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章十九世纪20世纪对新建筑的探求_第1页
二章十九世纪20世纪对新建筑的探求_第2页
二章十九世纪20世纪对新建筑的探求_第3页
二章十九世纪20世纪对新建筑的探求_第4页
二章十九世纪20世纪对新建筑的探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章十九世纪-20世纪对新建筑的探求2023/5/27二章十九世纪20世纪对新建筑的探求第一节:建筑探新的社会基础一、社会背景:政治、经济状况;二、探索的目的:探求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建筑。三、探索的焦点:1、从形式变革入手;2、以功能统一技术与形式的矛盾;3、从新技术入手,寻找新的建筑形式。四、探索的意义:使建筑观念摆脱了复古主义折衷主义的羁绊,初步踏上现代化道路。二章十九世纪20世纪对新建筑的探求第二节:欧洲探求新建筑的运动一、探求新建筑的先驱

1、探求先驱:德国建筑师-申克尔,提出建筑的时代性问题;桑珀-受英国“水晶宫”影响,提出建筑形式应与建筑手段相结合。法国建筑师-拉布鲁斯特,设计了巴黎圣吉纳维夫图书馆,大胆应用新材料和结构,形式没创新,造型开始净化。

2、探求焦点:建筑的时代性、建筑形式与建筑手段的关系、建筑功能与建筑形式的关系。二章十九世纪20世纪对新建筑的探求1、社会背景:19世纪50年代-英国(技术原因、社会原因);2、代表人物:英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罗斯金——莫里斯3、主张:(1)热衷于手工艺效果与自然材料之美,反对大机器工业粗制滥造;(2)主张制造精美的手工家具,提出统一、合谐的构图规律;(3)在建筑上,主张建造“田园式”住宅,摆脱象征权势的古典建筑形式的羁绊。4、代表作品:韦布设计--莫里斯红屋二、英国艺术与工艺运动二章十九世纪20世纪对新建筑的探求5、艺术与工艺运动的局限性(1)把机器看作是一切文化的敌人,违反了社会发展潮流;(2)主张手工作坊形式,成本高,无法推广。二章十九世纪20世纪对新建筑的探求莫里斯红屋二章十九世纪20世纪对新建筑的探求1、兴起:19世纪80年代兴起,中心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随后向法国、奥地利、德国、荷兰以及意大利等地区扩展。

2、目的:解决建筑和工艺品的艺术风格问题,在绘画装饰与建筑上创造一种不同于以往的艺术风格3、代表人物:费尔德4、代表作品:奥太---1893-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宅费尔德-德国魏玛艺术学校三、新艺术运动二章十九世纪20世纪对新建筑的探求4、建筑特征:室外:一般比较简洁,保持砖石建筑的格局。室内:反对历史样式,创造适应工业时代精神的装饰方法——模仿自然界生长繁盛的草木形状的曲线,凡是墙面、家具、栏杆及窗棂等装饰莫不如此。5、局限性:在建筑中这种改革只限于艺术形式与装饰手法,终不过是在形式上仅对传统形式而已。二章十九世纪20世纪对新建筑的探求维也纳玛约利卡住宅二章十九世纪20世纪对新建筑的探求6、新艺术运动在德国-青年风格派代表人物:贝伦斯等,据点慕尼黑。成就:奥尔布里希设计—路德维希展览馆:外观简洁、大窗、圆拱形大门附带植物图案的装饰。7、英国的新艺术运动代表:麦金托什—格拉斯哥艺术学校的图书馆、风山住宅等

反映了建筑功能与造型的联系。二章十九世纪20世纪对新建筑的探求风山住宅二章十九世纪20世纪对新建筑的探求8、西班牙代表:高迪代表作品:巴塞罗那米拉公寓、巴特罗公寓等。特征:结合自然的形式,浪漫主义想象力,隐喻性的塑性造型。

二章十九世纪20世纪对新建筑的探求巴特罗公寓

米拉公寓浪漫主义的想象力出其不意的建筑形式

塑性造型二章十九世纪20世纪对新建筑的探求1、奥地利-维也纳学派代表人物:瓦格纳

主张:净化现有建筑形式,创造新形式。作品:地下铁道车站,邮政储蓄银行。

特点:虽然车站上保留一些新艺术派特点的铁花装饰,而邮政储蓄银行的大厅里,却线条简洁。四、奥地利、荷兰与芬兰的探索二章十九世纪20世纪对新建筑的探求维也纳邮政储蓄银行瓦格纳二章十九世纪20世纪对新建筑的探求2、维也纳“分离派”:

代表人物:奥尔布里希、霍夫曼

作品:分离派展览馆、维也纳玛约利卡住宅、维也纳米歇尔广场等。

特点:造型简洁与集中装饰,装饰主题用直线和大片光墙面及简单几何体。具有鲜明的独创性和很强的感染力,初具19世纪20年代“方盒子”建筑的雏形。3、路斯——维也纳另一位有见解的建筑师

主张:反对装饰,反对把建筑列入艺术的范畴,主张以实用和舒适为主,“装饰=罪恶”。

代表作品:维也纳——斯坦纳住宅

特点:外部完全没装饰,建筑物是立方体的组合,强调墙面和窗子的比例关系。二章十九世纪20世纪对新建筑的探求维也纳分离派展览馆二章十九世纪20世纪对新建筑的探求维也纳米歇尔广场二章十九世纪20世纪对新建筑的探求4、北欧:

