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地区经济分析报告_第1页
山东地区经济分析报告_第2页
山东地区经济分析报告_第3页
山东地区经济分析报告_第4页
山东地区经济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山东省(文字分析篇)9090990地域经济分析汇报目录TOC\o"1-4"\h\z\u第一部分山东省经济发展形势概述 1第一章经济运行主要特点分析 1第一节宏观调控效果分析 11、国家重点控制领域投资显著下降 1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 2第二节经济增加速度效益分析 31、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32、非公有制工业快速增加 33、制造业拉动作用显著 34、工业品市场占有能力不停增强 35、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升 36、财政收入增加较快 4第三节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分析 41、半岛城市群主要经济指标居前 42、中西部地域经济快速增加 4第四节农村经济发展特点分析 4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加 42、农民人均税费支出下降人均收入上升 53、农村投资大幅度增加 5第五节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分析 51、固定资产投资增加 52、民间投资能力不停增强 53、新开工项目结构逐步优化 64、资金起源渠道拓宽 6第六节消费需求情况分析 61、城镇居民消费支出连续增加 62、城镇市场活跃 63、餐饮业逐季升高 64、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速度加紧 65、旅游市场充满活力 7第七节其余经济情况分析 71、外经外贸继续增加 72、高新技术产业不停加强 73、个体私营经济投资活跃 7第二章山东省工业利润情况分析 8一、扩大生产规模 8二、以质量赢得市场 8三、加强技术创新 8四、开发新产品 9五、产品结构调整加紧 9六、加强成本控制 9七、寻找新利润增加点 10第二部分山东省企业发展制约原因分析 11第一章制约工业企业发展原因 11一、企业资金和项目用地担心 11二、企业继续承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 11三、电煤政策与市场价格矛盾影响煤炭企业经济利益 11四、运力不足对企业发展瓶颈制约作用严重 12五、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增加企业税负 12六、国有企业经济负担沉重 12第二章制约民营企业发展原因 13第一节民营企业经营环境总体情况 13第二节影响民营企业发展原因分析 141、资金不足制约企业发展 142、缺乏人才优势内部管理水平不高 143、社会负担没有显著减轻 144、能源运力担心影响企业经营 15第三章制约小型企业发展原因 16一、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生产成本加大 16二、局部地域电力担心影响部分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16三、企业融资难及资金起源渠道单一 16四、竞争优势不强企业发展连续性差 16五、新产品研发投入少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17六、产品销售区域较小产成品存货回升 17第三部分山东省与其余省市投资比较 18山东省投资与苏粤浙比较 18一、总体情况分析 18二、组成情况分析 18三、项目情况分析 18四、地产开发情况分析 18第四部分山东省投资问题分析 19山东省投资存在主要问题 19第一节资金土地问题对在建项目和新开工项目标影响 19第二节关于第三产业投资比重过低问题 19第三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总量情况 19第五部分山东省消费与生产关系分析 20第一章城镇居民家庭消费结构演变过程 20一、第一节第一次演变改革开放早期 20二、第二次演变80年代末90年代初 20三、第三次演变现在所经历消费结构升级阶段 21第二章消费结构升级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 22一、消费结构升级换代层次性和阶段性为优化产业结构带来机遇 22二、热点消费品产业链效应为产业结构调整带来机遇 221、汽车 232、住房 23第三章影响消费结构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原因 25一、消费结构断层影响产业结构升级 25二、消费结构不合理妨碍产业结构升级 25三、城镇消费结构差异给产业结构升级带来不利影响 26四、消费结构层次不高影响产业结构升级进程 26五、消费结构升级迟缓妨碍产业结构升级 26六、不合理消费体制和消费政策是制约产业结构升级制度性障碍 27第六部分对山东省整年经济走势预测 28第一部分山东省经济发展形势概述第一章经济运行主要特点分析三季度经济运行特点:速度较快、效益很好、活力较强前三季度山东省实现地域生产总值10575.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加15.0%,增幅同比提升1.8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加值1195.7亿元,增加5.1%,对GDP增加贡献率为3.7%,拉动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007.6亿元,增加20.1%,对GDP增加贡献率为71.8%,拉动10.7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5506.6亿元,增加20.3%,对GDP增加贡献率为66.3%,拉动9.9个百分点,是拉动经济快速增加主要动力。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372.1亿元,增加10.3%,对GDP增加贡献率为24.5%,拉动3.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百分比由上年同期11.1:55.6:33.3改变为11.3:56.8:31.9。宏观经济景气高位运行。依照对3000家企业景气调查,三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135.1,企业景气指数138.0。