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建筑设计讲课提纲_第1页
幼儿园建筑设计讲课提纲_第2页
幼儿园建筑设计讲课提纲_第3页
幼儿园建筑设计讲课提纲_第4页
幼儿园建筑设计讲课提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儿园建筑设计讲课提纲一.概述(一) 幼儿园建筑设计的特点:1.幼儿园是儿童接受教育和适应社会开始阶段上最重要的社会服务性设施,对儿童心理、智力的成长和今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2.社会生活环境对幼儿心理发展起着决定作用;一旦离开正常的社会生活环境,心理活动就不能得到正常发展。美国心理学家盖塞尔(A.Gesell)对三类曾脱离正常社会生活环境的典型人物的智力发展进行了研究,表明由于脱离正常社会生活环境初始的年龄、持续的时间及隔离的程度不同,其心理发展所受到的阻碍也有所不同;狼孩卡玛拉,阿威龙野生儿,卡斯巴•豪瑟,3.幼儿园设计涉及儿童心理、建筑功能、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三个主要方面;其中,对儿童心理的了解、研究和运用是幼儿园建筑与其它民用建筑最大的不同之处。而建筑功能、建筑与环境关系则是在对儿童心理了解的基础上,运用一般的建筑设计方法论(设计过程和手段)而逐步得到的。(二) 设计难点:1.功能组合简单,对心理基本理论的了解也比较简单,但怎样通过建筑手段(空间的、视觉造型的、室内外环境的)来适应和强化儿童心理的发展,则较难。2.幼儿园不同的设计方式实际上体现出不同的设计目标。长期以来,我国的幼儿园设计是以便于管理为前提的,而不是以有利于儿童的心理发展为目标的,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引导,从儿童歌曲到儿童活动的设计都缺乏系统性的建构;例如:西方的混合分班模式——国内按年龄段分段西方以公共活动空间为主——国内以单独班级活动空间为主。我国的模式不利于培养儿童的交流能力和社会集体意识。二.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发展概况:1.发展情况:实验心理学:德国心理学家威廉•冯特(Wi山elmWundt,1832-1920年),机能主义心理学: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WilliomJames,1842-1910年)杜威(JohoDewey,1859-1952年)行为主义心理学: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oho.Broadus.Watson,1878-1958年)格式塔心理学:德国心理学家库特•考夫卡(KurtKoffka,1886-1941年)精神分析学: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1939年)人本主义心理学: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Maslow,1908-1970年)皮亚杰学派: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PaulPiaget,1896-1980年)2.儿童心理学早期发展情况: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W.Preyer)发表《儿童心理》19世纪末,美国心理学家霍尔(GSHall)把普莱尔的著作译成英文介绍到美国,并率先采用问卷法对儿童心理作了广泛的、系统的研究,被誉为“”美国儿童心理学之父”;其后;由于对人的心理活动的研究必然涉及一个人的智力发展的全过程,人的心理积淀许多是来自于幼儿时期,因此以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为首的行为心理学、以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为首的精神分析心理学等心理学流派的研究都涉及儿童心理问题,尽管这不是他们研究的重点。成熟与发展时期:20世纪60、70年代,学前儿童心理研究受到普遍关注,美国心理学家范茨(R.L.Fantz)、吉布森(E.J.Gibson)。3.最重要的学者及理论:瑞士心理字家皮亚杰(J.Piaget)主要著作:《结构主义》、《发生认识论原理》,皮亚杰的理论产生于1920年代,到1950年代已完全成熟,并风行世界,成为儿童心理研究领域的基本观点。其中心思想:环境对儿童心理的成长起决定性作用,并研究环境对儿童心理成长过程的影响机制。