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邓稼先R·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页。1.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2.品味语言,感受表达特色,揣摩关键句段的含义。3.理解邓稼先的成就和襟怀,体会本文思想内涵。学习目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2页。新课导入点击播放视频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3页。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39年10月,美国政府决定研制原子弹,1945年造出了三颗。其他国家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时间如下:苏联——1949年8月29日;英国——1952年10月3日;法国——1960年2月13日;印度——1974年5月18日。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4页。
中国于1966年12月28日成功地进行了氢弹原理试验。1967年6月17日由飞机空投的300万吨级氢弹试验获得圆满成功。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爆炸第一颗氢弹,中国只用了2年零8个月的时间,其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5页。走近作者【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三河镇,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等。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6页。
1949年,与恩利克·费米合作,提出基本粒子第一个复合模型。1956年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2017年2月,已放弃外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的原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杨振宁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7页。【邓稼先】(1924—1986年),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相关介绍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8页。他们是同乡同学情同手足的好朋友一个获诺贝尔奖蜚声世界半世纪一个为国造核弹隐姓埋名28载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9页。
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七周年。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写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这是一位科学家写的科学家评传。作者和邓稼先同志是中学同学、大学同学,在美留学期间又是同学。他自己说是“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读杨振宁教授的回忆文章,可以进一步了解邓稼先同志的才能、风格、思想和为人。写作背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0页。运用除虚构以外的多种文学艺术手法,再现人物生平经历和事迹,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刻画其鲜明形象和生动个性的一种文学体裁。文体知识传记文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1页。按传主对象的不同,传记文学可分为自传和他传。自传的传主是作者自己,它记述作者本人的生平事迹。他传,就是记述他人的生平经历的传记。按写作手法的不同,可分一般传记和评传。一般传记,不论是自传还是他传,以客观的传人记事为主,以评为辅,对所传对象可以不评或少评;而评传则既重写传主的生平事迹,又重对其事迹经历、言行思想、是非功过作分析和评价。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2页。字词积累氢弹
署名
奠基
开拓选聘颤抖qīngshǔdiàntuòpìnchàn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3页。夐
黯兮
鲜为人知
日曛
挚友
妇孺皆知xiòngànxīxiǎnxūnzhìrú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4页。【当之无愧】担得起某种荣誉,无须感到惭愧。【宰割】比喻侵害,压迫,剥削。【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用于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锋芒毕露】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部显露出来。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5页。【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多半用于形容人的伟大。【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谓人人皆知。【妇孺皆知】妇女儿童都知道,指某件事物众所周知,流传得很广。【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多指军人战死于沙场,借以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6页。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六部分的内容。提示1.文中的小标题2.抓住文中关键性的语句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4.某些段落的中心语句整体感知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7页。第一部分:在中国近代一百多年的历史背景下推出邓稼先。第二部分: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第三部分: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来写邓稼先。第四部分:作者为邓稼先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且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是自力更生的结果,感到骄傲。第五部分:邓稼先始终战斗在艰苦卓绝的第一线——戈壁沙滩。
第六部分:引述电报书信评价赞扬邓稼先崇高的精神品质。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8页。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这一百年的历史是怎样的?被侵略和压迫屈辱阅读第一部分:细读感悟只举1898年为例“租借”99年“租借”25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9页。
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民族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20页。为什么直到第一部分结束时才点出“邓稼先”的名字?内容上:任人宰割——倍感屈辱站起来了——扬眉吐气在读者已经有强烈的心理预期中,适时地点出“邓稼先”的名字,达到醒目有力,震撼人心的效果。结构上:承上启下巨大贡献——默默奉献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21页。阅读第二部分:第10段中“立即”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立即”指立刻,表明邓稼先没有停留就马上回国了,表现出他热爱祖国、立志报效祖国的崇高思想。从本部分中,可以看出邓稼先是怎样的人?(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热爱祖国、贡献巨大、极度负责、坚持不懈等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22页。奥本海默邓稼先
国籍
职务
功劳学术水平文化背景性格为人美国中国原子弹设计领导人本国原子弹工程成功的功臣相当美国文化中国传统文化锋芒毕露善于辞令复杂的人最不引人注意忠厚平实真诚坦白“纯”、朴实(同)(同)(同)(异)(异)(异)阅读第三部分: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23页。为什么要拿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比较?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24页。