工业、批发零售贸易业、房地产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社会服务业景气指数均在高位运行。企业家对宏观经济预期充满信心,经济增加微观基础较为稳固。第一节宏观调控效果分析1、国家重点控制领域投资显著下降从新开工项目、土地购置面积、资金到位情况看,相对去年下六个月以来发展态势,今年经过宏观调控都开始逐步地趋于稳定增加,增幅回落,确实反应出宏观调控取得显著成效。从严格控制“三大建材”季度投资走势看,调控效果更为显著。三季度钢铁行业新开工项目数由一、二季度增加216.0%、32.9%转为下降43.1%,施工项目投资额增速由一、二季度314.2%、158.9%回落到30.8%。三季度铝行业新开工项目数降速由一、二季度25.0%、11.7%下降到16.3%,施工项目投资额增速由一、二季度140.0%、257.4%回落到43.9%。三季度水泥行业新开工项目数由一季度增加47.9%转为二季度下降5.2%并连续下降到三季度26.2%,施工项目投资额增速由一、二季度93.6%、22.3%转为下降3.5%。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继续回落。前三季度房地产投资增加35.4%,较一季度和上六个月分别回落28.7和0.1个百分点。房地产购置土地面积仅增7.0%,前三季度房地产土地开发投资额由一季度增加12.9%、上六个月下降28.9%连续下降到36.4%。商品房空置面积下降18.9%。金融运行较为平稳。9月末,山东省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为14049.5亿元,比年初增加1606.4亿元,新增同比下降22.8%。其中企业新增存款同比下降53.3%。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11527.6亿元,比年初增加1212.3亿元,新增同比下降30.2%。其中短期新增贷款下降21.8%,中长久新增贷款同比增加6.2%。9月份贷款投放量较5―8月份显著增多,新增贷款201.1亿元,同比多增80.9亿元,重点支持了农业基础产业并缓解了工业企业流动资金担心情况。市场价格涨势趋于平缓。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前三季度,受粮食、肉禽蛋和部分服务项目价格上涨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4.1%。其中消费品价格上升4.7%,服务项目价格上升2.4%。城市上升3.4%,农村上升4.9%。若剔除食品价格上涨11.1%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仅上升1.1%。受燃料动力类、黑色及有色金属材料类和农副类产品价格上涨影响,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升13.8%,工业品出厂价格上升6.1%。即使上游产品价格总体仍在上涨中,但部分生产资料尤其是投资品价格涨势显著趋缓。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涨幅由一季度8.6%、二季度8.2%逐步回落到三季度7.6%。房地产价格涨幅由二季度11.5%回落到三季度11.3%。与上月相比,9月份剔除食品价格上涨影响居民消费价格仅涨0.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微升1.4%,工业品出厂价格微升0.6%。第二节经济增加速度效益分析前三季度,山东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595.8亿元,增加26.6%,增幅同比提升4.6个百分点。产销率逐季提升,由年初96.2%提升到98.1%。1、轻重工业协调发展轻、重工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664.2亿元和2931.6亿元,依次增加27.0%和26.3%。工业生产逐步向满足消费和投资双重需求均衡发展。2、非公有制工业快速增加股份制工业实现增加值2401.1亿元,比重由上年末47.2%提升到52.2%,增加27.5%。外商及港澳台和其余经济类型工业分别增加29.4%和37.9%。3、制造业拉动作用显著制造业实现增加值3807.6亿元,增加30.5%,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25.7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工业增加值增加36.6%,占制造业比重达成24.1%。4、工业品市场占有能力不停增强工业品出口增速加紧,实现出口交货值1926.3亿元,增加34.4%,同比提升5.3个百分点。实现出口产品销售收入增速由一、二季度30.9%和40.3%上升到三季度41.9%。销往省外产品销售收入增加35.9%,较上年末提升5.5个百分点。这反应出山东省工业品结构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能力在不停提升,市场拥有率在不停扩大。5、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4783.3亿元,增加41.0%;实现利润950.8亿元,增加46.9%;实现利税1585.7亿元,增加41.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逐月上扬,达成181.0,同比提升20.7个百分点。6、财政收入增加较快实现地方财政收入601.0亿元,按可比口径增加26.4%,同比提升6.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收入稳步提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32.8元,增加12.1%,同比提升2.5个百分点。第三节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分析1、半岛城市群主要经济指标居前前三季度,半岛城市群8市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山东省前列。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利税依次占山东省69.6%和68.9%;规模以上投资和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幅分别占山东省65.6%和63.5%;进出口总额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占山东省85.9%和82.8%;地方财政收入占山东省64.4%。