子在高温下分子无规则运动

加剧的结果

解析:水和酒精混合后,水分子和酒精分子相互“镶嵌”,总体积减小,说明分子间有

空隙,选项A正确;悬浮颗粒越小,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布朗运动说明液体内部

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选项B错误;选项C属于扩散现象,它说明分子都在做无规则的热

运动,选项C正确;高压下的油会透过钢壁渗出,这属于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机械运动,

并不能说明分子是不停运动着的,选项D错误;选项E属于扩散现象,正确.

答案:ACE

10.如图3所示,把一块铅和一块金的接触面磨平磨光后紧紧压在一起,五年后发现金

中有铅,铅中有金,对此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表示金分子

。表示铅分子

图3

A.属扩散现象,原因是由于金分子和铅分子的相互吸引

B.属扩散现象,原因是由于金分子和铅分子的运动

C.属布朗运动,小金粒进入铅块中,小铅粒进入金块中

D.属布朗运动,由于外界压力使小金粒、小铅粒彼此进入对方中

解析:扩散现象是指物质相互接触,物质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是分子无规则运

动的体现,选项B正确.

答案:B

11.分子大小,不能直接观察,我们可以通过墨水的扩散现象来认识分子的运动.在下

面所给出的四个研究实验中,采用的方法与上述研究分子运动的方法最相似的是()

A.利用电场线去研究电场

B.把电流类比为水流进行研究

C.通过电路中灯泡是否发光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

D.研究加速度与合外力、质量间的关系时,先在质量不变的条件下研究加速度与合外

力的关系,然后再在合外力不变的条件下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解析:A选项的方法是用形象的物体描述抽象的物体;B选项的方法是类比;C选项是

通过宏观的现象研究微观的现象,与研究分子运动的方法最相似;D选项是控制变量法.

答案:C

12.(2017年高考・江苏卷)图4(甲)和图4(乙)是某同学从资料中查到的两张记录水中炭

粒运动位置连线的图片,记录炭粒位置的时间间隔均为30s,两方格纸每格表示的长度相

同.比较两张图片可知:若水温相同,(选填“甲”或“乙”)中炭粒的颗粒较大;

若炭粒大小相同,(选填“甲”或“乙”)中水分子的热运动较剧烈.

解析:影响布朗运动快慢的因素有两个,即悬浮颗粒的大小和液体温度,颗粒越小布朗

运动越明显,液体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从题图可以看出,乙中炭粒的布朗运动明显,

因此温度相同时,甲中炭粒的颗粒大;颗粒相同时,乙中水的温度高,水分子的热运动较剧

烈。

答案:甲乙

13.如图5所示,描绘了一个微粒受到它周围液体分子的撞击的情景,每个液体分子撞

击时都给小颗粒一定的冲力,试解释:

图5

(1)体积很小的小颗粒做无规则运动;

(2)较大的悬浮颗粒不做布朗运动.

解:(1)由于小颗粒的体积很小,在某一瞬间和它相撞的分子数目也比较少,如果从某

一个方向撞击的分子数多于从其他方向撞击的分子数,小颗粒受到分子冲力就不平衡,它将

在冲力大的方向产生加速度.下一瞬间,在另外一个方向上受到的冲力大一些,小颗粒又在

那个方向产生速度.这样,就引起了小颗粒无规则的运动.做布朗运动的小颗粒虽然不是分

子,但是它的无规则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2)如果悬浮颗粒比较大,虽然它也受到周围液体分子的碰撞,由于同时跟它碰撞的分

子数较多,来自各个方向的冲击力的平均效果可以认为是相互平衡的.而且颗粒的质量较大,

受到很小的冲击力,也很难改变原有的运动状态,所以较大的悬浮颗粒,不做布朗运动.

14.在一锅水中撒一点胡椒粉,加热时发现水中的胡椒粉在翻滚.这说明温度越高,布

朗运动越激烈,这种说法对吗?

