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讲座(正确理解孩子的发展)_第1页
家教讲座(正确理解孩子的发展)_第2页
家教讲座(正确理解孩子的发展)_第3页
家教讲座(正确理解孩子的发展)_第4页
家教讲座(正确理解孩子的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了解认识学前教育“小学化”

正确理解孩子的发展2019年宝安区教育发展事务中心幼儿园家教讲座宝安区教科院秦义(一)什么是学前教育“小学化”?在幼儿园用超越幼儿身心特点的内容、方式和环境等对幼儿施加影响的行为。它的危害极大,国家大力禁止。一、学前教育“小学化”及其表现和危害“禁于未发”(《学记》)——儿童的发展尚未到位时,相应的教育是不能登场的。现今政策文件——遵循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2023/5/31此处添加公司信息3(二)当前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表现

1.分学科学习小学内容,开设写字、拼音、算术、英语等课程,教授奥数、珠心算、诵经等幼儿难以理解的内容。2.统一使用教材和教辅材料,满篇文字、很少图画,毫无趣味,完全违背幼儿认知规律。3.以举办双语班、兴趣班、特长班、实验班等为名进行小学化教学,提前学习文化知识和超越儿童发展阶段的强化训练活动。4.无户外活动场地或场地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幼儿运动、游戏和探究的需要。5.采用“粉笔+黑板”的传统小学授课模式,老师讲,幼儿听;老师问,幼儿答;老师演示,幼儿看,进行填鸭式教学。6.玩具、游戏材料、操作材料缺乏,无法开展幼儿游戏活动。7.不遵守幼儿园一日活动规范,执行小学作息时间,按小学课表“上课”。8.给幼儿布置写、读、算、背等家庭作业,进行文化知识考试。

1.违背幼儿天赋天性,把幼儿当作小学生来教,过早开发幼儿智力,损害幼儿学习兴趣。2.把幼儿封闭在教室,束缚在座位上,限制了幼儿的活动自由,影响幼儿身体健康。3.过早介入理性教育,好心办坏事,给幼儿精神压力,不利于开朗、积极、乐观、自强、自尊、自信等健全人格的形成。4.对于幼儿来说,艰深的内容和死板苛严的教育方式,使幼儿的生命发展过早定型,抹杀幼儿创造的可能。5.剥夺幼儿当下的幸福感受,影响今后人生的幸福感。6.学前教育“小学化”使幼儿教师习惯简单管理和知识灌输,缺乏对幼儿发展规律的探究和对保教业务的钻石,影响其专业成长。7.幼儿园以各种名义举办各种特长班等,乱买滥购教材和教畏材料,偏离了办园宗旨。8.幼儿园大搞“小学化”教学,会让家长误认为幼儿园就该教知识,就该和小学一样,误导家庭教育。2023/5/31此处添加公司信息4(三)当前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1949-1960,坚定反对阶段

还没出现“小学化”这个概念,但是反对“识字”、“测验”和“使用课本”。1952年,教育部首任幼教处长张逸园明令:“幼儿园不应进行识字教育”,并要求对幼儿园的课本、教材进行严格管控。1960-1976,大力提倡阶段文件直接要求识字、学拼音。《教育部、全国妇联关于在幼儿园教学汉语拼音、汉字和算术的通知》(1960);1966-1976年文革期间,幼儿园要编“革命歌曲”“讲革命故事”,不仅小学化,直接成人化。1977-1999,转变立场,重禁阶段“小学化”被明确提出,除建国初所反对的内容外,还明确反对“注入式”教育方法,“留家庭作业”“任何形式的考试”。同时对小学也提出要求。这一时期的文件都有明确的规定。如,1979年《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试行草案)》、198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1989年《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1989年《幼儿园管理条例》、1991年《国家教委关于改进和加强学前班管理的意见》、1996年《幼儿园工作规程》、《全国幼儿教育事业“九五”发展目标实施意见》(199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

2023/5/31此处添加公司信息5二、建国后不同时期国家对待“小学化”的态度2000年至今,坚定立场,深化严禁阶段

2023/5/31此处添加公司信息6二、建国后不同时期国家对待“小学化”的态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0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教育部)《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国办【2003】13号)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措施(2010.11.3)《关于学前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教基二【2011】8号)《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的通知》(教育部,2018.7)《关于加快推进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教办2018.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常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2018.11)《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的通知》(教育部办公厅2018.7)

