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新学案湘教版必修一讲义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结构_第1页
地理新学案湘教版必修一讲义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结构_第2页
地理新学案湘教版必修一讲义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结构_第3页
地理新学案湘教版必修一讲义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结构_第4页
地理新学案湘教版必修一讲义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结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节地球的结构[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特点及划分依据。2.了解地球外部圈层及其相互关系。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地震波分类特点传播速度传播介质共同点纵波(P波)较快固体、液体波速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横波(S波)较慢固体2.地球的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2)地壳(A)①范围:地球外表以下、a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外壳。②厚度: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局部平均厚度约33千米,海洋局部平均厚度约6千米。(3)地幔(B)①范围: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即莫霍面与b古登堡面之间。②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合称,平均厚度100~110千米。③软流层: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4)地核(C)①范围:地球的核心局部,即古登堡面所包围的球体。②分层eq\b\lc\{\rc\(\a\vs4\al\co1(C1外核:高温高压下呈液态或熔融状态,C2内核:一般认为呈固态))推断1.大洋地壳和大陆地壳厚度相同。(×)2.软流层位于上地幔,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二、地球的外部圈层1.大气圈eq\b\lc\{\rc\(\a\vs4\al\co1(组成:包裹地球的气体层,密度:随着高度增加,大气的密度快速减小,意义:地球生命生存的根底条件之一))2.水圈eq\b\lc\{\rc\(\a\vs4\al\co1(组成: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分类:海洋水、大气水、陆地水和生物水,意义:与人类社会关系亲密,尤其是陆地水))3.生物圈(1)组成:广泛分布于地壳、大气圈和水圈中的生物世界。(2)意义:与地壳(或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共同组成了地球的生态系统。生物是这个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泼的因素。思索地球外部各个圈层具有怎样的联系?答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联系。探究点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的中心点位于我们脚下6000千米深处,相比之下,人类迄今钻探的最深记录千米(俄罗斯的科拉钻井)显得微缺乏道。到目前为止,关于地球内部的学问,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讨论。以下图为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1.地震波分为哪几类?其传播速度有何特点?答案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其中,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2.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两个界面的深度分别约是多少千米?在界面四周,地震波的波速有何变化?答案如下表:界面地下深度(千米)波速变化莫霍面17(平均)该面以下,纵波、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古登堡面2900在这里,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逝3.地球内部可分为哪几个圈层?它们分别是哪种物质形态?答案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地幔也可再细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核又分成外核和内核。地壳、地幔、内核为固体,外核由于横波不能通过,所以可能呈熔融状态。4.地壳和岩石圈有何区分?答案地壳是岩石圈的一局部,是组成地球内部圈层最外面的一个圈层。岩石圈那么包括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和地壳的全部。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2.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依据地壳化学组成的差异和地震波传播速度的不同,将地壳分为上下两层(如以下图),这两层的物质组成和结构有着明显的区分(如下表)。分层名称主要成分密度分布上层硅铝层由硅、铝成分较多的花岗岩类组成小不连续分布;在大洋底部特别罕见,即使有也特别薄下层硅镁层由镁、铁、钙、玄武岩类组成,成分增多大连续分布;大陆和大洋地壳中都有分布2018年1月12日,缅甸中部偏远地区发生6级地震,震源深度10km。据此答复1~2题。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A.地核 B.上地幔C.下地幔 D.地壳2.地震发生时,当地居民的感觉是()A.左右摇摆B.先左右摇摆后上下颠簸C.上下颠簸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摆答案解析第1题,大陆局部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3千米,震源深度10km位于地壳,应选D。第2题,纵波的传播速度快于横波的传播速度,故当地居民先感到上下颠簸,后感到左右摇摆,应选D。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答复1~3题。1.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纵波和横波波速都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B.①和②之间是古登堡面C.在深约2900千米处横波突然消逝D.地核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2.岩石圈是指()A.①的顶部 B.②的顶部C.①和②的顶部 D.③的外部3.某地地下30千米处发生地震,这时地面上的人、四周不远处的飞鸟和池塘里的鱼,都会感到()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摆B.先左右摇摆,后上下颠簸C.P波,上下颠簸D.S波,左右摇摆答案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横波在到达地下约2900千米处时就消逝了,纵波的传播速度也突然降低;①和②之间是莫霍面;上地幔中的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第2题,岩石圈是由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组成的,即软流层以上的固体局部。第3题,纵波传播速度快于横波,且横波只在固体中传播。2018年1月10日,俄罗斯堪察加半岛舍维留奇火山喷发,灰柱高达11000米,可能对国际航班和低空飞机构成威逼。据此答复4~5题。4.火山喷出的岩浆来自()A.地表 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 D.地幔5.这些扩散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挨次是()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答案解析第4题,岩浆来源于上地幔的软流层。第5题,该题已经说明是火山灰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挨次,而不是从火山灰的来源开头,很明显火山灰漂移在大气圈中,渐渐会沉降下来,进入到水圈、生物圈,最终沉积到岩石圈。6.读“地球圈层示意图〞,答复以下问题。