解:不对.首先,胡椒粉是较大的固体微粒,做布朗运动的微粒用肉眼是看不到的;其

次,水中的胡椒粉在翻滚,这是由于水的对流引起的,并不是水分子撞击的结果.

3分子间的作用力

基做双©

1.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B.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或斥力

D.分子动理论是在一定实验基础上提出的

解析:由分子动理论可知A、B对;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C错;分子动理

论的提出是在扩散现象、布朗运动等实验基础上提出的,D对.

答案:C

2.(多选)下面关于分子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铁丝很难被拉长,这一事实说明铁丝分子间存在引力

B.水很难被压缩,这一事实说明水分子间存在斥力

C.将打气管的出口端封住,向下压活塞,当空气被压缩到一定程度后很难再压缩,这

一事实说明这时空气分子间表现为斥力

D.磁铁可以吸引铁屑,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解析:无论怎样压缩,气体分子间距离一定大于为,所以气体分子间一定表现为引力,

空气压缩到一定程度很难再压缩不是因为分子斥力的作用,而是气体分子频繁撞击活塞产生

压强的结果,应该用压强增大解释,所以C不正确.磁铁吸引铁屑是磁场力的作用,不是

分子力的作用,所以D也不正确.

答案:AB

3.固态物体中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则对其中的引力和斥力,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

A.当物体被压缩时,斥力增大,引力减小

B.当物体被压缩时,斥力、引力都增大

C.当物体被拉伸时,斥力减小,引力增大

D.当物体被拉伸时,引力、斥力都增大

解析:物体被压缩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只不过斥力增大得更快些,

故A错B对:当物体被拉伸时,r>r0,引力和斥力都减小,只不过斥力减小得更快些,故C、

D全错.

答案:B

4.如图1所示,用细线将一块玻璃板水平地悬挂在弹簧秤下端,并使玻璃板贴在水面

上,然后缓慢提起弹簧秤,在玻璃板脱离水面的一瞬间,弹簧秤读数会突然增大,主要原因

是()

图i

A.水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

B.玻璃板受到大气压力作用

C.水与玻璃间存在万有引力作用

D.水与玻璃间存在分子引力作用

解析:在玻璃板脱离水面的一瞬间,弹簧种读数会突然增大的主要原因是:水与玻璃间

存在分子引力作用,选项D正确.

答案:D

5.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距增加时,分子间的()

A.引力增加,斥力减小B.引力增加,斥力增加

C.引力减小,斥力减小D.引力减小.斥力增加

解析:根据分子动理论可知,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

做着无规则的热运动;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随分子间距的增大斥力和引

力均变小,只是斥力变化的更快一些,C项正确.

答案:c

6.下面证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的实验,错误的是()

A.两块铅块压紧以后连成一块,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B.一般固体、液体难压缩,说明存在着相互排斥力

C.拉断一根绳子需要一定大小的力说明存在着相互吸引力

D.碎玻璃不能拼在一起,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解析:D错,碎玻璃不能拼在一起,说明玻璃分子间距离大于10m,还未达到引力范围

内,而不是斥力作用的结果.

答案:D

7.(多选)当两个分子之间的距离为“时,正好处于平衡状态,下面关于分子间相互作

用的引力和斥力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分子间的距离时,它们之间只有斥力作用

B.两分子间的距离K”时,它们之间只有引力作用

C.两分子间的距离/时,它们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而且斥力大于引力

D.两分子间的距离等于2“时,它们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而且引力大于斥力

解析:分子间既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又有相互作用的斥力,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这

跟分子间的距离r无关,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的大小及性质跟分子间的距离r有关.是

分界线,当时,尸用=尸储当,时,尸.>尸斥;当云“时,尸”<尸年,因此A,B是不

正确的,C是正确的:当r=2”,即r>“时,F»>F所以D正确.当/•AlOm时,F?l=0,

F»F=0,F合=0,此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

答案:CD

8.(2019年山西四校联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运动

C.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间作用力一定减小

D.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就越大

解析: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选项A正确;布朗运动是液体分

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选项B错误;在分子之间距离从平衡位置之

间距离开始增大时,随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先增大后减小,选项C错误;物体

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分子平均动能增大,并非每个分子的动能都一定越大,每个

分子的速度也不一定大,选项D错误.

