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课堂实录_第1页
涉江采芙蓉课堂实录_第2页
涉江采芙蓉课堂实录_第3页
涉江采芙蓉课堂实录_第4页
涉江采芙蓉课堂实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涉江采芙蓉课堂实录

请三位同学到黑板上默写.

师巡查班级其他同学的默写状况,并指出发觉的错误。

师生共同检查黑板上的默写状况。

“还顾望旧乡”,“顾”误写成“故”;望”误写成“忘”。“还顾望旧乡”的“旧”误写成“故”。

师:这两个同学跟“故”较上劲了。这两例错误,前个是由于没有没有掌控文意,错写成了同音字。后一个同学是背书的时候没有精确背诵所致。

师:大家齐读一遍吧。

生齐读

师:这首诗很短,看起来也很简约。文意大家都疏通了吧?

生:是的!

师:那咱们看一看这首诗中最能表达诗人情感的词语是……

生:悲伤!

师:诗人由于什么而悲伤呢?生:同心而离居

师:说明一下。

生:不能和自己感情深厚的人生活在一起。

师:还有吗?

生:所思在远道。思念的人在远方。

师:“同心而离居”恰好照应了这句“所思在远道”,还有吗?

生: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回望家乡,长路漫漫,看不到终点。

〔假如加上这么一部分是不是好点?

师:能用自己的语言全面概括一下吗?

生:游子远在他乡,思念心上人,无法相见。

师:不仅无法相见,而且似乎几乎没有一丝再次相见的可能,所以只能悲伤地度过一生。这种哀愁一生都挥之不去。〕

师:好的,看样子大家对这首诗的内容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咱们再一起读一遍。这次读的时候,要在脑海中体会体会这种悲伤的情感。

师:老师本也很喜爱这首诗。读了许多遍,但是有一点小小的疑问。你看,比如去掉一句,变成“涉江采芙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悲伤以终老。”好像也不影响文意。

生:似乎是的。

师:那这句话写在这儿不是多余了吗?加上这句话有什么作用吗?

生缄默

师:请同学们仔细思索,先把这句话的意思写下来,再把你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写在课本上就行。

生思索,在课本上写下自己的想法。

师:谁先来说?

生缄默

〔这时我看见张同学的看了我一眼,她的眼神告知我她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

师:好,请张同学来回答。上节课阅读《孔雀东南飞》你提出焦母两次要给焦仲卿娶邻家的女儿,说明刘兰芝再好,但不是焦母心中的“那一个”。很有见地。我们来看一看这节课你又有什么思想和我们共享。

张同学:写沼泽地生满兰草,却独爱芙蓉,说明诗人的专一。以兰草衬托芙蓉,说明芙蓉在诗人心中的地位之高。

师:你是从兰草、芙蓉的象征意义考虑的。这个视角独特,层次很高,谈到了表达技巧的问题。还有谁情愿共享?

生缄默

师:大家不要怕共享自己的成果嘛。也别怕自己的想法和别人不同,这没有什么答案的错与对,只要是你自己的思索,有你性格的烙印就行。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学者电影里的声调〕创新型的人才!

生笑,随后缄默。

师:这节课这个问题不解决,你们不怕耽搁进度,我也不怕。就这么耗着了!〔笑〕

两生同时站起来。

师:咱们一个个来。

生:采芙蓉要涉江,还要到沼泽中去,但是无论路途多么艰险,诗人还是坚决的采摘芙蓉,要送给自己的心上人,说明自己的坚决。

师:你的重点落在涉江和兰泽上。其中也有象征的味道。那么“芳草”呢?你对其中个别词句的理解和分析还是很有价值的,说明你关注环节,但是不能把它孤立地看。

生:老师,我说不清晰这句话的作用,但是我想这样说明一下。诗人涉江采芙蓉,兰泽芳草芳香,景色怡人,诗人多么快乐,可是,采之欲遗谁呢?情感一下低沉下来了。这就显得悲伤的情感更加悲伤。

师:孩子,你太有才了。你这么一说我也茅塞顿开。一首看似平淡的小诗,竟然这么跌宕,兰泽的芳香,蓬勃的生气,如此美景,诗人手捻芙蓉,突然心中悲意袭来,采之欲遗谁呀?我心中的你,在远方我无法触及的地方。长路漫漫,你我彼此思念却无法“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种悲伤终生挥之不去。

生:对,就是这个意思。

师:诗人写景的`目的原来是为了……

生:衬情!

师:衬什么样的情呢?

生:哀情!

师:这样充斥生气的,象征高洁、美妙的景,可以称之为“乐景”。咱们似乎刚学过不久吧?

生:以乐景写哀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师:同学们,大家的表现让我感到骄傲。你们读书能从手法、环节、文意以及全篇的结构出发,紧扣文本,发挥自己的聪慧才智,仔细思索,带着鲜亮的性格,这才是读书呀!

师:好了,快下课了,咱们解决那些简约的遗留问题吧。这首诗的是?

生:萧统!

生:不对,无名氏。萧统是编者。南朝梁太子,又称昭明太子,他编撰的《文选》又叫《昭明太子文选》。

师:那写作的时代是?

生:东汉末年。

师:这个时代谁了解?

生:战乱,社会动荡,三国对峙。

师:战乱,社会动荡和这首诗有什么关系吗?生:我们读一篇文章还要关注他的社会背景。

师:远离家乡不想回家吗?路再远总有回到家的那一天。可是由于……

生:由于社会动荡,战乱或许根本没有机会再回到自己的家乡,甚至自己心中的那个人生死都未可知。

师:你分析地太好了。没想到一首短诗能读出这么多丰富的意蕴来。诗的我们已经无从考查,但是这寥寥的几行字却穿越了近两千年的时间,传递了古今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