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节俭”-高中优秀作文范例及评析_第1页
论“节俭”-高中优秀作文范例及评析_第2页
论“节俭”-高中优秀作文范例及评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节俭”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曾说过:“没有比花钱更难的事,因为一个人的人格,将在这上面表露无遗。”是啊,无论贵为天子,还是身为庶民,无论治国治家,还是修身惜福,都应该提倡节俭,只有这样,才会自尊自立,不求他人,才会家业兴隆,永世不坠。据宋朝陈师道《后山谈丛》记载,仁宗年间,有一次,时值初秋,官员献上蛤蜊,宋仁宗问蛤蜊从何而来,所费几何;答曰每枚1000钱,共28枚;仁宗很不高兴地说朕常常告诫你们不要奢侈,现在一下筷子,就得花费28000钱,朕实在吃不下。是啊,仁宗可谓仁义之君,特别能省吃节用,他在家宴上常穿一再洗过的衣服,床褥也多是用粗绸制成,这对于贵为天子者,实在是难能可贵之举啊。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官40年,在这期间他十分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骤减,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好在有朋友的帮助,他弄到了一块地,自己躬耕陇亩。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实行了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他再将积攒下来的钱,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不时之需。苏轼文章,稳居唐宋八大家之首,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可贵的文化财富,而他深明“节用于内,而树德于外”之理,更给后人树立了自奉俭仆的典范,堪称道德大师啊。在读书中,我还知道了齐白石老人之“吝啬”,他画虾以只论价,且分文不可少;然而当有人劝他到国外卖画时,他却说:“饥则有米,寒则有衣,无须多金,反为忧虑也。”解放后,白石老人收入颇高,堪称富翁,他依然衣衫简朴,饭食清淡;有人以为其人已老,尚存贪心。窃以为其言大谬,因为白石老人不苟取,不奢侈,懂惜福,而其所为也,颇具风骨精神,是非凡人格,是“静以养身,俭以养德”,是“常将有时思无时,莫把无时当有时”。是啊,懂节俭是一生食用不完的美筵,它是富人的智慧,是穷人的财富,是修身的手段,是立身之根本,倘若我们能做到仁宗、苏轼和白石老人那样,就达到了松下幸之助所言之高境。【作者评点】文章第一部分:①.引用神松下幸之助之言。②.简单阐释了只有提倡节俭,才会自尊自立,不求他人,才会家业兴隆,永世不坠;并以“无论贵为天子,还是身为庶民,无论治国治家,还是修身惜福”为提纲,领起了下文。文章第二部分:①.仁宗年间,时值初秋,官员献上蛤蜊,宋仁宗问明价钱,很不高兴地说朕责怪太奢侈。②.赞颂了仁宗之仁,特别能省吃节用,这对于贵为天子者,实在难能可贵。文章第三部分:①.苏轼做官40年,十分注意节俭;他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自己躬耕陇亩,并实行计划开支,以备不时之需。②.使用虚实结合手法,虚写了“苏轼文章”,实写并赞颂了他深明“节用于内,而树德于外”,给后人树立了自奉俭仆的典范,堪称道德大师。文章第四部分:①.齐白石老人画虾以只论价,分文不可少,但他深明节俭之理,解放后,他堪称富翁,依然节俭如初。②.首先批评了有人对白石老人的误解,随后赞颂了白石老人不苟取,不奢侈,懂惜福,是“静以养身,俭以养德”,是“常将有时思无时,莫把无时当有时”。文章第五部分:综合阐释了节俭是富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