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专版)化学复习第编重点题型突破篇5实验探究题(精讲)试题_第1页
(青海专版)化学复习第编重点题型突破篇5实验探究题(精讲)试题_第2页
(青海专版)化学复习第编重点题型突破篇5实验探究题(精讲)试题_第3页
(青海专版)化学复习第编重点题型突破篇5实验探究题(精讲)试题_第4页
(青海专版)化学复习第编重点题型突破篇5实验探究题(精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PAGE1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PAGE专题五实验探究题,备考攻略)物质变质的探究1.碱变质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变质原因与空气中的CO2等酸性气体反应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Ca(OH)2+CO2=CaCO3↓+H2O判断变质的方法检验生成物中是否有Na2CO3,如果有,则说明变质检验生成物中是否有CaCO3、如果有,则说明变质检验(1)加入过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证明已经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2)加CaCl2或BaCl2[或Ca(NO3)2或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证明已经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或Na2CO3+BaCl2=BaCO3↓+2NaCl;(3)加入Ca(OH)2或B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已经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或Na2CO3+Ba(OH)2=BaCO3↓+2NaOH(1)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已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2)观察容器壁上有白膜(或白色固体不溶于水),说明已变质除去杂质加入Ca(OH)2溶液或Ba(OH)2溶液,如向变质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判断变质程度的方法(1)首先判断是否变质;(2)将变质后的生成物Na2CO3除去,再检验是否含有NaOH,如果有NaOH,则为部分变质,如果没有,则为全部变质(1)首先判断是否变质;(2)将变质后的生成物CaCO3除去(过滤),再检验是否含有Ca(OH)2,如有,则为部分变质,如没有,则为全部变质续表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判断变质的程度(1)取样品的溶液加入过量的CaCl2或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过滤;(2)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如果变成红色,则为部分变质,如果不变红,则为全部变质(1)取样品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则变质;(2)取变质的样品溶于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如果变红,则为部分变质,如果不变红,则为全部变质【特别提醒】溶解Ca(OH)2时,不能用观察到出现白色浑浊的现象来判断是否变质。因为Ca(OH)2微溶于水,溶解时,自然会出现浑浊的现象,而不是变质后才出现白色浑浊现象.2.其他物质的变质物质变质原因判断方法H2O2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取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的MnO2,如果无气泡产生,则证明全部变质白磷化学性质活泼,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缓慢氧化,而由块状变成粉末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取少量固体样品点燃,若不能燃烧,则证明全部变质CaO易与空气中的H2O、CO2发生反应,生成Ca(OH)2或Ca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Ca(OH)2+CO2=CaCO3↓+H2O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水,若无热量放出,则证明全部变质Fe粉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主要成分为Fe2O3)取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盐酸,若无气泡放出,则说明全部变质NH4HCO3NaHCO3受热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H4HCO3eq\o(=,\s\up7(△))NH3↑+H2O+CO2↑,2NaHCO3eq\o(=,\s\up7(△))Na2CO3+H2O+CO2↑变质后,固体的质量都会减少,NH4HCO3完全变质,固体则会消失归纳总结(1)物质变质的原因主要是这些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发生反应或本身的化学性质不稳定造成的;(2)检验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只需检验变质后的生成物是否存在和该物质是否存在,就可以作出判断的结论,典例剖析)物质反应后成分的探究【例1】(2017兰州中考)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学完碱的化学性质后,做了澄清石灰水和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并将废液倒入一洁净的废液缸中,进行了如下探究:探究Ⅰ:甲同学在做该实验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于是对澄清石灰水和稀盐酸能否发生反应表示怀疑。