荷兰—伯尔拉赫:提倡“净化”建筑,主张建筑造型的简洁明快及表现材料的质感。

代表作品:荷兰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

芬兰-老沙里宁—为现代建筑的发展开展了道路。

代表作品:赫尔新基火车站。

特点:体形简洁,空间组合灵活。二章十九世纪20世纪对新建筑的探求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荷兰-伯尔拉赫)二章十九世纪20世纪对新建筑的探求第三节、美国芝加哥学派与赖特的草原住宅一、高层建筑的发展与芝加哥学派1、芝加哥学派:19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了芝加哥学派,它是现代建筑在美国的奠基者。学派创始人——工程师詹尼,理论奠基人——沙利文2、芝加哥学派的重要贡献:(1)在工程技术上创造了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基础;(2)建筑设计上肯定了功能与形式之间的密切关系;(3)在建筑造型上趋向简洁、明快与适用的独特风格。3、建筑特点:高层、铁框架、横向大窗、简单的立面。二章十九世纪20世纪对新建筑的探求4、代表作品:第一莱特尔大厦----7层的砖墙与铁梁柱的混合结构;芝加哥家庭保险公司----10层的框架结构,立面处理很沉重,没有脱掉古典外衣。马歇尔·菲尔德百货批发商品----理查森----外形上摒弃了古典的虚假装饰,造型简洁明确。莫纳德诺克大厦-伯纳姆与鲁特--------16层,最后一幢砖墙承重德高楼。卡皮托大厦----折衷主义外衣、金属框架结构、东方式屋顶的22层建筑。

由此可见芝加哥学派对高层建筑的探索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曲折反复摸索的过程,其焦点在于对新旧结构方法赫新旧形式的取舍上。里莱斯大厦----芝加哥学派的杰作—框架结构、大面积玻璃窗、透明比例端庄而在当时闻名于世。马凯特大厦—立面简洁,排有宽的长方形窗,内部空间可按照需要自由划分。二章十九世纪20世纪对新建筑的探求5、沙利文芝加哥学派的理论奠基人,提出“形式随从功能”“功能不变,形式就不变。”建筑设计应该“由内到外”,按功能选择合适的结构,并且使形式与功能一致。沙利文还规定了高层办公楼的典型形式:(1)地下室——放置机械设备(动力、采暖、照明、锅炉房等);(2)底层——商店银行等服务设施。空间宽敞,光线充足,出入方便;(3)二层——底层的延续,赫底层要联系方便,空间分隔自由,大片玻璃窗;(4)二层以上——都作为办公室,各层柱网排列相同;(5)顶层——设备层,水箱、水管、机械设备等。二章十九世纪20世纪对新建筑的探求按功能把高层建筑分为“三段式”外形:(1)底层与二层功能相似,为一个段落;(2)办公室各层通过窗户巴外里面统一起来,为一个段落;(3)顶部设备层——小窗户、加压檐,可以有不同的外表。代表作品:芝加哥百货公司大厦----“芝加哥”形式的网格式处理手法6、芝加哥学派在19世纪建筑探新运动中的进步作用:(1)突出强调了功能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地位,明确功能、结构与形式三者之间的主从关系,摆脱了折衷主义的形式羁绊,为现代建筑发展开辟了道路;(2)探讨了新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使芝加哥成为高层建筑的故乡;(3)使建筑艺术反映了建筑技术的特点,并符合工业化的精神。二章十九世纪20世纪对新建筑的探求芝加哥SCP.百货公司大楼二章十九世纪20世纪对新建筑的探求6、局限性:(1)芝加哥学派的在建筑上的成就只不过是资本家追逐利润的技术手段,市中心高层密布,带来一系列的交通卫生问题,(2)1893年芝加哥国际博览会折衷主义全面复活,对刚兴起的新建筑思潮是一次沉重的打击。7、纽约的高层发展:

伍尔沃斯大厦——具有哥特风格外形的摩天楼。二章十九世纪20世纪对新建筑的探求二、赖特的草原式住宅1、赖特——美国著名的现代建筑大师,独立地发展了美国土生土长的现代建筑。2、草原式住宅含义-

20世纪初-美国中西部-中产阶级住宅。在美国西部地方建筑自由布局的基础上,融合了浪漫主义精神,创造了富于田园诗意的“草原式住宅”。它在造型上力求新颖,摆脱折衷主义的常套;在布局上与大自然结合,使建筑物与周围环境融合为一个整体。3、意义:赖特的草原式住宅,力求摆脱折衷主义的框框,走体形组合的通路,创造了新的建筑构图手法。4、代表作:玛丁住宅、罗伯茨住宅、罗比住宅。二章十九世纪20世纪对新建筑的探求玛丁住宅(1904)二章十九世纪20世纪对新建筑的探求威利茨住宅(1902)二章十九世纪20世纪对新建筑的探求二章十九世纪20世纪对新建筑的探求二章十九世纪20世纪对新建筑的探求二章十九世纪20世纪对新建筑的探求1、目的:满足功能的要求,结构不再成为空间的阻隔,给建筑结构方式与建筑造型提供了新的可能性。2、作品:

拉布鲁斯特----巴黎圣日内维夫图书馆拱顶----奠定基础博多----蒙玛尔特教堂----第一个用钢混框架结构建造的教堂佩累----巴黎富兰克林路25号公寓----无任何装饰加尼埃---善用混凝土结构,“工业城市”街区全部为钢混建筑,外形简洁,布局整齐。瑞士----马亚尔----无梁楼盖仓库第四节、法国对钢筋混凝土的应用二章十九世纪20世纪对新建筑的探求1、组成:在1907年由企业家、艺术家、技术人员组成。2、目的:在于提高工业制造的质量以求达到国际水平。3、建筑师:贝伦斯,以工业建筑为基地来发展真正符合功能与结构特征的建筑。4、代表作品(1)德国通用电器透平机制造车间、机械车间:造型简单、摒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