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应激与健康第一二三讲第一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概要◆什么是应激◆应激的有关理论◆应激的实验研究◆实验第二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什么是应激?第三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第四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第五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第六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第七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应激(stress)是一种负性的情绪体验,同时伴有可预测的生理生化以及认知行为的改变(A.Baum,1990)。应激源或生活事件是指在生活中所遇到的能使人产生应激反应的刺激。
第八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应激的有关理论(一)塞里:一般适应综合征模型加拿大生理学家塞里于1956年最早提出“应激(stress)”的概念。他认为,应激是有机体在遭受各种有害刺激侵袭时所发生的非特异性的生理和生化方面的反应。一般适应综合征模型——应激包括警觉期、抵抗期和衰竭期三个阶段。第九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一般适应综合征第一阶段:警觉期——机体调动自身的力量或资源来对抗威胁。第二阶段:抵抗期——机体努力应对威胁,与威胁处于对峙状态。第三阶段:衰竭期——个体不能战胜威胁,消耗了自身的生理资源,机体被自身的防御力量所损害,导致疾病或死亡。第十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二)拉扎勒:认知心理应激理论
应激是以认知评价为核心的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也就是说应激是一个人的评价过程的结果。
潜在的应激源
有害的有威胁性的有挑战性的在这个评价的过程中个体要消耗他的适应性资源,包括心理的和生理的,从而导致个体的心身紧张状态。第十一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个体如何评价一个事件是有害的还是具有威胁性的,还是有挑战性的?当个体的资源或应对能力足以对付当前的困境的时候,他就不会感到应激;这个时候这个事件被评价为一种“挑战”,它可能被克服,甚至是从中获益。比如,一个失业者可能会把失业看做是一个尝试新鲜事物的机会;
第十二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当个体发现他的资源足够应付困境,但是必须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达到,他就会感到中等程度的应激,这个时候这个事件就会被评价为“有威胁性的”,“威胁”是对事件在将来可能造成的损失的评价。比如一个失业工作的人可能会预料到没了收入给他和家人带来什么样的问题,这个问题就需要他付出很大的努力来解决第十三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当个体觉察到自己的资源不能满足环境的要求时,就可能经历很大程度的应激。这时候这个事件被评价为“伤害”,“伤害”是对事件已经造成的损失的评价
比如一个被解雇的人,可能把自尊的丧失,收拾办公桌时同事们鄙视的目光看作室对他的伤害。
第十四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总之,应激是对事件进行评价、对自身的潜力进行评价以及对自身反应进行评价后的综合结果。
认知心理应激理论——应激源既可能来自外部环境,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也可能来自内部环境如心理冲突、躯体疾病等等;应激的反应包括生理、心理和行为三个方面,而认知评价在应激的产生中具有重要的中介作用。
第十五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认知反应应激源认知评价应激反应生理心理行为情绪反应第十六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认知反应: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心理反应
强迫观念或思维等,也涉及到应对活动或应对策略。情绪反应:恐惧、焦虑、兴奋、尴尬、愤怒、压力甚至淡漠和否认。行为反应——退缩、逃避、对峙等等。生理反应——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汗液分泌增多,外周血管收缩和其他的一些变化,涉及到两个相互作用的系统: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第十七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应激的实验研究特点:1、被试可以是人类,也可以是动物。比如:研究大鼠在经历高台应激后对它的学习和记忆有什么样的影响。2、引起应激的刺激(应激源)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实验室实验:实验室里人为制造应激源急性应激实验现场试验:日常生活中自然地应激源第十八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第十九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慢性应激实验:应激源大多来源于日常生活,如长期照顾生病的家人,贫穷、恶劣的人际关系、高度应激的工作、创伤后应激障碍等。3、诱发疼痛或疾病比如:在冷压任务中要忍受由于寒冷而造成的疼痛;在伤口愈合的实验中要在手臂或口腔黏膜上制造伤口;将人类被试暴露于病毒条件下,观察他们是否患病,以及怎样患病的。第二十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实验实验一:动机冲突也是应激源吗?——陶特曼的“认知失调、心理应激与病毒诱发感冒”实验(1977)
