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导学案_第1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导学案_第2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导学案_第3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导学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白杨礼赞

学习目标

1.通过课文学习,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和象征手法。

2.把握排比句和反问句的表达作用。

3.理解作者赞扬白杨树的意图。

学习重点

1.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

学习难点

理解、把握排比句和反问句。

课前预习

助读资料

1.作者简介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作家、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

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

等。

2.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41年,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1940年,茅盾受朱德总司令邀请,全家同去延安,

在延安参观、访问,到鲁迅艺术学院等处讲学。后来,他们夫妇和董必武同志一起乘八路军军车从延安到

重庆。茅盾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而且一直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贡

献力量。这次去延安,他深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的正直、朴质的品德和团结一致、艰苦

奋斗的革命精神,这使他看清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增强了抗战必胜的信心,因而萌发了歌颂他们的强烈愿

预习导学

虬枝()

1.全文的抒情线索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课堂探究

1.文中多处出现的“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说一说它“不平凡”的含义。

2.课文第二部分写高原的目的是什么?

3.动手在第三部分中找一找体现白杨树外形、色彩、风格的词,并把它们标记下来。想一想其中最关键、

最重要的词是哪个。它的含义又是什么?

(2)这四句排比句和反问句连用,意思是如何加强的?

(3)第7自然段用拟人和对比给白杨树以高度的评价,这是先抑后扬的写法。具体说说怎么抑又怎么扬。

(4)白杨树象征了什么?

课后练习

链接: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

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冰心《谈生命》

自然每一次剧烈的运动,总要破坏和毁灭一些什么,但也总有一些顽强的生命,不会屈服,绝不屈服

啊!

——张抗抗《地下森林断想》

参考答案:

预习导学

(2)黄土地和绿植被纵横交叉在一起。

(3)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语出陆游诗“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4)没有地域的界限,广阔无边的意思。

(5)(性情)刚强不屈。

(6)纵横驰聘,冲杀突击。

(7)常绿乔木,木质坚实,是贵重的木材。

(8)美而高。颀,高。

整体感知

1.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2.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点题,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领起全文。

第二部分(第2至4自然段):转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从正反两面写人对高原景

色的感觉,衬托出白杨树,用肯定的语气再度赞扬白杨树的“不平凡”。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运用先总后分的写法,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气质,以否定句式,强调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

第四部分(第7、8自然段):先用欲扬先抑,虚抑实扬的手法,赞美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然后

用排比句,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地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揭示中心,点明意义)。

第五部分(第9自然段):运用对比手法,表明作者不同于顽固派的观点,又一次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和

崇敬之情。与文章开头相呼应。

3.本文采用象征手法,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

抗战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质朴、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的感情。

课堂探究

1.课文四次提到“不平凡”,三次提到“极普通”,(极普通和不平凡常常是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伟大

寓于平凡之中,不平凡而又普通,意思相同。“不平凡”就是伟大,极普通就是很平凡。白杨树是一种“极

常见”和极易生长的树,它当然很平常,但以它外形的美,尤其是内在美来说,它是不平凡的。

2.写白杨树前先写高原,目的有两个:其一交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衬托它傲然挺立的形象;其二暗写陕

甘宁边区这个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象征意义做铺垫。

3.外形:干“笔直”;枝“绝无旁枝”“丫枝一律向上”“绝不旁逸斜出”;叶“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

生的”。色彩:“银色”“淡青色”;风格:“倔强”,“直”“不折不挠”“力争上游”。最关键、最

重要的词是“力争上游、倔强挺立”,它们表现了白杨树不仅外形美,内在的精神更美。

4.(1)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

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

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句法变化是“只觉得”“不想到”“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又不更远一点想到”。句法中有异,点破象征

意义。

(2)①让人由树联想到什么②让人由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联想到有相同特点的北方农民。③由

白杨树的坚强不屈联想到傲然挺立、守卫家乡的抗日军民。④由白杨树枝枝叶叶紧靠团结,力争上游的精

神,联想到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精神和意志。四个反问句由外向内,层层深入。

(3)两个“没有……”和“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似乎要否定白杨树的美,这是欲扬先抑。“但是……

伟丈夫”笔锋一转,则是变抑为扬。否定的是“好女子”,肯定的是“伟丈夫”,两词一对比更突出了白

杨树与众树的不同。先抑后扬,赞美由树到人。

(4)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5.(1)“楠木”象征了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诸如国民党反动派)作者写它的目的是以树比树(白

杨树和楠木),以人比人(北方农民和国民党反动派),以达到艺术效果的一致、谐调和完整。

(2)这句话形褒实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