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第1页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第2页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第3页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第4页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

学下册教案

小数第四册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把若干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正确读出有余

数的除法算式。

3.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

的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资源

小棒、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摆一摆。用8根小棒摆正方形,可以摆几个正方形?(两个小正方形或一

个大正方形。)

2.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8根小棒,每4根一摆,可以摆2个小正方形。

8根小棒,每8根一摆,可以摆1个大正方形。

3.列式计算。

摆两个小正方形:8+4=2(个)8表示什么?4呢?2呢?

摆一个大正方形:8+8=1(个)

二、探究新知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在与数字打交道,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不信,

你瞧!

(-)提出问题。

1.在学校组织的科技知识竞赛中,豆豆和小朋友齐心协力,赢得了冠军。老

师奖给豆豆10枝铅笔,豆豆想:这10枝铅笔可不是靠我一个人得来的,我要分给

大家,让大家和我一起分享胜利的喜悦。可是,怎样分才合理呢?

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师引导统一认识:每人分得同样多。

3.想一想: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样分?(每人分2枝、每人分3枝、每

人分4枝)

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呢?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几人呢?每人分4枝

呢?……让我们来分一分!

(―)探究新知。

1.分一分。(出示记录表)

每人分几枝分给几人还剩几枝

2

3

4

5

6

(1)指导操作。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呢?请一小组上台示范

分一分。

分后问: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后有没有剩余?

师生共同在表格中记录结果。

(2)自主活动。如果每人分3枝、4枝、5枝、6枝,分别可以给几人呢?你

能用以上方法在小组里分一分,并把分的不同结果记录下来吗?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说一说。

(1)学生汇报交流,师填写表格,确认结果。

每人分几枝分给几人还剩几枝

25—

331

422

52—

614

(2)观察以上分法,把它们分类,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3)小结。10枝铅笔平均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

分后还有剩余。

每人分几枝分给几人还剩几枝

25—

52一

(1)

每人分几枝分给几人还剩几枝

331

422

614

(2)

3.写-•写。

(1)观察表(1)»

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儿人?有没有剩余?怎样列算式?(板:10

4-2=5(人

10枝铅笔每人分5枝,可以分给儿人?有没有剩余?怎样列算式?(板:10

4-5=2(人)。)

10表示什么意思?5呢?2呢?

(2)观察表(2)。

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几人?用什么方法计算?(板:10+3=。)可

以分给几人?(板:3人。)有没有剩余?还剩几枝?这1枝还能分吗?

这1枝是剩下的,它是10枝里面的一部分,我们可不能忘了它,在3人后面

加6个小点,把它记下来!(板:……1(枝)。)

(3)认识余数。在除法算式中,每个数都有自己的名称,在10-3=3……1中,

10、3、3分别称为什么呢?1呢?请同学们看书自学。

反馈交流,师板书:余数。

带领同学齐读算式:10除以3等于3余1。

(4)观察比较10+5=2和104-3=3……1这两道算式,师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

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没有剩余,另­种是分后有

剩余,但不够再分。

4.试一试。

你能把表(2)中分铅笔有剩余的其他情况,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独立在书上填一填。

反馈交流:10+4=2(人)……2(枝)

104-6=1(人)...4(枝)

说说这两道算式中商和余数各是多少,分别表示什么。

解决问题:豆豆一组有3人,那么他会选用哪一种分铅笔的方法呢?(每人3

枝,还剩1枝。)

5.概括提炼: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

余数表示什么?