2、中西部地域经济快速增加工业销售收入、利润、利税、投资、进出口、地方财政收入快速增加,增速依次较半岛城市群高6.9、9.5、10.0、3.6、19.4和2.8个百分点。促强扶弱战略取得显著成效。30个经济强县有29个地域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山东省平均水平,30个欠发达县地域生产总值增速均高于山东省平均水平。第四节农村经济发展特点分析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加前三季度,山东省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72.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加4.6%。整年粮食有望实现丰收,小麦播种面积增加较多。预计整年粮食总产3500万吨,比上年增加1.9%。其中秋粮总产1915万吨,比上年增加2.4%。预计整年棉花总产104.5万吨,增加19.2%。伴随农民种粮主动性深入提升,今年山东省小麦秋冬播面积继续扩大。据对山东省39个调查县秋冬种植意向调查推算,今年山东省秋冬播小麦面积4687万亩左右,同比增加282万亩,增加6.4%。农民收入保持快速增加。2、农民人均税费支出下降人均收入上升前三季度,山东省农民人均税费支出48.4元,同比下降42.1%。粮食直补使农民人均增收9.3元。在农产品生产价格全方面上扬、农村劳动力转移加紧以及税负减免和粮食直补等多个有利原因推进下,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快速增加。前三季度,山东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888.1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24.4元,增加17.2%,增幅同比提升10.6个百分点,较城镇居民收入高5.1个百分点,创1997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其中农产品价格上涨增加收入220元,外出务工增加收入127.5元,粮食直补、农业税率下降等政策性原因推进增加收入44.7元。畜牧渔业全方面发展。3、农村投资大幅度增加前三季度,肉类总产量496.9万吨,同比增加3.3%;禽蛋产量300.2万吨,增加1.3%;奶类产量128.8万吨,增加28.4%;水产品总产量440.3万吨,增加6.7%。前三季度农村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982.4亿元,增加93.3%,比城镇规模以上投资增幅高60.9个百分点。其中农林牧渔投资132.3亿元,增加88.8%。达成近年来最高水平。第五节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分析1、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704.5亿元,增加48.7%。城镇规模以上投资完成3722.1亿元,增加32.4%。2、民间投资能力不停增强完成投资额4090.0亿元,增加63.9%,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1.7%,成为推进投资连续快速增加主要力量。3、新开工项目结构逐步优化亿元以上重大建设项目2241个,增加43.3%;完成投资2326.7亿元,增加60.5%。新开工项目标平均规模由上年同期1596万元提升到2168万元。4、资金起源渠道拓宽农业、农副食品加工业、装备工业、交通运输仓储业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新开工项目增多。前三季度到位资金5849.3亿元,增加47.4%。其中,银行贷款增加27.4%,占资金起源12.0%;利用外资增加42.5%,占资金起源4.3%;自筹资金增加53.4%,占资金起源71.6%。第六节消费需求情况分析1、城镇居民消费支出连续增加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917.0元,增加8.9%;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1470.8元,增加11.8%。山东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72.3亿元,增加13.4%,比一季度和上六个月分别提升1.0和0.1个百分点。2、城镇市场活跃县及县以上城镇市场零售额2368.5亿元,增加14.1%;县以下农村市场零售额803.8亿元,增加11.6%。城镇增幅差距由上年同期3.1缩小到2.5个百分点。3、餐饮业逐季升高实现零售额411.5亿元,增幅由一季度14.2%、上六个月16.7%上升到17.3%,同比提升6.0个百分点。4、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速度加紧建筑及装潢材料、家俱和家用电器类销售十分旺盛。通讯资费不停下调,深入刺激了移动电话普及,使通讯器材类商品销售增加47.3%,私人购车数量快速增加,汽车类商品增加33.4%。居民家庭消费档次提升。9月末,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汽车2.2辆,增加81.0%;电脑36.3台,增加21.3%;移动电话118.2部,增加28.3%。住房销售情况良好,私人住宅销售势头不减。个人住宅销售面积、销售额分别增加27.5%和50.1%,依次占商品房销售84.1%和79.4%。5、旅游市场充满活力今年以来,山东省旅游市场展现繁荣景象,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显著增多。前三季度,山东省共接待国内游客8842.6万人,同比增加43.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60.8亿元,增加51.5%。其中三季度接待国内游客增加16.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增加22.6%。第七节其余经济情况分析1、外经外贸继续增加前三季度,山东省实现进出口总值438.8亿美元,增加37.7%。其中出口250.9亿美元,增加34.3%;进口187.9亿美元,增加42.4%。新签外商投资项目4270个,增加19.0%;协议外资额146.2亿美元,增加58.1%;实际利用外资90.5亿美元,增加66.4%。其中外商直接投资81.3亿美元,增加65.6%。2、高新技术产业不停加强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867.1亿元,增加28.8%。实现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成21.2%,比年初提升1.6个百分点。