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植物病理学教案_第1页
普通植物病理学教案_第2页
普通植物病理学教案_第3页
普通植物病理学教案_第4页
普通植物病理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通植物病理学》教案一、教学进度计划教学进度表周次学时教学内容备注12绪论12非侵染性病害22侵染过程:病程的概念,侵入前期和侵入期22侵染过程:潜育期和发病期32病害循环:概念;病原物的越冬、越夏32病害循环:病原物的传播,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42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42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生理小种的概念52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致病性及变异途径52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致病机制62植物的抗病性:概念、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62植物的抗病性:基因对基因学说和稳定化选择72植物的抗病性:植物的抗病机制72病害流行及预测:植物病害流行的概念及条件82病害流行及预测:植物病害流行的动态82病害流行及预测:植物病害的预测92病害诊断和防治:病害诊断的意义,柯赫氏法则92病害诊断和防治:植物检疫,选育利用抗病品种102病害诊断和防治:化学防治102病害诊断和防治: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二、授课内容及学时分配授课内容及学时分配章节各章名称理论课周次理论课时教实验课时教总课时数1绪论222非侵染性病害223侵染过程444病害循环445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886植物的抗病性667植物病害流行与预测668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88合 计4040

三、单元教学计划名称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绪论部分实际上是小总论,初步提出一些概念,供以下有关章节使用。概念:植物病害、非侵染性和侵染性病害,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侵染过程、侵染循环、病害症状,从外部直观初步认识病害,植物病理学的任务。使学生了解植物病害的危害性、重要性,介绍植物病理学的历史掌握对植物病理学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学者。及本门课的性质、内容、增加学生学好这门课的信心。重点难点概念:植物病害、非侵染性和侵染性病害,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侵染过程、侵染循环、病害症状类型。时间教学组织教学方法2学时绪论部分实际上是小总论,初步提出一些概念,供以下有关章节使用。概念:植物病害、非侵染性和侵染性病害,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侵染过程、侵染循环、病害症状等。使学生了解植物病害的危害性、重要性。介绍植物病理学的历史,掌握对植物病理学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学者。植物病理学的任务。本门课的性质、内容、增加学生学好这门课的信心。理论讲授;举例借助植物病害症状幻灯片讲授;2

名称第二章植物的非侵染性病害目的要求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由各种化学因素、物理因素所引起的非侵染病害的致病原因及特点,并掌握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方法。重点难点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发病原因及诊断。时间教学组织教学方法2学时一、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概念、类型;与侵染性病害的关系。二、植物非侵染性病害发病的环境因素1、化学因素(1)植物的营养失调。(2)环境污染(3)植物的药害2、物理因素:(1)温度不适(2)水分、湿度不适(3)光照不适三、植物非侵染性病害诊断与侵染性病害的区分。理论讲授,举例说明利用多媒体幻灯片展示病害症状。3

名称第三章侵染过程目的要求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病害发展的动态过程,从微观方面了解病害发生的过程,掌握侵染过程的四个时期,本章是病理学中重要章节。重点难点研究病害发展的动态过程,是从微观方面研究病害发生的过程。重点:侵入期和潜育期疑点:侵入前阶段与侵入期的界线不清,容易混淆。时间教学组织教学方法4学时侵染过程的概念:第一节侵入前阶段接触以前,主要是土壤中病原物由休眠状态转入萌发状态,以及有关因素。接触以后,病原物开始生命活动,即将侵入,有关湿度、温度、寄主分泌物,其他微生物的活动的相互作用。第二节侵入期一、各种病原物的侵入途径和方式二、各种侵入途径的分析直接侵入及机制。自然孔侵入,气孔、水孔、皮孔等。伤口侵入,病毒侵入的伤口的特殊性,伤口寄生物。三、侵入所需要的时间和数量四、侵入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湿度最为重要第二节潜育期在潜育期,病原物和寄主的关系主要是营养关系,死体营养和活体营养,病原物和寄主之间相互斗争,病原物扩展的机制,寄主的反应,病变、潜育期与环境关系。第四节发病期发病的标志,扩大为害,产抱,再侵染,环境与发病、产抱的关系。系统理论讲授图片展示。4

名称第四章侵染循环目的要求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植物病害循环的概念,病原物的越冬、传染、传播重点难点植物病害循环的概念,病害循环的过程时间教学组织教学方法4学时一、侵染循环的概念、重要性、与生活史的区别。二、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一)病原物越冬、越夏的场所:田间病株、种苗、土壤、病株残体、粪肥。(二)病原物越冬、越夏的方式休眠、腐生、寄生(三)病原物越冬、越夏的影响因素三、病原物接种体的传播病原物接种体的概念:(一)病原物接种体的释放1、主动释放2、被动释放(二)病原物接种体的传播方式1、气流传播2、雨水和流水传播3、生物介体传播4、土壤传播和肥料传播5、人为因素传播。(三)病原物接种体的寿命(四)病原物的接种四、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1、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2、潜伏侵染和复合侵染理论讲授举例说明。5