其研究成果对心理学、现象学、社会学、城市学的影响巨大。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对建筑现象学(PhenomenotlgyofArchitecture)领域的影响:场所理论:(挪威)诺伯格一舒尔兹(C.Norbeng-Schulz)《建筑中的意义》、《存在、建筑、空间》、《居住的概念》、《意义和场所》认知图式理论:凯文•林奇《城市意象》建筑现象理论: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建筑模式语言》建筑实践:(美)斯蒂文•霍尔(StevenHoll)梅罗一庞蒂的《知觉现象学》(二) 皮亚杰的认识发生论原理:1.有关幼儿心理有关的主要理论:⑴“图式”的概念:皮亚杰把人类认知的作为看作是对觉察到的环境的组织与适应,同时他认为人的认知或心理完全象身体那样,必须具有结构,这种结构即是图式。⑵“同化”与“顺应”同化:是人们把新的知觉要素或刺激物整合到原有的图式或行为模式中去的认知过程。例:儿童认知过程:狗---牛(特征)顺应:新的刺激不能同化到原有的图式中去时,人们有两种认知方式:一是创造一个能容纳这一刺激物的新图式;一是修改原有图式,以便刺激物能符合这种图式。⑶平衡:同化与顺应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并贯穿人们从出生到成长的所有发展水平上。2、皮亚杰关于智力发四个阶段的理论:A、 感觉运动时期(0-2岁)在此时期儿童行为主要是运动的,不能用概念去思维。0-2个月时,主要通过吸吮反射对他所直接接触到的环境中的客体进行初步区分;4-8个月时,第一次出现视触协调,第一年末,儿童开始形成客体永恒性;第二年之初,出现真正的智力行为,发展了通过“实验”去解决问题的新手段。通过爬、摸了解环境(房间),人认识世界的第一步。B、 前运算思维时期(2-7岁)从主要依靠感觉运动模式到日益依靠概念和表象。2-4岁,迅速获得语言,行为很大程度上是自我中心的和非社会性的;儿童的活动范围扩大到住房以外的院落空间和居住地与幼儿园之间的路径上。例:数字计算需借助手指。C、 具体运算时期(7-11岁)开始能运用逻辑运算,思维不再受知觉的支配,能逻辑地解决具体问题。开始认识街区;D、 形式运算时期(11-15岁或更大)形成了解决各类问题的推理与逻辑,认知结构在此时达到成熟,但智力内容和机能仍不断完善。这是人类认知世界,建立自身世界观的必然过程,认知的程序和结构是相同的,但由于认知对象和周边环境、后天教育的不同,形成了不同性格、思想的个体的人。(三) 儿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作为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只有在人脑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时才能产生。社会生活环境和教育作为后天条件,制约看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容、方向和水平。(遗传是先天条件)例:狼孩卡玛拉在狼群中生活8年,被发现后,经过教育与训练,17岁时的智力水平仅达到普通儿童3岁半的水平。1.不同心理发展时期——敏感期概念:指儿童在某一特定的年龄时期,对某种知识和行为十分敏感,学习起来非常容易,一旦错过,学习起来就会发生困难,甚至影响终身——对不同时期的教育手段和方式有直接指导意义。例:2至4岁是学习语言的敏感期;5至5.5岁是掌握数据概念的敏感期;(幼儿园期间)3至6岁是人格发展的敏感期。2.对幼儿的教育与成人教育的区别:由于儿童缺乏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儿童教育不能直接地立刻地引起幼儿心理的发展,而是要通过引导、组织儿童的积极活动,引起幼儿对教育活动内容的领会、掌握——不断重复式的教育模式加深儿童理解与掌握。3.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儿童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除了日常生活活动外,儿童活动分为游戏、学习和劳动三种基本形式,对幼儿期(3至6岁)儿童的主要活动是游戏,幼儿心理过渡到新的、更高的发展阶段的过程,主要是在游戏活动中完成的——活动能力强,则心智发展水平就快)。幼儿园——游戏空间设计中小学——学习、劳动空间设计幼儿的认知过程带有具体形象性、不随意性和情绪性。4.