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教育理论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教育理论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教育理论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教育理论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教育理论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教育理论自考测试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20题)1.人们看书时,用红笔圈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了知觉的()。

A.整体性B.选择性C.恒常性D.理解性

2.把“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的教育家是()。A.A.赞可夫B.布鲁纳C.凯洛夫D.杜威

3.下列属于德育方法的改革的有()

A.双导法

B.学习法

C.讲座法

D.演讲法

4.夸美纽斯的教育代表作是()

A.《大教学论》B.《教育论》C.《教育漫活》D.《爱弥儿》

5.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

A.生理前提B.制约作用C.主导作用D.动力因素

6.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体育课

B.课间操

C.课外体育锻炼

D.运动竞赛

7.联系班级任课教师的纽带主要是()。

A.学生干部B.班主任C.教导主任D.校长

8.“教学与发展”理论的倡导者是()。A.赞可夫B.皮亚杰C.布鲁纳D.瓦·根舍因

9.“教然后知困”“能者为师”“弟子不必不如师”等说明了我国师生关系的哪一特点?()

A.尊师爱生B.民主平等C.教学相长D.师道尊严

10.游览过八达岭长城的人,头脑中重现长城的形象是()。A.后象B.表象C.想象D.联想

11.根据需要的对象,可以把需要分为()。

A.生理与社会需要B.物质与精神需要C.爱与隶属需要D.成就与交往需要

12.在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学生B.教师C.家长D.校长

13.有一位先哲说过:“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说明人格具有()

A.稳定性

B.独特性

C.整合性

D.功能性

14.视觉控制作用大大降低,不需要视觉专门控制,动觉控制占主导地位是哪一操作技能阶段的特点()。A.操作定向B.操作模仿C.操作整合D.操作熟练

15.提出自我效能的心理学家是()。

A.费斯廷格B.韦纳C.阿特金森D.班杜拉

16.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西方兴起了批判教育学理论,其代表作之一是()A.斯普朗格的《教育与文化》B.阿普尔的《教育与权力》C.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D.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

17.小学阶段设置课程的特点是()。

A.分科课程为主B.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C.综合课程为主D.活动和理论相结合的课程

18.评定学生操行是班主任工作的()。

A.前提B.基础C.中心D.内容

19.

27

特瑞普利特最早研究了哪种现象()

20.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属于()。

A.激情B.应激C.心境D.热情二、填空题(20题)21.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_______而_______的心理品质。

22._______是以学科为中心设计的课程。

23.条件反射形成的关键在于________,其实质是大脑皮层有关神经中枢暂时神经联系的建立。

24.填空题

根据识记材料有无意义或对识记材料的意义是否了解,把识记分为______和______。

25.首先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理论描述和概括的教育学家是________。

26.了解与研究学生包括学生个人和_______两方面。

27.思维的基本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8.人的意志行动的特征是有自觉的行动目的,以__为基础,受意识能动调节支配和__。

29.家庭教育的教育内容具有_______的特点。

30.在马斯洛的价值体系中有两种潜能或基本需要:一类是_______,一类是_______。

31.在斯坦福一比奈智力量表中,计算智商的公式是:智商等于__除以__再乘以100。

32.表象是从_______到_______的过渡阶段,是_______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33.制约课程的基本因素是______、______和学生。

34.培养全面发展人的方法是________。

35.学校文化由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组织文化和____________构成。

36.按活动领域的不同,可以把能力分为_______和_______。

37.品德评价的方式主要有奖励、惩罚、_______和_______。

38.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者认为课程应该围绕当代重大的_______来组织,帮助学生在社会方面得到发展。

39.在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应将学校教育和__教育、__教育相配合,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40.思维的基本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_______、_______和体系化与具体化。三、论述题(5题)41.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儿童在家庭中生活时间最长,受到父母的影响最多。因此,心理学家认为“家庭是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试根据上述观点阐述家庭对儿童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42.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谈谈影响人格形成的诸因素。43.试分析态度的理论。44.试述教育的社会属性。45.试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四、论述题(5题)46.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应怎样备课。

47.分析说明人的能力和个别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48.联系实际,论述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49.现代人应树立怎样的健康观念?

