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生态学基础模拟练习题三附答案_第1页
广东省肇庆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生态学基础模拟练习题三附答案_第2页
广东省肇庆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生态学基础模拟练习题三附答案_第3页
广东省肇庆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生态学基础模拟练习题三附答案_第4页
广东省肇庆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生态学基础模拟练习题三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肇庆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生态学基础模拟练习题三附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30题)1.土壤中水、肥、气、热的协调,主要决定于()

A.土壤结构B.土壤PH值C.土壤有机质D.土壤无机养分

2.欧洲的穴兔被引入澳大利亚西南部,由于环境适合和没有天敌,每年以112.6千米速度向北扩展,经过16年后澳洲东岸发现有穴兔,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这一现象属于()A.种群爆发B.生态入侵C.不规则波动D.周期性波动

3.北半球亚热带的地带性森林植被为()。A.针叶林B.针阔混交林C.落叶阔叶林D.常绿阔叶林

4.雄性动物总是奋力攻击和赶走同类雄性进入其所在的动物群,这是()

A.竞争B.种内斗争C.捕食D.他感作用

5.有些植物的树干和根基生有很厚的木栓层,具有绝热和保护作用,这是植物对高温的()。A.形态适应B.生理适应C.行为适应D.结构适应

6.由染色体的变化引起生物特征改变的变化是()。

A.DNA突变B.RNA突变C.染色体变异D.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群落组成成分的是()。A.动物B.植物C.微生物D.土壤

8.研究生物个体发育、系统发育及其与环境关系的生态学分支称为。()

A.个体生态学B.种群生态学C.群落生态学D.景观生态学

9.水稻田里,黏虫和青蛙构成的联系称为()。A.群落B.种群C.生态系统D.食物链

10.反刍动物的胃具有密度很高的细菌,这些细菌与反刍动物的关系是

A.寄生关系B.共生关系C.捕食关系D.附生关系

11.()通气透水,保水保肥性能最好。

A.砂土B.壤土C.粘土D.以上三种质地土壤差不多

12.某些苔藓、地衣、藤类和高等有花植物,借助吸根着生于树干、枝、茎以及树叶上,进行特殊方式的生活,生理关系上与依附的林木没有联系或很少联系,这是

A.附生关系B.共生关系C.寄生关系D.半寄生关系

13.早稻是不宜连作的农作物,其原因是()。

A.种群调节B.竞争作用C.密度效应D.他感作用

14.北方针叶林主要分布在()

A.热带B.亚热带C.暖温带D.寒温带

15.原生演替的速度比次生演替的速度()

A.快B.慢C.相等D.依具体情况而定

16.对植物群落的结构和环境形成起主导作用的物种是()

A.稀有种B.伴生种C.优势种D.亚优势种

17.棉田中的七星瓢虫是棉蚜的天敌,二者之间的关系是()

A.竞争B.寄生C.捕食D.共生

18.在种群增长方程中引入环境资源后,种群数量与种群增长率呈()。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C.无关系D.不可确定

19.下列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属于气相型的是()。A.磷B.钙C.氮D.铁

20.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包括生物组分和非生物环境组分,下列属于非生物环境组分的是()。A.植物B.动物C.微生物D.太阳辐射

21.常绿阔叶林的分布区域是()。A.温带B.热带C.亚热带D.寒温带

22.森林砍伐迹地从控制演替的主导因子看属于()。A.内因演替B.原生演替C.外因演替D.次生演替

23.植物的密度效应指的是()。A.作为构件生物的植物本身构件问的相互影响

B.同一种群的植物邻接个体间的相互影响

C.不同种群的植物问的相互影响

D.植物种群不同集群间的相互影响

24.狗在夏天经常伸长舌头喘气,是什么原因()

A.天气太热B.呼吸困难C.散热D.过于劳累

2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土壤水分与植物生长有关

B.土壤水分与植物高度有关

C.土壤水分过少,使植物生理反应加快

D.土壤水分过多,使植物生长减缓

26.下列不属于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是()。A.净化环境B.涵养水源C.保护生物多样性D.增强温室效应

2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群落的组成成分的是()。A.动物B.植物C.微生物D.土壤

28.生产力和生物量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是()

A.草原

B、森林

C、海洋

D、农田

29.根据食物链富集原理,DDT在体内浓度最高的是()。A.浮游生物B.小鱼C.食小鱼的大鱼D.食大鱼的水鸟

30.仅由树木构成的防护林带,风可以从林冠的上方和下方通过,这种林带的结构是()。A.疏选结构B.紧密结构C.稀疏结构D.通风结构

二、填空题(20题)31.大气中CO2的浓度上升的直接后果是全球变暖,即______。

32.生态系统的三个基本功能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______。

33.在生态学研究中,使用最早、最普遍、最基本的方法是___________。

34.生物群落的发育一般要经历______、______和______阶段。

35.能量在生态系统内的传递和转化规律服从______定律。

36.群落的水平结构主要包括镶嵌性、______和群落交错区。

37.种群增长的基本型有J型增长和______。

38.英美学派、法瑞学派、北欧学派和苏联学派是在生态学的______时期产生的。

39.一般来说,大型动物的生态效率低于小型动物,______性动物的同化效率高于______性动物。

40.种群的自动调节可分为行为调节、______和遗传调节三类。

41.我国对植物群落分类的三级单位是:高级单位——植被型,中级单位——群系,低级单位——______。

42.______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形成,同时又是组成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