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实验时应先向澄清石灰水中滴几滴酚酞溶液,再滴加适量的稀盐酸,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就可以说明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探究Ⅱ:废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作出猜想】猜想一:CaCl2猜想二:CaCl2,HCl猜想三:CaCl2、HCl、Ca(OH)2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同学认为猜想三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实验设计】设计者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丁同学取少量废液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猜想一正确戊同学取几粒锌粒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废液_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二正确【评价与反思】请判断以上设计的两个方案中,________同学的方案合理,请分析另一个方案不合理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与交流】若实验证明猜想二是正确的,你认为该废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点)。【解析】探究Ⅰ: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碱性物质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向澄清石灰水中滴几滴酚酞溶液,再滴加适量的稀盐酸,当观察到溶液的红色逐渐褪去时,就可以说明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作出猜想】你的猜想:当Ca(OH)2过量时,废液中溶质的成分是CaCl2、Ca(OH)2;猜想三中盐酸和氢氧化钙不能共存,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Ca(OH)2=CaCl2+2H2O;【实验设计】猜想二正确,证明溶液中的溶质为HCl和CaCl2,HCl会与Zn反应生成ZnCl2和H2,实验现象为锌粒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评价与反思】设计的两个方案中,戊同学的方案合理,丁同学的方案不合理,原因是猜想中都有氯化钙,加碳酸钠溶液都会产生白色沉淀;【表达与交流】该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腐蚀下水道或污染水质。【答案】探究Ⅰ:溶液的红色逐渐褪去;【作出猜想】CaCl2、Ca(OH)2;2HCl+Ca(OH)2=CaCl2+2H2O;【实验设计】锌粒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评价与反思】戊;猜想中都有氯化钙,加碳酸钠溶液都会产生白色沉淀【表达与交流】腐蚀下水道或污染水质(合理即可)1.(2017巴中中考)某实验小组同学用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如图,反应一段时间后发现未滴加酸碱指示剂,此时停止加入稀盐酸,立即向烧杯内滴加酚酞溶液,振荡后溶液呈无色。实验结束后,他们对烧杯内溶液的成分进行探究。(提示:BaCl2溶液呈中性)【提出问题】该溶液中溶质是什么?【猜想与假设】猜想一:BaCl2猜想二:BaCl2、Ba(OH)2猜想三:__BaCl2、HCl__【分析讨论】该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溶液不显碱性,猜想二不成立.【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该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Na2SO4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另取该溶液少量于试管中,__滴加紫色的石蕊溶液(或加入锌粒)____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或有气泡冒出)__,猜想三成立【反思评价】分析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__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物是否过量等__。2。(2017黄石中考)某化学学习小组在完成“利用氯化钡溶液鉴别氯化钠和碳酸钠”的实验后,对废液缸中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了探究。请完成以下探究过程,并将①~⑤处等答案填在横线上。【提出问题】①__废液缸中溶液的溶质是什么__?【作出猜想】Ⅰ。溶质仅为氯化钠;Ⅱ.溶质为氯化钡和氯化钠;Ⅲ。②__溶质为氯化钠和碳酸钠__。【设计方案】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取少量废液缸中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③__H2SO4__溶液。(填化学式,限填一种)无明显现象猜想Ⅰ正确④__有白色沉淀产生__猜想Ⅱ正确有气泡产生猜想Ⅲ正确【交流反思】学习小组经过讨论认为,含有可溶性钡盐的废液可以用碳酸钠溶液进行无害化处理。请写出硝酸钡与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⑤__Ba(NO3)2+Na2CO3=BaCO3↓+2NaNO3__。