什么是认知失调?认知失调理论是由费斯廷格最早提出来的,所谓认知失调是指个体认识到自己的态度与行为之间或者不同的态度和认知之间存在着矛盾,常常会引起个体的心理紧张或不舒服的感觉。第二十一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吸烟致癌第二十二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如何减少有认知失调带来的心理紧张和矛盾情绪?改变态度:“吸烟是我人生唯一一大乐趣,我还是不戒了吧。”改变认知:“吸烟可以让我放松、心情愉快,还能保持体形,这比担心30年后患癌症更重要”减少选择感:比如让自己相信自己之所以做出与态度相矛盾的行为是因为自己没有选择,“平时总是要应酬,别人给你点烟,总是拒绝不好”;“生活中有如此多的压力,我只能靠吸烟来缓解,别无他法”。第二十三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费斯廷格的实验实验要求:让被试做一个小时枯燥无味的绕线工作,工作结束离开工作室时,请他告诉在外面等候参加实验的“被试”(其实是实验助手)绕线工作很有趣,吸引人;为此,说谎的被试得到一笔酬金。实验者再请他填写一张问卷,以了解他对绕线工作的真实态度。第二十四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实验结果:得报酬多的被试对绕线工作仍持有低的态度评价;得报酬少的被试提高了对绕线工作的评价,变得喜欢这个工作了。“我本来并不喜欢绕线工作”
对别人说“这个工作很有趣”
矛盾态度行为认知失调第二十五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报酬较多(20美元)的被试以外部理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合理化解释
自己之所以对别人说绕线有趣是因为有明显的外部好处,这样说是值得的。
充分的合
理化解释报酬较少(1美元)的被试通过改变态度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不太充分的合理化解释
提高对绕线工作的态度评价:“我比较喜欢绕线工作”与“我对别人说绕线工作很有趣”这种行为相互协调。
不充分的合
理化解释在不充分的合理化条件下因认知失调引起的态度改变
第二十六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动机冲突是指因同时有几个目标,就会为必须选择而感到痛苦,动机冲突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1、双趋冲突——即两个目标对个人具有相同吸引力,两者必选其一,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比如想去工作,又想照顾家庭;想减肥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又抵抗不了美食的诱惑。2、双避冲突——即面临两个威胁或令人厌恶的事物,但必须接受一个,“前怕狼,后怕虎”“前遇大河,后遇追兵”,比如不想参加考试,又怕留级;牙疼但又不想去看牙医,就必须在忍受牙疼和还是去看牙医之间进行选择。
第二十七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3、趋避冲突
——即对单一的事物一方面好而趋之,一方面又恶而避之,就是一件事情有利有弊的矛盾。比如,喜欢吃巧克力,吃巧克力容易使人心情愉悦,又怕吃了会胖;担任班干部可是使自己的管理能力得到锻炼,但是又怕影响学习。既想吸烟又想戒烟。第二十八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实验介绍实验目的实验假设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实验结论
第二十九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一)实验目的研究认知失调是否会削弱应激反应进而降低患感冒的概率。(二)实验假设被试接受了认知失调的情境后会产生认知失调,而且这种认知失调会削弱被试对感冒病毒刺激的应激反应,从而降低患感冒的概率。第三十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三)实验方法被试
48名被试,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人。所有被试符合下列条件:
1)没有慢性或急性疾病,没有在常规服用药物;
2)经医学检查和感冒病毒检测,身体健康,没有感染感冒病毒,也没有感冒症状。第三十一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2、实验要求
所有被试都接受两种感冒病毒(鼻病毒)的鼻滴液,即把含病毒的溶液滴入鼻腔。3、实验程序
实验组被试选择是否服用一种试验性的抗病毒药丸(其实是一种安慰剂),并告知被试,如果服用了这个药丸,那么在实验结束的时候就要通过一根胃导管获取胃酸样本,实验组被试均要做出自己的选择。对照组被试不需要做出这样的选择,也不需要服用抗病毒的药丸。
趋避冲突第三十二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4、实验结果两组被试在病毒感染上没有差异,但是实验组被试的感冒症状远比对照组被试严重,两者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5、实验结论动机冲突会造成心理应激;心理应激会加重感冒症状。第三十三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实验应用及评价优:陶特曼的实验首创了感冒病毒接种的实验模型,提供了一种心理应激的实验研究思路,为心理社会因素与人类疾病之间架起了一座研究的桥梁。缺:1、伦理学方面的批评;