三、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1)。

(1)先用学具按要求摆一摆,然后根据摆的结果填空。

(2)展示个别学生的填空情况,说说每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

2.“想想做做”第I题(2)。

(1)看图独立完成。

(2)展示个别学生的填空情况。

(3)观察比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之处?(第(1)题是每几个一份,第(2)

题是平均分成几份,两题都是平均分后有剩余,就可以写成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3.“想想做做”第2题。

(1)出示第2题图。

(2)提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3)独立完成下面两道题的填空。

(4)集体交流讨论:比比两小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4.“想想做做”第3题。

先把题目要求读一读,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

四、总结揭题

1.这节课学会了什么?(板:有余数的除法。)

2.生活中还有哪些平均分后有余数的情况?课后到生活中去找一找,如果找

到了就用有余数的除法说一说,说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表格以及算式

编制者唐晓梅

教学反思

小数第四册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自己的方法试商,知道余数应该比除数小。

2.能运用有余数得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继续与他人合

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想法。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作用,进一步激发学习

数学的兴趣;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愉快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

志,建立自信心;培养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用相关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理解余数为何要比除数小。

教学资源

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温故而知新

1.星期天,红红的妈妈买回来了6个桃子,她请红红把这些桃子放在盘子里,要

求是这样的:6个桃子,每盘放3个,可以放几盘?有剩余吗?

请你用手中的学具代替桃子,帮助红红放一放,然后列出算式,用竖式计算一下。

好了的小朋友可以在小组里和小朋友交流交流。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如果红红的妈妈买回来的桃子不是6个,而是7个,按上面的要求放在盘子里,

可以放几盘?有剩余吗?还剩几个呢?

也请你用学具分一分,再用除法算式把这种分法表示出来。在小组里说说、交流,

随学生回答板书:7+3=2(盘)……1(个)

1个是什么数?

师小结:7个桃子,每盘放3个,放了2盘,所以商2,剩下1个不够分了,所以

余数是1。你会用竖式把分7个桃子的情况表示出来吗?

2.请你和同桌小朋友合作,试-试。(学生在尝试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巡视,及时

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

3.指名板演。(选择板演的学生最好是将出现错误的各种情况都反映出来。)

4.交流。让板演的学生说说竖式计算中每一步的含义。

5.如果不摆学具,你是怎样想到商2的?(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想法。)

6.小结:试商是有余数除法中最关键的一步,小朋友要动脑筋,找到合适的商,

当然特别要注意的是余下的不能再分。

三、尝试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

1.刚才的学习我们班有5个小朋友表现特别棒,这里有18个气球,如果把这18

个气球奖给他们,请你们算一算,平均每人可以奖几个?还剩几个?

请你列出算式,并用竖式表示出来。

完成以后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找到合适的商的?

2.交流。

3.如果把这些气球平均奖给7个、8个小朋友,这时他们每人拿到几个气球?还

剩儿个气球呢?请你任意选一种在小组里说一说,并写下来。

4.请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中余数和除数的大小,你有什么发现?交流,学生自由说。

5.师小结:余数要比除数小。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呢?

四、多层训练,巩固新知

1•分一分。

“想想做做”第1题。由每组的组长负责,先用小棒分一分,完成填空;然后进行

竖式计算;最后在方框里填上商和余数。

2.比一比。

“想想做做”第2题。请小朋友选择其中的3题,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

3.“想想做做”第3、4题。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图意。

(2)根据图意,填上除数。

(3)列竖式算一算,填上商和余数。

(4)同组交流。

(5)全班交流。

五、全课总结,自主评价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对今天的知识,你觉得哪些地方需要特别注

意的?

2.你对自己在这一节课的表现满意吗?

板书设计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除法横式以及竖式

(余数要比除数小)

编制者唐晓梅

___L、r]

小数第四册

练习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3.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进一步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运

用这些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难点:让学生学会灵活试商的方法。

教学资源

小棒、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摆一摆,填一填。

(1)摆:7根小棒,每2根•堆。

填:()根小棒,每()根一堆,分成了()堆,还剩()根。

□+□=口(堆)……口(根)

(2)摆:7根小棒,平均分成6堆。

填:()根小棒,平均分成()堆,每堆是()根,还剩()根。

□+□=口(根)..□(根)

2.完成第5页“练习一”的第1题。

(1)让学生看图独立完成填空。

(2)汇报交流。

先校对结果,然后说说每个算式表示的具体含意义。

二、综合练习

1.完成第5页“练习一”的第2题。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4道竖式的计算,请4名学生板演。