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及制药、新材料三大高新技术领域实现利润、利税分别增加64.9%和52.1%,增幅较六大传统产业依次高16.0和9.3个百分点。3、个体私营经济投资活跃工业领域中,规模以上私营工业增加值728.2亿元,增加48.7%。在市场销售方面,个体私营贸易业零售额1930.0亿元,增加13.4%。投资领域中,规模以上个体私营投资1675.0亿元,增加91.4%。外贸领域中,私营企业实现进出口总值41.1亿美元,增加1.3倍。第二章山东省工业利润情况分析今年上六个月,山东省工业品出厂价格上升5.6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升13.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涨幅是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2.31倍。面对巨大价格压力,生产企业采取各种方法主动应对,最大程度降低损失,生产经营利润继续增加。上六个月,山东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19.91亿元,同比增加44.16%,继续位居全国第一。山东省规模以上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具备较强抗风险能力,面对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生产成本不停增加不利局面,企业结合本身实际采取各种方法主动应对,最大程度降低影响,企业利润继续保持快速增加。一、扩大生产规模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规模经济,降低单位产品成本,是部分企业采取方法之一。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企业,继续扩建了邹平工业园及滨州、威海工业园,陆续投产后棉纱、棉布产量增加快速。1-7月,生产棉纱27.42万吨,同比增加62.11%;各类棉布68861万米,同比增加91.87%。企业实现利润7亿元,同比增加51.29%。二、以质量赢得市场以产品质量赢得市场、赢得客户信任,确保产品价格不降、销路通畅。以橡胶制造行业为例,因为原料价格上涨、国家对汽车“超载”现象严防实查,减慢了轮胎消费速度,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轮胎行业“供大于求”,各轮胎厂家纷纷降价,轮胎行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但山东金宇轮胎有限企业靠过硬产品质量和优良信誉,得到了经销商和市场认同,没有卷入轮胎低层次竞争时尚,企业各种型号轮胎价格上调了5-10%,给企业挽回了一定经济损失。三、加强技术创新依靠科技进步、技术创新提升效益,充分发挥技术人才优势,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经过采取新技术、新工艺,依靠科技进步取得良好效益。如青岛黄海橡胶集团有限责任企业,制造轮胎所需天然胶原、钢丝、炭黑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天然胶市场价格由六、七月份每吨8000元左右暴涨到今年每吨15000元左右,仅此一项就额外增加企业生产成本2亿元,轮胎生产用钢丝、炭黑等价格也上涨了10%~20%。企业面对原材料涨价,重点加大了技术创新力度,开发新产品和改造老产品达30多项,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取得了可观经济效益。四、开发新产品开发新产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主要支柱,有利于促进企业成长,有利于维护企业竞争优势和竞争地位,有利于充分挖掘企业生产和经营能力。山东滨州亚光纺织集团有限企业1-7月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搞产品开发,先后开发了厚重无捻纱等系列产品,新产品销售利润率通常在10%左右,而普通产品销售利润率只有3.5%,所以增加收入3441万元,创造出超额效益。五、产品结构调整加紧面对不停上涨原材料价格,企业及时进行产品结构调整,从结构调整中要效益。山东双力集团主导产品原来是农用车,但农用车耗材量大,附加值低,利润小。企业面对原材料价格上涨不利局面,不停调整产品结构,今年将农用车产量比重降至50%以下,而将毛利率可达20%收割机、割草机等附加值高产品比重提升到50%以上,上六个月在销售收入下降7.78%情况下,因产品结构调整利润增加了182.6%。六、加强成本控制在原料采购步骤节约费用。各企业采取比价采购管理制度、当代物流管理制度、“阳光采购”制度等方法,降低原材料采购费用。在生产步骤进行挖潜。如橡胶行业山东金宇轮胎有限企业在企业内部推行了“市场链”管理模式,即上下工序之间互为“用户和市场”关系,把成本目标、质量目标、消耗目标分解到每个步骤,增强员工成本意识,发挥设备潜能,提升企业效益,上六个月在各种原材料价格平均上涨10-15%情况下,经过内部控制消化了5-8%,尽最大可能降低原材料涨价带来损失。七、寻找新利润增加点面对不停上涨原材料,部分企业在坚持主产品生产同时,向副产品要效益,副产品增加是企业利润增加不可无视一部分。如菏泽绿源食品总企业主产品分割猪肉只占产值36%,面对副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远高于主产品价格上涨幅度形势,及时增加了副产品生产,品种达40多个,从中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第二部分山东省企业发展制约原因分析第一章制约工业企业发展原因一、企业资金和项目用地担心为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加,国家实施了适度从紧信贷政策,企业资金供求矛盾加剧,资金缺口显著加大,金融机构流动资金贷款增幅快速回落,严重影响了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国家实施严格土地保护制度,给企业上新项目和招商引资带来很大影响。许多项目已落实资金,因土地制约无法上马。二、企业继续承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上六个月,面对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采取了各种方法尽可能降低损失,同时消耗着部分低价购进库存原材料,所以,原材料价格上涨冲击被部分抵消。现在原材料价格依然保持强劲上升势头,上六个月企业原材料购进价格上涨13.1%,七月份上升14.7%,所以企业在下六个月将继续面临着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且原材料价格上涨冲击开始加大。