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作用题_第1页
散文的作用题_第2页
散文的作用题_第3页
散文的作用题_第4页
散文的作用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散文的作用题

及其解题技巧

2021/5/91考题回顾(2018年5月潍坊统考《山里有座榨油坊》)6.文章第3段写作者对小村的回忆,有何作用?(6分)其实十五年前我来过这村子,来到对坞就仿佛一头扎进桃花源。这个云生水起的地方,保留着太多古老的东西。大批的明清古民居散落在溪涧旁,鸡犬之声相闻;传统的黄泥夯土墙房子,与一树一树白梨花相映;两条潺潺流淌的溪流之上,架着六十多座石拱桥,桥头是苔痕上阶绿,溪边是古樟枝叶茂,那些古樟树动辄就是几百年、上千年。透过古樟树的树杈,一座古老的榨油坊映入眼帘,远观外墙苍黑,近看青苔隐现,不知走过了几十几百年风雨,依然稳健的站在那儿,油坊内不时传出一阵阵号子声,沉雄浑厚,穿云裂帛,那是榨油汉子们穿越百年的欢歌。2021/5/92

《山里有座榨油坊》第3段写

作者对小村的回忆,有何作用?1.内容:写出小村的历史悠久,环境优美,生活安静祥和,表现了作者对小村的喜爱。2.结构:为下文黑孩倾力买下榨油坊和旧民居做铺垫。(第七段)3.表达:与下文村民迁走,榨油坊和居民被拆后村落的破败形成对比。(第八段)4.读者:引发人们对古村落命运的思考。2021/5/93学生答题情况角度不明,层次不清文体不明,概念不清套用术语,读不懂文本2021/5/94散文的作用题类型(一)开头的作用(二)结尾的作用(三)过渡段的作用(四)反复出现句段的作用(五)线索的作用(六)叙述人称的作用(七)人物、景物、事物的作用(八)叙述方式的作用2021/5/95(一)开头的作用(参考一轮资料146页)

1.答题思路【内容上】⑴开头叙述或描写了-------内容;

⑵提供背景,渲染(营造)气氛(氛围);⑶奠定了-----的感情基调;⑷表达了-----的情感;⑸总领全文,点明或暗示文章主旨;2021/5/96【结构上】

⑹开篇点题,照应题目;⑺与结尾相呼应;

⑻引起下文,为下文写-----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艺术效果】

⑼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人思考。2021/5/972.试题回顾(晚间大自习《生死之间》441)文章第一段引用了一位墨西哥作家的名言“死亡不是截肢,而是彻底结束生命”,请分析其作用。(5分)一位墨西哥的作家曾说:“死亡不是截肢,而是彻底结束生命。”是的,即使一个人的手不慎失去了,残肢还会提醒他手曾经的存在。死亡,如雪的融化,雾的消散,云的飘移,永远没有了,没有了。

可是,记忆没有随着死亡消失。2021/5/983.学生答题情况展示2021/5/99试题回顾(晚间大自习《生死之间》441)

文章第一段引用了一位墨西哥作家的名言“死亡不是截肢,而是彻底结束生命”,请分析其作用。(5分)

答案:1.结构:引出下文“死亡是生命的彻底结束”的观点。(2分)2.内容:强调死亡就是消失。(1分)3.表达:与下文“记忆没有随着死亡消失”形成对比。(2分)2021/5/910(二)结尾的作用(参考一轮资料146页)

1.答题思路【内容上】

⑴篇末点题,卒章显志。

⑵升华情感,深化主题。

⑶发人深思,意蕴深远。【结构上】(4)呼应开头(或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5)与题目、前文-----------相照应;【艺术效果】⑹回味深长,引发读者思考。2021/5/9112.试题回顾(模考题《千手观音》)

文章最后一段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看过敦煌的千手观音,拍照的或者摹画版的,画面深沉、古旧而内敛。也看过舞台演绎的,如金光层层外溢,视觉炫极而美。眼前的这个观音,她密集的、不同方向不同形态的手,在头顶上、耳畔旁、身前与身后,如鸽子般灵活翻飞,构成了生活中千手的佛、佛的千手。2021/5/912文章最后一段有怎样的作用?

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1.结构:照应了题目,使文章的结构更严谨。2.内容:升华主旨,赞美这群聋哑人精神生活的愉悦、和谐、自然之美。3.表达:对比艺术(敦煌画面和舞台)中和现实中的“千手观音”,突出现实中人的真实和活力。2021/5/913

(三)过渡段(句)的作用(一轮146)

1.答题思路【内容上】

⑴扩展思路,丰富内涵。(由写景转向抒情、由叙述转向议论、有正面转向反面)【结构上】⑵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起下文--------,为下文写---------作铺垫。2021/5/9142.链接高考(2016年天津卷《在母语的屋檐下》一轮材料147)作者回忆童年迷路的经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童年在农村度过,记事不久的年龄,有一年夏天,大人在睡午觉,我独自走出屋门到外面玩,追着一只蹦蹦跳跳的兔子,不小心走远了,一直走进村外一片茂密的树林中,迷路了,害怕得大哭。但四周没人听到,只好在林子里乱走。过了好久,终于从树干的缝隙间,望见了村头一户人家的屋檐。一颗悬空的心倏的落地了。2021/5/9152.链接高考