(2)讲评。

校对结果,并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到商的。

2.完成第5页“练习一”的第3题。

(1)先让学生独立判断,找出错误原因,并进行改正。

(2)同桌交流。

在交流中,帮助个别学生找出有错误的题目,并让其独立改正,再次强调余数要比

除数小。

3.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4题。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4道竖式的计算,请4名学生板演。

(2)讲评。

校对结果,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到商的,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试商的方法。

4.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5题。

(1)启发学生根据题列出算式。

(2)用竖式计算出结果,独立完成。

(3)汇报交流。

5.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6题。

(1)出示第6题画面。

(2)让学生各自算一算,并思考:每列火车上的3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小组里说一说。

(4)全班交流。

让学生体会有余数的除法与过去学过的表内除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让学生学会一

些灵活试商的方法。

三、练习回顾与质疑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疑问?

板书设计

练习一

第2题与第4题的竖式计算

教学反思

小数第四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解

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愉快的体验,锻炼学生克服

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去。

难点:让学生在经历“实际问题一数学模型一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中,获取

有关的数学知识,促进抽象思维的发展。

教学资源

口算卡片、第10题插图。

教学过程

・、基本练习

1.口算。

24+840+528+763+9

724-836+448+632+4

2.口答。

(1)29里面最多有()个7。

(2)25里面最多有()个4。

(3)54里面最多有()个8。

(4)70里面最多有()个9。

3.完成第6页“练习一”第7题。

(1)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让3名学生板演。

(2)讲评,让学生说说有余数的4道题是怎样想的。

二、综合练习

1.完成第6页“练习一”第8题。

(1)观察画面,说说图意。

思考:有几个大蘑菇?有几只小蚂蚁?蚂蚁应到哪里去躲雨?

(2)根据学生的回答,先让学生计算出每道算式的结果。

(3)再按蘑菇上的提示,各自把这些算式进行分类。

(4)全班交流。

校对。H:余数是1的算式有哪些?余数是3的算式有哪些?没有余数的算式有哪

2.完成第7页“练习一”第9题。

(1)引导学生看懂题意。

启发思考:除数最小应是几?

(2)让学生在方框里填上最小的除数。

(3)校对,并同桌讨论:为什么余数是5时,最小的除数是6?

(4)全班交流。

3.完成第7页“练习一”第10题。

(1)让学生认真观察每幅图,明确图意。

(2)让学生各自根据图意,列式计算,请4名学生板演。

(3)全班交流。

让学生说说每题除法算式及商、余数的意义。并思考讨论:最后一题求得商是2次,

为什么却要3次才能运完?

4.完成第7页“练习一”第11题。

(1)出示第11题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弄清题意。

要求学生同桌间说说图意。

(2)全班交流。并且回答:-共有多少个小方块?小兔想搭的正方体是由儿个小

方块搭成的?

(3)根据图意,列式计算,并校对\

5.完成第7页“练习一”第12题。

(1)让学生各自想一想,填一填。

(2)小组交流,并思考:还有哪些不同的填法?比一比,哪组同学填出的不同算

式多?

(3)汇报交流,并小结。

三、练习回顾与质疑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和疑问?

板书设计

练习二

第7题以及第10题、第12题解答过程。

编制者唐晓梅

教学反思

小数第四册

我们去植树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并能

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获得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直接经验,发展搜集信息、处理

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资源

教学插图。

教学过程

一、观察场景图,把握各种信息

1.出示场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2.同桌交流,互相说说看到了什么?

二、分类、整理场景图中的各种信息

1.独立思考:根据场景图中各班的信息情况,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或从中你能

知道些什么?

2.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

4.各自完成第8页中的填表.即把每班植树的棵树填入表中。

5.校对,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三、解决场景图中提出的各种具体的实际问题

1.出示第9页场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2.独立思考:场景中需要我们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一共有几个?怎样解决每个具

体问题?

3.小组讨论解决这些具体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4.全班交流。

(1)让各组汇报各自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并引导其他各组学生对其解决

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进行评价。

(2)追问: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知道并利用到什么条件?