3.(2017葫芦岛中考)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盐的知识时,发现碳酸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很相似,他们想知道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是否也生成二氧化碳,于是做了如图所示实验。(1)当观察到试管中有气泡产生,烧杯中出现__澄清石灰水变浑浊__的现象时,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也生成二氧化碳,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CO2+Ca(OH)2=CaCO3↓+H2O__。(2)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试管中的物质倒入烧杯中,发现烧杯中的白色沉淀明显增加,于是他们将烧杯内的物质进行过滤,对所得滤液中的溶质进行了探究。【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有哪些?【猜想】小刚的猜想:滤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小钰的猜想:滤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小伟的猜想:滤液中的溶质是__氯化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__。【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__无明显现象__小伟的猜想不成立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__氢氧化钙溶液__有白色沉淀生成小刚的猜想不成立,小钰的猜想成立【拓展】小钰想进一步验证溶质中的氢氧化钠,如果她重新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实验过程中需选择的试剂是__①④__(填序号)。①氯化钙溶液;②氢氧化钙溶液;③稀盐酸;④酚酞溶液。物质变质的探究【例2】(2017铜仁中考)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小王和小张两位同学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敞口放置在实验室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了兴趣,分别进行实验探究:【提出问题】这瓶NaOH溶液肯定变质了,其变质程度怎样呢?【猜想与假设】小王:NaOH溶液部分变质;小张:NaOH溶液全部变质;小王、小张认为NaOH溶液一定变质的理由(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实验】(1)小王设计好方案后,进行了如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请你协助小王完成实验现象的填写:实验步骤现象结论①取一定量的NaOH溶液样品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BaCl2溶液有________产生②取经过①反应后的滤液,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成________色,NaOH溶液样品部分变质(2)小张取用小王第①步反应后的滤液,滴加CuCl2溶液,有________色沉淀产生,证明自己的猜想错误.【反思与评价】(1)如果NaOH溶液中混有少量的Na2CO3杂质,常加入适量________(填物质的化学式),再过滤除去该杂质.(2)小王、小张通过以上探究分析推出:实验室里保存Ba(OH)2溶液的方法应该是________.【解析】【猜想与假设】NaOH溶液一定变质的理由是氢氧化钠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进行实验】(1)①取一定量NaOH溶液样品于试管中,滴加足量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②取经过①反应后的滤液,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成蓝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2)小张取用小王第①步反应后的滤液,滴加CuCl2溶液,有蓝色沉淀产生,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进一步证明自己的猜想错误.【反思与评价】(1)如果NaOH溶液中混有少量的Na2CO3杂质,常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再过滤除去该杂质。(2)通过以上探究分析推出:氢氧化钡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水,因此实验室里保存Ba(OH)2溶液的方法应该是密封保存.【答案】【猜想与假设】2NaOH+CO2=Na2CO3+H2O;【进行实验】(1)①白色沉淀;②蓝;(2)蓝;【反思与评价】(1)Ca(OH)2;(2)密封保存4。(2017南充中考)小明在帮老师整理实验室时,发现一瓶密封的KOH固体,对其成分提出以下假设,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探究。【查阅资料】①KOH与NaOH的化学性质相似。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KOH变质的原因是__2KOH+CO2=K2CO3+H2O__.②K2CO3溶液呈碱性,BaCl2溶液、KCl溶液呈中性。【猜想假设】假设Ⅰ:只含KOH;假设Ⅱ:含KOH和K2CO3;假设Ⅲ:只含K2CO3.