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对中国社会、美国社会各有深入的认识。你欣赏奥本海默“打断别人的报告”的做法吗?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25页。阅读第四部分:如何理解小标题?看似两方都没有肯定,但是在阅读本段之后,可以发现:作者为同学的成功而骄傲,更为祖国的崛起而自豪。以此为小标题,一方面吸引读者,另一方面也极精炼地概括了自己为朋友为祖国而骄傲自豪的情感。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26页。从本部分中,可以看出邓稼先是怎样的人?(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认真、谨慎、为人忠正、实事求是、严谨、胸怀坦荡、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等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27页。原文:浩浩乎!平沙无垠,敻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阅读第五部分:诵读《吊古战场文》并翻译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28页。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象飘带一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幽暗啊悲惨凄凉,北风悲号,天日昏黄。飞蓬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鸟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就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覆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译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29页。为什么要引用《吊古战场文》?渲染了古罗布泊荒无人烟、凄凉萧索的环境气氛,从侧面暗示邓稼先的工作环境极其艰苦。同时也含蓄地将研制“两弹”比作一场猛烈的战争,衬托出他为国家不辞劳苦、甘于奉献的精神。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30页。“我不能走”体现了邓稼先哪些品质?
在危难面前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对工作极端负责、身先士卒的优秀品质。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31页。“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目标。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阅读第六部分: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32页。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引子,等于是个帽子。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它是以同奥本海默对比的方式突出地表现了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第四部分从另一角度,写出邓稼先贡献之大。这一部分也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具体介绍了邓稼先在戈壁滩率领部下搞原子弹的情形,表现了邓稼先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这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第六部分是全文的总结。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33页。写法探究1.小中见大的艺术表现手法
邓稼先在我国现代国防和科学发展史上是一个不平凡的人物,但作者在赞颂他的伟大精神时,却侧重选择了一些平常小事,于细微处见深情,于平凡中见高尚。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34页。2.句式多变
(1)有时句式十分整齐,如“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部分,举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又如“‘两弹’元勋”部分,按时间顺序介绍邓稼先的简历和贡献,句式也相对整齐。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35页。
(2)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例如“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这一部分中,第四段介绍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长句和短句就交错使用。
长短句交错使用,形成一种交错美。长句便于表达较复杂严密的意思;短句显得活泼,节奏快。结合起来有特殊的表达效果。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36页。
这篇文章歌颂了邓稼先忠厚谦虚、真诚朴实的思想品格,以及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身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中华民族的深情,对有着50年友谊的老朋友的深情。课堂小结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37页。赤子情怀→信念坚定永恒价值崇高的爱国情怀伟大的人格魅力邓稼先板书设计历史背景→杰出的历史性人物生平经历和贡献→“两弹”元勋气质品质→真诚坦白朴实奉献创造奇迹→自己制造自豪骄傲工作情况→身先士卒不怕牺牲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38页。
根据刚才的探究,我们知道了邓稼先不愧为“两弹元勋”的称号,现在,请你书写100字左右的颁奖文,概述邓稼先的品质和历史功绩,隆重地为他颁奖……随堂练习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39页。示例:当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当五星红旗升起在联合国的上空。是他,长空铸剑,吼出雄师的愤怒;是他,以身许国,写下山河的颂歌。殷红热血,精忠报国,他是共和国忠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40页。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睡狮千年,睡狮千年,一夫振臂万夫雄。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翼翼长城,天府之国,取多用宏,皇帝之胄神明种。风虎云龙,万国来同,天之娇子吾纵横。中国男儿拓展延伸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41页。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睡狮千年,睡狮千年,一夫振臂万夫雄。我有宝刀,慷慨从戎,击楫中流,泱泱大风,决胜疆场,气贯长虹,古今多少奇丈夫。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42页。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R·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43页。1.把握文章内容,梳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2.品味语言,揣摩语句含义,理解文中细节描写的作用。3.学习闻一多先生崇高的品格和革命精神。学习目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44页。新课导入七子之歌·澳门你可知“mu-cau”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45页。走近作者【臧克家】(1905—2004年),山东潍坊诸城人,笔名少全、何嘉。是闻一多的学生,现代诗人,忠诚的爱国主义者。1932年开始写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这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我们学过了他的诗作《有的人》。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46页。【闻一多】(1899—1946年),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相关介绍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47页。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48页。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49页。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1980年2月12日《人民日报》,是臧克家对闻一多精神的颂扬之作。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国立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徒,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二人相知很深。40年代,两人多有书信往来。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50页。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
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闻一多经历简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51页。字词积累地壳炯炯赫然