四、根据场景图,进一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观察场景图,启发思考: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2.交流汇报。对有创意的问题,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

3.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解答。

4.校对,并说说是怎样解答出来的。

五、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启发思考:生活中充满了数学问题,你能列举一些吗?

2.选择一些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各自独立解答。

3.汇报交流。

板书设计

我们去植树

场景图

编制者唐晓梅

教学后记

小数第四册

认识整百数

教学目标

1、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百”,初步认识计数单

位“千”,并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的数位顺序。

2、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了解千以内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能

用学具(小方块、计数器等)表示千以内的数;能识别每个数位上数字表示的实际意义,

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会初步估计一些常见事物的多少,培养估计意识和能力。

3、初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

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认、读、写下以内的数,会U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会初步估计一些常

见的事物的多少。

难点:理解千以内数的含义,识别各数位上数字表示的实际意义。

教学资源

例题图片、计数器、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上课前,我们先来进行一次数数比赛,比比看谁数得又对又快!先数出图形个数的

小朋友不用举手,可以直接抢答。

逐步出示下列图片::

对于最后一幅图,教师可追问:“怎么数得这么快?”

得出:可以一个H■■一个十地数,3个十就是30。

【比赛的情境既复习了旧知,又一下子吸引了全体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直接切入教学

重点。】

二、教学计数单位“百”和“千”

1、继续进行数数比赛,不过此时要求不再进行抢答,而是用对老师微笑一下的方式表

(如果很快数完的学生较多,可先让他们与同桌小朋友轻声交流一下自己的数法,如果

学生间数数的快慢差异较大,可耐心地等数得慢的学生数完。)

【实践表明,一些思维能力强、思维敏捷的学生急于表达,往往会干扰、“代替”其他

同学的思维,上述设计兼顾到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差异,保证让所有学生都经历数数的

过程,也满足了那些直觉思维强的学生急于表达自己思维的需要,不挫伤他们的积极

性。】

3、组织反馈交流,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数的。

可能出现的数法有:①一个一个地数,有100个;②两个两个地数;③五个五个地数;

④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百(有横着数、竖着数两种数法)……

4、师小结:是的,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一百(板书)

5、师:通过刚才的数数,我们已经知道,“一板”里面有100个小方块,那你能数出这

里共有多少个小方块吗?(逐步出示2板、3板、5板、8板小方块让学生数出分别是多

少。)

6、师出示“10板”小方块,请学生说说一共是多少。

引导学生一百一百地数,明确九百加一百是10个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板书)

7、出示

师:“如果把10板小方块紧紧地合在一起,就得到这样的一个大正方体,你知道这个大

正方体是由多少个小方块组成的吗?把你的想法跟你的同桌互相说•说

【直观形象的“大正方体”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一千”的意义,正确建立“一千”

的表象。】

8、师:刚刚我们看着图一百一百地数出了一千,你能不看图一百一百地数到一千吗?(先

让学生与同桌互相数-数,再组织全班学生一齐数数)

(2)“放电影”游戏

老师说几个整百数,让学生闭眼在脑中像“放电影”一样想出是“几板”小方块,然后

睁开眼用手势把“放过的电影”表示出来。

【这里的巩固性练习能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计数单位“百”和“千”的认识,形成清晰的

表象。】

三、教学写、读整百数和一千

1、出示一个标有个位、十位、百位的计数器,师依次在个位、十位、百位上拨一颗算

珠,让学生说说表示多少,明确同一颗算珠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义不同。

2、老师在百位上拨4颗算珠,请学生说说表示多少,理山是什么。明确:4个百是400。

“400”的写法可先让学生尝试,再组织评价。

完成板书:IIII

3、用同样口」_§_□_,、百是700”。

I百十个|

完成板书:7个百是700

4、依次在百位上拨8颗、9颗珠,让学生说说表示多少,当拨到10颗珠时,引导学生

理解:10个一百是一千,这时就需要一个新的计数单位“干”,从右边起第四位是千位,

可以用千位一千。

5、你知道当?(学生独立试一试,指名板演)