【进行实验】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假设__Ⅰ__不正确续表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②另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振荡,静置__有白色沉淀产生__③取②中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__溶液不变色__假设Ⅱ不正确,假设Ⅲ正确【问题讨论】步骤②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的作用是__除尽K2CO3,排除对KOH检验的干扰__。【拓展应用】完全变质的KOH也有利用价值,从K2CO3的组成或性质看,这瓶变质的试剂在农业上的用途是__作钾肥__。5.(2017齐齐哈尔中考)某实验小组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用到了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1)甲同学不小心将这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结果产生__白色沉淀__的现象,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写出变质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2NaOH+CO2=Na2CO3+H2O__.(2)同学们对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产生了兴趣,进行如下探究:【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做出猜想】猜想一:Na2CO3猜想二:__Na2CO3和NaOH__(写化学式)【进行讨论】甲同学取少量待测液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认为猜想一成立。乙同学不同意甲同学的观点,理由是__猜想二中也含有碳酸钠,加入足量的盐酸也能产生气泡__。【设计实验】请你验证猜想二成立,并完成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取一定量的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__过量的氯化钙__溶液。②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无色酚酞溶液__产生白色沉淀,无色酚酞溶液变红__猜想二成立【反思评价】在实验室中,氢氧化钠应__密封__保存。6.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一瓶没有塞橡皮塞的氢氧化钙溶液进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提出问题】该氢氧化钙溶液是否全部变质?【猜想与假设】猜想Ⅰ:氢氧化钙溶液可能全部变质,变成碳酸钙;猜想Ⅱ:氢氧化钙溶液可能部分变质,其成分是__Ca(OH)2、CaCO3__.【实验探究】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取样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__气泡__生成原溶液里一定有碳酸钙(2)另取样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成红色原溶液一定有__Ca(OH)2__【反思拓展】(1)氢氧化钙露置于空气中容易变质,原因是__Ca(OH)2+CO2=CaCO3↓+H2O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在分析化学反应的物质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的是__反应物是否过量__。物质性质的探究【例3】(2017铁岭中考)同学们在验证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时,分别取少量氢氧化钙溶液于四支试管中,做了以下实验: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2)写出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C中无明显现象.为证明氢氧化钙与盐酸能发生反应,他们向B中滴加稀盐酸,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上述四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同一烧杯内,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上层为有色溶液。为处理废液,过滤后,向有色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继续加稀盐酸至溶液颜色恰好消失,此时溶液中的溶质(除酚酞外)为________,写出有气泡产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根据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写出它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解析】(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2)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Na2CO3=CaCO3↓+2NaOH。(3)为证明氢氧化钙与盐酸能发生反应,向B中滴加稀盐酸,当观察到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时,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4)过滤后,向有色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继续加稀盐酸至溶液颜色恰好消失,此时的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此时溶液中的溶质(除酚酞外)为氯化钠.