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望海潮》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望海潮》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望海潮》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望海潮》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望海潮

柳永学习目的1、品味诗词语言,体会优美的意境;2、感受诗词的艺术手法,体会诗词的情感。3

宋真宗咸平末年,年青的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据说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写作背景投赠之作望海潮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cēncī十万人家。云树绕堤dī沙。怒涛卷霜雪,天堑qiàn无涯。市列珠玑jī,户盈罗绮qǐ

,竞豪奢。

重湖叠巘yǎ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jì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整体感知上片主要写杭州的美丽和繁华;

下片主要写西湖美景和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总之描绘了一个环境美丽、经济繁荣、生活安定的大都市生活图景。1、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文本研讨杭州繁华与美丽:地理形势优越东南形胜历史悠久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居民区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钱塘潮雄伟壮丽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人民富有,社会财富丰盛,民众生活豪奢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西湖山水秀丽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民众生活悠闲自在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钱塘长官生活高雅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歌颂地方官的政绩作者从地理位置上、历史传统、从自然景观上、市井面貌上、百姓生活上来写繁华与美丽的。表达作者的惊叹、赞美、艳羡之情结论: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市列珠玑重湖叠巘清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2、“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哪两个词用的好?若将“卷”字改为“推”字好不好?为什么?

“绕”和“卷”。“卷”是“翻卷”的意思,“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卷”可以形象地表现出钱塘潮排山倒海的气势、浪花飞溅的情态。

用“推”的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3、“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生活情景?并用自己的话细细描绘,可加入合理的想象。这几句极富生活情趣。晴天丽日,处处音乐悠扬;菱舟泛夜,传来阵阵歌声;老叟怡然垂钓,幼童嘻嘻采莲,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富足的盛世景象。4、写景上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一、铺叙:

工于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铺叙: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中,它运用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复、对称而又富于变化,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乐府民歌《陌上桑》、《木兰辞》中:“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二、点染

“点染”是诗词的一种艺术手法。“点”:抽象的评点(总写)就是点明,将所要抒写的情感、道理,一语点明,使读者了然于胸。“染”:具体的描述(分述)就是渲染、烘托,即以具体的事物、景物将所点明的情感、道理烘托出来,以便读者对其能更具体、更生动地把握。二者紧密相连,表达共同的意境。这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其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是点;其余各句均是“染”,渲染相思之情的伤悲。

本诗中哪些句子为铺陈?哪些为“点”?哪些为“染”?22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自然风光之美都市繁华之美民生安乐之美染

点环境美丽、经济繁荣、生活安定的都市生活图景1、从地理位置上看2、从历史传统上看3、从自然景观上看4、从市井面貌上看5、从百姓生活上看惊叹赞美艳羡铺叙

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小结一剪梅之

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写作背景:首词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是写给新婚不久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主要是诉说自己独居生活的寂寞,切盼丈夫早日归来,寄寓着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诵读感知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白雨斋词话》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你能说出它好在哪里吗?1、以点带面:点明了时节,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萧条,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玉簟秋”因为暑退秋来,所以竹席也凉了,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2、感官角度: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视觉、嗅觉)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是通过作者的主观感受(触觉)来表现秋的到来。一句话,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3、秋天来了荷花凋谢,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2、“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轻:轻手轻脚怕惊动别人、小心翼翼。独:借泛舟以消愁,非闲情逸致的游玩。结果是“举杯消愁愁更愁”啊过去和夫君双双泛舟,充满诗情画意,今天独自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愁呢?“独”字是“背面敷粉”的写法,其实她想说的是:如果丈夫在家,夫妻一起去划船该多好啊!3、为了稍减闲愁,词人又臆想鸿雁能传书信,同学们能描述一下“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句词是一幅怎样的优美意境呢?这句是倒装,顺序: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思及谁寄锦书来谁寄——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雁传书信,故可暂得安慰,但不可能消除的是一份什么情感呢?是词人的相思之情啊,“月满西楼”不正是“西楼望月几回圆”吗?这句与前边哪两句相拍合?如何理解这句的深层意蕴?写眼前之景,花落水流,与“红藕香残”、“独上兰舟”相拍合。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与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有异曲同工之处。4、花自飘零水自流5、名句赏析:“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皱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相思之情无法排遣。“才——却——”有连接关系,表现“愁”运动之速,而愁从可见的眉间藏到心头,更使人领略到女词人的万千愁绪,诗人感情在短暂中的变幻起伏,真实形象,给人以无止境的遐想。李煜:“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上片主要写女词人的独居生活,舟中所想。下片回到现实,以抒情为主。全词主要抒发了词人的寂寞相思之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勾勒环境叙写情事相关联想借景抒情直抒胸臆

《登快阁》

——黄庭坚

诵读感知登快阁

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1.这首诗的首联写了些什么?在表达方式上属于什么?作者为什么自称为“痴儿”?用“倚”字好还是用“赏”字好?

首联写了作者公余之暇登快阁眺望。属于叙述这种表达方式。诗中自称“痴儿”,颇有自我嘲笑的意味,说自己是痴儿,没有什么本领,不是办大事的材料。显出兀傲之情

诗人在快阁的东西眺望,他为暮色晴空下的自然美景陶醉了,“倚晚晴”三字,写出了诗人游兴之浓和流连之久。“倚”字用得好,含有倚阁赏晚晴两重意思,用法来自杜甫《缚鸡行》“注目寒江倚山阁”如果用“赏”字,就显得呆板了。颔联描绘了一幅意境开阔、空旷辽远,景象苍茫、明净的暮秋景色图。深秋时节,远远近近无数的山脉,落叶飘零,万木萧疏,天空显得特别高远广阔;朗朗明月笼罩着清澈的江水,江水映着月光,如同一道白练,皎洁明净。2.诗的颔联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3、《登快阁》中用了哪些典故?有何用意

(1)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前句是用《晋书·傅咸传》所载夏侯济之语,“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坐痴,复为快耳!”后句用杜甫“注目寒江倚山阁”及李商隐“万古贞魂倚暮霞”之典。表现他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2)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前句用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吕氏春秋·本味篇》“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后句用阮籍青白眼事。阮籍善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见所悦之人,“乃见青眼”(《晋书·阮籍传》)抒写世无知音、唯有借酒浇愁的心情,透射出兀傲不群的性格。4.有人说这首诗的意旨落脚在“归”字上,请结合全诗谈谈哪些地方体现了一个“归”字。①自称“痴儿”,称处理官事为“了却”,表明诗人厌烦官场事务;②“倚”字表明自己更喜欢欣赏自然风物;③“已”“聊”表明世无知音,自己已无意仕途;④“弄长笛”“与白鸥盟”表明诗人希望远离世俗,过悠闲忘我与世无争的生活。这些地方都体现了一个“归”字。小结

首联入题,诗人忙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