淋漓气冲斗牛澎湃qiàojiǒnghèdǒupéngpàilínl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52页。
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整体感知作为学者;作为革命家。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53页。阅读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第一部分:(1-7)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特点。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54页。作者写“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怎样起笔的?有何好处?细读感悟“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阅读第一部分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55页。好处:(1)结构:直接点题,开门见山,引起悬念。(2)内容:将闻一多先生的行为和别人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层层深入,更能表现闻一多先生的品质。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56页。朗读,释义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作诗的兴趣起,发越抬头看,越觉得高。弥,更加。越用力钻研,越觉得深。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57页。“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是什么意思?“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58页。“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什么意思?“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指寻找使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目的在于救国。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59页。“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
为什么不用“研究”而用“钻探”?这是比喻,更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刻苦钻研精神。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60页。朗读,释义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兀兀,用心劳苦的样子。穷,尽。一年到头劳苦不息。出自韩愈的《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眼睛不暗中看一看家里的园圃,形容专心致志。空闲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61页。解释:望闻问切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望诊是第一步。望:观察病人的颜色、舌苔、表情、发育情况等;闻:听和嗅,即听病人的说话声音、咳嗽、喘息,并且嗅出病人的气味;问:询问病人自己所感到的症状、以前所患过的病等;切:用手诊脉或按腹部诊察有没有病块等。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62页。“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这一句该怎样理解?“望闻问切”是拟人,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意思是闻一多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63页。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这句是什么意思?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却乐在其中,全力进行学术研究。“它”指深夜灯火。“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表现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潜心研究的怡然自适,与“大开光明之路”一脉相承。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64页。“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先生什么精神?表现他治学的刻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65页。朗读: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66页。解释:群蚁排衙衙(yá),衙门。旧时官署陈设仪仗,属吏依次参谒长官,叫排衙。群蚁排衙,指许许多多的蚂蚁排列成行。表现闻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他的以十万百万字计的手稿,都是密密麻麻写得工工整整的蝇头小楷,好像群蚁排衙。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67页。朗读,释义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现。闻一多研究极其用功,常常半个月不下楼,人送雅号:何妨一下楼。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68页。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这句该怎样理解?“潜心贯注”“心会神凝”““何妨一下楼”意思一致,都是说闻一多研究极其用功,用心极专极深,别的任何事情不能使他分心。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69页。5、6两段起什么作用?小结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而且做出了卓越的成绩。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70页。作者举了哪三部著作表现闻一多先生在学术上的卓越成就?《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71页。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形象。先生是一位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废寝忘食,潜心学术,不畏艰辛、治学严谨、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言行一致的爱国者。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72页。朗读,释义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迥jiǒng,远。差得很远,完全不同。既,已经。既往,过去。与过去完全不一样。阅读第二部分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73页。表情朗读: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74页。
局势的恐怖与闻一多的大义凛然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他说到做到,“做”比“说”甚至更坚决有力。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75页。释义,然后表情朗读: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斗,北斗星;牛,牵牛星。斗牛,泛指天空。形容怒气很盛。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76页。表情朗读: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77页。后半部分是仅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吗?不仅是写再“说”。而是把“说”和“做”糅合起来写。正如课文所写: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78页。作者选取哪几件事表现闻一多的“做”?搞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大骂特务参加游行示威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79页。后半部分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什么品格?表现闻先生言行一致,以生命为代价求民主反独裁的高尚人格。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80页。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的形象。正直无畏、英勇无畏、视死如归、大义凛然、言行一致、勇于献身的青年运动的领导人。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81页。文章两个部分之间是如何衔接的?有何作用?