7月末,山东省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达成2445家,同比增加217家,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加27.0%,增幅达成今年来最高,比上六个月高9.7个百分点,山东省17个市中,有13个市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加。三、电煤政策与市场价格矛盾影响煤炭企业经济利益现在煤炭市场依然连续旺销局面,煤价仍在高位上涨,但因为国家对电煤实施指导价格调控,造成电煤指导价与市场价存在较大政策性剪刀差,而且电煤供给量实施最低限量供给,影响了企业经济利益。上六个月枣庄矿业集团平均电煤价格(不含税)与原煤外销平均价格相比,吨煤降低收入86.92元,净降低煤炭销售收入4363万元。不但影响了煤炭企业经济利益,同时也影响了煤炭企业电煤供给主动性。四、运力不足对企业发展瓶颈制约作用严重伴随新增企业和新开工项目标不停增加,山东省工业经济快速增加,对交通运输需求显著增加,同时对公路运输“超载超限”治理,使交通运输供需矛盾愈加突出,交通运输成为制约工业企业发展“瓶颈”。如莱芜钢铁集团从青岛港运抵莱芜铁矿石,铁路运输运费每吨40元左右,公路运输每吨运费达成80-100元,是铁路运输2倍多。而现在铁路运力严重不足,铁路只能满足其40%左右,大部分运量经过公路完成,这大大提升了生产成本,运费占吨钢成本最高达成15%左右,运力不足已经成了严重制约企业发展“瓶颈”。五、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增加企业税负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相关行业企业产生一定影响。如国家对煤炭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使煤炭企业税负深入加重。如枣庄矿业集团整年因煤炭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将造成税负增加6096万元。六、国有企业经济负担沉重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企业办社会问题,一直是国有企业沉重经济负担。如枣庄矿业集团现在企业办社会职能全、规模大,企业办社会净支出14717万元,上六个月净支出8021万元。第二章制约民营企业发展原因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生力军和新经济增加点。山东省民营企业经营环境总体良好,但资金不足、人才缺乏、市场开拓能力不够、能源和运力担心等依然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问题。第一节民营企业经营环境总体情况在调查167家民营企业中,有22.3%企业对山东省经营环境表示满意,66.9%企业表示基本满意,认为不太满意或不满意分别为8.4%和2.4%,说明山东省民营企业经营环境总体良好,得到了绝大部分民营企业认可。民营企业认为山东省经营环境比较理想五个城市依次是:青岛、烟台、威海、济南、淄博,认同率分别为94%、85.6%、72.5%、58.7%、37.1%。近年来,伴随山东省对基础设施建设不停投入,山东省经济发展“硬环境”有了质改观。民营企业对山东省民营企业经营“硬环境”总体评价比很好,其中认为满意企业占40.4%,基本满意占54.2%,认为不太满意和不满意仅占5.4%。不太满意和不满意主要集中在对公路运输和航空运输等几方面,其中对公路运输不满意和不太满意占20.6%,比去年高出6.2个百分点,对航空运输不满意和不太满意占7.0%山东省民营企业经营“软环境”建设稍为滞后。民营企业对山东省经营“软环境”评价满意度比对“硬环境”评价满意度即使低1.3个百分点,但比去年有了较大提升,其中满意企业占34.6%,比去年高出8.7个百分点,基本满意企业占58.8%,认为不太满意企业占6.6%,比去年低1.8个百分点,认为不满意企业为零。不太满意和不满意主要集中在人才优势、劳动力市场、土地价格、处理企业纠纷、投资导向、政策稳定性与透明度等几方面,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率分别为21.5%、17.3%、16.1%、14.0%、12.9%、12.6%民营企业对在山东省投资获益前景预期持乐观态度,调查显示:有24.1%企业认为很乐观,比去年高出9.6个百分点,48.2%企业认为比较乐观,26.5%企业认为通常,只有1.2%企业认为不乐观。第二节影响民营企业发展原因分析1、资金不足制约企业发展依照调查显示,有79.6%企业认为影响企业发展主要问题是资金不足,比去年高出了14.6个百分点。说明资金不足一直困扰着民营企业发展,已经成为制约和妨碍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主要原因。资金之所以缺乏,一是受当前国内大气候和信贷手续烦琐、融资渠道单一等多个原因影响,企业从银行得到贷款非常不易。二是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问题比较严重。三是对民间投资限制和认识上误区,使民间资金转化为民间资本门槛较高,难度较大。四是个别民营企业缺乏规范化财务管理,恶意逃债,造成民营经济资信度低,金融部门不敢为其贷款。2、缺乏人才优势内部管理水平不高企业竞争是人才竞争,是企业之间人综合素质较量,缺乏人才优势是现在影响民营企业发展主要原因之一。调查显示,有61.7%民营企业认为缺乏人才优势,内部管理水平不高。调查中发觉,民营企业人才不足,不但仅表现为高新技术人才、复合型管理人才不足,产业工人尤其是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和中层管理人员短缺,也制约着民营企业尤其是技术密集型民营企业发展。3、社会负担没有显著减轻近年来,山东省为快速发展民营经济,营造良好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先后减免了民营企业负担一些社会负担,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优惠政策,但在一些地方,乱收费现象仍一定程度存在。调查中,仍有5.4%企业认为负担各项社会负担显著增加,有19.8%企业认为有所增加,认为改变不大企业占60.4%,认为有所减轻企业占10.2%,只有4.2%企业认为显著降低。4、能源运力担心影响企业经营今年能源运力供给担心且价格连续走高,对企业生产与经营带来了一定冲击,企业成本随之攀升,多数企业利润总额呈不一样程度下降。企业认为运费提升给企业带来较大困难,过路收费多、道路堵塞也是企业运输主要困难。治理超载也对一些企业货物运输造成一定影响。