(5)氢氧化钙显碱性,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答案】(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Ca(OH)2+Na2CO3=CaCO3↓+2NaOH;(3)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4)NaCl;Na2CO3+2HCl=2NaCl+H2O+CO2↑;(5)改良酸性土壤【特别提醒】(1)有关物质的性质问题主要有两种类型:①溶液的酸碱性;②常见物质的性质,如NaHCO3的热稳定性、CO2的性质、CO的还原性等。(2)解题策略一般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有:①指示剂;②pH试纸.酸性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pH〈7;碱性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使无色酚酞变红,pH〉7。(3)物质的特殊化学性质的探究需选择合适的试剂,与该物质反应且有明显的特殊现象,如产生沉淀、放出气体或颜色改变。7.(2017嘉兴中考)在拓展性课程活动中,小明利用以下常见物品验证酸的一些性质:白醋(含3%的醋酸)、食品干燥剂(主要成分是CaO)、鸡蛋壳、牵牛花汁液、铁钉、苏打(碳酸钠).【查阅资料】牵牛花汁液在酸性溶液中显红色,在中性溶液中显紫色,在碱性溶液中显蓝色。【实验过程】(1)在鸡蛋壳上滴加白醋,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鸡蛋壳中一定含有__COeq\o\al(2-,3)__.(用离子符号表示)(2)小明知道酸能与铁发生反应产生氢气,但当他将足量的白醋加入放有铁钉的容器中,没有看到明显的气泡产生。小明很疑惑,于是提出猜想:气泡不明显可能与酸的浓度有关。要验证与酸的浓度有关,应选择下例试剂中的__B__。(填字母)A.3%的盐酸B.5%的醋酸C.5%的盐酸(3)小明利用已有物品还想验证酸与碱的反应,请你帮助完成下列实验设计.步骤操作现象①将食品干燥剂加入适量清水中,搅拌后静置放出大量的热②取步骤①中的上层清液,先加入牵牛花汁液,__再逐滴加入白醋至过量__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再变为紫色,最后变为红色【评价反思】科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许多事物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学习和理解科学。物质成分的探究【例4】(2017孝感中考)小明同学欲回收中考化学实验操作考试(考题:鉴别碳酸钠和氯化钠两瓶白色固体)用剩的药品。他对其中的一瓶药品是否纯净产生质疑,于是他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其成分展开了如下探究:【猜想与假设】猜想一:白色固体为碳酸钠;猜想二:白色固体为氯化钠;猜想三:白色固体为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设计与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固体药品,装入试管,加蒸馏水溶解,然后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最后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若只有________产生则猜想一正确若只有白色沉淀生成则猜想二正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则猜想三正确【实验结论】小明同学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猜想三正确。【反思评价】小明同学根据实验结论领悟到:老师强调加入稀硝酸并且至过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认为,若只将实验步骤中的过量稀硝酸换成过量稀盐酸,重复以上实验操作,虽然也会产生相同的实验现象,但不能确认猜想三是否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纳总结】(1)在选加试剂检验物质成分时,既要考虑除尽原有的干扰物质,又要防止________新的干扰物质.(2)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规范操作以避免药品被________.【解析】【设计与实验】碳酸钠能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现象是有气泡产生;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钠,且氯化银不溶于硝酸,所以如果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最后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只有气体,没有白色沉淀,说明只含有碳酸钠,如果没有气泡,只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只含有氯化钠,如果既有气泡产生,又有沉淀产生,说明既含有碳酸钠,也含有氯化钠;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AgNO3=AgCl↓+NaNO3;【反思评价】加入硝酸过量的目的是检验碳酸钠的存在并除去碳酸钠,因为碳酸钠与硝酸银也能产生碳酸银白色沉淀,防止对实验进行干扰;如果把硝酸换成盐酸,就不能判断是否含有氯化钠,因为盐酸中含有氯离子,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新的氯化钠,引入了氯离子,就不能确定加入硝酸银产生的沉淀,是原来的氯化钠与硝酸银产生的,还是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的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的.