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进行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82页。作用:
用这些高度概括的话过渡,衔接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83页。
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内容探究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84页。1语言描写: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这两句话表现了作为卓越的学者的闻一多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2)“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表现闻一多大无畏的革命精神。2肖像描写: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都具体表现闻一多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3细节描写:“一个又一个的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表现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的精神。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85页。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外貌有许多具体描写。这些描写都能起到具体再现闻一多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历历在目,触手可及,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86页。叙述、描写抒情化。作者带着对恩师的敬佩之情和对好友的赞美之情写作,能把平常的句子变得不平常。作者在记叙和描写中带上了自己对闻一多怎样的情感?写作要有真情实感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87页。知遇相惜亦师亦友
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发布,一位20多岁的考生数学零分,作文也只写了三句带感慨的新诗:“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按说,这位考生铁定无法录取。不过,问题是他碰上了一位慧眼识货的主考官。这位主考官就是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闻先生从这三句杂感诗中发现了这位青年身上潜伏的才气,一锤定音破格录取。果不其然,这位青年没有辜负闻先生的期望,很快就发表了一首又一首的新诗,并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这个青年就是后来享誉诗坛的臧克家。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88页。臧克家于1930年起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1932年回清华任教后写信给臧克家说:“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已经够了。”可见相知之深。1933年臧克家准备出版诗集《烙印》,因当时名不见经传,书店不愿出版他的诗集。闻一多联络王统照等人,替他出资发行《烙印》,又在大型杂志上撰文介绍。40年代,两人多有书信往来,如课文中提到的“他在给我的信上说……”,这是闻一多在接到臧克家赞扬他的信后,于1944年9月11日写的回信;课文中提到的“1944年10月12日”那封信,是答复臧克家欲至联大教书的问询的。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知遇相惜亦师亦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89页。写法探究1.选材精当
作者所选材料,具有典型性,能以少胜多。对“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只选取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了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发表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作为例证。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90页。2.精于剪裁
(1)材料的使用,作者根据表现中心的需要,有取有舍,有繁有简。如闻一多先生研究唐诗,作者并没有写他研读的过程,而是着重写他研究的目的和态度,突出了闻一多先生研究学问的目的在于救国。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91页。
(2)从详略上说,研究唐诗,写得详细;而对于写作《楚辞校补》和《古典新义》两事,只用了一小段,强调“做”了“也没有说”的意思。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92页。3.夹叙夹议的写法
(1)本文实际上是以议论来结构文章的。第一、二段是第一部分的纲领,第七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
(2)第八、九两段是第二部分的纲领,最后一段则是第二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这两处也都是议论。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93页。
(3)文章多次用到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而所有的这些照应,又几乎全都是议论。由此可见议论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94页。闻一多先生既是卓越的学者,又是大勇的民主战士,他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我们要学习他为探索救国救民之道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的精神,学习他为民主革命事业无所畏惧,视死如归的精神,健全自己的人格,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课堂小结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95页。板书设计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学者革命家写作《唐诗杂论》写作《楚辞校补》写作《古典新义》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发表演说参加游行示威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说了就做说做一致口的巨人、行的高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96页。随堂练习
有人说闻一多这种“做了也不一定说”的做法已经过时,作为当今青少年应该学会“推销自己”,争得为社会做贡献的机会。针对这种社会现象你是怎样看待的?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97页。拓展延伸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98页。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别了,司徒雷登》毛泽东赞扬闻一多: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99页。死水这是以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废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00页。红烛啊!这样红的烛!红烛红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一误再误;矛盾!冲突!红烛啊!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红烛颂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01页。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红烛啊!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02页。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红烛啊!