调查中有25.2%企业认为能源运力担心,影响企业经营。第三章制约小型企业发展原因今年来,山东省小型营企业经营环境深入改进,小型工业企业发展加紧,发展潜力显著增强,不过制约小型工业企业发展一些原因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生产成本加大今年以来,钢材、煤炭和粮棉等原材料价格一升再升,大大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据调查,上六个月生产用冷轧板由去年4000元/吨,上升到现在5600元/吨,涨幅达40%;粮食价格比上年同期上升25.3%;棉花价格自上年四季度暴涨之后有所下降,但仍在高位运行,上六个月棉花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18.4%;煤炭价格从去年四季度开始上涨,至今仍涨势强劲,上六个月煤炭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19.3%。原材料价格上涨,加大了生产成本.但一些产成品价格,并没有“水涨船高”,造成企业利润降低。二、局部地域电力担心影响部分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从总体看,山东省电力比较充分,但受运力担心,煤炭紧缺,电力消费快速增加影响,局部地域电力供需担心局面已显现,部分企业出现限电停电情况,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域。三、企业融资难及资金起源渠道单一尽管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但融资难依然是小型企业发展瓶颈之一。多述企业发展源于自有资金和民间借贷。许多企业认为取得金融机构贷款很不轻易,因为部分企业规模小,资信度较低,抵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差,资金需求额度通常较小,随机性大,银行为了降低风险,对小型企业贷款项目审核尤其严格,提升了“门槛”,使大多数企业贷款难度加大。四、竞争优势不强企业发展连续性差小型工业企业是依靠当地资源优势形成和发展,大多工艺水平差,不但极大浪费有限资源,而且破坏生态环境。这些企业不但影响了环境可连续发展,本身良性发展也受到威胁,所以单位竞争力弱,生生死死变动快,生存周期短,可连续性差。底调查1059家样本企业中,到6月末有57家小型工业企业停产或关闭消亡,其中因经营不善倒闭25家,占43.8%;因不符合国家法规政策关闭8家,占14.0%;因产品销售不畅停产10家,占17.5%;因违规生产经营停产整理7家,占12.3%;因周转资金不足停产4家,占7.0%;因更新改造暂时停产3家,占5.3%。五、新产品研发投入少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小型工业企业多以劳动密集型传统行业为主,企业对科技研发投入极低。调查104家小型工业企业中,现有业务中引进新产品项目标10家,占9.6%,104家调查企业新产品研究和开发支出513万元,占企业总产值4.8%,从外部购置技术支出91万元,占企业产值0.9%。大多数企业新产品开发意识不强、投入不足、技术力量微弱,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产品更新迟缓。104家调查企业中,93家企业没有技术创新经费,占89.4%。六、产品销售区域较小产成品存货回升调查104家小型工业企业中,企业产品销售区域为本省79家,占76%,其中企业产品销售区域为本市45家,占43.3%,小型工业企业主要产品销售区域较小。调查结果显示,上六个月104家企业期末产成品库存170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5.7%,其中48家产成品库存比上年同期上升,占46.2%。第三部分山东省与其余省市投资比较山东省投资与苏粤浙比较1-9月份,山东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村投资)完成3732.2亿元,继续居全国第一位;投资增速为31.9%,比全国平均增速(29.9%)高2个百分点;占全国投资总量比重为9.8%,同比提升0.1个百分点。与江苏、广东、浙江相比,山东省投资展现以下特点:一、总体情况分析山东省总量第一,速度第一。总量分别比江苏、广东、浙江多399.6亿元、614.9亿元和1244.2亿元;增速高于江苏(28.1%)、浙江(27.5%)、广东(24.9%)。二、组成情况分析山东省投资项目更重视设备更新和投入,设备工器具购置占全部投资比重达26.3%,高于江苏(23.0%)、广东(19.1%)、浙江(14.1%)。三、项目情况分析山东省建设项目数量最多、规模最小。山东省建设项目14352个,远多于广东(9721个)、江苏(8875个)、浙江(8739个);但项目平均规模山东省仅为0.60亿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70亿元),更低于广东(1.17亿元)、江苏(0.98亿元)、浙江(0.94亿元)。四、地产开发情况分析山东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商品房销售量均居末位。山东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84.7亿元,低于广东(885.6亿元)、浙江(793.2亿元)、江苏(765.2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山东省为1117.8万平方米,而广东、江苏、浙江分别为1766.5、1533.9、1162.6万平方米。第四部分山东省投资问题分析山东省投资存在主要问题第一节资金土地问题对在建项目和新开工项目标影响至9月底,受土地、资金两大原因影响,山东省共有1376个项目不能按时落地和开工建设,概算投资1140亿元。290个亿元以上项目短缺资金273亿元,致使项目建设进展迟缓,周期拉长。如山东泰山黄海轮胎有限企业全钢载重子午胎项目、山东银河纺织集团利用意大利政府贴息贷款引进喷汽织机项目、济宁德源纱厂一期工程等。山东省多家开发区面临“项目等地”困境,土地存量不足问题已成为影响招商引资主要原因。如威海高技术产业开发区药业园区、天源生物太空糖、银杏内脂项目、爱森化工企业二期工程等急需建设用地进区项目50个,总投资额114亿元,共需建设用地15000亩。第二节关于第三产业投资比重过低问题山东省作为工业大省,二产投资比重较大属正常现象。但分析今年山东省投资结构,二、三产业投资比重差距过大:一产投资比重通常在3.5%左右,二产投资比重一直高居65%左右,三产投资比重仅维持在30%左右。三产投资不足,势必影响山东省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和结构调整步伐。