【归纳总结】(1)在选加试剂检验物质成分时,既要考虑除尽原有的干扰物质,又要防止引入新的干扰物质;(2)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规范操作以避免药品被污染.【答案】【设计与实验】气泡;NaCl+AgNO3=AgCl↓+NaNO3;【反思评价】检验碳酸钠的存在并除去碳酸钠;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新的氯化钠,就不能确定加入硝酸银产生的沉淀,是原来的氯化钠与硝酸银产生的,还是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的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的;【归纳总结】(1)引入;(2)污染【特别提醒】1.一般是根据题干信息进行分析,以及判断分析是否合理的依据有以下三种:(1)物质的摆放顺序判断物质的种类(如酸、碱、盐);(2)药品的特性(颜色,气味),如Cu2+为蓝色,Fe3+为黄色,铵盐有刺激性气味等;(3)破损标签提供的部分信息(浓度,化学式)。2.这类试题通常提供了药品的部分信息(包含哪些物质),需要对相应的物质进行鉴别,检验该物质需要掌握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3.设计实验或补充实验过程中的实验步骤(试剂选择)、反应现象、实验结论。8。(2017上海中考)某废液M可能含有硫酸钠、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实验。①反应生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Na2CO3+2HCl=2NaCl+H2O+CO2↑__。②M中一定没有__硫酸钠__.③为进一步确定M的成分,进行实验,步骤如下:Ⅰ.重新取M样品,滴加过量的试剂X,静置;Ⅱ。取Ⅰ中的上层清液,滴加酚酞;Ⅲ。向Ⅱ中的溶液滴加过量的稀硝酸;Ⅳ.向Ⅲ中的溶液滴加试剂Y。完成填空:试剂X是__硝酸钡__(选填“氯化钡”或“硝酸钡”)溶液;试剂Y是__硝酸银__溶液.能确定M中含有氢氧化钠的最主要的一个现象是__步骤Ⅱ:滴加酚酞,溶液变红__;能确定M中含有氯化钠的最主要的一个现象是__步骤Ⅳ: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__。(需写明现象对应的步骤编号)9。(2017菏泽中考)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并且瓶盖没有完全密封的无色溶液(如图),化学小组的同学经过询问老师后只知道是NaCl、NaOH、Na2CO3、NaHCO3中的一种溶液,为确认原瓶中是何种溶质并判断其是否变质,化学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的探究活动:【进行猜想】猜想Ⅰ:原溶液的溶质是NaCl;猜想Ⅱ:原溶液的溶质是NaOH;猜想Ⅲ:原溶液的溶质是Na2CO3;猜想Ⅳ:原溶液的溶质是NaHCO3。【查阅资料】常温下,有关物质的相关信息如表:物质NaClNaOHNa2CO3NaHCO3常温下的溶解度/g3610921.59.6常温下稀溶液的pH713119从物质的相关信息可知,原溶液的溶质一定不是NaHCO3,因为__常温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是9。6__g,不可能得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__.【进行实验】(1)取少量样品,测得溶液的pH大于7,则原溶液的溶质肯定不是__氯化钠__。(2)同学们另取样品又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过程如下:①生成白色沉淀A的化学方程式__CaCl2+Na2CO3=CaCl2↓+2NaCl__。②通过实验可以判断样品无色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__Na2CO3、NaOH__.【获得结论】实验完成后,最终得到的结论:原瓶中的溶质是__NaOH__,且已变质。影响因素的探究【例5】(2017重庆中考A卷)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氢气的实验室制法,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探索。(1)小组用锌与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了加快锌与稀盐酸的反应速率,老师提示可向反应物中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为了弄明白速率加快的原因,小组同学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起促进作用的是硫酸根离子猜想二:起促进作用的是铜离子猜想三:生成物质起到促进作用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①小明将硫酸铜换成硫酸钠,发现反应速率几乎没有变化,小明得出猜想________不正确。②小明提出将硫酸铜换成氯化铜进一步验证猜想,小刘认为不需要替换试剂,只需通过观察加入硫酸铜固体后的现象就可以验证,该反应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发生后反应速率加快依然较明显,小刘得出猜想________正确。(3)小王觉得用稀硫酸比用稀盐酸制取的氢气更纯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用锌与稀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2)①小明将硫酸铜换成硫酸钠,发现反应速率几乎没有变化,说明起促进作用的不是硫酸根离子,故小明得出猜想一是不正确的;②加入硫酸铜固体后,反应的现象为有少量红色固体产生,反应速率加快;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CuSO4=ZnSO4+Cu;故小刘得出猜想二正确;(3)小王觉得用稀硫酸比用稀盐酸制取的氢气更纯净,原因是盐酸具有挥发性,使制取的H2中含有杂质HCl而不纯,硫酸没有挥发性,可以得到纯净的H2。