50.试从教学过程的某一规律出发,评析“教师中心论”与“儿童中心论”。

五、辨析题(5题)51.技能与先天因素有很大关系。

52.教育制度就是指学校教育制度。

53.集体舆论是班主任倡导的言论。

54.教材就是指教科书。

55.气质无好坏之分,性格有优劣之别。六、(5题)56.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是()

A.动作技能

B.认知技能

C.运算技能

D.智力技能

57.学习记忆比较长的材料,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差,是受到下面哪种干扰的影响?()

A.单一抑制B.双重抑制C.前摄抑制D.倒摄抑制

58.支配、控制别人是身居高位的掌权者所独有的追求。

59.德育的基本方法是()。

A.榜样示范法B.陶冶教育法C.实际锻炼法D.说服教育法

60.社会教育的主要途径是()。

A.家庭环境和各种校外机构B.家庭环境和社会意识形态C.社区、各种校外机构和大众媒介D.家庭、学校和社会

参考答案

1.B影响知觉的选择性的客观因素有:(1)刺激的强度;(2)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差别越大,越容易优先选择;(3)对象的活动性;(4)刺激物的新颖性、奇特性。

2.A

3.AA

[解析]德育方法的改革有(1)双导法。(2)对话法。(3)疏导法。(4)感化法。(5)交流法。(6)心理咨询法。

4.A

5.A遗传是指人们从父母先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特点。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或物质前提。

6.A

7.B暂无解析,请参考用户分享笔记

8.A

9.C

10.B

11.B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把需要分为先天的生理需要和后天的社会需要;根据需要的对象,可以把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12.B由于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因此,能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教师。

13.D

14.D

15.D

16.B

17.C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有: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等。

18.D

19.D

20.C21.稳定,统一

22.学科课程学科课程

23.强化强化

24.意义识记机械识记意义识记,机械识记

25.夸美纽斯夸美纽斯

26.学生集体学生集体27.概念,判断,推理28.随意运动克服内外困难

29.生活化生活化

30.匮乏需要成长需要匮乏需要,成长需要

31.智龄(心理年龄)实龄(生理年龄)智龄(心理年龄)实龄(生理年龄)

32.感知思维认识感知,思维,认识

33.社会知识社会知识3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5.制度文化36.一般能力;特殊能力