千百十个

完成板书:।个千是1°°°

6、及时巩固

(1)学生按要求依次在计数器上表示500、200、1000。

(2)学生对照计数器上的算珠写出下面各数:400、900、1000。

(3)听写下面各数:300>700、600、1000。

【本环节引导学生经历了“千位”这一数位“生成”的过程,体会数的发展是基于现实

的需要。而读、写整百数虽是一个新的知识点,但学生的已有经验中对此并非一片空白,

因此,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尽量运用先尝试再适时点拨引导的方式展开教学,做到“学

生经过努力能独立完成的,绝不替代"。】

四、教学整百数加、减整百数

1、多媒体出示第11页例3,引导学生观察图、思考题意、列出算式。

2、200+300=?,你是怎样算的?与同桌交流一下。

3、汇报算法,可能有:

①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了加,200加300得500o

②2个百加3个百是5个百,所以200加300得500。

③2加3等于5,所以200加300等于500。

4、引导学生沟通算法②与算法③的算理,肯定以上算法都可以,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

欢的方法算。

5、口算下面各题

800-100=400+400=900-500=

200+100=1000-800=600+400=

选儿题请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五、巩固深化

1、填一填,说一说。(第11页“想想做做”第1题)

①学生独立填()

②反馈校对

③顺着读-•读,再倒着读一读。

④200和1000;哪个数700接近?

⑤从这一排数中你还知道些什么?

【最后一问旨在考查学生对已有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也能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

数据、思考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以及培养数感。】

2、试着读一读

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中的插图,让学生试着读一读,再说说这些数是从哪里见到的。

3、估算(第12页“想想做做”第3题)

①多媒体出示题图让学生试着估一估,选择正确的答案打“

②反馈,学生说说自己选择的理由。

4、解决实际问题(第12页第5、第6题)

六、全课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知识?你能给今天的课起个课题吗?(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老

师综合小结并板书课题:认识整百数)

2、如果让你回家把今天数学课上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你会告诉他们些什么?

【全课总结旨在考查学生梳理知识、总结概括的能力,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

惯。】

板书设计

认识整百数

4个百是400。

7个百是700。

一个千是1000。

从右边起,第四位是千位。

200+300=500

编制者周晓萍

教学反思

小数第四册

认识几百几十

教学目标

1.理解几百几十的数的组成,会读、写几百几十的数,会计算整百数加整十数及

相应的减法。

2.感受、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结合学习内容使学生受到环保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会读、写几百几十的数;会计算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资源

计数器、教学插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读出下面各数。

20030050090010004080

2.写出下面各数。

四百六百一百八百一千

3.出示例题挂图。

(1)引导学生说说图意。

(2)你知道左右两边合起来一共有多少个小方块吗?

4.揭示课题:认识几百几十。

二、认识几百几卜的数

1.深入学习例题。

(1)左右两边合起来一共是450个小方块,你是怎样想的?和同桌小朋友互相说

说。

(2)交流。

引导学生理解:每一板有100个小方块,左边有4板,是4个百,也就是400个小

方块;每一条有10个小方块,右边有5条,共5个|一,即50个小方块,所以左右两边

合起来一共有450个小方块。

(3)怎样把四百五十表示出来呢?试试看。

(4)反馈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全体学生用计数器拨一拨,用阿拉伯数字写一写。

2.拨一拨,数一数。

(1)指导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370,然后一边拨算珠一边一十一十地数,从370

数到430o

老师巡视,注意学生从390数到400是如何操作的。

(2)指名交流、演示,着重说说从390数到400自己是怎样拨的,怎样想的。体

会“满十进一”的必要性。

(3)一H•"一~F地数,试着从890数到1000。数的过程中如果有困难,可以用计数

器拨一拨再数。

(4)数给同桌小朋友听。

(5)交流,着重说说从990数到1000时自己是怎样想的。进一步体会“哪一位满

十,要向前一位进1”。

3.写一写,读一读。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根据图填空后反馈交流。着重说说“13个十是130”是怎么想的?。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根据图独立写数,注意指导学生对齐计数器上的数位写,反馈时再要求学

生读一读自己所写的数。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可指名学生读一读后再组织全体学生齐读一下。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写数,指名板演,再根据板演反馈交流。

(5)从刚才的交流中,你有什么想法?

