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生物知识点总结_第1页
2023年上海生物知识点总结_第2页
2023年上海生物知识点总结_第3页
2023年上海生物知识点总结_第4页
2023年上海生物知识点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题一走近生命科学

1.1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

学习内容

1.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生命科学的初期发展做出的重大奉献。

■春秋《诗经》8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

2.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研究手段。

■初期一一描述法与比较法

■后期一一实验法

3.生命科学发展中具有里程碑作用的伟大成就。

■17世纪显微镜发明——生命科学进入细胞水平

■18世纪瑞典林耐“生物分类法则”,制定生物命名的方法

■19世纪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

■1859年英国人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

■1865年奥地利人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发现遗传学基本规律,是遗传学之父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一一生物学进入分子水平

■我国合成具有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蛋白质)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RNA)

■多利羊的意义一一通过高度分化的体细胞(乳腺细胞)来克隆动物

1.2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

学习内容

1.生命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环节。

■提出疑问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行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2.“细胞的观测和测量”实验。

■显微镜操作注意点:

■1、转换物镜只能用转换器,不能旋转物镜

■2、先低倍镜观测再高倍镜

3、低倍镜先粗准焦螺旋再细准焦螺旋,高倍镜下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

主题二生命的基础

2.1生物体中的化合物

学习内容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种类基本相同,含量一般不同。CHON四种元素含量

最多

生物体中无机物

(一)水(60%-90%)

带格式的:项目符号和编号

L1.水在生物体中的含量、作用、存在形式。

■鲜重,水是最多化合物,蛋白质是最多有机物

■干重,蛋白质是最多化合物和最多有机物

2.功能:

结合水:细胞组织结构组成成分

自由水:

■I、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营养物质的输送、废物的排出都离不开水。

■2、水参与大部分化学反映,也是绝大多数化学反映的介质。

■3、比热大,水可以调节体温,保持体温恒定

3.两种形式:自由水和结合水

■代谢越旺盛,自由水/结合水比例越高,抗逆性弱

(二)无机盐

无机盐在生物体中的种类、含量、存在形式、作用。

■含量很少,作用很大

■存在形式:往往以离子形式存在

■作用:1、参与组成生物体内的化合物:Fe2+组成血红蛋白°,oMg2+组成叶绿素

2、参与生物体内的代谢活动和调节内环境稳定:

Ca2+低了,导致肌肉抽搐,Ca2+多了,肌无力,要适量

HCO3-缓冲血液pH,维持血液一定的PH值。

K和Na维持渗透压,还会形成膜电位

生物体中有机物

1.生物体中有机化合物的重要种类。(重要5种)

■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和维生素

糖类、脂质、核酸、维生素的种类、作用。

(1)糠类元素CH0

■单糖:六碳糖一葡萄糠(重要能源物质)、果糖、半乳糖。

■五碳糖一一核糖、脱氧核糖

■双糖:蔗糖=前萄糖+果糖A乳糠=前萄糖+半乳糠4麦芽糖=前萄糠+前萄

■多糖:淀粉糖原(肝糖原和肌糖原)。纤维素(细胞壁重要成分之一)

■糖蛋白一一细胞辨认作用

(2)脂肪元素CH0

■脂肪一一甘油+脂肪酸。

■功能储存能量、维持体温、抗外力撞击

■磷脂一一亲水头部和疏水尾部(构成细胞膜)

■胆固醇一一构成细胞膜.合成性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维生素D,高了容易动脉粥样

硬化

(3)核酸基本元素C、H、0、N、P

■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分为DNA和RNAQNA重要在细胞核内,RNA

重要在细胞质内。

■维生素是微量,但有用。提成水溶和脂溶。

■缺少维生素Bi——脚气病,缺少维生素C——坏血病,缺少维生素A——夜盲症

:带格式的:项目符号和编号]