答案:A

徐合京用

9.(多选)关于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实验依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多数分子大小的数量级为l()r°m

B.扩散现象证明,物质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越大,布朗运动就越明显

D.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解析:多数分子大小的数量级为10-|(,m,选项A正确;扩散现象证明,物质分子永不

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选项B正确;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越小,布朗运动就越明显,选项C

错误;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选项D正确.

答案:ABD

10.如图2所示,设有一分子位于图中的坐标原点。处不动,另一分子可位于x轴上

不同位置处,图中纵坐标表示这两个分子力的大小,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斥力和引力的大小随

两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关系,e为两曲线的交点,则()

图2

A.“6表示引力,4表示斥力,e点横坐标的数量级为10一15m

B.外表示斥力,〃表示引力,e点横坐标的数量级为lOin

C.也表示引力,cd表示斥力,e点横坐标的数量级为l(T°m

D.仍表示斥力,cd表示引力,e点横坐标的数量级为1015m

解析:由分子间斥力和引力变化的规律,可以从图中看出,力表示斥力,cd表示引力,

斥力引力相等时分子之间平均距离的数量级是l()r°m,答案选B.

答案:B

11.(多选)某人用“超级显微镜”观察高真空的空间,发现有一对分子A和B环绕一个

共同的“中心”旋转,从而形成一个“类双星”体系,并且发现此“中心”离A分子较近,

这两个分子之间的距离用r表示.已知当r=ro时,两分子间的分子力为零,则在上述“类

双星”体系中,对4、8两分子有()

A.间距r>w

B.间距Y%

C.A的质量大于B的质量

D.A的速率大于B的速率

解析:分子A和B环绕一个共同的“中心”旋转,靠分子引力提供向心力,故两分子

间的距离r>ro;又v=ra)t而它们的角速度co相同、向心力F相同,因为以<

所以有mA>mn,VA<VB.

答案:AC

12.如图3所示,把一块洁净的玻璃板吊在橡皮筋下端,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如果

你想使玻璃板离开水面,必须用比玻璃板重力的拉力向上拉橡皮筋,原因是水分子

和玻璃的分子间存在作用.

图3

解析:玻璃板接触水面,水分子与玻璃表面的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将玻璃板向上提

时,分子间表现为引力,故此时向上的拉力比玻璃板的重力大.

答案:大引力

13.将下列实验事实与产生的原因对应起来.

A.水与酒精混合体积变小

B.固体很难被压缩

C.细绳不易被拉断

D.糖在热水中溶解得快

E.冰冻食品也会变干

a.固体分子也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c.分子间存在着空隙

d.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e.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它们的对应关系分别是:①,②,③,④,⑤

.(在横线上填上实验事实与产生原因前的符号)

解析:A.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B.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

间有斥力;C.细绳不易被拉断,说明分子间有引力;D.糖在热水中溶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

分子热运动越剧烈;E.冷冻食品也会变干,说明固体分子也在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①Ac②Be③Cd④Db⑤Ea

14.常温下当用手去压一块橡皮的时候,会明显感觉到橡皮有抗拒压缩的作用.当用手

去拉这块橡皮的时候,会明显感觉到橡皮有反抗拉伸的作用,请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说明其

中道理.

解:常温下,固体分子间距离为小=l()r°m,用手去压橡皮的时候,会使「<加分子

力为斥力,所以会感觉橡皮有抗拒压缩的作用,反之去拉它的时候,会使r>”,分子力为

引力,所以感觉到橡皮有反抗拉伸的作用.

