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醉翁亭记》中的“也”字的妙用_第1页
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醉翁亭记》中的“也”字的妙用_第2页
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醉翁亭记》中的“也”字的妙用_第3页
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醉翁亭记》中的“也”字的妙用_第4页
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醉翁亭记》中的“也”字的妙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清末古文家林纾说:“须知有用一语助之辞,足使全神灵活者,消息极微,读者隅反可也。”“全神”,其实就是全篇的思想感情。着眼于全篇,才能更好地领会虚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欧阳修在《醉翁亭记》里连用21个“也”字,是创造性地使用虚词的一个范例,读来只觉得神采飞扬,摇曳生姿,而绝无单调重复之感.奥秘何在呢?

李扶九《古文笔法百篇》卷六:“评解:随记随解,记体中千古创调也,亦千古绝调也。劈首用一‘也’字,生出下二十‘也’字。然首一‘也’字,是拖起下文,尚应,与下众‘也’字实然者不同。从来文中用‘也’字之多,无过于此,故独出一奇。”吴楚材《古文观止》卷十:“通篇共用二十一个“也”字,逐层脱卸,逐步顿映,句句是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似散非散,似排非排,丈家之创调也。

助词表判断或肯定语气表疑问语气表感叹语气表语气的停顿,引起下文表祈使语气(1)陈述(用于描述景物)1.环滁皆山也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3.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5.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10.山间之朝暮也

11.山间之四时也13.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14.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15.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16.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7.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18.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肯定(用于介绍人名)4.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21.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3)感叹(用于直抒胸臆)8.在乎山水之间也

9.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2.而乐亦无穷也

19.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0.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再回到《醉翁亭记》上来.作者连用21个“也”字,大约有两个原因:第一、文章采用了直接诉诸读者形象思维的写法,总是先将实际的景物描绘出来,而后加以解说,如此层层展开,有如画卷平舒,每一层又都用一个“也”字结住,使人感到不疾不徐,自然合拍.第二、作者的纵情山水,决非隐逸之士的超然物外,而是在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前提下,跟老百姓一同享受无忧无虑的生活.这种感情既渗透在景物描写之中,与之互为表里,又表现在某些内心独白式的话语里,这就使全文洋溢着一种平和、愉悦的情调,而“也”字的连用则恰好成为这一情调的最合适的表现形式.对此,细心的读者通过反复吟诵是不难达到心领神会的。

我们无妨来做一点比较.例如“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其实是暗示命名的深意,也表达了作者得意的心情,如果将它改为“作亭者山之僧智仙,名之者太守”,或“山之僧智仙作亭,而太守名之”,上述的意味就消失殆尽了.又如最后一段的前三句,从“太守归”“禽鸟乐”一直写到“太守之乐其乐”,层层加高,最后点明全文中心,其中的三个“也”字都显示了作者“与民同乐”的胸襟,值得玩味再三;如果把“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