呈(4)氨基酸结构的共同特点、肽键的构成和蛋白质的结构。

■氨基酸基本元素C、H、0、N

■组成蛋白质的尔基酸有20种,都有段基、氨基、中心碳原子、氢,不同的是R基团

■肽键形成一个需要脱去•份水,所以•条肽链有m个氨基酸,就脱去m-1份水,形成

m—1个肽键

1.蛋白质的多样性及其因素、作用。

■蛋白质功能:机体构造的重要成分、供能

■蛋白质多样性是由「氨基酸以不同的数目、不同的种类、不同的排列顺序组合以及肽

链的空间结构

2.“食物中重要营养成分的鉴定”实验。

■还原性糖一一班氏试剂,加热,红黄色颗粒状沉淀

■蛋白质一一双缩腺试剂,紫色,先加5%氢氧化钠,再加11%硫酸铜

■脂肪一一苏丹III染液,橘红色油滴

2.2细胞的结构

学习内容

细胞是构成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除病毒外。

带格式的:项目符号和编号

'细胞膜的结构及功能。

■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镶嵌,外侧少量多糖,膜间有少量胆固醇

■结构特点:半流动性,例如变形虫

■功能特性:选择性透过

■糖蛋白和糖脂一一细胞辨认外界信息

1.物质通过细胞膜的各种方式、特点及实例。

小分子跨膜运送:1、被动运送:高浓度到低浓度。

(1)自由扩散一一氧气和二氧化碳等(不要载体)。

(2)协助扩散一一Na+Cl葡萄植等(要载体)

2、积极运送: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能量,需载体蛋白。是物质出入活

胞的重要方式,如海带吸取碘,小肠上皮细胞吸取葡萄糖氨基酸等。

大分子进出细胞:胞吞、胞吐:大分子或者颗粒性物质,体现了膜具有半流动性。

2.细胞渗透作用的原理。

■渗透一一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扩散,所以属于被动运送。

■原生质层一一成熟植物细胞中细胞膜、液泡膜和两者之间的细胞质,可看作一层选择

透过膜,类似半透膜。

■水分从低浓度流向高浓度: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水分渗出

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水分进入

3.“探究植物细胞外界溶液浓度与质壁分离的关系”实验。

■只有成熟的具有大液泡的活的植物细胞才干发生质壁分离

■质壁分离是指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

■需要选择颜色效果明显的植物细胞,比如洋葱紫色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呈现紫色,有

助于观测质壁分离的效果

■引流法要对的,一边滴加,一边吸取,要缓慢

4.细胞核、细胞质基质的功能及其中各个亚显微结构的特点、功能。

■光学显微镜看的是显微结构,电子显微镜看的是亚显微结构

■细胞核是储存遗传物质的场合,是细胞生长、发行、

■分裂增殖的调控中心

■核膜一双层膜

■核孔一一物质出入通道

■核仁一一与核糖体形成有关

■核基质一一代谢场合

■染色质——DNA和蛋白质组成

■双层膜细胞器:叶绿体一一光合作用线粒体一一有氧呼吸

■单层膜细胞器:内质网一一脂类合成、蛋白质加工运送高尔基体——蛋白质再加

工、运送、分泌。溶酶体一一内含蛋白水解酶和溶菌酶,消化

■无膜细胞器:中心体一一与有丝分裂有关。核糖体一一合成蛋白质

■细胞壁一一植物特有,纤维素和果胶等组成,保护,全透性

5.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结构特点。

■原核生物没有成型细胞核,无核膜,有拟核,代表: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衣原

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生物有成型细胞核和核膜,代表:原生生物、真菌、植物、动物

6.“颤藻和水绵细胞的比较观测”实验。

■染液是碘液

■引流法

■水绵内部看到螺旋条带装叶绿体,染色后上面出现的蓝紫色颗粒是淀粉粒。

■跋i藻—原核。水绵—真核

2.3非细胞形态的生命---病毒

学习内容

1.病毒的基本特性、形态、结构。

■非细胞、寄生

■运用宿主细胞的代谢装备和原料快速复制繁殖

■只有一种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衣壳

■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2.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疾病:HBV(乙肝病毒),重要通过血液传播。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T淋

巴细胞。

■造福:烧伤治疗(噬菌体)、转基因(载体)

主题三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

3.1生物化学反映的特点

学习内容

1.新陈代谢(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

■同化一一外界物质变自身,储存能量

■异化——分解自身物质,释放能量

2.生物体内的合成与分解反映。

■合成反映:小分子到大分子,如:单糖到多糖,核甘酸到核酸,氨基酸到蛋白质,很多是

脱水缩合反映

■分解反映:大分子到小分子,如:水解反映和氧化分解反映

3.酶的物质属性、反映条件和特点。

■大部分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专一性,靠酶的活性部位实现。

■高效性

■往往需要辅助因子(金属离子或小分子有机物也叫辅酶)参与

■命名根据作用物和来源

4.ATP的中文名称及结构简式。

■腺昔三磷酸

■腺喋吟+核糖——腺甘

■A-P~P~P

5.ATP、ADP的互相转换与储能、释能的关系。

■ATP分解为ADP、磷酸基,并且释放能量,供各项生命活动

■ADP加上磷酸基,输入能量,合成为ATP,该能量可来自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6.ATP与生命活动能量供应的关系。