【答案】(1)Zn+2HCl=ZnCl2+H2↑;(2)①一;②有少量红色固体产生,反应速率加快;Zn+CuSO4=ZnSO4+Cu;二;(3)盐酸具有挥发性,使制取的H2中含有杂质HCl而不纯,硫酸没有挥发性,可以得到纯净的H2【特别提醒】(1)影响因素的探究包括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探究和其他因素的探究。决定物质之间能否反应以及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内因是反应物的结构和性质,外因是温度和液体反应物的浓度,温度越高,化学反应的速率越快;浓度越大,化学反应的速率也越快.除此以外,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催化剂也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2)解答此类问题要注意控制变量法的运用,控制变量法就是保持其他因素不丧,只改变所需探究的这种因素,然后观察这种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加快或减慢),再结合题中所给数据(或图象或实验现象等)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可信的结论。10.已知澄清石灰水中存在水分子、钙离子、氢氧根离子。某同学对澄清石灰水进行探究,想知道哪种粒子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实验步骤及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在一支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再滴入几滴酚酞溶液__无现象____蒸馏水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__(2)在一支试管中加入适量CaCl2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酞溶液__无现象____钙离子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__(3)在一支试管中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再滴入几滴酚酞溶液__溶液变红____OH-能使酚酞溶液变红__11.(2017湖州中考)科学兴趣小组在探究酸的性质时,做了如下实验:向放有少量CuO粉末的试管中加入6mL盐酸,观察到黑色粉末很快溶解,并得到蓝绿色溶液。而向放有少量CuO粉末的试管中加入6mL硫酸溶液,常温下无明显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异呢?【建立猜想】①两种酸溶液的pH不同。(注:pH相同,则单位体积溶液中H+数目相同)②两种酸溶液中的__酸根离子(或阴离子)__不同。【实验过程】实验次数试剂实验条件实验现象10.2gCuO粉末+6mLpH=0的盐酸常温黑色粉末很快溶解,溶液呈蓝绿色20.2gCuO粉末+6mLpH=0的硫酸常温无明显现象30.2gCuO粉末+6mLpH=0的硫酸+0。35gNaCl常温黑色粉末很快溶解,溶液呈蓝绿色40.2gCuO粉末+6mLpH=0的硫酸+0。35g__Na2SO4__常温无明显现象【实验结论】常温下,pH相同的盐酸和硫酸溶液于CuO反应现象出现差异的原因是由于__Cl-__促进了反应的进行。12。(2017内江中考)仔细阅读下面的探究实验信息,回答相关问题。Ⅰ.【实验目的】探究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Ⅱ。【查阅资料】(1)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包括吸收热量(Q吸)的扩散过程和放出热量(Q放)的水合过程.(2)实验条件下,水的凝固点为0℃、沸点为100℃。Ⅲ.【提出猜想】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可能升高或降低或不变.Ⅳ。【实验探究】某探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实验方案。在图2所示的方案中,每次加入物质b之前,均使用温度计控制热水温度,使之保持在99℃.Ⅴ。【实验结论】(1)图1所示实验中,若加入物质a后,发现玻璃片与烧杯底部之间的水结冰,说明溶液的温度__降低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下同)。(2)图2所示实验中,若加入物质b后,热水会突然沸腾,说明溶液的温度__升高__。Ⅵ。【拓展实验】按照图3所示进行实验.若物质c为NaOH,则U形管内的左边液面将__低于__(选填“升高”或“低于”或“等于”)右边液面;若U形管内的液面位置变化与之相反,则物质c为__②__(填序号)。①CaO②NH4NO3③浓H2SO4Ⅶ。【反思交流】(1)该小组的同学进一步就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展开了讨论,分析得出:若Q吸__〈__(选填“〉”“<"或“=",下同)Q放,则溶液温度升高;若Q吸与Q放的相对大小与之相反,则溶液温度降低;若Q吸__=__Q放,则溶液温度不变。(2)在图2所示方案中,小张同学对实验现象很感兴趣,他继续向热水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又看到沸腾现象,至烧杯中出现固体物质后,再继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就看不到沸腾现象.请解释不再产生沸腾现象的原因__后来形成了物质b的饱和溶液,物质形成溶液沸点升高,物质放出的热达不到溶液的沸点而不能沸腾__。,备考攻关)1。(2017黑龙江中考)小维与家人聚餐时,对火锅燃料“固体酒精”产生了好奇,于是他与同学对其成分进行如下探究.【查阅资料】(1)该固体酒精是用酒精、氯化钙和氢氧化钠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制成的。(2)氯化钙、氯化钡溶液均呈中性.【提出问题】(1)酒精中是否含有碳元素?(2)固体酒精中氢氧化钠是否变质?【作出猜想】猜想一:酒精中含有碳元素.