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碳排放与碳减排(课件) 高中区域地理 (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3)_第1页
3.1碳排放与碳减排(课件) 高中区域地理 (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3)_第2页
3.1碳排放与碳减排(课件) 高中区域地理 (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3)_第3页
3.1碳排放与碳减排(课件) 高中区域地理 (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3)_第4页
3.1碳排放与碳减排(课件) 高中区域地理 (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碳排放与碳减排【课前导入】碳达峰与碳中和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你知道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含义吗?01碳循环与温室效应一、碳循环1、碳循环的概念

指碳元素在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之间以二氧化碳、碳酸盐及有机化合物等形式进行转换和迁移的过程。2、碳库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碳循环过程中,地球系统中存储碳的载体称为碳库。

(2)分类:岩石圈碳库、海洋碳库、陆地生态系统碳库、大气碳库。【知识拓展】四类碳库的特点1、岩石圈碳库: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碳在这个碳库中活动较为缓慢。2、海洋碳库:是地球上第二大碳库,碳在这个碳库中活动较为缓慢。【知识拓展】四类碳库的特点3、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由植被和土壤两个子碳库组成,是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碳库。4、大气碳库:地球上最小的碳库,是联系海洋碳库与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纽带和桥梁。碳循环示意课堂思考

结合碳循环示意图,思考组成碳循环的各子循环系统是如何运转的?碳循环的各子循环系统运转过程1、人和动物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呼出二氧化碳。2、植物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并将氧气释放回大气中。3、岩石、土壤、植物和动物残体等物质分解时,碳会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排放到大气中。4、二氧化碳也在大气和海洋之间交换。→海水吸收二氧化碳,海洋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5、海洋生物残体在海洋沉积并通过地质作用形成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6、陆地植物残体经过地质作用形成化石燃料煤炭。化石燃料燃烧又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一、碳循环3、碳循环的作用4、碳循环的意义

自然界的碳循环过程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基本保持稳定。

碳循环是维持地球表层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循环,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和环境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知识拓展】碳汇与碳源

碳汇: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碳汇实例:森林、草原、庄稼等绿色植物、海洋中藻类植物都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碳源: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的机制。碳源实例:海洋、土壤、岩石与生物体,生物遗体分解、工业生产、生活等会放出二氧化碳。【课堂练习】

“碳汇”来源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签订的《京都议定书》,是指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碳源与碳汇是两个相对的概念,碳源是指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1、能够增加碳汇的自然过程是(

)A.岩石圈的沉积过程 B.大气圈的受热过程C.绿色植物的呼吸过程 D.土壤有机物的分解过程A

碳汇,是指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增加碳汇的自然过程即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岩石圈的沉积过程能够固定一定的二氧化碳,减少碳汇,A正确;大气圈的受热过程不会吸收二氧化碳也不会释放二氧化碳,B错误;绿色植物的呼吸过程会排放二氧化碳,C错误;土壤有机质分解会释放二氧化碳,D错误。二、温室效应1、温室效应

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到达地面,地面升温后释放出的长波辐射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使大气变暖,通过大气逆辐射,大气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这种作用类似栽培农作物的温室,称为温室效应。2、温室气体

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被称为温室气体。除二氧化碳外,温室气体还包括甲烷、臭氧、氟氯烃以及水汽等。【课堂练习】

全球气候变暖是三大全球性生态危机之一。自1850年以来,每一个十年都比以往任何一个十年暖和。1880~2012年,全球陆地和海洋平均表面温度上升了0.85℃。下图为大气热力作用示意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A.①B.②C.③ D.④3、下列选项中,与全球变暖直接相关的是(

)A.①减弱

B.②增强

C.③增强

D.④减弱BC02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指温室气体的排放,有时也指二氧化碳的排放。碳排放碳排放(1)1750年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导致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持续增加。(2)2016年全球大气平均二氧化碳的浓度是工业化前的1.45倍。温室效应加剧,地球表面温度升高。(3)2017年全球平均地表气温比工业化前约高出1.1°C,气候变暖,对环境和人类社会产生了一系列巨大影响。【知识回顾】全球变暖的原因自然原因:处于间冰期,气温较高。人为原因:(1)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2)人类大量砍伐森林。一、海平面上升1、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引起全球冰川融化,北极地区海冰范围持续缩减,导致海平面上升。2、气候变暖引起海水发生热膨胀,海水体积增加,造成海平面上升。二、气候变化异常1、气候变暖引发水热条件发生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影响显著。如植被带向高纬移动;气温升高,蒸发量加大,土壤水分减少,降水量较小地区干旱加剧,引起土地荒漠化。2、气候变暖,降水变异加剧,极端天气现象增加,强度加大,气象灾害频发。三、影响农业生产1、气候变暖使北半球温度带北移,温度升高使中高纬度地区的作物生长季延长、冻害减少,农业种植面积扩大,作物布局与熟制发生变化。2、在热带半干旱区,若降水量不变,温度升高将加大土壤中水分蒸发,造成土壤水分缺失,作物产量下降,耕地面积也会减少。3、中纬度地区“谷物带”由于气温升高、水分亏缺,粮食生产能力降低。4、气候异常变化将进一步加剧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病虫害发生的范围扩大,危害加重,还可能造成可种植作物多样性减少。四、影响人类健康