■见上

7.“探究酶的高效性”实验。

8.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受温度和pH影响。

■胰蛋白前(小肠内)是碱性,胃蛋白酶(胃内)是酸性,唾液淀粉酶(口腔内)是中性。

3.2光合作用

学习内容

1.光合作用的研究进程中的经典实验(科学探究的思绪和方法)。

■赫尔蒙特实验一一柳树获得的增重只是来源于水

■普利斯特利实验一一薄荷能改善由于动物呼吸、蜡烛燃烧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英格豪斯实验一一光照是普利斯特利实验成功的必要条件

■萨克斯实验一一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氧气尚有淀粉

■鲁宾和卡门实验(同位素标记法,8o)——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

■卡尔文实验一一阐明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途径(暗反映),也用到了同位素标记

法*c

2.光合作用的概念、总反映式。

■见第一册68页

3.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

■椭球形、双层膜

■类囊体——光合作用光反映

■叶绿体基质一一光合作用暗反映

4.叶绿体所含色素的种类、颜色、分布.色素与所吸取光谱的关系。

■叶绿素a——蓝绿色,类囊体膜,红橙光蓝紫光

■叶绿素b——黄绿色,类囊体膜,红橙光蓝紫光

■胡萝卜素一一橙黄色,类囊体膜,蓝紫光

■叶黄素一一黄色,类囊体膜,蓝紫光

5.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映与暗反映两个阶段的特点与联系。

■光反映:需要光,在类囊体发生,色素吸取光能,只有叶绿素a才干转化光能

■暗反映:不需要光,在叶绿体基质发生

■光反映为暗反映提供ATP和NADPH

■暗反映为光反映提供ADP、Pi和NADP+

6.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光反映物质变化:水分解成02、e和H+

形成ATP和NADPH

■暗反映物质变化:二氧化碳+五碳化合物固定为三碳化合物

然后还原为糖,条件为ATP供能和NADPH供还原性。这两者然

后形成为ADP,Pi和NADP

■光反映能量变化:光能一一活跃的化学能

■暗反映能量变化:活跃的化学能一一稳定的化学能

■光合作用实质和意义:叶绿体吸取并运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质并释放氧

气,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的过程

7.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水等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其在生产实践上的意义。

■光照强度一一重要影响光反映〃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增大而提高,但是当光合速率达成

饱和后,提高光照强度则不会使光合速率加快

■二氧化碳一一光照充足时,二氧化碳浓度低也许限制光合作用进行,它重要是通过影响

暗反映来克制光合作用

・温度一一直接影响光合速率,通过影响酶的活性

■尚有水、无机离子,比如镁离子等也会影响光合速率

8.“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提取原理:色素可溶于有机溶剂

■分离原理:各种色素随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

■提取几个细节:叶片要绿

粗叶脉叶柄要剪掉

提取液:无水乙醇

碳酸钙作用:防止叶绿素被破坏

石英砂作用:帮助研磨

研磨过程要迅速而充足,药剂适量

■分离几个细节:滤纸条要剪角

画滤液细线要细而直

要反复画二三次

每次之间要阴干

层析液不要沾污管壁

滤纸条不要碰到管壁

层析液不能浸没滤液线

■色素在滤纸条上的排列顺序(由上至下)一一胡、黄、a、b

9.“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实验。

■控制变量原则

■对照原则

■实验前,要用真空渗水法排除叶肉细胞间隙中的空气,充以水分,使叶片沉于水中

■C。2浓度这一变量是通过调节水溶液中NaHCCh浓度来实现的。

3.3细胞呼吸

学习内容

1、细胞呼吸的概念。

■有机物在细胞内通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

过程

2、细胞呼吸的类型、重要形式。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3、有氧呼吸的概念、场合、必要条件及两个重要阶段。