恐惧感:岁时,会因为突然发生的巨响、陌生事物、母亲的离去而惧怕;岁时,惧怕增强,会特别因某些声音(如噪音、雷鸣声、某些动物的吼声等)和某些事物如高楼、黑暗)而惧怕;3-4岁时,对听觉的事物的惧怕增加,特别是警报声;5-6岁时,惧怕跌到和受伤,对声音、黑暗、孤独特别害怕,由于想象力的发展,开始惧怕妖怪等无形、不能确定的事物;(四) 游戏与儿童心理发展:1.游戏的意义:幼儿时期的儿童已能独立活动,思维和语言正在发展,对周围事物有强烈的兴趣,渴望参与成人的一些社会活动,但由于年龄小,受知识、经验、能力、体力等限制,不能真正同成人一样参加社会活动,其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之间便发生矛盾,只能通过游戏活动去解决,因为只有游戏活动才能以虚构的操作去代替实际的操作,用假想的物品去代替现实的物品,而且行为内容保持不变。如过家家、扮演各种社会角色如医生看病、警察抓小偷等;2.游戏的发展阶段:⑴练习性游戏阶段(0至2岁),也称为机能性游戏、感觉运动游戏。特点:游戏的最初形式,以抓、摸、拿等动作为主,如反复摇铃、不断地抓、丢玩具,绕着房间四周跑。⑵象征性游戏阶段(2至7岁)特点:以假想的情景和行动方式将现实生活和自己的愿望反映出来。分集体(5岁时最高)、独自两种(4、6岁最高)。⑶规则游戏阶段(7至11、12岁)特点:失去了具体的象征性内容而进一步抽象化,开始逐步解除“自我中心性”,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看问题,利用别人的观点去校正自己的观点,可以遵守共同的规则。以下棋、玩弹子、打球等有规则的竞赛性游戏为主。3.游戏行为类型(按参与程度划分)无所用心的行为:无目的地乱跑、闲荡,在房间里起动,张望但不参加游戏。袖手旁观的行为:长时间在“游戏圈”外看别人活动,关注他人游戏,偶尔地发表口头意见,但不参与。独自游戏,不参加别人的游戏,专心于自己的活动。平行游戏:儿童在一起玩,所用玩具和游戏方式大体相同,但互不交往,也互不干扰。结伙游戏:一种没有组织的共同游戏,游戏者之间没有为同一目标而分工合作,各自根据自己的愿望做游戏。合作游戏:一种有组织、有规划,甚至有首领的共同活动。五)儿童感知觉的发展及其特征:在幼儿的认知活动中,感知觉占据重要地位,幼儿基本上是依靠自己的直接感知来认识事物的,幼儿的记忆直接依赖于感知的具体材料。(例:对火的畏惧感的产生,成年人的劝告教育效果不如亲自体验)。1.听觉:5岁以后能建立巩固的分化运动(辨别纯音的差异);语音听觉差异较大,有时仅感知词的声音,还不能辨别语音。2.颜色视觉:指用视觉区分颜色细微差别的能力:3至4个月时,可辨别彩色和非彩色;3岁以前还不能很好地区别各种颜色的色调(如:蓝与天蓝)以及颜色的明度和饱和度,还不能把颜色与名称结合起来;——不能把相近颜色的房间放在一起。最容易掌握的颜色:红、黄、绿女孩的辩色能力比男孩强3.空间知觉:对形状的知觉:4岁是图形知觉的敏感期,幼儿掌握开头自易到难的次序是: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菱形、平行四边形。对形状的辨别还与背景有关——格式塔心理学的“杯图”对大、小的知觉:4至5岁幼儿需用手去摸积木的边沿才能确认;6至7岁可用视觉直接辨别大小;方位知觉:是个体对自身或物体所处位置和方向的反映,如对上下、前后、左右等的知觉。岁能辨别上下方位;岁能辨别前后方位,对辨别左右方位有困难;岁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岁虽能辨别上、下、前、后,但辨别左右仍未发展完善;幼儿辨别方位的难易次序:上与下、后与前、左与右。可以此作为对幼儿园内部交通组织的依据,半侧开敞的外廊式,比全内廊式更有利于儿童辨别方位。三.幼儿园建筑设计的基本内容及步骤一)功能结构图隔离衣帽间L寝室主入口」卫半间活动來贮藏间疔政服务隔离衣帽间L寝室主入口」卫半间活动來贮藏间疔政服务-杂物院-耐房音体教室(二)总平面布局(寻找场地制约因素)1.朝向:生活用房(活动室、寝室)应布置在当地最好日照方位,并满足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少于3h需求,南方地区还要考虑夏季防晒。(《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第3.1.7条)2.主入口:为满足家长接送要求,应有一定面积的室外场地,并且应避开机动车交通频繁地段。应处于场地中比较醒目的位置。抗干扰要求:道路的噪音和粉尘干扰;后勤厨房对场地的烟尘及气味干扰一不宜放在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音体教室对生活用房的干扰;周边建筑对生活用房及室外场地的阴影、干扰。日常室外活动场地:(班组及公共活动场地),应有日照时间。主导风向与室外绿化种植:常绿与落叶乔木的选择与布置。