43.从能量的角度来看,______对生态系统是无关紧要的,但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它们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如果没有它们,一些重要化学元素就会出现短缺,生态系统就不能维持。

44.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群落______。

45.仙人掌原产于美洲,其中一种做篱笆的仙人掌1839年被引入澳大利亚作为园艺植物。由于它扩展迅速,于1880年被视为“草害”。这种现象被称为______。

46.食物链是指在自然界中,物种与物种之间______的关系所建立起来的序列。

47.______是指在群落中个体数量多,盖度大,决定群落结构和环境的主要特征,从而也决定群落组成的那些植物种。

48.死亡率代表一个种群的______。

49.通过与环境交换物质和能量形成的有序系统结构叫______。

50.生态位是指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______。

三、判断题(10题)51.农业生态系统是一种人工驯化生态系统()

A.正确B.错误

52.浮游生物增长形成“赤潮”的种群动态是不规则波动。()

A.否B.是

53.()

54.由于群落交错区生境条件的特殊性、异质性和不稳定性,其中生物更加多样化。()

55.仙人掌的叶片呈针刺状,这是长期适应干旱环境的结果。()

56.大气对流层中臭氧浓度的增加,可吸收地球表面反射回宇宙的红外辐射,使地球气温升高。()

A.正确B.错误

57.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地区都存在着一些并不属于气候顶级群落的群落。()

A.正确B.错误

58.植被垂直分布是植物水平分布的“缩影”,因而两者之间在外貌上是相似的,结构也是相同的。()

A.正确B.错误

59.昆虫的个体很小,它对恶劣环境的生态对策是减慢繁殖,不断扩展生境。()

A.正确B.错误

60.在一个群落中,生态位分化的各种群对环境资源利用的竞争趋于增强。()

四、简答题(5题)61.简述影响初级生产力的因素。

62.根据植物开花过程对日照长度反应的不同,可以将植物分为几个类型?

63.水稻这种植物适应光照的特点是什么?

64.简述线粒体和叶绿体起源的内共生起源学说,并说明内共生起源学说的主要论据。

65.简述有毒物质的富集及其危害。

五、论述题(5题)66.试述生态系统的能流途径。

67.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有哪三大功能类群?试论述各类群的生态功能。

68.从生态学的角度论述全球危机。

69.论述湿地的生态功能。

70.决定群落外貌的因素是什么?

六、单选题(0题)71.下列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是()

A.养鱼池B.农田C.荒漠D.城市

参考答案

1.A

2.B

3.D

4.B

5.A

6.D

7.D群落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活在某个地区或物理空间内的许多生物种群所组成的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以及区域内生活着的生物群落,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8.A

9.D

10.B

11.B解析:壤土介于砂土和粘土之间,既有很好的通气性,又能保水保肥,故选B。

12.A

13.D

14.D

15.B

16.C

17.C

18.B

19.C

20.D

21.C

22.C外因演替包括自然和人为因素,其中人类砍伐森林、开垦草原等属于人为发生演替。

23.B

24.C

25.A

26.D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①是维护陆地生态平衡的枢纽;②是环境的净化器;③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④防风固沙,保护农田;⑤是巨大的物种资源和基因资源库;⑥提供大量木材、水果及中药材。

27.D

28.B

29.D

30.D

31.温室效应温室效应

32.信息传递信息传递

33.【正确答案】:

野外调查

34.发育初期;发育盛期;发育末期

35.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36.复合体

37.S型增长

38.巩固巩固

39.肉食、植食肉食、植食

40.内分泌调节

41.群丛

42.种群种群

43.分解者分解者

44.内部

45.生态入侵

46.取食与被取食取食与被取食

47.优势种优势种

48.个体死亡情况

49.耗散结构耗散结构

50.特殊功能和地位

51.A

52.N

53.N

54.Y

55.Y

56.B

57.A

58.B

59.B

60.N

61.(1)环境条件。影响初级生产力的环境因素除了日光外还有3个重要的物质因素(水、二氧化碳和营养物质)和两个重要的环境调节因素(温度和氧气)。(2)生物群落的内在因素:①初级生产者。②群落内物种的多样性。③初级生产量的分配状况。④初级生产量的消费状况。⑤群落中动物的影响。(3)补加能源的作用。(1)环境条件。影响初级生产力的环境因素除了日光外,还有3个重要的物质因素(水、二氧化碳和营养物质)和两个重要的环境调节因素(温度和氧气)。(2)生物群落的内在因素:①初级生产者。②群落内物种的多样性。③初级生产量的分配状况。④初级生产量的消费状况。⑤群落中动物的影响。(3)补加能源的作用。