■有氧呼吸:在有氧条件下,氧化分解糖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

■c6Hl2。6+607*6c0?+6H20+能量

■有氧呼吸场合:第一阶段一一糖醉解,细胞质基质,产物丙酮酸和H+,少量ATP

第二阶段-----方面丙酮酸脱去一个C02,形成二碳化合物进入三拨酸循环,

线粒体基质,产生二氧化碳和H+,少量ATPo另一方面在线粒体内膜,H十和

氧气结合为水,大量ATP

4、无氧呼吸的概念、类型(酒精发酵及乳酸发酵)。

■无氧呼吸:在无氧条件下,氧化分解糖产生乙醇和二氧化碳或乳酸,释放少量能量

■酒精发酵一一产物酒精和二氧化碳,少量能量(酵母菌等)

■反映式:C6Hl2。6►2C2H5OH+2cO2+能量

■乳酸发酵一一产物乳酸,少量能量(乳酸菌等)

■反映式:C6Hl2。6弓C3H6。3+能量

■高等生物:人一一肌肉无氧呼吸产乳酸

根受淹一一乙醇和二氧化碳

马铃薯块茎——乳酸

5、细胞呼吸的实质及其意义。

■氧化分解,提供能量,就是异化作用

6、无氧呼吸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酿酒、酒酿、泡菜、酸菜等

■人在高原上易疲劳,剧烈奔跑腿酸等

3.4营养物质的转换

学习内容

1.糖类代谢的途径。

■单糖吸取场合小肠上皮细胞

■氧化分解

■合成多糖

■转化为脂肪、氨基酸

2.脂肪代谢的途径。

■脂肪消化第一步一一肝脏分泌的胆汁的乳化作用

■甘油代谢:通过丙酮酸进入糖代谢

■脂肪酸代谢:通过二碳化合物在线粒体基质,进入三段酸循环

■合成脂肪

3.蛋白质代谢的途径。

■合成新的蛋白质

■在肝脏细胞脱氨基,含碳部分进入三竣酸循环,氨基转化为尿素

4.三大类营养物质的转化关系。

■见上,另见第一册85页的图4-26

5.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和合理膳食。

■七大营养物质一一水、无机盐、维生素、膳食纤维、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主题四生命的信息

4.1生物体的信息传递和调节

学习内容

1.动物体对物理信息的获取;动物体对化学信息的获取。

■感受器获取信息,产生神经冲动,通过神经传到脑,脑产生感觉

■皮肤感受器一一压力、温度、痛觉

■光感受器:视网膜的视细胞

■光能转化为神经冲动,通过视神经传到视觉中枢,产生视觉

■视锥细胞一一感受色彩,视杆细胞一一感受光亮

■晶状体曲度可实现变焦

■声波感受器一一耳蜗

感受平衡——前庭器(三个半规管和前庭)

■侧线一一感受水流和方向

■颊窝一一红外线感受器

■嗅觉一一嗅黏膜上嗅细胞

■味觉——舌上的味细胞

■昆虫触角----感受气味

2.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

■反射是动物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和体内的各种刺激发生反映

■反射的基本环节是反射弧,涉及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3.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式。

■神经元涉及细胞体、树突和轴突

■神经元的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称为神经纤维

■兴奋是靠神经冲动(生物电)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静息时的膜电位,外正内负,由膜内的K+和膜外的Na+维持

■神经冲动——外负内正(膜对Na+通透性增大,Na,内流)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以突触传递

■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它们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

膜膜电位改变,兴奋由此传

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及其结构组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5.脊髓的调节功能,脑的高级调节功能,自主神经的调节功能。

■脊髓是低档神经中枢

■外白质,内灰质

■灰质集中神经元细胞体,是真正的中枢所在

■白质重要有神经纤维,传递信息为主

■脊髓控制低档反射一一排便,排尿,膝跳反射等

■条件反射一一脑的高级调节功能

■大脑皮质功能区一一高级神经中枢

■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强化

■人类尚有特殊的特有的条件反射一一语言文字抽象信号

■支配内脏腺体,不受意志支配一一自主神经(植物性神经)