2、陶特曼对实验组被试产生心理应激的解释只是一种推断,没有实证,因为实验过程中并没有对被试的应激反应程度(主观情绪指标,客观生理指标)以及被试人格特征方面等进行评估,这对于结果解释缺乏令人信服的说服力,
3、样本量偏小。第三十四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实验二:动机冲突也是应激源吗?——雷赫的“生活事件两与疾病发生的关系”的前瞻性研究(1969)
正性事件:对当事人来说是积极的、愉快的事件,比如:结婚、乔迁新居、生活事件升职、考上大学、获奖
负性事件:对当事人来说是消极的、不愉快的事件,如丧失亲人、离婚、生病、负债、跟别人吵架、考试失败、交通违章等。带来负性情绪体验,成为应激性事件第三十五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霍尔姆斯和雷赫《社会在适应评定量表》
(1967)(SocialReadjustmentRatingScale,SRRS)生活变化值——把个体在过去几年之中所经历的所有应激事件的数值相加。霍尔姆斯和雷赫认为这个数值越高,经历的生活事件越多,也就更容易患有疾病。第三十六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实验介绍(一)实验目的研究生活事件量与疾病发生之间的关系。(二)实验假设生活事件量越多,则更容易患病。(三)实验方法
1、被试:4名内科医生
2、实验要求:让被试运用《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对自己过去一年中的生活事件总量进行评估。第三十七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3、实验程序根据被试生活变化值把被试分为三组:高生活事件总量组(41人):生活变化值≧300中等生活事件总量组(32人):生活变化值
[150,300)低生活事件总量组(11人):生活变化值<150第三十八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4、实验结果高生活事件总量组20人(49%)报告了共24种疾病;中等生活事件总量组8人(25%)报告了共8种疾病;低生活事件总量组1人(9%)报告了共1种疾病。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组结果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即三组的患病情况具有显著差异。5、实验结论
过去一年的生活事件量可以预测今年个体的健康与疾病的情况,过去一年中生活总量越高,则今年个体的得病的危险性越大。第三十九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实验应用及评价优:SRRS开创了生活事件量与疾病及健康之间关系这一研究领域的先河,研究结果表明生活事件太多,对人的健康是不利的,人变得容易患病,这对于我们了解生活事件量与疾病及健康的关系、维护健康非常有意义。第四十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缺:1)问卷中部分条目概念模糊不清比如“个人损伤或疾病”,“职位改变”“调换工作岗位”等
2)SRRS既包括正性事件,也包括负性事件
比如“结婚”“儿女离开家(结婚、上大学)
3)忽略了认知评价的作用
比如离婚对有的夫妇来说是一种解脱,获得了自由,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可能是自尊的崩溃;失去工作对于有些人来说是严重的应激事件,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可能觉得是一种挑战。第四十一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现代应激理论模型
(心理社会因素)适应健康应激源
应激反应(认知评价个性不适应疾病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等)中介机制第四十二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实验三:心理应激会增加个体对感冒的易感性吗?——科恩的“心理应激影响个体对普通感冒的易感性”实验(1991)实验介绍(一)实验目的探讨心理应激是否会抑制宿主对普通感冒的抵抗力,心理应激是否会增加个体对普通感冒的易感性。第四十三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二)实验方法1、被试
420名被试,男性154人,女性266人,随机分为实验组(394人)和对照组(26人)2、实验要求
1)医学检查2)完成心理应激问卷A:“生活事件”分量表(67个条目)用于评估过去12个月中被试认为对自己的心理状态有消极影响的应激性生活事件量。第四十四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B:“察知的应激”分量表(10个条目)用于评估被试认为生活中的应激超越了自己的应对能力的程度,感知到应激不可预料、不可控制、不可抗拒的严重程度(0-4分5级计分),察知的心理应激强度强调了认知评价。C:“负性情绪”分量表(15个条目)
评估过去一周内的负性情绪的程度,是应激反应的主观评价指标。
心理应激问卷结果一心理应激指数表示,即把三个分量表的评估结果都转换为1-4级计分并求和,总分为3-12分,总分越高,表示心理应激程度越严重。第四十五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3、实验程序
1)暴露于病毒实验组:给予5种胡子系统病毒之一的低浓度的鼻滴液。对照组:接受盐水鼻滴液。
2)隔离并检测感冒实验采用双盲设计
3)再一次采集所有被试的静脉血血样第四十六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三)实验结果1)实验组:325人(82%)感染了病毒,