15.近几年出现了许多新的焊接方式,如摩擦焊接、爆炸焊接等,摩擦焊接是使焊件两

个接触面高速地向相反方向旋转,同时加上很大的压力(约每平方厘米加几千到几万牛顿的

力),瞬间就焊接成一个整体了.试用所学知识分析摩擦焊接的原理.

解:摩擦焊接是利用了分子引力的作用.当焊件的两个接触面高速地向相反方向旋转且

加上很大的压力时,就可以使两个接触面上的大多数分子之间的距离达到或接近“,从而使

两个接触面焊接在一起,靠分子力的作用使这两个焊件成为一个整体.

4温度和温标

泉般血国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不断冷冻,物体的温度就不断地下降,没有止境

B.目前尚不知最低温是多少,最高温是多少

C.摄氏零下的273度是可测量低温的下限

D.任何物体,温度下降到某一点就不能再降

解析: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最低温度可使铜原子核降至10-6K,但是极不稳定,无法

持久,故A、B错误;摄氏零下273.15度是低温的下限,现有可测量的低温下限还远不能

达到,故C错;运用热平衡原理可知D是正确的.

答案:D

2.试问,零下60℃适用何种温度计来测量()

A.水温度计B.水银温度计

C.酒精温度计D.体温计

解析:水温度计,测量范围4℃~100℃;水银温度计,测量范围一38.8℃~375℃;

酒精温度计,测量范围一115℃~78℃;体温计,测量范围35℃~42℃,所以零下60℃,

适用酒精温度计测量.

答案:C

3.当甲、乙两物体相互接触后,热量从甲物体流向乙物体,这样的情况表示甲物体具

有()

A.较高的热量B.较大的比热容

C.较大的密度D.较高的温度

解析: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因此

决定热量传播的决定因素是温度,A、B、C各选项所提到的条件均与此无关,故D项正确.

答案:D

4.(多选)下列与温度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扩散现象中,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

B.布朗运动随着温度的降低而越加剧烈

C.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无关

D.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就越激烈

解析:扩散和布朗运动都是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和布朗运动越明显.

答案:AD

5.(多选)关于热力学温标和摄氏温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力学温标中的每1K与摄氏温标中每1℃大小相等

B.热力学温度升高1K大于摄氏温度升高】C

C.热力学温度升高1K等于摄氏温度升高1℃

D.某物体摄氏温度10°C,即热力学温度10K

解析:热力学温标和摄氏温标尽管是不同标准的计数方式,但仅是起点不同,热力学温

标中变化1K与摄氏温标中变化1℃是相同的,故A、C对,B错.摄氏温度为10℃的物体,

热力学温度为283K,D错.

答案:AC

6.关于温度与温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与温标是一回事,所以热力学温标也称为热力学温度

B.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都可以取负值

C.温度升高3℃,在热力学温标中温度升高276.15K

D.热力学温度每一度的大小与摄氏温度每一度的大小相等

解析:温标是温度数值的表示方法,所以温度与温标是不同的概念,用热力学温标表示

的温度称为热力学温度,选项A错;摄氏温度可以取负值,但是热力学温度不能取负值,

因为热力学温度的零点是低温的极限,故选项B错;摄氏温度的每一度与热力学温度的每

一度的大小相等,选项D正确;温度升高3℃也就是温度升高了3K,故选项C错.

答案:D

7.摄氏温标:在1954年以前,标准温度的间隔是用两个定点确定的,它们是水在标准

大气压下的沸点(汽化点)和冰在标准大气压下与空气饱和的水相平衡时的熔点(冰点).摄氏

温标是由瑞典天文学家摄尔萨斯设计的,以冰点定作0℃,汽化点定作100℃,中间分成

100等份,每等份代表1度,用1℃表示,用摄氏温标表示的温度叫做摄氏温度,摄氏温标

用“度”作单位,常用/表示.热力学温标由英国物理学家威廉・汤姆孙(开尔文)创立,把一

273.15℃作为零度的温标,叫做热力学温标(或绝对温标).热力学温标用K表示单位,常

用T表不.