三、学习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

1.初步认识“一图四式。

(1)老师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的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提供了哪些信息。

(2)学生尝试根据图写一道加法算式,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由300+20=320联想出另一道加法算式。

(4)尝试根据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

(5)反馈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巩固对“一图四式”的认识。

(1)出示“想想做做”第6题的插图,组织学生理解图意后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

两道减法算式。

(2)反馈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3.题组练习。

做“想想做做”第7题。

四、布置作业

做“想想做做”第8、9题。

板书设计

认识几百儿十

教学插图

4个百和5个十合起来是四百五十。

“想想做做”第5题教学插图

300+20=32020+300=320

320-20=300320-300=20

编制者唐晓梅

教学反思

小数第四册

认识几百几十几

教学目标

1.理解几百几十几的数的组成,会读、写几百几十几的数。在认数、读数、数数

的活动中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继续感受、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理解几百几十几的数的组成,知道同一个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所表示的

十值不同。会读、写几百几十几的数。

教学资源

计数器、教学插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读出下面各数。

430500720850300900

2.写出下面各数。

三百二十一千四百七十六百九十

3.出示例题插图。

(1)引导学生说说图意。

(2)你知道三部分合起来一共有多少个小方块吗?

4.揭示课题:认识几百几十几。

二、认识几百几十几的数

1.深入学习例题。

(1)三部分合起来一共有453个小方块,你是怎么知道的?和同桌小朋友相互说

说。

(2)交流。

左边4板共4个百,中间的5条是5个十,右边有3个一,4个百、5个十、3个

一和起来是四百五十三。

(3)你有哪些办法把四百五十三表示出来呢?试试。

(4)反馈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引导全体学生再用计数器拨一拨,用阿拉伯数字写一写。

2.拨一拨,数一数。

(1)指导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597,一个一个地边拨珠边数,从597数到600。

教师意巡视,注意学生从599数到600时是如何操作的。

(2)指名演示交流,着重说说从599数到600时自己是怎样拨、怎样想的。强化

对“满十向前一位进1”的理解。

拨到600后,注意后续的“601”、“602”等数学生能否读正确。

(3)全体学生再齐拨齐数一遍。

(4)一个一个地数,试者从988数到1000,数的过程中如果有困难,可借助计数

器解决问题。

(5)数给同桌小朋友听。

(6)交流,着重说说从989数到1000时自己是怎样想的。

(7)全体学生再齐读一遍。

3.读一■读,写一写。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可先让学生尝试独立看图填空,反馈时要求他们说说是怎样想的。注意引导学生按

“百元钞”、“十元钞”、“一元钞”的顺序依次观察题图,再加以综合,进行填空。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同样先让学生尝试独立看图填空。

反馈时要求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508”中间的“0”能否省略?为什么?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让学生尝试独立写数,反馈时注意帮助学生理解“904”和“409”十位上的“0”

的作用。

4.连一连。

(1)学生独立解答“想想做做”第4题。

(2)反馈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使学生明确,个位上的“3”表示3表示3

个一,十位上的“3”表示3个百,体会相同数字在不同数位上的不同意义。

5.联系实际读数。

(1)同桌合作,互相读一读做“想想做做”第5题中每张照片上的数。

(2)反馈交流,指名读后再齐读。

(3)模仿第5题的样子,联系生活实际用含有几百几十的数说一句或几句话。

6.联系实际写数。

完成做“想想做做”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写数,再反馈交流。

7.完成做“想想做做”第7题。

先让学生尝试独立地读一读、写一写,然后交流反馈,说说各组数分别是按怎样的

规律写的。

三、总结质疑

1.本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板书设计

认识几百几十几

例题插图

4个百、5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四百五十三。

453

编制者唐晓梅

教学反思

小数第四册

练习二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千以内数的认识,熟练掌握千以内数的读、写和有关的口算方法,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2.结合本课的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形成积极的