148人(38%)患了感冒
对照组:5人(19%)感染了病毒,无人患感冒。2)心理应激指数:从313
实验组感染病毒人数:74%90%
实验组患感冒人数比例:27%47%
——呈现出一定得正相关。第四十七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3)以心理应激指数的中位数为划分界(即3-12的中位数是7.5),实验组被分为
病毒感染人数比例患感冒的人数比例高心理应激指数组86.3低心理应激指数组47.778.743.2显著性差异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当接触呼吸系统病毒时,心理应激会抑制个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增加感染病毒以及患有感冒的危险性。即心理应激增加了个体对普通感冒的易感性。第四十八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4)以心理应激的三个分量表分的中位数为划分界(1-4分的中位数:2.5分)则实验组分为高生活事件组和低生活事件组高察知应激组和低察知应激组高负性情绪组和低负性情绪组高察知应激组和低察知应激组之间高负性情绪组和低负性情绪组之间高生活事件组和低生活事件组之间:病毒感染的人数比例没有显著差异感冒人数比例存在显著差异病毒感染的人数比例存在显著差异第四十九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四)实验结论心理应激会增加个体对普通感冒的易感性。当个体接触到呼吸系统病毒时,他所察觉到的应激越严重、所产生的负性情绪越强烈,则感染病毒的危险性就越大;而当个体已经感染了病毒,他所遇到的应激性生活事件越多,则发展成感冒的危险性越大。第五十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实验应用及评价1、实验采用了三个心理评估指标,综合评估了被试的心理应激程度,又从三个方面独立进行评估,分别了解生活事件总量、察知的心理应激强度和负性情绪水平与感染病毒和感冒症状之间的关系。2、该研究对多个无关变量进行控制,结果更为可靠,较有说服力。第五十一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应激与健康第二讲有关应激的动物实验第五十二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第五十三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第五十四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第五十五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第五十六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第五十七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第五十八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实验四:应激容易导致胃溃疡的发生
——布瑞迪的“执行猴”实验(1958)实验介绍(一)实验目的研究回避行为与胃溃疡的关系(二)实验过程1、被试:8只恒河猴两两配对第五十九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第六十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2、预备试验:回避行为学习回避行为学习是研究动物的学习和记忆比较常用的一种实验范式。属于经典的联合型学习条件反射,动物通过学习能够回避有害的刺激。
1)实验装置——特制电击约束椅
2)实验方法——共轭控制法
两只猴子脚上安装的电极处于同一电流环路,这样一旦通上电,他两都将得到电击,一旦断电,它们的电击就同时停止了。第六十一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3)实验程序:如果两只猴子中任何一只按压杠杆,就可以使他们遭受的电击都延迟到20秒后才出现,即按压杠杆——电击时间间隔时间为20秒。实验组:更早形成按压杠杆的回避条件反射轭合控制组:另一只学习较慢的猴子。第六十二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第六十三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3、正式实验1)被试:8只恒河猴,1只实验组与1只控制组猴子配对(4对)2)实验装置:同上3)实验方法:共轭控制法4)实验程序控制组:杠杆无效,即按压杠杆对电击没有任何影响,(与上不同)实验组:按压杠杆,可以使它们遭受电击都延迟20秒后出现,第六十四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回避行为程序:6小时,亮一盏两只猴子都能看见的红灯;
无电击程序:6小时,红灯熄灭。进行6-7周实验。实验开始不久,4只实验组猴子都能把回避电击的按压杠杆行为维持在15-20次/分钟这个频率上。采集猴子的24小时或48小时尿样,测定尿中的17-羟皮质类固醇,作为肾上腺皮质活动的一项指标。第六十五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4、实验结果实验组猴子:在正式实验开始后第9、23、25、48天死亡,肉眼观察和显微镜检查有严重胃溃疡。控制组:依然存活,且没有任何胃溃疡的迹象。
每对猴子尿样中的17-羟皮质类固醇只在最初的回避行为程序阶段有轻微增高,以后不再有改变,这提示没有肾上腺皮质活动增加的迹象,因而,
4只实验组猴子严重的胃溃疡可以排除是肾上腺皮质活动增加造成的。第六十六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5、实验结论:由回避行为产生的应激会导致胃溃疡的发生。(三)实验应用及评价布瑞迪认为胃溃疡是由需要始终处于紧张的禁戒状态、持续做决定并采取行动所产生的应激而非电击造成的应激所致。