(1)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________,连续而不规那么的圈层是________,其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之中的是________。(2)大气圈包围着地球,它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和________;水圈中的水处于不间断的________之中;生物圈占有________圈的底部、________圈的全部和________圈的上部。这些圈层之间相互________、相互________,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开展的自然环境。(3)从图中可以看出,四大圈层尽管组成物质、分布空间不同,但他们都是以________为共同球心的圈层。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地震发生在________圈,由此引发的海啸主要发生在________圈,流行性疾病主要在______圈传播。答案(1)大气圈水圈生物圈(2)氮氧循环运动大气水岩石渗透影响(3)地心岩石水生物韩国石油自然?气公司利用地震波在伊拉克北部的Hawler油盆发觉一座新油田。经试开采,油井每天的石油产量为1万桶。据此答复1~3题。1.关于地震波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横波传播速度快于纵波B.纵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C.横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D.纵波、横波波速均随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2.以下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地底储有石油的是()A.① B.②C.③ D.④3.为了探测莫霍面的状况,在以下图中的A、B、C、D四点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其中最迟得到从莫霍面传来的地震波的地点是()答案解析第1题,纵波与横波相比拟,纵波速度快,能在固液气三态中传播,横波只在固体中传播,相同的是纵波、横波波速均随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第2题,地震波中的横波只在固态物质中传播,遇到液态物质会消逝,石油是液态物质,利用这一特点可探测石油。第3题,莫霍面以上是地壳,地壳厚薄不均,大陆地壳比海洋地壳厚,大陆上海拔越高地壳越厚,四地中喜马拉雅山地壳最厚,地震波传播时间最长。(2018·浙江高中联盟高一期中联考)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4~6题。4.古登堡面位于()A.①的下方 B.②的下方C.③的下方 D.④的上方5.以下有关地球圈层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水循环环节只存在于①圈层B.②圈层的厚度陆地比海洋小C.③圈层属于岩石圈的一局部D.④圈层物质状态可能为液态6.从火山口喷发出的岩浆一般来源于()A.①层 B.②层C.③层 D.④层答案解析第4题,古登堡面位于地下2900km处,④的上方。第5题,④为外核,因横波不能通过,可能为液态或熔融状态。第6题,③为软流层,一般为岩浆的发源地。读“地球四个圈层构成示意图〞,答复7~8题。7.图中所示A、B、C分别为()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8.以下对A圈层的说法,正确的一组是()①是有机圈层②是厚度最小的圈层③是质量最大的圈层④是由生物组成的圈层⑤它占据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A.①⑤B.③④C.④⑤D.①②答案解析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C位于最底层,是岩石圈,而位于岩石圈与大气圈中间的是水圈,生物圈是分布最广、掩盖面最广的圈层,跨越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故A、B、C代表的圈层分别是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应选D。第8题,生物圈是指地球上但凡消失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厚度并不是最小的,质量最大的是岩石圈,生物圈不仅仅由生物组成,还包括其他物质,其占据着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应选A。以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序号①②③④代表四大圈层。读图,答复9~10题。9.图中序号依次是()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1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答案解析第9题,地球的各个圈层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的关系,依据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可知图中①②③④依次代表的是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第10题,“落红〞(植物)属于生物圈,“春泥〞(土壤)属于岩石圈。11.为探测莫霍面的状况,科学家们在甲乙丙丁四地同时进行地震波的测定,从莫霍面传来的地震波的先后挨次是()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C.丙丁甲乙 D.丁乙丙甲答案D解析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介质肯定,因此地震波波速在地壳内变化不大,在速度肯定的状况下,传播路程越长所花时间越长。据图可知,甲处地壳最厚,应最迟接收到从莫霍面传来的地震波,丁处地壳最薄,应最先收到。丙处地壳厚度大于乙,收到时间晚于乙,应选D。读“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完成12~13题。12.图中正确表示岩石圈的序号是()A.① B.②C.③ D.④13.关于图中①②③之间的关系,表示正确的选项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解析第12题,岩石圈的范围为软流层之上,据图可知,③为岩石圈的范围。应选C。第13题,据图可知,①为地表以下、莫霍面以上,为地壳范围;②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的区域,为地幔范围;③为岩石圈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应选D。日前备受国际地质科学界关注的世界其次口白垩纪大陆科学钻井“松科2井〞,2016年完成钻井深度5米,是讨论白垩纪地球表层系统重大地质大事与温室气候变化工程的重要讨论内容。完成14~15题。14.此科研井的最深处在什么层()A.地壳B.地幔C.地核D.软流层15.依据材料推断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地球各圈层之间没有联系B.只有大气圈和岩石圈有联系C.讨论地球内部圈层只有通过地质钻探D.地球圈层间存在相互联系答案解析第14题,地壳的平均厚度是17千米,“松科2井〞深度为5米,所以位于地壳。第15题,通过讨论地球的内部圈层来讨论温室气候变化,说明地球圈层间是相互联系的。16.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答复以下问题。(1)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其名称分别是:甲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2)当A地发生地震时,B、C、D、E、F五个观测点都测到了A地发出的地震波,B点测得地震的震级为级,那么E点测得地震的震级为________级。对B、E两点所测到的纵波波速进行比拟,波速较快的是________观测点,造成两地波速差异的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在图中用斜线画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答案(1)莫霍面古登堡面(2)E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要高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AE之间经过了地幔,AB之间没有经过地幔(3)过A点作地核这个小圆的切线,两线之间的地核及其以下局部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如以下图:17.读“岩石圈局部构造图〞,答复以下问题。(1)图中所示的地球外部圈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开展的________环境。(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