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千以内数的进一步认识,干以内数的读写和有关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资源

计数器、数字卡片、第9题插图。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数的组成

教师出示计数器,并且拨出333这个数。提问:你能读出这个数吗?这里的每个“3”

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完成练习二的第1题、第2题。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数的读写。

做练习二的第3题

教师和一名学生作示范。同桌合作完成。活动的形式还可以进一步创新:比如拿出

三张卡片,通过变换卡片的顺序,体会到不同的摆法可以组成不同的数,为下一题的比

较作铺垫。

做练习二的第4题。先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上下两

数在读、写中有什么不同。

二、拓展练习

做练习二的第5题。学生圈数后,在小组中交流自己圈数的想法。还可以进一步追

问:

(1)在这些数中,哪个数最接近600,你是怎样想的?

(2)撇开这些数,谁最接近600?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到:599和601离600只有1,它们最接近600。

三、解决实际问题

1.练习二第7题。

观察图意,小小组内交流。教师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两个这样的教室”的含义。学

生独立列式计算。汇报:你是怎样想的?

2.练习二的第8题。

出示情境图。观察图意,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提问:这里的“你”是谁,也就是

多少个玉米?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你是怎么想的?

3.练习二的第9题。

观察图意,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引导学生思考:你还能提出什么

问题?学生回答,教师及时板书。学生选择问题独立列式计算。

四、回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布置作'忆练习二的第6题。

板书设计

练习二

()个百、()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o

507里面有()个百和()个一。

第9题插图及问题

编制者唐晓梅

教学反思

小数第四册

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推理等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索比较的方法,从而进一步培养比

较意识。

2.使学生体会到比较数的大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相互评价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自己探索比较的方法,学会用“〉”表达比较的结果,感受符号化思想。

教学资源

教学插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板书3月12日)

谈话:小朋友,3月又来了,马上要到3月12日了,你知道这是什么日子吗?在

这一天,每一个公民都要种上一棵小树苗来美化一下我们的生活环境。让我们一起去大

森林里了解一下最近的绿化情况。

(贴近学生生活时空的引入,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引言:通过观察,你知道了什么呢?茄子老师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松树苗和杉树苗比,哪种多?这个问题的实际含义就是要我们比哪两个数的

大小呢?(板书:312285)接下来,我们就要运用自己的智慧来研究怎样比较两个

数的大小(板书课题)

3.312和285谁大谁小,你会比较吗?想一想,再简单、清楚地把自己的比较方

法说给你的伙伴听。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相互交流想法。

(2)让学生汇报想法,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可能这样回答:

生1:因为312比300多,而285还不到300,所以312比285多。

生2:因为百位上3比2大,所以312比285大。

生3:因为数数时,312在285后面,所以312比285大。

(3)教师对以上答案都进行肯定和赞赏后说:刚才小朋友们学习得都很认真,回

答问题也都很正确。接下来,老师想考考你们,谁敢挑战?此时,教师相机提出问题:

谁能在O里填上表示比较结果呢?

(在此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即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

号表示。让学生会用“>”表示比较的结果,感受符号化思想。)

4.师说:小朋友们,杉树苗和松树苗比,哪一种多我们已经会比较了,如果告诉

你柏树苗的棵数,问:柏树苗比松树苗多还是少?你会吗?

教师板书:2790285

(1)学生独立填写后相互交流。

(2)指名汇报结果,并说说自己的想法,同学之间进行相互评价。

(3)集体反馈。

5.比较:

(1)思考一下上面两题的比较方法,你有什么发现?(同样可以用数数的方法比:

第一题只要比百位上的数,第二题百位上的数相同,还要比十位上的数。)

(2)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还可以有什么情况?你能举出例子说一说吗?(百位

和十位上的数相同,比个位上的数:还有位数不同的,比较位数就可以了。)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自己探索比较312和285大小的方法,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饿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

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教师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方法多样化。