37.评比操行评定评比,操行评定

38.社会问题社会问题39.社会家庭40.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41.家庭是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这一论断,说明家庭对儿童性格形成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具体体现为:(1)父母的教养态度:在专制型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容易形成消极、顺从、懦弱等性格的特点:在放任型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多表现出任性、独立性差、自我中心等性格特点;在民主型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容易形成活泼、自立、乐于合作等性格特点。(2)家庭氛围:家庭氛围主要取决于家庭中的夫妻关系。如果夫妻关系融洽,孩子在家中感到愉快、有安全感,容易形成开朗、活泼等性格特点;如果夫妻关系对立,孩子在家中缺乏安全感、情绪不稳定,则容易形成紧张、焦虑和不安等性格特点。(3)家庭结构:破裂家庭的孩子由于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正常的教育,容易形成悲观、孤僻等性格特征;完整家庭的孩子由于能得到父母的关爱,容易形成乐观、开朗等性格特点。(4)父母言行: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孩子会经常模仿父母的言行,因此父母的言论和行为会迁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性格的发展。父母言行一致,孩子容易养成诚实等性格特点;父母言行不一则孩子容易养成说谎等特点。42.(1)生物遗传因素。①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②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随人格特质的不同而异。③人格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影响人格的发展方向。(2)家庭因素。家庭是社会文化的媒介,它对人格具有强大的塑造力;父母的教养方式的恰当性,会直接决定孩子人格特征的形成;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自己的人格,并有意无意地影响和塑造着孩子的人格,形成家庭中的“社会遗传性”。(3)学校教育因素。学生只有在学校里通过学习与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自己优良的人格特征,才能顺利地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生活。学生通过课堂教育接收系统的科学知识,同时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此外,校风、班风、教师的言行等都是影响学生人格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4)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方向发展,这种相似性具有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又使得每个人能稳固地“嵌入”整个文化形态里。(5)个人主观因素。环境因素必须通过个体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活动才能发生作用。43.(1)态度的学习理论。霍夫兰等人认为,态度大致同其他习惯一样是后天习得的,是个人通过联想(包括强化和模仿)获得有关信息和情感的过程加上评价组成的。所谓联想就是两个或者多个观念(概念)之间构成联结通道,由一个观念可引起另一个观念的活动表现。强化对态度形成有相当的作用。当个体的态度得到社会的赞许,它就会得到强化,否则就得不到强化。态度的强化更多地依赖于赞许,或者同时受到两种相反的强化,其作用则取决于两者相对的强度。模仿是通过榜样人物形象的示范而产生的联想反应,即初级学习形式。榜样如果是强有力的、重要的或者亲近的人物,引起模仿的作用更大,甚至在没有榜样言语教诲的情况下,也是如此。(2)态度的分阶段形成理论。凯尔曼指出,态度形成以及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顺从,指在社会影响下,个人仅仅在外显行为上表示与别人一致,这里还谈不上有多少深刻的认识或者情绪成分。这种态度是表面的、外控的(受奖惩原则支配),一旦外因消失,它就中止。因此是暂时的。第二个阶段:认同,指由于喜欢某人、某群体或者某件事,乐于与其保持一致或者采取与其相同的表现。这种态度带有较多的情绪、情感成分,它虽然谈不上有多深刻的认识作基础,但已经比较主动了。第三个阶段:内化,即把情感认同的东西跟自己已有的信念、价值观联系起来,给予理智上的辨认,作出是非判断。这是一种认知性成分占主导地位的态度,它已经成为人格的一部分,因此一经产生就比较持久,不容易改变。(3)态度的认知不协调理论。认知不协调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关于人们在相互作用中其认知因素由不协调到协调,从而引起态度或者行为变化的研究领域。费斯廷格认为,任何人都有许多认知因素,他们之间存在三种情况:相互一致和协调的;相互冲突和不和谐的;无关的。当人们的两个认知因素处于第二种情况,人就会感受到不舒适或者紧张,并力求减缓。这种由于认知冲突(更多的是心理上的不一致)导致其内心不自在的状态,就叫做“认知不协调”现象。人出现了认知不协调现象,就会不由自主地驱使自己去减少这种矛盾,力求恢复或者保持认知因素之间的相对平衡和一致性。它通过以下几种途径:①改变或者否定两个认知因素中的一个;②对两个认知因素重新评价,减弱其中一个或者同时改变二者的重要性或者强度;③在不改变两个认知因素的情况下,增加一个或者几个能弥补鸿沟的新认知或者理由。44.(1)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范畴,教育之所以具有永恒性,是因教育具有两大社会功能,一是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力,作为生产斗争的工具;二是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关系,在阶级社会作为阶级斗争工具。(2)教育具有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阶级性。教育又是一种历史现象,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都各不相同,因此,教育具有历史性。在阶级社会,教育必须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愿望和要求,表现出鲜明的阶级性。(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4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1)课程任务方面的改革目标。改变课程任务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2)课程结构方面的改革目标。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课程内容方面的改革目标。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课程实施方面的改革目标。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课程评价方面的改革目标。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课程管理方面的改革目标。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46.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①钻研教材。教师钻研教材可以掌握教材的基本结构,把教材中规律性的知识内化,并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钻研教材包括钻研学科课程标准、教科书和阅读有关参考书。②了解学生。首先,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熟悉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其次,要了解班级的情况,如班风等;再次,要了解每一个学生,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

47.(1)能力类型的差异。主要指人在完成同—认识活动上,不同的人会采用不同的认知方式,如有人的知觉富于概括性与整体性,有人则对事物的细节知觉清晰;有人视觉表象占优势,有人听觉表象占优势;有人的言谈和思维生动形象,有人则较抽象、富有逻辑性;也有人没有明显偏向。从而分为不同的认知类型。

(2)能力水平的差异。在全入口中智力分布是两头大。中间小,呈常态分布。

(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心理学士上,把其称之为“早慧”、“大器晚成”。但大多数人成才的,高峰年龄是在中午。

48.(1)这一原则的基本涵义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坚持不渝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的自觉行为。(2)这一原则是教育者对待受教育者的基本情感和态度。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是辩证统一的,尊重信任是严格要求的条件,只有两者紧密结合,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3)贯彻这一原则的具体要求是:①教育者要尊重、热爱学生;②按照教育目的、德育目标的要求,对学生(尤其是后进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和教育。49.现代人应树立以下健康观念:①树立“立体健康观”。即健康应由心理尺度、医学尺度和社会尺度来评价,健康的概念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走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模式;②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或完全安宁。“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半”;③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到最佳状态;④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是相辅相成的,生理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心理健康促进生理健康;⑤心理健康深刻地影响着人的工作效率和人格健康发展;⑥心理健康的标准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智力正常;了解自我、接纳自我,能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能协调、控制情绪,心境良好;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独立、自主、有责任心;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⑦及时诊断和调整介于健康与不健康之间的亚心理健康状态;⑧积极应对各种压力,主动增进心理健康水平;⑨乐于接受心理辅导和心理干预,改善心理健康状态。

50.(1)教育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是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又要培养和调动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