名称第五章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目的要求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各类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掌握生理小种的概念,,掌握病原物的致病性及其变异。病原物的致病机制。重点难点生理小种的概念,病原物致病性变异途径。时间教学组织教学方法8学时一、共生、共栖和寄生1、共生关系2、共栖关系3、寄生关系二、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1、寄生性和致病性的概念2、活体营养和死体营养三、生理小种的概念;四、病原物的致病性及其变异,(一)病原物的致病性:1、致病性:是病原物的质的属性2、毒力:不同病原物致病性差异用毒力强弱表示3、侵袭力:表示病原物的致病效能。(二)病原物致病性的变异途径:1、无性重组2、有性重组3、突变4、适应五、病原物的致病机制;1、获取寄主的生活物质2、机械压力3、酶的作用4、毒素5、生长调节物质理论讲授举例说明6

名称第六章植物的抗病性目的要求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寄主抗病性的概念、类别、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理论、基因对基因学说和稳定化选择,植物抗病性的抗性机制;植物受侵染的生理生化变化。重点难点寄主抗病性的概念、类别、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基因对基因学说和稳定化选择。时间教学组织教学方法6学时一、植物抗病性的概念、类别二、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理论1、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理论的基本内容2、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的特点三、基因对基因学说和稳定化选择1、基因对基因学说的内容及结论2、稳定化选择理论的内容及应用四、植物抗病性的抗性机制1、被动抗病性的物理因素2、被动抗病性的化学因素3、主动抗病性的物理因素4、主动抗病性的化学因素5、植物避病和耐病机制6、植物的诱发抗病性及其机制五、植物受侵染的生理生化变化1、呼吸作用2、光合作用3、核酸和蛋白质4、酚类物质和相关酶5、水分关系理论讲授举例说明借助多媒体图片说明。7

名称第七章植物病害的流行及预测目的要求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病害流行条件及测报方法。重点难点植物病害流行的条件及测报方法。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6学时第一节植物病害的流行1、植物病害的计量2、植物病害的流行学类型3、病害流行的条件4、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5、病害流行的空间动态第二节植物病害的预测1、预测的种类2、预测的依据3、预测的方式理论讲授举例说明8

名称第八章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目的要求通这讲授,使学生掌握植物病害诊断方法,柯赫氏法则的基本内容,掌握各种防治方法的原理及优缺点,树立综合防治的思想。重点难点重点:柯赫氏法则的基本内容;植物抗病品种的利用、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难点:综合防治的原理。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8学时一、植物病害的诊断1、诊断的意义2、诊断的程序3、柯赫氏法则4、植物病害的诊断要点二、植物病害的防治原理(一)植物检疫(二)植物抗病品种的利用1、植物抗病性鉴定2、植物抗病育种3、抗病品种的合理利用(三)化学防治1、防治病害的农药种类和剂型2、施药方法3、合理使用农药(四)农业防治1、使用无病繁殖材料2、建立合理的种植制度3、保持田园卫生4、加强栽培管理(五)生物防治1、生物防治的机制2、生物防治措施及其应用(六)物理防治理论讲授举例说明9四、教案内容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学生掌握概念:植物病害、非侵染性和侵染性病害,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谢、性、侵染过程、侵染循环、病害症状等。植物病理学的任务。使学生了解植物病要求害的危害性、重要性,介绍植物病理学的历史,掌握对植物病理学发展作出杰出 贡献的学者。了解植物病理学的任务、性质、内容、增加学生学好这门课的信心。重点概念:植物病害、非侵染性和侵染性病害,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侵染过程、八八 侵染循环、病害症状类型主要内容一、绪论部分实际上是小总论,初步提出一些概念,供以下有关章节使用。概念:植物病害、非侵染性和侵染性病害,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侵染过程、侵染循环、病害症状等。使学生了解植物病害的危害性、重要性。二、介绍植物病理学的历史,掌握对植物病理学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学者。(一)早期的记载(二)近代植物病理学的历史1、病因学2、病理生理学3、植物抗病性和植物与病原物的互作关系4、病害流行学5、植物病害控制三、植物病理学的任务、性质、内容、增加学生学好这门课的信心。10第二章非侵染性病害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由各种化学因素、物理因素所引起的非侵染病害的致病要求原因及特点,并掌握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方法。重点 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发病原因及诊断。难点主要内容一、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概念、类型;与侵染性病害的关系。三、植物非侵染性病害发病的环境因素1、化学因素(1)植物的营养失调。(2)环境污染(3)植物的药害2、物理因素:(1)温度不适(2)水分、湿度不适(3)光照不适三、植物非侵染性病害诊断与侵染性病害的区分。11第三章侵染过程:(病程的概念,侵入前期和侵入期)要求学生掌握侵染过程的概念;影响侵入前期主要因素;侵入途径,病原物侵入机制,影响侵入期的主要因素。要求入机制,影响侵入期的主要因素。重点侵染过程的概念,病原物侵入途径,影响侵入期的主要因素。难点主要内容侵染过程的概念:第一节侵入前阶段接触以前,主要是土壤中病原物由休眠状态转入萌发状态,以及有关因素。接触以后,病原物开始生命活动,即将侵入,有关湿度、温度、寄主分泌物,其他微生物的活动的相互作用。第二节侵入期一、各种病原物的侵入途径和方式二、各种侵入途径的分析直接侵入及机制。自然孔侵入,气孔、水孔、皮孔等。伤口侵入,病毒侵入的伤口的特殊性,伤口寄生物。三、侵入所需要的时间和数量四、侵入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湿度最为重要12第三章侵染过程:潜育期和发病期要求学生掌握侵染过程的潜育期和发病期的机制、影响因素要求重点潜育期的机制难点主要内容第三节潜育期在潜育期,病原物和寄主的关系主要是营养关系,死体营养和活体营养,病原物和寄主之间相互斗争,病原物扩展的机制,寄主的反应,病变、潜育期与环境关系。一、定殖二、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的扩展三、潜育期的长短及影响因素第四节发病期发病的标志,扩大为害,产抱,再侵染,环境与发病、产抱的关系。13第四章病害循环:概念;病原物的越冬、越夏要求学生掌握病害循环的概念,病原物越冬、越夏的场所、方式和影响因素要求重点病害循环的概念,病原物越冬、越夏的场所、方式和影响因素。难点主要内容一、病害循环的概念、重要性、与生活史的区别。二、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一)病原物越冬、越夏的场所:田间病株、种苗、土壤、病株残体、粪肥。(二)病原物越冬、越夏的方式休眠、腐生、寄生(三)病原物越冬、越夏的影响因素14第四章病害循环:病原物的传播