流罢!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03页。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演讲比赛《最后一次演讲》(片段)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04页。回忆鲁迅先生(节选)R·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05页。1.自主阅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思考批注中的问题。2.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精神品质,理解作者感情。3.揣摩重点语段含义,品味作者语言细腻的特点。学习目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06页。新课导入点击文字播放视频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07页。走近作者【萧红】(1911—1942年),原名张迺莹,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她的一生在苦难中挣扎、抗争,萧军的出现直接影响了其命运并引发她开始文学创作。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08页。【代表作】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中篇小说《生死场》《小城三月》等;短篇小说《三个无聊人》《王阿嫂的死》等;散文《天空的点缀》《在东京》等。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09页。写作背景
本文节选自萧红长篇回忆性叙事散文《回忆鲁迅先生》,作于鲁迅逝世三年后。萧红是一位经常从记忆深处挖掘写作素材的作家,而这篇文章是她这类作品的代表作。作者将自己与鲁迅交往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剪裁提炼,组织成文。节选部分共分八个生活片段叠加而成,自然空行成段。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10页。
全文布局自由随意,用女性独有的敏锐目光悉心观察,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灵动传神的细节,以质朴浅白清新隽永的语言,于细微之处写出了一个真实的、充满人情味的活生生的鲁迅,彰显了一代伟人鲁迅的思想和人格。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11页。【鲁迅】(1881—1936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相关介绍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12页。【代表作】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集《呐喊》《彷徨》;
散文诗集《野草》;
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杂文集《热风》《坟》《华盖集》等。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13页。咳嗽调羹瞿秋白
揩阖疙瘩字词积累sougēngkāihéqúgēda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14页。【会心】已经领会,明白对方的意思了。【深恶痛绝】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嘱咐】叮嘱,吩咐。【存心】心里怀有的念头。【抹杀】完全勾销,一概不承认。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15页。文中的鲁迅给你的总体印象是怎样的?可敬的长者;可亲的父亲;有血有肉的伟人;幽默风趣的智者。整体感知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16页。阅读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第一部分:(1)概括写鲁迅先生“笑”的情态,突出其笑声“明朗”的特点。第二部分:(2)概括写鲁迅先生“走”的情态,突出其走路“轻捷”的特点。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17页。第三部分:(3-13)概括写鲁迅先生的待人、饮食情况。第四部分:(14-17)鲁迅先生同“我”开玩笑。第五部分:(18-23)写“我”和鲁迅先生一家对“天晴啦,太阳出来啦”的喜悦之情。第六部分:(24-26)写鲁迅先生对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的态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18页。第七部分:(27-30)鲁迅先生对自己的原稿及校样纸随随便便的态度。第八部分:(31-34)许先生每天愉快地从早忙到晚。第九部分:(35-40)夜里去看电影时,鲁迅先生对“我们”的照顾。第十部分:(41-42)写鲁迅先生的休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19页。第十一部分:(43-54)鲁迅先生夜间写文章时的情景。第十二部分:(55-60)鲁迅先生对海婴的信任。第十三部分:(61-63)鲁迅先生在小事上也认真细致。第十四部分:(64-67)鲁迅先生不顾自己的身体健康,忘我地工作。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20页。本文叙述了鲁迅先生哪些生活琐事?刻画了鲁迅先生什么样的形象特点?神情姿态:细读感悟鲁迅的笑、鲁迅走路的姿态乐观开朗、平易近人。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21页。饮食起居:喜欢北方饭、对萧红做的韭菜合子吃地开心简单随和、体恤他人。待人接物:读青年来信、不在意自己的原稿和校样、陪客人严格、宽容、和蔼、热情。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22页。休闲娱乐:开玩笑、看电影、翻书休息幽默风趣、珍惜时间。工作习惯:深夜工作、病中工作不同寻常、忘我精神。日常琐事:吃鱼丸、包书严谨、细致、认真。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23页。
本文虽然看似杂乱,但有一个情感上的线索。全文除了许广平先生的一句极为朴实的感叹,没有一个地方有直接的赞美,却处处透露出对鲁迅先生的爱戴、赞美和景仰。同样的,没有一个“悲”字,但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沉重的悲伤。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24页。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但本文却大量细致地记叙他的工作、生活琐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更真实。伟人也像凡人一样会生病,会害怕,也聊天、看电影,也有自己的生活特点和习惯,这就给了读者一个活生生的、真实的鲁迅。这样的鲁迅,更让人觉得可亲。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25页。
(2)更直观。通篇都是对鲁迅的工作生活琐事的记叙,让我们直接感受到鲁迅的为人、做事、对待生活、对待工作方面的许多感人之处,以及他思想、性格方面的不少特点。而这些都不是通过作者的抽象说教中来的。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26页。
(3)更真挚。通篇的细节描写,基本上都是白描,几乎无一评论,无一直接抒情,而真情毕现。尤其是写到鲁迅生病之后的各个细节,看似完全平静的叙述,无一“悲”字,但悲剧色彩流溢其间,读来令人心酸。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27页。
(4)更有趣味。关于鲁迅的许多富有趣味的生活细节的描叙,可以引起读者的浓厚的阅读兴趣。(5)更有表现力。也就是所谓以小见大的写法的最大的妙处。文中许广平的一句话十分恰当:“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富有思想含量。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28页。
本文除了写鲁迅之外,还写了其他的什么人?写这些人有什么作用?还写了“我”(作者萧红)、海婴、许广平。
作用:从侧面烘托鲁迅,起到烘云托月的表达效果。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29页。
①写“我”的亲见、亲闻,一是使所叙之事更为真实,二是使情感的抒发更有感人的力量(抒情的张力)。例如平静的叙述中饱含的深刻的情感,尤其是“悲”感。②写海婴,主要是通过海婴的年幼无知,童言无忌,从侧面表现鲁迅对孩子的慈爱。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30页。