■自主神经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者功能拮抗

6.“观测牛蛙的脊髓反射现象”实验。

■实验前需要去除脑,以凸显脊髓的调控作用

■有两个低档反射一搔扒反射和曲腿反射

7.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及其所分泌的重要激素和生理作用。

■肾上腺肾脏顶部肾上腺皮质激素一一成分固醇,调节水盐糖代谢。肾上腺素一一升高

血糖、心跳加快等

■甲状腺气管两侧。甲状腺素一一含碘,促代谢、促发育、促兴奋

■胰岛胰腺中一些特殊细胞团。胰岛素——胰岛B细胞分泌,降血糖胰高血糖素一

一胰岛a细胞分泌,升血糖,两者拮抗

■生殖腺性激素维持生殖腺功能,促进生殖细胞生成和第二性征发育

■垂体g受下丘脑调控生长激素——直接调节人体生长代谢促***激素(3个)一一调节

3个内分泌腺活动

■下丘脑促***激素释放激素(3个)一一通过调节垂体促***激素(3个)的释放来间接调

节3个内分泌腺活动

8.激素的调节作用。

■激素是“信使”,传递信息给靶器官靶细胞

■传递方式一一血液循环

■与靶细胞受体特异性结合

■高效性特异性

■胰岛素的靶细胞重要为肝细胞和体细胞

■胰高血糖素的靶细胞重要为肝细胞和脂肪细胞

■负反馈调节是激素调节的基本方式

9.细胞辨认、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辨认的物质基础是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和糖脂

■免疫器官一一骨髓、胸腺、脾脏和淋巴结

■抗原一一被辨认为“异己”的物质,多为蛋白质,有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

■非特异性免疫一一天生、无特殊针对性

■涉及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和第二道防线(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吞噬作用功臣一一巨噬细胞,胞吞,溶筋体释放蛋白水解酶和溶菌酶,杀灭对象

■特异性免疫一一后天,必须与抗原接触才产生,高度特异,一对一

■重要是第三道防线(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免疫球蛋白),分布于血液、淋巴

液和组织液一一体液免疫

■T淋巴细胞分化为致敏T细胞和记忆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杀死抗原或直接接触抗原细胞,

使其细胞膜通透性增大而裂解死亡一一细胞免疫

■T淋巴细胞往往和巨噬细胞结合起来杀死细胞内寄生对象(如病毒和内寄生细菌)

■二次免疫速度快,反映强,抗体浓度高

10.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特点和反映方式。

■见上

11.天然免疫与人工免疫的概念;疫苗的概念和作用。

■天然免疫一一患病后获得的免疫

■人工免疫一一人工方法使人体获得免疫力

■人工免疫方式一一接种疫苗

■疫苗一一运用一些病原体人工制备的生物制品,有灭活或减毒两种

12.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胚芽鞘尖端是感光的部位

■弯曲发生在胚芽鞘尖端以下的部位

■温特实验重点理解

13.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

■向光弯曲原理一一单侧光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成分一一时噪乙酸

■合成部位一一生长活跃部位,如茎尖、根尖、幼叶、发育的种子

■作用一一促进细胞伸长生长

■特点一一两重性:高浓度克制生长,低浓度促进生长

■根最敏感,茎规定浓度最高

■顶端优势一一顶芽浓度较适宜,促进生长,离顶芽最近的侧芽积累浓度最高,克制生长,稍远

点的侧芽浓度低一些,克制效应逐渐减少,故称宝塔形

14.生长素及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由于植物体内生长素少,且容易被酶降解和发生光氧化分解,所以人们人工合成生长素类似

物,如蔡乙酸、口引咻丁酸、2,4-D

■哺育无籽果实,要在受粉前的柱头上涂抹生长素类似物,如2,4-D溶液

■促进插枝生根

■防止落花落果

2.第六章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

3.一、遗传信息

4.一、DNA是重要的遗传物质

5.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6.实验表白:S菌中存在转化因子使R菌转化为S菌o

7.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8.T?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T?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就会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

用卜.,运用细菌体内物质来合成白身的组成成分。♦噬菌体头部和尾部的外壳是由蛋白质构

成的,在它的头部具有DNA。

9.实验过程如卜.: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一部分L噬菌体的蛋白质,并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另

一部分噬菌体的DNA,然后,用被标记T:噬菌体侵染细菌。当噬菌体在上幽一体内大量繁殖时,生物学家对

标记的物质进行测试,结果表白,噬菌体的蛋白质并未进入细菌内部,而是留在细菌的外部,噬菌体

的DNA却进入细菌的体内。可见、乎噬菌体在细菌内的增殖是在噬菌体DNA的作用下完毕的。该实验结

果表白:在T:噬菌体中,亲代和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

10.假如结合上述两实验过程,可以说明DNA是遗传物质

11.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有些病毒只具有RNA和蛋白质,如烟草花叶病毒。因此,在这些病毒中,RNA___是遗传物

质。由一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重要的遗传物质。

12.二、DNA分子的结构

13.1、DNA分子的结构

14.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共同提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