(三) 空间组合方式不同的空间组合方式将决定建筑造型的方向,现代建筑的特征是以空间为主导的。串联式:以交通走道为主轴连接不同功能的各单元房间;同一空间模式:便于不同年龄段幼儿相互交流,室外活动空间室内化,利于雨天使用;退台模式:最大的问题在于垂直交通体的位置和上下水和结构的复杂性,但符合就近设置专用室外活动场地的要求。4.院落式:安全性强,路线较长。(四) 主要功能用房设计1.生活用房单元及其组合方式:干扰最小、面宽最大,活动室、寝室必须朝南,尽量采用小进深、大面宽的形式,进深不得超过6.6M卫生间中厕所与盥洗应分间或分隔,并应有直接自然通风(朝向不重要)。更衣间可不考虑直接采光。每班卫生设备数量(最低标准),污水池1个,大便器或蹲位4个,小便槽或器4个,盥洗台:(水龙头)6至8个,淋浴位2个。2.寝室布置:幼儿床尺寸:此意味着大、中、小班的寝室面积不相同,应分别加以布置。3.后勤供应用房:配餐间与厨房须直接联系,分为楼房时应设置小型垂直提升食样;洗衣房,消毒房因要使用热水,应靠近厨房(热源);(五) 细节设计1.垂直及水平交通设计:在幼儿安全疏散及经常出入的通道上,不应设台阶,必要时可设防滑坡道,其坡度不应大于1:12。楼梯样段净宽最小应21.2M,楼梯最少轴线尺寸:2.7M,常用3.0M、3.6M。楼梯除设成人扶手外,还应在靠墙一侧设幼儿扶手,其高度W0.60M,栏杆间隙应W0.11M。踏步尺寸:高W0.15M,宽20.26M。走廊最小净宽:生活用房:双面布置为1.8M,单面布置为1.5M;工作服务用房:双面布置为1.5M,单面布置为1.3M;应重视走廊的游戏与交往功能,作为班级活动空间的扩展,对于楼层上的班级尤为重要。2.室内设计:①室内最低净高:活动室、寝室2.8M,音体活动室3.6M;室内电器插座及空调室内机位置(南方);活动室、寝室及音体室应设双扇平开门,其宽度应21.2M,不宜设弹簧门或转门;室内外护栏及屋顶女儿墙、平台净高应鼻1.2M,护栏应为垂直线饰,净空距离W0.11M,防止儿童攀爬和伸出。(六) 建筑内外空间及造型设计,建筑与环境的联系1.建筑造型要点:强调主入口:a、 体量与材质的对比;b、 与户外开敞空间结合。判断建筑环境的相对关系:独立、融合a、 对立、突出b、 融合,建立与环境相近的秩序,弱化建筑体量的存在。c、 对立加融合,寻找平衡点d、 空间形状:儿童空间简洁,成人空间可变化。2.内部空间设计:强调空间的指向性避免封闭的转角方向:儿童易失去方向性;强调儿童空间的指向性;公共开敞空间保证儿童前后、上下视线的畅通;形成不同特性的步行系统;天棚采光及坡道的引导作用;人对建筑与空间的经验更多的是建立在身体接触和进入的基础上,而不是依靠视觉判断。3.建筑表面设计(细节)技巧:应与周围环境布置结合起来考虑。开放、非私密性;半私密(不透视线、透风);全私密(不开窗);(七) 设计步骤:1.准备阶段:建筑:主要空间的尺寸确定(参考值会随设计局部调整,越是难以改变的空间,越要先得出基本使用要求和位置);2.对规范的了解:《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39-8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JGJ37-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97);3.主题的提出:总体构想,如与自然结合的幼儿园、游戏幼儿园等4.决定空间组合方式:决定主、次入口及建筑基本结构;5.决定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对立、融合;6.平面与剖面设计:基本技术经济指标概算;7.共同讨论与修改过程;8.细节设计八)最新相关资料:①《关于幼儿园的一段对话》崔恺柴培根《建筑学报》②(日)新建筑:1997年:2期P215川口市立户塘西保育所4期P207卜卜口幼稚舍7期P187岩出山保育所1998年:1998年:2期P228东百合丘保育园10期P218第三幼稚园11期P214原宿幼稚园1999年:7期P198吉备高原幼稚园2000年:2期:P134杵筑中央保育园期:P174奈良屋幼稚园期:P72白金幼稚园8期:P192末广保育园(日)新建筑设计,幼稚园,保育所,西日本工高建筑连盟编彰国社,1990年4月第1版④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黎志涛著,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年2月第1版创造适宜的室外活动空间——甘肃酒泉东风幼儿园设计<<新建筑>>2000年01期与环境的对活:清华大学洁华幼儿园设计随想《建筑学报》2000年1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