方法多样化充分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在交流中呈现出多种不同的方法。自己

去探索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成功的快乐.锻炼克服困难的意

志,建立自信心。)

三、趣味练习,巩固深化

1.填一填。“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体会到相同的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所表

示的实际数值是不同的,以增强学生数感。

2.说一说。“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比较。

3.考考你。

(1)“想想做做”第3题。

(2)“想想做做”第4题。(反馈时说说是按怎样的规律填的?填完后,说说在比

较大小的式子中,你有什么发现?说明:数轴后面的数总比数轴前面的数大;填写不等

式时,有很多答案。)

四、课堂总结及课后延伸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本领?运用这些本领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课后可

以跟好朋友交流;回家后也可以将自己所学到的本领说给爸爸妈妈听,还可以和爸爸妈

妈一起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2.调查好朋友的生日在几月几日,比一比,谁大谁小?为什么?

板书设计

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插图

3120285

2790285

编制者胡星

教学反思

小数第四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2.培养学生有条理、有依据地进行思考的习惯,以及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用自

己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愉悦。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及其现实意义。

难点:体验数的大小比较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资源

教学插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白纸上任意写一个三位数。然后根据自己所写的三位数,为

它设计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比如“我是315,我是山3个百、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我比300大,比400要小”等。

2.小组内相互交流各自写的三位数。

3.选择两位同学上台,请全班同学比较他们两位所写数的大小。交流时,说说自

己是怎么想的。

4.教师扮演1000,选择一个九百多的数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

的。

二、共同探索,相互提高

1.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1)出示图。

说明:左边第一个杯里大约有200粒黄豆,你能猜出第二个杯里大约有多少粒黄豆

吗?第三个杯里呢?

(2)小组交流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要求学生说话要完整。

2.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1)观察情境图,提问:在千以内的数中,比630“少很多”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解答,汇报交流。

(2)如果“少一些”,那么哪个数比较合适?

(3)如果“多一些”,那么哪个数比较合适?

3.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1)提问:你是怎么理解“差不多”的?随后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2)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家离学校有多远,和图中的小朋友家相比怎么样?和自己

的同桌相比呢?

4.完成“想想做做”第8题。

(1)看图,说说图中说的是件什么事情?

(2)你能用“快一些”、“快很多”、“慢一些”、“慢很多”说一句话吗?

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5.完成“想想做做”第9题。

(1)看图思考:两位同学说的话有什么不同?

(2)独立思考题目中给出的问题。

交流时,重在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推理过程,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

6.完成“想想做做”第10题。

学生独立填写。小组内交流填写的方法和策略。

提问:怎样才能使填写的结果不重复、不遗漏,你有什么好方法?大组汇报交流。

三、全课总结,拓展提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比较数的大小

第9题教学插图及解答过程

第10题的题目以及解答

编制者唐晓梅

教学反思

小数第四册

复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巩固千以内数的认、读、写,整百数相加减、整百数与

整十数相加减的口算。

2.在现实情境中体会数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3.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千以内数的认、读、写;口算方法。

难点:体会数的含义。

教学资源

教学插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整理与复习

谈话:我们已经对千以内的数有了一些认识,在这一单元中,你结识了哪些新朋友?

通过这些新朋友,又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二、单元复习

这节课我们重点复习千以内数的认、数、读、写、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

整十数以及相应的减法计算。

1.认数、读数。

谈话:数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比如:我们班有48位同学,老师的身高158厘

米,上海东方电视塔有415米……我们除了用这些的数来表示人数、高度以外还可以表

示哪些方面的内容?

提问:你能用10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吗?(要求学生说得准确、清楚,让大家一

听就明白。)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有代表性的数。如:300、756、204、610、1000。学生

齐读这些数,并说说读数时注意了什么问题?

然后请学生说说它们的相邻数。

2.数的组成。

结合上面的板书说说这些数是由()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练习:百位上是5,个位上是9,十位上是0,这个数是()。由9个百和4个十

组成的数是()。最大的三位数是(),最小的三位数是(

3.读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