62.①长日照植物。②短日照植物。③中日照植物。④日中性植物。

63.水稻是一种阳性植物是在强光环境中才能生育健壮、在荫蔽和弱光条件下生长发育不良的植物。阳性植物一般枝叶稀疏、透光、自然整枝良好植株开花结实能力较强生长较快寿命较短。阳性植物的茎通常较粗节间较短分枝也多。茎的内部结构是细胞体积较小细胞壁厚木质部和机械组织发达维管束数目较多结构紧密含水量较少。阳性植物的叶在着生排列上常常与直射光成一定的角度而叶片一般较小质地较厚叶面上常有很厚的角质层覆盖有的叶片表面有茸毛。

64.内共生起源学说:margulisl970年提出的:线粒体的祖先——原线粒体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叶绿体的祖先——原核生物的蓝细菌即蓝藻。主要依据:①基因组在大小、形态和结构方面与细菌相似;②有完整的蛋白质合成系统,蛋白质合成机制类似细菌;③两层膜,其外膜与细胞的内膜相似,内膜与细菌质膜相似;④与细菌有相同的繁殖方式;⑤能在异源细胞内长期生存,说明线粒体和叶绿体具有自主性和共生性的特征;⑥线粒体可能来自反硝化副球菌或紫色非硫光合细菌;⑦叶绿体可能来自原始蓝藻,蓝小体提供了证据。

65.有毒物质是指对有机体和人本身有毒害的物质,如有机合成农药,重金属元素和放射性物质等物质进入生态系统后,通过水、土、食物的聚集,对在生物链上的每一个生物产生影响,并随食物链而富集,危害人类健康。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富集,其浓度提高数十万乃至数百万倍,使本来不产生毒害的低浓度,变成危害严重的高浓度,造成对人类的危害,如著名的日本水俣病(汞中毒)就是这么引起的。食物链富集还可以通过生物将有毒物质扩散到很远的地区,甚至遍及全世界(如DDT),就连南极企鹅和北极的爱斯基摩人也难幸免。

66.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始于初级生产者(绿色植物)对太阳辐射能的捕获,通过光合作用将日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植物有机物质中的化学潜能,这些被暂时储存起来的化学潜能由于后来的去向不同而形成了生态系统能流的不同路径。

第一条路径(主路径):植物有机体被一级消费者(食草动物)取食消化,一级消费者又被二级消费者(食肉动物)所取食消化,还有三级、四级消费者等。能量沿食物链各营养级流动,每一营养级都将上一级转化而来的部分能量固定在本营养级的生物有机体中,但最终随着生物体的衰老死亡,经微生物分解将全部能量散逸归还于非生物环境。

第二条路径:在各个营养级中都有一部分死亡的生物有机体,以及排泄物或残留体进入到腐食食物链,在分解者(微生物)的作用下,这些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被还原为简单的C02、H20和其他无机物质。有机物质中的能量以热量的形式散发于非生物环境。

第三条路径:无论哪一级生物有机体在其生命代谢过程中都要进行呼吸作用,在这个过程中生物有机体中存储的化学潜能做功,维持了生命的代谢,并驱动了生态系统中物质流动和信息传递,生物化学潜能也转化为热能,散发于非生物环境中。

67.(1)生态系统生物组分的三大功能类群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2)生产者是指利用太阳能将简单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植物及能进行光合作用或化能自养作用的微生物。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进行光合生产即初级生产提供第一性产品。太阳能和无机营养物质只有依靠生产者才能输入生态系统成为系统中能流和物流的主要源头。(3)消费者是指以初级生产产物为食物的大型异养生物主要是动物。消费者的功能:①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②调节物种间的关系维持种群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③帮助植物传播花粉和(1)生态系统生物组分的三大功能类群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2)生产者是指利用太阳能将简单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植物,及能进行光合作用或化能自养作用的微生物。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进行光合生产即初级生产,提供第一性产品。太阳能和无机营养物质只有依靠生产者才能输入生态系统,成为系统中能流和物流的主要源头。(3)消费者是指以初级生产产物为食物的大型异养生物,主要是动物。消费者的功能:①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②调节物种间的关系,维持种群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③帮助植物传播花粉和

68.虽然人类是全球生态系统的主人但作为全球生态系统的一个种群其生存发展必然会受到各种生态因子的制约如地球、环境和食物等。人类的无限制发展和对自然界的掠夺导致了各种各样的危机。主要包括:(1)环境危机:包括臭氧层消耗、温室效应和气候异常、大气污染和酸雨等一系列问题;(2)资源危机:环境的退化把越来越多的人推向贫困而贫困又成了环境退化的推动因素因为绝望的人们只有消耗他们所依赖的资源。目前水资源和生物资源都遭到严重的破坏和污染;(3)能源危机:由于人类社会的工业化能源越来越成为虽然人类是全球生态系统的主人,但作为全球生态系统的一个种群,其生存发展必然会受到各种生态因子的制约,如地球、环境和食物等。人类的无限制发展和对自然界的掠夺导致了各种各样的危机。主要包括:(1)环境危机:包括臭氧层消耗、温室效应和气候异常、大气污染和酸雨等一系列问题;(2)资源危机:环境的退化把越来越多的人推向贫困,而贫困又成了环境退化的推动因素,因为绝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