猜想二:固体酒精中氢氧化钠已经变质。【实验探究】(1)如图1所示进行实验,发现澄清石灰水__变浑浊__,可得出酒精中含有碳元素的结论。(2)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静置,发现杯底有白色沉淀。取沉淀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固体溶解并有气泡产生,则生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CaCO3+2HCl=CaCl2+H2O+CO2↑__.【实验结论】(1)酒精中含有碳元素。(2)固体酒精中氢氧化钠已经变质。【拓展延伸】为进一步确定固体酒精中是否还含有氢氧化钠,小维与同学继续探究。(1)他另取少量固体酒精,加水溶解后,取上层清液,如图2所示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__变红__,于是得出固体酒精中还含有氢氧化钠.(2)小维的同学认为他的实验不能证明固体酒精中一定有氢氧化钠剩余,理由是__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__.(3)他们另取上层清液,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加氯化铁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他们一致认为固体酒精中氢氧化钠有剩余。【反思交流】(1)实验中,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__除去碳酸钠__。(2)实验室中氢氧化钠应__密封__保存。2.(2017襄阳中考)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做如下实验:小雯探究碳酸钠固体和稀盐酸之间的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Na2CO3+2HCl=2NaCl+H2O+CO2↑__;小棋探究H2SO4、NaOH、CuSO4、BaCl2四种溶液之间的反应。实验完毕,小雯和小棋将试管中的剩余物都倒入同一大烧杯中,过滤后得到了沉淀A和无色滤液M,并接着进行如下探究:(查阅资料:Na2SO4溶液呈中性,Na2CO3溶液呈碱性)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向所得沉淀A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出现白色沉淀B和蓝色溶液,没有气泡产生白色沉淀B是__BaSO4(或硫酸钡)__续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②取少量无色滤液M于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③取步骤②中溶液,加入适量Na2SO4溶液,充分反应无明显现象④另取少量无色滤液M于试管中,加入几粒锌粒__无明显现象(或锌粒表面无红色固体生成、无气体放出)__,则滤液M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NaCl(或氯化钠)__小棋分析后认为:步骤④中加入锌粒没有必要:滤液M中还可能存在其它成分.如果将步骤④中的锌粒换成另一种试剂,可确定该成分是否存在。请写出小棋用所选试剂鉴定可能存在成分的化学方程式:__BaCl2+Na2SO4=BaSO4↓+2NaCl__.3.(2017庆阳中考)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家用普通干电池中含有的物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剥开电池时闻到氨味且发现有黑色物质。【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氨味?黑色物质的成分是什么?【猜想假设】能闻到氨味说明含有铵盐(如NH4Cl);黑色固体可能有铁粉、氧化铜或二氧化锰。【实验探究】同学们分别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实验Ⅰ:小聪取适量黑色物质与__熟石灰__混合置于研钵内研磨,嗅到强烈氨味,再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测,观察到试纸变蓝,证明黑色物质中含有铵盐.实验Ⅱ:小敏将黑色物质加入适量的水中搅拌溶解,静置后__过滤__,取不溶物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取适量黑色滤渣装入试管中,再加入过量稀盐酸无气泡生成,溶液不变色__黑色粉末中一定不含铁粉与氧化铜__②取适量黑色滤渣装入另一支试管中,再加入__H2O2__溶液,向上述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__产生大量气泡,木条复燃__黑色粉末中含有二氧化锰【交流讨论】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2H2O2eq\o(=,\s\up7(MnO2))2H2O+O2↑__。4.(2017泸州中考)已知:铝在常温下能与O2反应,在铝表面形成一层氧化物薄膜;Al2O3能溶于NaOH溶液。某课外小组对“铝与氯化铜溶液反应"进行如下探究。①测得CuCl2溶液的pH〈7;②将铝片放入CuCl2溶液中,没有观察到现象;③取出铝片用NaOH溶液浸泡一段时间,再取出铝片洗净后放入CuCl2溶液中,观察到铝表面产生大量气泡。请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①观察到CuCl2溶液呈__蓝__色,该溶液显__酸__(选填“酸”“碱"或“中”)性.(2)步骤③中还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铝片表面附着红色的铜,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__,产生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是__2Al+3CuC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