1、极端天气增多易导致人类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上升。2、气候变暖还将扩大可携带病菌生物的生存范围,从而使流行病传播范围扩大,增加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患病风险。【课堂练习】

研究发现,广东2月的降水和气温在空间变化上具有相当的同步性,时间上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1961~1981年和1999~2019年两个年代际为主要的降水偏少时段,其中第一时段(1961~1981年)降水偏少,气温偏低;第二时段(1999~2019年)降水偏少,气温偏高。4、与第一时段相比,第二时段广东省2月(

A.由“暖干”向“冷干”转变 B.由“冷湿”向“暖湿”转变

C.由“冷干”向“暖湿”转变 D.由“冷干”向“暖干”转变5、从第一时段到第二时段,广东省2月的气候转变对广东省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A.热带作物种植界线北移

B.冬季取暖设备使用频繁

C.常绿阔叶林大面积缩小

D.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DA03碳减排与国际合作一、碳减排1、碳减排的概念

碳减排主要是通过人类活动,防止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持续上升。其核心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碳汇。2、低碳生活的概念及特征

低碳发展一方面要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另一方面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其基本特征是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污染。二、碳减排的主要手段1、理念更新、保护现有碳库。

增强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尽快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课堂探索】碳零排放节能大楼

阅读课本72页探索内容,思考这座大楼为了实现碳零排放采取了哪些措施?宁波诺丁汉大学可持续能源技术研究中心大楼1、利用可再生资源解决用电、用水问题,不产生二氧化碳。2、利用太阳能发电板和蓄电池保障绝

大部分能源为绿色能源。3、双层隔热设计,保持恒温,保证采光,通风和排热,减少能耗。二、碳减排的主要手段2、政策指引。

我国陆续出台了替代能源及低碳经济相关扶植政策,如建立碳市场。1、碳交易的概念

碳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2、碳交易目的

碳交易中合同的一方通过支付另一方获得温室气体减排额,买方可以将购得的减排额用于减缓温室效应从而实现其减排的目标。【案例探究】碳交易市场【课堂练习】

2021年2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碳排放权交易指把二氧化碳排放权视为商品,企业间通过市场手段进行排放交换,从而达到控制排放总量的目的。下图为碳排放交易原理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AC6、政府机构发放碳排放配额有助于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其改变了(

)。A.大气组成结构 B.大气垂直分层

C.大气辐射强度 D.大气水平运动7、若图中甲、乙两企业均为钢铁厂且获得等量碳排放配额,与乙相比企业甲(

)。A.碳排放总量更大 B.占地面积更小C.能源使用效率高 D.交通运输量少二、碳减排的主要手段3、技术支持。

(1)采用化石能源的替代技术。(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降低能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3)采取固碳措施增加碳库的储量。

陆地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主要依靠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碳水化合物,并以有机碳的形式固定在植物体内或土壤中。如2001年至2010年期间,陆地生态系统年均困碳2.01亿吨,相当于抵消了同期我国化石燃料碳排放量的14.1%。其中,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是困碳主体,贡献了约80%的固碳量,而农田和灌丛生态系统分别贡献了12%和8%的困碳量,草地生态系统的碳收支基本处于平衡状态。新课讲解【课堂阅读】陆地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二、碳减排的主要手段4、国际合作。

碳减排不仅是一个国家的事,必须采取全球性行动。联合国在京都、哥本哈根和巴黎等地组织召开了气象变化会议,探讨减少碳排放的共同行动。三、碳减排国际合作

1、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国际社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2、199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标志国际社会进入了实质性减排的阶段。这是人类发展史上首次提出国际法律框架,用来限制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碳循环和气候变化的干扰。三、碳减排国际合作

3、2015年年:《巴黎协定》。这是人类历史上应对气候变化的第三个里程碑式的国际法律文本,形成了2020年后的全球气候治理格局。

1、奠定了世界各国广泛参与碳减排的基本格局。2、《巴黎协定》确立了2020年后以“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为主题的国际应对气候变化机制。3、《巴黎协定》标志着国际气候谈判将从宏观的机制谈判向具体的低碳行动和政策谈判转移。4、《巴黎协定》标志着多元治理将成为全球气候治理的新亮点,城市和企业在低碳发展进程中的表现突出。【知识拓展】巴黎协定的重要性

从长远来看,碳减排符合各国的共同利益,这是建立国际合作的基础。国际合作通过公约及法律框架约束合作国家积极兑现碳减排的承诺,是碳减排行动的必然途径。【知识拓展】巴黎协定的意义【知识拓展】碳达峰与碳中和

碳达峰就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达峰与碳中和一起,简称“双碳”。

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