第六十七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优点:共轭法的运用,可以确认控制组和实验组所受电击是完全相同的,故可以推断两组之间的差异是由于回避电击的行为造成的。缺点:致命的缺陷——实验组和控制组的猴子不是随机分组的,经过刻意选择、存在显著性差别。两个组的猴子存在个性差异。第六十八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塞里格曼认为布瑞迪的“执行猴“实验中,情绪反应更大的猴子会更快的去按压杠杆,由此而被选为“执行猴”。这个个性差异造成实验组猴子比控制组猴子对电击造成的应激反应更强烈,从而患了溃疡病。具有什么特点的事件更容易被认为具有应激性呢?第六十九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负性事件
不可控制或不可预测
控制感不仅能削弱应激引起的主观感受,而且能影响应激的生理反应,有研究发现,能够预见应激事件并感觉到能够控制此事件,能够提高个体对应激事件的适应能力。3、生活核心部分的事件第七十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总之,那些负性的、不可控制的、不可预测的、或者生活核心部分事件更易引起应激,而成为应激源。◆实验五:不可控制的电击更容易使老鼠患胃溃疡
——韦斯的“不可逃避的电击”实验(1971)
第七十一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艾尔肯按个体对生活事件的控制程度,将生活事件分为三类:第一类:可预测且可避免的,比如抽烟对人的伤害是可以预测也可以避免的,第二类:不可预测且不可避免的,如战争、恐怖活动、亲人亡故等各种突发事件;第三类:可预测但不可避免的,如学生考试前的压力。个体对应激源的控制感和心理应激强度呈负相关关系,即感受到的控制程度越高,心理应激强度就越弱;感受到的控制程度越低,心理应激程度就越强。
第七十二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一)实验目的:
研究可逃避电击与不可逃避的电击对大鼠发生胃溃疡的影响(二)实验过程1、被试:三组雄性SD大鼠,逃避组、与逃避共轭组和控制组,各组大鼠的年龄和体重经匹配几乎没有差别。2、实验装置——三个紧挨着的带有轮子的实验箱。第七十三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3、实验程序逃避组:大鼠尾巴上装有电极,可以实施电击。当大鼠尾巴受到电击时,大鼠蹬前面的轮子是之转动,就可以切断电源使电击停止,并且可以使下次遭受电击的时间延迟。
与逃避共轭组:实验情境同第一组,但是这组大鼠蹬前面的轮子并不能停止电击。
控制组:实验情境与上同,但是大鼠尾巴上的电极不通电,不接电源,因此不会受到电击。第七十四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4、实验结果与逃避共轭组的大鼠患胃溃疡的最多,逃避组比次之,控制组没有大鼠患胃溃疡。5、实验结论不可逃避的电击更容易导致胃溃疡的发生。(三)实验应用及评价优点:1、三组大鼠经过匹配,最大限度减少了组与组之间的异质性。第七十五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2、设立了不接受电击的控制组。实验结果更为清晰、更有说服力。提示:生活中不可控制的生活事件比那些可以控制的事件对我们的健康影响更大,我们如果我们能努力增加对情境的控制感,那么我们就能减少应激有可能带给我们的伤害,我们就能更加健康。第七十六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实验六:不可控制的电击导致“习得性无助”的发生——塞里格曼的“习得性无助”实验(1967)“习得性无助”是指个体在受到多次挫折后产生了动机、认知和情绪上的损害,从而导致的一种在应对有害情境时,无能为力、听天由命被动挨打的行为状态。“习得性无助”被认为是抑郁症的核心症状。第七十七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习得性无助的一个经典实验:
Baum和Valins(1977)对居住在两种条件下的学生进行了研究。实验介绍
(一)实验目的:研究不可控制的电击是否会导致“习得性无助”的发生。第七十八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二)实验过程1、被试:
24只狗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逃避组、与逃避共轭组和控制组,每组8只。
2、实验程序(实验分两部分进行)实验Ⅰ:吊床实验所有被试被固定在吊床中,每次3只,分别来自三个不同的组。第七十九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逃避组:遭受电击64次,强度是6毫安,持续时间是5秒,但是狗能通过用鼻子按压一个杠杆而终止电击(这个组的狗学会了用这一动作来控制电击)与逃避组共轭组:遭受的电击在数量、强度、持续时间等方面都与逃避组一模一样,唯一的区别是其用鼻子按压杠杆却不能终止电击,但是只要逃避组的狗按压了杠杆,共轭组的狗电击也终止了(这与前面的实验相同)控制组:没有遭受电击。第八十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实验Ⅱ:穿梭箱电击逃避/回避训练
三组被试遭受电击一共10次,电击之前会发出一个信号——灯变暗了。发出信号到实施电击之间的延迟时间是10秒,如果狗能在这10秒内跳过栅栏,信号就撤销,电击就被回避了。第八十一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第八十二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3、实验结果逃避组和控制组的所有狗很快就形成了回避条件反射,它们能成功的越过栅栏,而与逃避组共轭组的狗的反应比逃避组和控制组的狗慢得多,8只狗中有6只没有学会回避行为,它们本来它们可以逃避电击,却放弃了努力,在笼中绝望的等待电击的来临。第八十三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4、实验结论不可控制的电击导致“习得性无助”的发生。(三)实验应用及评价