试回答:

(1)热力学温标与摄氏温标之间的关系为:

(2)如果可以粗略地取一273℃为绝对零度,在1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C,

即为K,水的沸点是℃,即K.

(3)如果物体的温度升高1℃,那么,物体的温度将升高K.

解析:(1)热力学温标与摄氏温标之间的关系为:

T=f+273.15K.

(2)冰的熔点为0°C,即为273K;水的沸点是100℃,

即373K.

(3)如果物体的温度升高1°C,那么,物体的温度将升高1K.

答案:(l)T=f+273.15K

(2)0273100373

(3)1

除合成用

8.实验室有一支读数不准确的温度计,在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其读数为20℃;

在测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其读数为80℃.下面分别是温度计示数为41℃时对应

的实际温度和实际温度为60℃时温度计的示数,其中正确的是()

A.41℃、60℃B.21℃、40℃

C.35℃、56℃D.35℃、36℃

解析:此温度计每一刻度表示的实际温度为出1°C,当它的示数为41°C时,

它上升的格数为41-20=21(格),对应的实际温度应为21年℃=35℃:同理,当实际温

度为60℃时,此温度计应从20开始上升格数号=36(格),它的示数应为36+20=56℃,

3

所以C正确.

答案:C

9.(多选)关于平衡态和热平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温度不变且处处相等,系统就一定处于平衡态

B.两处系统在接触时它们的状态不发生变化,这两个系统的温度是相等的

C.热平衡就是平衡态

D.处于热平衡的几个系统的温度一定相等

解析:一般来说,描述系统状态的参量不只温度一个,根据平衡态的定义可以确定A

错;根据热平衡的定义可知B和D正确;平衡态是对某一系统而言的,热平衡是两个系统

相互影响的最终结果,可见C错,故应选B、D.

答案:BD

10.把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作成函数关系图(如图1),正确的是()

图1

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内容为摄氏和热力学温标间的关系,要解本题还要正确理解温标

之间的转化关系,综合分析得C正确.

答案:c

11.某地天气预报报道当日的最高气温是35C,用热力学温度表示为;科学

家进行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时,发现某种材料在72K时会出现超导现象,用摄氏温度表示

为.

解析:由T=f+273K可得,

当.=35℃时,一=(273+35)K=308K,

当4=72K时,攵=(72—273)℃=-201℃.

答案:308K-201℃

12.如图2甲表示某金属丝的电阻R随摄氏温度r变化的情况,把这段金属丝与电池、

电流表串联起来(图2乙),用这段金属丝做温度探头,把电流表的电流刻度改为相应的温度

刻度,于是就得到一个最简单的电阻温度计,请判断:如果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都是不变

的,电流表

上代表小及的两点,哪个应该标在电流比较大的温度上?

图2

E

解:由甲图可知,“<72,RA<RB,由欧姆定律/=而知连入此时,电流/较大对应t\,

故t\应标在电流较大的温度上.

13.

-A

-D

图3

小明在家制作了简易温度计,一根装有一小段有色水柱的细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烧瓶

内,封闭一定质量的气体,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时,水柱位置将上下移动,当有色水柱下端

与。和4对齐时,温度分别为20℃和80℃工、。间刻度均匀分布,由图3可知,图中有

色水柱下端所示温度为多少摄氏度?

80—20

解:由题图可知A、。间共有15个格,每个格表示的温度为]50c=4°C,有色水

柱的下端离。点3个格,即3X4℃=12℃,所以温度为f=20℃+12℃=32℃.

14.实际应用中,常用到一种双金属片温度计,如图4乙所示.已知其中双金属片被加

热时,其弯曲程度会增大,贝U:

(1)说明该温度计的测温原理.

(2)结合图4甲判断双金属片温度计的内、外层分别为何种金属.

(3)这种温度计与水银温度计相比,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解:(1)双金属片温度计是利用热膨胀系数不同的铜、铁两种金属制成的双金属片,是

运用其弯曲程度随温度变化的原理来工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