《在母语的屋檐下》作者回忆童年迷路的经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①内容上,用孩子迷路比喻游子离开母语,强调母语给人带来的庇护感和安全感。②结构上,呼应题目“屋檐”,引出下面的议论。2021/5/916(四)反复出现句段的作用(一轮146)

1.答题思路【内容】

(1)突出主旨、强化感情【结构】

(2)交代线索,前后呼应【表达】

(3)反复的修辞手法,强化或者一咏三叹2.回扣课本《春意挂上了树梢》“三月花还没有开,人们嗅不到花香”、“树窜着芽”2021/5/917(五)线索的作用(参考一轮145)1.答题思路【结构】

⑴以---------为线索,组织材料,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严谨;⑵使行文富于变化,有波澜,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感染读者;【内容】

⑶表达某种情感和思想,有力的表现文章主旨,呈现某种情景或状态。2021/5/9182.试题回顾(晚间大自习441页《夏日里那一片荫凉》)作者多次写到了夏天的太阳。太阳在文中有什么作用?1.内容:作者笔下的太阳是烈日、火球,渲染火辣酷热的氛围,能更好的表达作者对夏日阴凉的喜爱和怀念之情。2.结构:太阳和阴凉相伴,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严谨。2021/5/919(六)叙述人称的作用

1.答题思路⑴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的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⑵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⑶第三人称:能客观的直接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⑷不同人称的兼用:丰富文章的叙事手段,便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2021/5/9202.考题回顾(月考试卷《后院》)作者在文章开头使用“你”的人称,在其他文段使用“我”的人称,请结合文本说这两个人称在文中各自的作用。(5分)无论你走到哪一座城市,你只要来到后院,便会发现,所有的风景都有着极其相似的内心,这种相似令我们怦然心动。所有的陌生与新奇退去了,随之而来的是一股知己知彼的亲近。这里的一切都是我们所理解的,几乎是贴肤贴肉的,无须翻译和解释,是一猜就能猜到的。这是所有风景中最为性感的一种,它是裸着的。当我们对一座城市感到畏惧与胆怯的时候,那么就到后院去,那里有我们所熟识的、有情有义的东西。2021/5/9212.考题回顾(月考试卷《后院》)

作者在文章开头使用“你”的人称,在其他文段使用“我”的人称,请结合文本说这两个人称在文中各自的作用。(5分)

(1)开头使用“你”,增强亲切感,易使读者产生共鸣,引起读者阅读兴趣。(2分)(2)使用“我”增强了文本材料的真实感,“我”和上文的“你”相呼应,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消除了隔膜感。(2分)(3)“我”还起到线索的作用,串联起“我”的经历,感受和认识。(1分)2021/5/922(七)人物、景物、事物的作用

1.答题思路【内容上】⑴衬托人物的形象、情感、或心理;⑵营造了-------的氛围、环境⑶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倾向;

⑷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结构上】⑴与文中-----------形成照应;⑵与文中-----------形成对比。2021/5/9232.试题回顾《千手观音》

文中说“既然提到公园,还是顺便介绍一下吧”,介绍公园有什么用意?

既然提到公园,还是顺便介绍一下吧。当年日本人侵略的时候,强行归并了四个村子,驱赶劳工开河,形成这片湖。打算建伪都呢,只是第十四年上就被撵回国了。树少部分是那时栽的,大部分是后来栽的。黑松枝叶墨绿,气势汹汹,因此树下草叶稀疏茎细,仿佛少须的下巴。桦树枝干白白,越是雪天越俊俏美丽。又想起长白山美人松,她们披着长发,穿着长裙,仪态万方地向群山示意,让你的心间覆上一只细嫩的小手。只是这样的松在长白山下的小镇生长着,原始森林里都未必有,搬移到这里更是不可能。不过成片的黑松也挺好的了,一年四季,无论冬夏,苍郁地围住这片地势,和周边所有的树冠达成平齐后,约好似的不再生长。却一圈一圈、一点一点地扩展岁月的沧桑。2021/5/9242.试题回顾《千手观音》

文中说“既然提到公园,还是顺便介绍一下吧”,介绍公园有什么用意?(6分)1.内容:描写了公园里的树,展现出聋哑人安静自然的活动环境。2.表达:交代历史,形成今昔鲜明的对比突出新时代人们生活的美好。2021/5/9252.试题回顾(《牛铃叮当》一轮材料158)文中多次写到“牛铃”,有什么艺术效果?1.内容:呼应题目,点明题旨。形成背景旋律,增添了感染力。2.结构:牛铃作为线索,使全文结构更加紧凑。3.表达:牛铃构成象征,承载了农耕时代的情感与记忆。2021/5/926(八)叙述方式的作用(1)倒叙:指先交代事件的结局,或某个突出的精彩片段,然后回过头来,再按照事件的发生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方式

作用: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取得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2021/5/927(2)插叙:指在叙述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与人物或中心事件相关的内容,然后继续进行原来的叙述。

作用:对主要情节或主要事件起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人物更加丰满。2021/5/928(3)补叙:主要用于对上文的叙述补充说明,一般是片断性的、简要的,不具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