第三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总量情况分析各月数据能够看出,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通常在2.4%左右,1-4月、1-5月、1-6月、1-7月、1-8月、1-9月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分别比同期投资增速慢14.8、29.2、19.0、21.8、21.8和19.4个百分点。第五部分山东省消费与生产关系分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有着亲密关系。消费结构升级为产业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增加提供强劲动力,产业结构升级为消费结构升级提供有力确保,而经济结构情况决定着经济效益和发展质量高低。第一章城镇居民家庭消费结构演变过程截止现在,山东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已经经历了三次升级换代,消费结构由层进式向渐进式不停拓展升级。一、第一节第一次演变改革开放早期基本特征:恩格尔系数快速下降,轻、纺工业产品消费量快速增加。因为计划经济体制羁绊解除,山东省市场经济潜在能量在改革开放早期快速得到释放,长久受供给制束缚城镇居民消费能力也快速扩张。恩格尔系数从1978年61.3%快速降到1981年54.9%,再降到1985年50.7%,是建国以来山东省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降幅最大时期。以衣着为代表纺织行业和以“老三件”(自行车、手表、收音机)为代表轻工产品消费量快速增加,在城镇居民消费中占有主要地位。其中,每百户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拥有量从1981年151辆、240只、80台增加到1984年184辆、261只和111台,分别增加21.9%、8.8%和38.8%。这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标志着山东省城镇居民消费生活进入温饱时期。二、第二次演变80年代末90年代初基本特征:恩格尔系数改变不大,以“新三件”(电冰箱、洗衣机、电视机)为代表家庭耐用具快速进入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1985年为50.7%,到1992年仍为50.9%,不但没有显著降低,反而略增了0.2个百分点。以方便人民生活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家庭耐用具消费开始不停升温,其中,每百户电冰箱拥有量从1985年3.11台猛增到1992年67.86台,增加了近21倍;洗衣机、电风扇每百户拥有量从1985年47.44台、77.33台增加到1992年82.49和169.19台,分别增加了74%和119%。第二次消费结构升级标志着山东省城镇居民生活开始步入小康社会。三、第三次演变现在所经历消费结构升级阶段基本特征:恩格尔系数开始稳步下降,以私家车和商品住房为代表万元、十万元级大宗商品开始步入居民家庭,居民教育文化、交通通讯、旅游支出快速增加。恩格尔系数从1992年50.9%快速下降到1993年46.0%,然后开始稳步下降,一直下降到33.8%,年均降幅1.2个百分点。1993年―间,山东省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量和人均用于居住消费支出发生重大改变。1997年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0.04辆,到底已经达成1.28辆,3月末更是达成2.03辆,是1997年50.8倍。1994年山东省城镇居民人均住房消费支出为4.04元,到增加到174.50元,增加43倍。人均交通通讯支出和教育文化支出分别从1992年2.8%和8.5%增加到10.5%和15.3%。这次以“住”“行”为主要消费特征消费结构升级包括范围广,层次高,连续时间长,标志着山东省城镇居民生活开始向全方面小康社会前进。总结山东省城镇居民三次消费结构升级过程,不难发觉:因为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山东省第一次消费结构升级酝酿了近30年才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开始,但因萌芽期长,市场经济原因比较完备,所以来势迅猛,短期内就完成了向温饱型消费结构转型升级。伴随改革开放深入进行,山东省第二次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在第一次完成基础上快速展开,结果只用了7、8年时间就完成了向小康社会消费结构过渡,以冰箱、彩电为代表千元级耐用消费品开始进入家庭。经过前二次消费结构升级换代累积和向纵深发展,尤其是消费结构由温饱型向小康型升级创造了新市场需求,为新消费结构升级换代完成积累贮备期准备了条件,这么,以“住”“行”为主要代表第三次消费结构升级开始了。第二章消费结构升级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依照发达国家经验,一个国家居民消费一旦升级到以“住”与“行”为主要内容阶段,消费结构升级对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加所产生势能是持久强大,因为产业结构是由需求、以技术为主供给和比较优势等三方面原因所决定,而消费需求决定着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是产业结构调整强制力量。山东省人均GDP已达1650美元,消费结构转型升级正在向纵深发展,建筑业、房地产业、汽车工业、交通通讯业、教育文化、旅游业等主导产业群带发展作用日益显著,已经成为支撑山东省新一轮经济增加主要力量,这为山东省经济结构调整带来难得发展机遇。假如能够顺势利导,就能给山东省经济带来长久景气繁荣。消费结构升级换代给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以下机遇。一、消费结构升级换代层次性和阶段性为优化产业结构带来机遇伴随山东省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其需求结构也会发生对应改变,这种改变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促成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换代,每次消费结构升级换代总是伴伴随很强层次性和阶段性,而正是这种层次性和阶段性消费结构改变直接影响到产业结构改变。