塞里格曼认为:“习得性无助”的产生是由个体动机、认知和情绪上的损害直接导致的。在经历了不可控制的电击后,当面临消极刺激时,个体产生动机的机会变少;并且形成的消极的认知定势,即认为自己的行为与结果没有关联;同时伴有抑郁、焦虑的情绪。第八十四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塞里格曼做的一个消极认知定势的实验
实验Ⅰ:噪音实验实验Ⅱ:被试能力和运气自评实验第一项任务:与被试能力有关的卡片分类任务第二项任务:与运气有关的猜测任务,成败与被试能力无关。第八十五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实验结果三组被试在第二项运气任务中对自己下一组成功的概率的预计没有区别;而在第一项任务中,先前能控制噪音的第一组和没有听噪音的第三组对自己下一组成功概率的预计受上一组卡片分类成功与否的影响,而先前无法控制噪音的第二组被试对自己下一组成功的概率的预计却不受上一组卡片分类成功与否的影响。第八十六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结论:第二组被试由于先前无法控制噪音,于是产生一种认知定势,即坚信成功或失败与自身的能力无关。小结:塞里格曼指出,面对不可控制的应激事件,个体的悲观解释风格也许就是“习得性无助”是否出现的重要影响因素。悲观的解释风格——遇到消极事件总是倾向于责备自己、相信这样的事情的发生和持续是不确定的,并让这些事件影响到生活的诸多方面的人,更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第八十七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实验七:不可预测的电击是否更容易使老鼠患胃溃疡——韦斯的“不可预测的电击”实验(1970)实验介绍(一)实验目的研究不可预测的电击对胃溃疡发生的影响(二)实验过程1、被试:
第八十八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36只雄性SD大鼠,体重180g,被分成12组,每组三只,经匹配体重差异不超过10g,2、实验装置:
3个彼此隔音的隔间,每个隔间里有一个热水瓶内胆状的隔音的箱子,内有一个金属网状的管子,大鼠被能放到这个管子里,轻轻地约束住,使他们只能轻微地前后运动而不能转过身来。每只大鼠尾巴上固定一个电极第八十九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3、实验程序控制组:不接受电击可预测电击组:每次电击开始前10秒会听到一个蜂鸣音不可预测电击组:也会听到一个蜂鸣音,但是这个蜂鸣音的出现与电击的发生无关。4、实验结果(见表1-2)5、实验结论不可预测电击更容易导致胃溃疡的发生。第九十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实验应用及评价
三组中都有大鼠出现胃溃疡,发生比例及溃疡数量和严重程度,三组间有显著差异。结果解释:
1、参加实验的经历对于大鼠来说本身就是应激性刺激,因为需要被轻轻束缚在管子里,所以控制组也有大鼠发生胃溃疡。2、电击使得大鼠的应激水平提高了,而不可预测电击导致了高水平的应激,所以不可预测电击组的大鼠的胃溃疡最为严重。第九十一页,共一百零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3、可预测电击组大鼠虽然没法逃避电击,但是由于知道电击何时来临而做好了身体和心理上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五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化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宁波工程学院《房地产市场营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三门峡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病理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平职业大学《中国当代影视文学研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荆门职业学院《结构力学Ⅱ》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海事大学《现代水文地质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辽东学院《城市规划与GIS》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工业金属探伤标准试块租赁及质量追溯协议
- 电动汽车电机控制系统研发与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合同
- 网红烧烤品牌授权培训与咨询服务合同
- 100以内进位加法练习题1
- 建设工程施工项目每日“防高坠三检”检查记录表
- 服装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学校体育学(第三版)ppt全套教学课件
- 住建部《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解读培训课件
- 基于深度学习的问题链讲座课件(44张PPT)
- 水文学习题和答案解析
- 高效课堂新授课评价量化表
- 西安交通大学赵进全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8-9章
- 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复习题(DOC)
- 单片机端口扩展的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