15.DNA分子的基本单位犯脱氧核昔酸°•分子脱氧核甘酸由•分了_»_、•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碱

基_。由于组成脱氧核甘酸的碱基只有4种:腺嗯吟(A)、胸腺喀咤(T)、鸟嚓吟(G)和胞

一庭(C),因此,脱氧核昔酸有4种:腺喋吟脱氧核/酸、胸腺喘陇脱氧核昔酸、

16.鸟嚎吟脱氧核粒酸和胞和/脱辄核脱酸.很1个脱氧核首酸聚合成为一核汗酸链。

17.DNA分子的立体结构是双螺旋。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

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T,C-G。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相应关系,叫做的基互补配对原则。

18.组成DNA分子的碱基只有4种,但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却是千变万化的。喊基对的排列顺序代表了理技值

息_«若具有碱基2023个,则排列方式有4'""'种。

19.例.下面是4位同学拼制的DNA分子部分平面结构模型,对的的是(C)

一、DNA分子的复制

1.概念: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时间:有丝分裂、减数第•次分裂间期(基因突变就发生在该期)

特点:边.解旋边一身制,半保存复制

条件:模板DNA两条链、原料游离的4种脱氧核昔酸、的、能量

意义:遗传特性的相对稳定(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身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

配对,保证复制可以准确进行。)

例:卜・图是DNA分子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卜列问题:

(1)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5)脱氧核成酸°

(2)若(3)为胞嚅嚏,则(4)应是鸟嗦吟

(3)图中(8)示意的是一条多核是酸链的片断。

(4)DNA分子中,由于(6)碱基对A有多种不同排列顺序,因而构成了DNA分子的列样性.

(5)DNA分子复制时,由丁•解旋酶的作用使(7)氢键断裂,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

二、RNA分子

K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一核,一分子核分核的酸由一分子核糖、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碱

基。由于组成核糖核甘酸的碱基只有4利|:腺嗦吟(A)、尿嗑鸵支)、鸟嗦畛(G)和

胞啕定(C),因此,核糖核甘酸有4种:腺噂吟核糖核甘酸、尿嗑嚏核糖核甘酸、鸟噪岭核」核戒酸和

胞喀晚核糖核甘酸。

由于RNA没有碱基T(胸腺喳咤),而有U(尿腌喷),因此,A-U配对,C-G配对。

RNA重要存在于细胞质中,通常是单链结构,我们所学的R\A有mRNA、tRNA

_、rRNA等类型。

三、基因的结构与表达

1、基因——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基因携带遗传信息,并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2、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基因控制蛋臼质合成的过程涉及两个阶段-----转录和翻译

(1)转录

场合:细胞核

模板:DNA一条犍

原抖:核一核菩酸

产物:mRNA

(2)翻译

场合:核傩体

模板:mRNA

工具:tRNA

原料:氮一酸

产物:多肽

由上述过程可以看出:DNA分子的脱氧核昔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mRNA的排列顺序,信使RNA中核犍

核苗酸排列顺序又决定了氯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_________________特异性,从而

使牛.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性状。

a日@g蛋白质

3、中心法则:

三、基因工程简介

一、基因操作的工具

(1)基因的剪刀一基制性核酸内切酹

(2)基因的化学浆糊——D”连接陶

(3)基因的运送工具一一质粒

2、基因操作的基本环节

(1)获取目的基因

(2)目的基因与运载体审组

(3)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

(4)筛选含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第七章细胞的分裂与分化

一、生殖和生命的延续

一、生殖的类型生物的生殖可分为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大类。

1、常见的无性生殖方式有:分裂生殖(例:细菌、草履虫、眼虫);

出芽生殖(例:水蛆、酵母菌);胞子生殖(例:真菌、苔薛):

营养生殖(例:果树)O

2、有性生殖

这种生殖方式产生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信息,具有更强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这对于生物的生存与进化具有

重要意义。

二、有丝分裂

一、有丝分裂

体细胞的有丝分裂具有细胞周期,它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时开始,到卜.一次分裂结束

时为止,涉及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1、分裂间期

分裂间期最大特性是DNA豆制,蛋白质合成,对于细胞分裂来说,它是整个周期中时间,长

的阶段。

2、分裂期

(1)前期

最明显的变化是一染色体明显,此时每条染色体都具有两条染色单体,由一个若丝粒相连,同时,一按

仁_解体,核膜消失,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2)中期

每条染色体的若丝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面上,清楚可见,便于观测。

(3)后期

每个个丝粒一分为二,染色单体随之分离,形成两条染色体,在纺锤丝牵引下向

两极运动.