③写许广平,是更典型的侧面烘托。例如她对鲁迅先生工作的支持,尽管整天为家庭琐事忙忙碌碌,但却能让鲁迅先生有更多的时间忙于工作。她的坚强也反映了鲁迅的坚强。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31页。
文中有许多细节描写,找出来并赏析。品味语言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32页。
写鲁迅笑的神态,形象生动。寥寥几笔,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1.“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33页。2.“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样黑大”
刻画了鲁迅先生深夜坐着工作的情景,表现了鲁迅先生就像一个斗士在漫漫黑夜里孤独而坚忍地战斗,用自己坚强的意志迎接黎明。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34页。这样开玩笑的话,可见鲁迅先生的幽默风趣。3.“我一走进卧室去……‘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鲁迅的严谨。4.“鲁迅先生把海婴……‘他说不新鲜……就抹杀是不对的。’”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35页。写法探究1.语言朴实。
本文记叙了鲁迅先生的一些琐事,语言朴实,刻画了一个真实、富有人情味、生活化的鲁迅,充满了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爱戴之情。在文中,作者很少用“他”来指称鲁迅,多称“鲁迅先生”,更多的时候,作者将这种崇敬和爱戴之情不露痕迹地融在了对琐事的叙述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36页。2.善于撷取生活琐事,捕捉细节。
作者把自己与鲁迅先生交往过程中的情绪体验原生态地表达出来,把自己对鲁迅先生的情绪记忆真实地加以再现。这种把生活碎片、细节、意象性的事件加以串并的结构方法,更接近生活的本真状态,也更具有一位女性作家直觉思维的特性,从而更便于凸显具体生活中的鲁迅。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37页。
这篇散文通过对鲁迅先生的笑声、走路、待人接物、饮食起居、与家人相处、会见朋友、读书写作等生活细节的描述,展现了一个真实、富有人情味、生活化的鲁迅形象,表现了鲁迅先生高尚的品格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热爱、景仰和怀念之情。课堂小结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38页。板书设计回忆鲁迅先生(节选)鲁迅先生的琐事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以小见大烘云托月可亲可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39页。1.请以“鲁迅先生,我想对你说”为开头,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随堂练习
鲁迅先生,我想对您说:“您留给了我们一笔巨大的物质精神财富,其中有您爱国爱民的精神,有您关心帮助他人的品格,有您对读书的思考。但是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您对珍惜时间的感悟。”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40页。2.结合课文内容及自己对鲁迅的了解,补充对联:上联:俭朴热忱甘于奉献下联:无私宽广不求报答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41页。孙权劝学R·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42页。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2.分析人物对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3.体会读书学习的重要性,从中获得启迪。学习目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43页。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公曰:“善哉!”新课导入师旷劝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44页。【司马光】(1019—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走近作者【著作】《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45页。
《资治通鉴》: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46页。相关介绍【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71岁,在位24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47页。【吕蒙】(178年—219年,一说180年—220年),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人。少年时不读书,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跟随孙权打仗有功,官拜虎威将军,倍受孙权、鲁肃信赖。鲁肃去世后,代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名扬三国。后不久病死。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48页。【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三国时吴王的得意谋臣,倍受赏识。从小丧父,靠祖母抚养。他少有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射。他一生最大的功绩是倡导、促成并终身不易地竭力维护孙刘联盟,使三足鼎立之势能够形成。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49页。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整体感知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50页。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51页。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再读课文,结合注释翻译。推托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当道,当权。事务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52页。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古时王侯的自称。研究儒家经典。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语气词,后写作“耶”。只,只是。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53页。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来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你说事务多,比起我来怎么样?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54页。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到,等到。经过古县名,治所在今湖北黄梅西南。如今,现在。才干和谋略。不再是。指吴县,今江苏苏州。吕蒙的小名。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55页。译文: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56页。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称。重新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知晓事情。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57页。译文: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呢!”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58页。