在消费结构升级初级阶段即改革开放前些年,轻工产品及纺织业热销,服装、食品类消费支出在居民消费中占有很大比重,由此带动了轻、纺工业较快发展;90年代前后第二次消费结构升级阶段,电冰箱、洗衣机等家庭耐用具开始进入居民家庭,这对电子、钢铁、机械制造等行业产生了强大驱动力;在现阶段即第三次消费结构升级时期,人们日益关注“住”与“行”,用在“住”与“行”等方面支出大幅度增加,直接推进了建筑、汽车及其相关行业迅猛发展,而且受产业链效应影响,人们生活必需品消费范围也在发生改变,这种改变不但影响着生产和消费资料组成,而且还影响着山东省产业结构。二、热点消费品产业链效应为产业结构调整带来机遇现在正在进行第三次消费结构升级主要标志就是以商品房和私家车为代表大宗商品开始家庭化。住房、汽车等商品产业链比较长,它们消费能够带动相关产业高速发展。据关于资料测算,汽车能带动156个相关产业发展,住宅业能带动45个相关产业发展,可见汽车、住房等热点消费品拉动作用范围广,层次高,与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关系亲密,真正开启并合理控制这些热点消费品市场导向对于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大有裨益。1、汽车汽车产业链经过技术、资金以及就业群带作用能够给上下游相关产业提供联动式发展动力。经过对国际轿车市场研究发觉,当车价除以人均GDP(R值)达成2或3时,就是轿车进入家庭转折点,这是国际车市基本规律。现在,山东省济南、青岛、东营、威海等大中城市市辖区R值已经靠近甚至超出这一水平,私人购车已经进入暴发性增加阶段,山东省私人购车占整个市场份额42.5%。一些发达国家发展表明,汽车消费对产业结构发展起到巨大推进作用。首先,它产业链很长,辐射面广,能带动钢铁、机械、电子、橡胶、玻璃、化工、建筑、服务及其它相关产业发展。其次,它发展要求资金密集、技术密集,所以可对高科技行业起较大推进作用。再次,汽车类商品对货币吸纳力不可低估,尤其是在它们刚开始商品化时期,吸纳量尤其巨大。汽车工业每增殖1元,会给上游产业带来0.65元增殖,给下游企业带来2.63元增殖。可见汽车对经济确实起到巨大推进作用。另据推算,汽车工业产值与相关产业直接关联度是1:2,间接关联度则达成1:5,当前我国汽车产业链产值已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0%,伴随信息电子技术在汽车中大量应用,电子技术已占到一辆高级轿车70%,普通轿车30%,信息技术与汽车工业结合,将促进我国信息产业和汽车工业共同发展,是我国新型工业化主要标志。另外,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将使得汽车销售、汽车维修、汽车金融等汽车服务业出现爆炸式发展。这个汽车产业链主要步骤将会得到空前发展,吸引庞大社会资金并产生大量新就业岗位。2、住房因为住房商品化推进和居民投资意识增强,住房消费不停升温,对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主要作用。住房产业对经济增加有非常主要带动作用。建筑业每生产1亿元产品,需要直接消耗0.64亿元工业产品,每投入100元住房资金大约能够创造相关产业170―200元需求,每销售100元住宅能够带动130―150元其余商品销售。依照计算,住宅建设假如增加10个百分点话,有可能带动国民生产总值增加1个百分点。另外,住宅行业每吸纳100个人就业,能够带动相关行业200个人就业。伴随房改和住房商品化不停加紧,居民用于购置房屋方面支出将会大量增加;农村居民逐步富裕后也会继续改进居住条件。城镇住房消费热将不但带动房地产市场回升,也将推进建材、建筑装潢用具、家俱、家电等商品销售,继续充当扩大内需,推进山东省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主要角色。另外,教育文化、交通通讯、旅游等消费热点对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智力支持。伴随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提升,人们对教育文化、交通通讯、旅游消费支出连续上涨,而且消费规模逐步扩大。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这些产业利用本身创造价值来提升自己在产业结构中比重,提升自己地位,而且经过带动其余相关行业发展创造间接价值和就业机会;另首先,因为这些行业包含较高智力和科技原因,所以它们发展必将为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注入活力,提升山东省产业结构科技含量,成为山东省产业结构优化“智力装配部”。第三章影响消费结构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原因一、消费结构断层影响产业结构升级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呈阶梯状态,贫富差距呈扩大趋势,造成消费断层产生,中低收入群体比重大,消费劲不足,这给产业结构逐步升级与产品结构有序代替造成了困难,造成产业结构失衡。截止末,10%最高收入户与10%最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和人均消费性支出之分别为6.1:1和3.94:1,超出1993年3.3:1和2.47:1,展现逐年扩大趋势。从世界各国经验看,当人均GDP超出1000美元以后,伴随收入上升而出现消费结构升级换代是极其迅猛,小康型消费结构不一样于过去温饱型消费结构,而从小康型向富足型前进时还增加许多新消费领域。不过因为现在山东省消费结构断层使山东省形成一个低级过剩,高档供给不足产业结构,即在很多传统产业饱和同时,还有许多新产品和新产业没有得到应有发展,据统计,现在山东省市场上共有5万多个商品,仅相当于美国1/3。二、消费结构不合理妨碍产业结构升级消费结构合理化对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导向作用十分主要。消费结构合理化使消费选择性和个性化大大增强,需求范围增大、层次增多,将促使产业结构优化和市场细分深化,使产业内部新兴产业不停出现,专业化市场不停形成,产品系列不停拓展,可有效处理消费品市场供求失衡问题。但现在山东省消费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服务性消费支出比重低,热点消费不够突出。山东省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1462.64元,仅占人均消费总支出24%。与国际人均GDP1000美元时平均消费结构相比,山东省城镇居民“居住”与“交通通讯”等热点消费支出严重偏低,“居住”比重低5.7个百分点,“交通通讯”比重低3个百分点,即使到二者比重也分别仅为9.1%和10.5%。消费结构不合理压制了产业结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