(4)末期

染色体到达两极后,逐渐变成丝状的染色质,同时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出现,将染色质包围起来,形

成两个新的细胞核,然后细胞一分为二。

(5)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比较

植物动物

纺锤体形成方式纺锤丝纺锤丝、中心体

细胞•分为二方式细胞板分割细胞膜内陷

意义亲子代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6)填表:

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DNA2n-4n4n4n4n2n

染色体2n2n2n4n2n

染色单体0—4n4n4n00

=.细胞周期

1.请根据右图回答问题(括号内写标号)。

(1)依次写出C、E两个时期的名称G2:中期:

细胞周期

(2)RNA和蛋白质合成时期为(A)G1期,DNA复制时期为

D

(B)S期,核仁、核膜消失的时期为(D)前期,核仁、核腴第

C

新形成时期为(F)末期o

(3)细胞在分裂后,也许出现细胞周期以外的三种生活状态是连续增殖、暂不增殖、细胞分

.

四.实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观测

1.实验材料:植物根尖

2.实验环节:解黑(试剂:20%口)、漂洗、桀色(试剂:龙胆紫)、压片,

3.实验的观测部位是:根尖生长府,

二、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

1、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形态、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数等的变化如下表:

染色体行为染色体数染色单同源染色DNA数

体数体对数

间复制2n0-4nn2n—4n

I

前联会、交叉、互换2n4nn4n

I

中同源染色体排列于细胞中央2n4nn4n

I

后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2n4nn4n

I组合

末染色体数目减半n2n02n

I

H

前染色体散乱分布n2n02n

I

I

中着丝粒排列于细胞中央n2n02n

I

I

后着丝粒分裂2n002n

末细胞一分为二n00n

I

I

2、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

比较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分裂细胞类型体细胞(从受精卵开始)精(卵)巢中的原始生殖细胞

细胞分裂次数一次二次

同源染色体行为无联会,始终在一个细胞中有联会形成四分体,彼此分离

子细胞数目二个雄为四个,雌为(1+3)个

子细胞类型体细胞成熟的生殖细胞

最终子细胞染色体数与亲代细胞相同比亲代细胞减少一半

子细胞间遗传物质•般相同(无基因突变、染色体变•般两两相同(无基因突变、染色体变

异)异)

相同点染色体都复制•次,减数第二次分裂和有丝分裂相似

意义使生物亲代和子代细胞间维持了遗减数分裂利受精作用使生物的亲代和

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有重子代维持了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遗

要意义传和变异有十分重要的

3.精子的形成过程:

4.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N

N

5.受精作用:

发育

[收)型竺匚配黑、声地受3卵。”)注i表示染色体数目

*1%)蜩月巴INJ

---DN4

—条色伴

1|__1

+*原CI/级+i母C|次缎•心母C|,屋C|妥糖卯

戒圾第一次分票.|喊跳第二次分裂|受祐作用

7.判断动物细胞分裂方式、时期

伤纹分收MB9次分裂履教邛二次分驶

(5J>(•1)

*

①。?的主要K别在不同源0色体的行力特点不Mi

①与③.②与③的生要区则样于有儿林朦虫色体

(Q)

中㊀

3

①92的主要区别相于同源染色体的行为也点不同,

①与u.e与©的主要眩则在手令无词那染色体

牛,:

n®日O

①与少比较"中电色◎体分离.冬中网/叁色体分Ui

①)国比较ICL中女同谶8色体.口中Jt同Bl条色体,

2S.I、:比较.中布安色中体.(L③中无去色不体

再•先判断时期,如染色体无爆伸分布为前期,染色体排列在

中央为中期,染色体移向两极为后期;

其次判断分裂方式

「奇数:减数第:次分裂

奇偶数

r有丝分裂,

力*数1减数第次分裂丸无回速生f必

[减效第二次分裂

无:减数第.次分裂

存饯分裂无,有丝分裂

机.阿勰朱色体育无

减数第一次分燮f联会瞋分开*:减数第次分裳

8.据减数分裂后期细胞质分裂方式判断细胞

9.根据染色体数目判断:

假设某生物体细胞2n,若染色体数目为4n是有丝分裂,n为减数分裂。

例:

1.卜图是某种生物不同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假设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口为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