但当涉猎当涂掌事助动词,应当动词,正一词多义见往事耳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了解知晓重点积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59页。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研究今:治理)古今异义1.蒙辞以军中多务(古:推托今:美好的词语)3.及鲁肃过寻阳(古:等到今:以及)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60页。5.但当涉猎(古:只是今:转折连接词,但是)4.即更刮目相待(古:重新今:更加)6.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当时掌管经学的学官今:学位名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61页。8.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古时王侯的自称今:独自,孤独)7.见往事耳(古:历史今:过去的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62页。文章关于“学”写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孙权劝学学细读感悟吕蒙就学鲁肃赞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63页。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卿言多务,孰若孤?(揭示学习的必要性)
(学习的目的、方法)
(委婉的批评)(现身说法,读书的益处)找出孙权“劝学”的具体语句,并分析他是如何劝说成功的?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64页。文中从哪些方面表现出吕蒙进步之大?结合文句作答。“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语言夸赞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具体行动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65页。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66页。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孙权:“不可不学!”——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语气坚决、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不悦、责备。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吃惊,赞叹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深感自豪
(孙权)(鲁肃)(吕蒙)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67页。总结概括三人的性格特征。孙权吕蒙鲁肃对部下要求严格、循循善诱、有耐心、平易近人、好学等。敬才爱才、真诚忠厚、讲礼节。劝赞知错能改、谦虚好学、有军人的坦诚豪爽、有幽默感等。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68页。文中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对你有什么启示。扩展延伸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69页。1、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2、不能因为事务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3、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或意见并去做;4、一个人只要广泛的涉猎,终会有所成就;5、不但自己要学习,还要带动附近的人一起学习,共同进步......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70页。
本文是根据先前的史书改写的,仅119个字,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不仅保留了原文的精华,保持了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练的文笔突出了人物的风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写之作。写法探究1.记事简练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71页。
本文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2.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72页。
本文通过孙权劝勉吕蒙学习的故事,突出了孙权关心下级,耐心说服,不以权势压人的行为,赞扬了吕蒙接受意见并努力学习并有所成就的品质,告诉了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说明了人只要肯学,就会大有长进,成年人也是如此。课堂小结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73页。孙权劝学侧面表现板书设计孙权:吕蒙:鲁肃:劝学不可不学涉猎、见往事常读书,大有所益善劝辞学——就学——才略大有长进大惊——结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74页。孙权吕蒙鲁肃劝辞惊豪非吴下阿蒙军中多务不可不学当刮目相待(现身说法)(侧面描写)板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75页。
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他称(除一般他称,又有爱称、敬称等)。说说你知道的称谓语。随堂练习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76页。1.称呼对方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嫒——尊称对方的女儿;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令亲——尊称对方的亲戚;令郎——尊称对方的儿子;令高足——尊称对方的学生。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77页。妻父称——丈人、岳父、泰山;别人家庭称——府上、尊府;父去世称——先父、先严、先考;母去世称——先母、先慈、先妣;同辈去世称——亡兄、亡弟、亡妹、亡妻。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学课件全文共473页,当前为第178页。2.称呼自己家父——谦辞,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家母——谦辞,对人称自己的母亲;家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深化家校共育策略
- 2025年武汉外校初中入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媒体之路介绍
- 营养学在防治疾病中的作用
- 综合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温度》重点解析试卷(含答案解析)
- 奶香风设计方案
- 年中员工大会总结
- 女性生理疼痛宣教
- 解析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 解析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详解版)
- 《蜡染与扎染》课件+2025-2026学年人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
- 2025年襄阳市襄城区总工会公开招聘工会协理员1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北京银行笔试行测判断推理真题
- 吉林省长春五十二中赫行实验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 2025年新疆农业土地流转合同协议
- 通信登高作业安全培训课件
- 互联网技术岗位入门考试题库
- 市护理质控中心工作总结
- 2025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考前三十页纸
- 幼儿园三重一大集体决策管理方案
- 全混声唱法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