要求学生掌握病原物接种体的概念,传播,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要求重点 病原物接种体的概念,传播,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难点主要内容三、病原物接种体的传播病原物接种体的概念:(五)病原物接种体的释放1、主动释放2、被动释放(六)病原物接种体的传播方式1、气流传播2、雨水和流水传播3、生物介体传播4、土壤传播和肥料传播5、人为因素传播。(七)病原物接种体的寿命(八)病原物的接种四、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1、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2、潜伏侵染和复合侵染15

课目第五章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目的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共生、共栖和寄生的概念。掌握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的有关概念、内容。重点难点共生、共栖和寄生的概念。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的有关概念、内容。主要内容一、共生、共栖和寄生1、共生关系2、共栖关系3、寄生关系二、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1、寄生性和致病性的概念2、活体营养和死体营养16

课目第五章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生理小种的概念目的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生理小种的概念、分类依据。重点难点生理小种的概念、分类依据。主要内容三、生理小种的概念1、生理小种的分类依据2、生理小种的概念17

课目第五章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致病性及变异途径目的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病原物的致病性的概念、用来描述病原物致病性的三个术语。掌握病原物致病性的变异途径。重点难点病原物的致病性的概念、用来描述病原物致病性的三个术语。掌握病原物致病性的变异途径。主要内容四、病原物的致病性及其变异,(三)病原物的致病性:1、致病性:是病原物的质的属性2、毒力:不同病原物致病性差异用毒力强弱表示3、侵袭力:表示病原物的致病效能。(四)病原物致病性的变异途径:1、无性重组2、有性重组3、突变4、适应18

课目第五章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致病机制目的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病原物的致病机制。作用机理。重点难点病原物的致病机制。作用机理主要内容五、病原物的致病机制;1、获取寄主的生活物质2、机械压力3、酶的作用4、毒素5、生长调节物质19

课目第六章植物的抗病性:概念、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目的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植物抗病性的概念,类别。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理论的基本内容和特点。重点难点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理论的基本内容和特点。主要内容一、植物抗病性的概念、类别二、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理论1、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理论的基本内容2、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的特点20

课目第六章植物的抗病性:基因对基因学说和稳定化选择目的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基因对基因学说的内容及结论;稳定化选择理论的内容及应用重点难点基因对基因学说的内容及结论;稳定化选择理论的内容及应用主要内容六、基因对基因学说和稳定化选择1、基因对基因学说的内容及结论2、稳定化选择理论的内容及应用21第六章植物的抗病性:植物的抗病机制要求学生掌握植物抗病性机制,植物受侵染的生理生化变化要求重点 植物抗病性机制难点主要内容七、植物抗病性的抗性机制1、被动抗病性的物理因素2、被动抗病性的化学因素3、主动抗病性的物理因素4、主动抗病性的化学因素5、植物避病和耐病机制6、植物的诱发抗病性及其机制八、植物受侵染的生理生化变化1、呼吸作用2、光合作用3、核酸和蛋白质4、酚类物质和相关酶5、水分关系22

课目第七章病害流行及预测:植物病害流行的概念及条件目的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病害的调查方法与记载,发病率与病情指数的计算。掌握病害流行的类型和病害流行条件。重点难点植物病害的调查方法与记载,发病率与病情指数的计算。病害流行的类型和病害流行条件。主要内容第一节植物病害的流行1、植物病害的计量2、植物病害的流行学类型3、病害流行的条件23

课目第七章病害流行及预测:植物病害流行的动态目的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和空间动态。掌握多循环病害流行的S形曲线。重点难点重点:植物多循环病害的时间动态变化难点:多循环病害的S形曲线。主要内容1、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2、病害流行的空间动态24

课目第七章病害流行及预测:植物病害的预测目的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病害预测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