——严禁教授小学课程内容

严禁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和英语等小学内容。

——纠正“小学化”教育方式

禁止以下活动:不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脱离幼儿生活情境,以课堂集中授课为主要方式安排一天活动,机械背诵、记忆、抄写、计算等进行强化知识技能训练等。

——整治“小学化”教育环境

调整:不设多种活动区域,未提供充足玩具材料,缺乏鼓励探索、自主游戏环境等情况。

——解决教师资质水平不合格问题

——小学坚持零起点教学

——社会培训机构不得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等名义提前教授小学内容2023/5/31此处添加公司信息7二、建国后不同时期国家对待“小学化”的态度《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2018.11)

(二十七)注重保教结合。幼儿园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树立科学保教理念,建立良好师幼关系。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为幼儿提供均衡的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宜的锻炼,传授基本的文明礼仪,培育幼儿良好的卫生、生活、行为习惯和自我保护能力。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珍视幼儿游戏活动的独特价值,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尊重个体差异,鼓励支持幼儿通过亲近自然、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等方式学习探索,促进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行动,坚决克服和纠正“小学化”倾向,小学起始年级必须按国家课程标准坚持零起点教学。2023/5/31此处添加公司信息8二、建国后不同时期国家对待“小学化”的态度(一)原本只是教育内部问题,现在已经发展成为社会问题“小学化”现象例举2023/5/319三、现阶段“小学化”现象愈演愈烈过度学英语现象分析幼儿园是否教英语,成为是否有质量水平的“标志”一些所谓“高端”幼儿园以请外教、开设英语为卖点。1.语言从本质上来说,只是思维的工具,交往的工具,它不是知识。2.如果仅仅是让孩子记住几个单词、简单的句子,那是很容易的事。3.问题是孩子如没有语言的环境,运用的机会,这样的做法是毫无意义的。幼儿只能机械地凭记忆去给成人表演,而无法用英语来进行思维。2023/5/31此处添加公司信息10机械识字、写字现象分析1.以幼儿识多少字作为能干的标志之一,有的幼儿园承诺毕业时孩子掌握多少字。2.幼儿园发放田字本让幼儿写字,并布置家庭写字作业。1.幼儿不是不能识字,关键是识字的方法,而且认识的字应该是有意义的,与生活相联系的。2.写字需要手掌、手臂的多块肌肉协调配合,更需要手眼的协调,而8岁前的幼儿在此方面均存在问题。3.长期让幼儿去完成他不可能很好完成的任务,会让幼儿对识字、写字产生为难情绪,损伤他的自信心,同时花大量的时间在这方面,其它方面发展的时间必然受限。●“小学化”现象例举2023/5/31此处添加公司信息11超出幼儿能力的数学(数字和计算)分析1.教孩子背诵加减法等。2.让孩子书写数字,或进行横、竖式计算。3.幼儿园宣传或家长自豪于孩子超出其他人的数数和背诵口诀的能力。1.孩子的记性力超好,如果成人期望,他们是很容易记住一些数学运算及结果的。只是记住,并不理解。检验的方法是让熟记20以内加减法的孩子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提问“一棵树上有5只鸟,另一棵树上有3只鸟,一共有几只鸟?”,看看你的孩子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2.脱离实物操作单纯地教数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数学是一种关系,它必须经过多次操作后才能建立。●“小学化”现象例举2023/5/31此处添加公司信息12培训机构助长“小学化”现象分析社会培训机构专门开办“幼小衔接班”、各种学习小学内容的培训班一些地方幼儿园大班“空巢”幼儿园大班大量教授小学内容很多孩子刚入小学就已经学完了一年级课程,甚至更多!1.提前灌输小学内容,让幼儿在刚进入小学时表现出优人一等的自我效能感,可能会导致孩子不好学习习惯的养成。2.社会培训机构或大班的这种违背了幼儿生长规律的做法,过早剥夺了幼儿游戏的权利,也对其自主性、主动性的形成产生影响。●“小学化”现象例举(二)“小学化”现象的成因对儿童发展水平不了解各年龄段儿童一般处在什么样的发展阶段?能进行什么样内容的学习?对儿童的学习方式不了解幼儿阶段学习方式(小班、中班、大班);小学阶段学习方式(一年级、二年级……)对幼儿发展目标不了解身体的、语言的、认知的、社会情感的、学习品质(《纲要》《指南》提出五大领域)教师水平低只能用直接教的方式;只能教识字、写字和计算等行为主义的观点——训练社会快速变化;社会上宣传(不输在起跑线上);贫富差距等所产生的社会焦虑希望子女不输给别人,甚至超越别人……商业出于利益的宣传卖产品,鼓吹如何让孩子更优秀2023/5/31此处添加公司信息13三、现阶段“小学化”现象愈演愈烈(一)正确认识幼儿生长发育规律1.理性看待自己孩子在幼儿园期间与其它孩子的差异,不要“心理恐慌”。右图是国际权威机构对不同年龄段幼儿成熟度的研究成果,其表明:

①孩子在不同年龄段是存在个别差异的,有早熟、正常和晚熟之分。

②这种差异在3至5岁表现得最为明显,到了7、8岁,趋近相同。2023/5/31此处添加公司信息14四、面对“小学化”现象,家长应该怎么做(一)正确认识幼儿生长发育规律2.了解一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知识,建立起对孩子发展的合理期望。——知道孩子主要是通过与环境互动、与人交流来建构知识的。知识不是教会的,而是幼儿自我建构的。——知道孩子在其成长的每个阶段都存在着一个心理上的成熟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冲突,如果这个冲突不能很好解决,势必影响期成长。(0-1。5岁,信任感;1-3岁,自主性;3-6岁,主动性;6-11岁,自信和能力)——了解孩子的发展应该是全面的、基础性的。幼儿园阶段不是学知识的阶段,它更多是通过亲近自然、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感受前科学概念。他今天所获得的感受和体验,将成为其日后学习系统知识、抽象知识的“原材料”2023/5/31此处添加公司信息15四、面对“小学化”现象,家长应该怎么做(二)了解、掌握一些方法,更好地理解、实施对孩子的科学教育

1.透过一些片断来学习

片断1:小明在建构区用了各种形状的积木、易拉罐、纸板搭了一座楼房,他很兴奋,跑过来找老师,“王老师,王老师,我的楼房搭得又高又稳,你过来看看吧!”

“小明,我刚才看见你搭得很认真,每一层都小心翼翼地用相同的积木摆上去,然后再把纸板放上去隔开,楼房搭得真稳!我记得以前你搭的楼房经常倒的。”——镜像对话(把你听到的或看到的幼儿的言行反馈给幼儿)“你总共搭了多少层?数一数吧!”(快乐的、充满意义的点数)“你搭的楼房叫什么名字?你能写出来吗?(鼓励命名、鼓励书写,引导幼儿明白文字的意义)2023/5/31此处添加公司信息16四、面对“小学化”现象,家长应该怎么做小红画了一幅画与“过年”有关的画,你如何评价这幅作品?老师询问小红:“你的画很特别,你用橙色和红色画了很多弯弯曲曲的线条,把纸都画满了。你能给我讲讲画的是什么吗?”小红说:“过年,我和哥哥放烟花呀!到处都是烟,人都看不清了,还一闪一闪的。”

(成人听到这儿,有没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同时有没有那么一些觉得这幅画真是“惟妙惟肖”?)老师:“给这幅画取个名字吧!”幼儿:“我和哥哥放烟花”

(老师郑重地把“我和哥哥放烟花”几个字写在了纸条上,并让小红自己别了上去)2023/5/31此处添加公司信息17片断2今天午餐前,张老师向小朋友介绍餐食。在讲到“冬瓜肉沫”的时候,张老师特别在后面的黑板上写下了“冬瓜”两个字。下午区域活动,小红在美工区画画,她边画边说:“奶奶家种了好多大冬瓜”,画完成了,她跑到黑板前,仔细地观察老师留在黑板上的字,看一下,画一笔,再看一下,又画了一笔,终于歪歪扭扭地在自己画的冬瓜旁“写”上了“冬瓜”两个字。(观看一个录像片段——孩子完成作品后标注自己的名字)孩子这种“画”字的过程,显示其明白了文字的作用和意义,并激发起掌握文字的愿望。2023/5/31此处添加公司信息18片断3幼儿园晨会时,老师引导幼儿点名,男孩子先报数,来了17人,女孩子再报数,来了12人,老师提问:“总共来了多少人?”,老师边问边在黑板上写下了“17+12=”,老师是如何引导幼儿获得答案的呢?当然不是我们成人头脑里抽象的两个十位数相加,而是引导幼儿把所有孩子重新数一遍得到答案是29。(随着孩子理解能力增加,过渡到从男孩的数量开始数女孩,或从女孩的数量开始数男孩得到总数)。您也可以试试下面两张图,看看您的孩子是如何得出两棵树上的苹果总数。2023/5/31此处添加公司信息19片断4阅读、识字的准备1.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如:

提供一定数量、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富有童趣的图画书。

提供相对安静的地方,尽量减少干扰,保证幼儿自主阅读。2.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如:经常抽时间与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提供童谣、故事和诗歌等不同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让幼儿自主选择和阅读。当幼儿遇到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时,和他一起查阅图书资料,让他感受图书的作用,体会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乐趣。3.引导幼儿体会标识、文字符号的用途。如:向幼儿介绍医院、公用电话等生活中的常见标识,让他知道标识可以代表具体事物。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体会文字的用途。如买来新玩具时,把说明书上的文字念给幼儿听,了解玩具的玩法。

2023/5/31此处添加公司信息202.掌握一些方法

书写准备1.引导幼儿在写写画画的过程中体验文字符号的功能,培养书写兴趣。如:

准备供孩子随时取放的纸、笔等材料,或在家里适合位置的墙壁布置一块黑板或白板,满足幼儿自由涂画的需要。鼓励孩子将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或故事画下来并讲给大人听,让他体会写写画画的方式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把孩子讲过的事情用文字记录下来,并念给他听,使他知道说的话可以用文字记录下来,从中体会文字的用途。2.在绘画和游戏中做必要的书写准备,如:通过把虚线画出的图形轮廓连成实线等游戏,促进手眼协调,同时帮助幼儿学习由上至下、由左至右的运笔技能。鼓励幼儿学习书写自己的名字。提醒幼儿写画时保持正确姿势。

2023/5/31此处添加公司信息212.掌握一些方法

数学准备——牢固树立起两个意识1.家长要牢固树立“数学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征或属性,而是事物间的关系”意识,认识到幼儿的数学知识是在不断地对物体操作基础上抽象出来的。2.数学不只是数的计算,它还包括量、数量关系、空间与测量等。

2023/5/31此处添加公司信息222.掌握一些方法

引导孩子感到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1.引导幼儿注意事物的形状特征,尝试用表示形状的词来描述事物,体会描述的生动形象性和趣味性。如:参观游览后,和幼儿一起谈论所看到的事物的形状,鼓励幼儿产生联想,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如:熊猫的身体圆圆的,全身好像是一个个的圆形组成的。2.引导幼儿感知和体会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关注周围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数的信息,体会数可以代表不同的意义。如:

和幼儿一起寻找发现生活中用数字作标识的事物,如电话号码、时钟、日历和商品的价签等。3.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事物,体会其中的排列特点与规律,并尝试自己创造出新的排列规律。如:

和幼儿一起发现和体会按一定顺序排列的队形整齐有序。提供具有重复性旋律和词语的音乐、儿歌和故事,或利用环境中有序排列的图案(如按颜色间隔排列的瓷砖、按形状间隔排列的珠帘等),鼓励幼儿发现和感受其中的规律。4.鼓励和支持幼儿发现、尝试解决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数学的问题,体会数学的用处。如:

拍球、跳绳、跳远或投沙包时,可通过数数、测量的方法确定名次。

2023/5/31此处添加公司信息23

引导孩子感受数、量和数量关系

1.引导幼儿感知和理解事物“量”的特征。如:感知常见事物的大小、多少、高矮、粗细等量的特征,学习使用相应的词汇描述这些特征。收拾物品时,根据情况,鼓励幼儿按照物体量的特征分类整理。如整理图书时按照大小摆放。2.结合日常生活,指导幼儿学习通过对应或数数的方式比较物体的多少。如:鼓励幼儿在一对一配对的过程中发现两组物体的多少。如,在给桌子上的每个碗配上勺子时,发现碗和勺多少的不同。鼓励幼儿通过数数比较两样东西的多少。如数一数有多少个苹果,多少个梨,判断苹果和梨哪个多,哪个少。3.利用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情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